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基督生平概略

    新約聖經首四卷書稱為「四福音」,「福音」原意是「好消息」,這消息是指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第三日復活了(林前15:3-4)。這四福音是由四位不同作者,從四個不同的角度,用四個不同的方式,向四種不同文化的人見證耶穌基督的生平。

    在 基督時代,巴勒斯坦的人大多是以兩種語言來溝通:亞蘭文及希臘文。亞蘭文與希伯來文十分相似,但嚴格來說,並不是希伯來文,通常是鄉間居民及巴勒斯坦地的 百姓普遍使用亞蘭文。在耶路撒冷及一些大城市裡面的人、宗教領袖、學者及商人普遍使用希臘文,主耶穌通常會以希臘文來說話,但亦有使用亞蘭文,例如:「大 利大古米」(可5:41);「以利,以利,拉瑪撒巴各大尼」(太27:46)等。

    主耶穌出來傳道時年約三十歲(路3:23),在巴勒斯坦傳道有三年半的日子,後來被釘十字架,三日後復活,並向門徒顯現有四十日之久,講論神國的事(徒1:3)。

    四福音甚少記載主從出生到三十歲的事蹟,主要事蹟包括:伯利恆降生、在拿撒勒長大、在約但河受洗、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傳道第一年主要事蹟包括:迦拿婚宴中以水變酒、第一次潔淨聖殿、與尼哥底母論重生、與撒瑪利亞婦人論活水。

    傳道第二年主要事蹟包括:在家鄉拿撒勒傳道被拒、在迦百農揀選門徒、宣講山上寶訓、平靜風和海。

    傳道第三年主要事蹟包括:在家鄉拿撒勒傳道再被拒、在迦百農差派門徒、五餅二魚飽五千人、水面上行走、彼得認耶穌是基督及永生神的兒子、山上變像、在耶路撒冷被拒。

    四福音記載最多的就是傳道後期的事蹟,特別是主受死前的幾天,這段時間的主要事蹟包括:教導門徒計算代價、在猶大叫拉撒路出來、在耶利哥使稅吏撒該得救、騎驢進耶路撒冷、第二次潔淨聖殿、與十二門徒喫最後晚餐、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最後被賣、受審、被釘十字架及復活。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撒瑪利亞人

    以色列國本來有十二支派,自從所羅門之子羅波安王登位後,十二支派便分為南北二國,北國稱為“以色列”,南國稱為“猶大”。

北國國民在紀元前721年被擄於亞述,亞述王將巴比倫等地百姓遷居於北國以色列,代替以色列人。年代日久,北國以色列地區變成一個混雜的地方,那些遷來以色列久居的巴比倫人們變成混血兒。他們以撒瑪利亞為首都,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王下十七章33節)。

在主耶穌時代,他們便被稱為“撒瑪利亞人”,他們只有摩西五經為經典,有許多生活方法與猶太人相同,但又有許多異教的奇怪習慣。所以猶太人視他們為“不潔的族類”,不與他們來往。撒瑪利亞人也不願與猶太人來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古撒瑪利亞地區被聯合國劃分與約但王國,居民多為阿拉伯人,古“撒瑪利亞人”早已同化於阿拉伯民族中(1967年六日之戰中,以色列軍隊收復古撒瑪利亞地區)。

主耶穌為何“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這裏所說的“必須”,不是“地理”上的,乃是“心理”上的。因為耶穌有一救人的重要任務要在撒瑪利亞完成,所以他必須去一次。

    由猶太北上到加利利,或由加利利南下到猶太,自古以來,有三條路可走:

    一、西路:

    由 加利刮之西,沿迦密山根南行。在主耶穌時代,他們要經過該撒利亞,約帕或安提帕底到呂大,然後上耶路撒冷。這條稱為“西路”,多為羅馬軍隊及行政人員和與 羅馬政府有關的猶太人物才走這條西路。那些由大馬色到埃及去經商的駱駝隊,也走這條海邊大道。一般猶太人不喜歡走這條西路,因為要避免看見羅馬軍隊。

    二、中路:

由加利利任何地點均可南行抵撒瑪利亞,然後經敘加、伯特利,上耶路撒冷。猶太人不喜歡走這一條“中路”,因為他們和撒瑪利亞人素不往來(約四章9節),而且在撒瑪利亞地區可能無處住宿或購買不到食物,有時還可能遭受淩辱。但主耶穌這次由這條“中路”北上,為要拯救撒瑪利亞人。

    三、東路:

