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哈巴谷書內容提要—哈巴谷的祈禱(三1-19)



  先知哈巴谷的預言,以類似舊約詩篇形式的禱文作結束。像詩篇一樣,這個禱文也包括了一個題目(三1)和幾個音樂的標記。有些學者指出這章聖經和前面的敘述不相連貫,不可能是原書的一部分;他們認為這首詩歌是被擄歸回以後,才加上去的。

  但這首詩歌,其實大有可能是哈巴谷所作,並由他自己或書記,錄在預言之後。詩歌有了音樂標記,也不能表示這就是後期的作品。因為有很多經過語言和歷史的考據,鑑定為被擄之前的詩篇,都有同類的標記。

  這個禱文和哈巴谷的信息十分相似:它強調上帝會審判祂的敵人(三16),又讚美上帝的主權(第3節)。這兩點都是第一和第二章的中心主題。

  這篇詩篇充滿了對上帝的大能和公義的確信。由於這卷書主要描述先知為上帝護祐的問題而掙扎,這首詩是個合宜的結束。它說明先知觀看上帝在歷史中的行動,他的信心已到了不可動搖的地步。

哈巴谷書內容提要—譏諷迦勒底滅亡的詩歌(二6-20)



  先知哈巴谷暗示迦勒底必定衰亡之後,又作了一首譏諷的詩歌,描繪這個國家灰暗的前景。後來巴比倫帝國被瑪代、波斯聯軍所滅,這首詩歌便成為了歷史事實。

  先知預言說,欠巴比倫債的,會起來攻擊她(二7;和合本作「咬傷你的」,亦可譯作「欠你債的」,參修訂標準譯本、新國際譯本)。這句話暗示,巴比倫會被一些突然興起的國家所毀滅。

  巴比倫敗亡的原因,寫在二章8節:「因你搶奪許多的國……所以各國剩下的民都必搶奪你。」這是舊約報應式的賞罰。可見上帝所立定的道德律,對信徒和非信徒都同樣有約束力。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時,曾大興土木。二章911節所說的,似乎就是那些大規模的建築。先知說,甚至是這些城的石頭和棟樑,都會呼叫,似乎在抗議這以鮮血建成的城(12-14節)。

  哈巴谷不單指斥迦勒底人殘忍、不人道,更責罵他們對待俘虜可恥的行為。先知用生動的詞句,描繪俘虜所受到的待遇。就如使他們喝醉,好看見他們下體一般(二15)。

  這首譏諷的詩歌,以責備迦勒底人拜偶像作結束;指出敬拜木石所造之神,是何等愚昧(二18-19)。一如其他不信真神之人,迦勒底人也是把他們的戰績,歸功於偶像。但這些偶像既沒有能力幫助拜它的人,信靠偶像的巴比倫,也必然衰敗。

  哈巴谷接著強調,耶和華上帝和這些人手所造的神,是何等不同:「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二20)。上帝是真實的上帝,也是有絕對主權的上帝。全地在祂面前,都要肅然無聲,因為祂的審判快要來到。

哈巴谷書內容提要—第二個詰問和回答(一12至二5)



  哈巴谷第一個詰問的答案,不能令他滿意。他一方面承認上帝「派定他為要刑罰人」、「設立他為要懲治人」(一12);但另一方面,他指出上帝「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但為何上帝見到「行詭詐的」,卻「看著不理」,在「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時,卻「靜默不語」(第13節)?哈巴谷言下之意是,上帝雖然眼見迦勒底人的邪惡,卻不懲罰他們。他依然不懂,上帝怎能使用一個邪惡的國家,來懲罰祂自己的子民。

  從上帝第一個回應中,哈巴谷學會了一些功課。他第二個詰問,用肯定的語氣開始:「耶和華──我的上帝……啊,你不是從亙古而有嗎?我們必不致死」(一12)。他說這話時,可能想到了第11節說,迦勒底人以自己的軍事力量為上帝。猶大的上帝是亙古而有的,與軍兵、國勢等轉眼即逝的力量,構成強烈的對比。

  只是,哈巴谷依然不能解決他的困惑。他接著描述迦勒底人掠奪的本性,奇怪上帝怎能使用他們責罰猶大。他形容迦勒底人是以網捕人的漁夫,又敬拜他們的魚網(一15-16);哈巴谷質問上帝為甚麼他們可以屢次倒空網羅,殺戮列國(第17節)。

