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帖撒羅尼迦前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帖撒羅尼迦前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帖撒羅尼迦教會背景

1. 帖城為富庶的海口,於公元前315年時,馬其頓王之女婿把城重建及美化,並以其妻亦即亞力山大帝之妹帖撒羅尼迦之名為名,後為羅馬所征服,成為全馬其頓之首都,至該撒奧古士督時把它變為自治城,交由地方官管理﹙徒17:6,7﹚。

2. 保羅於第二次旅行佈道途中,因馬其頓的呼聲而建立了腓立比教會,後因不能多留,便來到相距一百哩外之帖撒羅尼迦城﹙徒17:1﹚。一連三個安息日在會堂裡為主證道,使許多人信從福音,他們大部分是虔敬的希利尼人﹙徒17:4﹚。

3. 但不信的猶太人卻嫉妒,召聚些市井匪類誣告保羅、西拉攪亂天下,傳另一個王耶穌﹙徒17:5-9﹚他們便趁夜離開往庇哩亞去﹙徒17:10﹚。

推斷保羅在帖城時間應超過三個星期﹙參帖前2:94:16﹚。

帖撒羅尼迦的史地

    帖撒羅尼迦原名塞馬(Therma),是馬其頓王的兒子該撒特(Cassander)將軍於主前315BC重建。他以太太的名字作為城重建後的新名。在的太太是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

    帖撒羅尼迦於愛琴海西北部,Thermaic Gulf彎 畔,是馬其頓省省會,也是馬其頓省的一個重要海港,為輸往馬其頓省內陸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在保羅傳道當日,帖撒羅尼迦人口估計大約二十萬。在當日世 界中,若果和以弗所安提阿相比,帖撒羅尼迦並不是一座世界級大城,也不是一個世界級的大海港。但它郤對是事馬其頓省的內陸城市鄉鎮十分重要,帖撒羅尼迦是 它們通往世界的大門。今天的帖撒羅尼迦仍是如此,人口大約一百萬,是馬其頓省會,是今日希臘的第二大城,名為薩洛尼迦(Salonika)

    昔日帖撒羅尼迦遠較腓立比為大,腓立比是一內陸城鎮而帖撒羅尼迦則為一海岸邊港口。它也為於通往羅馬的驛道(The Egnatian Way)的中途站。經過這驛道,客旅,商人和貨物,都可循陸路向西前往亞德利亞海畔,乘船往羅馬去。另外也可以循驛道轉往於東北部一百二十公里遠的腓立比,和位於腓立比以北流入黑海的多瑙河河畔的城鎮鄉村。昔日有相當數量的猶太人聚居於帖撒羅尼迦,所以那裏設有猶太人的會堂。

    帖撒羅尼迦由地方官(17:6)管轄。地方官politarchs一詞出現在昔日羅馬帝國的公文記錄和碑銘中,是給那管理馬其頓省內城市方伯的稱號,相等於現今的總督。帖撒羅尼迦在保羅時代的一個「自由城」,也是馬其頓方伯的的駐防城。

帖撒羅尼迦史地簡介


        
帖撒羅尼迦--意即勝利,在保羅時代,是馬其頓省一個重要城市,約在主前三一五年,馬其頓王卡山德Cassander振興此城,以其王后帖撒羅尼迦之名稱之,此后乃希臘王亞力山大同父異母所生之妹

    主前一六四年,羅馬人選立此城為馬其頓省首都,至主後四十九年,該撒與龐貝將軍Pompey 發生內戰,戰爭停止後,被立為自由城,該城座落於愛琴海之西北隅,面臨美麗港口,位於肥沃多水之平原上,至今仍屬於希臘國,但已被稱為撒羅尼迦 Saloniki,為希臘東北通往土耳其與南斯拉夫的要衝,是一個極其繁榮的城市。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離開腓立比以後,第二次出門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約在主前五十一年,當時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傳道受辱,被打下監,出監以後(徒十六222440),就往帖撒羅尼迦去,有三個安息日時間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得不少人信主,從此就奠定了教會的基礎(徒十七 14)。後來被逐出境,就往庇哩亞地方傳道去了,其佈道行蹤大都記在使徒行傳裡。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注意要點

            在本書中,提出幾件比較需要領受和明白的地方說明如下:

  (1)保羅述說在大爭戰中,把上帝的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人,疼愛他們到達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了,保羅辛苦勞碌,晝夜工作,不叫一人受累,向他們信主的人,是何等的聖潔,公義,無可指責(二2810),如此赤膽忠勤,真情愛心之流露,高尚品格之表現,令人感動深思效法。(參林前十一1;羅十五5

  (2)「上帝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二16),保羅意指猶太人因殺害基督,反對福音,逼迫信徒,一定要受末世的審判,亦即如他在上章所說「那將來的忿怒」(一10),這都是要到主的再臨時,所要施行全地上的刑罰(四1617;啟廿1115

  (3)「論到睡了的人」,或「在基督裡睡了的人」(四1314),皆指基督徒之死的說法(參太廿七52;約十一11;徒七60;林前十五61821),因信徒之死,不過如同睡覺一樣,沒有懼怕,在基督裡與祂同在,得享安息了(參腓一2123

  (4)在前後兩書中,皆有論及主的降臨信息(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帖後一710;二1),或稱二次降臨(來九 28),亦即主自稱祂的再來(約十四3;參啟廿二7),祂再來之時,天地之間將有許多重大奇事發生(太廿四293031;廿五31;彼後三 1012;林前十五5052;猶14;亞十四5;啟十九1121;徒一912;亞十二10;十三19;十四45;賽六三16;珥三 113;啟廿16

  (5)靈、魂、體是人的本質三原素(五23): 靈--是人與上帝有直覺交通的功能,人有敬上帝之心,有是非善惡與榮耀羞恥之心,皆是出於靈的表現;魂--是處於靈和體的中間,人有愛情、慾望、痛苦、歡 樂、意志,皆是出於魂的表現;體--是包含人的肉身百體,對於人與一切事物,發生觸覺感官作用,人是由這三種成分組成的。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研讀提要

            帖撒羅尼迦前書開始,保羅就為門徒的信心、愛心、與盼望感謝上帝,不住的紀念他們,這信、望、愛三方面,乃為信徒信仰生活的重點,在林前十三7-8節,歌羅西書一4-5節,本書一3及五8節,同樣的提到,在其他書信中,也有許多解釋和勸勉,這是讀習本書先要領受的。

