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罪孽與刑罰

商業本身不是一種壞的活動,但是人的本性,使這種活動被濫用。精明的商人可賺取大量財富,但是彌迦描寫這些商人所賺的錢財為「非義之財」(10節)。稱量的秤被改裝過,這樣,商人可以從農民手中買到更多貨物卻付少一些錢。如果顧客埋怨,有錢的商人則威脅會採用暴力(12節)。
 
商業犯罪帶來的審判(13-16節)。
 
彌迦認為罪就是罪,必須受審判。刑罰聽起來相當可怖。非法獲得的食物,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飢餓。非法交易賺取的利潤,也將要放進帳戶中;但存款卻總會失去。播種的種子撒出去,卻沒有收成。橄欖雖然在槽中擠壓,但勞碌後卻沒有橄欖油產生出來。葡萄也要在榨中處理,但不會擠出酒來。有關暗利和亞哈(16節),可能指這兩個王一度在撒瑪利亞城中興起商業;但是撒瑪利亞已經因為她的罪惡而遭毀滅了,而耶路撒冷的商人也在引導他們的城走上同一的路。
 
先知的這一篇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是前面信息的一種注釋,在前一篇信息中,上帝要求以色列人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8節)市場上的活動已經被不義所蔓延。貪婪無饜的商人,對待他們的顧客毫無良善。
 
 

以色列的前景和懲罰

我們認為這段經文的背景也是在主前701年,當時亞述的軍隊來到猶大,國家的前途幾乎無望了。在這個時候彌迦講了這些希望的話。那時只有一些劫後餘生的人,藉著他們,世界各國必將蒙福。相信這種古老的希望,在主前701年是不容易被以色列人接受的。
 
北國已在主前722年淪亡,南邊的猶大也處於崩潰的邊緣。在飽受絕望折磨之餘,彌迦使用兩個比喻向耶路撒冷剩餘的人帶出一個信息。
 
(甲)儘管眼前的處境惡劣,選民必再次好像上帝的露水和甘霖,帶著上帝的仁慈到世界各國(7節)。
 
(乙)儘管現在有軟弱和失敗的陰影,選民的國家在將來必好像獅子,在世界各國中強盛(8節)。
 
以色列的刑罰(10-15節)。
 
這段經文的背景可能早於主前701年,以色列還以為可以起來對抗亞述,以為一切將會沒事。但是,根據彌迦所看見的,國家的信心是可悲地植根在錯誤的觀念上。所有的準備都基於假設敵人是亞述;只有彌迦看到,由於猶太作惡,所以它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乃是上帝自己。

上帝的統治

這是一個將來的時間:「那日」(6節),上帝將要恢復祂的百姓和祂的主權。所描述的景象,是戰後的情況;是一些受傷的和無家可歸的遺民。上帝將要興起這些遺民,並使他們再次成為強國,由耶和華實行統治。
 
這是一種超越時間的信息,使人們看到將來的希望。在國家面臨毀滅時,必然有許多誠實的心靈,以為上帝在猶大的統治,已經接近尾聲。但是對這情況灰心失望的人民,彌迦提出一個遠景:「從前的權柄」(8節)必將歸回耶路撒冷。
 
毀滅和救贖(9-10節)。
 
這兩節是描述被擄到巴比倫的情形(10節)。先知預言,他的人民必將經歷毀滅,但在災難之後,卻保留著救贖的盼望。先知的救贖應許不是說毀滅不會出現,而是從毀滅中必會有新的盼望。
 
失敗以後的勝利(11-13節)。
 
第三個宣講雖然再一次把焦點放在將來,但是第一句卻要求聽眾留意他們當前的處境:「有許多國的民聚集攻擊你」(11節)。
 
如果這個宣講的日期是主前701年,那麼由多種族組成的亞述軍隊已經兵臨耶路撒冷城下了。但是先知似乎著眼於未來的事,那時情形將是不同的:聚集在耶路撒冷城外的軍隊,將要被「錫安」所戰勝(13節);而上帝對全世界的統治,將被建立起來。
 

