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腓利門書簡介


. 作者
  使徒保羅在本信中指出他自己就是作者,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也是當代書信的格式。他說他寫這信時因為見證耶穌基督而被囚監中(9、10、13、23節)。

. 寫作時地
  我們很難確定保羅寫這信時正在甚麼地方被囚。在該撒利亞、以弗所和羅馬三個有可能的地方中,以弗所和羅馬,似乎跟本書及(與本書關係極密切的)歌羅西書的資料(西4:7-14;參門23、24)吻合。保羅在信中說馬可和路加是他的同伴,則又支持了羅馬是本書寫作地點的說法(第24節)。然而,以弗所跟腓利門在歌羅西的住所十分相近(約100哩),加上保羅宣佈他將要探望歌羅西(第22節),則又支持以弗所是被囚之地的看法。雖然使徒行傳沒有明確地提到保羅曾在以弗所被囚,但保羅的宣教隊在該城傳道的記載,清楚指出他曾遇到頗為激烈的反對(徒20:19),保羅自己描述那時的情況所用的語氣暗示他曾被捕下監(林前15:32;林後1:8-10)。此書寫作時間約為主後61年。

. 收信人
  本書常被看為保羅寫給腓利門(「有益」之意)的私人信件,腓利門是被保羅引領悔改的信徒和朋友,也是歌羅西教會的領袖和奴隸主。事實上,這信是寄給腓利門、亞腓亞(大概是腓利門的妻子)、亞基布,以及在腓利門家中聚集的眾信徒的(1、2節)。信中的問候是來自以巴弗、馬可、亞里達古、底馬和路加,這些人代表了一群使人刮目相看的教會領袖(23、24節),保羅提及他們的目的是叫腓利門知道,他對所求的事之回應,並不是一個私人的決定,而是要向所屬信徒群體交待的一個決定。在基督的身體裏,關乎信徒關係的事情,是整個群體所關注的,這類事情不可看為私人的問題,因為事情會影響整個教會(太19:15-20)。

  信中清楚顯示保羅和腓利門之間有一份溫暖的弟兄之愛維繫著,保羅稱腓利門為他「親愛的同工」(第1節);他以感情橫溢的言詞讚賞腓利門參與傳道的事工(5-7節);他基於愛向腓利門求情(第9節);他提起他們兩人是同伴(第17節);他溫婉地提醒腓利門他也在救恩上虧欠保羅(第19節),並相信他會按保羅的要求,甚至過於所求地去行事。

. 處境
  保羅寫這信的緣由涉及第三者──阿尼西母,一名從腓利門那裏逃走了的奴隸。這奴隸在主人家裏做了一些信中沒有明言的錯事後,便逃走了。他逃到一個大城市,便企圖在不同種族的人中隱姓埋名;當時任何大都市都有一群由不同種族雜處的低下階層。透過神的安排(但實際情況仍是一個謎),這逃脫了的奴隸受到保羅的影響,悔改歸了主(第10節);並受保羅鍾愛,成為保羅心上的人(第12節);他參與了保羅的福音工作,以致保羅有意把他留下侍侯,作他「親愛忠心的弟兄」(第13節;西4:9)。

  保羅知道,若他把阿尼西母留下作同工,腓利門也會勉強同意他的決定(13、14節 )。然而,保羅決定利用這不明確的處境來使腓利門思想,如何把他所信的應用在奴隸制度上,令他釋放阿尼西母,並把阿尼西母提升至弟兄的位置;不單在屬靈的意義上(「按主說」),在社會的地位上也是如此(「屬肉體說」,第16節)。腓利門保存了這信,證明他已答應保羅的要求,讓阿尼西母重獲自由,若腓利門拒絕這要求,他應已把信毀滅,免得人以這信為證據,控告他不順從保羅。

  這故事還有一個有趣的後記:在伊格那丟寫給以弗所人的書信中,一位名阿尼西母的老監督一再被提及,這老監督是在二世紀早期帶領以弗所教會的。學者認為這位監督跟腓利門的奴隸是同一人,因為伊格那丟在信中,也使用了保羅在腓利門書11和20兩 節中,有關阿尼西母一名的雙關語(阿尼西母的名意是「有用」或「有益處」)。若確實是這樣,可能這先前作奴隸的人,就是收集保羅的書信的人;這些書信後來被列人了新約的正典中,包括了腓利門書。