  (1)先將本書讀習一遍,將各章所論基督再來重要啟示和教訓,多加思想和領受(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並查考舊約及新約有關此事預言預兆,必有更深的認識。(參賽六三16;六四1;但七1314;亞十四459162021;瑪四135;三1718;太廿 四392931;廿五3134;廿六64;可十三2429;路廿一2328;約十四13;徒一11;帖後一710;二12;來九28; 彼後三813,啟廿二71220)。

  (2)在本書第一章中,提到傳福音是在言語、權能、聖靈、和充足的信心,第二章提到把福音託付我們,就照樣講,不要討人喜歡,乃要討上帝喜歡,並見證沒有用過諂媚的話,沒有藏著貪心,沒有向人求榮耀,存心溫柔等(一5;二47),這些要求和見證,十分重要,為今日信徒所當讀習追求和共勉者。

  (3)本書第三、四章中,講到受患難原是命定,靠主站立得穩,彼此相愛,心裡堅固,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立志作安靜人,親手作工,行事端正,為信徒應有常存的心志,保守的生活,和學習的功課。(參二9~五122326

  (4)本書第五章中,論到光明之子,總要儆醒謹守,追求良善,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這是信徒正常生活的秘訣,須讀習遵行,好得無比。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主要信息


        
本書主要信息,是論到基督再來的預兆,在本書每一章中皆有提及(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

    基督再來降生釘死復活升天再來,是上帝的救恩完全計劃,為信徒五大根基信仰

    就再來之信息,在新約全書二六章中,曾共提到三一八次,平均每20節中,就有一節是論此事,因祂的再來,是信徒永遠的盼望,此信息之重要性可知矣。

帖撒羅尼迦前書寫信原因

    帖撒羅尼迦教會與腓立比教會相同,都是在逼迫中成立。而牧者更是忽忙地離開,羊群獨自留下,面對逼迫苦害。在帖撒羅尼迦時,保羅更是在夜忽忙間離開的。

    在離開帖撒羅尼迦後,保羅曾兩次想回到帖撒羅尼迦去,只是有撒旦攔阻(帖前2:18),不能成行,最後只有差派提摩太前去。後來當保羅從回來的提摩太口中,得知到有關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好消息,但是也知道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中,有弟兄姊妹在逼迫中離世(帖前4:13);他們中間有人放縱私慾,欺負了弟兄(帖前4:1-8);也有人不守規矩不作工(帖前4:11-12)

    這些都是保羅在上帝的默示底下,寫帖撒羅尼迦前書的原因。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著作原因


           
保羅約於主後五十一年,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和西拉在腓立比傳道受辱,被打下監,出監以後,就往相距約三○○里以外的帖撒羅尼迦去,一連三個安息日,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有不少人信主(徒十六222440;十七14)後來被逼出境,就去西部五十里外的庇哩亞傳道,又引起騷動,不久保羅先行來到南部二○○里外的雅典,後召西拉和提摩太到此(徒十七1016)。

    保羅因聽教會情形,非常掛念,於是打發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去,自己卻留在雅典(帖前一3;三12),後因雅典工作效果不佳,於是來到哥林多(徒十七212223~十八1),時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返回,帶來一些好的消息報告 (一3;二13;三69),且知那裡信徒正受逼迫,以及有人誤解主道,對於主的再來真理起了疑惑,認為已死之人,不能得著主的賜福(一6;二14;三 34;四351317)。

     因此,就寫了這封書信,給他們帶來一番安慰和勸勉。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寫信目的

    帖 撒羅尼迦前書可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從第一章到第三章,讚許他們在遭迫中所顯露的信心,愛心和盼望;另外也表達了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懷念,疼愛和代 禱,又因著他們站穩所得的安慰。第二部件從第四章到第五章,內容重於糾正弟兄姊妹們的錯誤,也對帖撒羅尼迦信徒教導有關主再來信徒被提一事。

    主再來確實是貫徹帖撒羅尼迦前書的中心思想。除卻帖前4:13-18節,帖撒羅尼迦前書每一章的結束,都和主再來一事有關。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到第三章,可算是哥林多後書的註釋,解釋了上帝僕人與他所服事的信徒所應有的關係,是哥林多後書教導的例子。「不但願意將上帝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帖前2:8),這豈不是主向那為牧人的要求麼?也是事奉主僕人的榜樣麼?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寫作目的


  提摩太對帖撒羅尼迦教會之處境所作的報告,刺激了保羅寫這信。提摩太可能從帖撒羅尼迦把一封信帶了回來。保羅提出某些論點的方法暗示了這一點:「論到弟兄們相愛」(帖前四9),「論到睡了的人」(四13),「論到時候、日期」(五1;參林前七125,八1,十二1,十六112)。保羅的寫作目的包 含下列各點:

  1.他欲就帖撒羅尼迦信徒的信心和忠心稱讚他們,帖撒羅尼迦信徒這榜樣已廣為人知(一7-10)。

  2.保羅知道他所留下的人,仍然要面對他在帖撒羅尼迦時所面對的逼迫,因此他希望能鼓勵他們站穩(二13-16)。保羅曾為他們憂慮,但聽聞他們靠主站穩,便感到高興(三1-10)。

  3.在帖撒羅尼迦有人誣捏保羅,這些人可能就是保羅在那裏時,曾煽動人敵擋他的猶太人(徒十七5)。他們可能說保羅只是一個宗教騙徒,曾使他們離棄自己的宗教而接受他的新教;他們永不會再見他。因此,保羅提醒帖撒羅尼迦信徒,他在他們中間的傳道方法和態度如何(二1-12),並把自己要再見他們的心願和計劃(1718節)告訴他們。

  4.保羅也認為有需要激勵帖撒羅尼迦信徒按著基督徒的標準來生活,尤其在兩性的道德關係上(四1-8)。其他關乎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弟兄間之關係等事情,也需要留意(四9-12,五12-22)。

  5.他所關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帖撒羅尼迦信徒對已故的信徒和主再來的誤解(四13-18)。跟未來的盼望有關,還有「時候、日期」的問題,保羅也重複他在他們中間時曾講述的教訓(五1-11)。

  6.他們中間或許也有分裂的危機,因此保羅強調了信徒間相交的重要性(五27),勸勉他們不要輕視任何聖靈恩賜(19-21節),並且必須尊重他們的領袖(第12節)。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寫信時間地點

