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撒母耳記上提要


壹 概略

一 撒母耳記上、下兩書,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原是一卷,並不分成上、下。

二 本書大部分(一~二四)是撒母耳所寫的,以後的部分是先知拿單和迦得所寫的。(代上二九29。)

三 因撒母耳是本書部分的著者,又是主要人物,故名‘撒母耳記。’

貳 性質

一 本書所記載的歷史是從以利起一直到掃羅戰死止,所包括的時間約有一百十五年,自主前一一七一年起,至主前一○五六年止。

二 本書在歷史書中是最能引人發生興趣的一卷,因為它不只是一卷歷史書,並且也是一捲動人的傳記,裡面有撒母耳的童年、大衛戰勝歌利亞、大衛與約拿單…許多生動的事蹟。

參 屬靈名詞

本書中有許多重要的屬靈名詞,例如:

一 ‘萬軍之耶和華’(一3)-在全部聖經中,‘萬軍之耶和華’約用過二百八十一次,這裡是第一次。它表明上帝是大能者,是天上眾軍之主。這名稱對於上帝的子民在遭患難、受逼迫時,是何等的安慰和幫助。

二 本書中有一位婦女第一次用‘彌賽亞’(二10,原文)這名稱。‘彌賽亞’的意思就是受膏者,也就是新約中的‘基督。’她在禱告中預言到我們的主。

三 ‘以迦博’(四21)也是一個重要的名詞。它實在是今天教會的警鐘,極可能工作興旺,人數眾多,外殼美麗,可是‘以迦博’-上帝的榮耀離去了。

四 ‘以便以謝’(七12)的意思是‘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當上帝的兒女數算祂的恩典的時候,對這名字都會發生共鳴。

五 先知原稱‘先見。’(九9。)這名字的含意就是,一個先知不僅有豫先知道事情的恩賜,他自己必須是先認識上帝,並有先看見異象的經歷。

肆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撒母耳是上帝所立的先知。(三1921。)在過去,祭司是居於重要地位,百姓要事奉上帝、親近上帝,非得經過祭司不可。自從上帝立撒母耳為先知,以及祭司以利死去以後,祭司不再佔有重要地位,先知起而代之。百姓或是君王,要知道上帝的心意,就得經過先知。(在新約時代中,祭司和先知的特殊地位都已經過去了,因為:至聖所的幔子已經從上到下裂為兩半,我們有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就不再需要通過祭司而可以直接親近上帝了;同時恩膏的教訓也在我們裡面,我們就不再需要通過先知而可以直接明白上帝的心意了。)

二 初讀聖經者對於四章十一節上帝的約櫃被擄的事未免納悶。上帝豈能讓祂的約櫃落到外邦人之手?豈知上帝藉這件事正是要彰顯兩件事:

()祂的審判-祂不能忍容何弗尼、非尼哈兩個作惡的祭司利用祂的約櫃當作拒敵的工具。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迷信形式(信賴表記而不信賴表記的實底)是何等的危險。

()祂是惟一的真神(五)-約櫃雖落在外邦人之手,可是咒詛立刻臨到他們。

三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十五2223。)對於基督徒,尤其是上帝的僕人們,這是何等嚴重的教訓。掃羅是上帝所選、所膏、所用的人,在戰場上他也頗有功績,他留下亞瑪力人的上好的牛羊和美物,是為著依從民意,也是為著獻祭;可是因為他沒有完全順服上帝的命令,(十五39,)所以上帝厭棄他,另找合乎祂心意的人。原來上帝對於所有未曾得救的人的要求是相信,過於一切的要求;上帝對於所有得救的人的要求是順服,過於一切的要求。我們在上帝面前斷不能以獻祭、事奉、工作、好心來代替順服。

四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十六7。)這對於我們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訓。上帝不看外貌-外面多大、多好、多美;祂卻看內心-裡面實際的情形。上帝知道我們各人的內心,還有我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內心。可是許多時候,我們偏會越過了自己裡面屬靈的實際,卻以外面的工作和成績來向人、向己、甚至向上帝誇示。

