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民眾神學詮釋例子

 

 

以下是一位韓國的聖經學者以編修批判的方法,特別從馬可福音中尋找「群眾」(民眾,ochlos)來為民眾神學詮釋經文

 

早在可1:20就已提及群眾,而群眾繼續不斷的在各種場合中出現。開頭的時候是用「人」或者採用第三人稱的複數「眾人」去指他們。這麼一來,注意力便集中在民眾身上(可1:22、30、32、33、37、44、45;2:2)。然而他們的身分並不清楚。這種描述方法使讀者注意民眾的社會成分。最後,這種代表許多民眾(polloi))的觀念便在舞台上出現:這是希臘文的ochlos(可2:4)。

 

在馬可福音中,ochlos這字一共出現三十六次,還不包括指示代名詞在內。(1) 這便表明,採用這字時有一定的用意存在。(2) 除了常常採用這字以外,還有另一個理由促使我們注意這字。因為通常用以稱呼民眾的希臘字是laos,而不是ochlos。在聖經作者的措詞中,laos這要比ochlos這字更常出現,在七十士譯本中laos一詞採用過約二千次。這個名詞一直以來都用以指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3) 不過,在馬可福音中,除了在7:6引用舊約時以及在大祭司和律法師的口中 (可14:2)採用過laos (百姓)一字外,從未採用這字。

 

除了這兩次採用laos一字外,還有一次採用希臘文的plethos (許多人)作名詞用,「許多」作形容詞用。這個字並非指任何特別的一群人 (可3:8)。

 

我們可以確定,在新約聖經中,馬可是引進ochlos這個詞的第一位作者。在馬可以前的新約各卷中並未出現這個字,可是在馬可福音以後的各卷著作中,例如其他各卷福音書和使徒行傳,則多次採用這個字,這便證明受了馬可的影響。在啟示錄中ochlos出現三次。我們曉得,這卷書是寫於基督徒受迫害的時期 (可7:9;19:1、6)。值得注意的是,在馬可福音成書之前的保羅書信中,ochlos這個字一次都沒有出現過。

 

這一切事實都表明,我們對馬可採用ochlos這個字應該密切注意。如果把保羅作品的處境和用意與馬可福音相比較,便可初步表明,馬可偏愛這字的情形。

 

Ochlos的特性

 

1.                    耶穌無論到甚麼地方,都有人聚集在衪身邊。他們被稱為ochlos (可2:4、13;3:9、20、32;4:1;5:21、24、31;8:1;10:1)。多數都沒有清楚說明,這些人為甚麼跟從耶穌。他們形成了耶穌的行動之背景。

2.                    這些ochlos被稱為罪人,在社會上被定罪。特別在福音書的開頭,馬可以一種典型的方式,把這詞句應用在稅吏、罪人身上。稍後我們會更充分地顯明,馬可在這場合中,描述那班教條主義的人物,如何批評耶穌與這班社會所遺棄之人相聚 (可2:13-17)。

 

3.                    有時,他們 (ochlos) 與門徒分開 (可8:34;9:14;10:46)。有時耶穌只教導門徒 (可4:36;6:46;7:17,33)。因此,耶穌似乎把門徒置於高過ochlos的地步。然而我們必須注意,耶穌常強烈指摘門徒。與此相反,耶穌從未指摘ochlos。馬太和路加或者大膽地壓制耶穌對門徒的指摘,又或者把耶穌對門徒的態度加以美化。當我們把門徒看作教會的代表時,應該謹記這個事實。

 

 

4.                    Ochlos與耶路撒冷那班統治階層相對,他們攻擊和批評耶穌,把衪當作他們的仇敵。Ochlos採取反對耶路撒冷的立場,明顯地站在耶穌一邊 (可2:4—6;3:2—21;4:1;11:18、27、32)。在這事上,我們要注意,他們是加利利的民眾,這是很重要的。

 

5.                    由於ochlos是反對統治階層的,因此統治階層怕他們,避免挑起他們的忿怒 (可11:18、32;12:12;15:8、15)。這麼一來,統治階層為了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必須賄賂ochlos。比方,當耶穌被捕時,有人說,統治階層用錢去挑唆ochlos—這一事實便表明ochlos的力量。然而他們這樣被挑唆,並不意味著他們一定反對耶穌,只表明他們容易受人操縱擺佈。