    當勾結市井匪類的猶太人不能成功地捉拿保羅和西拉,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們隨即在夜間送他們往庇哩亞去。因帖撒羅尼迦那不信的猶太人隨後趕到,繼續聳動攪擾眾人,保羅就到海邊獨自前往雅典,留下西拉和提摩太。後來他們重新在雅典會合。

    因為從帖撒羅尼迦往庇哩亞途中,聖經沒有提及提摩太,有推測在帖撒羅尼迦的時候,提摩太己被差遣回訪腓立比,或許他被留在帖撒羅尼迦,隨後在庇哩亞回隊,然後當保羅前往雅典,再被留下。

    當保羅一行人在雅典會合後,保羅再次差派提摩太回到帖撒羅尼迦(帖前3:1-5),要知道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心如何,並且堅固他們,在所信的道上勸慰他們。或許西拉與他相伴,前往腓立比。無論如何,在馬其頓一行之後,他們再次在哥林多會合(18:5)。當保羅在哥林多會合後收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好消息,保羅就立時寫下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寫於哥林多,為時於主後五十一至五十二年,約在離開帖撒羅尼迦後大半年。若果放在使徒行傳中,帖撒羅尼迦前書寫於徒18:5節之後,於徒18:18節之前。帖撒羅尼迦前書是寫於帖撒羅尼迦教會建立不到一年。寫於加拉太書之後,是保羅被聖靈感動所寫,又被納入成為聖經正典的第二封書信。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收信人


    保羅連續三個安息日在猶太人的會堂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復活」(17:3),又說「這位耶穌,就是基督」。辯論,似乎是當日四處遊行傳道的人,在會堂所用的傳道方法,或許也是他們所碰到的「招待」。

    但是在三個安息日的辯論後,工作的果效開始產生,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第一批信徒出現了。他們中間有猶太人,「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17:4)。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姊妹,應受保羅教導良多,靈性長進,否則在給他們的前後兩封書信中,不會有如此大量有關末後主再來的教導,並且也是新約惟一提到信徒被提的經文。

    帖 撒羅尼迦教會如同昔日其它教會一般,在開始的時候遭受猛烈的逼迫。這些逼害,源於帖撒羅尼迦中不信的猶太人,他們心裏嫉妒。這些人甚至招聚市井匪類,闖進 耶孫住家,要捉拿保羅。他們的勢力甚至達至鄰近的庇哩亞。由此可見,帖撒羅尼迦教會所遭遇的逼害,較其它教會所遭遇的,可能更沒有理性,並且較為暴力。在 帖前3:14節中保羅曾說,帖撒羅尼迦的弟兄姊妹,「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可以作為他們受到暴力逼害的證據。

    除卻了帖前4:6-8節 外,帖撒羅尼迦前書所顯示的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令人雀躍的教會。雖然受了迫害,並且在一晚中突然成為無牧的羊。但在信實的主看顧底下,他們卻「作了馬其頓和 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而主的道也從此們中間傳出去。他們「向上帝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帖前1:7-8)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寫作年代及地點和對象


  本書特別寫給「帖撒羅尼迦的教會」(一1)。

    根據使徒行傳十七章19節,保羅與西拉和提摩太,在羅馬的馬其頓省傳道期間,從腓立比來到帖撒羅尼迦。如他往常的習慣,保羅先往會堂去,連續3個安息日,提出經文來證明基督必須受苦,然後從死裏復活,證明耶穌就是基督。    有些猶太人,「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也有不少「尊貴的婦女」相信了。猶太人煽動人起來反對保羅時,保羅便要與同工離開帖撒羅尼迦。

  保羅逗留在帖撒羅尼迦的日子大概比3個星期多出許多。在信中,保羅談及他為生計而工作,免得叫帖撒羅尼迦人受累(二9)。信中提及保羅在這教會中的行 動和態度,也暗示他曾停留了一段較長的時間;腓立比書四章16節提到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時,腓立比信徒曾兩次打發人供給他的需用。

  後來保羅與西拉,大概還有提摩太,前往庇哩亞去(徒十七10),當保羅繼續前行至雅典,兩位同工則留在庇哩亞(徒十七1415)。提摩太曾到雅典找保羅,但保羅為了顧及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願意獨自等在雅典」(帖前三1),並打發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去。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回來時,帶著一些好消息 (三6-10),保羅就是根據這好消息而寫這信。

  使徒行傳十八章5節說提摩太和西拉從馬其頓回來,往哥林多找保羅。保羅大概是在哥林多逗留的18個月期間之初段寫成這書信。由於保羅在哥林多的日期可粗略確定,這信可能是寫於主後50年,極可能是首次在帖撒羅尼迦傳講福音後的一年。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發信人


    帖前1:1節清楚的說明發信人是保羅、西拉和提摩太。在信中也屢次使用「我們」二字,但在帖前3:5節,4:6節和5:27節中也有單單使用「我」一字,大概這書信可能出自保羅心思手筆,再與西拉和提摩太細細相討。所以信件以保羅、西拉和提摩太作發信人。

    保羅、西拉和提摩太都是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創辦人。他們在主後四十九年或是五十年的冬天,從腓立比到達帖撒羅尼迦。在那裏一連三個安息日(17:2)在猶太人會堂與猶太人辯論,證明主耶穌就是基督,基督是猶太人彌賽亞一詞的希臘繙譯,意恩是救贖主,猶太人一般期望彌賽亞帶領他們復國。

    保羅、西拉和提摩太在帖撒羅尼迦逗留的時間相信多過三星期,因為當保羅還在帖撒羅尼迦時,腓立比教會曾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保羅的需要(4:16)。按兩地的距離,一程需要超過五天的時間,七天較為寬裕。兩次的供給,似乎不可能在短短三星期發生。有人估計保羅停留在帖撒羅尼迦的時間,可能長達三個月。在這段時期中,保羅主要從耶孫家中(17:7)展開他的事奉工作。

    西拉是在保羅與巴拿巴因馬可的緣故分開後(15:40),才被揀選作為保羅的傳道同工。西拉是耶路撒冷教會中的一位弟兄。他可能是一位受過教育,有相當學識的羅馬公民。他被耶路撒冷教會所差派,將耶路撒冷會議決定的信件,帶至安提阿(15:22)。到達安提阿後,帶信人回到耶路撒冷去,而西拉郤定意留下(15:34,參英文欽定本聖經)。從此可見西拉有著傳道開荒的熱忱。