五 本書還包含其他屬靈的教訓,例如:

()多妻制所產生的痛苦。(一6。)

()不管教兒子的結果。(二12172225,四1718。)奇怪的事就是撒母耳也會重蹈以利的覆轍。(八23。)真願意上帝憐憫祂的僕人們,能夠注意到自己的下一輩。

()本書也說明關於聖靈的工作-使人變為新人;(十6;)賜人新心;(十9;)使人有上帝的性情,對罪發出義怒;(十一6;)使人勇敢,能說合宜的話;(十六1318;)保守人脫離惡者。(十六14。)

六 本書也有幾處難解之點,例如:

()十六章十八至二十三節,大衛在掃羅面前彈琴,可是到了十七章大衛殺了歌利亞後,掃羅似乎不認識大衛,還問少年人是誰的兒子。如果我們把這故事多讀幾遍,我們看見可能的答覆是這樣:

甲,掃羅時常被惡靈所附,神經和記憶並不正常。

乙,大衛是耶西的第八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他在掃羅面前彈琴時還不過是童子。大衛彈琴後,仍回父家放羊。(十七1215。)後來他殺歌利亞時,已是少年人,面貌已經改變了。

丙,掃羅的問題是:‘少年人…是誰的兒子?’(並非指不認識大衛。)所以大衛的答覆是:‘我是你僕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兒子。’(十七58。)

()二十八章三至二十五節,那交鬼的婦人所看見的是不是撒母耳?按我們所領受的一點是這樣:那上來的是真的撒母耳,因為默示聖經的聖靈承認他是撒母耳,他所說的也是撒母耳的話,站在上帝一邊責備掃羅。本來巫婦所招來的魂,都是邪靈假冒,並非真的本人,而且所有的指示都是叫人作違背上帝和拜鬼的事。只是這次撒母耳是上帝特許他上來的,為要警告掃羅。所以當那巫婦看見上來的是真撒母耳,就極其懼怕,大聲呼叫。(二八1214。)

伍 信息

本書主要的信息正和書名‘撒母耳’的意義相合,就是禱告。(‘撒母耳’的意義是上帝聽禱告。)所以本書中充滿了關乎禱告的故事:哈拿禱告,蒙上帝應允。(一128。)撒母耳禱告,使以色列百姓得勝。(七510。)他又因以色列人要求一個王治理他們,就懇切求告上帝。(八56。)他看不為上帝的百姓禱告是罪。(十二23。)詩人和先知都承認他是禱告的人。(詩九九6,耶十五1。)

陸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禱告。’(撒上七5。)

二 鑰節:

()‘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十二23。)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十六7。)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十五2223。)

柒 分析

本書可按照書中三個重要人物分成三大段:關於撒母耳、關於掃羅、關於大衛。

1 關於撒母耳(一至七章)

一 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禱告與得蒙應允。(一。)

二 哈拿包含預言的禱告。(二111。)

三 以利兩個劣子-撒母耳處在他們作惡的地方得蒙保守。(二1226。)

四 無名神人對以利(撒母耳的帶領者)嚴重的警告。(二2736。)

五 上帝越過以利,親自向撒母耳啟示,並教導他。(三。)

六 上帝向撒母耳的啟示應驗-以利和他兩個兒子受咒詛,並且約櫃亦因他們的緣故被擄。(四。)

七 約櫃成了非利士人的咒詛。(五。)

八 約櫃的歸回。(六1~七1。)

九 撒母耳禱告上帝,使以色列人得勝。(七217。)

2 關於掃羅(八至十五章)

一 以色列人要求有一個王,撒母耳禱告上帝。(八。)

二 掃羅被選為王。(九。)

三 掃羅被膏為主。(十。)

四 掃羅第一次的大得勝。(十一。)

五 撒母耳對百姓最後一次公開的講話。(十二。)

六 掃羅初次的跌倒-不順服,擅自獻祭。(十三114。)

七 掃羅第二次的大得勝。(十三15~十四52。)