. 寫作目的
  保羅這書信的目的是戲劇化地表達奴隸制度與基督教的不協調,因而爭取釋放阿尼西母。信中沒有顯示保羅曾擔心腓利門會根據羅馬法律,對這名逃走了的奴隸施以嚴厲的處分。然而,保羅所關心的卻是腓利門是否不再待他如奴隸,而是接納他如腓利門家中正式的成員並給他尊嚴,至少像他尊重保羅那樣(17、21節)。

. 教導
  這短短的書信裏面藏有很豐富的教訓,其中值得在此一提的有三項。

1. 本書見證了福音給社會中充滿罪的制度,帶來革命性的挑戰,因此,這書包含了對奴隸制度的指斥。耶穌不許祂的跟從者佔有或控制另一個人,在基督教的群體裏,身為主人或領袖的,要藉著服侍人來完成他的任務,他要從社會上最低下階層的人做起,而不是按著一般分權的觀念,站在權力的頂峰(可10:42-45)。如此基督徒中間是沒有階級之分的,在基督裏,並沒有奴隸和自由人之分,因為在祂裏面,所有人都已合為一體(加3:28)。作奴隸的基督徒若有機會得自由,就要好好利用那機會(林前7:21);那些本是自由的人,就要小心避免成為人的奴僕(林前10:23;加5:1)。相反地,基督徒的奴隸主,要作他眾奴隸的僕人(弗6:9上),所有基督徒都要作奴僕,彼此服侍(加5:13)。這樣,腓利門就要接納阿尼西母,並且看他「不再是奴僕」了(第16節)。

2. 人若連於福音,就不可故步自封,也不能激烈地推翻現狀,福音的革命性是以作僕人的姿態表達,而不是用武力去達至。保羅建議阿尼西母以順服地返回腓利門家中來表明這解放神學,容讓聖靈把他們兩人的關係作徹底的改變。用撒但的方法來製造天國,只會摒除神的干預,並帶來變本加厲的壓迫。

3. 本書提供了一個屬靈的聖職人員的極佳模範。腓利門和阿尼西母當時的處境需要有一個和解者在他們中間,這人必須受腓利門尊重,才能有效地為阿尼西母說話。保羅使用了一些心理戰術來取勝,他先對腓利門加以讚賞(4-7節);其後又強調自己為福音的緣故也寧願犧牲(第9節);他利用腓利門行善的心意(第14節);又以個人的友誼來求情(17、20節);他主動承擔責任,補償腓利門所蒙受的損失(第18節);他提醒腓利門,指出他對保羅也有虧欠(第19節),並聲明將會與他見面,那麼,腓利門若拒絕這要求,便可能會在見面時感到尷尬(第22節)。保羅利用了個人的關係以及牧者的身分,他的態度是友善的,但也是志在必得的。這正好展示了堅決和婉轉兩者的平衡;也示範了真正的基督徒領袖,應如何透過游說和懇求,而不是靠高壓和權威來完成任務。

  雖然腓利門書是聖經中最短的文件之一,卻可作為永久的記錄,銘記著基督賜給所有人尊嚴和平等,不分階層、性別、地位或身分。這書也賜給基督徒一個命令和方法,來尋求有效的社會改革。

. 本書大綱
1. 問安(1-3
2. 稱讚腓利門(4-7
3. 為阿尼西母求情(8-17
4. 保羅的保證 (18-19)
5. 保羅的盼望 (20-21)
6. 保羅的交代(22
5. 問安祝頌(23-25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提多書內容提要

1. 問安 (1:1-4)

   使徒保羅被形容為福音的管家,負責傳揚上帝的道,在真理的知識、永生的盼望,以及敬虔的生活上堅固人;向提多──「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問安。

2. 作長老的資格 (1:5-9)

  保羅把提多留在革哩底,延續他的工作,並在各教會設立長老(參徒14:23)。這些長老也稱為監督(參徒20:1728),要細心照管教會。書中描述了作長老之人生活中必須具備的素質(參提前3:2-7)。

3. 當斥責傳異教者 (1:10-16)

