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新時代的開啟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卅一31)。

耶和華在創世之時,曾與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立約。約的內容非常簡單: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6、17)。

然而,夏娃竟在受魔鬼誘惑時,以為「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創三5)而迷失自己,偷吃禁果,以致遭咒詛,禍及全人類。

上帝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創三16)。上帝對男人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三17)。從此,原先上帝造人類,並為人類所準備的大好福氣喪失了,取而代之者為無盡的痛苦與永遠的刑罰。

  舊約時代,上帝為以色列民開了一條路,就是可藉著獻祭除掉自己的罪,然而以色列百姓卻仍然硬心,雖然也獻祭,但仍卻屢犯不改,使前約「蒙塵」。所以希伯來書八章7節記載:「那前約若沒有瑕疵,就無處尋求後約了。」

慈愛又憐憫的上帝,祂也知道如果不差派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以祂無罪的身軀為我們而死,我們即使獻了再多的祭,罪也永遠無法得赦,而祂真的做到了為我們而死的大工。所以希伯來書八章6節說到;「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所以,藉著耶穌的降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及死後復活,開啟了「新約」新時代的來臨。

 

深淵

 

【相關經文】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紀1:2)

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詩篇42:7

他們看見耶和華的作為,並他在深水中的奇事。(詩篇107:24

使海與深淵的水乾涸、使海的深處變為贖民經過之路的,不是你嗎?(以賽亞書51:10

帶領他們經過深處,如馬行走曠野,使他們不致絆跌的在哪裏呢?(以賽亞書63:13

山嶺見你,無不戰懼;大水氾濫過去,深淵發聲,洶湧翻騰(原文是向上舉手)。(哈巴谷書3:10

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哥林多後書11:25

 

【信息思考】

    深淵其實是指大海,地球海洋佔70%,陸地只有30%。因此,地球應該稱為「水球」。

    當然「海」讓人想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之事,聖經也多處要以色列人紀念此事,所以先知書多次提到。

    上帝要我們記念祂的作為,好增加我們面對未來之信心。

 

物理性的黑暗

 

【相關經文】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紀1:2)

管理晝夜,分別明暗。上帝看著是好的。(創世紀1:18

願那夜被幽暗奪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樂,也不入月中的數目。(約伯記3:6

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約伯記38:19

你造黑暗為夜,林中的百獸就都爬出來。(詩篇104:20

那創山、造風、將心意指示人、使晨光變為幽暗、腳踏在地之高處的,他的名是耶和華─萬軍之上帝。(阿摩司書4:13

【信息思考】

    黑暗是沒有光的地方,上帝藉由「光明」與「黑暗」分「晝」與「夜」。所以有人用「光陰」來代表時間。

    當然,上帝是不分白天與晚上,祂隨時都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不要害怕黑夜,祂永不撇棄我們。

 

 相關經文】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紀1:1)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紀8:22

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26:7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1

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以賽亞書6:3

【信息思考】

    在人的觀點是:「天」為上,「地」為下。

    但是,就宇宙而看,地球是懸掛於諸天之中。

    而上帝也藉由「地」,來供應人,彰顯上帝之榮耀。

自然的天

 

【相關經文】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紀1:1)

外邦的神都屬虛無,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歷代志上16:26

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詩篇102:25

他立高天,我在那裏;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箴言8:27

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以賽亞書40:22) 

創造諸天,鋪張穹蒼,將地和地所出的一併鋪開,賜氣息給地上的眾人,又賜靈性給行在其上之人的 神耶和華,他如此說:(以賽亞書42:5

我造地,又造人在地上。我親手鋪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我所命定的。(以賽亞書45:12

主耶和華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耶利米書32:17

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裏衣更換,天地就都改變了。(詩篇102:26

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以賽亞書34:4

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地;因為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舊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如此死亡:或譯像蠓蟲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以賽亞書51:6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18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24:35

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得後書3:10

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啟示錄6:14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啟示錄21:1

【信息思考】

    我們形容愛情是「天長地久」,以為天地似乎是永恆的。其實不然,天地是上帝所造,所以是有限的。

    天地雖然長久,但是上帝是超乎天地的真正永恆者。所以,我們要敬畏上帝,要尊崇祂,感謝他的憐憫與賜福。

 

上帝是自然宇宙之創造者

 

【相關經文】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紀1:1)

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埃及記20:11)

你,惟獨你是耶和華!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天軍也都敬拜你。(尼希米記9:6)

看這一切,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呢?(約伯記12:9)

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26:7

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詩篇24:2

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詩篇33:6

外邦的神都屬虛無;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詩篇96:5

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詩篇102:25

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詩篇104:5

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上帝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以賽亞書40:28

我造地,又造人在地上。我親手鋪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我所命定的。(以賽亞書45:12

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鋪張諸天;我一招呼便都立住。(以賽亞書48:13

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上帝說: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使徒行傳4:24

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嗎?(使徒行傳7:50

諸君,為甚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上帝。(使徒行傳14:15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使徒行傳17:24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 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希伯來書11:3

【信息思考】

    聖經用宣告之方式告訴我們:上帝是自然宇宙的創造者。

    這樣的宣告讓我們認識到:上帝是超越自然宇宙的,自然宇宙不是自然有的,是上帝創造的,所以自然宇宙是有限的,是受造的。所以,上帝是不被時間與空間限制,他有完全之自由,完全之主權。

    自然宇宙是上帝造的,當然我們與上帝之關係也是受造之物。是上帝創造我們,不是我們創造上帝。因而,我們在上帝面前要謙恭、存感謝與敬畏的心,來讚美祂。

 

工作的目的

    創世記1:26 ~ 28說到我們人工作的責任,也說到我們工作的目的。人類的墮落,背逆創造者的權威所帶來的咒詛,不但影響到人與上帝的屬靈關係、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也影響到整個經濟和物質環境。墮落雖使得某些工作成為苦工(大地受咒詛,汗流滿面才能開墾出一片農地)。

    但傳道書5:19節道出人工作的一個目的,就是上帝叫人享受勞作的喜樂。也在3:10節又說出另一個目的,「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煉。」

    工作本身是我們具有上帝的形像而來。藉順服創造主的旨意(或與上帝的旨意合作),實現自我,貢獻社會,並歸榮耀給上帝(林前10:31)。懶散不肯做工,消磨片時、片時的時光,的確是一生的虧損。

    箴言藉著創造界微小的動物,叫人觀察而得著啟發。「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 在夏天預備糧食,在收割時聚斂糧食。」(6:6 ~ 8)

    螞蟻雖然是細小的昆蟲,卻能未雨綢繆,殷勤工作。 懶惰人可去觀察螞蟻的動作,透過觀察、領悟知識,而得著智慧。螞蟻無需驅迫也無需組織,在為自己的儲備上表現出勤勞、紀律、合作精神。

    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添加了一段論蜜蜂勤勞的經文:「或者你去察看蜜蜂,並學習它如何勤勞、熱心的從事工作;它的勞動成果王帝庶人用於健康上,它為所有人所羡慕所敬重;它軀體雖然弱小,卻是由尊榮的智慧促成的。」

    從螞蟻、蜜蜂學習殷勤工作,細心經營。我們人類能從觀察動物怎樣活動而學習領悟智慧,的確不誇大(31:27 ~ 28;伯12:7)。

    上帝在創造中所顯出的無限智慧(參箴八),已 經在某種程度上傳達給他照自己形像所造的人。人在本性上和設計上也是個工作者。

    因此,箴言把工作的好處與報酬擺在各人面前,與遊手好閒的人相對照。遊手好閒的人被生動地加上悲喜劇的色彩。但他不只是一個笑柄而已,他刻意、習慣性、胡亂合理化的懶惰行為,是對人性的否定,和對他的創造者的晦辱(12:11;14:23;18:9;28:13;24:30 ~ 34;26:13 ~ 16;28:19)。

    箴言裏的智慧人或愚昧人,主要不是指知識方面,而是靈性、道德方面。哥林多後書九:8,10 ~ 11節,告訴我們工作應該有的目的,藉著殷勤工作結出仁義的果子,使感謝讚美歸給上帝。上帝在道德抉擇的事上給人自由與責任,但至終真正算數的是上帝的旨意(16:1、2、9,19:21,21:1、2、30、31)。