 

耶穌對ochlos的態度

 

1.      「耶穌……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可:34)。「羊沒有牧人」這句話來自舊約。這種說法句含一種批評統治者的傳統。那班統治者有責任照顧人民 (例如:結34:5)。這句話也包含一種批評群眾的傳統。由於他們背叛耶和華,以致遭受漫無方向的咒詛。然而後一傳統在福音書中沒有出現。在摩西請求一位接班人的禱告中,他說:「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27:17)。摩西認為,這班饑餓跟隨他的ochlos,好像一群沒有領袖的群眾。與此同時,他似乎暗示,他們也與統治者疏離了。

 

2.      在馬可福音3:34那簡短的敘述以後 (「四面觀看那坐著的人……」),耶穌宣布說,他們 (民眾) 是衪的母親和弟兄。在前面的32節寫著說:「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這句編者的短語特別指ochlos而言。這宣告表明,一方面故意把耶穌從衪自己親屬的關係中分辨出來,別方面它宣告說,這班ochlos是新的團體 (家庭) 中的一分子。這種宣言在當時不容易被接納。因此在馬太福音中,我們有mothetai (門徒) 去代替ochlos,而路加則刪去這事。

 

 

3.      「他 (耶穌) 又照常教訓他們 (ochlos)」(可0:1;並看可:13;4:11—12;7:4;11:18)。這意味著,這班ochlos對衪的教訓都感希奇 (可1:18b)。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上面所提及的耶穌教導ochlos的例子,抑或部分刪減了,或者修改了。這種修改當然削弱了ochlos作為耶穌教導的群眾以及衪的教訓的對象之地位。雖然在其他福音書中,ochlos並非完全被忽視了,但有跡象表明,使徒和教會的權威已經擴大。

 

跟從耶穌的ochlos的成分

   

跟從耶穌以及耶穌對他們說話的有各種各樣的人。然而在社會上,這些人都被看作屬於一個社會階層,即ochlos。在馬可2:13—17,ochlos是用一種典型的方式介紹出來。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

 

另外,馬可2:13—17可分為兩部分:(一) 13-14節;(二) 15-17節。第一部分是關乎對利未的邀請「跟從我!」(14下);第二部分集中於分享筵席的喜樂,在這事上利未不是主要的角色。這兩部分是獨立留傳下來的,這一點從路加5:29特別明顯,在那兒,路加澄清了馬可2:15上那句話,說利未邀請耶穌和衪的門徒一同喫飯。

 

這兩段經文之間必須加以聯繫,否則便不能看出這兩段經文的意義。如果我們把這兩段經文分開,我們便不能真正了解利未作為一個稅吏的意義,而這個筵席的意義也便變得模糊不清了。當我們把二者聯結在一起時,這個宴會便成為一個喜樂的筵席,慶祝一項事實,就是某種人蒙召作耶穌的門徒。

 

把這兩段經文聯在一起,馬可不僅倚賴他在2:5上所作並由路加予以擴充的聯繫。他在13節和15節末了還體會了並且說出一種更重要的聯繫。這兩處經文,學者們同意是馬可自己編寫的。在13節下半馬可說,那些跟從耶穌,聆聽衪的教訓的乃是「眾人」( Pas ho ochlos );在15節上半他說,有好些稅吏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他這樣說便表明,他看稅吏罪人乃是跟從耶穌的人中的一部分。換句話說,那眾多跟隨耶穌的人正是13節 (參2:2-4 )所提及的ochlos。

 

Ochlos的出現便給13-14節以及15-17節這兩部分提供一個重要的聯繫,事實上也給耶穌的教訓和事工提供了全面性的聯繫和背景。如今我們可以轉而審查ochlos的成分。

 

在那古老的所謂Q典 (太11:19)以及路加特有的資料中、曾經提及前面已經提到的罪人和稅吏。所以「稅吏和罪人」是ochlos的一部分,這一點很早已經同意也有令人信服的證據。在馬太福音中,娼妓這類人也在「稅吏和娼妓」這句話中提及 (太21:31),所以這類人物也屬於所指定為「罪人」的一部分。雖然有許多經文提到病人 (十五次),饑餓者 (6:34-35;8:1以下) 和寡婦 (12:41以下。在路加福音中更常出現 ),作為ochlos一部分,可是「稅吏和罪人」似乎是ochlos中較普遍的一組。因此,把罪人的觀念以及以他們的職業去稱呼的稅吏之社會成分特別加以澄清,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觀念,看出那稱為ochlos的、毫無組織的群眾之輪廓。

