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復活的盼望

 復活的盼望」是整本聖經最榮耀、最有能力的信息之一。這盼望不只是關於將來的復活得榮,更是現在就能支撐我們面對苦難、失落、死亡和罪的力量。基督徒的信仰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我們信的不只是耶穌死了——而是祂已經復活了,並且我們也要與祂一同復活!


一、什麼是「復活的盼望」?

📖 定義

「復活的盼望」是指:

  • 基督耶穌戰勝死亡,成為復活的初熟果子(林前15:20
  • 我們將來也要照祂的樣式復活,得著不朽壞的身體(腓3:21
  • 這個盼望不只關乎未來的身體復活,也包括今日靈性的復興與更新

二、聖經中的復活盼望經文精選

📌 哥林多前書 15:20-22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

基督的復活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我們將來復活的保證和起頭


📌 彼得前書 1:3-4

「藉著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我們的盼望不是空想,是「活潑的」,有基督的生命力支持,連死亡都不能奪去。


📌 羅馬書 8:18, 23

「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我們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身體得贖。」

將來的復活使我們現在的苦難變得有意義,因為榮耀正在等待著我們。


三、復活的盼望帶給我們什麼?

1. 勝過死亡的確據

基督復活,證明死亡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過渡。
當我們面對至親離世、或自己臨終之時,這盼望能成為我們堅固的錨(來6:19)。


2. 生活中的勇氣與信心

因為我們知道,即使遭遇失敗、病痛、逼迫,這些都不能奪去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和未來。


3. 對世界的使命感

我們不是為今生而活,而是為永恆而活。這激勵我們去傳福音、活出愛與真理,因為「在主裡的勞苦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4. 苦難中的盼望與安慰

復活的信息意味著:

  • 今天的眼淚是暫時的
  • 上帝會把一切破碎重建成榮耀
  • 即使我們「軟弱、病了、死了」,我們仍屬基督(羅14:8

四、如何活出「復活的盼望」?

層面

實踐方式

思想

每天默想復活經文,調整焦點在永恆而非眼前困難(西3:1-4

情感

當憂慮或絕望臨到時,以禱告與盼望回應(腓4:6-7

行為

活出聖潔、愛人如己、傳福音,因我們是「永恆子民」

社群

與教會肢體彼此勉勵復活的真理,特別在喪禮、患難中不忘這份盼望


五、反思與默想問題

  1. 我是否真相信自己將來也要復活?還是只把這當作宗教象徵?
  2. 當我面對死亡、苦難或失去時,我是否用復活的盼望來看待?
  3. 今天,我可以怎麼把這份盼望活出來、帶給別人?

六、禱告引導

「主耶穌,感謝祢從死裡復活,使我不再被死亡轄制。求祢每天加添我對這份復活盼望的信心,叫我在黑暗中不失光明,在痛苦中仍有歌聲,在絕望中依然相信。願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預告將來要來的榮耀。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復活的力量

  

復活的力量」(Power of the Resurrection)是新約聖經中極其重要的一個主題,特別在使徒保羅的書信中有深刻的闡述。這個概念不只是指耶穌從死裡復活的那一個事件本身,更代表一種更新、轉化和勝過死亡與罪的屬靈實際與能力,對信徒的生命有極深遠的影響。


一、聖經中的「復活的力量」

1. 腓立比書 3:10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這節經文是保羅對復活的力量最明確的描述之一。他渴望的不只是認識基督,更是經歷那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的能力在他生命中的實際運行。

2. 羅馬書 8:11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這節說明聖靈就是復活的力量。耶穌復活是透過聖靈的能力,這同一位聖靈如今也住在信徒裡面,帶來屬靈生命的復活與更新。

3. 以弗所書 1:19-20

「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使他從死裡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

保羅在這裡說明,上帝向信徒所顯的能力正是那使基督復活的大能,這不僅是未來的盼望,更是今生可以經歷的實際。


二、「復活的力量」帶來的轉化

1. 從罪中得自由

復活的力量使信徒不再被罪的權勢轄制,而是有能力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羅馬書 6:4-11)。

2. 屬靈生命的更新

信徒因聖靈的內住而有新的生命,不再是舊人,而是新人(哥林多後書 5:17)。

3. 盼望與永恆的眼光

復活讓信徒明白死亡不是終點,基督的復活是初熟的果子,我們也要與祂一同復活(哥林多前書 15章)。


三、如何在生活中經歷復活的力量?