    所以,真正的智慧乃是接受這個終極、深奧的真理,並且在謙卑的順服與委身中尋求上帝的引領(3:5 ~ 7,16:3)。這尋求智慧的信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遍滿整卷箴言。

思歸故土

 

創卅一l~21

       雅各若樂而忘返便失去上帝與他祖、他父所立的約及所應許的福分,而迦南才是他當居住的地方,所以雅各聽見拉班兒子們的怨言,和看到拉班的氣色不如從前,知道這是上帝叫他歸回故土,到上帝所應許之地。

    他就將兩位妻子叫來,向她們訴說拉班的對待和上帝的指示,二妻同意,雅各就帶著一切逃走了,否則拉班是不會許可的。

    拉結偷了他父家的上帝像,帶著迷信和自私的色彩,偶像成了不祥之物。毫無用處(創卅一32,卅五2、16、19)。

 

議定工價

 

創卅25-43

       雅各為二妻服事拉班十四年就要求離去,但當拉班看到上帝因為雅各的緣故而賜福給他,便請他議定工價,就可以留住他仍然服事。

    雅各因人口眾多,兩手空空,也不便起行,就和拉班議定工價,將有點、有斑及黑色的綿羊和山羊作為他的工價,以證明他的公義。

    結果雅各用策致富,得了許多羊群、什婢、駱駝和驢,雖然拉班十次改了工價,但因雅各的背後有上帝的祝福,終於得勝。

    自然的事在上帝的管理之下,超然的事更在上帝的掌管中。

 

生養子女

 

創廿九31~卅24

       上帝是有憐憫和公義的上帝,因利亞失寵就使她連生四個兒子。她為兒子所起的名包括她對耶和華的信靠、感恩和讚美,足證她從雅各那裡認識了耶和華——雅各的上帝。

    拉結忌妒、抱怨像撒拉一樣,將使女給丈夫為妾,藉而生子也是不對的。雅各有兩妻兩妾,造成家庭不睦,互相爭奪、忌妒。

    按上帝造人原是一夫一妻,上古時代雖未禁止多妻,卻也因此引起紛擾。上帝顧念每一人,在對付拉結之後,就應允她,使她生育,她也看到上帝的憐憫,並有進一步的祈求。在雅各妻妾為他生子的事上,我們看到上帝的手在其中。他憐憫那受欺的,管教那專橫的,但當人謙卑轉向上帝的時候,上帝又聽他們的祈求。

舅家娶妻

 

創廿九1-30

       雅各遵照父母的吩咐,來到東方人哈蘭之地。一般認為他這時已七十七歲,到這麼大的年齡還沒有結婚,直到上帝為他預備的時候來到,像他的母親利百加在井旁遇見老僕人一樣。他在這裡遇見了母舅的女兒拉結,這種巧遇說明是有上帝的旨意。

    雅各求妻(這原是他來的目的),他求拉結為妻不但是因她的美麗,也是最初巧遇的預兆。他愛她,願為她服事七年,並看七年如同幾天。結果雅各受騙了,所要的原來是利亞,又過了七天,才將拉結給他為妻,為她必須再服事七年。

    這雖是拉班的欺騙,但也有上帝的美意,為了使雅各受報應。從此上帝藉著拉班和他的妻子們來對付雅各。

 

摩西五經的名稱

 

1. 中/英文的名稱:

   

頭五卷書是從拉丁文譯本(武加大譯本,根據舊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而來)的命題而來;

a. 創世記(Genesis):開始、起初的意思。

        b. 出埃及記(Exodus):出去或離開。

        c. 利未記(Leviticus):利未的書卷。

        d. 民數記(Numbers):數點或計算。

        e. 申命記(Deuteronomy):律法的重述。

2. 希伯來文的名稱:

        a. Bereshith(創世紀) – 起初。

        b. Shemoth(出埃及記) – 名字。

        c. Wayyigra(利未記) – 呼叫。

        d. Bemidbar(民數記) – 在曠野裡。

        e. Devarim(申命記) – 字句。

    雖然拉丁文和希伯來文的意思有些不相同,這也不過是書名吧了,內容是完全一樣的。

 

以色列族長歷史的準確性

        考古學研究的證據,使許多自由派的學者,改變他們對舊約之歷史準確性的尊重。這方面也許在有關族長時代的資料,比其他更顯著。在近世之前,他們不僅懷疑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活動,而且不信有這些人存在。今天他們都已相信這些人存在過,且其活動也大部與創世記的敍述一致。促成這種新尊重的態度,有許多證據,在此僅能略舉一二:

一、名字


        有一方面關於古代文件中的名字,與創世記所用的相似。例如雅各的名字,以Ya‘qob-el的形態出現,而指十八世紀上米所波大米(Upper Mesopotamia)的查加巴沙(Chagar-bazar)文件中的一個人物;也是指杜得模西士三世(Thutmose)的名冊中、巴勒斯坦之一地名;另外字形是Ya‘qob一har,表示許克所斯(Hyksos)一族長之名。亞伯拉罕的名字出現於十六世紀巴比倫的文件中,其字形是Abamram,在馬里出現的則是另一個字形。一篇馬里的文章,使用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的名字,而以Nahur的字形,來表示哈蘭(Haran)附近一城市。馬里的文件,更談到一個民族,稱之爲Banu-yamina(便雅憫Benjamin),也使用許多名字,這些名字的字根與迦得(Gad)、但(Dan)、利未(Levi)和以實瑪利(Ishmael)相同。較遲的亞述國文件,說到兩個城市,Til-turakhi和Sarugi,這與他拉(Terah)和西鹿(Serug)字根相同,前者是亞伯拉罕的父親,後者爲其更早的祖先。這些人名,以及其他可以再舉出更多的名字,都出現在二千年代前半(即二○○○至一五○○之間)的文件中。雖然沒有實據證明任何一個名字,即是指聖經中某一個特定的人或地方,但這些名字確實顯示,創世記的記錄是使用當時的命名體系。

二、風俗習慣


       還有關於當時風俗習慣的證據,有些族長的活動,在摩西律法的觀念及後來的習尚來看、似乎很奇怪,但若以二千年代早期的風俗,特別是努斯文件(Nuzi Texts)所記載來看,我們就可以瞭解。例如亞伯拉罕會擔心,是他的僕人以利以謝(Eliezer)而不是兒子,爲繼承人(創一五1~4)。創世記的記錄暗示著若沒有兒子,這種繼承法是正常的,而努斯文件有這樣的例子,這些文件顯明,無子嗣的父母親,收養一僕人爲兒子,這僕人就在他們有生之年服侍左右,若不生子,在他們死後,這僕人就是繼承人。

    另外,撒拉(Sarah)將其婢女夏甲(Hagar)給亞伯拉罕爲妾(創一六1~4),似乎也很奇怪,但努斯文件卻提到這種習俗,在當時是很平常的。這些文件也指出,假如婢女因此生了一個兒子,則婢女和其兒子均不被趕出家門,當撒拉要求亞伯拉罕趕逐夏甲和以實瑪利時,這點也是他不願如此的原因之一(創廿一9~11)。後來拉結(Rachel)和利亞(Leah),也照樣將她們的婢女給雅各爲妾(創卅1~13。)

    另外努斯文件也可以解釋拉結爲何要拿他父親的神像——家庭的偶像(創卅一19、34、35),這些偶像代表繼承權。顯然在雅各來到拉班(Laban)家中成爲家中一份子之後,拉班也有了兒子(創卅一1)。拉結這樣做,是想保持雅各仍是家中最主要的繼承者。

    努斯文件更顯示,一般人認爲口頭的祝福,是牢不可破的。有一出土的法庭記載,提到一位元父親給兒子們的祝福,法庭認爲這祝福不可更改。這件事,可解釋爲何以撒給雅各祝福,雖然牽涉到欺騙,但他卻拒絕以掃(Esau)懇求變更祝福。這也使一般在創世記中的祝福,保持重要的地位,如挪亞(Noah)(創九25~27)和雅各(創四九1~29)的祝福。


三、巴勒斯坦的環境


       第三方面的證據,是關於族長時代迦南地的一般環境,與族長故事所反映的一致。亞伯拉罕可以逍遙自在到處遷居安營,不受干擾,也使用這塊土地,暢行無阻放牧羊群。他不必先買地,到撒拉臨終時他才買下麥比拉(Machpelah)的洞作爲墳地。 

