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馬可福音內容的探究

 

    由於《馬太福音》、《馬可福音》、以及《路加福音》中許多經文內容的相似之處,使得我們可以相同的故事拿來做互相參照比對。所以,稱這三卷書為《對觀福音》或《符類福音》。

 

    除了其中的相似之處以外,學者更是注意的是三本對觀福音中的不一致處。在教會歷史中,《馬可福音》被視為是《馬太福音》的簡要歸納版;如西元45世紀的奧古斯丁主教,他相信福音書成書的順序是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在現代的經文鑑別學者最廣為接受的說法,則是第一本福音書為《馬可福音》。接著,《馬可福音》被《馬太福音》以及《路加福音》作者拿來做資料來源,各自再寫出《馬太福音》以及《路加福音》。

 

    19世紀時,由於人們開始認為《馬可福音》是最早的福音書,自然而然地認為《馬可福音》裏頭的紀載最有可能是貼近原始耶穌樣貌的。可是在20世紀早期,有兩份重要的著作:西元1901年,德國神學家威廉凡德主張《馬可福音》故事內容實際上是由神學的人為動機而啟發的故事建構;此外,西元1919年的德國學者Karl Ludwig Schmidt發表了這些故事事件中的關聯性,用以展現《馬可福音》作者的原始動機。

 

    這些研究導致了《馬可福音》故事的可信度遭受到了挑戰。現代聖經研究主流看法則為,《馬可福》音被寫作的動機是具有神學性的,而非著重在保留原始的耶穌歷史。儘管如此,若要得知關於耶穌的生平,馬可福音仍然比福音書稍微可信。

 

 

 

馬可的事蹟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而使徒四散奔逃時,「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民衆企圖把他也拿住,「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一般人相信這個少年就是馬可。使徒行傳把他稱為「約翰(別名馬可)」

 

    馬可有可能來自耶路撒冷一個富裕的家庭,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房屋和僕婢。他的母親馬利亞也是個基督徒,早期會衆曾以她的住宅作為聚會地方。彼得蒙天使拯救出監之後,直接前往馬可家裏,他發覺弟兄們正在那裏聚集。

 

    來自賽普勒斯的利未人巴拿巴是是馬可的表兄,透過把賑濟饑荒的捐款送到耶路撒冷時,馬可認識了保羅。在教會中和其他基督徒的交往以及和熱心服事的弟兄姊妹之接觸無疑,使馬可渴望加入海外傳宣教。因此,馬可在保羅和巴拿巴作第一次旅行佈道時與他們同形,成作他們的助手。不過,為了某些原因,馬可在旁非利亞的別加離開他們,自行返回耶路撒冷。

 

    也因為這樣保羅在啟程作第二次旅行佈道時拒絶帶馬可同行,造成保羅與巴拿巴分道揚鑣。保羅與西拉結伴同行,巴拿巴則帶著表弟馬可乘船往賽普勒斯去。

 

    馬可證明自己在服事上勝任愉快,不但成為巴拿巴的良助,後來也是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得力助手。保羅在羅馬(約公元60-61年)第一次被囚時,馬可與他在一起。(《腓利門書》第1節至第24節參)後來我們獲知馬可於公元6264年之間在巴比倫與彼得一起。(彼得前書513

 

    保羅很可能在公元65年再度在羅馬被囚,他在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囑咐後者把馬可帶來,説:「因為他在服事方面對我有幫助。」這是聖經記載最後一次提及馬可的地方。

 

 

馬可福音作者探究

 

    《馬可福音》最早並沒有書名,是後代基督徒所冠上。起初認為此福音是馬可所寫的看法的人,是一位西元12世紀的早期基督教領袖名叫帕皮亞,將此福音書歸為馬可所寫,而從此開始便以馬可為作者來稱呼為馬可福音。

 

    然而,現代學者多數認為,《馬可福音》的作者並不是馬可,而是一位不知名人士的匿名寫作。它被寫作的時間大約在羅馬皇帝尼祿迫害羅馬的基督徒時期,以及猶太人起義時期,時間約在西元6670年左右。學者判斷的根據,主要在馬可福音書中,耶穌預言了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所攻打且佔領(馬可13:14 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不當站的地方),猶太人被迫害,也因此寫作時間必然約略在此之時。

 

    《馬可福音》的原文是希臘文,是寫給外邦人的福音書,因為作者在《馬可福音》猶太人習俗需要加以解釋,以及翻譯多數猶太人使用的亞蘭語,所以讀者目標應是說希臘文的基督徒:羅馬、加利利、安提阿(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位於敘利亞北方)、以及南敘利亞,都包括在作者所在位置的範圍之中。

 

    作者很可能受到希臘羅馬傳記風格以及文藻詞學所影響,熟悉當時的小說故事,還有荷馬史詩;然而,在《馬可福音》中,他幾乎沒有提到任何當時公眾人物,也不引用希臘以及羅馬文學作品。馬可作者所引用的猶太經文,幾乎都是來自於《七十士譯本》。

   

    無論對於現代歷史學,或者古典希臘羅馬史學標準而言,《馬可福音》不具有史書的水準,但是基督徒在聖靈知引導下,視本書所記載的為確實發生的歷史作為來看待。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