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默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默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啟示與默示


[基本問題]

我 們可以依循兩個方向去研讀聖經。聖經是古代近東的產物,所以可以與一些時代相若、類型相近的作品一起研究。這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真實地了解聖經人物︰他們有 自己的生活目標,而不是單單從上帝接受啟示,也不是單從祭禮去敬拜上帝。有些人認為以色列是孤立的群體,不必與其他民族比較;但是,聖經所描繪那群耶和華 的子民,卻不斷與頗多的國族及宗教的體係保持接觸。然而,話說回來,這種比較研究亦有不少弊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只留意聖民與鄰族的共同點,卻傾向於忽 略兩者的重要分歧。到現在,其他古代近東宗教都已經消逝,而聖經那種宗教卻仍保留至今,也許這就是聖經宗教的特別之處,使她屹立不倒。

第二條進路是,於開始時便提出聖經對自己的說法。這不是忽視近東歷史、地理、宗教及文化,因為聖經本身也不會這樣做。但聖經宗教實在有些特色,是與鄰族不同的。其中尤以聖經裡耶和華的觀念最為特出——舊約描繪的上帝,竟不斷渴望與他的子民保持溝通。

聖 經一開始,便指出上帝創造天地、以他自己的形像(創一26)創造人倫社會,並與他們溝通(一28一30)。最初的神人團契,因為人對神權的反叛而破裂,但 上帝仍然在舊約時代不斷與人溝通,因此,上帝使人與他契合,是舊約(及新約)的一種基本概念,也是相信聖經的人所一致贊成的。為了保持這種溝通,上帝向他 的子民啟示他的心意,同時在人墮落之後仍然持續不斷,為的是使人知道他渴望與人回復團契的關係。


[啟示]


上帝向很多前人啟示他自己,例如向亞伯拉罕、摩西、撒母耳等。阿摩司先知論及他信息的權威時說︰「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秘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摩三7)這個啟示的觀念在舊約經常出現。

字義。啟 示的意義,「主動」來說,是指揭示的行動,「被動」來說,是指顯露,或那被顯露的事物。以往,人常常強調主動那方面的意義——透過上帝對人所講的說話、所 做的工作,和所展示的異象,啟示便在其中顯露。但現在人卻強調被動方面的意義——在某件歷史事件中,人感受到是上帝的作為,啟示便在其中。聖經的觀點則包 括上述兩種元素︰正如一位學者所說,我們「『看見』歷史事件,又透過上帝的話語『明白』其意義」。

Jebel Musa,傳統認為就是西乃山,是耶和華向摩西說話之處(出十九3)

行動的啟示及話語的啟示。我 們可以肯定,上帝在其行動中揭示自己。那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擺脫埃及的桎梏,出埃及過紅海的奇異歷史,難道不是舊約最偉大的啟示行動麼?此外,與行動並肩 的,是話語的啟示。在出埃及前後以及事件進行中,耶和華都向以色列人啟示他自己和他的心意(出三2一10,十二12,二十2;結二十6一10)。事實上, 舊約常被形容為上帝偉大作為的反復吟詠,因為上帝重復地提醒他的子民,要他們記念他為他們所作的事。倘若沒有啟示的話語,就算「行動」有什麼啟示性,也是 模糊不清的。甚至在上帝為他的行動作出解釋後以色列人也時常忘記那些話語對啟示及救贖的重要性。

無 論是話語及行動,啟示不會獨立存在,它之所以存在,是要對接受啟示的人產生效果。接受的人要觀察、學習,然後作出回應。在聖經中,上帝不斷表達他的目標 ——就是扭轉伊甸園墮落的後果,並使人類回復創世之初的形像,所以,聖經啟示常是救贖性的。從聖經的觀點考慮,上帝的每個啟示大概都包含救贖的目標。就算 是反面的行動(例如審判和刑罰),亦對完成上帝的美意有所助益。

