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保羅對揀選的教導

 

保羅書信的確很強調上帝的主權和上帝揀選的愛,但是他所講的絕對強不過主耶穌基督自己的話,所用的表達方式也不比耶穌更嚴肅格。

  根據保羅的意思,上帝隨己意行萬事(林前12:18;15:38;弗1:11,參照林前8:6;羅11:36)。上帝對他墮落了的被造物有他普世性的權柄,他可以按照他的意願來使用他們榮耀他自己(羅 9:22)。下面有三段經文是極其重要的:

(1)羅馬書8:28起:

  在這段經文中,與聖經其它地方一樣,預定論被提出來時,是用來鼓勵那些受迫害以及有可能會恢心的信徒的。保羅教導說,你們在患難中的安慰,乃是在經歷患難時或者藉著患難,上帝會成就他美好的計劃。苦難非但不會妨礙上帝的計劃,相反,它們是上帝計劃的一部份,並且有一天我們會看到全幅圖畫。

為了上帝自己的兒女的益處,他叫萬事一同效力(羅 8:28)。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但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保羅的答案是,上帝的計劃是不改變的,他已經為我們信徒的靈命成長定下了幾個主要階段。保羅一共列出了五個 階段:預先知道、預先命定、呼召、稱義、得榮耀。頭兩項是這一章所著重要談的。當保羅講到上帝這些行動時,他全部用過去式,並且視之為已經成全了的事實。況且,這些詞句是彼此並列,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整段經文:

  凡他所預先知道的人,他就預先命定他們;凡他所預先命定的,他就呼召他們;凡他所呼召的,他就稱他們為義;凡他所稱為義的,他也使他們得榮耀。被預先知道就是,當我們在母腹裡的時候,就已經被預定、被呼召、被稱義、被得榮。我們怎樣來理解預知和預定呢?

  預知(proginosko)這個動詞在新約裡有兩種用法。當與事物、事實連在一起用的時候,它就表示「預先獲知或預先得到資料」,在使徒行傳 26:5和彼得後書3:17就是這種的用法。當這個動詞與人連在一起用的時候,就有另一種意思了(羅8:29;11:2;彼前1:20)。這裡所指的「知道」帶有一種希伯來語所用的、較強的那種「認識」的意思,知道就是說對這人有很親密的瞭解和交往,而不止是關乎這人的一些客觀事實的知曉而已。正因如此,預知其實就等同「預愛」,甚至等於「揀選」。例如,在耶穌的登山寶訓中所提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愛和親密的契交,耶穌說,到了末了的日子,他要那些聲稱自己靠過他能力行事的人離開他去,因為他從來不「認識」他們。耶穌在那裡所指的認識,一定是主觀的契交式的認識,而不會是對這人客觀的知道。

  這樣,我們可以從保羅的那番話中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保羅基本上視預定論的基礎為上帝慈愛的心腸,上帝的心在我們未出生之前已經向我們跳動了。上帝的預定若有比這更大的含意,我們或許還能從聖經中找得到,但若你連這僅有的含意都不相信,你就不可能說自己仍然持有合乎聖經的救恩觀了。預知就是預愛,就是揀選!

(2)羅馬書9至11章:

  保羅在羅馬書講解稱義教義。在第1至8章中,他解釋到因人的罪,所以有稱義的必要;因上帝的義,所以有稱義的可能,並講到稱義所帶給信徒的成聖。

  在第9至11章裡,保羅講到稱義的教義被上帝自己的子民猶太人所棄絕。保羅在第9章裡為上帝的作為辯護和解釋,在第10章裡指出猶太人如何因不信喪失 了天國的權利,在第11章裡,他講到上帝原有更豐盛的恩典有待顯明,在討論到這一點的時候,他把論述轉回到第9章的揀選上,作為他討論的基礎。他的思路是 這樣的:

  論點:

  當然,把事情講得連一點轉彎的餘地也沒有,必定會招來反駁的。保羅自己就列出兩種反駁的論調,並對之加以回應:

  反駁一:這樣來講,上帝豈不是不公平嗎?(14節)

  回應:非也,我們在這裡講的不是公平的問題,而是憐憫的問題。保羅的意思就是說:你要公平嗎?按公平的原則你就只能被定罪。罪人不可能來到上帝面前,以他自己所配得的為理由向上帝求。他只能抓住上帝的憐憫向上帝求。(15節及後)

  反駁二:那麼,一切豈不都是上帝自編自導自演嗎?(19節)

