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以賽亞先知性的信息:上帝公義與救恩的彰顯

    基本上,以賽亞書 一到十二章是針對以色列/猶太這個民族所講的信息,針對當時他們國家/社會的處境,釋放先知性的話語。現在,我們先要了解,如何透過前面所說的三個要點來 了解這十二章的經文。首先,我們知道,先知說話的目的是把人帶回到上帝的心意,使人活出上帝那公義聖潔的生命。那麼,我們來看,一到十二章最常講到哪一種 罪惡?不公不義!百姓不認識上帝,所以活出不公不義的生活,整個國家/社會都不公不義,所以先知在一到十二章,甚至整卷以賽亞書當中,都不斷地重覆告誡百 姓要認識上帝,認識祂是創造的主,認識祂是救贖主,認識祂的本性是聖潔公義、並且祂要祂的百姓活得像祂。

(一)上帝的百姓如何認識祂的公義聖潔
    那 麼,上帝怎樣對祂的百姓彰顯祂的聖潔和公義?我們又要如何認識上帝的聖潔和公義?一定是透過祂的作為。上帝的作為和歷史有關,我們是在歷史中看見祂施行公 義、施行拯救、施行審判,認識到祂是這樣的一位上帝。(但是,當上帝的百姓眼睛昏花,看不見祂的作為時,就需要先知來告訴我們。)上帝是一位公義的神,祂 彰顯公義的方式之一是憤怒,上帝看見百姓不公不義就會憤怒(這憤怒是祂救恩的基礎)。上帝對我們的罪非常不滿意,所以祂憤怒,並且祂必須審判、懲誡,否則 我們就不會知道祂是怎樣的上帝。例如,小孩子怎麼知道他們做的事情對不對?當爸爸媽媽臉色不對,告誡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自己做錯了。如果父母永遠都 對孩子笑嘻嘻的,孩子就永遠不會知道甚麼是對的、甚麼是錯的,以致於持續犯錯。我們一般都不太敢提「上帝會憤怒」這個真理;前幾天,我拿一份先知性的預言 給一位弟兄看,對於其中說到上帝會彰顯祂的慈愛、 恩典的部分,他覺得很好,可是對於其中講到上帝會懲治惡 人、咒詛惡人的部分,他就表示不敢接受。我們在理解上帝是一位甚麼樣的上帝時都帶著信義會背景的偏見,側重祂性情中恩典的那一面。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恩 典的基礎是甚麼?恩典的基礎是公義。若我們不了解上帝的公義,不了解上帝的憤怒,我們就不能了解祂的救恩有多麼大。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上帝是會發脾 氣的,當人不願意悔改的時候,上帝的審判與責備就會臨到。(我們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時可以發怒,但是我們發怒之前一定要省察內心,不可以隨便發脾氣;但其 實我們發脾氣十之八九都是不義之怒,惟有上帝的一切怒氣都是義怒。)

   
我 們在整本以賽亞書中都可以看見,上帝的審判是透過戰爭來進行的,透過一個國家來審判另一個國家。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烏西亞王在位五十年期間,是以色 列繼所羅門王時代之後另一個興盛的時代,政治、農業、經濟等各方面都非常好。烏西亞王去世後,亞哈斯王繼任,這時,以色列東北方的亞述國興起。亞述在往西 進展時遇到兩個阻礙,一是亞蘭(現今的敘利亞),二是北國以色列,後兩者聯合起來敵擋亞述,並且邀請南國猶大和他們一起結盟對抗亞述。亞哈斯不從這二王之 意,可是也沒有尋求上帝的意思。先知以賽亞對他說:「……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因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的火把頭所發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裏膽怯。」(七:4

    可是亞哈斯跑去跟亞述連結,導致亞述往西挺進,滅了亞蘭,吞滅北國以色列。後來,亞述也沒有放過南國猶大(雖然亞哈斯向 亞述王貢奉金銀)。亞哈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鑽營國事,其中充滿敗壞,因此以賽亞書說亞述是上帝怒氣的棍(見十:5),祂透過亞述發動戰爭來刑罰亞蘭、北國以色列,以及南國猶大。之後,亞述驕傲得不得了,亞述人驍勇善戰並且非常殘暴,殺死非常多的人。上帝藉著先知對他們說:「我使用你來審判以色列民族,但不代表你可以這麼驕傲。」

    於是上帝又興起巴比倫刑罰亞述。我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一定要有先知性的眼光,否則只能看到此起彼落的戰爭與理不清的紛紛擾擾;人的歷史,需要加上屬靈的解釋才有意義。

   
上帝審判以色列國家社會裏的腐敗、不公不義,基本上是藉著戰爭。可是我們要注意,上帝雖然施行審判,但祂的怒氣是在轉眼之間,祂的慈愛乃是一生之久。祂對以色列的罪惡一直忍耐、一直忍耐,直到這些罪惡累積到一個地步,以色列還不悔改,上帝的杖才臨到。