    提摩太較西拉遲一點才加入保羅的傳道工作。提摩太是因保羅傳道而信主的年輕人(提前1:2),居於路司得,父親是外邦人,母親友尼基和外祖母羅以,都是熱心愛主(提後1:5)的猶太人。信主後的提摩太,甚得當地和鄰近以哥念的弟兄稱讚。似乎是保羅主動邀請提摩太與他一同出去傳道。在加入保羅的傳道工作時,提摩太信主的年日,可能不會多於四至五年的日子。

帖撒羅尼迦前書之作者


  信的開首便出現保羅、西拉和提摩太的名字,正如保羅其他書信一樣,他的同工可能也有參與這書信的撰寫。

    保羅常在信中用「我們」這代名詞,但「我保羅」 (帖前二18)及在別處的單數代名詞(參三5,五27)顯示這信主要由保羅執筆。

    自 十九世紀開始,有一些學者懷疑保羅並不是本書作者,卻沒有叫人信服的理由。此信所處理的明顯是一所教會在形成初期時所面對的問題。鑑於本書的表達方法跟其 他保羅書信不同,有些人便認為可能西拉和提摩太才是本書的主筆,但這說法並不能確定。初期教會對本書的作者並沒有任何質疑。

帖撒羅尼迦前書概要

 
死亡並不是終結! 基督教的中心訊息, 就是確信復活。保羅大膽清楚地講出這盼望去教導堅強而叫人讚嘆的帖撒羅尼迦新信徒,: 13弟兄們,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免得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盼望的人一樣。14我們若信耶穌死了,又復活了,照樣,也應該相信那些靠著耶穌已經睡了的人,上帝必定把他們和耶穌一同帶來。」 (帖撒羅尼迦前書 4:13-14)

看來有部份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 懼怕那些在基督再來之前已離世的弟兄姊妹, 會失去參與這重大事件的榮幸, 保羅敏銳到這份關注, 並盡量鼓勵他們。

他們初長成的信心, 是建基於升天復活主再臨要和信徒在永恆榮耀裡聚首一堂的盼望上。可能保羅擔心在他們中間教導和講道的日子會縮短, 好像在腓立比一樣。 雖然保羅確信他們的忠心和堅毅, 但仍設法鼓勵他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3:6-10)

這就叫保羅寫下了對我們廿一世紀的信徒最有盼望的說話。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要


<作者>

        使徒保羅(帖前一1;帖後一1)。信首雖與西拉和提摩太聯名,但實際係保羅一人所寫(參帖前二18;三2;五27~28;帖後二5;三17)
        根據聖經的記載,保羅原名掃羅(徒十三9),係以色列人,屬便雅憫支派(羅十一1);按血統而言,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5)。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名師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猶太律法受教(徒廿二3)。後來成為猶太教中最嚴緊的法利賽人(徒廿六5),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加一14;腓三6);然而這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所作的(提前一13)。有一天,當他要去大馬色捉拿信主的人們時,蒙主耶穌在路上向他顯現(徒九1~5)。從此,他便成了基督徒,並奉召成為使徒(羅一1),主要以外邦人為傳揚福音的對象(加二8)。前後三次出外旅行佈道,東自耶路撒冷起,西至羅馬止,足跡遍歷當時羅馬帝國轄地,建立許多教會,為今日基督教福音傳遍天下奠下根基。他先後至少寫了十三封新約書信,是基督教真理的主要詮釋者。

<寫作時地>

        一般公認,《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乃是保羅書信中最早的兩封。而這兩封書信既是用保羅、西拉和提摩太三個人的名義發出的(帖前一1;帖後一1),故在寫信之時,他們三人必然是在一起。根據聖經的記載,他們三人是在哥林多相會(徒十八15),且前書是在提摩太訪問了帖撒羅尼迦教會回到保羅那裏之後寫的(帖前三6)。綜合上述事實,我們可以確定《帖撒羅尼迦前書》是在保羅第二次出外盡職,留在哥林多時所寫。時間約在主後五十至五十二年。而後書可能是在前書之後約有半年的間隔。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時間順序剛好巔倒,故前書應為後書,後書應為前書,今且列述他們的理由如下:
        ()前書所提他們遭受患難乃是用過去時式(帖前一6;二14),而後書卻用現在時式(帖後一4~7)
        ()通常保羅是在第一封書信中『親筆問安』(林前十六21;西四18;門19),以確立他今後寫給對方書信的典範,而保羅寫給帖城教會的書信是在後書才提到(帖後三17)
        ()因為先有後書中關於『主的日子』的教訓(帖後二1~12),所以才會有前書『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帖前五1)
        ()因為先有後書『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帖後一3),所以才會有前書『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帖前四9)
        ()保羅在前書中一再的提起他想回去訪問帖城教會(帖前二18;三10),而在後書中卻完全沒有提到這回事,可見前書應當是在後書之後寫的。
        ()前書提到帖城教會中已經有些信徒死了(帖前四13),並且也已經興起勞苦作工、治理教會的弟兄們(帖前五12),而後書則完全沒有提到,所以前書距離保羅被迫離開帖城的時間比較長久。
        ()前書的內容比較詳盡,而後書則比較簡單扼要,可見前書是在後書之後加以補充說明。

        上述推測的理由,都相當牽強,並不能用來佐證後書是在前書之前,前書是在後書之後。今且逐點反駁如下:
        ()前書所用過去式『在大難中蒙了』和『受了本地人的苦害』,乃在說明他們信主之時的遭遇。事實上在保羅寫前書之時,他們的患難並沒有成為過去,前面仍有『諸般的患難』正在等待著他們(帖前三3),所以後書用現在式形容他們得救以後所面臨的患難。
        ()後書的『親筆問安』用意在解決同一封書信中『有冒我名的書信』(帖後二2)的問題,並不能用來推論凡有親筆問安的信都是第一封書信。
        ()前書之所以提到不必再寫信說明主的日子,乃因為當保羅還在他們那裏的時候已經告訴他們了(帖後二5);後書是因為有人冒他的名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帖後二2),使他不得不重提此事,糾正當時在帖城教會中錯謬的傳說。
        ()其實從頭一天開始,帖城教會中信徒們彼此相愛的情形相當美好(帖前一3;三612),所以保羅覺得對此問題毋需在信中有所勸勉。在保羅寫後書時,他們的愛心更加顯得充足。
        ()後書雖然沒有提到保羅有否回去訪問帖城教會,但不能用來證明它是第一封信。無論如何,保羅對帖城教會頗有親切感,曾經多次回去訪問他們(參徒二十1;廿七2;林前十六5;林後一16)
        ()信徒之死與需要時間之長短並無直接關係;並且保羅往往在他離開各地教會之時就選立了治理的長老們(參徒十四23)
        ()書信的長短也與前後書沒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哥林多前書》就比《哥林多後書》長得多。