  1. 認識與信靠基督
    復活的能力不是靠行為而得,是透過信心與基督聯合。
  2. 倚靠聖靈的引導與能力
    每天的生活與選擇,都可以倚靠那位使基督復活的聖靈。
  3. 在苦難中持守盼望
    如同保羅所說,與基督一同受苦,也會一同得榮耀。苦難是復活能力彰顯的機會。

結語

復活的力量不只是一個神學概念,而是每位信徒日常生活中可以經歷的實際。這種力量使人從破碎中被恢復,從失望中得盼望,從軟弱中得剛強。願你每日更多地認識這復活的大能,並在生命中活出那與基督同死同活的真實見證。

2025年6月4日 星期三

以斯帖記的重要性

 

  以斯帖記和路得記是聖經裡僅有的兩卷,以女人名字為卷名的書。路得是外邦女子,嫁到以色列成為敬拜上帝的子民。以斯帖是猶大女子,嫁給外邦君王,後來成為民族的救星。

  以斯帖記記載普珥日的由來。普珥原是占卜、掣籤之意。哈曼掣籤選定 十二月十三日 要滅絕猶大人,該日卻成為猶大人勝敵之日。猶大人就照普珥的名字,稱十二月十三、 十四兩 天為普珥日。每年普珥日時,猶大人禁食,並誦讀以斯帖全卷,記念上帝的拯救。

  猶大人從聖殿蓋好,到以斯拉返國,這七十多年間,沒有留下任何史料。以斯帖記是這段時期唯一的資料,難怪猶大人珍惜它。聖經裡其他的書卷都注重被擄歸回的猶大人,也只有以斯帖記描寫仍然留在波斯地的猶大人的遭遇。

  這都是以斯帖記獨特的地方。

  上帝保存祂的百姓,為彌賽亞的降生作準備。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斯帖記愈顯重要。如果猶大滅種,那應許中的彌賽亞就無從降生。撒但在歷代以來,想盡各種辦法破壞上帝的救贖計劃。但是因著上帝的恩典與應許,祂為祂的百姓存留餘種,使救主耶穌終於能夠從猶大這個支派降生,而讓全世界的人得福。為此,我們只有感恩。

以斯帖記主旨與分段

   以斯帖記共十章,全書雖未提到上帝的名字,但卻在在顯示出上帝的大能和保守;祂保守散居在波斯帝國境內的猶大人,渡過滅族、滅種的危機。今天上帝一樣眷顧保守祂的百姓,無論大事小事,或明顯或隱藏。上帝存在於我們一生任何的危機中,保守我們、看顧我們。

  以斯帖記全書可分為三大段:

  1.以斯帖入宮(一~二章)

  以斯帖原名哈大沙,意思是番石榴樹。她進宮以後改名為以斯帖,意思是東方之星。以斯帖以一名孤兒的身份,得以成為王后,除了她容貌俊美以外,個性溫和,討人喜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猶大人遭遇危機時,以斯帖已經身居深宮。這是上帝預先的安排。

  2.猶大人的危機(三~五章)

  猶大人的危機起因於被亞哈隨魯抬舉為宰相的哈曼。

  哈曼是亞甲族,和以色列人的死敵亞瑪力人或有關係。掃羅王時期,亞瑪力王亞甲曾被撒母耳處死,哈曼可能是亞甲的後代。哈曼本來是生氣末底改一個人,到後來卻要求國王把境內所有的猶大人全殺光。

  他掣籤訂了一個吉日,即 十二月十三日 ,要執行這個王命。他不知道王后也是猶大人。面對這個危機,以斯帖曾經向末底改表示她也愛莫能助(斯四9~12)。

  但末底改勸勉她,要她冒死進去見王,為這件事向王求情。末底改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斯四14)

  這是一句很有名的話,叫我們記得,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頭銜或職位,都是為了可以服事上帝。

  3.猶大人的勝利(六~十章)

  以斯帖冒死進宮見王,請王連續兩天帶哈曼赴席,哈曼非常得意。

  在這兩天之間,國王由於睡不著覺,叫人念歷史書,因而發現末底改救王大功。這也是上帝奇妙的安排,在這重要關頭,扳回猶大人的頹勢。這不也是上帝垂聽了猶大人禁食禱告嗎?