八 掃羅第二次的跌倒-不順服,擅自留下當毀滅的人和物。(十五。)

3 關於大衛(十六至三十一章)

一 大衛被選、被膏。(十六113。)

二 大衛作掃羅的琴師和拿兵器的人。(十六1423。)

三 大衛戰勝歌利亞。(十七。)

四 大衛與約拿單結盟。(十八15。)

五 掃羅因嫉妒,企圖謀殺大衛。(十八6~二十42。)

六 大衛的逃亡與漂泊。(二一~三十。)

七 撒母耳的死。(二五1。)

八 掃羅與約拿單的死。(三一。)掃羅陣亡的經過:()中箭重傷;(三一3;)()恐受敵辱,要求拿兵器的人將自己刺死;(三一4;)()但遭拒絕,不得已,伏刀自殺,拿兵器的人也伏刀自殺;(三一45;)()掃羅並未氣絕,‘生命尚存,’所以伏在槍上,後來被一個亞瑪力少年人來殺死他。(撒下一610。)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五~七記載耶穌在山上教訓祂的門徒與眾人,這一段通常被稱為登山寶訓。有人形容這是天國的新律法,有人說它是一種過渡性的倫理,也有人認為耶穌在這裡所教導的,人根本做不到,它只是一個理想而已。無論如何,耶穌為我們刻劃出天國大致上的輪廓。

登山寶訓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吩咐?你覺得這個吩咐容易遵行嗎?耶穌的登山寶訓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內心

耶穌所說的八福中,幾乎每個福氣都與心靈的狀態有關,其中和合本聖經有兩個福氣直接把「心」譯上去:

太五3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8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路加福音六45記載耶穌強調內心的另一句話:「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可見內心是非常重要的。舊約的箴言也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這對我們這個重視外表及包裝的時代,實在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因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你心裡所充滿的是什麼呢?你所關心的又是什麼?

馬太福音五28提到,「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許多人為這句話感到汗顏,覺得耶穌訂的標準太高了。有人說,這裏的「動淫念」雖然是在內心中的事,卻已經有準備採取行動的意思,因此才會說這個人心裡已經犯姦淫。也有人說,耶穌這句話是針對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說的,重點在指出沒有一個義人,連法利賽人也不例外。無論如何,耶穌的教導讓我們看到上帝注重人的內心。很多人不瞭解自己並未作奸犯科,也不妨礙他人,怎麼會是罪人,需要耶穌的救贖呢?原來上帝是用人的內心來衡量人。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惡中,就是這緣故(羅三20)。

2.與上帝的關係

耶穌很清楚地教導我們要把上帝擺在第一位:「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這是天國,也就是上帝國的中心思想。很多人擔心把上帝擺在第一,會失去自己寶貴的東西。其實,正好相反。

耶穌說,「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十39)

那些緊緊抓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肯順服上帝的人,反而將失去它。你願意把上帝擺在第一位,在你的學業、工作和交友、婚姻等各方面都尊主為大,讓祂來帶領嗎?你的顧慮是什麼?

其次,耶穌教導門徒要禱告。祂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

但是耶穌也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故意叫人看見,不要用重複的話。連禱告的內容耶穌都清楚地告訴門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背誦的主禱文(太六9~13)。

最後,耶穌教導門徒要信靠上帝。看野地的花和天上的飛鳥,上帝都眷顧
,何況是我們人類,比花鳥都還貴重呢!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3.與人的關係

關於與人相處,耶穌吩咐門徒:要愛仇敵(太五44;參看箴廿五21~22);要饒恕人(太六14);不要凡是先知都信,要辨別(太七15);不要論斷人(太七1);不要求人的榮耀(太六1~8)。人的自滿會使一個人失去智慧,失去從上帝來的能力。

耶穌這樣的教訓,和儒家思想比較起來,有什麼分別呢?孔子教導他的弟子要修身,這是以人的努力做基礎。但是人最大的問題是知而不能行、力有未逮,修身到最後,有可能會產生無力感,或是變成假冒為善。耶穌教導門徒與人相處卻是以與上帝的關係做基礎的。因為天父饒恕我們所有的過犯,所以我們也要饒恕別人;因為上帝愛我們,所以我們要愛別人(約壹四19)。

