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來聚焦於《以西結書》中一個核心且貫穿全書的主題:上帝榮耀的轉移(The Movement or Transfer of the Glory of YHWH)。
這一主題不只是神學上的概念,更是一條文學與敘事的主線,表現出上帝與祂子民關係的進退、審判與憐憫、離棄與回歸。以下我會從經文演進、神學意涵、結構比對三個層面來說明。
📜 一、榮耀的轉移:四個階段
🌀 1. 榮耀初臨:上帝在流亡中顯現(第1章)
- 地點:迦巴魯河邊(巴比倫)
- 異象:四活物、火焰、車輪、寶座
- 關鍵句:「這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1:28)
🎯 重點:
上帝的榮耀出現在聖殿之外,預告祂不再被限制於耶路撒冷。這顯現打破了對聖殿的空間崇拜。
🔥 2. 榮耀撤離:從聖殿一步步退出(8–11章)
路徑觀察:
- 8:4 上帝榮耀還在聖殿內
- 9:3 榮耀離開至聖所,移至聖殿門口
- 10:18–19
榮耀升起到東門
- 11:23 最後移至「東山」(即橄欖山方向)
🎯 重點:
這是一個上帝離棄祂百姓的視覺敘事,象徵上帝不再與他們同住,也不再保護聖殿與城市。這段是以西結書最悲哀的時刻之一。
🏛 3. 榮耀重臨:進入新聖殿(43:1–5)
經文回應性描述:
- 「從東而來」→ 回應先前從東而去(11:23)
- 「其聲如眾水的聲音」→
回應1:24火中之聲
- 「榮耀充滿殿」→ 回應列王紀上8章所羅門聖殿榮耀充滿
🎯 重點:
上帝選擇回到祂潔淨的新聖殿,這是恢復關係與同住的轉捩點,象徵以色列的新起點。
💧 4. 榮耀的延伸:從聖殿湧出生命之河(47章)
- 聖殿下方流出「生命水」→
死海變為活水之地
- 魚群、樹木生長 → 榮耀的恩典不僅為聖殿,更為全地
🎯 重點:
上帝榮耀的同在不再局限於聖殿,而是轉向一個「祝福萬國」的形象(呼應創世記12章與啟示錄22章)。
📖 二、神學意涵:榮耀的轉移代表什麼?
階段 |
神學意涵 |
顯現(第1章) |
上帝主權超越聖地與制度:祂在流亡中仍掌權 |
撤離(第10–11章) |
上帝的榮耀不能與罪共存,聖殿空有其名 |
回歸(第43章) |
上帝的憐憫與應許成就,祂願與潔淨的民同住 |
擴展(第47章) |
上帝的榮耀是生命之源,最終為萬民帶來復興 |
🧩 三、結構比對與文學框架
段落 |
榮耀的位置 |
文學/神學對應 |
第1章 |
在流亡地臨到(巴比倫) |
預備先知呼召,破除空間侷限 |
第10章 |
從聖殿東門離開 |
上帝審判與離棄 |
第43章 |
自東而回進新殿 |
上帝接納悔改與更新 |
第48章 |
城名「耶和華的所在」 |
上帝榮耀永恆同住的應許 |
✝️ 四、與新約的延伸關聯
以西結的「榮耀轉移」神學,在新約有三個重要回應:
- 耶穌為上帝的榮耀顯現(約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見過他的榮光」
- 聖靈內住成為新聖殿(林前3:16):「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面」
- 啟示錄的新耶路撒冷(啟21:22):「城內沒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
📌 → 上帝的榮耀最終不再轉移,而是永遠同在。
✅ 結語:從離開到同住,從警告到盼望
以西結書中的「榮耀轉移」是整卷書的「靈魂地圖」:
- 表現出上帝是聖潔且有情感的主:會因罪離去,也會因悔改歸回
- 預告一個未來:上帝不再只是來來去去,而是永遠與祂百姓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