  結果,哈曼想要害末底改,卻害了自己。末底改被國王擢升,代替哈曼做宰相,並且下令在 十二月十三日 那天,猶大人可以抵抗、攻擊仇敵。以斯帖記就以猶大人的勝利作為結束。

  以斯帖記裡有三個筵席。第一個筵席是亞哈隨魯王為臣僕擺設的,也是以斯帖進宮的契機。第二個筵席是以斯帖為王和哈曼擺設的,它化解了猶大人的危機。第三個筵席則是猶大人慶功的筵席。這三個筵席正好貫穿全書的情節。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詩篇109篇概論

 

《詩篇》第109篇是一篇情感極為強烈的詩,被歸類為**「咒詛詩」(Imprecatory Psalm,即詩人向上帝呼求對惡人的審判與報應。它是大衛的詩**,屬於個人哀歌的一類,但其咒詛的語言與強度遠超一般哀歌,使這篇詩篇在整本聖經中極具爭議性與張力。

然而,《詩篇》109篇不只是咒罵敵人的情緒發洩,而是詩人在極端不公義下將審判交託給上帝的信心表達;它也展現出一個敬畏上帝之人,在被惡待、誤解甚至背叛時,仍選擇向上帝呼求而非親自報復。


📖 一、詩篇109篇基本資料

  • 類型:哀歌詩、咒詛詩(Imprecatory Psalm
  • 主題:在惡人的逼迫與毀謗中,求上帝伸冤並顯出祂的公義
  • 作者:大衛
  • 背景:具體事件未詳,可能是大衛在政治或宮廷危機中被誣告或背叛

🧭 二、結構與內容概覽

段落

經文

主題內容

1–5

詩人描述惡人的攻擊與不義(毀謗、謊言、仇恨)


6–20

詩人求上帝咒詛敵人(包括他家庭、後代、記念其罪)


21–29

詩人自述困苦,呼求上帝施恩幫助


30–31

結語:稱謝上帝、宣告上帝的審判與幫助



🔍 三、神學與屬靈重點

1. 咒詛的語言如何理解?

這是讀詩篇109篇最常面對的難題。部分內容讓人震驚(如求上帝讓敵人的後代斷絕,11–13節),但我們要注意:

  • 詩人並未親自復仇,而是把審判交給上帝
  • 咒詛是對極度不義與惡意迫害的回應,是求上帝伸張公義,而非私仇。
  • 在舊約中,「祝福」與「咒詛」都與上帝的約有關,咒詛是對違背上帝道的人所當承受的審判(參申命記28章)。

2. 被毀謗的痛苦

詩人強調他是出於愛、禱告、善意對待敵人,卻換來毀謗與惡待(4–5節)。這種遭遇,深深觸動許多在教會、家庭或社會中被誤解與背叛者的心。

3. 上帝是伸冤者

詩人雖發出咒詛,但並不是出於個人報復,而是求上帝「記念」與「審判」那些惡人,反映出對上帝公義的信靠與期待

4. 新約引用

使徒行傳1:20中彼得引用了詩篇109:8(「願他的年日短少;願別人得他的職分」),應用在出賣耶穌的猶大身上,說明這篇詩與彌賽亞的苦難之間也有預表性。


🪶 四、關鍵經文解析

4節:「我因愛他們,就為他們禱告;他們卻以惡報善,以恨報愛。」

  • 顯示詩人不是在毫無根據地發怒,而是先有愛、行善、代禱,卻被惡報。這是詩篇109篇情感張力的核心。

26節:「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求你幫助我,照你的慈愛拯救我!」

  • 在最深的痛苦中,詩人仍呼求上帝的「慈愛」(Heb. chesed),顯示他信靠上帝不僅是公義的審判者,也是慈愛的拯救者。

🙏 五、默想與應用

  • 你是否曾因行善卻遭人誤解、背叛?
  • 你會選擇報復,還是像詩人一樣把審判交給上帝?
  • 詩人並非否定自己的情感,而是把受傷的心帶到上帝面前。你是否願意學習這樣的屬靈反應?