(二)上帝救恩的彰顯:透過彌賽亞君王的降生
    以上就是以賽亞書第九章之前的歷史背景。當代台灣可以說是後現代社會,現在的年輕人不容易讀懂以賽亞書,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他們沒有「屬靈」、「超自然」的觀念,所以不易讀懂先知性的預言;

    第二,他們信奉個人主義,缺乏團體的觀念;

    第 三,他們相信「標準」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王,自己高興接受甚麼就可以接受甚麼,不是某人說了算數,也不是上帝說了算數,而是他們自己 說了就算數。總之,「國家」的觀念對他們來說不重要,「君王」、「權柄」的觀念對他們來說很遙遠,所以他們很難了解以賽亞書的信息。

   
上帝看見以色列這一群人的罪性敗壞到極點,除了祂親自出馬施行拯救,沒有更好的辦法。整卷先知書都是在傳遞這個信息,先知不斷對以色列民族 說:「有一位彌賽亞要來到我們當中,並且這位彌賽亞是採君王的姿態出現。」

    現 在的年輕人哪懂甚麼是君王?基本上,我們現在的社會沒有「王」的觀念,民主時代的人覺得自己就是老大,想說甚麼就可以說甚麼,很難了解甚麼叫作「上帝用權 柄來治理祂的百姓」,因此也就很難了解救恩的可貴。以賽亞說,當百姓活在極大的痛苦當中,上帝要賜他們一位君王:「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 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九:6

    當 以色列民知道上帝要賜給他們一位彌賽亞時,他們何等激動、何等高興!因為他們原本的王很差勁,他們渴慕得到一個好的王、好的權柄,他們期待上帝賜下一個權 柄來幫助他們、拯救他們、帶領他們打勝仗。以色列百姓對君王有強烈的渴望,因此上帝按照人所能了解的方式,賜給他們一位彌賽亞,這是一位君王,這位君王要 為他們打仗。打甚麼仗呢?打一場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仗,也就是屬靈爭戰。

    九章6節:「……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說,上帝自己要來到這個世界,親自作王,人作王作得很爛,所以祂要親自來作王。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當然是好消息!正當以色 列民處在最黑暗的日子,正當他們被亞述王殘暴對待時,先知預言:創造天地的主將來到這個世上。

   
以賽亞書前半段非常清楚地說到這個救恩的預言,一到五章就出現了,九到十二章的內容更是以此為主:

一章18節:「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二章2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四章2節:「到那日,耶和華發生的苗必華美尊榮,地的出產必為以色列逃脫的人顯為榮華茂盛。」

七章14節:「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

第九章前半都在講這個預言。

十一章1-5節: 「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祂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上,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祂必以敬畏 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裏的氣殺戮惡 人。公義必當祂的腰帶;信實必當祂脅下的帶子。」

   
彌 賽亞施行審判不憑眼見。今天這個世界判決人是否有罪都是憑眼見,包括人證、物證等等,不一定判斷得對,很多人明明有罪卻因著人證、物證而脫罪,有些人明明 沒罪卻因著人證、物證而被冤枉,斷是非實在需要屬靈洞察力。治理教會也不能僅憑人口中的話,一定要看人的內心,治理者若沒有屬靈洞察力,很可能被人的話帶 得團團轉或是掉到陷阱裏。我們做判斷的時候需要用更高超的公義原則,也就是要讓耶穌作王,讓上帝在我們裏面作判斷,因此先知性的話語很重要,能讓我們迅 速、準確地看穿人的心。彌賽亞來到世界就是要作出正確的判斷,祂要在我們裏面幫助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以賽亞所傳講的,一方面是「審判」的信息(上帝要責備、審判罪惡),一方面是「救恩」、「光」的信息,這光就「耶和華親自來到這世界作王!」

    注意,祂不僅要作我們個人的主,祂乃是君臨天下,作我們家庭、社會、國家以及祂所造的萬民的主,萬民都要流歸於祂。祂要解決的是罪的問題。人的罪必須拔除,但是人根本無法做到這件事,因此祂親自出馬!正如以賽亞書一章18節所說的:「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上帝的公義不僅是審判,祂還要「……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上帝的義。」(哥林多後書五:21

    上帝的公義跟我們想的公義完全不一樣,上帝的公義當中滿有祂的慈愛,祂知道人類犯罪之後,已經完全失去達到祂的公義的能力,這個時候,祂如果還是一逕要求我們 要達到祂的公義,這個要求本身乃是不公義的。要求一個被罪捆綁的人不可以犯罪,就好比大人要求一個小孩子必須跳過兩公尺高的柵欄,根本不合理。上帝的公義作為是,祂親自跳下來,進入到人裏面承擔人的罪,解決我們罪性的問題,只要人願意接受祂,就可以從罪中得救。

   
有許多舊約學者在研究、統計聖經中的先知預言,但無論如何統計,我們都可以看出,一切的先知預言彼此之間都有關連,都是繞著上帝的心意而發出的上帝的心意就是彌賽亞/耶穌基督。我們都持續活在這個預言當中,持續在經驗這個寶貴的預言。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