以公義為先


彌迦書三章1-12

公平(或公義)是維繫人類社會結構的原動力。在彌迦的時代,這個原動力己失去,隱藏在社會後的是不公義。先知宣講的主題,不單單指責以不擇手段奪取土地,還社會的不公義。

這一章是以三個例子去表達,每一個都以一個關鍵的詞──公義──聯繫(189節)。

一. 在法庭上缺乏公平(1-4節)。

彌迦指責說作官的應當知道公平,並按照它的原則來實施(1節);但在實際上他們恨那些好的,愛那些惡的(2節)。在這暗喻中,彌迦形容法官的行為:他們是飢餓的屠夫,剝弱者的皮,吃他們的肉,打碎他們的骨頭,並且把他們分成多塊放進鍋中煮湯。故此先知宣告審判的話(4節),再一次地宣布,刑罰將針對所犯的罪,公平最終必須貫徹。當審判最後來到時,他們將要呼求上帝的憐憫,但上帝必不會答應,正如他們對待那些在法庭中呼求公平卻沒有得到回應的人一樣。不過在審判中,這裏卻不一樣:當法官拒絕去聆聽被壓迫者的呼求時,他們的行為是不公平的;但是當上帝拒絕他們的呼求時,祂卻是公平的。

二. 職業的先知中缺乏公平(5-8節)。

彌迦也轉向先知們。人民曾經接近過先知,想藉他們聽見上帝的話語,但是這些先知好像法官那樣腐敗。那些付給先知酬金者,將要聽見從先知來的愉快的話:「平安了!」但是貧苦的人,不能滿足先知的貪婪慾望,必將遇到憤怒和遭難的話(5節)。

他的責備說得很清楚,他譴責他們濫用先知的職分,出賣上帝所賜的恩賜,去達到個人的目的。上帝的審判是要解除他們的先知恩賜。不再有夜間的異象、不再看見前途的占卜、不再有受尊敬的職務,而最終只有抱愧和蒙羞(6-7節)。

三. 官長缺乏公平(9-12節)。

現在彌迦指責的範圍,深入到猶大官長的各方面。不公平在統治者之間,審判官之間,祭司之間,以及先知之間流行。官長「以人血」來建築(10節),他們的資金和勞力,都是從貧者和弱者之中搜刮來的。祭司好像是在事奉上帝,但是他們把自己的職業為一種待遇很好的職業,只教導那些付得起費用給他們的人。正如先知(5-8節)向有錢的人出售他們的服務,祭司也不顧這些存在的不公平,反而利用宗教取利。這些長官一直宣告:「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麼?」(11節下)。

所以,彌迦再次宣告審判:耶路撒冷正如在她以前的撒瑪利亞(一6),將變成一堆廢墟。


宣講和宣講者

彌迦書二章6-13

先知彌迦的話必須會引起財主的不安,因此竭盡所能要迫使彌迦靜默。對付先知的方法,是使其他先知去攻擊他。在六至十一節,我們可以想像彌迦和假先知之間的抗爭。假先知很明顯是站在財主那一邊。

彌迦面對雙重任務。他必須反對那些剝削窮人的財主,還必須應付那些假先知的宣講,還要指出他們的剝削行為必須給予定罪(8-9節)。這一章以一個簡短和獨立的信息作為結束(12-13節)。

在第六節中總括了假先知的信息;彌迦的回應則在第七節。

首先,他們試圖使他沉默不語:「不要講……」。

第二,他們提供假的信息:「羞辱必不會追上我們。」

假先知清楚地意識到,只要有任何人說出使其主人不高興的話,他們就會把他壓制下來。可以說,真正的先知宣講上帝話語;而假先知是宣布他主人的言論。假先知服事得他們的主人,從不選擇「公平」或「公義」為他們宣講的內容。

在第八至第十節,彌迦轉向他的基本信息,批評土地霸佔者和他們對弱者的壓迫。因為他們的行動,他們已經變成上帝百姓的仇敵(8節)。這些上帝的百姓發現他們已經失去外衣,白天沒有衣服穿,夜間也沒有毛毯蓋。(這可能是指借錢給窮人,而拿借錢人的外衣作抵押品。但律法上要求抵押的外衣,必須在晚上還給物主,見申命記廿四10-13節)。當婦女(也許是寡婦)的財物被賣到財主手裏時,則被趕離家室;幼年的孩子,那些無辜者,將永遠失去他們的「榮耀」,就是他們對土地的繼承權。彌迦再次指出了上帝的審判(10節),那些貪圖土地者不僅毀壞了別人,而且在上帝的計畫中,最終將轉過去毀滅他們自己。