        結論是,前書依舊是前書,後書仍是後書,順序並沒有巔倒。

<受者>

        帖撒羅尼迦教會(帖前一1;帖後一1)。她係保羅在第二次出外旅行傳道的時候所建立的,但不久保羅即遭受逼迫和誣告,不得已匆匆離去,故未能在那裏停留一段較長時間餵養建造教會(徒十七1~9)
        帖撒羅尼迦城濱臨愛琴海,建於主前315年,在希臘時代即據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羅馬帝國在主前164年立該城為馬其頓省的首府。

        有些聖經學者根據《使徒行傳》第十七章推斷,使徒保羅停留在帖撒羅尼迦的時間很短,甚至極可能不滿一個月,但是我們認為保羅在帖城至少曾停留了幾個月,其理由如下:
        ()《使徒行傳》所提『一連三個安息日』,不過是指他在帖城猶太會堂傳福音之事而言(徒十七1~3),並非指他停留帖城的總共時間。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泰半信徒原為敬拜偶像的外邦人異教徒(帖前一9),並非進猶太教的希利尼人(徒十七4),因此他們應當是保羅在會堂以外傳福音所結的果子。
        ()保羅提到他停留在帖城期間,親手辛苦勞碌作工養活自己(帖前二9)。若只停留幾個星期,沒有必要這樣作。
        ()當保羅在帖城時,腓立比教會曾經兩次打發人送捐款供給他的需用(腓四16)。這也是保羅停留並不短暫的明證。
        ()保羅自述當他停留在帖城時期,曾經就許多題目給予他們教訓(帖前二11;三4;四1~211;五1~2;帖後二515;三410)
        ()保羅與當地的信徒們之間已經產生了親密的關係,彼此相當熟稔(帖前一26;二7~8111719~20;三6~10)

        再者,另有聖經學者鑒於後書的用語有許多舊約的語法,因此主張帖撒羅尼迦教會中有兩個不同的信徒團體,一個是外邦人,一個是猶太人。前書是寫給外邦人,後書是寫給猶太人。但是,使徒保羅一向堅信在教會中並不分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加三28;西三11),特別是當時剛通過所謂『並不分他們我們』(徒十五9)的使徒決議案不久,保羅若真的容許在同一個地方教會中有兩個信徒團體,那就令人無法置信了。因此,上述前後書各寫給不同對象的說法,不能成立。

<寫前後書的動機>

        保羅等人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這個新興的教會也受到迫害,保羅即打發年輕的同工提摩太回去探望並幫助那裏的聖徒們,後來從提摩太口中得知他們並未屈服於迫害,反而剛強站住(帖前一6~7;二14;三4~6;帖後一4)。保羅在欣慰之餘,仍然關心他們屬靈的前途,因為他在他們中間作工不長,深恐他們真理的基礎不夠穩固,容易受到外來各種教訓的影響,因此作前書勸勉他們,主要有:
        ()提醒他們回想他在他們中間時如何教導他們,以及他行事為人的榜樣(帖前一5~6;二1~12)
        ()勸勉他們躲避當地的邪風淫俗,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身體(帖前三13~8)
        ()勸勉他們在彼此相愛之外,還都要親手作工,在世人面前做個正常的人(帖前三12;四9~12)
        ()解明當主再來時的情景,以及信徒們將來的際遇,勸勉他們為此儆醒謹守(帖前四13~11)
        ()勸勉他們雖然不可藐視先知的講論(即主工人的道理教訓),但須凡事察驗,不宜囫圇吞棗地加以接受(帖前五20~21)

        然而,就在保羅寫給他們《帖前》之後不久,有些外來的假師傅出現,也有人冒保羅的名寫信給他們,特別是對主的再來給了一些錯誤的道理教訓(帖後二1~2),促使保羅不得不再提筆寫後書,一面糾正那些錯謬的教訓,一面勸勉他們在主再來之前,要好好地過正常的等候主生活,不可游手好閒。

<前後書的重要性>

        在保羅所寫的書信當中,《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與《羅馬書》和《以弗所書》併稱新約三大教義書,各別著重強調『信、望、愛』三大信徒美德:()《羅馬書》強調『信』──『因信稱義』;()《以弗所書》強調『愛』──『愛中建造』;()《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強調『望』──『望主再來』。
        基督徒對於主的再來應當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主耶穌設立主的桌子,要我們信徒擘餅喝杯記念祂,用意是題醒我們等候主再來(林前十一26)。保羅說我們信徒若沒有主再來時復活與主同在的盼望,而『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因此,我們應當仔細查讀《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才能準確地認識主的再來和主的日子,並且有正常的等候主再來的態度和生活。

<前後書主旨要義>

        父上帝揀選並保守我們,主耶穌基督降世拯救我們並且還要再來提接我們,聖靈感動使我們蒙恩並帶領我們;三一上帝運行作工,使我們有信心、愛心和盼望。
        信徒在地上教會中,行事為人應當對得起那召我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上帝;而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我們成為聖潔,無可責備。所以我們要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的身體;在教會中彼此相愛;在社會上親手作工,向外人行事端正。
        我們活在地上,不是沒有指望的人,因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還要再來提接我們。因此我們雖然難免遭遇患難,被人苦害,卻不被搖動;反而信心格外堅固,愛心更加充足,因盼望更有忍耐;藉著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度此餘生。三一上帝必要親自成全我們。

<前後書的特點>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特點至少有下列五點:
          ()前書清楚提到三個『三』:(1)三一上帝──父上帝、主耶穌基督和聖靈(帖前一19~10;三11;四8)(2)信心、愛心和盼望(帖前一3;五8)(3)靈、魂和身體(帖前五23)
          ()我們的救恩既然是源於上帝(14),因此我們得救之後的行事、工作與追求,樣樣都要向上帝負責,凡事討祂的喜悅(帖前一9~10;二412;四6~8;五18)
          ()三一上帝乃是我們一切屬靈美德的原因和依靠:(1)因盼望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2)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帖前一6)(3)靠主站立得穩(帖前三8)(4)主叫愛心增長(帖前三12)(5)上帝召我們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四7)(6)上帝親自使我們全然成聖(帖前五23)
          ()保羅在這兩本書中具有極濃厚的牧養意識,他甚至將信徒們的屬靈情況視為他自己性命交關的問題(帖前二8;三7~8)
          ()《帖前》每一章都以主再來的信息作結束(9~10;二19~20;三13;四13~18;五23~24);《帖後》又針對主的日子有詳盡的解釋。所以我們若想瞭解主再來的全貌,便須好好查讀這兩本書。