在 希伯來文中,表達啟示這個觀念的字眼,主要是 gala——即顯露、揭開之意(參新約希臘文 aPokalypro〔揭開〕,及 aPokalypsis[揭開、顯示﹞)。在舊約,這個字不單用作上帝的啟示,同時也指人的行動︰例如指尼布甲尼撒王將猶大地「搶掠一空」︰然而,新約則 只用來形容上帝向教會及以色列人的啟示行動。

啟 示的需要。我們有兩個理由,說明啟示是必須的。首先,耶和華是超乎時空系統的存有。第一個蘇聯太空人從外太空返回地球時說,他在「上面」看不見上帝。聖經 所啟示的上帝,表明人不能依靠任何感官的方法直接與他接觸,所以他需要顯露自己,以人能感受和明白的方法與人溝通。他利用人的聽覺、視覺,及其他感官,作 為溝通的媒介,所以在聖經中,那些人能聽到他的「聲音」、「看到」一些現象,或感到上帝臨在的「震動」。此外,人類乃存在於罪惡社會之中,人因叛離上帝, 而陷於罪裡,所以難以聽到、看見和明白上帝的啟示。

普通啟示及特殊啟示。依據聖經的觀點,上帝在創造中啟示自己,也在其護理的作為中啟示自己。「諸天述說他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十九1)。正因這啟示是透過自然界表達,所以稱為自然啟示︰也因為它是對所有人傳達的(雖然有很多人不能了解),它又稱為「普通」啟示。

相 對來說,特殊啟示就不是以普及方式對所有人傳達,而是用特別的方法,向被選召的個人或群體,啟示上帝的性情和旨意。上帝曾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 及以色列人啟示自己︰為了以色列人,他將紅海分開,讓他們安全經過,但卻讓海水覆蓋埃及人︰上帝帶領子民進入應許之地,驅趕當地的居民,又在日子滿足的時 候,差他的兒子進入世界。

啟示的途徑。除了透過創造和歷史之外,上帝又以夢境、異象,及說話向人啟示自己。說話的方式有時稱為「命題式啟示」。

嚴 格來說,命題式啟示意味著日常的溝通方式,即以普通人能了解的語句說話。但這種方式如何發生呢?聖經從沒有清楚說明。但經驗告訴我們,以語句溝通、聆聽及 說話,必有生理及物理反應伴隨。然而,若說屬靈的上帝必須以物質化的方法說話,無疑是可笑的。不過,用人的言語來形容,上帝確是「說話」。聖經清楚地表 示,人聽到上帝的說話,就好像聽到人說話的情形一樣。先知們確信上帝以言語向他們說話,讓他們明白後再向別人傳達,並且要求他們順服上帝所啟示的旨意。

上帝對人最終極的啟示,是道成肉身的神子耶穌。聖經肯定以往的啟示,都在耶穌的言行中實現和成全(來一1—3)。

漸進的啟示。當 我們瀏覽舊約,就會發覺上帝並沒有一次過將自己及其心意揭示出來。反之,他作出連續的啟示,每一次都要與過去的累積起來。例如,他呼召亞伯蘭(亞伯拉罕) 到迦南地去(創十二1),並將這片土地賜給他的後裔作為應許(十二7)︰及後,上帝說亞伯拉罕的後代,要受別國壓迫四百年,才能進入應許之地(十五 13)。這個主題在舊約逐步發展,漸漸清晰,並被清楚界定,最後,更成為先知教訓的核心信息—應許轉化為將來那榮耀的日子。其他的主題,也是這樣漸進地啟 示出來。這個觀念稱為「漸進啟示」。

漸 進啟示並不單單是資料的增加,而是啟示的量與質的逐步轉化。例如,耶穌說他來不是要破壞,而是要來成全律法和先知(太五17),這種「成全」是將上帝的目 標帶到完滿的地步,但非藉破壞律法和先知(舊約),而是在「舊」中注入「新」意。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新約令舊約「漸舊漸衰」(來八13)。舊約仍是上 帝的話語,但必須以新舊兩約的完整啟示,來了解舊有的教訓。