第二章的最後兩節(11-12節)與前面的部分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這兩節像是這本書頭兩章中的總結。可能這兩節反映彌迦較後期的工作,是主前七0一年西拿基立入侵猶大年間)。這兩節似乎含有彌賽亞的意味,指出當審判的災難來臨之時,餘留的將蒙赦免;他們將逃往耶路撒冷,而敵人將受到阻止不能前進。

最後,當敵人離開時,尚且存活的人將要再一次離開城市一起聚集,他們的王將要在他們的前面行(13節)。

二城的罪惡

彌迦描述上帝臨到世界,這是關乎各國人民的。雖然他是特別向耶路撒冷城講的,但是含意向所有的「萬民」。他邀請他們聆聽,因為上帝是全地的主和審判官,祂來臨是要施行審判。彌迦借用法庭的語言指出上帝像法官來到法庭,要對地上的萬民施行審判。而且祂的降臨如「眾山在祂之下熔化,諸谷在祂臨在時裂開」(4節)。
 
上帝審判的模式
 
彌迦的聽眾將會心緒不寧,因為焦點已由國際的情景,轉移至更切身的猶大和以色列。先知批評的內容,將會更使他們感到喪氣。道理是:罪惡和犯法達到頂點,便要淪入審判之中(5節),這是很清楚的道理,也是不變的定律。兩座首都的罪惡,預示兩個國家的罪惡;因此必有審判隨後來臨。六至七節以第一人稱寫出,表示是上帝自己的話,這裏特別點名指出撒瑪利亞。彌迦的話是預言撒瑪利亞即將遭受毀滅,這個預言後來在主前七二二年應驗,當時亞述的軍隊攻佔了北國的京城。彌迦的聽眾應該不難看到這個預言的真切性。
 
上帝的悲痛(8-9節)。
 
彌迦的信息一開始便提出審判的逼近,現在上帝被描繪為一位憂傷者。從他口中發出的哀哭,好像夜間成群到處遊行的豺狼或野狗的怪叫聲,正在尋找牠們的獵物。他的哀鳴好像鴕鳥(或者是貓頭鷹,這個希伯來詞的意思未能確定)奇特的叫聲,表示其痛苦非語言所能述說。正如彌迦所形容的,上帝的哀傷是因為猶大和耶路撒冷的行為;上帝清楚地看見,祂的百姓的罪惡他們接受不可避免的結局。雖然祂是施行審判者,但祂並不感到愉快。
 

小先知各書卷的簡要信息


書卷
信息
名字之意思
何西阿書
透過何西亞的不忠妻子反映以色列對上帝的叛逆; 又透過何西亞對不忠妻子的接納, 表明上帝對以色列人的眷愛。
救恩
約珥書
以蝗蟲之災指出上帝審判的日子即將來臨, 勸籲猶大居民悔改歸向上帝, 才能得到上帝的祝福。
耶和華是神
阿摩斯書
以色列民因拜偶像,欺壓窮人和任意妄為而遭受上帝的審判。
負擔
俄巴底亞書
傳講毀滅及復興的預言,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從上帝那裡聽見信息
耶和華的僕人
約拿書
記述先知約拿的故事, 也表達上帝對那些願意悔改的列國人民充滿關愛和憐憫。
鴿子
彌迦書
宣佈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將面臨審判, 預言以色列民族將會復國, 彌賽亞必掌權。
有誰能像耶和華
那鴻書
宣佈亞述的罪行並預言上帝對這國的審判, 藉此安慰大國。
安慰或報復
哈巴谷書
預言迦勒底人必入侵猶大國, 藉此懲罰猶大國的叛逆. 但至終迦勒底人切被滅, 上帝子民定會回歸。
抱住或黏附
西番亞書
預言猶大國(南國)因拜偶像﹑驕傲和物慾橫行而遭受審判, 並以色列民族將會得救贖和復興。
耶和華所隱藏
哈該書
鼓勵回歸的猶太人完成重建聖殿的工程, 並預言聖殿要被重建。
耶和華的節期
撒迦利亞書
透過預言聖殿的重建﹑彌賽亞的來臨和上帝國度的得勝, 安慰回歸的猶太人。
「耶和華記著」或「耶和華是有名的」
瑪拉基書
責備回歸的猶太人在宗教和道德上的敗壞, 勤他們與上帝建立良好的關係, 並預言彌賽亞的來臨。
「我的使者」或「耶和華的使者」