    有一次,他不得不與其侄兒羅得(Lot)分離,去尋找足夠的牧地(創一三5~12),然而這並非由於當地居民的壓力。意思就是說,亞伯位元罕遷移的區域,北自示劍南至別是巴(Beersheba),均人口稀疏。巴勒斯坦考古學的研究和埃及的咒詛禱文(Execration texts of Egypt)印證當時情況確實如此,特別是主前廿二到十九世紀之間,也正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活著的時期。

    廿世紀的辛奴亥故事(Tale of Sinuhe),也描寫有一些人,像亞伯拉罕一樣,過半遊牧的生活方式,帶著牛羊,在迦南地區,自由遷徙。考古學更顯示族長故事的城市,如多坍(Dothan)、示劍、伯特利(Bethel)和耶路撒冷(Jerusalem)等,在那時都存在,以及死海附近的約旦河谷地,正如羅得的故事中所指的(創一三1~12),確是有許多城市。

四、遠方旅行


       最後的證據是關於近東在族長時代,是否有遠方旅行。這方面的顯示與族長故事所描述的一樣。亞伯拉罕的旅程超過一千哩,自迦勒底人(Chaldees)的吾珥(Ur),直到迦南南部(創十一31~十二9)。後來他差遣他的管家以利以謝,到上米所波大米的哈蘭,即離家以北四百哩之處,爲他的兒子以撒找媳婦(創廿四1~10)。

    後來雅各爲了逃避以掃,也旅行到這一帶,成立家室,獲得産業,而回到迦南南都(創廿八~卅三)。

    許多考古學研究的文件,顯示像這樣的旅行,在當時是很平常的。從馬里的一些信件,看出其使者曾過訪巴勒斯坦的夏瑣(Hazor),一直到米所波大米南都,甚至以攔(Elam)。更早有加帕多文件(Cappadocian Texts),出於小亞細亞(Asia Minor)的迦膩色(Kanish),也談到赫人(Hittites)和亞述之間的廣泛貿易關係。亞述人的貿易殖民地處於赫人之間,在那兒亞述的貨物與當地的商品交換。更早一些,當亞喀得時期(Akkadian),撒珥根(Sargon)和他的孫子拿藍辛(Narim-sin),在米所波大米南部曾率領遠行軍至地中海洋,而且至少曾斷續地擁有一帝國,其版圖從那兒一直延伸到波斯中都。

 

創世記之文體

 

(一)神話:

    有人認為創世記是以神話的形式寫成,反應古代以色列人的神話。不過就算這是正確的理論,創世記表達出來的神話也與遠古世界流行的神話觀點大不相同,也缺乏「人神相稱」的特徵(植物枯死是表示掌管植物的神死亡)。

   

(二)歷史:

    就算是歷史,也是一種獨特型態的歷史,不是傳統的編年歷史。但是創世記的確是處理了遠古歷史、族長歷史等。可以說創世記並非為了寫歷史而寫歷史,乃是為了其他更高超的原因,由上帝的角度來闡釋歷史。

   

(三)傳統:

   創世記的確用了很多古老傳統,這些傳統可能是用口傳或書寫的方式保存下來。基本上學者認為希伯來與巴比倫傳統是兩個獨立的版本,共通點有「創造」、「七到十個人名」、「洪水」、「寧錄」、「巴別」。但整個背後的世界觀與神觀,是截然不同的。

 

 

創世記寫作時間

 

(一)許多學者以為創世記中的洪水故事,是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後受巴比倫洪水神話的影響,至被擄歸回後才撰寫創世記的洪水故事(亦即創世記是被擄歸回後的產品)。但這種看法被許多學者反對,主要的理由有二,第一是被擄時間只有七十年,時間很短,並不足以讓一個民族不自覺的吸收其他民族的神話。第二是被擄歸回的幾個領袖(尼希米、以斯拉)積極的反對民族融合的行為,不可能接受把巴比倫的神話納入舊約正典中。因此巴比倫與聖經的洪水故事的雷同點,應該是來自更早期的資料,甚至很可能是口傳時期的資料。

   

(二)學者發現創世記的記載與蘇美人的洪水故事及君王列表文件有相當多近似的地方(比巴比倫的洪水神話有更多的近似處),而蘇美人的文獻大約是西元前1600年或更早。

   

(三)創世記不可能在約瑟出現前撰寫,其實應該說創世記不可能在出埃及之前撰寫。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間也是一個眾人爭論的話題,不過我們大概可以確認:創世記成書的時間不可能早於西元前1250年,也不至於比西元前950年晚。

   

(四)另有一說認為如果按照字面解釋<王上 6: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那就可以回推出埃及的時間。所羅門王第四年是西元前966年,那麼創世記的著作日期就是西元前1446到1406年(曠野漂流的時候)。但是大部分的學者認為這個480年是一種概略的算法,表示十二代(一代四十年),因此出埃及的時間不會那麼早。

 

創世記之特色

 

(一)上古近東已知的文件中,沒有一份像創世記涵蓋這樣長的時間。巴比倫史詩中有些講到創造,另有些講到大洪水,其中最長的版本是亞特拉哈西斯史詩(Epic of Atrahasis),超過一千兩百行,包含創造與洪水的故事,與創世記一至八章有些類似。

   

(二)創世記的希伯來文書名是用本書的第一個字來命名:「起初」。

   

(三)近代的一些考古研究中發現創世記的記載中,有一些準確的反映出西元前2000年中東地區的風俗習慣。

   

(四)創世記中有以下的七個要點,一再重現在整卷創世記中

        

 1.起源:世界的起源、人類的起源,與以色列人的祖先。

         

2.歷史:人類的歷史不是偶然發生,而是經過計劃下的產物。

         

3.祝福:上帝將祝福加給祂所造的一切,特別是以色列人的始祖。

        

4.立約:上帝與人立的約。

         

5.上帝處罰邪惡:上帝被激怒並非祂喜怒無常,而是因為人失敗於維護公義道德。

         

6.爭執中通常是較年幼的勝出:顛覆了長子優先權的自然律,顯示出是上帝而非自然在主宰人的事物。

         

7.考驗:上帝考驗那些努力活出祂使命的人,而考驗帶來的是人格的成長。

                

(五)創世記可分為4個大段落:

第一個段落是上古的歷史(1:1-11:32),敘述創造和早期人類的歷史,最後在美索不達米亞作結。

         

第二部份開始(12:1-25:18|)是亞伯拉罕以色列人始祖的故事。

         

第三部份(25:19-36:43|)主角換成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

         

第四部份(37:1-50:26|)是約瑟的故事,和以色列族如何到埃及並定居。

         

這四個段落的架構列出來,有出人意料的一致性,如下所示:

         

段落1:

           

被揀選的人:挪亞

           

手足之間的仇恨:該隱與亞伯(對次子的偏愛)

            

血脈的延續受到威脅:亞伯被謀殺

           

結局(死亡):

(1)人類生存的威脅(大洪水)

                       

(2)遠離應許之地(到哈蘭)

段落2:

           

被揀選的人:亞伯拉罕

           

手足之間的仇恨:以實馬利與以撒(對次子的偏愛)

           

血脈的延續受到威脅:

(1)撒拉不孕

                              

 (2)以撒差點被獻為祭

            

結局(死亡):

(1)妻子間的爭執(夏甲與撒拉)

                       

(2)撒拉不孕

                       

(3)妹妹?妻子?( 12:1-20;20:1-18)

                       

(4)未承受應許的血脈(以實馬利)

段落3:

           

被揀選的人:雅各

           

手足之間的仇恨:雅各與以掃(對次子的偏愛)

           

血脈的延續受到威脅:雅各差點被殺

           

結局(死亡):

(1)妻子間的爭執(拉結與利亞)

                       

(2)拉結不孕

                       

(3)妹妹?妻子?( 26:1-35|)

                       

(4)未承受應許的血脈(以掃)

                  

段落4:

           

被揀選的人:約瑟

           

手足之間的仇恨:兄弟們對約瑟(對幼小的偏愛)

           

血脈的延續受到威脅:

(1)猶大的兒子們死亡

                               

(2)約瑟差點被殺

                               

(3)家族差點死於飢荒

           

結局(死亡):

(1)人類生存受威脅(飢荒)

                       

(2)遠離應許之地(到埃及)

物理性的光

【相關經文】

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紀1:3)

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創世紀1:17)