 

 

 

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耶路撒冷的腐敗

 一.  領導的失敗(3章1-5節)

 

(甲)政府官員:官員們不是為百姓工作,而是把大眾僅僅當作有利可圖的物品。他們的行為好像「咆哮的獅子」,可見他們是如何兇猛。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去取利,左右政府機構去滿足他們對財富和權勢的渴求。

 

(乙)法官:他們好像晚上的豺狼,只懂得餵飽餧自己的胃口,猶如經過白天而沒有食物的野獸,他們的饑餓永無休止;法律成為他們達成貪婪目標的工具。

 

(丙)先知也背棄他們的呼召。西番雅在這裏指的是那些職業先知,他們本應是聖職人員,專門在聖殿中事奉,並且負責對敬拜的人宣告上帝的話語。這些人已經變成「虛浮詭詐」(4節),他們放棄他們的神聖責任。先知虛假的服務(但外表上看來是真實的)可以售賣;上主甜蜜的話,可用一個價格向那些渴望受祝福的顧客宣告。

 

(丁)祭司也一樣濫用他們的職權。他們承擔兩方面的責任:他們負責聖殿裏的敬拜和獻祭的禮儀,並且向百姓提供上帝律法的教導。雖然作為聖職人員,他們應該因他們的工作而得到酬報,但是他們將聖工轉化為牟利事業。

 

二. 無法從歷史中學習的失敗(3章6-7節)

 

耶路撒冷第二個失敗的根源,是她的市民中沒有一個能從過去的歷史中去分辨上帝在這世上的行動。這城是愚鈍的,他們拒絕從四周的事情中吸取教訓,不明白她的命運也將如此。

 

西番雅熱切要把聖城從她愚昧的道路上轉變過來。但是這個城市的居民「從早起來,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7節)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保羅修正,可是仍然使用「兩個世代」的架構

 

 

兩個世代重疊

 

這個重疊解釋了基督的死和復活是在兩個世代之間。保羅與猶太人一樣,用了「兩個世代」的架構。重要的是﹕對保羅而言,彌賽亞已經來臨。這就是關鍵性的不同。從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的轉接點已經來了。

 

因為舊的世代已經成為新的世代,因此保羅修改了「兩個世代」的架構。從兩方面考慮保羅的修改﹕

 

1.    因基督已經來臨,仍然用「兩個世代」的對照似乎不太適合。

 

    猶太人的觀點﹕已經成為「現在」了。

 

    雖然如此,保羅仍然使用「兩個世代」的架構。這樣作,並沒有忽略了基督的死和復活的重要性。保羅仍然說「這個世代」和「來世」。彌賽亞若已經來了,這個對照還有什麼意義?

 

a.   對保羅來說,彌賽亞世代的來臨,展開兩個時段。基督的顯現,是分兩個階段的。

 

i.     第一階段是末世性的。

 

基督來了,因此天國來了。可是基督第一次來,並沒有讓所有歷史裏的期待結束。現在焦點放在未來﹕都因已經成就的事。

 

Vos 用活物的生產作例子。細胞的分開﹕一個從另一個生出。「來世」﹕好像母親有了身孕,將要生產。

 

b.    保羅與猶太教的不同。

.

        猶太教﹕「這世代」和「來世」。

 

i.     保羅﹕我們生活在一個雙重意義的世代。

 

           現今的世代有今世的因素,也有來世的因素,因為基督分兩次來。

 

ii.   目前的情況還是﹕世界有罪。

 

解釋新約聖經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信徒必須有的理解,乃是要澄清目前的狀況。

 

1)   保羅繼續形容這個「過渡時期」是「現今」,不是「來世」。

 

             雖然他稱這世代為「現在」,可是清楚說明,「來世」已經來臨。

 

            Heb. 6: 5

            並嘗過上帝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這裏形容了現今聖靈在教會生活中的工作﹕來世的權能已經在教會裏存在,不需等到來世。