  前段的結語提到長老的職責,是「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本段指出這些工作是有特別需要的,因為有些人把虛假和無益的道理教訓人,敗壞了「人的全家」。保羅用了輕蔑革哩底人的話,來形容這些假教師,又指出他們曲解了猶太人的傳統和割禮的重要性,但他們的生活也沒有顯出那他們自稱要持守的上帝的道。

4. 會友的管理 (2:1-10)

  提多有特殊的責任,傳講「合乎那純正的道理」的教訓。他必須勸導老年人(第2節)和老年婦人(第3節),這些老年婦人則指教少年婦人,在家中過純潔的生活,並且愛護家人,以致沒有人會譭謗上帝的道(45節)。少年人要謹守和自制(第6節),提多本人則要在言語和行為上作好榜樣,使敵對的人「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78節)。最後,保羅吩咐提多要教導僕人順服自己的主人,要盡責、忠誠地服侍,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上帝的道」(910節;參弗6:5-8;西3:22-25;彼前2:18-25)。

5. 上帝的心意 (2:11-15)

  上述各項引出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把恩典的目的啟示出來:帶來救恩及引導人完全脫離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使他們活出正直的生活,常常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再來,這種生活顯出他們是「(主)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提多的事奉跟上帝在福音裏這個偉大目的有關。

6. 順服掌權者 (3:1-2)

  基督徒也有責任去順服掌權的人(參羅13:1-7;彼前2:13-17),並預備在社群中「行各樣的善事」。保羅又再強調基督徒的生活素質,特別是待人的禮貌和希望與人保持和睦的關係。

7. 生命的改變 (3:3-8)

  這段再次把現今與過去的生活作對比,信徒已從愛宴樂,缺乏愛心、純潔和誠實──「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的生活中,改變過來。這種改變是透過上帝在基督裏的救贖工作而達致的──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完全按照祂的憐憫。上帝已把我們從罪中潔淨了,是「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第8節所說那可信的話,可能來自一首早期的洗禮詩歌或一項基督教的禮拜儀式,至少那是福音中心信息的一個簡要的概略。提多要不斷地把這些道理教訓人,這教訓能帶來有善行的生活。

8. 末了的勸勉 (3:9-11)

  另一方面,無益的宗教辯論,要加以避絕;分門結黨的人,則要棄絕。

9. 交代 (3:12-13)

  還有一些口訊是給予亞提馬和西納(在其他新約書卷中,並沒有提及)、推基古和亞波羅(兩人在其他書信和使徒行傳中,均有提及)的。保羅又催促提多,往尼哥波立去見他。

10. 問安 (3:14-15)

  本書信最後以勸勉作結。保羅最後也勉勵信徒行善及在靈裏過結果子的生活;此外,還有問安語和祝禱。

提多書概論

. 作者

  本書以保羅的署名和問候開始(1:1-3),並談到提多與他的關係(1:4),以及保羅委託給提多的工作(1:5),在書信的結尾(3:12、13),還有一些保羅個人的狀況和指示。

近代學者對於提多書是保羅之作的說法,產生疑問──基於書中的用語和風格,所表達的教會狀況,以及其中鋪排基督教道理的方法。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學者和謹慎的研經者,卻堅決地辯稱保羅就是本書的作者。

這事實顯示我們並沒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本書信的作者為了一些特別的目的,在保羅死後,用他的名字,或許湊合保羅所寫的一些片段而寫成此書。有些人則提出可能保羅聘用了一位書記,請他用自己的文字寫下保羅的信。

. 收信人

  提多似乎是「保羅最信任和珍視的幫手之一」(巴克雷)。保羅說提多是他的「同伴和同工」(林後8:23)。

奇怪的是,使徒行傳中並沒有出現提多的名字。根據本書一章4節,提多是由保羅帶領歸主的。

加拉太書二章1-4節,清楚地指出提多是外邦人。在外邦基督徒是否要強行接受割禮的問題上,提多給用作試驗。當時提多正與保羅和巴拿巴在耶路撒冷。過了很久,提多在保羅第三次的宣教旅程中,接受了兩項棘手的任命,要代表保羅往哥林多去走一趟。

第一項任命是關乎保羅與哥林多信徒間緊張的關係;第二項任命是為耶路撒冷教會,向外邦信徒收取捐獻(林後2:12、13,7:5-16,8:1-24),若提摩太後書四章9至18節,是關乎保羅生命中的尾段,則提多是在此書信期間,前往撻馬太。