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見,誰也不敢起來離開本處;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出埃及記10:23

他將亮光普照在自己的四圍;他又遮覆海底。(約伯記36:30

【信息思考】

    「光」是上帝創造宇宙之第一創造物。也因為有光,就有明暗之分。當然光是先於「光體」之創造。所以,是先有「光」再有「光體」。

    當然聖經對「光」的論述,有物理性與屬靈性的。在此先列出物理性的「光」。當然物理性的「光」,有幫助我們體會屬靈性的「光」。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雅各來到示劍

 

創卅三18~卅四31

    雅各平安地回到迦南,在示劍城東支搭帳棚。他在那裡築了一座壇,獻祭感謝上帝,並稱上帝為以色列的上帝,不但接受改名,也承認上帝是他的上帝,這都是很大的改變,他與上帝之間有了新的關係。不過那時他還沒有回到伯特利,就是他當初離家許願的地方。

    他的女兒底拿出去要見那地的女子,但卻被那地的男子看見了,並玷污她。不遠離世俗,就要被世俗污染。她的哥哥們為要替她報仇,就用詭計殺了示劍城的人,使雅各受連累,陷在危險中,這為雅各和以色列家都帶來極大的教訓。

    不能與外邦人混雜,以致落在罪中,帶來災害,幸虧上帝使那些人驚懼,才不追趕他們。

 

雅各遇見以掃

 

創卅三1-17

    雅各所怕的事終於臨到,他所種的因必有結果。

    他看見以掃帶著四百人迎他而來,就走到前頭去,一連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近他哥哥。這是該有態度,因他曾得罪他。

    以掃被感動,抱住他與他親嘴。雅各不僅謙卑,乃是誠實的說「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上帝的面」,因他知道在一切遭遇的背後都有上帝掌管,無論是朋友、是仇敵,是順境或逆境,都是上帝叫我們遇見的,我們只能俯伏敬拜上帝,向那打我們的鞭子親嘴。

    當我們完全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時,祂管教的手就可以鬆一鬆了(來十二6-11)。

 

創世記在舊約的引用

 

      當我們查究舊約其他書卷如何引用創世記的時候,可能會感到驚訝,發現原來只有極少處直接涉及本書。

    大部分引用本書的經文,只會簡單地提到上帝給予 『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應許(例如:出三15-16,四5,六8;利二十六42;申六10,三十20;書二十四2;王下十三23;代下二十7;尼九 7-8)。有時,舊約作者會引用所多瑪作為罪惡和上帝施予審判的範例(例如:申二十九23;賽一9-10;耶二十三14,四十九l8;結十六46-56;摩 四11;番二9)。詩篇一〇五篇9至23節簡略地複述創世記的故事,重點則放在約瑟生平上。傳道書在默想人類墮落後的景況時,包含了對創世記的神學反省。 這裡引用創世記的方式較為隱晦,出現在它經常重複的『凡事都是虛空』這句話中(『虛空』的希伯來文是hcbel,一2;這個字亦等同於亞當和夏娃那個被謀殺的兒子『亞伯』[Abel]的名字)。詩體和智慧文學的經文亦有反思創造的教義。

        舊約其他書卷只有為數極少的地方對創世記作出神學反省,其實也有其意思,因為這反映出,創世記的信息最初的確是為在埃及居住的以色列人寫的。它讓當時的以色列社群認識他們的根,並他們在埃及居住的來龍去脈,以及上帝對他們的將來作出的應許。征服迦南之後,出埃及的事件便取代了創世記成為以色列上帝學的核心。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創世記的敘述架構

         創世記的結構跟古代近東的寫作模式相近,包括序言、三個對某先祖或先祖群體的威脅和結局。以這種模式寫成的故事,都會敘述某個以其先祖作為代表人 物的群體,如何經歷連串危難仍屹立不倒。一方面,這是個得勝的故事,另一方面,它卻可能相當黯淡,因為在這模式中的最後結局,一般都帶悲劇成分。這類故事的主要目的,是讓該群體的後裔,明白自己怎樣輾轉走到此時此地的處境中。

        創世記的結構如下:

    1. 序言太古史一l至十一26

    2. 過渡家譜十一27-32

    3. 威脅亞伯拉罕的時期十二1至二十五11

    4. 過渡家譜二十四12-18

    5. 威脅雅各的時期二十五19至三十五22上

    6. 過渡家譜三十五22下至三十六40

    7. 威脅約瑟的時期三十七l至四十六7

    8. 過渡家譜四十六8-27

    9. 結局定居埃及四十六28至五十26

        太古史(創一l至十一26)為全書設定了背景,告訴我們人類如何在樂園中展開生活,卻因背逆而失去靠近生命樹的機會。它讓我們知道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從何而來,以及如何演變成如今的樣子。這不單關係到物質的宇宙和各種生物之創造過程,還涉及人類罪惡的起源,以及現今世界秩序中為何出現列國爭競的局 面,亦讓我們瞭解以色列置身在列國中間的歷史背景。

        由第十二章開始,經文的焦點便落在以色列的列祖身上。雖然列祖包括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的十二個兒子,但經文的敘述卻只集中在亞伯拉罕、雅各 和約瑟身上。他們三人都分別要離開本家,在異族世界中面對種種不友善的對待和輾轉危險的命途。反觀以撒卻一生留在家鄉過著相對地安穩的生活。這三位主角人物經常穿梭於陌生、甚至有敵意的人中。我們不難想像,最早期的以色列人如何屏氣凝神地留心聽著列祖們(也延伸至他們的後裔)身陷絕境的故事。當聽到雅各遷往埃及地定居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個成立不久的國找到一個提供糧食和庇蔭之居所。雖然埃及是個蔭庇之處,卻仍然是異國;以色列人始終是寄人籬下。

因此,隨著那位為他們提供生計和保護的先祖約瑟去世,且被收殮在棺木裡,本書的故事亦以悲涼的調子結束。

 

五經──前五卷書

 

    摩西五經從上帝創造天地開始,到摩西死亡為止,記載以色列民族形成過程。主要的文體是敘事文。我們可以從這些記載中明白希伯來民族的起源與發展。揀選與立約的概念,是摩西五經的中心思想之一,又是幫助以色列百姓了解自己和上帝關係的基礎。

    首先,對揀選而言,以色列百姓相信他們是被耶和華揀選的百姓,並且認為這樣的揀選不是靠以色列的功勞,而是上帝白白賜給他們的恩典。以色列百姓對上帝的恩典,只能以信心回應祂的揀選,以立約的方式成為祂的百姓,並下定決心遵守祂的誡命。

創世記是全本聖經的序,是聖經的神學基礎,又是建立基督教救贖神學的根據。創世記記載上帝與人的關係,人的墮落及救贖的必要性。還有,創世記三章15節預言,上帝要藉著整本聖經的核心主題,就是藉著耶穌基督(女人的後裔)完成救贖的工作。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三15)

然後,救贖的故事是從一個人(亞伯拉罕)的揀選,到一個家族(雅各的家族),直到一個民族的揀選。

    除了創世記外,其他四卷書記載,以色列百姓跟隨摩西出埃及後,在西乃山遇見上帝和與上帝立約,從上帝領受律法的過程。以色列百姓與上帝立約才能成為上帝的百姓,並且自認是上帝的選民。然後,他們開始漸漸明白,出埃及事件不是摩西所完成的救贖,而是上帝「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並大可畏的事與神蹟奇事」(申二十六8)將他們救出。這是上帝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很久以前祂應許賜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現在他們的生死與民族興衰,全在於用火柱和雲柱帶領他們的上帝。因此,以色列必須完全順服上帝的引導,專一事奉祂。

    那麼,以色列人身為上帝的百姓,要如何敬拜上帝?如何過合上帝心意的生活?