救贖的目的。按照聖經,上帝對人啟示自己的心意,不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乃是為成就他的計劃,而這計劃基本上是救贖性的。上帝的目的,是要使墮落的人性回復本來的原性,並進而讓人對上帝有一整全的了解,與他完全地契合,致使救贖臻至善境。

這 個啟示要求人信任及順從所啟示的道理。倘若亞伯拉罕的啟示要達到救贖果效的話,亞伯蘭必先對上帝有信心,並順服所啟示的話語才能成就。對於聖經其他地方, 我們同樣要有上述要求。耶穌在世上所講的、所做的,有很多人都聽過、見過,但對於那些沒有信心,又不肯順服的人,所啟示的真理,對他們是不會有什麼救贖果 效的。同樣,倘若我們今天要成就救贖的目的,我們也需要相信及順服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所以,按此意義而言,若有人不相信又不順服啟示,上帝就會好像沒有 向那人啟示過一樣。

有 時候,先知被人問及一些看來不重要的問題,但先知的回答卻有深刻的啟示意義。比方掃羅問先知︰我父失去的?子在那裡?先知的責任不是回答掃羅的問題,而是 向他揭示上帝對他的心意(撒上九3一十8)。其他幾處的的聖經,記載君王於作戰前夕先向先知求問意見,而先知的回答則一致地表達出先知的職份不是軍師,而 是要王知道上帝在以色列歷史中掌權(王上二十二 1—28)。

經文撰寫。聖 經從沒有說,所有啟示皆記於聖經之中。相反地,福音書明言耶穌部份言行沒有記錄下來——這些未記下來的部份亦是上帝對時代的啟示(約二十30)。上帝為了 將來的世代,也為他那繼續不斷的救贖目標,他願意記下部份的啟示,這樣,以前的救贖行動,便可以給後人留下榜樣和見證。聖經便是這個撰寫過程的成果。

根 據聖經的教訓,上帝指定救思歷史的進展,所以歷史裡的一連串事件,最終會成就他完美的旨意。這些事件的啟示性意義,會由上帝的僕人為他詮釋。他們被形容為 「被聖靈感動的人」(彼後一21)。他向這些僕人默示(或向那些接受最初啟示的聖者默示),他們便記下這些事件和對事件的解釋,藉此留傳下來給後世的人。 尤有進者,上帝的靈在各個時代中,光照那些讀聖經的人,使他們能認出經文的權威,以信心接受為上帝的話,並作出信任和順從的回應。

默示與啟示的關係。默示是上帝的靈對古代聖者的一種作為,令他們準確地把啟示的話語,用文字的媒介記錄下來。啟示是上帝自我揭示的行動,而默示則是上帝保守的工作,令啟示得以正確傳遞而最終撰寫成經文。

上帝的氣息。「默示」一詞不是聖經用語,但這個觀念則來自聖經。在新約,翻作「默示」的希臘文是theopneustos,意思是上帝呼出的氣息。它指出聖經終極之源是上帝,聖經因此擁有一種特質,可以對看或聽聖經的人產生某種果效。

上 帝向前人啟示,不單為了他們的好處,同時也為後世著想,所以,順理成章地,上帝的啟示應該正確地接收、保存,及傳遞。這個過程有好幾個步驟。首先,啟示由 某些被選召的個人或群體所接收;跟著,上帝的子民便將啟示傳遞(通常以口頭宣講的方式);然後,口傳的啟示會被記錄下來。或問︰信息是怎樣保存下來的呢? 可能是由聽者默寫記錄下(例如耶三十六4、18、32),又可能由聖經作者收集編輯(例如路一1—4);隨後不久便有多種以原文寫成的版本留存,繼之便出 現譯本;到了最後,上帝的啟示便藉著聖經傳到了聽眾和讀者那裡。