  然後,先知靜候上帝的答覆(二1)。上帝回答說,祂的回應必須用大字清清楚楚地寫在版上,因為這是確實的話(第2節),但不會立刻成為事實(第3節)。

  上帝接著說的,是整卷舊約之中,有關信心最偉大的一節經文(二4)。「義人因信得生」,是改教運動的標幟。使徒保羅解釋因信稱義的真理,一再引用哈巴谷書二章4節(羅一17;加三11)。這節經文在新約的希伯來書(來十3839),也同樣重要。

  「信心」這個詞,在舊約的基本意義是「堅穩」和「力量」。

  這個詞的字根,用作形容門柱(王下十八16)和釘穩釘子的堅固處(賽二十二23)。當這個詞用來形容上帝的時候,是指上帝的信實,以及祂永不動搖、必定成就應許的決心。這個詞用在人的身上,就是形容人因著上帝的應許,絕不動搖地倚靠。舊約中的信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對上帝的委身。信心的特徵,不是行動,而是全心倚靠上帝的態度。

  上帝在二章4節保證,真正的義人若絕不動搖地倚靠祂,必能存活。這種倚靠,是在試煉中仍然堅定不移。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所描述的(太十三21),和雅各書一章12節所談到的,正是這種信心。

  上帝給哈巴谷的回答是,祂必然懲罰罪惡。但這懲罰,只會在祂自己所定的日期,用祂自己所定的方法執行。真正的義人,不會因罪孽沒有立刻消滅,或惡人沒有在眼前受罰,而失去信心。信心可投靠在上帝以公義統管世界的主權之下。

哈巴谷書內容提要—第一個詰問和回答(一1-11)



  哈巴谷的預言以一連串的問題作為開始。這些問題反映出他對社會充斥罪惡的憤慨和不平。第一句開始,他就問上帝說,他向祂呼求,不蒙應允,要到甚麼時候。很多人看見上帝所統治的世界,充滿了邪惡,都問過同樣的問題。

  上帝給予先知一個異乎尋常的答案。祂對這個罪惡社會的審判,就是祂會興起迦勒底人,作祂烈怒的器皿,來懲罰猶大。

  一章611節用生動的比喻把迦勒底人描述為一股進侵劫掠的可怕力量。先知也和常人一樣,詫異上帝為何會使用這樣的器皿,來成就祂的計劃。

  先知的第一個詰問,反映出幾個令人困惑的問題。上帝為何袖手旁觀,不理會罪惡?上帝為何容許罪惡繼續存在?人盼望上帝施行審判,上帝卻遲遲不作出回應。

  上帝終於應允了先知的祈求:祂要使用巴比倫人,來懲罰猶大人的罪惡。哈巴谷的祈求蒙了應允,但上帝的答案,卻不是他預期的答案。上帝竟要使用一個可恨、邪惡的國家,來懲罰祂子民的罪行。雖然哈巴谷十分驚愕,但他可以因為歷史依然在上帝掌握之中(一6)而得到安慰。邦國興亡,由上帝決定,祂也可以利用邪惡的國家,來成就祂的旨意。

哈巴谷書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哈巴谷書的主要目的,是宣告敬虔的人應該以甚麼態度來面對世上的罪惡。它又談到審判罪惡的上帝,祂公義的本質。

  本書的教訓,用一個很特別的方式表達。先知用一連串的疑問,詰問上帝在歷史之中的作為。這些疑問所反映的,也許是先知本人的掙扎,也許是當時人所關心的問題。然而 ,從書末的詩歌可以看出先知明白上帝的計劃,願意完全臣服在祂的面前。先知的一大疑問是,為何作惡的不受懲罰,上帝似乎毫無行動。

  上帝的回答是,祂會在祂自己所選擇的時間,用祂所選擇的器皿,審判罪惡。罪惡不會長久得勝,歷史也見證暴君和邪惡的國家終會毀滅。敬虔的人,因此可以從信心的角度理解歷史,從中學習信靠,並且肯定上帝實在是以公義治理世界。

  哈巴谷書沒有解釋上帝為甚麼容許罪惡在世上存在。但它肯定,義人可憑信心,在歷史之中看見上帝的作為。哈巴谷在第三章回顧歷史,敘述上帝為祂子民所施的慈愛、所行的大能,有力地表達出全書的主題。

  書中最重要的神學教訓之一,是上帝在歷史中的主權。哈巴谷指出上帝掌管歷史,即使是邪惡的國家,也受到祂的控制。邦國的興亡,並非出於偶然,而是由上帝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