    答案在於利未記中記載的律法,五經各處也有相關律法的記載。律法教導以色列百姓事奉上帝的方法,又教導被揀選的百姓該遵守的生活規範。對現代人來說,也許利未記和其他律法書既艱難又無趣,但對以色列百姓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書籍。

    摩西五經(律法書)是以色列百姓的信仰歷史,同時也是他們的信仰告白,又是上帝藉著以色列民族要完成的救贖歷史。

 

舊約的基本教訓

    任何人如研讀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講章(徒十三16至41),特別是保羅自己的書信,都會發現使徒保羅實在是承受了猶太教與初期教會的共同遺產,以舊約聖經作為教訓的根據與基礎。他經常引用舊約經文支持他的論點,而且在字裡行間表示他接受了舊約的一些基本教訓。

    在羅八18至21,使徒保羅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受造之物 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

在保羅書信中,我們雖然找不到上帝創造的故事,但是在這幾節經文上,我們卻看到他讀過創世記第一章,相信世界是上帝所創造的。而且由「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的」一句話中,保羅表示他也讀到創世記第三章,知道世人始祖犯罪以後萬物都被咒詛,而且他又把這咒詛的結局,與傳道書的「虛空」連繫起來。同時,他也知道在舊約中,除了創造、墮落的教訓外,也記載了上帝救恩的應許,因為在保羅書信中,我們知道「萬物脫離敗壞的轄制」時,就是進入了沒有死亡與罪惡的世界。

    保羅書信中論及「原罪」的一段經文,事實上也表示他接受了舊約的記載:「罪是從一人人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

    在文脈中,使徒保羅所要談論的,並不是罪的來源,而是以亞當犯罪墮落的結果與基督的恩典對比,強調上帝恩典的浩大。但這段經文除了證明保羅假定了舊約的事實,也顯出他承受了舊約的基本觀念。在討論原罪的教義時,爭論最大的便是「眾人都犯了罪」這一句話的意義,有人以羅三23解釋,認為保羅是說眾人也都實際上犯了罪,也有人以遺傳論解釋,但最合理的說法,是以舊約的領袖觀念解釋;由於領袖與民眾是一體的,作為亞當的後裔,眾人都承受了他們的「領袖」亞當犯罪的責任與結果。

    同樣的現象,在使徒行傳保羅另兩篇的講章中也出現。在路司得的「臨時街頭佈道」(徒十四15至17),保羅沒有引用舊約的經文,但是,他所說的話卻是滿了舊約的教訓,例如,上帝是「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上帝」,使人想到出廿11,詩一四六6的話;拜偶像被稱為虛妄,這與耶利米的話一樣(那二6);而按時賜雨、賞賜豐年等表示上帝的恩惠,也是舊約的教訓(耶五24,詩一四五16,一四七8)。

    在亞略巴古的講章中,我們看到保羅引用希臘哲學家的話,但是保羅所相信的上帝,實際上卻是舊約那創造天地,不能以偶像代表,反對人拜偶像,也要按公義審判天下的主宰。只要有串珠聖經在手,我們不難發現舊約聖經中滿了這些教訓。

    特別值得一提的,便是使徒保羅在他書信中,多次表示他雖然傳講因信稱義與上帝恩典浩大,卻從來沒有因此疏忽上帝公義的審判。在羅二5至6,他責備當時的猶太人說:「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同樣的思想也出現在林後五10,保羅論及基督徒復活的盼望說:「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使徒保羅與阿摩司先知一樣教導人,說上帝不會縱容他的選民,因此,在林前十一章,他也指出信徒忽略了上帝的恩典,必會「被主懲治。」(林前十一32)

 

雅各遺命

 

創四十七27-31

雅各在埃及住十七年,平生共一四七歲。

自知死期臨近,就叫約瑟起誓說不要將他葬在埃及地,要將他葬在迦南地,即他祖父葬的地方,因那裡是上帝應許之地,也是預表天家。

他得了保證而安息,便在床頭上(或 作扶著杖頭)敬拜上帝。這話沒有記在別的老人臨終之時,上帝在雅各身上的工沒有白費,他用一生之久得著一個完全敬畏上帝、依靠上帝,直到最後要永遠敬拜上帝的人。

 

雅各見法老

 

創四十七l-12

 約瑟引雅各見法老,並問他的年歲,他此時正是一三0 歲,但不及他祖他父在世的年日。他承認他們都是寄居的,在世上為客旅,他們所仰望的乃是天家(來十一9、13、16)。

他真實地認識到自己在地的日子是又 少又苦,他經歷不少苦難,他的一三0年比今人長一些,但比起古人則短一些,若和永生相比,世上哪一個人不是又少又苦呢?簡直如同無有了(詩九十 3-12)。所以追求今生屬世界、屬肉體的人,實在是受了撒旦的迷惑,愚昧到極點。

雅各晉見和離開法老時都為他祝福,這是何等的尊貴、高尚(來七7)。求人祝福的人,卻成了祝福別人的人,因為他認識上帝。

 

 

雅各的晚年

 

創四十六1~五十26

在記載約瑟的事蹟中,再記述雅各晚年的事,說明雅各的歷史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佔極重要的位置。

 因為他們就是稱為以色列人,他的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十二個支派,沒有一個被丟棄的,都承繼上帝對雅各所立的約和所應許的福分,都成為上帝的民。而且雅各末段的史蹟對上帝的子民來說,有很重要的屬靈意義是值得紀念和學習的。

他的晚年超過他的父親,甚至達到亞伯拉罕晚年所沒有經歷的屬靈高峰,這不能不歸於上帝的管教和雕刻的手,經過對付、剝奪、打擊、破碎,除掉了肉體和舊人的生命,而以聖靈的管治和充滿並上帝的生命和性情來代替。

 

約瑟用策試兄

 

創四十四l-34

    約瑟進一步用計將便雅憫留下,誣以偷銀杯,以試眾兄對此反應。假如他們就此滿足,留下幼弟不顧而得糧回家,可證明並未悔改。

    猶大善辭令,或被推為發言人,也因他對父親的保證,並因他提議將約瑟賣到埃及,這時良心更使他自責,所以他誠懇請求約瑟,因為老父愛子之故,與他性命相連,不能讓他獨自留下為奴,他情願代替留下,免災臨父親。

     約瑟見他和眾兄有惜弟之情,就改變對待的方法。

雅各之眾子再來埃及糴糧

 

創四十三l-34

    雅各再次叫眾子糴糧,猶大訴說原委,必須帶便雅憫去方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雅各只好同意叫便雅憫去,單仰望上帝的憐憫。

    其實這都是上帝在背後掌握和安排,為要成就他預定的美意。約瑟中午要與他們同席,他們為上次歸還的銀子害怕,卻不知正是約瑟的好意。

    約瑟看到便雅憫時,愛弟之情發動而進去痛哭,他使他們坐席,按長幼次序,眾弟兄雖詫異,卻仍未能猜出其謎,命運似乎有意捉弄他們,卻不知有上帝在插手。

 

約瑟之眾兄來埃及糴糧

 

創四十二1-38

    迦南常有饑荒,在雅各先祖先父之時曾有過,現在又有,不但試煉他們的信心,也教訓他們要尋求那更美的家鄉(來十一 14-16)。

    他打發眾子到埃及糴糧,但不打發便雅憫同去,因怕他遭害。這時約瑟在埃及已廿年,他認得他的哥哥們,但哥哥們卻不認識他。他想起以前的夢,真的應驗了,他用嚴厲的話盤問他們,不是為了報復,乃是讓他們悔改,並要知道他家中的情況。

    他指定要將他們的小弟兄帶來,以證實他們的話,這樣就使他們想到以前對待約瑟的罪行,雖然他們可能已經忘記了,上帝卻沒有忘記,他要報應他們,也是要叫他們的良心醒悟過來,能知罪悔改,但這仍使他們的父親雅各受苦、悲傷許久。

約瑟在埃及為相

 

創四十一37-57

    由於約瑟為法老解夢合宜,他的建議合理,而被法老和他的臣僕所接納,認為他裡面有上帝的靈和但以理一樣(但五14),將他升高作宰相,派他治理全地。

    這時脫去囚衣,穿上了細麻衣,戴上印戒和金鏈,並賜給他新名和妻子。此時他年卅歲,和大衛作王及耶穌出來傳道同年(撒下五4; 路三23)。

    荒年未到以前,他生了兩個兒子,在為他們所起的名中,都有感謝上帝的恩典之意。七豐年一過,全地有大饑荒正如約瑟所說的。

    從上帝來的啟示必定應驗,而人所作的夢卻不可都信(傳五7),實在是上帝在人的國中掌權,王的心在耶和華的手中隨意流轉(但四17;箴廿一1)。

 

約瑟解法老的怪夢

 