聖經的詮釋

     聖經的詮釋,必須符合以下幾個重要原則︰

[字面意義]

     字面意義,是指經文的文字和語句,是按「正常」的意義來理解的——就是說,是按在正常的溝通中,這些字句被人所理解的意思。溝通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對話語的字固及正常含意的理解。將新約按字面來解釋,是一個先決條件;舊約的預言如詩篇二十二篇,以賽亞書七章14節,五十三章1至12節,彌迦書五章2節等,也都是完全按字面含意應驗的。

[文法關係]

     因為我們確信,聖經是按字句和完全的默示,所以我們也必須留意經文的語句。文法關系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語句和語句、詞語和詞語之間,是建立起了一種關系的,譬如研究動詞的時態、代名詞、前置詞、連接詞的使用,和結構的規律,對文意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提供了經文解釋背後的因素。聖經每一卷書的寫成,都有它自己的歷史背景,要正確明白該書,理解其背景是必須的。

[上文下文脈]
   
按上文下文脈去解釋聖經,包括了以下三個主要步驟。

  (1) 注意前後上下文脈關係︰

前後上下文脈必須加以仔細閱讀;前面的幾段和後面的幾段往往都和經文的意思有關。

  (2) 注意較遠的上下文脈關係︰

一卷書的大分段(通常的篇幅是二至三章),是需要加以留意的。

  (3) 注意全書的上下文脈關係︰
全書必須整體地研究。

     聖經的解釋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要能正確地明白聖經,這是極重要的一環。讀者應該多花點時間,去發掘以下提供的寶貴資源。

關於基督降生的預言

  (1) 方式︰

以賽亞書七章14節記載上帝給與不信的王亞哈斯一個兆頭,就是將會有一位童女懷孕生子,這兒子要稱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童女」一字在舊約一共用了七次,(全部都是指處女的…),這段經文有近期的應驗,也有遠期的應驗︰近期應驗是指「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羅斯」的出生(賽八3),遠期的應驗卻是指耶穌基督藉著童女降生,馬太福音一章23節解釋了這節經文遠期的應驗。

  (2) 地點︰

彌迦書五章2節說明,基督降生的地點是一個稱為伯利恆的小鎮,這個小鎮在猶大地城鎮中太小,實在微不足道(比較書十五60);這伯利恆與西布倫的伯利恆也不同(書十九15)。馬太福音二章6節,為這節經文做了注解。


新約領受者

     正如亞伯拉罕與大衛的應許是直接與他們兩位立的,新約同樣也是與以色列和猶大全家立的。所以,如果限制那利米書卅一31的宣告,而將其應用局限於基督教的時代,那麼亞伯拉罕與大衛的應許也同樣要受到限制了。

    不過,這些經文之中隱含了解答,因為要從亞伯拉罕與大衛應許中蒙福的『後裔』,包括了歷代所有的信徒。因此,新約的一切利益可因相同的理由而適用於每一位信徒。

    有學者明白表示︰『我們已決定把……更新的亞伯拉罕之約和大衛之約,當作彌賽亞時期(例如︰彌迦書七19-20;以西結書十六60-63;以賽亞書五五3)的特色與根基。』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新約也是彌賽亞時代的一部份!於是在原來的膠著狀態中,有了一個新的立足點。新約確實是向將來蒙復興的以色列民說的;然而,因著它與亞伯拉罕及大衛之約的內容有特殊的關聯,所以,若說當時及未來的外邦人亦有份於新約,也是恰當的。外邦人要與以色列一同蒙收納,並被接枝在上帝的約中。