    由加利利東行,過約但河,進入比利亞境內,沿約但河谷南行,再從耶利哥之東過約但河,然後由那條著名的“耶利哥大道”上耶路撒冷。該大道時有強盜出沒,但猶太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時,總是成群結隊走在這條“東路”上,平安抵達耶路冷。

    傳道人應無人為的界限,亦無道路的選擇,隨上主安排,走遍各城各鄉。

撒瑪利亞之沿革

    撒瑪利亞(Samaria)是一個地理名詞,是位於地中海與約旦河中間之巴勒斯坦(Palestine)地區的中間地段,北接加利利,南鄰猶太地。撒瑪利亞的意義可能來自其字根Shamar,意思是展望,另外一個意思則是來自聖經列王記上1624節:暗利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Shemer)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就按著山的原主撒瑪的名,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

    大衛王約於主前1030年建立統一的以色列聯合王國(United-Monarchy),這個聯合王國於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去世後就分裂成為北國 以色列王國以及南國猶太王國。根據聖經的記載,這個分裂是由於所羅門王年老時隨著他的嬪妃去敬拜事奉諸多神明,並沒有照他的父親大衛王的榜樣專一事奉耶和華,因此招惹耶和華的憤怒(王上11:1-13)。 耶和華差派先知示羅人亞希雅在耶路撒冷城外將他的一件新外衣撕成十二片,請耶羅波安拿走十片,意思是上帝在所羅門去世之後會將聯合王國撕裂成為兩個王國, 北國以色列由十個支派組成,將歸耶羅波安統治;南國猶太則剩下猶太與便雅憫兩個支派,繼續由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統治。


   
耶羅波安為了鞏固他的國權,在伯特利與但設立金牛犢祭壇,與南國的耶路撒冷聖殿分庭抗禮,但也因此帶領北國人民進入偶像崇拜的大罪。北國以色列的政治中心原來設立於示劍(Shechem)(王上12:25),後來移京到得撒(Tirza)(王上14:17; 15:21, 33),到暗利當王時才從撒瑪手中購買撒瑪利亞山,建設成為京城。南國與北國於分裂之後六十年間常常有戰爭,一直到猶太王約沙法 (Jehoshaphat)與以色列王亞哈(Ahab) 結為親家(王下8:18) 兩國關係才逐漸修好。

       北國以色列於主前721年為亞述所滅亡,南國猶太也在主前583年 為巴比倫所滅亡。亞述國王在滅亡北國以色列之後,採取很嚴厲的種族遷徙政策,將北 國以色列人大多數遷移到亞述帝國各處,同時將其他附庸國的人民遷到撒瑪利亞地區居住,因此撒瑪利亞人乃是北國以色列人被留下來的少數與被遷移進入撒瑪利亞 的各個不同民族通婚的後代。他們的血統與宗教信仰都產生混合的情況。

      主前537年波斯王古列下詔准陬S太人歸回猶太地,因此在設巴薩(Sheshbazzar)(1:8)、所羅巴伯(Zerubbabel)( 2:2)、以斯拉、尼希米等人的帶領下,一群猶太人從巴比倫歸回,並且重建耶路撒冷城牆。這個時候猶太人很明顯的拒絕承認撒瑪利亞人也是以色列人的後裔(2:20)。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間的種族、政治、文化與宗教的隔閡也就雪上加霜,每況愈下。撒瑪利亞人的宗教信仰是極端保守的,他們只相信從祖先所流傳下來的摩西五經,拒絕承認接受其他的先知書或智慧書。他們也堅持基利心山才是敬拜耶和華的聖山,並且在那裡建造聖殿,該聖殿於主前128年為猶太馬卡比王朝的希爾卡奴所摧毀(John-Hyrcanus-of-Maccabeean- Dynasty)

    我們在瞭解撒瑪利亞與猶太人間彼此交惡的歷史背景之後來看約翰福音第四章所記載耶穌帶學生經過撒瑪利亞敘加城外在雅各井旁與那位婚姻生活遭遇極端不幸的撒瑪利亞婦女的一段分享福音的對話,就會更深一層的領會主耶穌那出於愛心所造成的必須經 過撒瑪利亞,我們也可以從主耶穌與那位撒瑪利亞婦女間的對話與互動看到主耶穌是如何的跨越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歷史所留下來的隔閡與鴻溝,而能夠把上帝的愛 分享給那位不幸的婦女,並且更進一步的透過這位婦女生命的轉變與見證,而將上帝的愛帶給更多的撒瑪利亞人。這個故事能夠讓我們學習如何進行跨文化宣教的事 工,特別是如何去拆下歷史傷痕所築起那族群間隔閡的高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