  當然,以上的大綱還需要再發展一下,而這幾節經文也得用心細讀,才能體會得到保羅講這些話的份量。不過,這個大綱已經把保羅想講的都講清楚了。他要表 明揀選的教義彰顯出上帝的屬性。這教義顯示了上帝恩典的本質,即上帝對人的慈受和憐憫是自由的,是不受外因束縛的。這論據所帶出來的光是如此的強烈,直刺 入人最隱密的地帶,把人深藏的驕傲和自義從底層深淵中挖了出來,看人還能不能再強咀堅持自己有權利得到或上帝有必要使人稱義?即使是我們作基督徒的,要我 們真正相信救恩是完全出於恩典,往往也是一件極為遲鈍的事!我們要唱:

  縱我雙手勤不休,無法滿足你要求;
  縱我熱心能持久,縱我眼淚永淌流,
  仍無法贖我罪尤;除主誰能施拯救?

  杜普雷狄(Augustus Moutaque Toplady)《萬古盤石》

  羅馬書第9章所講解的揀選之教義,要告訴我們的是:這就是事實的真相--你的得救完完全全是靠上帝所作的,他先揀選了你,他再差他的兒子為你死,他又差聖靈來感動你,吸引你進入他的國度!

(3)以弗所書1:4-14:

  大部份學者現在都同意寫給以弗所教會的這封信,原本是給小亞細亞一帶的教會傳閱的,而其中一份副本是特別給以弗所教會的。要是這樣的話,也許我們就可 以解釋在這封溫情洋溢的書信中,為什麼竟然會沒有個人的問安。這也更有助我們欣賞保羅是如何開始寫這封書信的。保羅一開始就為這個所有信徒共同享有的救恩 獻上感謝,他提到這救恩的預備(4-5節)、實施(6-7節)、宣揚(8-10節),以及實踐(11-14節)。這裡清楚呈現出兩個重點:

  

a)成為基督徒就是成為豐盛恩典的領受者,而認識到這一點,便更能增進我們感恩的心(6,7,12,14);

  

b)所有這一切的恩典都是在基督裡賜給我們的(正如我們之前所提過的),因此,這些恩典可追溯到上帝永恆的計劃裡(4,5,9,11)。


  保羅好像拆禮物似的,為我們把上帝在他兒子裡給我們預備的豐富厚恩,一件一件呈列在我們眼前:赦罪、救贖、收納、以及所有我們行走天路所需要的祝福。 當他把這些祝福一一揭示在我們眼前時,我們就越加看得清楚他所講的,是一個上帝在我們未出生以前就為我們安排好了的計劃。甚至早在創立世界之前,上帝就已 經將這些福份一件件裝進基督裡,並且在上面都印上了我們的名字。

  這十一節的經文是保羅所講有關這個主題的最主要、最紮實的部份。但是這個教義在保羅其它書信中也都普遍提到,(例如見:林前1:26-31;弗 2:10;西1:27;3:12;帖後2:13;提後1:9)。對保羅來說,揀選是對福音的最佳形容詞,因為它是福音用到的第一個詞語!

  我們已經看到,尤其是羅馬書9章至11章,保羅對這一點的強調就招來了反駁。在再前一段,我們也看到有人決定不再跟隨耶穌的原因,部份就是在於耶穌在他的教導中強調了這一點的真理。與昔日無異,今天這樣的教導同樣遭受駁斥和攻擊。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米迦勒和魔鬼

 

    「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罪責他,只說:「主責備你吧!」(猶9)

 

    這引用目的是要警告讀者不可毀謗或褻瀆上帝或是更高的屬靈權柄。作者指出說連天使長也不敢對魔鬼毀謗,責備那些異端者常作教導毀謗上帝或是抵毀真理。在舊約中(申34:5-6)並沒有記錄這件事,但是卻是開放了這樣的機會去讓後人去談論。「主責備你吧」是引用自撒迦利亞書3:2。這句話是對撒旦說的。

 

    舊約偽經<摩西升天記>(Assumption of Moses)有記述這件事。相信這卷偽經是在兩約中間時期較遲才寫成。初期教會亞歷山大的革利免談論猶9時,曾肯定的說猶大是引用自這卷偽經(Clement of Alexandra:Fragment)。

 