六、詩篇109篇與基督的對比

耶穌也曾「以愛報恨」,卻被仇敵出賣與殺害。猶大的背叛正是詩篇109篇的極致呈現,但耶穌選擇的是: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34

新約信徒面對敵人時,被呼召效法耶穌饒恕的心;但這不代表不向上帝傾訴苦情。詩篇109篇成為我們在痛苦中仍信靠上帝審判與慈愛的寶貴資源。


結語:哀傷中的敬拜,正義中的信靠

《詩篇》109篇幫助我們誠實面對傷害,也教導我們將審判交託給上帝。它讓受傷的人可以有聲音,也讓敬畏上帝的人在不義中不失信心。

 

詩篇108篇概論

 

《詩篇》第108篇是一首充滿信心與敬拜的詩篇,它是一篇編輯合成詩,由《詩篇》57篇的後半段(57:7–11)和《詩篇》60篇的後半段(60:5–12)所組成。這讓第108篇成為一首「重組型詩歌」,將原有詩句重新安排,用於新的信仰處境中。這顯示出以色列人在敬拜中如何以過往的信仰經驗來應對當下的挑戰。


📖 一、詩篇108篇基本資料

  • 類型:信心的詩歌(Psalm of Confidence)、頌讚與祈求混合詩
  • 主題:在讚美與禱告中信靠上帝賜得勝
  • 背景:可參照《詩篇》57篇(大衛逃避掃羅)和《詩篇》60篇(對抗以東時的戰敗與求助)

🧭 二、結構與內容分析

段落

經文

主題

1–5

頌讚上帝的慈愛與榮耀

表達堅定的心志、向萬民頌揚上帝

6–13

求上帝施展拯救,賜以色列得勝

信心宣告上帝掌權並幫助得勝仇敵


🔍 三、詩篇108篇的特點與重點

1. 信心的宣告

開頭的1節說:「上帝啊,我心堅定!」(或譯:「我心堅定不移」),這是一種在困境中選擇敬拜的態度。即使面對挑戰,詩人仍堅信上帝的慈愛與信實不改。

2. 敬拜帶動信心

前半部以頌讚開始,特別強調上帝的慈愛「高及諸天」與真實「達到穹蒼」(v.4),這種宇宙尺度的形容,使人敬畏並帶來信心。

3. 從頌讚轉入禱告

6節開始,語氣由頌讚轉向呼求:求上帝施行拯救。這種過渡反映了敬拜與禱告是信仰生活中互為補足的兩翼。

4. 上帝掌權於列國

在第7–9節,詩人提及以色列的各地區(示劍、疏割、基列、瑪拿西、以法蓮、猶大)和敵對的列國(摩押、以東、非利士),表明上帝不僅是以色列的上帝,更是萬邦的主宰。

5. 信心中的懇求與宣告

結尾(v.12–13)強調唯有上帝能賜勝利:

「求你幫助我們攻打敵人,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我們倚靠上帝才得施展大能;他必踐踏我們的敵人。」

這是經典的「上帝幫助 vs 人幫助」對比,強調屬靈得勝的來源。


📚 四、與詩篇5760的對照(簡略)

詩篇內容

來源詩篇

差異

1–5

詩篇57:7–11

幾乎完全相同,原本是大衛逃避掃羅時的敬拜

6–13

詩篇60:5–12

原來是戰敗後對上帝的求助與信靠

這種重組說明了詩篇不僅是歷史記錄,更是活的敬拜工具,能夠在不同情境中重新被應用。


五、默想與應用

  • 你是否能在困境中宣告「我心堅定」?
    面對困難時,是憂慮先掌權,還是信心先起來敬拜?
  • 你是否相信上帝仍掌權在世界的局勢與你個人的掙扎中?
  • 你是否願意把過去上帝的作為作為今天禱告的基礎?
    這首詩提醒我們:以前的詩歌可以成為今天的禱告。

🙏 結語:一首合成的信心之詩

《詩篇》108篇教導我們:敬拜與禱告可以結合,過去與現在可以連接。面對現實的戰鬥,我們不逃避、不靠自己,而是仰望那位「施行拯救」的上帝。
這首詩是一首從歷史中提煉出來、向未來宣告得勝的信心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