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什麼是聖經詮釋學

  

這是每一位渴望正確明白、傳講、活出聖經真理的信徒都應該認識的重要領域。無論你是查經帶領者、主日學老師、門徒訓練者,或是認真讀經的基督徒,詮釋學就是你與上帝話語之間的橋樑。


📘 一、什麼是「聖經詮釋學」?

定義

聖經詮釋學是研究「如何正確解釋聖經」的學問與方法論。
它幫助我們理解上帝原本藉著聖經作者要傳達的意思,而非隨己意曲解經文。


🧱 二、為什麼我們需要詮釋學?

1. 因為聖經是古代文獻

  • 聖經跨越了數千年的文化、語言與歷史距離
  • 我們無法直接將現代觀念套在經文上

2. 因為人會帶著主觀偏見讀經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神學背景、情緒與文化框架
  • 詮釋學幫助我們去主觀化、回到經文原意

3. 因為錯誤的解釋會導致錯誤的信仰與實踐

  • 異端、偏差的教義常來自錯解經文
  • 主觀靈修也可能讓人陷入自我中心的「靈性幻覺」

📖 三、聖經詮釋學的核心原則(經典七大原則)

原則名稱

說明

1️.文法原則

根據原文語法、詞彙結構來解釋經文

2️.上下文原則

考慮經文前後文、整章、整卷甚至整本聖經的脈絡

3️.歷史文化原則

理解經文寫成時的時代背景、地理、風俗、受眾

4️.文體原則

根據文體(敘事、詩歌、預言、教義、比喻)正確解釋

5️.聖經解釋聖經原則

以清楚經文解釋模糊經文,整體一致性為基礎

6️.作者意圖原則

詮釋時要探究聖經作者原本要傳達的意思,而非我們的想法

7️.神學整全原則

詮釋要符合整本聖經的神學與福音中心,不能自成體系


🛠 四、常用的聖經詮釋步驟(OIA 模式)

OIA 是最基本的三步釋經法:

步驟

問題

重點

📍 Observation(觀察)

「經文說了什麼?」

文字細節、重複字、連接詞、時間、地點、人物等

🔍 Interpretation(解釋)

「經文原意是什麼?」

作者在當時的意思是什麼?結合文法與背景

🎯 Application(應用)

「對我有什麼意義?」

這真理如何應用在我今天的生命中?有哪些教導或提醒?


📚 五、詮釋學與靈修有衝突嗎?

沒有,反而能幫助你更深敬拜上帝。

  • 詮釋學不是冷冰冰的頭腦知識,而是準確聽見上帝對我們說的話
  • 當我們「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我們的回應才是真敬拜與順服

💥 六、錯誤的詮釋常見問題

錯誤方式

問題

斷章取義

拿一句話忽略上下文,例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並非泛指成功

靈意解經

將具體事件強行比喻化,例如:大衛五塊石頭代表五種屬靈武器?(經文沒說)

現代投射

把現代經驗套在古代文本上,例如:「耶穌騎驢是為了環保」🤔

只求感動

每次讀經只問「我有什麼感受」,而非「上帝要我明白什麼」


七、正確詮釋的結果:榮耀上帝、轉化生命、建造教會

  • 上帝的話被正確傳講(尼希米記8章的以斯拉)
  • 聖靈用真理使人知罪、得自由、被建立(約16:13
  • 教會合一,根基穩固(弗4:13–14

🎯 總結

詮釋學不是加添聖經內容,而是除去我們的偏見,好讓上帝的話本意清楚顯明。

願我們成為那「按正意分解真理的工人」,不隨私意解經,也不為人討喜,而是忠於上帝的啟示,活出福音的大能。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詩篇130篇概論

  

《詩篇》第130篇是一首深具靈性深度的詩,是聖經中最具懺悔與盼望張力的一篇詩篇。這篇詩被歸類為「上行之詩」(Shir HaMa'alot,詩120–134),同時也常被視為一篇「懺悔詩」(Penitential Psalm,共七篇,另見詩6323851102143)。


📜 詩篇130篇經文(和合本):

1 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
2
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
3
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
4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5
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
6
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7
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8
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 結構分析