創四十一l-36

    上帝見約瑟被囚的日子滿了,就使法老作夢,但因無人能解,於是酒政想起了約瑟,提他出監為法老解夢。

    他將解夢之能歸於上帝, 法老夢見七隻肥壯、美好的母牛被七隻瘦弱、醜陋的母牛吃了。又夢見七個飽滿、佳美的麥穗被七個枯槁、細弱麥穗吞盡。約瑟為他解夢,乃是七個豐年的糧食,將要被七個荒年所吞滅。

    這時上帝的指示,叫法老要聚斂豐年的糧食,以免被饑荒所滅。不但指出世界所有的現象絕不是長久豐收,而可能是災荒很快來到,並預表末世七年大災難。將全世界的情況都改變了。

    世界並不是可靠安居之地,只有信靠、服從約瑟所預表的基督才能得活。

 

以掃的後代

 

創卅六1-43

以掃本是以撒的長子,但他因一點食物賣掉了長子的名分,所以他的後代就不能承受上帝對亞伯拉罕和以撒的應許,而且漸漸地從歷史上消失。

這裡只簡單地記載以掃的子孫至三四代及一些族長和王,不過上帝仍因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以撒對他的祝福,賜給他們西珥山為業(申二5)。 而雅各的後裔——以色列人才是承受上帝應許給他祖和父為業之迦南地的人。

以掃後裔的其中一支——亞瑪力人(創卅六12),後來成為以色列的仇敵,常攻打和壓迫以色列人,可以代表屬肉體和屬血氣的象徵和勢力(出十七8、16;民十四45,甘四20。士三13,六3;撒上十五8-9)。他們終必消滅(俄1-2、 10、18)。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神獨一的本質

 

一. 引言
神的本質先呈現在衪的自我啟示中,繼而藉著在祂子民中的作為,具體地闡述出來。

二. 神的本質
舊約裡沒有出現過「理論上的無神論」,只出現過「生活上的無神論」,即否認神在生活上與他們有任何關聯(耶5: 12)。然而,舊約時代的人似乎認為,這些論證全都是不需要的,因為神的存在已傳遍地極(詩篇9: 1-3)。瑪拉基書的經文其實已暗示,因為衪是神,所以人才能保持與衪的關係;倘若衪是人,祂就早已厭倦以色列人的悖逆。因此,祂的本質是:

  1. 神有位格:神之所以具有位格,乃是由於祂給自己的「名字」。神所以自我命名,有三個作用:1). 名字說明神存在於以色列民當中;2). 神並且用不同的名字來表示,一個名字不足以概恬衪的性格,及祂對人關懷的各種方式;3). 神所有的名字都跟以色列有關,反映出神在歷史上與以色列的交往。這些「名字」為何:
    1. 「伊勒」之名:指一位強大的領袖或長官,強調神與人之間的距離和神對一切自然界的掌權。這名稱也常與舊約中的個人領袖連用,如「亞伯拉罕的神」。伊勒這名字也見於複合名詞裡,如「伊勒沙達伊」(El Shaddai,創17: 1,意謂全能的神),「伊勒伊利安」(El Alion,創14: 18-19,意謂至高的神),「伊勒俄琳」(El Olam,創21: 33,賽40: 28,意謂永生的神),「伊勒羅伊」(El Roeh,創16: 13,意謂看顧人的神),「伊勒奧希米」(創1: 1,Elohim,是最常見的名字)。
    2. 「雅巍」之名:此名稱跟動詞的「是」連用在一起,是強調神與人「立約」的特有稱呼,說明神的「近在」和對人的眷顧(申3: 24)。
    3. 萬軍之耶和華:早期跟「約櫃」有關,「萬軍」不僅指軍隊,更包括了「天軍、眾星、和一切成就神旨意的受造物」,此乃源於一個「信念」:神是一位在爭戰中拯救子民的領袖(撒上17: 26、36裡的永生神)。
    4. 「王」之名:在討論「約」時,我們會看到「神的王權」在舊約初期盟約中已若現,出埃及記15: 18說「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到君王政體時代,這稱謂才普遍起來。
  2. 神是獨一的:申命記6: 4ff說「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已開始強調「神只有一位」。直到大先知的著作時,才把「獨一神觀」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賽亞書44-46章是捍衛這觀念的典範,如賽44: 10,另外耶2: 5),重點在於其他那些神衹沒有價值,而非他們的不存在。它們不能聽,也不能回應人的禱告,所以它們不是神。

三. 神的性格和作為
從神的作為,我們可以真正明白衪的本性,和清楚地了解衪是怎樣一位神。

  1. 神的能力:經歷過神奇妙的拯救和帶領後,以色列人更容易相信他們的創造主是大能的神。跟神的大能相關的是神的「可畏」和「忌邪」,因為神的大能可以產生「審判」或「祝福」。
  2. 神的聖潔:「聖潔」是神最重要的特徵,聖潔的事實先於人對聖潔的經驗,如神必須告訴摩西那是聖地,否則他永遠不會知道,因為人的感覺是後來才出現的。可見,聖潔屬乎神。
  3. 神的公義:「公義」是一種關係的觀念,從承認神的關係產生出實際的責任。神的公義在舊約的歷史進程中,從「約」的狹隘範圍擴展開來,而以整個受造的世界來表達神的義。
  4. 神的愛和憐憫:「愛」的觀念在創3: 15已出現,而在「約」的關係裡,「慈愛」發展為「一個互相關照的責任,實踐在所有親友、主僕和其他相再屬關係上,是共同分擔的責任。」

四. 啟示的媒介(四種)
綜觀舊約的歷史,當中都流露一個信念:神可以在任何地方和時候出現,並且神的自由可以使衪利用任何可見之物,來呈現衪的同在,包括:

  1. 神的使者:「天使」是神的信差,但不同於神(撒下24: 16),然而有時又以「第一人稱」神的身份說話(創16: 7-44,士師2: 1、4,6: 20-23)。除此之外,天使又可能是「祝福」(出32: 34)和「審判」的使者(撒下24: 16)。當神差遣使者出現和衪親身顯現,在舊約中兩者無從劃分,有時「先知」也如天使一般,以第一人稱說話,與神認同,很難區分。
  2. 神的容貌:儘管雅各聲稱,他親眼看見神的容貌(創32: 30),一般的用法是把「神的容貌」比喻為「神普遍的存在」。當人被神的容貌光照時,就是得著神的祝福(民6: 25);神若隱藏不見,人就要承受生命的「苦楚和長痛」(詩13: 1)。當犯罪後,亞當在伊甸園躲避神,希伯來文描述為「躲避耶和華的面」(創3: 8)。到了舊約的後期,「神的面」被理解為「神的親臨」,是今世人所經歷不到的(詩篇17: 15)。
  3. 神的榮耀:「榮耀」在舊約裡,是指一些「具有重量或可見的實物」,因此一個人的榮耀是反應在他的財產上,所以「有榮耀的人」是「有實產的人」,例如:創世記31: 1中的「財」字在希伯來原文是「榮耀」。因此「榮耀」有雙重意義,即「尊重」(顯出榮耀)和帶來尊重的「憑藉」,引用在神身上,便成為「神本質的彰顯」。「榮耀」伴隨著神的臨在(出24: 16),以致當榮耀充滿帳幕時,摩西不能進去(出40: 34-35)。到了耶穌基督的出現,把榮耀的內涵完全改寫過來,因著祂的「死」,神「救贖性的榮耀」就彰顯出來,使神的榮耀不局限在聖殿和以色列民中。
  4. 神的擬人化:神自稱或人稱呼神,都常用「人」的措辭,如神說話、交談、聽、看、嗅(撒上26: 19原意);神又常被描述為有「一副面孔」(民6: 25)、「一個背面」(出33: 23)、「手」(賽14: 27)和其他肢體。這些都要表明,神要向人傳達祂的愛:
    1. 神用人的措辭自稱,是強調神要與我們共享人類的世界。
    2. 神的擬人化是說明,人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以及神要與人溝通和建立關係的意願。
    3. 此如母親或褓姆用兒語對嬰兒說話,這兒語不能代表說話之人本身的能力,而是遷就於說話的對象。因此神對人類的說話也不足以完全表明神,而且神因此還需降卑和自限。

但以理書之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舊約的「著作類」有不同的作用,如詩篇可供以色列人在崇拜儀典上誦讀;箴言可作學校的課本;約伯記旨在解決一個人生困局和神學疑難。


