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聖經內容奇妙可由科學應證

    聖經雖然是一本古老的宗教經典,但和現代的科學知識並無矛盾。相反,聖經中還包含著一系列有關科學的最奇妙的啟示。

    聖經中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即已開始指出:地球是懸在空中的(伯26:7)。是會旋轉的(伯38:13,14見原文和英文聖經),是圓球形(賽40:22. 8:27),它的東西兩半球都有人居住(路17:34-368:10-12 )。這些啟示對古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大地怎樣會是圓球形?怎樣能旋轉?又怎可能懸在虛空?豈不要『趺落』下來麼?

    這裏面的道理直等到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才真正搞明白了。原來大地真是懸在虛空之中的。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它得以環繞太陽運轉,才不致『趺落』下來。但約伯卻早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前即已指出:『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

    聖經中記載,起初人是用地上的塵土這的。對此,不但古人不能理解,而現代不信的人也常以此譏誚聖經。然而有一位科學家施勞生卻告訴我們說:『聖經之最大 奇事,是它的化學上的正確。聖經第一卷說,人是造自塵土的。這在字面上和科學上都是正確的。在塵土裏有14種不同的化學元素,在人體裏也同樣有那14種元 素。』

    人體所有的化學元素成份和塵土是一樣的。人體之平均成份如下表,而泥土的成份也如下表:

      65%,18%,10%,3%,2%,1%,0.35%,0.25%,1.5%,0.15,0.05%,0.001,碘少許,氟少許,矽少許

    從以上所舉的例證中可以看到:聖經中的古老啟示和現代科學的最新發現是完全一致的。這再一次證明了聖經確實是上帝所默示的。

聖經與考古

    古老記載考古證實   ,   預言應驗有歷史為證  ,  歷經患難卻奇妙保存    ,

    聖經考古: 駱駝穿過針眼,耶路撒冷的「針眼門」   ,

古老記載考古證實

    近 一百幾十年來國外的聖經考古學有著驚人的發展和巨大的貢獻。過去聖經中的古老記載常被些不信的人視為神話故事,沒有歷史根據,但經過這許多年來考古學的大 量發現,都已一一被證明為事實。目前有關聖經的考古學已進展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於聖經中的每一古老記載,每一奇妙的史實,幾乎都已獲得了奇妙的證實。由於 這方面例子實在多不勝舉,現只舉二個例子:

    如聖經中記載,古代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的居民,由於罪惡滔天,惡貫滿盈,以致上帝最後不得不從天上降下硫磺與火毀滅了他們(創19章)。 這去有些不信的人常將這一記載視為神話故事,不願相信為事實。但早在幾十年前考古學家已在死海南端淺水區一帶找到了這兩座被毀滅的城市,並且證明它們當初 確是被硫磺與火所毀滅的。原來該地區盛儲硫磺與石漆(即瀝青),直到今日仍然是這樣。當時從地底下突然爆發地震,有火紅的岩漿從地底下噴出來,將滿含硫磺 與瀝青的地層噴到天空,並燃燒起來,然後又撒落在那二個城市上,正如從天上降下硫磺與火一樣。同時因那一帶地層中含有很厚的鹽層(現在所多瑪山下還有一個150英呎厚的鹽層),隨著地層噴向天空,也將地底下的鹽層噴射到天空,於是火紅的鹽和硫磺一同撒落下來,包圍在甚麼固體物質上就立即形成『鹽柱』,以致直到今天那裏仍有 許多鹽柱,且被人們稱之為『羅得的妻子』。
   