. 寫作年代

  為本書定出確實的日期,是困難的。保羅把提多留在革哩底,好繼續保羅的工作(1:5)。保羅前往羅馬途中曾路經革哩底(徒27:7-13),但那不會就是本書的背景。在三章12節,保羅吩咐提多前往尼哥波立(大概是希臘伊庇魯的尼哥波立)見他,因他打算在那裏過冬。較多人接受的看法是,保羅首次在羅馬被囚後(徒28:16-31),獲得釋放,曾在不同的地方(包括士班雅、革哩底和希臘)繼續傳道的工作;其後他再次被捕、下監,最後遭處死,那些不接受保羅是本書作者的人,認為本書的寫作日期,像提摩太前、後書一樣,是寫於保羅死後的年代,論點建基於教會的處境和組織上。

. 提多的生平

    提多的事蹟未出現於使徒行傳,只散見於保羅的書信中(共13次)。他是安提阿的希臘人(加2:3),由保羅帶領信主(多1:4),曾隨保羅赴耶路撒冷會晤當地使徒(加2:1)。在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中,他被委派至哥林多教會辦理幾項要務(參林後7:6;8:6,16;12:18)。後來又被派往革哩底,代表使徒監督教會。保羅在本書信中囑咐他前往尼哥波立相會(3:12), 後來又派他往撻馬太(提後4:10)。此後提多的事蹟未再出現於聖經中。據教會傳統,他又回到革哩底,受很多人的人尊重,並在此壽終。

. 寫作目的和教導

  雖然本書信是保羅寫給個別同工的,但卻甚少提及個人的事件和勸勉。我們從中可看見一個正在成長和發展的教會。當時教會受到假教訓的壓力;那些假教訓似乎含有猶太教的成分,可能是過分強調禁慾主義和鼓勵空談(1:10、14、15,3:9)──也許是早期猶太形式的諾斯底主義。

這一派的人為了「不義之財」,提倡這教訓(1:11)。提多和他委任為長老的人,必須把這些假教訓駁倒,並「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1:9)。書中並沒有詳細解說基督徒所相信的道理,但卻清楚地說明了神在基督裏那拯救的恩典、聖靈更新的工作,以及主耶穌未來的再臨(2:11、13,3:4-7)。書中不斷強調那能彰顯福音真理的生活模式,並應用於不同的基督徒群體,包括老年男女、年輕婦女、年輕人和奴隸身上(2:2-10);並指出基督徒應與國家保持何種關係,以及如何在社會中活出其生命的特質(3:1、2)。

. 主題特色

    本書開宗明義指出:保羅的使徒職分是要選民認知「合乎敬虔的真理」。 這對「敬虔」和「真理」的並重,是貫串本書的主題:牧者一方面要傳講純正的道理,更須凡事活出善行的榜樣(2:1,7)。

同樣,所有信徒都須在真道上、生活上純全無疵。保羅同時強調敬虔生活和正確信仰,固然,因為當時的異端分子傳錯謬的道理(1:10, 14-15; 3:9),行為悖逆上帝,更因為福音本身是要人離罪、行善(2:14),也給了信徒稱義、更新的地位(3:4-7)。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先知的蒙召


    舊約聖經並沒有記載所有先知的蒙召經驗,但是我們認定每一位先知,都是被清楚呼召的!不同典型的先知,都強烈感受上帝的聖手按在他們身上,驅使他們去傳講上帝的信息給祂的百姓。每一位先知都曾強烈感受到上帝呼召他們的目的,就是成為上帝的代言人;因此,祂們無法沉默不言!

【呼召的主權在上帝手中】

    呼召的主權在上帝手中,也就是說上帝主動尋找並呼召人!從來沒有一個先知是整天在家裡,考慮要不要從事先知這一行業;相反的,有時候上帝的呼召是來得很突然,以致與上帝爭辯一番才接受呼召。

【呼召造成惶恐】

    呼召的第二個普遍現象,乃是呼召造成惶恐與推拒。雖然如此,他們也感受到一股強大的驅使力,迫使先知接受這個呼召。

【上帝的呼召保留了個人特質】

    從來沒有一位先知因為接受了上帝的呼召,而在說話、神態、思想、行為各方面,成為另一個人的翻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