4.對物質

今天在台灣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結果卻造成一些亂象。耶穌教導我們,要積財寶在天,因為一個人的錢財在那裡,他的心也在那裡(太六19~21)。這對富足的人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對於貧苦的人,耶穌說,不要憂慮吃什麼、穿什麼,因為上帝憐憫、眷顧我們(太六25~32)。

5.帶有權柄

耶穌講完這些話,聽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過去聽多了文士們的教導,對耶穌的教訓,感覺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耶穌的話裡帶有權柄(太七28~29)。關於登山寶訓基督徒是否要按字句遵行,學者們有許多討論。我們要特別注意,不要落入法利賽人的形式主義。重要的是精義,不是字句。


耶穌之降生

  有關耶穌降生的記載,四福音中馬可福音略而不提,約翰福音只說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只有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馬太福音注重預言的應驗,它要向猶太人證明耶穌就是自古以來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耶穌基督的降生,早在幾百年前就有先知預言:先知以賽亞說,將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七14;太一23);先知彌迦說,基督要降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恆(彌五2;太二6);先知何西阿傳達上帝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十一1;太二15);先知耶利米預言到有許多嬰孩被殺,拉結不肯受安慰(耶卅一15;太二18)。這些事都在耶穌降生前後一一應驗,其實耶穌後來所做許多事,也都有先知預言過。你能說這是巧合嗎?是上帝在保守,使祂藉先知所說的話得以成全。

  馬太福音第二章記載大希律王想要殺嬰孩耶穌的事情,更是顯出上帝奇妙的拯救作為。大希律是以土買人,亦即以東人,受羅馬皇帝分封,管理猶太、撒馬利亞、加利利等地。他娶了猶太哈斯摩尼王室之後瑪麗安娜成為他眾多妻子中的一個,又為了討好猶太人,任命其弟阿利多布作祭司長,但後來卻因嫉妒而把阿利多布淹死。晚年的時候,希律由於猜忌多疑而成為一個瘋狂的殺手,他不但殺了愛妻瑪麗安娜,又殺了她許多親戚,連他和瑪麗安娜所生的兩個兒子也不能倖免。臨死之前,他又下令殺那將要繼承他王位的兒子。大希律一聽到從東 方來的 博士說,伯利恆城中有一個猶太人的王降生,他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就都不安,暗下決心要除去祂為快。但是博士並未照他所吩咐,回來告訴他那個王降生在那裡,反而從別條路回家(太二12),他一氣之下,就把伯利恆城四周圍兩歲以下的嬰孩都殺光。這是何等悽慘的一件事!沒有任何一個母親肯受安慰,但是面對像大希律那樣的 暴 君,他們也無力抵抗。猶太人對王有個期許,特別是他們期待「彌賽亞」來到,帶領他們掙脫異族統治。耶穌是彌賽亞,沒錯,祂要來作王,但是耶穌的國度並不屬於這世界(約十八36)。可惜大希律王不瞭解,大部份的猶太人也不瞭解,否則他們就不會這樣殺害無辜了。結果,耶穌降生帶給他們的是不安。

  馬太福音記載另一種人,就是祭司長和文士,他們雖然懂律法,地位又崇高,連國王有疑惑時都要來請教他們(太二3~6),但是耶穌的降生似乎與他們無關。他們十分清楚基督要降生在伯利恆,但是這個知識並未帶給他們什麼進一步的行動。在那最初的聖誕節,真正歡欣慶祝的是在野地裡的牧羊人,是那些願意尊耶穌為主、向耶穌下拜的博士們,還有願意順服上帝的約瑟和馬利亞。

  路加福音用另一個角度來描寫耶穌的降生。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寫的,他寫耶穌的家譜上溯到亞伯拉罕為止(太一1~17)。路加福音則為外邦人而寫,寫耶穌基督的家譜上溯到人類共同的始祖亞當(路三23~28)。路加福音強調,耶穌的降生是為萬民預備的(路二10、30~32),他描述比較多個人事件,像牧羊人、西面、女先知亞拿等看見嬰孩耶穌歡喜的情形。

  耶穌降生時,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都感到不安,你呢?耶穌的降生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耶穌降生時有一些博士帶黃金、乳香、沒藥來獻給耶穌。如果是你,你會帶什麼禮物來見耶穌?


