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那鴻書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那鴻書的寫作目的是預言亞述帝國的覆亡;尼尼微的陷落是作為表徵,陳述上帝在歷史舞臺上所顯明的大能。

  驟眼看來,本書並無重大的神學教導。它似乎只是一首慶祝一個外邦城市陷落的詩歌。不過,若從先知的角度去看歷史,歷史就成了啟示上帝各種屬性的背景。

  在第一章,先知已把一些重要的神學主題編織在尼尼微城覆亡的記述中。他宣告上帝喜愛和關顧屬祂的人;耶和華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一7)。上帝更應許亞述壓迫猶大的日子必要過去(一13)。

  先知也宣告上帝的主權。那些敵對上帝的國家都在祂的主權之下(一2)。祂也管治大自然,因為雲彩是祂腳下的塵土(一3)。人不能與祂對抗(一6)。祂是祂子民的君王(一13)。

  本書的基本神學意念是肯定上帝是歷史的主宰,歷史是祂的舞臺。先知的上帝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個對人漠不關心的神明。祂使列國興起,也叫她們衰亡。歷史並非在無神的國家的操縱之下,或只是一些偶發事件;歷史是操縱在創造者的手裏。

  那鴻指出上帝並非只會向人發怒。祂的怒氣是向那些敵對祂的人而發的。那些投靠祂的人,祂以溫柔和慈愛待他們。

那鴻書背景



  主前七世紀中葉,亞述的勢力範圍之大是空前的。這是亞述最鼎盛的時期。她最大的敵人埃及也在底比斯被攻陷後,不再對她造成任何威脅。

  底比斯被攻陷的時間,正值瑪拿西任猶大王(主前696-642);瑪拿西全心全意臣服於亞述。亞述對猶大的影響也包括引進偶像的敬拜,如各種生殖崇拜的復甦和敬拜亞述的天上萬象諸神(王下二十一1-9)。

  在亞述龐大的勢力架構裏,其實存在許多弱點,導致她的衰落和最後的滅亡。其中一點是她過度擴展。那些被她征服的國家,距離首都既遠,敵意猶在,要使她們保持安分和臣服,是十分困難的事。

  亞述國內開始產生一些麻煩,尤其是迦勒底人。那是一群組織鬆散的部族,被歸併入亞述帝國。埃及停止進貢;還有多處邊境被蠻族侵擾,使這帝國漸漸衰弱。

  當內部的衝突演變為主要的危機,情況就更加惡化。最後,巴比倫人、瑪代人和西古提人聯合起來,圍攻尼尼微3個月之後,首都終於主前612年陷落,亞述也自此傾覆。

  1840年,賴爾德挖掘尼尼微的遺址。考古發現顯示該城的防禦事工極其嚴密,昔日的護城河和堅壘仍有遺跡可尋。賴爾德也挖出了西拿基立的王宮,有71個房間,擺滿藝術品的裝飾。雖然王宮被埋在土裏已數千年,但強盛的尼尼微時代的光輝仍可從遺跡中窺見。

  先知那鴻預言這城將被焚燒(鴻二13),賴爾德描述尼尼微的遺跡時,指出當日曾有一場大火把尼尼微燒毀。在遺址土墩上只挖掘了兩小處地方,已明顯可見焚燒的痕跡。那鴻書預言將會向仇敵敞開的城門(鴻三13),也被燒毀了。原本立在城門旁的巨大雕像,被埋在泥磚、碎石和炭屑之中。

  一項重要的考古發現是,巴比倫的編年史記載了巴比倫王尼布普拉撒(主前625-605)在位時的事件。這歷史記載確定了尼尼微陷落的日期,就是尼布普拉撒14年,即主前612年。

那鴻書寫作年代



  書中提到兩個大城──尼尼微和底比斯的覆沒。底比斯的覆沒載於那鴻書三章810節;而全書提到亞述首都尼尼微的傾覆,則是將要發生的事。底比斯約在主前663年被亞述人摧毀,尼尼微則於主前612年覆沒。在這段歷史範圍內,學者提出了本書多個可能的寫作年代。有些學者提出的年代很接近尼尼微的傾覆,大概在亞述被進侵的時期。

    可是,在本書寫作的時候,亞述仍威脅著猶大(一1315 2),這就很難跟該國快將陷落的情勢協調。亞述對西面各省的威脅,在主前七世紀後期開始減弱,所以本書的寫作年代,最合理的推測是在主前七世紀中葉,即在底比斯被攻陷之後,亞述勢力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開始削弱之前。

  不相信聖經預言的學者一般把寫作年代,定於尼尼微傾覆之後。

那鴻書作者



  那鴻書是正典十二小先知書中的第七卷。該書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於宣示上帝對猶大和世上列國的計劃。

  本書卷首語指出那鴻是「伊勒歌斯人」(鴻一1)。伊勒歌斯的字義不能確定,大概是指一個已湮沒無聞的城市。假如它真的指一個地方,則可能是猶大的伊勒克色。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哈巴谷書內容提要—哈巴谷的祈禱(三1-19)



  先知哈巴谷的預言,以類似舊約詩篇形式的禱文作結束。像詩篇一樣,這個禱文也包括了一個題目(三1)和幾個音樂的標記。有些學者指出這章聖經和前面的敘述不相連貫,不可能是原書的一部分;他們認為這首詩歌是被擄歸回以後,才加上去的。

  但這首詩歌,其實大有可能是哈巴谷所作,並由他自己或書記,錄在預言之後。詩歌有了音樂標記,也不能表示這就是後期的作品。因為有很多經過語言和歷史的考據,鑑定為被擄之前的詩篇,都有同類的標記。

  這個禱文和哈巴谷的信息十分相似:它強調上帝會審判祂的敵人(三16),又讚美上帝的主權(第3節)。這兩點都是第一和第二章的中心主題。

  這篇詩篇充滿了對上帝的大能和公義的確信。由於這卷書主要描述先知為上帝護祐的問題而掙扎,這首詩是個合宜的結束。它說明先知觀看上帝在歷史中的行動,他的信心已到了不可動搖的地步。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