  然而但以理書的目的卻很難一言以蔽之,因該書的結構和內容複雜。但以理書基本上可說是故事,是有關但以理生平片斷的傳記;嚴格來說,它不是一本預言書;根據現代意義,也不算是歷史書。該書所載有很多是夢境和夢之解釋。不過,從「歷史」這角度可引出本書的目的。但以理書是要揭示歷史的神學意義。

前6章寫但以理並他的3個朋友的幾項經歷,目的不是要以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來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而是要向讀者顯示深刻的道理和教訓。舊約神學一貫強調的是,以色列的上帝親自參與人類的生活和歷史,所以讀聖經的歷史就是要發現上帝干預人事的種種見證,得知上帝人關係如何連合。但以理書開篇數章即向讀者顯示了一個篤信上帝的人如何生活,如何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事端。這不啻是一段教人如何生活的歷史記載。


  後6章專述但以理的夢。這6章的夢境和解夢之說雖然不易理解,但「歷史」的主題仍顯而易見。但以理書七至十二章的重點並非記錄歷史事件,而是揭示歷史的意義和世界的未來。

從聖經觀點來看,人類社會現今或未來的事都如同過去的歷史。但以理所見的種種異象,雖然有關各國霸業的興替,但更基本的主題是上帝的權能遠超萬國萬民之上。人類歷史往往似為混亂和爭鬥的結集,實則卻全在上帝的掌握之中,並按著上帝的旨意向著既定的目標移動。儘管但以理書書末的細節意義含糊,身處危難的人仍得以心存盼望。

書中所謂「末時」(但十二9)的含義,現今雖不能理解,但對篤信上帝的人來說,那歷史的盡頭卻充滿了無限的希望(但十二 13)。由此可以說,但以理書的目的即在於揭示歷史的意義:一方面從過去的歷史學習,另一方面對現今及未來的發展充滿盼望。


  但以理書也涉及一些重大的神學論題,如人的信仰、上帝的救恩、啟示的性質等等,尤值得注意的是該書所提出的復活觀。


  人死後復活而接受審判之說是新約的重大論題之一,然而並非舊約的中心大題。希伯來人信仰的焦點尚停留在人世的現實生活上。一些經文雖然也透露過對死後生命的希望,但未作清晰明確的正面闡述。及至舊約後期的著述,尤其是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才有較清晰的復活觀。


  但以理書的復活觀主要見於十二章2節:「睡在塵埃中的,必有許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

復活之教義使人在理解現今和未來的 歷史時有了盼望的基礎。各國之間的爭戰動亂是歷史常事。我們相信上帝是歷史主宰,但歷史的洪流不斷,已死的人卻又如何呢?但以理書對這個疑問作出了明確的回答。它指出,死者要復活,神要根據每人在歷史上的表現審判他們;一些人要得永生的獎賞,另一些人則要永遠的定罪受辱。


  但以理筆下的死後生命與希臘人的靈魂不死觀是迥然有別的。


  以色列人所謂的生命是內在之靈與外在之體的總合,包括了外在與內在的生命。故此希臘人所謂脫離身體之靈魂不朽說,對猶太人來說,死後仍有實質生命延續是充滿神祕的概念。


  但以理書的復活觀在這黯然無光的世界上給世人看到了希望之光,並知道人在世上的所作所為的重要,那將是未來審判的依據。復活論使人對生命有更深遠的觀點,看到生命並不以身體死亡為終點。現世儘管未見正義伸張,但終極來說,必有公義昭雪的一天;現世得意的惡人在死後將要受到神正義的審判。


  因此,但以理書所講的就是歷史和希望。面對今世的生命,但以理書前6章以但以理的人生經歷示範於人;而在戰爭和普世動亂之中,但以理書七至十二章顯示上帝的主權和祂在歷史中的目的;最後,關乎死亡,但以理書提出了復活和審判之事。

 

上帝的選民

   揀選和預定在整本舊約中佔主要的篇幅,也是舊約神學的主題之一。猶太民族的歷史被視為是一群「選民」的故事。正是由於上帝的揀選,才會有以色列民的出現。

  自創世記一開始,上帝就啟示了他救贖人類的主權計劃(創3:15; 12:3; 18:18; 22:18; 26:4; 28:14)。為了促成這已啟示與人的計劃,上帝揀選了一些個人,揀選了一些家族,以至揀選了整個民族,來作為他救恩之應許的承受者和傳遞者。在啟示的初期時段,上帝從世上揀選一些人成為他的僕人和他的救贖大計的出口。在創世記9:25-26那裡,上帝揀選了挪亞後代中的一個支派,而沒有選擇其它的後代。再往後幾年,他的揀選集中到亞伯拉罕 和他的後裔身上,直到出埃及記時,整個民族壯大形成了一個以神權治理的族群。而在那時,上帝不斷提醒他們,他們民族的形成和建立,乃是出於上帝主權的揀選 (參出20:2;24:6-7)。其後,律法書也好,先知書也好,都在警誡以色列民,要他們知道自己是上帝恩愛的對象,而不是叫上帝產生恩愛的原因:

  因為他愛你的列祖,所以才揀選了他們的後裔,用大能親自把你從埃及領出來。(申 4:37)

  耶和華喜愛你們,揀選你們,並不是因為你們的人數比別的民族多,其實你們的人數在萬族中是最少的;而是因為耶和華對你們的愛,又因為他遵守他向你們的列祖所起的誓,他才用大能的手把你們領出來,把你們從為奴之家,從埃及王法老的手裡拯救出來。 (申命記7:7-8)

  耶和華你的上帝把這些國的民從你面前驅逐出去以後,你心裡不要說:「耶和華把我領進來取得這地,是因著我的義。」……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上帝把這美地賜給你作產業,並不是因著你的義;你本來是頑固的民族。 (申命記9:4,6)

  基於這種的聖經根據,在百姓忘記了權利和義務原是對等的這個基本原則時,先知就大聲疾呼,要糾正他們對上帝之揀選的錯誤理解。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上帝的揀選與救贖

 

    要瞭解舊約我們必須瞭解摩西五經,舊約的歷史書,先知書和智慧書的基礎就是摩西五經,特別是五經中的律法……祭祀和法律制度,這些律法是上帝為以色列人立下的 生活現則,是舊約的宗教政治與社會結構的基礎;不明白上帝這個結構,就很難瞭解舊約,因為舊約其他部分經常會涉及這些基本結構,假定讀者已對它有所瞭解,然後直接談論這些律法的含義與應用。而且,在摩西五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舊約精神之所在,要知道舊約有關救恩的教訓,最好便是從五經入手。

1、全能者的揀選

    創世記共有五十章,摩西共用十至十一章記載創世至亞伯拉罕這一段悠長的歷史,卻用了幾乎四十章記錄列祖的事蹟。創世記的主旨似乎可以從這個重點看出來。創世記主要是在談論列祖的事蹟,而在敍述列祖的事蹟時,主要的興趣又是在指出上帝為何揀選了以色列人的祖先,為以後出埃及的事鋪路。

    上帝揀選的恩典,可以從上帝與列祖的立約看出來。創世記中記載上帝與人立約,都是上帝採取主動,是祂先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而且每次的顯現都是給他們一個應許;在雅各的事上,我們特別看到上帝揀選的恩典:上帝主動向一個因行詭詐而逃命的人顯現,給他應許(創二十八:11-17)。上帝給列祖的應許,是包括了一塊土地,無數的子孫與一個國度,成為世上萬民得福的緣由(創十二:1-3,十五:1-5,十七;1-8)。而這應許的實現,是由於上帝的同在:亞伯拉罕每到一地,必築一座壇;以撒因上帝的同在,能在迦南地生存,而且化敵為友;雅各在伯特利夢見天梯,在舅父家興宗立業;約瑟也因上帝的同在而轉危為安,使整個家庭得以生存。難怪後來摩西在申命記對以色列人說:“祂愛你的列祖,所以揀選他們的後裔。”(四:37)“耶和華你的上帝將這些國民從你面前攆出以後,你心裏不可說:“耶和華將我領進來得這地,是因我的義。”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是因他們的惡。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裏正直……不是因你的義,你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申九4-6)這是舊約本身對五經中事蹟的解釋。