耶穌的名字

你知道「耶穌」這名字是什麼意思嗎?耶穌還有那些別名?意思是什麼?

  猶太人和華人一樣,非常重視取名字,以為一個人的一生和他的名字有關。耶穌這個名字是天使取的,意思是「拯救」,因為「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一21)。

在舊約裡繼摩西之後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的約書亞,還有他原來的名字「何西阿」,都是同樣的意思(民十三8、16);它們是希伯來文,耶穌則是希臘文。你覺得耶穌降生與你有關嗎?你認為每個人都有罪,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嗎?

  耶穌的另一個名字是「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一23)。這是舊約先知以賽亞在亞哈斯王面前提及猶大國要蒙拯救時說的一個預言,被馬太福音的作者引用來應驗耶穌的降生(賽七1~17)。

當世界充滿危險罪惡時,上帝不是離去不管,而是差遣祂的獨生子降生,表明祂願意與人同在,赦免人的罪,帶給人希望和光明。你希望有上帝的同在嗎?有上帝同在的生命有何不同?如果上帝願意時時與你同在,你的生活當作怎樣的調整?

  當先知以賽亞預言耶穌降生時,他還提到這個嬰孩許多其他的名字:「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 和平的 君」(賽九6),這都是要表明耶穌一生所做奇妙的事工。




耶穌的時代背景


1.羅馬的影響─政治

  耶穌時代,猶太人在政治方面受羅馬統治,在文化方面則受希臘影響,再加上猶太本身傳統的宗教,就形成耶穌所處之時代的背景。

  羅馬對它所征服的地方,安定的省份由元老院管理,指派省長統治,常有暴亂的則由皇帝直接派軍隊駐守,由提督、巡撫或地方長官管治。

  大希律靠其政治手腕被羅馬皇帝委任為猶太人的王,他曾經要殺嬰孩耶穌,沒有成功。他死了以後,遺囑將王國分給他三個兒子,見圖一。當然,這還需經過奧古斯都皇帝的批准。


亞基老
管理猶太、撒馬利亞和以土買等地,他不能稱為王,只能稱為總督(ethnarch)
希律安提帕
管理加利利和比利亞,他的地位是分封王(tetrarch),權力比總督小
腓力 I
管理巴勒斯坦北部及東北部,包括特拉可尼,以土利亞等地。
 
  亞基老就是馬太福音二22所記載的那位,但他不受猶太人歡迎,又任意更換大祭司,猶太起而反抗,到處都有暴動。後來猶太人向羅馬皇帝極力請願,皇帝就將他免職放逐,改派巡撫來管理猶太地。所以在新約時期,有時提到王,有時提到巡撫。

  希律安提帕就是娶其兄弟腓力II之妻希羅底,並殺死施洗約翰的那一位。耶穌在世時大部份時間在加利利,就是在希律安提帕的管轄區。他聽到耶穌的名聲,以為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想要殺耶穌,耶穌稱他為狐狸(路十三32)。希律安提帕曾經向皇帝陳情,希望獲得更大權勢,但被懷疑具有野心,最後被羅馬皇帝放逐,死於異域。

  腓力I是唯一做得比較好的一個王,任內諸多建樹。他不是希羅底原來的丈夫腓力,但他娶希羅底女兒撒羅米為妻。他為紀念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重建古城班尼亞(Panias),改名為凱撒利亞(Caesarea),但為與其他同名城邑有別,這城被稱為凱撒利亞‧腓立比(太十六13)。