    天使長米迦勒曾在許多猶太文件中出現(另見,但10:13,21;12:1;啟12:7),以諾一書特別多講述米迦勒。以諾一書20:5說米迦勒是維持人類和自然次序的天使,也是保護以色列國的天使。在亞伯拉罕的啟示錄中有說米迦勒是保管亞伯拉罕屍體的天使,在以諾二書有說他是保管以諾屍體的天使。相信是這些背景,因此摩西升天記說米迦勒要保管摩西的屍體。猶大因此引用當時猶太人基督徒熟悉的背景來指責當時的異端者。

 

 

啟示的遠景

 

  撒迦利亞書十四章1-21節

  撒迦利亞書最後一章是很難解釋的,但是先知還是盡力量去描述它,因為越過前面的混沌,他看到了一個新世界。很難推測這一章的內容是否是第十二章的續篇。這兩章都是關於耶和華再來日子的掠影;每一章都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前提和背景來記載,但是每一章至終都彰顯神最後的勝利和平安。

  景象的焦點再次從這座城轉到敵人的一方。有許多敵人因為受到突發的傳染病而遇到可怕的死亡,另外的人在逃命的時候,為了使自己得到好處,甚至將他們的同伴殺掉。馬匹、騾子、和其他畜牲,也將在災難中死去。而大量的戰利品將要被得勝者帶走。當然還有一些敵人將要存活;這些生還者將要認識真神。他們將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裏慶祝住棚節,一同敬拜神,記念神的約和祂所賜的豐收。那些拒絕去敬拜真神者,將要遭受乾旱之苦。

  在城裏,將有一種新的氣息,這聖潔而的地方,象徵著上帝的同在。聖殿不再受到謀利者的褻瀆;她將要作為敬拜之地。聖殿將再起作用,這樣人類可以永遠敬拜上帝和讚美祂。

上帝要來的日子

 

  撒迦利亞書十二章1-14節

  第十二至十四章再次用「一篇信息」(或者「負擔」)這種書寫形式開始,它算是撒迦利亞書的結論。「那日」顯明這幾章的啟示文學性質。

  第十二章分成兩段,先描寫耶路撒冷受到攻擊,然後描述城中的悲劇,以及它的結局。

  一. 耶路撒冷受到攻擊(1-9節)

  上帝,在這裏被稱為創造天和地,以及給予人類生命的那一位。這幾節經文預言一天耶路撒冷將被圍攻。世界列國,包括猶大,圍繞耶路撒冷準備攻擊,他們不知道上帝已使這座城堅固難以攻破。列國反而被擊傷。圍攻的軍隊,在進攻這座城市時,將會突然地被擊倒。而猶大的軍隊,很快覺察到上帝與這座城市同在;知道了這個道理後,他們在戰爭中迅速地轉投另一方。這時聯軍會變成混亂。耶路撒冷不受損傷。上帝應許保護這座城市和她的居民,而那些攻擊耶路撒冷的列國將被毀滅。

  二. 在耶路撒冷的悲劇(10-14節)

  在耶路撒冷城中,看來有一場可怕的悲劇發生了,悲劇的性質很難確定。這座城市的居民殺死了某個人,而事後整個社會知道作錯了。城中的居民覺得他們有罪,接著尋求赦免。整個社會都十分哀痛,包括那地的大家庭(12-13節);丈夫和妻子一起真誠的深感悲傷。他們要對一個好人的死亡負責,雖然那個人的身分尚未確定。這幾節經文告訴讀者,不單是列國聯合起來反對上帝,甚至城中不認識上帝的人也這樣作。

 



進一步默想牧者主題

 

撒迦利亞書十一章1-17

 

牧人的比喻在這一章中繼續著。這章中有一些經節是不清楚的,一些段落(1-315-17節)十分簡略,一些比較難解(特別是4-14節)。

 

一. 眾牧人的毀滅(1-3節)

 

這段抒情詩使用一個比喻,描寫世界強大勢力崩潰後的哀傷。樹中之王的香柏樹將要被火燒毀,所以其他的大樹,松樹和橡樹,將要為它們的傾倒而悲傷。如果香柏樹都被毀滅,暗示其他森林中的樹也不會安然無恙的。(所指的地名:利巴嫩和巴珊,指出產著名的佳樹之地,不是要受審判的國家。)這個香柏樹比喻暗指世界上強大的勢力,或者他們的王,這勢力表面上看來好強盛,但有一天會被毀滅。

 

在第三節,樹的比喻變為成兩個新比喻:牧人和少壯獅子;兩者看來是指人類的統治者,因為這兩個名稱在聖經和近東的文獻中 常指 君王。這些王將要悲嘆,因為他們的百姓和他們的國土將要毀滅。