「默 示」的作用,在上文所講述的那一個階段有效呢?這是一個爭論性的神學問題,如果堅持上帝的默示在每一階段都有效,那麼,雅煞珥書(書十13)及以諾書(猶 14),豈不也擁有上帝的默示麼?這是過份一點了。不過,把默示限制在撰寫階段,認為耶利米書只在巴錄默寫的那部份才算是默示,因而排除了耶利米的講道部 份,也是過份偏狹。其實,默示就是上帝的靈的工作,無論以何種方式,於那個階段,用什麼辨法,到那種程度,其目的都是確保啟示的救贖功能得以有效地發揮出 來。

上帝的靈。默 示是上帝的靈的工作。新舊約所用的「靈」字,可翻譯為「?」或「氣息」。在默示的過程中,上帝將聖經「呼出」,而人將之「吸入」,兩者是密切相連的。以聖 經的說話來講,就是上帝的靈默示古代的聖者。我們沒法更精細地界定聖靈的活動,因為上帝的靈如風,是不能被控制的,風只會以其果效顯露自己(約三8)。

人的同工。將上帝的啟示撰寫成經文,是一種上帝人同工的過程。上帝極少直接寫在石版或紙張上(出三十一18;申九10)。在其他情況,甚或在這些直接的情況中,也需有人積極參與其中。

受 默示的人,因著用詞、風格、側重點、歷史和社會環境等等因素,明顯地流露出他的性格和文化背景。詩篇作者寫詩歌,箴言作者寫箴言式的教訓,以賽亞的詞句和 思想又與何西阿和阿摩司的不同。在默示的過程中,上帝的靈在人的心智中動工,但不會抹剎或改變作者的性格,然而,那寫出來的經文仍是上帝的話。

然 而,聖經所說的「默示」,不能等同藝術家從事創作時那種「靈感」。我們或可說,莎士比亞寫話劇和詩歌時,是依賴「靈感」寫作,亦可以說路加福音及以斯帖記 的作者,具備文學的天份。我們甚至可作結論說,因為莎士比亞更具天才的氣度,所以其作品所有的「靈感」,比其他作品更多。不過,這些事實與聖經的「默示」 無關。聖經沒有說聖經作者受默示是為了創作藝術品︰只說作者受上帝的靈影響,所以寫出來的就是上帝的話。因此,聖經在外表看來就好像把人的話等同上帝的 話,於是「摩西說」也就是「上帝說」了。

受 感的程度。聖經是否有部份受默示,而部份卻沒有呢?不錯,聖經有部份是不依靠直接啟示的一一例如,引用世俗作品如宮廷記錄、古列王的諭令,和希臘詩歌等。 聖經沒有說這也是上帝的啟示。有部份聖經比其他部份更受默示。詩篇比利未記的古以色列崇拜禮節更具靈感︰釘十字架的記載及羅馬書,如果比起猶大國和以色列 國的事跡及傳道書,當然更能使讀者接受救恩。

不 過,話得說回來,聖經本身已肯定所有經文都有默示。上帝的靈帶領聖經作者和編修者除記錄上帝的啟示之外,還包括一些純屬於人的行為和言論。上帝的救贖目標 是整全的,需要了解部份來把握全貌︰撒但的謊言和基督的真理、利未人的祭禮和基督的活祭;無論在那一處,上帝永遠是焦點,救贖的目標也貫徹始終,而那些看 似不重要的部份,其實對我們了解整個啟示,是非常重要的。