2、耶和華的救贖

    耶和華的救贖是出埃及事蹟明顯的主題。上帝呼召摩西的時候,對他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出三:12;參四:22-23)上帝的同在使出埃及的事實可以實現,而出埃及,根據摩西五經,並不僅是使以色列人能脫離奴役,而是帶來更要緊的結果:有自由事奉耶和華,因此,在出埃及記十九章開始,便述說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敬拜上帝,特別是二次重複他們建立會幕敬拜上帝,而以上帝的榮耀遮蓋會幕為結束(出四十:34-38)……會幕是上帝同在的地方(出二十五:8),會幕中有約櫃是耶和華的寶座(出二十五:20-22)。

    在這背景下,我們也可以找到了西乃山律法的意思。西乃山之約是上帝救贖之後的事,是以色列人對上帝救贖的回應(出十九:4-6,二十四:3,7)這是聖經中律法的基本精神。西乃山的律法是以十條誡命為綱要,包括了人對上帝的責任與人對人的責任(出二十:1-17),仔細的含意,則記在出埃及記二十一:1至二十三:33。細讀的話,我們可看到一再強調的思想是:上帝怎樣從埃及救你們,所以你們也要以同樣的行動對上帝對人。因此,五經本身便指出可以用“盡心盡性盡意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六:4-5),及“愛人如己”的社會行為(利十九:18)來做為律法的總綱。

    這種愛上帝愛人的原則,實際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利未記所說的“分別為聖”:“你們要聖潔,因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利十九:2)這種聖潔的生活,便將以色列人與埃及人和迦南人的差別表現了出來(利十八:2)。

 

形式批判

   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 , 對觀福音之形式批判   ,

對觀福音之形式批判

 

    馬可福音出現之前(約主後七十年),有關耶穌基督的教訓,是以口述的方式流傳下來的。形式批判是研究新約的一項新的工具。它的作用主要是如分析及詮釋口述的傳統。它對於研究早期教會的歷史、解釋新約經文,以及了解基督福音的本質等命題,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形式批判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起初是從研究古東方及古希臘文學的方法中發展出來的,後來才被應用在研究聖經的文學上。龔奇(Hermann Gunkel 1861-1932)就曾經成功地以形式批判的方法來解釋舊約,尤其是創世記及詩篇,效果更為顯注。

    廿世紀前廿五年,德國的新約學者,也曾使用形式批判來研究符類福音。史密特 (Karl Ludwig Schmidt)、狄比留 (Martin Dibelius) 與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教授們的思想,分別在德國、英國及美國,獲得廣泛的重視,形式批判遂被接納為研究新約不可缺少的工具。雖然,形式批判最初是研究符類福音的口述來源,但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的了解保羅和其他新約作者的資料來源。美中不足的是英文Form Criticism的涵意與德文Formgeschichte(意思是形式的歷史)並不貼切。 

    十九世紀文學批判的貢獻,促成了形式批判的興起。來源批判已顯示出馬可是馬太與路加的共同來源。可是,馬太和路加還有許多的資料是馬可沒有的。不管Q的性質如何,馬可福音的資料來源有一大部份,顯然是口述傳統。因此,若我們要了解馬可、馬太、路加及Q,就必須更進一步分析口述傳統,也就是形式批判的主要工作。   

    形式批判的假設是:口述的傳統與語言,可以反映它在形成時的時代背景。許多古代的部族,都有一些相同的禮儀和語言。這些儀式包括出生、嫁娶、死亡等等,在這些禮儀發展的過程中,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扮演著一個極重要的角式,特別在宗教方面影響至巨。

    由於不斷重覆舉行,這些禮儀的形式漸趨一致,並且對後世子孫的心目中建立了一種權威性。我們人類普遍有這種以固定儀式及語言來保存、表達或宣揚某種特殊生活境遇的傾向。這種傾向,提供我們一條線索去探測這些禮儀產生時的歷史和宗教脈胳。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環境變動,這些禮儀少不免有所改變。但是,原始形式和用法依然是存在的。形式批判就是假設:福音書中的資料形式,可以反映它誕生時的原始情況,也可以反映出當時基督徒,因著適應特殊的環境和需要,將它們修改時的情況。

    現時形式批判已經作出了極有意義的貢獻,使我們能深刻地了解早期教會生活與思想的性質。這些新的理解,達至我們有以下的結論:

    1. 最早期的基督教傳統是以口述的方式留傳下來。雖然文獻傳統出現之後,漸漸取代口述傳統,但是在第一世紀結束之前,口述傳統仍是整個基督教傳統重要的一環。這種情況大至一直延續到第二世紀的最後二、三十年間。

    2. 口述傳統最早的形式,是一些零散而又互不相關的斷簡殘篇(資料片斷Pericopae)。這些資料有漸漸聚集成篇的趨勢,但是在馬可福音寫成之前,這些零散的片斷仍是基督傳統最原始的形式。

    3. 早期基督教團體的興趣、目標,以及他們所遇見的難題,對於傳統資料的形成,影響至巨。當然,教會不會不顧耶穌生平的歷史性,而任意創作一些傳統;但是,教會的生活與需要構成了這些傳統形成時的背景與脈胳。

    4. 符類福音代表整個基督教傳統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這種保存、詮釋及改造的過程中,福音書寫作的時期,關係到另一個新的問題,就是耶穌一生的傳記。

    5. 福音書(甚至包括馬可福音在內)的文學結構,是根據神學與信仰剖白的觀點而安排的。

    因此,福音書不能完全成為撰寫耶穌傳的資料。因為作者們寫作的動機並不是要將耶穌一生記錄下來,而是要將早期信徒的信仰中心及內容作詳盡的記述。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約伯記背景

 

1.本書主角

約伯記是用鐵筆銘刻在石頭上書寫的‚可反映出其時代背景之古老。七十士譯本附註裏,依據古時傳說,約伯是創世記中謝拉之子,亦即以掃之孫,亞伯拉罕之五世孫(創三十六;10、13、33);若然,約伯即係以東地第二個王約巴(創三十六33),誠如猶太拉比之推斷。亦有人認為本卷主角約伯,係雅各第九子以薩迦之第三子約伯(創四十六13)‚但此處之「約伯」‚其原意為「回家、歸回」‚與約伯記之「約伯」意思不相同‚故以前者來推斷較合理。

2.本書年代

顯然可知‚本卷之背景是在距今約3500~3700年前之族長時代‚因為約伯之年齡與當代族長相近,當時所用之銀幣(伯四十二11)、樂器(伯甘一12,三十31),與創世紀時代所用者相同。

本卷書既未提及以色列民的歷史,又無選民的宗教禮儀與制度或祭司禮儀之記載,而約伯僅以一家之主與上帝之僕之身分獻燔祭,且祭牲以「七隻」為單位獻給上帝(伯一5,四十二8、9),可見是古老的崇拜儀式;再者,當時是以牲畜之數量作為計算財產之標準,故可推斷本卷之時代必在摩西律法時代之前,挪亞出方舟獻祭之後。」(創七l一4,八20)

3.故事發生地點

古代以家族族長為地名的很多,而烏斯是閃的孫子、亞蘭的兒子(創十23;代上一17)。烏斯地即亞蘭之子烏斯所居住之地,可能是在巴勒斯坦與亞拉伯之交界地帶,由北順延至以東,向東伸展至幼發拉底河,亦有人認為即迦南地東南之以東地。據古代傳說,約伯之本家在加利利海東方之浩蘭平原,土地肥沃,五穀豐登,過去以人口稠密著名,今已成廢墟。

無論如何,本卷聖經具有濃厚的上古時代遊牧生活的氣氛,人物係亞伯拉罕早期之後裔,地點在迦南地之東方,時代約為以色列人旅居埃及之年代。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摩西五經的主題

 

1. 創世記 – 民族的「揀選」。

記述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他的兒子以撒、孫子雅各,及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成為世界萬國得福的管道(創12:1-3)。

2. 出埃及記 – 民族的「救贖」。

講述以色列人在埃及受法老王的奴役,而上帝藉著摩西解救他們並教導他們有關上帝的愛及權能(出12:21-36)。

3. 利未記 – 民族的「分別為聖」。

敘述上帝指示祂的子民怎樣在靈魂、身體上得以成為聖潔(利11:45)。

4. 民數記 – 民族的「方向」。

說明上帝指引祂的子民從曠野進入迦南應許之地。

5. 申命記 - 民族的「指引」。

摩西給以色列人最後的勸勉,在進入迦南地之前將律法重申一次以應付在迦南地的生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