 

由於缺乏直接的上下文,這一段比較難作精確的解釋。這景像暗示暴力和戰爭將要在上帝的國度發生。這些國家的統治者,看來他們的統治將會持續,他們的力量強勝,但是最終將要衰落。

 

二. 好牧人的拒絕(4-14節)

 

這一段先知的信息比較混亂。一開始,先知被指示「要牧養這將宰的群羊」(4節),他好像做了這工作(7節)。先知的任務看來好像是無希望,因為他牧養的那群羊是「將宰的群羊」(4節)。但是除了先知這牧人,還暗指有其他的牧者,那些只一心想要獲利而牧羊的。

 

好牧人真心地看顧羊群,手拿著兩支杖:一支以「榮美」為名稱,而另外一支稱為「聯索」。這兩支杖代表上帝關心祂的百姓(「榮美」)和祂給人希望(「聯索」,意思是在以色列和猶大兩個國家之間的聯合)。好牧人履行他的責任,除去無能的牧人,每一個月除去三個(8節)。不能肯定這三個壞牧人是指那三個統治者。

 

三. 無價值的牧人(15-17節)

 

先知扮演著一個無用的牧人。雖然如此,先知卻宣告上帝要在地上興起一個無價值的牧人,這個牧人完全不關心他的羊群。換句話說,一個統治者會被興起,他完全不承擔管理人民的責任,而只把他們當作獲利的源頭。這敘述之後是一首報仇的短歌,歌中詩人向所有在無價值牧人統治下受傷和瞎眼的人民發出呼籲。這一段比較難解釋。可能最初先知宣講信息時,心裏想起一個無價值的人將興起。我們也不能肯定這個人是誰。它可能指百姓拒絕好牧人後,將出現一個無用的牧人。不管怎樣,無用的牧人將要在上帝的審判下傾倒(17節)。

 

 

救贖的來臨

 

撒迦利亞書十章1-12

 

戰爭與和平的回音在這一章中繼續響著,這時也引進了一個新比喻:這是一個牧人的比喻。這個比喻有積極和消極的信息:

 

一. 缺少牧人(1-2節)

 

牧人的一個基本角色,是去引導他的羊群,到一個有青草的地方。但是犯罪的人到別處尋找生存之道。他們轉向家神(teraphim),占卜者,和作夢者,那些宣稱有特別能力預言未來者,以為這種虛假的人將帶領他們進入豐盛的牧場。他們被誤導了,變成了沒有牧者的羊,四處遊蕩。

 

二. 外來的牧人(3-5節)

 

比喻的信息現在改變了。「牧者」在古代近東是用來描寫統治者,王者和掌權者。而先知指出,上帝的憤怒是直接向這些外來的牧人發出,這些牧人對羊群的命運是不關心的。這些外來的牧人是外邦列國的領袖。他們不關心他們的「羊群」,因為他們對群羊的福利毫無同情之心,上帝的怒氣將要向他們發作。但是,上帝將親自牧養群羊,使這一群羊轉變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們有力地戰鬥著,因為耶和華與他們同在(5節),他們擊敗了那些以前統治他們的人。

 

三. 真正的牧人(6-12節)

 

這幾節經文中的「我」說明這些話是上帝直接說的。上帝要加強猶大國和救回「約瑟」(也就是以前的北國以色列)。逃難和被擄的將要回歸到他們的家園,那些軟弱的將要變成強壯。從遠方的國家,從南方和北方(埃及和敘利亞,見10節),上帝分散的百姓將被帶回來:這是一個救贖的信息。第六節:「我要……領他們歸回,我要憐恤他們。」

 

在新約,出現了這樣的牧人。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

 

 

再來之王

 

  撒迦利亞書九章1-17節

  撒迦利亞書的第二部分,顯示出與前面八章不同的氣息。語氣是不同的,在這裏沒有直接提及先知,這幾章可能是先知後期的作品。但是這幾章與前一部分並非沒有關聯。撒迦利亞對將來世界的看見,在這裏繼續著,並且更加精心地處理。

