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啟示錄七個教會

 


1.     以弗所教會(2:1-7)

(1)   教會光景曾經為基督而火熱但是現在變成冷漠。

(2)   正在退步的教會。

(3)   指責失去起初的愛心。

(4)   建議: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

 

2.     士每拿教會(2:8-11)

(1)   教會光景:受迫害、貧窮,但曾經忠信和堅定。

(2)   堅定的教會。

(3)   指責無。

(4)   建議: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3.     別迦摩教會(2:12-17)

(1)   教會光景:接納和庇護假教師遵循假的教導。

(2)   鬆散的異教教會。

(3)   指責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4)   建議: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4.     推雅推喇教會(2:18-29)

(1)   教會光景:偶像崇拜的被誘惑至敗壞的信仰和異教。

(2)   淫亂的教會。

(3)   指責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

(4)   建議: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5.     撒狄教會(3:1-6)

(1)   教會光景:名義上的教會,沒有成果,沒有靈性。

(2)   死的教會。

(3)   指責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原文是死)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4)   建議: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

 

6.     非拉鐵非教會(3:7-13)

(1)   教會光景:忠於上帝的話語並充滿祂的愛。

(2)   蒙愛的教會。

(3)   指責無。

(4)   建議: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7.     老底嘉教會(3:14-22)

(1)   教會光景:自我放縱富有充滿世界的驕傲。

(2)   不冷不熱的教會。

(3)   指責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4)   建議: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拯救的上帝:救贖

(出七至十九)

 

  第七至十二章記載了上帝令埃及人受苦的十災。即使在降災之前,法老已心裏剛硬違抗上帝(七13)。每3個災分成3個循環進行。

 

  頭3災對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都構成影響;在最後6災以色列人則沒有受到波及。埃及的術士能夠照樣施行頭兩災;但當遭受第三災的打擊後,他們也承認:「這是上帝的手段。」(八19)在蠅災覆蓋全地後,法老提出了4項妥協方式的頭一項,然而,摩西一一拒絕了(八25-29,十8-1124-29)。頭一災只令人討厭,但最後一災,卻是毀滅性的,並帶來沈重的痛苦。由於所有災害都是該區常見的,它們本身不算是神蹟。所指的神蹟,在於此現象會一直擴展,但卻準確地預言了它的開始和結束,而且它只限於埃及地的範圍。

 

  頭9災只令法老的心更加剛硬,所以上帝預備了最後的致命一擊──擊殺牲畜和埃及人的頭生。上帝提醒以色列人準備離開。為了逃避那滅命的使者,以色列人必須取無殘疾、一歲的公綿羊或山羊的血,塗在門框上。當他們吃逾越節的筵席,滅命的使者便開始巡行埃及地。法老在憤怒之餘,趕以色列人離開。這群奴隸終於重獲自由;以後每年都必須慶祝逾越節,永遠記念上帝的拯救。正如上帝所應許的,祂走在以色列人的前頭(人數約200萬,民一46),日間以雲柱、夜間以火柱引領。

 

  法老的心很快又剛硬起來,他立即派軍追趕。上帝用大風將水分開。這海的名稱在字面解作「蘆葦海」。它可能指任何淺水而足以讓蘆葦生長的海岸(參王上九26,那裏的紅海是指靠近以祿的阿卡巴灣)。無論所指的位置何在,上帝在那裏給予埃及人最後的一擊;拯救便徹底成功。

 

  摩西和以色列人以更新的信心,以及一首勝利和讚美的歌(出十四31至十五21)回應上帝。可惜,感恩不久便因著苦水(十五22-26)、缺乏肉、麵包(十六1-15)和水(十七1-7)而變成了怨言。上帝在每種情況下都供應他們的需要。祂亦讓他們戰勝亞瑪力人(十七8-16)。當以色列人趨近西乃山,摩西的家人在葉忒羅的陪同下與他重聚。葉忒羅如今承認自己對以色列上帝的信心,並且與領袖們一同吃飯、相交。他在返回米甸前,還協助摩西重新組織司法制度(出十八)。

 

  以色列人抵達那又稱為何烈山的西乃山(三1),預備朝見耶和華,祂實踐了祂對摩西的應許,拯救他們(三12)。耶和華與以色列立約,使他們成為祂的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他們立即回應:「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十九5-8

 

 

 

 

出埃及記之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出埃及記的目的,是要指出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創十五12-16),如何在主拯救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奴役一事上,得以應驗。它亦解釋了逾越節的起源、以色列憑著與上帝立約而開始立國,並在西乃山頒佈律法。

 

  出埃及記所述的動人故事,是有關一位大能的上帝、宇宙的創造者,祂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一切限制,為著一群無助的奴隸而介入歷史中。上帝擊敗了世上最大帝國的統治者,帶領祂那些被壓迫的百姓離開那地,重獲自由。出埃及記述說一個家庭,因著上帝的恩典,而增長成一個群體。並且透過上帝的約,一個國家得以確立,也藉著律法,國家得以穩定,與鄰邦分別開來。出埃及記講述一位不平凡的人,他以80年作好準備,在王宮和草原中各度過40年。摩西並不樂於作領袖,但他公然違抗法老,與上帝面對面交談,並且寫了希伯來聖經的1/4