 

iii. 我們要看到兩者之間的「張力」。

 

           這「張力」就像天國的「已臨」和「未臨」之間的張力。新的世代已經來了,可是同時也是未來的。

 

2.    「末世已臨」的方面﹕

 

「垂直層面」﹕最特殊的層面。

 

a.    兩個世代互相重疊。

 

不是說第二個世代來臨了,第一個世代就過時。不是說上帝的計劃改變。兩個世代並存﹕一個調整一個。不只是平面的﹕先後和重疊。還有上下層面。這是人不能理解的奧秘。可是,兩個世代並不衝突。

 

i.     回想當代(新舊約之間的時期)的猶太教﹕ “olam”  “aiwn” 的意義。

 

 時間上的觀念(永久)﹕加上了空間上的觀念(宇宙)。「世代」與「世界」結合。空間意義﹕「宇宙性」意義。因此第一和第二,今生與來世的重疊可以理解。不只是理論上的可能;不只是教義上的架構。而是來自實際需要的真理。

 

1)   決定保羅意思的因素,乃是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的死與復活。因此猶太教的兩個時代末世論必需修改。

 

先是歷史上的事實,然後是神學上的調整。先有上帝的大能作為,然後上帝用話語來啟示。

 

b.    新約信仰需要解釋、反省的,乃是基督復活的後果。

 

      基督復活了,祂是活的主。對教義的挑戰乃是復活的主不斷的動力。

 

i.     空的墳墓。

 

林前 I Cor. 15: 4

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

 

 基督被釘十字架了。埋葬了。復活了。墳墓是空的。重要的是﹕耶穌不在。那麼,復活的主在哪裏?

 

1)   新約聖經宣告,基督已經升天,離開世界;祂在另外一個境界裏。

 

 耶穌現今的所在地,與祂目前的道成肉身存在形式相稱。耶穌被升高,不等於祂脫下道成肉身的存在行事。基督被升高,祂在父上帝的右邊。那裏是一個世界﹕一個時間、空間的秩序。

 

2)   耶穌的復活與升天表示末世的重心點轉移了。

 

信徒的敬拜不再以這個「時代」為焦點,乃是以新的「時代」, 新的世界秩序。兩個時代同時存在,同時進行。來世,未來的世界已經成為現實了。當然,要到耶穌再來的時候,末世的世界才「完全」地實現。

 

3)   耶穌的復活與升天,使宇宙成為「二元」的。

 

         這「二元性」暫時存在在歷史中。我們必須指出,我們所講的「二元論」,乃是指救贖歷史兩個時代的重疊,與希臘思想裏的「二元論」截然不同。

 

ii.   保羅為新約信徒的世界觀增加了一個新的層面。

 

        我們繼續期待歷史的未來。可是我們的世界觀同時有「垂直的角度」。

 

1)   信徒不單單等候上帝的兒子從天而降。

 

帖前 I Thess. 1: 10

等候祂兒子從天降臨,就是祂從死裏復活的,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

 

           信徒要思想天上的事。

 

西 Col. 3: 2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2)   「垂直層面」,代替了「平面層面」。

 

這裏不是說,信徒因為耶穌的再來一而再的遲延,因此在絕望中想出一個應對的辦法。

 

c.    讓我們考慮保羅的教導。沒有比救贖論,上帝的恩典更基本的。

 .

沒有比信徒與基督聯合更重要的。救贖,與基督聯合,乃是上帝從永遠到永遠與祂子民關係的基礎。

 

i.     信徒的經歷﹕在地上的一生,從母腹中到墳墓裏。

 

與基督的聯合不只是說「基督代表我」的聯合;不只是說﹕基督代表我,而我經歷基督則是在不同的階段。不是的﹕與基督聯合乃是生命的聯合,是關乎生命的。這是一個奧秘的聯合。這個藉著聖靈的運行實現。

 

1)   Gal. 2: 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

 

我已同基督同釘十字架。我已經不活著,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耶穌升天了,這並不只是說我們敬拜的焦點轉移了。不只是說,我們對末世的期待有所改變。乃是說﹕我們現在就可以有真實的,重要的經歷。

 

2)   耶穌的升天對信徒的經歷有存在性的(真實)重要性。

 