段落

經文

主題

1–2

呼求

從「深處」的哀求,展現極度痛苦的心聲

3–4

認罪與赦免

強調上帝的赦免與人對上帝的敬畏

5–6

等候與信靠

詩人以堅定的信心等候上帝的回應

7–8

呼籲與盼望

鼓勵以色列仰望上帝,宣告祂的救恩與赦免


🕯 神學主題

  1. 深處的呼求(v.1
    「從深處」象徵極深的困境、靈性低谷或罪疚之深淵(如約拿在魚腹中的呼求,參約拿書2章)。這是從人極度無助的地方發出的禱告。
  2. 上帝的赦免與敬畏(v.3–4
    上帝若按罪追討,沒有人能在祂面前站立。但上帝的赦免不是放縱,而是激發敬畏。敬畏上帝是從經歷祂赦免之恩而生出的真敬拜。
  3. 等候上帝的話(v.5
    詩人仰望的不僅是上帝的作為,更是祂的話語(應許),展現了信心與盼望的交織。
  4. 集體盼望與救贖(v.7–8
    最後詩人不再只為個人代求,而是轉向整個以色列群體,宣告上帝有「慈愛」和「豐盛的救恩」。這預示彌賽亞式的拯救——不單脫離外在困境,更是脫離罪的救恩。

詩篇130篇在屬靈生活中的應用

  • 懺悔的典範:這是一篇適合認罪悔改時誦讀的詩。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也可以向上帝呼求。
  • 盼望與信心的鼓勵:無論處境多麼黑暗,上帝的話語和赦免都是信心的根基。
  • 合一的呼聲:從個人到群體的轉變,教導我們代求的心,為上帝的百姓尋求赦免與救恩。

📚 與其他經文的對應

  • 約拿書2:從「深處」呼求耶和華。
  • 以賽亞書1:18:「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
  • 路加福音18:13:稅吏遠遠站著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約翰福音的倫理學

  

《約翰福音》的倫理學(Ethics in the Gospel of John)並不像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那樣以「明確的道德命令」為特徵,例如山上寶訓中的行為準則。但這並不表示約翰福音缺乏倫理教導。相反,它呈現的是一種**「關係性倫理」、「啟示型倫理」與「愛的倫理」**——也就是說,倫理的根源並非外在的律法規條,而是源於與耶穌的關係、對祂的認識、與祂的合一。


一、倫理的根基:與耶穌的合一與住在主裡

「你們要住在我裡面,我也住在你們裡面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就多結果子。」(約15:4–5,7

這種「住在基督裡」的關係,是倫理行為的根本:

  • 不是行為產生關係,而是關係產生行為
  • 結果子、守命令、彼此相愛,都是與基督聯合的自然結果

🟡 倫理學不是道德主義,而是生命流露


二、愛的倫理:彼此相愛如同主愛我們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愛的倫理核心在於:

  • 標準:耶穌如何愛人(完全、犧牲、主動)
  • 對象:教會內部的弟兄姊妹,特別是門徒群體
  • 見證性:「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13:35

🟡 倫理不是為了自我提升,而是為了見證基督


三、真理與光的倫理:行在光明中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約8:12
「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約3:19

光與黑暗的對比,呈現出明確的倫理選擇:

  • 跟從光=行在真理中
  • 拒絕光=躲藏在罪與自我中

🟡 倫理不是模糊的灰色地帶,而是對光與真理的選擇


四、自由與真理的倫理:從罪的奴役中得釋放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凡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4–36

在約翰的倫理觀中:

  • 人的最大問題不是不守道德,而是被罪綑綁
  • 真自由不是做自己想做的,而是從罪的權勢中被釋放出來,活出上帝所造的本相

🟡 倫理是自由的實現,不是律法的壓迫


五、信與不信的倫理:對耶穌的回應決定人生命的方向

在約翰的神學中,「信」與「不信」本身就具有倫理性:

「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3:18
「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8:24

信心的倫理含義:

  • 信耶穌不是只是接受一個宗教觀點,而是進入一種新的生命秩序
  • 拒絕耶穌就是選擇留在黑暗與死亡中,這是道德性的抉擇

🟡 倫理不是外在行為的改良,而是心中對真理的回應


六、服事與謙卑的倫理:洗腳事件中的教導

「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5
「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

洗腳的倫理意義:

  • 不只是彼此服事,更是放下地位、主動服事那些不配之人(猶大也在場)
  • 真領導=捨己的服事,這對教會生活與家庭關係具有深遠意義

🟡 倫理是權柄的倒轉:從掌權者成為服事者


七、彼此見證與世界抗衡的倫理:在世不屬世

「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4

「不屬世界」的倫理意涵:

  • 教會活在世界中,但活出的是上帝國的價值
  • 面對世界的敵對與抵觸,門徒要持守真理、不妥協於世俗標準

🟡 倫理是屬靈身份的延伸,而非文化妥協的產物


八、總結:《約翰福音》的倫理觀是一種「與基督聯合」的生命倫理

主題

約翰福音中的倫理觀

根基

與耶穌合一、住在主裡(15:4

核心

彼此相愛,如主所愛(13:34

行動

結果子、服事人、為主作見證(15:513:15

能力來源

聖靈的引導與內住(14–16章)

與世界的關係

在世不屬世,持守真理(17:14–17

目的

榮耀上帝、見證主、建造群體


默想與應用建議:

  1. 「住在主裡面」對你來說,是靈性關係,還是倫理動力?
  2. 你最近有沒有經歷「愛不可愛的人」的挑戰?你怎麼理解耶穌的「新命令」?
  3. 你面對世界價值觀的時候,有沒有掙扎?怎樣活出不屬世界的生命?