<鑰節>

        「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
        「你們若靠主站立得穩,我們就活了。」(帖前三8)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6~17)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五16~18)
        「願賜平安的上帝,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五23)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帖後二3)

<鑰字>

        「再來」或「降臨」或「主的日子」(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5;五23;帖後一10;二12)
        「福音」(帖前一5;二289;帖後一8;二14)
        「信心」(帖前一358;三56710;五8;帖後一3411;三2)
        「愛心」或「相愛」(帖前一3;三612;三9;五813;帖後一3)
        「盼望」或「等候」(帖前一310;二19)
        「聖潔」或「成為聖潔」(帖前二10;三13;四37;五2325;帖後二13)
        「大難」或「患難」、「苦害」(帖前一6;二14;三34;帖後一467)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神學


       
保羅的帖撒羅尼迦書信,正好證明保羅並非一個只躲在象牙塔內思想的神學家。這位耶穌基督的僕人曾經為耶穌的緣故,在受人唆擺的外邦人和敵對的猶太 人手中,經歷種種的苦待(林後十一23-27;帖前二2;參徒十四4-519)。這位矢志傳揚福音的使徒,曾經在路司得被稱為神,又在特羅亞使一個死去的少年人復生,更在包括帖撒羅尼迦的許多地方引起騷動(徒十四12,二十10-12,十七5-9)。儘管有些人因為他在加拉太書和哥林多書信中的某些字句,不幸地以為這位偉大的外邦人使徒是一個專權的人,我們仍然鼓勵讀者透過研讀這封寫給帖撒羅尼迦信徒的書信,從另一方面去瞭解保羅。

    
【在正典中的位置】

       
這 兩封編排在保羅著作中接近末尾的書信非常寶貴,它們是幫助我們瞭解保羅思想和心境的重要資料。研究聖經的人都應該知道,新約書卷現時排列的次 序,並非按照它們成書日期的先後,而是依據某些較為神學性的原則。以保羅書信為例,負責整理新約的初期信徒將羅馬書列為保羅著作的第一卷,是為了讓它作為 救恩論的一個總結。在它之後是哥林多前後書和加拉太書,它們均是處理信徒對救恩含義瞭解不足而引發的問題。接著的是以弗所書、腓立比書和歌羅西書,它們一 般被稱為『監獄書信』,內容主要是闡釋基督論對教會生活所帶來的不同啟示。在這七封書信和那些寫給個人的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和腓利門書)之間,便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這兩封幾乎被人漏掉的簡短書信,主要是處理末世觀如何影響教會。它們具有重要的價值,因為它們可能是新約聖經中最早期的文獻——主後50年 代初期 成書。然而,它們的重要性卻經常備受忽視,因為許多基督教神學家都將注意力放在救恩論上。同時,有一些解經家往往將這兩封書信連同但以理書和啟示錄合併起 來,預測末世的種種事情。但只要細讀這兩封書信,我們便會發現它們涉及更廣的範圍,包括使徒保羅根據信徒在基督裡的生命蛻變為基礎,處理早期教會生活的重 大問題。

    
【歷史和文學問題】

       
這 兩封書信引起近期不少學者的討論,牽涉的主題甚廣,包括作者身份、書信次序、風格和神學的一致性。儘管有些學者根據風格和語調的問題,強烈地否 定保羅是帖撒羅尼迦後書的作者,但當我們對有關的論據作全面的檢視之後,便會發覺他們的臆測成分居多。關於兩封帖撒羅尼迦書信的次序問題,實在並不容易完 全化解,因為信徒受敵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似乎已成過去(帖前一6,二14-16,三2-5),但在後書裡,信徒又好像正受到逼迫(帖後一4-8)。對此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解釋會對次序有不同的結論。儘管帖撒羅尼迦後二章15節所指的信,可能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帖後二2可能暗示在兩封真跡的書信之間,出現一些冒名的假信),但這兩封書信本身還是欠缺足夠的資料來確定次序的問題。

       
有人比較兩封書信後,認為兩者的神學並不一致。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保羅對教會的信徒提出的末世問題,作出不同的反應或回應。此外,對於有人認為這 兩封書信——或是其中一封——是特別針對諸如諾斯底派或猶太人基督徒等強大外來勢力之說法,我們亦難從書信本身找到確鑿的證據。這些看法主要是由書信以外的其他資料推敲出來。

    
【寫作背景】

       
帖撒羅尼迦前書顯然是在保羅匆忙離開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到達亞該亞(大概就是哥林多)之後所寫的(參徒十七1至十八1)。保羅因提摩太帶來帖撒羅尼迦的好消息便大大放心(帖前三6)。他寫這封信,一方面是為了回應他們的關注,另一方面是對他們作一般的勸勉,幫助他們過誠實無偽的生活。這封書信連同哥林多前書正好提供了一個可供對比的獨特研究。哥林多前書十六章512節給人的感覺是,保羅和他的宣教同工並不急於要前往哥林多,他們只一心想去馬其 頓(林前十六5)。另一個對帖撒羅尼迦信徒的正面評價,是作者指出他們的信心不單在馬其頓,更在亞該亞和別的地方傳開了(帖前一7-8)。這是兩個鄰近地區省會的一個較量!帖撒羅尼迦後書所能提供的資料很少,值得留意的,就只有保羅得知該教會正面對外來的敵意攻擊(帖後一4-8)。即使在宣教的初期,這種敵意已經存在(徒十七5-13)。痛苦、損失和患難,往往是孕育重要神學思想的溫床;保羅給帖撒羅尼迦信徒的這兩封書信,正是最佳的例子。

    
【主題】

       
保羅書信的主題總是令人興味盎然的,這兩封帖撒羅尼迦書信當然也不例外。

       
保羅的三點式重點即使熟悉哥林多前書十三章那著名三大美德——信、望、愛——的人,都未必會覺察保羅經常採用類似的『三點』思想來寫他的書信,又 或是運用這個著名的『三常』來支持某個神學重點。在『三點』中排列最後的那一項,通常就是信中所強調的重點。以哥林多前書為例,它的神學重點就是鼓勵信徒真實地活出愛,這亦是『救恩三點』(稱義、成聖、得榮耀)中的第二點。