 

  出埃及記中的上帝尤為信實。祂作出應許,然後信守承諾。創世記十五章1316節記載了一段令人驚訝的預言:「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裏出來……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由於相信這個應許,約瑟「臨終的時候,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來十一22)。

 

  這應許是出埃及記重點記述的救贖事件的背景。救贖可以界定為「脫離異族的管治,享受由此而來的自由」。它論及一位拯救者,以及祂為著施行拯救而作的事情。出埃及記充滿了救贖的詞彙。它提到上帝「記念」祂對希伯來列祖的應許(出二24,六5)。上帝「下來要救」以色列人(三8),或是「拯救」他們(十四30,十五2),從埃及「將他們領」出來(三10-12)。

 

  1.主是救贖者。在出埃及記六章18節,當上帝應允摩西的禱告,拯救祂的百姓時,祂採用「我」這個代名詞共18次,藉此強調發起這行動的是祂。亞伯拉罕的希伯來後裔主要是憑「伊勒」這個希伯來名稱認識上帝;在古代近東,「伊勒」是至高神明的一般稱號。但在出埃及中,以色列認識到上帝是耶和華。這是祂的名字,用以提醒人,祂是立約的上帝,祂親自眷顧祂的百姓。在出埃及記三章14節,上帝告訴摩西:「我是自有永有的」。有些學者認為這句話指出「耶和華」這個名字,來自希伯來文動詞的「是」。無論如何,在希伯來文化中,「名字」這個觀念是與「特性」同義。認識上帝的名字,就等於認識祂的特性。以色列人認識他們的上帝是自有永有,無論他們往哪裏去,祂都與他們同在,眷顧他們(出三12,三十三14-16)。

 

  2.救贖的原因,是基於上帝對以色列的列祖所作的應許。當上帝聽見以色列百姓的呻吟,祂「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出二24;參六5)。為了回應他們的需要,祂揀選了一位施行救贖的代表 ──就是老大不情願的摩西。摩西費盡脣舌來推搪,但上帝不接受他的藉口。摩西正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表明上帝如何裝備、加力和支持祂所揀選的僕人,使用他們來達成祂的計劃。

 

  3.救贖是基於上帝的恩典和愛(出十五13,二十6,三十四67)。救贖的目的是讓以色列和埃及人都能夠認識上帝(出六7,七5,八10,十四18)。耶和華所作的,讓所有牽涉其中的人,包括摩西、以色列人、法老和埃及人,都清楚知道惟獨祂是上帝。希伯來人對知識的理解,基本上不是憑藉理性,而是靠賴經驗。對上帝的作為,不是只在思想上同意,還要相信和順服。

 

  4.在出埃及的事件中,救贖是藉著神蹟達成(四21),那就是由上帝超自然地控制的自然過程。它們以不同方式來描述,如「神蹟奇事」(七3)、「重重地刑罰」(六6,七4)和「上帝的手段」(八19)。這些神蹟並非輕率的憤怒表現,卻是上帝有計劃的作為。其中一些神蹟證明摩西是奉上帝的差遣。那些神蹟性的災禍,證明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因為每一個災禍都是直接向埃及的神明發出挑戰:阿西利斯神是河神,也橋神是蛙神,銳神是太陽神,亞化神是牛神。曠野中的神蹟證明神會滿足祂百姓的一切需要。

 

  5.在救贖的過程中,法老的惡行,正呈現了人類如何悖逆上帝的命令(出四21-23)。法老10次硬著心,而這10次都是上帝使他硬心,以致他決意違抗祂。

 

  6.逾越節標誌著買贖(出十二23-27,十五16)。它是以替代來拯救的明顯例子。當擊殺的使者看見門框和門楣上的血,他就越過。「救贖」這個詞語(出六6,十五13)意即「作為親屬的贖回者」,正如上帝在利未記二十五章2537節所吩咐的(參得三1213)。

 

  7.在出埃及中,以色列人接受上帝的救贖。上帝以他們為祂特別的百姓(出六6),他們不可再任意而行。即使在出埃及前,祂已承認他們的身分,祂告訴法老:「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我對你說過: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四22238.救贖的條件是服從。上帝在祂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的基礎上,頒佈十誡(二十1-17)和其餘的律法,讓他們遵守。百姓雖然立刻起誓遵從(出十九8,二十四3),但他們轉眼便不服從了(三十二8)。由於耶和華是聖潔的,祂希望祂的百姓也是聖潔,並且全心全意愛祂(三十四14),故此祂必須懲治罪惡。可是,基於祂的憐憫,祂又會寬恕。在以色列的歷史中,上帝多個世紀以來,透過先知,呼籲祂的百姓不要忘記祂如何領他們出埃及,並且悔改歸向祂(參彌六34)。忠心的人懷著感恩的心,回應摩西的「救贖之歌」(出十五;參啟十五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