  稅吏是替羅馬政府收稅的。通常皇帝只訂一個數目,全權委託稅吏辦理,稅吏常任意訛詐人,多收的歸自己口袋,故為猶太人所痛恨。


2.希臘的影響─文化

  希臘文化隨著亞歷山大帝的東征而帶到巴勒斯坦,這些文化和當地文化結合,產生了以希臘文化為主的混合文化,史學家稱為「希臘化文化」(Hellenism)。當地的城市,不但希臘式建築十分流行,希臘文也成為朝廷與民間通用的語言。這種情形在羅馬統治以後,並未改變。希臘文化可以說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新約就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所以它能夠很快地流傳到各地。

  希臘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崇尚自由、民主與獨立的精神,其文學、藝術亦十分發達。希臘人為了解答人生問題,產生了禁慾的斯多亞主義和講求享樂的伊壁鳩魯派﹔同時還有智者學派,新柏拉圖主義,犬儒主義,懷疑主義等各個哲學門派。而希臘人生性好奇,約翰福音十二20~21 記載有幾個希利尼人要來見耶穌,希利尼人就是希臘人。當使徒保羅來到希臘的雅典傳福音時,當地人都很好奇地要來聽聽看他要說些什麼(徒十七),這都顯示出希臘人好奇求知的特性。

3.猶太的傳統─宗教

  希臘文化帶給猶太人的衝擊是,他們能否同時接受希臘文化,而仍然忠於他們傳統的信仰。猶太人有的受希臘化影響較深,思想比較自由,比較追求物質享受,這種人大多散居在各地﹔有的思想比較保守,抗拒希臘文化,這些人多居住在猶太本土。耶穌當代猶太人的宗教集團和黨派可分下列幾種:

1)祭司:

祭司的職責原是獻祭、傳達上帝的旨意並教誨民眾。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以後,沒有王,外邦人也不希望大衛王室抬頭,祭司的權力便逐漸擴張而擁有政權。馬加比革命之後所建立的王朝更是祭司主政。但是在政治環境爭權奪利的風氣之下,祭司也難保清高。而外來的統治者有時任意廢大祭司,另立新祭司,甚至還有人用錢收買而得大祭司職。

2)文士:

文士原是抄寫律法的人,由利未人擔任,他們保存聖經,不遺餘力。以色列人被擄分散在各處設立會堂時,文士研讀並解釋律法,在教導百姓遵行律法上扮演極重要角色。像以斯拉就是文士,又是祭司。但是後來祭司慢慢忽略律法,文士就與祭司分開,而形成另一個專業。

3)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的意思是「分別出來」,他們是與當政者不合而分離出來的一班虔誠人士,約在公元前150年形成。他們遵行律法,相信死人復活。在耶穌出生前一世紀,法利賽人中有兩位極具影響力的大拉比 ,形成法利賽的兩大學派,由希列(Hillel) 和沙買(Shammai)所領導。希列生於巴比倫,後來遷居耶路撒冷,對律法採取比較自由的態度。沙買這一派比較嚴格,他們反對那些傾向羅馬的政黨,同情並贊助謀求國家獨立。使徒保羅的師傅迦瑪列乃是希列的孫兒。

4)撒都該人:

撒都該人可能源自所羅門王時代的撒都,他們多為祭司階層的人,可以說是當時的執政者與權貴。他們崇尚理性,只接受摩西五經,不相信死人復活,反對法利賽人在律法之外又加上許多遺傳。其實撒都該人的興趣在於政治方面遠多過宗教。

以上四種人,文士和祭司是一種職業,法利賽和撒都該則為一種黨派。文士多半為法利賽人,但亦有少數為撒都該人;祭司則多半為撒都該人,亦有少數為法利賽人。此外,在新約聖經中還提到希律黨和奮銳黨。希律黨是擁護希律做王的人;奮銳黨主張與羅馬對抗,不惜使用武力。但到公元第二世紀猶太覆亡之後,大部份的黨派都消失無蹤,只有法利賽黨存留下來。

主耶穌降生時,正值羅馬人統治,但希臘文化瀰漫羅馬帝國各地,這正是福音傳播的最佳時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