與上帝同行

先知彌迦感受到上帝的心意。他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不是千千的公羊,萬萬的油河,甚至不是你的長子;祂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行公義、好憐憫說到對人的關係,而最重要的是:「與你的上帝同行」。聖經論與上帝同行,有四種說法:


  •  在上帝後面行如申命記三3首句直譯[你們要在耶和華後面行],是為僕人的意思。
  •  在上帝前面行「你當行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十七1)。如同小兒在父母面前。
  •  與上帝一同行有如以諾與挪亞[與上帝同行](創五24、六9),是與上帝為朋友。
  •  在上帝裡面行歌羅西書二6末句,直譯「就當在祂裡面行」,是行在主心中,而與主合為一。


 

彌迦書中的預言–基督當生在何處

  基督首次降臨,降生在伯利恒,為所有先知書僅有的預言(五2)。這一節,多數人只注重前半節,關於降生在伯利恒的事,少數人會留心彌迦對於這「一位」要來的大君王的[屬性],就是下半節所述的[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這與約翰所認識的基督相同(約一1、14)。

以法他是伯利恒的古代名字。創世記第卅五章特別說以法他就是伯利恒。在這裡發生一件事:雅各到了以法他,他最愛的妻子拉結臨產甚苦,在她最痛苦時,生了一個男孩子。在她的生命臨終時,她替這個兒子起名「便俄尼」,意思是痛苦之子。但是在拉結死後,孩子的父親卻替他改名,不再叫便俄尼而叫便雅憫,意思是「父用右手高舉之子」。雅各在那裡葬了拉結,聖經說:「以法他就是伯利恒。」在這裡放下一個永不改變的原則,而主耶穌是從這原則進來—-從天然生命的死亡裡,產生復活生命。

伯利恒的意思是「糧食之家」。我們的天然生命沒有糧食無法存活。以色列百姓在曠野中,上帝只給他們吃一種食物,就是嗎哪;天天吃,吃了四十年嗎哪。他們腳沒有走腫,衣服也沒有穿破,來到迦南地時,充滿了力量對耶利哥。主耶穌說:「我是天上降下來的真糧。」祂自己是我們所吃的糧食,因祂自糧食之家而來。上帝的話也是我們的糧食,你喜愛讀聖經嗎?(耶十五16

當主耶穌降生時,客店裡沒有地方接待基督。祂在天上滿有榮耀,本應降生於王宮,睡在金的搖籃裡,天使看護服侍的,但是祂放棄了這些權利,取了世上最卑微的地位,藉著一個貧寒的童女聖靈懷孕而生,且生在馬槽裡。如果今天問你;基督當生在何處?你能說:主耶穌!在我心有空處為你。
 

彌迦書中心信息–罪惡的辯論

彌迦書至少有三方面的教訓:


第一就是先知表白他恨惡罪孽、不公、欺壓、強暴;同時也正表明了上帝的心意。但他愈是恨惡這些,在國中的罪惡過犯卻反而愈加增多。


第二上帝曉喻先知告訴人,他不歡喜人外面的儀式,他不歡喜人那些外表上的做作,許多人外表上很虔敬,但在裡面卻不然。當時的人,嘴唇親近上帝,而心卻遠離上帝,先知因此大大責備他們所為。


第三先知替上帝招呼人來歸向上帝,他知道,如果人存著痛切悔改的心來親近上帝,上帝仍然樂意赦免他們,這也是上帝在歷代向世人所表明的心意和恩典。



在彌迦書裡面有幾節寶貴的經句,不但舊約時候的人常提到它。就是主耶穌自己也曾一再的引證他的話。


第一處彌迦書三12:[所以因你們的緣故,鍚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先知以此預言,嚴重的警告上帝的子民,是因為他們犯罪的緣故。果然到了後來,報應臨到鍚安,懲罰臨到耶路撒冷,人們因此思念起彌迦從前所預言的話,和他所傳的信息。請看耶利米書廿六17-18:「國中的長老,就有幾個人起來,對聚會的眾民說:當猶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彌迦對猶大眾人豫言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鍚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就是這一班長老把先知彌迦的豫言傳給當時的百姓。