詞句默示。「詞 句默示」指聖經默示伸展到每一句話;對某些人來說,這是指上帝讀出詞句,作者則默寫下來。但是,如果所寫下的皆是不折不扣的上帝的話語,那麼,各卷聖經便 沒有詞語、風格及文體的分別了。其實,聖經的作者是人,他們是以人的語句去寫出上帝的啟示。要溝通得有意義,語句及字眼都應有意義。所以,大多數現代學者 都認為,如果要正確地明白聖經,最肯定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利用作者的文法規律,以及所有可靠的歷史資料,來研究經文的意義。這種研究必須涉及文字。音樂藝 術能傳信息,但只有用詞句溝通才能準確。要保證溝通的準確性,上帝啟示自己時必須在詞句層面也準確無誤,所以,默示必須伸展到詞句。這並不是說上帝藉人默 寫每個字,而是說上帝的靈可能影響作者,令他選擇合適的詞句和個人經驗,準確地傳達上帝的信息。從這個層面看,聖經作者是人,但他們寫在經文上的話也可視 為上帝的話語。

聖經本身的默示觀

 
要知道聖經的性質,我們必須要查考聖經本身的自我見證。反對派當然會批判這種步驟是主觀而片面的。但是 我們的目的,並非是要向不信者證明聖經的超自然性質,因為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 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才能看透」(林前2:13-14)。我們乃是要以信心來謙虛地接受聖經的見證,把信仰堅立在聖經的自我見證上。古此,「聖經是否是上帝的話?」這個問題的解答,必須要從聖經的本身找出。

A. 先知使命的性質
舊約先知書指出,當先知受上帝的囑咐,將他的啟示傳達給以色列人或外邦人的時候,他們是受到聖靈的默示的。這一點可以在「先知」的使命上得證實。先知的職司乃是將上帝的話轉達給百姓(出7:1; 18:18;撒上3:19,21;並且先知本人也確知上帝的呼召,和他們的使命的性質(1:4,9)。因此,當他們宣講的時候,他們清楚知道是在傳達上帝的話,而並非是講傳自己的話。他們往往在開始宣講時說:「耶和華如此說」(耶8:4),目的是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結13:2-3; 1:1)。很明顯的,先知們若要無誤地傳達上帝的話,不參雜人的話,他們必定是有上帝特別的引領,也就是說,他們是受聖靈的默示的。
先知既然是上帝的傳言人,代表上帝的「口」因此當他們傳達啟示時,甚至以「第一人稱」(「我」)的語氣來代表上帝的話。例如彌迦書第一章的預言,雖然說話的乃是先知彌迦,但是所說的內容乃是上帝的話,所以在第六節中他可以正確地用第一人稱的語氣來代表上帝。「萬民哪,你們都要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足。看哪,耶和華出了他的居所所以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彌1:2-6;參賽19:1-2)。
新約時代的使徒,由於五旬節聖靈特別的降臨,默示之恩賜的方式不似先知時代的方式,而是連續性和內在性 的,因此不易分辨上帝在他們身上一般性的恩賜,和他們傳揚福音時默示的恩賜,然後使徒們一再聲明,他們口傳的信息,不是人的話,而是上帝的話。「為此,我 們也不住的感謝上帝,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上帝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話),乃以為是上帝的道(話)。這道(話)實在是上帝的」(帖前2:13;2:4)。「弟兄們,我告訴你,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數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啟示來的」(加1:11-12)。「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約壹1:1,3,5)

B. 聖經明文直接的見證

一.     舊約時代上帝的僕人(特別是先知)不時將上帝的啟示記載成書,例如:出17:14;34:27;30:8;25:13;12:4等。假使上帝的靈引導他的僕人在傳講啟示之時不至錯失,那末當他吩咐他們將這些啟示寫成書卷之時,他也一定會默示他們,使他的旨意正確無誤地流傳後世。

