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的倫理學(Ethics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是整卷書的一個核心主題,因為它不僅記錄了耶穌的生平與教導,更塑造了一套天國子民的生活方式。這種倫理不是單靠外在行為來判定對錯,而是強調內在的動機、生命的轉化、與上帝國的價值觀。
馬太福音中的倫理體系,可以被稱為**「天國倫理」**(Kingdom
Ethics),是給那群因信靠基督而成為天國子民的人,所應當活出的新生命樣式。
🧭 一、倫理的根基:天國已臨與門徒身份
📖 馬太福音 4:17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 馬太的倫理出發點不是「怎麼成為好人」,而是「既然天國來了,我們該怎麼活」。
- 從悔改開始,門徒被呼召進入一個新的國度價值觀之中。
📖 馬太福音 5:13–14
「你們是世上的鹽……光……」
- 門徒被認定為世界的見證者,責任是活出與世界不同的生命樣式。
👉 馬太的倫理是「天國的倫理」──源於身份,表於行動。
📜 二、倫理的憲章:登山寶訓(太5–7章)
馬太福音的倫理核心集中在登山寶訓,可視為耶穌的「天國憲法」,以「內在的義」為核心。
1. 八福(太5:3–12)— 天國子民的品格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福氣不是世界定義的成功,而是那些在上帝面前謙卑、憐憫、渴慕義的人。
- 馬太提出一種顛覆世界的道德觀,以「屬靈貧乏」為起點,以「為義受逼迫」為榮。
2. 新的義:超越律法(太5:17–48)
耶穌說:
「我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太5:17)
接著祂反覆說:「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
- 不僅不可殺人,連怒罵弟兄也不行(5:21–22)
- 不僅不可姦淫,連心裡起淫念都不行(5:27–28)
- 不僅愛鄰舍,還要愛仇敵(5:43–48)
👉 倫理的標準從外在行為提升到內心動機與愛的實踐。
3. 敬虔生活的真義(太6:1–18)
- 不可假冒為善地施捨、禱告、禁食,而要「在暗中」討上帝喜悅。
- 主禱文(太6:9–13)教導門徒以「上帝的國、上帝的旨意」為核心祈求。
👉 馬太指出:真正的義不是給人看見,而是對上帝忠誠、單純與信靠。
4. 天國價值觀:財寶、憂慮、判斷(太6:19–7:6)
- 不要為地上積財寶,要為天上積財(6:19–21)
- 不要為生命憂慮(6:25–34)
- 不可論斷人(7:1–5)
👉 信靠與無私是天國倫理的核心態度。
5. 黃金法則與總結(太7:12–27)
📖 馬太福音 7:12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 馬太福音 7:24–27
「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
👉 馬太強調:行道比聽道更重要,真門徒必然活出實際的義行。
⚖ 三、具體倫理實踐的例子
馬太福音不只是理論,也有許多實際的倫理應用:
1. 饒恕與關係修復
📖 馬太福音 18:21–35(無憐憫僕人的比喻)
主教導要「七十個七次」地饒恕弟兄。
👉 馬太的倫理強調:蒙恩者必須施恩,得赦者也要赦人。
2. 婚姻與忠誠
📖 馬太福音 5:31–32;19:3–9
耶穌教導婚姻是一男一女一生之約,不應輕易離婚。
👉 馬太強調婚姻的聖潔與堅貞,是上帝創造秩序的一部分。
3. 財物與門徒生活
📖 馬太福音 6: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 馬太福音 19:21
「你若願意作完全人……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
👉 馬太提醒:跟隨耶穌的倫理必然影響金錢使用與價值選擇。
4. 愛與實踐
📖 馬太福音 25:31–46(綿羊與山羊的比喻)
- 救恩審判的根據不是口頭認信,而是實際關懷弱勢:「我餓了,你們給我吃……」
👉 馬太的倫理學高度關注信仰是否化為行動中的愛。
🧩 馬太倫理觀的幾個特點整理:
面向 |
說明 |
根基 |
天國的臨到與門徒身份 |
標準 |
超越律法的內心義與愛的實踐 |
實踐 |
饒恕、忠誠、關懷、儆醒、謙卑 |
對象 |
對上帝忠誠、對人憐憫、對仇敵愛 |
結局 |
主來時按行為施行審判與獎賞 |
🙏 屬靈反思與應用:
- 你所追求的義,是外表的行為還是內心的誠實?
- 你是否以上帝的眼光看人,對弱勢與仇敵都活出愛?
- 你在暗中是否仍然敬畏上帝?還是只有在人前顯出敬虔?
- 你是否活出一個「登山寶訓」的門徒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