第二處彌迦書五2也曾同樣的被引用。當主降生在伯利恒的時候, 東方的 博士來到耶路撒冷,問希律王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希律就召了祭司長和文士來詢問他們。文士即引用這節聖經回答希律:[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東方的 博士們照著文士所引先知彌迦的預言來到伯利恒,果然找到了才生下來的主耶穌,並且拜祂。

第三處彌迦書七6:「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這幾句話,主在世上的時候曾經引用過。(太十35-36)

彌迦書中心信息為「罪惡的辯論」。本書關於「罪」有詳細的記錄,提及「罪」、「罪過」、「罪孽」等名稱有十六次之多,提及「惡」字也有十次。先知毫不留情地斥責犯罪行為,全部預言用辯論方式寫成,好塞住各人的口,叫他們無話可說,彌迦的辯才實至驚人。全書共分三個段落,每段都以「要聽」或「當聽」為起點。


 1.有關是非的爭辯(一2

  上帝雖然高高在天,但祂從祂的居所出來,降臨步行地的高處,祂的聖眼遍察全地,祂清清楚楚的看出各人的罪惡,使人無處躲避,就是黑暗也不能給他們藏身叫上帝看不見他。雅各滿身是罪戾,猶大到處是邱壇,耶路撒冷成了偶像陳列所。以色列家荒淫無度,放縱情慾,好像毫無廉恥的妓女,叫撒瑪利亞滿了無法醫治的傷痕,行將變為田野的亂堆,荒蕪的廢墟。


 2.有關公平的爭辯(三1

  以色列家的領袖們全部是貪污枉法之輩,彌迦指出:「你們惡善好惡;從人身上剝皮,從人骨頭上剔肉;吃我民的肉,剝他們的皮,打折他們的骨頭,分成塊子像要下鍋,又像釜中的肉。」又說:「你們厭惡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以人血建立錫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他們卻滿口屬靈套語,自欺欺人。



3.有關上帝旨的爭辯(六1-2

  那些悖逆頂嘴的百姓太叫上帝傷心了,上帝要迫使以色列表明態度,要在順與逆之間選擇其一。上帝提醒他們,不要以為有了事奉,有跪拜,有奉獻,只有儀式上奉行故事。上帝要明白的標榜出來,什麼才是上帝的旨意。

彌賽亞之預言

一、祂的家譜(創世紀十二:1~3,四十九:10;歷代志上十七:11~13)
二、祂為童貞女所生(以賽亞書七:14)
三、祂的出生地點(彌迦書五:2)
四、祂的出生日期(但以理書九:27)
五、祂奇妙的作為(以賽亞書三十五:4~6)
六、祂被朋友出賣(詩篇四十一:9=路加二十二:21)
七、因三十塊錢賣主(撒迦利亞書十一:12=馬太二十六:15)
八、將銀錢丟在地上(撒迦利亞書十一:13=馬太二十七:5)
九、門徒離棄主(撒迦利亞書十三:7=馬太二十六:56)
十、受假見證的誣告(詩篇三十五:11=馬太二十六:59)
十一、在控告者前不開口(詩篇五十三:7=馬太二十七:12~14)
十二、被打又被吐唾沫(彌迦書五:1=馬太二十七:30)
十三、被鞭打(以賽亞書五十:6=約翰十九:1)
十四、基督被釘十架(詩篇二十二:14~18=約翰十九:16~18,34)
十五、與強盜同釘(以賽亞書五十三:12=馬太二十七:38)
十六、外衣被分,為裡衣拈鬮(詩篇二十二:18=馬太二十七:35)
十七、被譏誚(詩篇二十二:7=馬太二十七:39)
十八、以醋解渴(詩篇六十九:21=約翰十九:28)
十九、為仇敵禱告(以賽亞書五十三:12=路加二十三:34)
二十、甘願捨命(以賽亞書五十三:12=約翰十:17~18)
二十一、埋葬於富人之墓(以賽亞書五十三:9=馬太二十七:57)
二十二、第三天復活(馬太十二:40;馬可十六:1~16)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