二.     某些經文明言,聖經的話是由上帝默示之下而寫成的。保羅在致提摩太後書3:16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彼得後書1:20-21也說:「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參彼前1:12)。 以上兩處經文,當然是指舊約聖經,因為當時新約聖經尚未存在。但是上帝既然在預備性的舊約時代,曾默示先知記下他的啟示,那末在應驗性的新約時代,上帝也 會用文字記載他的啟示,乃是一種很合理的推論。然而不只限於推論,事實上他確信,彼得勉勵基督徒說:「親愛的弟兄阿,你們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3:14-16)。彼得在這句話上,明顯地將保羅的書信放在舊約聖經(「別的經書」)同等的地位上,並且提醒他們,保羅書信中所寫的乃是真理;強解保羅的書信等於是強解舊約聖經一般。保羅自己也告訴哥林多的教會,他的書信的內容乃是主耶穌的命令(林前14:37)

C. 聖經的權威性對聖經默示的證明
  前面已經指出,先知所傳達的,不是他們自己的話語,而是的話語;並且他們受命所記載的上帝的話,也 確實是上帝自己的話,是在上帝的靈引導之下寫成的。也確實是上帝自己的話,是在上帝的靈引導之下寫成的。此處我們要根據主耶穌基督及他的門徒對聖經的看 法,來證明聖經若是上帝的話,藉此證明聖經是聖靈默示之下所寫作的。因為聖經若是上帝的話,他必然在聖經的完成上,默示聖經的寫作者,保守他們準確地寫下 他自己的話。(「默示」原文的含意是“上帝向一個人吹氣”。也就是說,當聖經的作者在書寫或記錄上帝的啟示時,聖靈特別的默示這個人,使他所作的記錄或所寫的字沒有錯誤。)

. 耶穌的見證。基督降生到世上來,是要遵行天父的旨意(約12:49;5:19,30,36),而他的工作已經在舊約聖經中預言過,所以基督屢屢對他的聽眾說,他們若相信摩西和先知所記載的話,也應當會相信他,因為經上所記的,正是論到他到世上來所要作的工(約539,46;9:12-13;24:44,46;13:18-19)。經上指著基督的話必須應驗,正是因為經上的話即是上帝的話。當耶穌剛開始傳道之前,他受到魔鬼的試探。在他和魔鬼的對話中,耶穌始終是引證聖經的話,因為這是具有最高權威,並能封住魔鬼之口的話(太4:3,10)。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再引證舊約的聖經,並且宣告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

. 使徒的見證。使徒們在講道中和書信上,不是的引證舊約聖經,堅認它是 上帝的話。使徒行傳中記載著的證道,幾乎每篇都包括引證的舊約經文。若是使徒們的講詞全部都記載下來,舊約經文被又引證的數量將為可觀。他們引證舊約經文 的目的乃是要證實,上帝在起初所決定的救恩計劃,已經在耶穌基督身上得到應驗。由此可以證明,使徒們將聖經的話看作上帝的話,是有著最高之權威的(2: 14,42;林前15:3-4)

  論到猶太人在舊約時代與外邦人不同之點,保羅說:「這樣說來,猶太人有什麼長處,割禮有什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上帝的聖言交託他們」(羅3:1-2)。論到傳道人的生活問題,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五:18同時引證兩處經文,其中一處是出自新約的福音書(申25:4;10:7)。這是又一個證據,證明信徒們承認新約聖經是與舊約聖經具有同等的權威性的。參約一4:6。此外,耶穌和使徒們很自然地將聖經的話引證為是上帝的話,又將上帝的話引證為是聖經的話。前者的例子是馬太19:4,6。論到夫妻的結合,耶穌回答法利賽人的試探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句話原載創世記2:24,顯然是作者(摩西)所說的,而耶穌卻認為它就是上帝的話。希伯來書3:7,11  稱大衛在詩篇95:8,11所說的話為聖靈的話。後者的例子是羅馬書9:17:「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而在出埃及記9:13,16中明明地記載著,這句話是耶穌華所說的。另一個例子是論到信徒將普及世界的預言。保羅在加拉太書3:8中說:「聖經既然豫先看明,上帝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然而創世記12:3卻記載這句話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