    羅馬書五至八章所強調的同一個重點:信、望、愛亦是以相同的次序出現(羅五125)。然而,帖撒羅尼迦前書的主旨是末世;在這裡次序卻是信、愛、望(帖前一3)。在『歸向』、『服侍』和『等候』(帖前一9-10)這三個動詞組合中, 亦明顯反映出它的重點。

       
今生的盼望本書雖以盼望為重點,並不表示保羅不關心信徒的成聖問題(帖前三12-13,四3-47,五23;帖後一10,二13)。因著上帝在基 督裡已經給世界帶來新的盼望,保羅就能夠從基督徒的復活和得榮耀(帖前四14-17;帖後一10),以及上帝對罪惡的審判(帖前五2-3;帖後一6-9)這 最終的角度,來看這世上的苦難。

       
既考慮到這終極的事實,保羅便勸勉他的讀者要在生活中行出聖潔的典範(帖前四3-7,五23;帖後三13-14),以及要有愛心、信心、和平、剛強、純潔、忍耐和勤懇的表現(帖前四1-79-11,五6-22;帖後三6-13)

       
傚 法的榜樣不過,保羅向讀者提出的勸勉,並非單是參考意見而已。他本身也是在一種多元文化背景中成長,當然明白任何老師,無論是耶路撒冷的猶太拉 比,或是大數城的斯多噶哲學家,言教都必須配以身教作為基礎。於是,保羅採用了『傚法』這個專門概念來激勵他的讀者學效或模仿他,以他的行事為人作為生活 的榜樣(帖前一6-7,二l4;帖後三7-9;參腓三17)。可是,他清楚知道自己不是最高的典範。他本人也不過是傚法基督的榜樣,所以,他的讀者當然也 要傚法基督(帖前二14-16;參腓三1-18)

       
保羅既然要傚法基督,就意味著他要在他所教導的信徒生命中有份。因此,他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中同時以女性(母親,二7)和男性(父親,二11)的角 色,來描述他與讀者的關係。不過,形容保羅與這群信徒之間的關係的最重要措辭,可能是parakaleinparaklesis(即『安慰』、『扶持』 等)這詞組。它們乃描述一個人極之關心另一個人的幸福,亦用於約翰福音,來描述聖靈為信徒擔當的角色(有關parakletos一詞的含義,可參約十四 1626,十五26,十六7;同時請參考耶穌在約壹二1的角色,以及約十四16中『另外……一位』的含義)。事實上,保羅是傚法基督和聖靈的榜樣,對帖 撒羅尼迦教會承擔了一個地上勸慰者的角色。有感於這個觀念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所構成的重要意義,有學者甚至考慮在原則上應把這封書信歸類為『勸慰信』 (LetterofConsolation)

       
來生的盼望然而,這兩封信的神學重點是關乎帖撒羅尼迦信徒將來的盼望。他們急欲追問的問題,似乎是有關主再來(parousia,『來』或『降 臨』,參帖前二19,三13,四15,五23;帖後二18-9)的時間。既然基督徒也會死,亦需埋葬,如非基督徒一樣,那麼來生與耶穌同在這盼望在哪 裡?

       
保羅的答案非常清晰。死亡不能使盼望幻滅,因為死亡並非基督徒的終結(帖前四13)。正如古爾曼(Oscar Cullmann)所闡釋的,保羅提出的答案並不是甚麼含糊的希臘式永生不滅理論;人的靈魂並非像柏拉圖所說的那樣長出翅膀,然後被吸納進入宇宙之中。反之,死人將要復活(帖前四16)!所 有基督徒都會與耶穌相遇。那些仍在生的人則會從地上被取去或提到空中,永遠與他們的主在一起(帖前四17)

       
這裡用了一個涉及空間的專門用語——『被提』(SnatchedAwayCaughtup)(harpazein,帖前四17)。它的拉丁對等 字詞rapere衍生了英文字詞「rapture(『被提』)的理論。上個世紀的時代論解經家便試圖將帖撒羅尼迦書信的這個主題,套入他們對啟示錄的詮 釋中。但由於啟示錄沒有相應的字眼,他們惟有將它插在該書的三至四章之間。不管我們如何理解『被提』,重要的是瞭解保羅的用意——他要安慰喪失親人的信徒 (18)

       
說明信徒無論是死了或活著,都永遠與耶穌同在,永遠安穩。

       
這段經文亦引起人死後狀態的問題。有人便提出『魂睡』(SoulSleep)的理論。可是,要簡略地澄清兩個問題。首先,靈魂不滅是一個希臘觀 念;根據上述理論,後來被引入基督教的復活觀中。其次,『睡』一詞暗示一個人死後,亦有時間的因素存在。這兩個觀念都未必和保羅著作中的思想,或是他在這 裡所用的喻意手法吻合。

       
他的重點其實是要確保帖撒羅尼迦信徒不為死去的信徒擔憂;後者在上帝的手中得享安穩。然而,保羅在這裡運用了睡覺的意象,勸勉他們在還活著時要認真 生活,不要浪費生命(參帖前五6)。同時,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也不用驚慌,因為一切都由上帝掌管,包括事情出現的時間(帖前五1-4)。但是,這裡沒有 為讀者提供任何末世的時間表;保羅只是提醒他們,要隨時準備主的『降臨』,但它的時間卻在上帝的手中(帖前四16形容為『號吹響』;五2-3表示是在夜間突 如其來,或如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

       
不過,這種不夠明確的末世神學似乎未能滿足教會中某些信徒的需要。因此,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再提醒他們,不要輕信一些謬稱主何時再來 (parousia,帖後二2)的失實流言,甚或是一封冒名的書信。時間還未臨到,有關的徵兆或條件的配合仍未出現!他們不應被胡亂的猜測所欺騙(帖後二 11)。世界將會愈趨敗壞,直至罪惡失控,一個無法無天的沉淪之子將要控制大局、自稱為上帝(經文用『坐在上帝的殿裡』的字詞來像征,帖後二4)。信徒卻不可 忘記是上帝掌管一切,是祂攔阻罪惡的蔓延(帖後二6),直至祂所定的時間到了,撒但的工作便會徹底滅絕(帖後二8-10)