            耶穌升天的意思是﹕信徒真實存在的所在已改變了。這就是信徒存在的「垂直層面」。我們必須體會,這些經文不只是寓意性的。不只是修辭。

 

ii.    強調這視角的經文﹕

 

1)   Eph 1: 3-14

3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4 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6 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祂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

7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

8 這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9 都是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

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11 我們也在祂裏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著祂旨意所預定的。

12 叫祂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

13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14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上帝之民被贖,使祂榮耀得著稱讚。

 

三個彼此有關的形式。

 

在天上的福分。在基督裏的福分。

 

與彼得前書14 不同﹕在天上有產業為你們信徒們留存。

 

彼前 I Peter 1:4

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產業。

 

保羅在這裏,與在以弗所書第一章一樣,強調今生的事實。

 

a)   現今的事實乃是﹕信徒已經在那裏了﹕我們已經在天上了。     原因是基督﹕不因我們是誰,乃因基督在那裏,信徒也在那裏。

 

b)   20節﹕保羅在第19節末了說到基督的工作﹕祂已坐在天上。都因為祂的復活與升天。

 

Ephesians 1:19-20

19 並知道祂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20 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祂從死裏復活,

 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

 

c)   注意﹕福氣乃是屬靈的﹕這是指著聖靈的工作。這裏的對照不是物質與非物質,而是「屬靈的福氣」,與「屬肉體的沒有福氣」對照。我們在聖靈的事上沒有福氣。

 

2)   Eph 2: 6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當你們還死在罪惡過犯中的時候。上帝使我們在基督裏活過來。在天上,在基督耶穌裏。

 

這件事特別與耶穌的復活和升天有關;特別與因基督復活和升天所帶來的,我們與祂的聯合有關。這裏講的是我們在天上與基督在一起。

 

3)   Phil. 3: 20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我們的國籍是天上的國籍;我們等候救主從「天上」那裏降臨,就是主耶穌基督。

 

a)    句子構造。

 

    注意「你的」的地位。肯定了﹕你的國籍是在天上。給我們另一個思想。當我們衡量兩個世界秩序,兩個「時代」的時候,「天上」肯定是優先的。信徒首要的,乃是屬「天上」的子民。「國民」這個詞  politiuema 有點像國度 “basileia” 這個字。Politiuema意義可能比較抽象,或比較具體。最可能指國籍,祖國,共和。我們的身份之所在地。

 

b)  「垂直」與「平面」兩個層面聯合。

 

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張力。從「天上」那裏﹕從那裏我們等候,期待將來的來臨,期待主耶穌基督的降臨。我們同時有兩個視角。

 

4)  西 Col. 3: 3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裏面。

 

        你們已經是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與上帝隱藏。

      這怎麼說?

 

      基督坐在天上,坐在父上帝的右邊。而我們生命的本身,乃是與基督一起隱藏,在上帝裏隱藏的。

 

西 Col. 3: 4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祂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兩個視角聯合。

 

     基督被顯現。

 

     基督乃是我們在榮耀裏的生命。(有古卷這樣翻譯。)

 

3.   總結。


「已經應驗」又「還沒有應驗」的末世論;已經開展的末世。

 

慕理﹕我們要看到三個因素﹕

 

1)   「被期待的」的層面﹕已經被應驗了。「已臨」的層面。

 

     時間的滿足﹕已經來臨。世代的末了已經臨到我們;新世代已經展開。

 

2)   「在等待的」的層面﹕還沒有來臨的。「未臨」的層面。

 

     焦點﹕主耶穌的再來。

 

3)   「所注視的層面﹕「在天上」的層面。

 

      垂直層面。

 

a.    那麼,這三個層面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保羅書信本身有沒有提供什麼資料?