  第二部分又分成兩段:九至十一章,和十二至十四章,每一段用「一篇信息」("An Oracle")為題,雖然希伯來文可以較貼切地譯作「負擔」(burden)。

  一方面,這幾章是針對當時的歷史,另一方面,它也指向將來。我們相信,這一部分所預言的遠象,是比當時的歷史更為重要。

  這段經文以先知宣告上帝的預言開始,攻擊各個外邦的國家,顯示上帝的審判由北方到南方。上帝審判哈得拉、大馬色,和哈馬、所有敘利亞的城市,接著南下向推羅、西頓這兩座沿海的城市。這兩個擁有大量財富的海港,在審判的日子將無能為力。沿地中海海岸向南走,上帝的審判落在非利士人的城市中(5-6節),使它們陷入荒涼的狀態。最後,因為打敗了許多猶大的敵人,上帝將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外面安營(8節),在那裏保護它免受任何欺壓。

  這時,前面八個異象的戰爭氣氛,被這種出現在耶路撒冷的和平氣氛所改變。這座城市要因為她的王到來而歡欣,是謙卑地騎著驢子到來(9節)。彌賽亞的到來,在耶路撒冷標誌著新時代的降臨;戰爭的武器被拋棄掉,而她的 和平之 君將統治全世界。

  但是又突然地,和平的聲調又再一次被改變,被一種戰爭詩所取代;這種突然的改變可能反映一個新的仇敵的出現(相信是指希臘)(13節)。希臘在公元前第四世紀崛起,成為強國。但是這仇敵將被打敗,這樣上帝的群眾要在他們的土地上得到和平。

  在先知的異象中,有一位王,他會把和平帶來。馬太福音(廿一5)和約翰福音(十二15)說明了這王是誰,耶穌就是那將要來的王。

   

我們要靠上帝恩典而活

 

基督徒常常禱告求主指引前面道路, 尤其像慈光歌之歌詞: “我不求主指引遙遠路程, 但求主一步一步引導!”

這樣似乎是很好, 其實聖經的啟示並非如此,祂將祂永恆的旨意清清楚楚寫明在聖經裡面: “要照所安排的, 在日期滿足的時候, 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 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以弗所書110) 這是上帝永恆的旨意, 也是我們生命與信仰的中心. 所以上帝在基督裡所預備的救恩, 是我們一生的依歸
   
舊約哈巴谷先知:“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 葡萄樹不結果, 橄欖樹也不效力, 田地不出糧食, 圈中絕了羊, 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 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 使我穩行在高處!”(哈巴谷書317~19


   
因此, 基督徒是靠上帝的恩典而活, 也是為上帝恩典而活, 讓我們的口常頌揚, 讓我們的心緊緊靠近主胸懷, 一生以上帝的道為依歸, 相信聖靈會將上帝的愛豐豐富富澆灌在我們裡面.

給惡人的五樣災禍

 

  哈巴谷書二章5-20節

  這一段經文的語調和形態,指出這不再是哈巴谷與上帝間私人對話的敘述。這一段包含著一個或者一系列的上帝宣講;這些話是對那個「狂傲」的人(5節)講的,可以假定是巴比倫帝國,但是作出宣告的背景,好像是在聖殿中(20節)。

  哈巴谷重新工作,從事公開的宣講,申述他蒙召作先知時所要宣布的上帝話語。不過當我們讀他宣佈的話,我們就看見這些話包含了一些對他私人問題的回應,特別是那些在一章十二至十三節中提出來的問題。先知曾經奇怪為何聖潔的上帝,會使用那個不聖潔的國家去審判比較不邪惡的百姓。當我們聆聽他的講話時,我們感覺到他現在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曾經應許給他的異象(二2-3)還一直沒有來到。

  先知的宣講在五至六節上半節引出來;這些引言是難以解釋的,部分原因是未確定如何翻譯它們,另外是因為它們可能含有謎語。這些話關係到那些軍事上威脅猶大的狂傲的外邦統治者;它包括了五段責備的詩歌,每一段都由「禍哉」或「有禍了」這個詞引出來,每一段都指出兩宗罪行和兩種結果:

  一. 第一個災禍的信息(6下半至8節)

  外邦的統治者好像搶奪人錢財的債主。他向一些人偷竊;向另外一些人,他用很少的貸款換取人家值錢的東西,趁別人有需要和有求於他時剝削別人,使自己發財。不久以後,先知肯定受壓迫者將會反抗。然後哈巴谷解釋他的暗喻:被掠奪的國家最後將要轉過來,並掠奪巴比倫國。早些時候,哈巴谷曾奇怪一個更邪惡的國家怎能作為上帝的工具,去審判較不邪惡的國家。現在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審判的工具最終要成為受審判的對象;上帝的公義必獲成全。

