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耶穌講道隱藏的奧秘

 

在耶穌講道的內容中,除了用明言直說外,也常用比喻闡述重要的真理,其目的就如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十三11~12)

所以在他所講述之比喻中,如仔細加以探討,其中所隱藏的真理無可計量。如同寶藏一樣,愈挖愈多。例如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傳道時,曾一口氣講述了撒種、種子、芥菜種、麵酵、藏寶、尋珠與撒網等七個比喻(太十三1~53)。

當然,每個比喻都有它各自的特殊意義,然而如果再將每個比喻按照順序串連起來的話,試想想看,「撒種」的比喻暗喻著耶穌傳道時所撒的都為純正的道理,然而個人領受的心地不同,其結實的倍數也跟著不同。

「稗子」的比喻暗喻著魔鬼所散佈著的異端邪教,如同稗子一般,主暫時不拔掉,但到末日時要將傳假道者丟進地獄燒掉。

「芥菜種」的比喻暗喻著由芥菜種所長成之大樹,有天上飛鳥(魔鬼)棲息的中世紀天主教黑暗時代,教會墮落,喪失真理,失去聖靈,但卻勢力龐大,如同魔鬼的巢穴。

「麵酵」的比喻暗喻著馬丁路得改教後,教會如麵酵蓬勃發展。

「藏寶」的比喻暗喻著教會未將福音真理積極傳揚,反而束之高閣之情形。

「尋珠」的比喻暗喻著教會最初發現真道後,如獲得好珠子,其追求真理的精神仿如變賣一切所有的,只為了買下它。

「撒網」的比喻則暗喻耶穌再臨前,教會負責傳福音與收割工作的景象。

因此,如將前述各比喻依序拼湊起來,那豈不正是一幅從耶穌傳道時期到現在以至將來整個宗教歷史發展的軌跡嗎﹖

就像這樣,故事中有故事,奧秘中有奧秘。讓我們多加查考,挖掘其中更多隱藏的奧秘吧!因為真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讓我們能在耶穌基督裡面,時刻追求,也使我們能夠豐豐富富地有祂的真理與聖潔,恩上加恩,永不止息!

 

以經解經:申命記中的先知

   申十八15:"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參18節)

  五經最後一卷書是申命記。摩西臨終之前,為以色列人痛思以往,策勵將來,把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行程作了一個總溫習。其中最著名的一節金句,就是上帝應許摩西說要在他們中間興起一個像他的先知(如以上所引經文)。

  注意:這位象摩西的先知,就是以色列人所盼望的彌賽亞。施洗約翰出來傳道的時候,法利賽人曾打發人去問他:"你是誰?是那先知麼?"(參約一 19-25)“

那先知"指應許中"象摩西的那先知"。以色列人全都明白那是指彌賽亞說的。使徒彼得在聖殿的所羅門廊下,向猶太人講道時,也引證申命記的話,證明基督就是舊約所應許中的"那先知"。

他說:"摩西曾說,'主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徒三22-23)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聖經的默示與權威

   聖經自然流露出權威。舊約不斷用「耶和華如此說」,而新約中,上帝所賦予使徒的權柄亦無處不見。至於權威的尺度,學界則辯論不休。我支持一種審慎的無誤論,而不贊成阿克提美亞(Achtemeier 1980)的動態模式;他主張,不單原初的事件是受聖靈默示,連後來的團體所添加的意義,和正典的最終決定,都是受聖靈默示;他又認為,我們今天讀聖經的時候,也有聖靈的默示。我們離開上帝話語原初的意義愈遠,與其權威的分隔也就越大。

    從經文到閱讀到應用,權威的程度愈降愈低;因此,我們必須竭力往上,在作應用的時候,儘量接近解釋,這樣才會連於經文/作者的原初意義/用意。在講道以及基督徒的生活中,權威的真正途徑,是運用釋經學將我們的應用連於經文的要義。

    阿克提美亞說,教會的歷史傳統與現代的解釋都有聖靈的默示,這個看法對經文的首要性不夠重視,其實上帝的話只含括在經文之中。

 

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創世記在新約的引用

       新約和隨後的基督教神學在處理創世記的方式上較為直接。當中最為首要的,是把基督視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一切的應許都在祂身上得著應驗(太一l- 2;參路二十四27)。

    雖然新約本身沒有透過創世記的有關經文去追溯基督的身份,但解經家卻一般認為基督就是那位將要與蛇對抗的『女人的後裔』(三 15)。

   應許的主線人物收窄至塞特(五章)、閃(九26-27)、亞伯拉罕(十二l-3)、以撒(二十六2-5)、雅各(二十八l0-17)和猶大(四十 九10)的譜繫上。

    創世記講述了人類墮落犯罪的經過,但隨即展開上帝透過那位應許之子進行的救贖。

     司提反在使徒行傳第七章的講道中,簡單地複述了創世記的故事(徒七2-16),強調上帝如何超越了約瑟的兄長們對他的妒忌,來成就祂的應許。他暗示上帝以同樣方式來超越猶太人的罪,透過耶穌釘十字架的行動帶來救贖。

      保羅則引用創世記來說明幾個重點。他那本乎恩典靠著信心稱義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亞伯拉罕的故事(尤其是創十五6)作為基礎的,當中記載了亞伯拉罕因信上帝,上帝便算他的信心為義。在羅馬書四章1至12節,保羅指出人稱義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與人的行為和功德無關。他進而注意到,由於亞伯拉罕是在未受割禮之前因信稱義的,故此便證明外邦人毋須先受割禮才能加入得救的行列。在加拉太書三章6至18節,他同樣引用創世記十五章6節來支持稱義非靠行為的立論,同時還進一步指出,這應許不會被430年後才出現的律法所廢掉。

      保羅亦將以撒神蹟地出生,視為藉著信心而來之恩典的預表。在羅馬書四章l8至25節,他將亞伯拉罕對上帝應許賜下兒子的信心,與基督徒相信耶穌,及相信復活的信心互相對比。加拉太書四章21至23節則將以撒神蹟地出生,與以實瑪利的『正常』出生作出比較,兩者分別預表靠恩典稱義和靠律法稱義。至於雅各書所強調的,是亞伯拉罕對上帝順服,甘願把兒子以撒獻在壇上(雅二21)。

      保羅亦從人類墮落的故事中抽取神學的教訓。在羅馬書五章12至21節,他指出因著亞當一人犯罪,死亡和罪就臨到全人類;同樣地,因著耶穌一人順服,稱義和生命亦都臨到所有人。他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也照樣用這個方式,來建立第一和第二個亞當的觀念。首先的亞當將死帶給眾人,第二個則開啟了通往永 生的道路(林前十五21-22、45)。提摩太前書二章9至l5節卻換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引用創世記第三章,作為界定基督徒婦女角色和責任的依據。

      希伯來書引用創世記十四章l7至20節來證明,基督的祭司職分(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是超越利未祭司的,因為當亞伯拉罕將自己所得的十分之一交給 麥基洗德時,利未人可說已是在亞伯拉罕的腰中(來七l-10)。希伯來書還有另一較為簡單的層次,就是引用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作為緊守信心的典範人物(來十一4-22)。最後,啟示錄在為整本正典畫上句號之前,回溯了創世記的頭幾章,宣告基督已勝過了古蛇(啟二十2),凡得蒙救贖的人都可以毫無阻隔地靠近生命樹(啟二十二2)。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