       
因此,保羅在這兩封書信的重點,不在於告訴信徒主再來的過程,而在於向信徒保證,他們與上帝永不分離,而且人類歷史乃掌握在上帝的手中,而非操控在邪惡和逼迫的勢力手裡。

       
作者並沒有嘗試在這兩封早期的書信中闡揚基督論或三一論。上帝、耶穌和聖靈最終如一(帖前一2-5;帖後二13-16);在基督耶穌裡作工的,其實 就是獨一的上帝(帖前二13-14,五18);耶穌的死和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元素,也是基督徒盼望和真實生活之基礎(帖前一10,二14-6,四 14)

       
對保羅來說,傳福音與信徒的生活見證是分不開的(帖前一8,二13-16,四11,五12-22;帖後一3-411-12)。對於他們生活上的美好見證,保羅非常喜悅(帖前一6-7)。他十分關心他們的福祉,遂呼求上帝向逼迫他們的人施報(帖前一5-10)。由於他深信基督徒的生活見證是向普世宣 教的基礎,因此,他逼切地一再勸勉信徒,要在一切端正和美善的事上竭力,遠離所有令人犯罪和閒懶的誘惑(帖前二2-69-11,三4-51013, 四1-12,五12-23;帖後一3-411,二13-15,三3-59-1012-14)

    信中滿是勸勉與代禱的優美結合,反映保羅十分關注信徒 在基督裡的靈命,他的關懷之情躍然紙上。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帖撒羅尼迦後書及提多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大綱
1. 為帖撒羅尼迦人感恩(1章)
   a. 感恩的原因(1:1-3
   b. 這原因的真確性(1:4-10
2. 為使徒的行動與離開辯解2-3章)
a. 為使徒的行動辯解2:1-16
b. 為使徒的離開辯解2:17-3:10
c. 禱告(3:11-13
3. 給帖撒羅尼迦人的勸誡(4:1-5:22
   a. 有關個人生活(4:1-12
   b. 有關基督再來(4:13-5:11
   c. 有關教會生活(5:12-22
4. 結束的禱告、問安與祝福(5:23-28
【帖撒羅尼迦前書探討】
     帖撒羅尼迦--意即勝利,在保羅時代,是馬其頓省一個重要城市,約在主前三一五年,馬其頓王卡山德Cassander振興此城,以其王后帖撒羅尼迦之名稱之,此后乃希臘王亞力山大同父異母所生之妹。 
       主前一六四年,羅馬人選立此城為馬其頓省首都,至主後四十九年,該撒與龐貝將軍發生內戰,戰爭停止後,被立為自由城,該城座落於愛琴海之西北隅,面臨美麗港口,位於肥沃多水之平原上,至今仍屬於希臘國,但已被稱為撒羅尼迦,為希臘東北通往土耳其與南斯拉夫的要衝,是一個極其繁榮的城市。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離開腓立比以後,第二次出門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約在主前五十一年,當時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傳道受辱,被打下監,出監以後(徒16:22-24,40),就往帖撒羅尼迦去,有三個安息日時間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得不少人信主,從此就奠定了教會的基礎(徒17:1-4)。後來被逐出境,就往庇哩亞地方傳道去了,其佈道行蹤大都記在使徒行傳裡。
本書主要信息,是論到基督再來的預兆,在本書每一章中皆有提及(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 
      基督再來、降生、釘死、復活、升天、再來,是上帝的救恩完全計劃,為信徒五大根基信仰。再來之信息,在新約全書平均每20節中,就有一節是論此事,因祂的再來,是信徒永遠的盼望。
【帖撒羅尼迦後書大綱
1. 引言(1章)
   a. 問安1:1-2
   b. 為他們的信心、愛心及恆忍感恩(1:3-10
   c. 為他們屬靈的長進代求(1:11-12
2. 教導(2章)
   a. 關於主的日子之預言2:1-12
   b. 為他們的揀選與蒙召感恩2:13-15
   c. 為他們的事奉與見證禱告2:16-17
3. 吩咐3章)
   a. 代禱的請求3:1-3
   b. 有關懲戒佈守規矩和懶惰之人的吩咐(3:4-15
   c. 結論、問安及祝福(3:16-18
【帖撒羅尼迦後書探討】
這信像帖撒羅尼迦前書一樣,以保羅、西拉和提摩太的名字發出,而且也像前書一樣,常使用眾數代名詞「我們」,但同時也有單數代名詞「我」(例:帖後二 5)。保羅在本信末說:「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3:17
然而,有些學者懷疑保羅並非本書作者,主要由於本書中 有關未來的教導跟前書有別。學者又辯稱兩書的語調和表達方法也有分別,至於主題內容的分別,極可能是由於一個人假借保羅的名義,故意模仿帖撒羅尼迦前書來寫作。按三章17節來看,本書可能已被看穿是一篇偽作。然而,早期教會並沒有懷疑保羅不是本書作者。
 對於大罪人、沉淪之子、不法的人、攔阻的,這些名稱是其他書信未提到,且對牠的顯露,行動結局,都有很清楚的說明,書中的詞句、語氣,雖有些與前書迥異,但中心思想則為一致。
【提多書大綱
1. 問安(1:1-4
2. 論長老(1:5-9
   a. 把提多留在革哩底的理由(1:5
   b. 長老的資格(1:6-9
3. 論假師傅(1:10-16
4. 論不同的會眾群體(2章)
   a. 對不同群體的教導(2:1-10
   b. 基督徒生活的基礎(2:11-14
   c. 提多的責任(2:15
5. 論一般信徒(3:1-8
   a. 作公民的責任(3:1-2
   b. 行善的動機(3:3-8
6. 論應付屬靈的錯謬(3:9-11
7. 結論(3:12-15

【提多書探討】

雖然本書信是保羅寫給個別同工的,但卻甚少提及個人的事件和勸勉。我們從中可看見一個正在成長和發展的教會。當時教會受到假教訓的壓力;那些假教訓似乎含有猶太教的成分,可能是過分強調禁慾主義和鼓勵空談(1:10,14,15;3:9)──也許是早期猶太形式的諾斯底主義。

這一派的人為了「不義之財」,提倡這教訓(1:11)。提多和他委任為長老的人,必須把這些假教訓駁倒,並「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1:9)。書中並沒有詳細解說基督徒所相信的道理,但卻清楚地說明了神在基督裏那拯救的恩典、聖靈更新的工作,以及主耶穌未來的再臨(2:11,13;3:4-7)。書中不斷強調那能彰顯福音真理的生活模式,並應用於不同的基督徒群體,包括老年男女、年輕婦女、年輕人和奴隸身上(2:2-10);並指出基督徒應與國家保持何種關係,以及如何在社會中活出其生命的特質(3:1-2)。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