 

約翰福音之末世論

  

《約翰福音》的末世論Eschatology in the Gospel of John)獨具特色,與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明顯的「末日預兆」與「將來性審判」不同,約翰福音的末世論是「現在化的末世論」(Realized Eschatology
換言之,在約翰筆下,末世不只是將來的事件,而是因為耶穌的降臨,末世已經開始進入現實。上帝的審判、永生、復活與光明的國度,都已經臨到那些信靠耶穌的人。


一、末世的起點:耶穌的降臨就是末世的開啟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約1:14

耶穌的降生不是歷史事件而已,對約翰來說,是末世的開始:

  • 上帝的話語(Logos)入世,揭開上帝的最後啟示
  • 祂是光來到世界(約1:4-5),對人類歷史帶來審判與救贖的分界線

「上帝的審判就是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約3:19

神學意涵:

  • 末世不只是時間上的「未來」,而是上帝在歷史中決定性的介入
  • 耶穌就是「末世性的啟示者」,也是審判者與生命的賜予者

二、永生的現在實現(Realized Eschatology

約翰福音與保羅書信最大的不同是:永生不是將來的應許,而是當下的經歷。

「信的人有永生」(約6:47
「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5:24

關鍵特點:

  • 「有」永生(現在時),不是「將會有」
  • 信耶穌的人「已經」出死入生,不再面對將來的定罪
  • 救恩、審判與永生是末世性的經歷,在今世已臨到

三、復活的雙重層面:現今與將來

雖然《約翰福音》強調「已然」的永生,仍不忽略「未然」的復活與末日審判。

現今的復活(靈性的):

「現在就是了,那聽見上帝兒子聲音的人就要活了。」(約5:25
「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未來的復活(身體的):

「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5:28-29

神學重點:

  • 信耶穌的人成為新造的人,靈裡復活,得著新生命
  • 末日仍將有實質的身體復活與審判,但信徒已有永生為保證

四、審判觀:信與不信就是分界線

「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3:18

約翰不像其他福音書那樣描繪末日審判的場景,而是強調:

  • 審判不是將來才發生,而是當下就已經啟動
  • 「光來到世界」就是審判的開始(約3:19
  • 人的信與不信,現在就決定了他的永恆歸屬(約3:36

五、人子被「舉起」:末世的中心是十字架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
「如今是這世界受審判的時候,如今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12:31

關鍵觀念:

  • 「被舉起」= 耶穌的十字架,是上帝末世性審判與得勝的行動
  • 十字架不只是苦難,而是上帝國掌權、罪惡被審、撒但被敗的時刻
  • 這是約翰福音中最關鍵的末世轉捩點

六、耶穌再來的觀念:低調而含蓄

相較於對觀福音,《約翰福音》幾乎不提耶穌的再來(Parousia,焦點不是末日事件的時間與細節,而是:

  • 耶穌「再來」是透過聖靈臨在與門徒同在(參約14:18:「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 耶穌再來也體現在復活後與門徒的顯現中(約20:19起)
  • 更深層的是「住在我裡面」(約15:4)所描述的臨在性再來觀

這樣的末世論是更關係性的、神學性的,而非時間性的預言。


七、末世教會的使命:在世作光與見證

耶穌對門徒說:

「父怎樣差我來,我也照樣差你們去。」(約20:21

門徒的使命是延續耶穌的工作,在黑暗的世界中作光、傳永生的道,這正是上帝末世性計畫的一部分。

「當趁著白日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

這節經文含有強烈的末世迫切感:如今是恩典的時刻,黑夜(審判)快要來到。


八、總結:《約翰福音》的末世論是一種「已然/未然」的生命末世觀

主題

已然(現今)

未然(將來)

永生

信耶穌就有(約5:24

完全得榮耀(約17:24

審判

信與不信間即定(約3:18

墳墓中的人復活受審(約5:29

復活

聽見主聲音就活(約5:25

身體復活得生(約11:24

上帝國

重生就能進(約3:3

將來在上帝榮耀中顯現

耶穌的來臨

道已成肉身(約1:14

耶穌終極再來(未直接描述)


默想與應用問題:

  1. 你如何經歷「已然的永生」?這生命今天如何影響你?
  2. 你是否意識到「審判不是將來的事件,而是你對耶穌的回應」?
  3. 在末世中,耶穌如何呼召你去作光與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