 

最好的答案﹕看保羅的「兩個世代」架構。這是保羅自己提供的。這樣,不會從保羅以外牽強的帶一套理論進來。

 

i.     Vos 一書中。

 

1)   兩個世代的重疊﹕從基督的復活到祂的再來。

 

2)  Vos 稱這為「半末世性」。

 

4.    補充要點。

 

a.    從「垂直層面」看,可能使信徒覺得,自己的經驗是分裂的。

 

     基督徒生活,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i.     積極方面(正面)。

 

1)   「來世取向」﹕「天上取向」的思維。

 

這是歷代基督徒敬虔的標誌。可是曾被歪曲﹕修道院運動,禁慾主義等。

 

a)   Phil. 1: 23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離開或存留﹕保羅的兩難。

 

他願意離開,去與基督同在。與基督同在﹕還不是身體復活;可是,比起今生在肉體中的生存是好得多了。

 

b)   林後 2 Cor. 5: 8

            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

 

保羅情願﹕離開身體,與耶穌基督同在。與主基督同在﹕還不是身體復活。保羅在這裏看見張力﹕一種赤露敞開,離開身體的生存。還沒有到這個階段。雖然如此,他寧願與基督同在,離開今生的身體。

 

c)   這種心志,在我們的敬虔和教會的生活中佔有什麼地位?

 

ii.   消極方面(負面)。

 

1)   所謂的「二元論」並不是終極端的。

 

        所以,我們不要將自己的生活分割。

 

a)   西 Col. 3: 1-2

1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

2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要從上下文來看這條誡命。

 

你們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了。要求上面的事。第二節﹕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好像是離世主義的「二元論」,棄絕今世。像修道院式的避世主義。這樣讀這段經文,就誤解了;沒有看到上下文的思路。

 

1)   西 Col. 3:5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

 

            與「求上面的事」的吩咐相配。

 

要治死「地上的」肢體。「治死肢體」與「求上面的事」對稱。

 

         有人會認為這是指從地上的事抽離。

 

a)   關鍵是 melh一字。翻譯為「肢體」。身體的運作有多方面的。

 

          一個整體的人在運作。

這裏說要「治理死」地上的肢體﹕與「求上面的事」相稱。這個「治死」是非常具體,「入世」的!不是退隱。乃是如何看待我們的身體。要穿上愛,合一的心。

 

西 Col. 3:18-21

18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裏面是相宜

     的。

19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她們。

20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

21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保羅在講夫妻之間的關係。

 

                        進入第四章﹕講到工作,經濟層面的生活。

 

b)   在每天生活層面,也要「求天上的事」,也要順服,在每一個範疇裏都要過信心的生活。不是避世的人生觀。

 

2)   所以這個所謂的「二元論」只不過是暫時的。是救贖歷史上的二元。

 

二元生活(求上面的事, 不求地上的事)肯定了救贖歷史的模式。

不是認為今世的具體生活是虛幻。

 

3)   基督徒的生命是這樣整合的,兩方面要連接起來。從基督的被升高,和聖靈的工作可以看出來。

 

b.   這種末世論的架構,若要放上標簽,可以說是「前千禧年派」的。意思是﹕末世來臨「之間」。這比一般在教會圈子裏談論末世論更加的基要;是基礎性的問題。

 

i.    我們這裏沒有意思說﹕在無千禧年派,前千禧年派,和後千禧年派中間的爭辯作出一個終結。可是,我們又不是超然地忽視這問題。

 

ii.  基督再來之前,之後,我們可以期待什麼事情?不錯,還有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可是

 

iii. 我們從這裏看到一個視角﹕更能幫助我們提出需要思想的、正確的問題。當然,這裏的思路,比較接近無千禧年派。

 

1)   無千禧年派比較正確理解基督的末世王權。

 

2)  時代論﹕與前千禧年派不同。對將來的事感興趣,是因沒有體會基督的「已臨」層面。破壞「古典前千禧年派」的觀點。有些人﹕在後面加一個千禧年。

 

3)  我們考慮傳統末世論的討論方法。因此,我們的思想不能只以將來的事件為取向。也需要以基督第一次來所成就的事作取向。究竟那些事是「已經」應驗了?那些事是「還沒有」應驗?

 

4)   從《聖經》、從保羅書信的角度來看末世的問題,末世論從來就不只是指未來的事。

 

5)   當你看到現今世代的末世性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如何看將來的事。有很多預言的事情不是未來的,也不是還沒有發生的。

       

前千禧年派對永恆的狀況如何看待?上帝要來報復?

 

其實﹕新天新地的「新地」才是將來的凱旋事實。而基督已經在現今有了末世性的應驗。基督﹕乃是教會裏的萬有之首。基督將再來,建立宇宙性的國度。最基本要關心的事﹕今天的教會將現今世代的事情「非末世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