  二. 第二個災禍的信息(9-11節)

  以隱喻的語言,先知宣布災禍將要臨到那些使用不法手段得到利益、把房子建在高處和保衛森嚴之地的人。他們設法獲得安全,但到頭來還要被這些建築所累。藉著這個隱喻的解釋,先知指出巴比倫皇室,或者王朝(隱喻中包含了一種文字遊戲)在尋求安全的過程中,已經喪失了它所要的安全。

  三. 第三個災禍的信息(12-14節)

  信息的焦點現在從皇室的建築物,轉到城市的建築物。那個建築在不義和流人血基礎上的城市必不會有繁榮;一切都必歸於無有。雖然先知是指著建造一座城市講的,但他的話可能是暗指建立一個帝國。巴比倫藉著他們的軍事擴張,想要建立一個當時統管全球的帝國,但是他們統治全球的目標基於邪惡和流無辜人之血;他們一面築造,事實上也一面在破壞自己所建成的。

  四. 第四個災禍的信息(15-17節)

  先知現在收窄他的焦點,從敵人的帝國目標,到他們令人討厭的實際行為。他指他們喝酒放蕩,使自己和鄰居蒙羞和墮落。但是也許先知所諷刺的,是對追求勢力的沈溺;沈迷在那種放蕩的權力把弄中,於是造成可怕的和放蕩的毀壞。但是正如以前一樣,先知指出,放任地使用暴力去傷害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兩方面,必將反過來作弄作惡的人(17節)。

  五. 第五個災禍的信息(18-19節)

  這第五個信息是關於偶像,而許多注釋家認為它與前面四個信息不很協調;他們認為它可能是由其他別的著者後來加進去的,這篇經文的來源並未能加以肯定。不過,雖然這種信息可以向任何拜偶像的人宣講,它與前面那些向巴比倫統治者所宣講的亦非不切題。我們從古代留下來的碑銘得知,巴比倫帝國把他們的成就歸功於他們的神祇。

 



上帝用異象回應

  哈巴谷書二章2-4節

  這個異象不但對哈巴谷眼前的問題適用,而且也適用於選民在邪惡的世界中,回應困難的生活經歷時,所不斷產生的問題。

  這位先知也被提醒說:這個異象可能需要經過一些日子才會來臨。

  對哈巴谷來說,延遲很自然使他感到不耐煩,而他必須學習去等候它,不過他得到保證:在上帝認為最適合的時間,這個異象將會來到。在這幾節經文中,上帝不僅提示了這個異象和它在歷史現實中緊密相關:不但這異象必定來到,而且它的應驗在時間和地點也是肯定的。

哈巴谷的爭辯

 

  哈巴谷書一章12節-二章1節

  哈巴谷已經發現上帝對他開始所問的問題所作出的回應,所引起的困難比所解答的問題更多。所以現在新的問題必須給予解決,而先知的處理方式必須仔細謹慎。

  哈巴谷以一種推理的方式對上帝的本性提出問題,並且他作出他自己的回應,從古詩歌中和希伯來人的信仰傳統中引出這種答案。上帝是從亙古而有的,祂是那聖者(12節)。

  上帝的確可以命定讓一個外邦的國家作審判的工具,並且因為祂百姓的罪惡,而用這種工具責罰他們。但是對哈巴谷來說,上帝的基本特性使他在理解上產生極嚴重的困難。

  上帝基本的特性是,祂必定不能容忍罪惡和錯誤的行為,並且允許它不受約束地氾濫!

  因此,祂怎麼能容許巴比倫像持有通行證般採取行動,去壓迫選民而不理呢?(13節)這是基本的問題。假定希伯來人是惡的,但巴比倫人肯定更加壞。使用一個外來的極端邪惡的國家,去懲罰一個只是較為不善良的國家,看來既不一致,在道德上也不完整。

  然後,先知把他的爭論進行到底,在十四至十七節進一步的暗喻中,到了誇張的地步,他說他的同胞好像海中的魚;他們隨便地游泳,但毫無方向的意識,因為看來上帝就是那樣造他們的。

  在另外一方面,巴比倫帝國好像漁船的船長。他用網把倒霉的魚捕獲到他的船上,並為他所捕獲的大魚小魚而高興。他的魚網變成他的上帝;它提供他所需的一切,而可憐的那些被他捕捉的魚,是無法拒抗他的權勢。

  這一段以哈巴谷站在守望台,並且等待從上帝來的下一個回應,作為本段的結束(二1)。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