    再 舉一個例子,聖經上曾記載某次亞述王西拿基立帶領大軍攻取猶大諸城,並要毀滅耶路撒冷。希西家王哀求上帝拯救,上帝就藉先知以賽亞安慰他,並答應予以救 護。就在當天夜裏,上帝派了一位天使到亞述營中殺滅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發現營中盡是屍體,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後來被他兒子殺死 (王下18-19 章)。關於這 一件事,過去有些人也視為神話,不願相信為事實。但早在幾十年前,也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原來考古學家已從古代尼尼微城廢墟下挖掘出一根六角柱碑文,上面 刻有亞述王西拿基立的皇家歷史。此六角碑文已被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勃裏斯特帶回芝加哥,至今仍存在那裏。此六角柱上記載了西拿基立的各次主要戰役,包括他 的攻打巴勒斯坦戰役,上面提到了這樣一件事,他的軍隊在耶路撒冷遭遇奇怪的消滅。

    考 古學家和聖經學者認為,這一句話顯然是指他的軍隊十八萬五千人被天使所滅之事說的。首先是年代相同,都是發生在西拿基立最後攻打猶大和耶路撒冷時。第二是 地點相同,都是在耶路撒冷城旁。第三是情節相同。他說他的軍隊遭到奇怪的消滅,既然說消滅,也就是全軍覆滅的意思,既然說奇怪的消滅,也就是他不能理解他 的 軍隊滅亡的原因。因天使殺滅人不需要使人流血,或使人痛苦掙扎,只是使人立刻斷氣而死。而這種死因實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因他看到他的軍隊既不像中毒而死 的,也不像瘟疫而死的,更沒有被殺流血的情況,而祗是安安靜靜的死去。這實在是令他驚奇不解的。只有一點情況他沒有記載,即他的軍隊死亡人數。這也許是一 種軍事機密,或是出於其它的考慮,他不願提述具體的人數。但當時一個帝王將領打仗時率領一、二十萬軍隊也是常有的事。因此聖經上記載被殺人數為十八萬五千 人也是完全真實可信的。

    總之,通過上述幾方面的部分例證,我們已可確知深信:『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以斯拉記簡介

    以斯拉記接續歷代志下的記載,描述猶太人歸回重建聖殿的經過(一~六章),以及文士以斯拉回國重建聖民的信仰生活(七~十章)。

     以色列人因犯罪受上帝管教。一部份猶大人隨著約雅斤王被擄之後,思鄉之情瀰漫在流亡國外的百姓當中,而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結分別在耶路撒冷和被擄的地方,當眾 宣講猶大必將滅亡的信息。西底家王第四年,有稱為先知的哈拿尼亞卻說,兩年以後猶大人就要歸回;這是猶大人所樂意聽到的信息(28:14)。但是耶利 米說,這是假的,猶大必亡;果然在主前586年,猶大亡國,以色列人都被擄到巴比倫。

    巴比倫自尼布甲尼撒王以後,國道日漸衰落,在主前539,被波斯帝國滅亡。上帝預言以色列被擄七十年(耶25:1112)。當時候滿足,上帝便恩準他們歸回故土,上帝激動波斯王古列成就了此事;可見世上萬事都在上帝的手中(箴21:1

以斯拉記之主旨

    本書作者是文士以斯拉。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都是被擄後的歷史書,雖然時間稍有不同,但卻很有關連。以斯拉記講述重建聖殿,尼希米記則記重建聖城,而以斯帖記是保全聖民。以色列雖因背逆上帝被趕出本地,但上帝仍記念祂的約,領他們歸回,這也是應驗先知耶利米的預言。他們回國共有三次:

一、主前538年,由所羅巴伯領導歸回(拉二2)。

二、主前458年,由以斯拉帶領歸回(拉七1,6~7)。

三、主前445年,由尼希米領導歸回(尼二58)。

    被擄歸回是以色列人歷史上一個很大的轉折點,正如當年他們出埃及進迦南一樣,否則猶太民族就從那時淪亡,基督也就無從降生,上帝的救贖計畫便不能完成。他們當時重建聖殿,與我們如今要復興教會有許多相似之處,值得我們借鏡參考。

以斯拉記大綱與年代表

一、所羅巴伯的歸回(一~六章)
  1、歸回之人(一~二章)
  2、重建聖殿(三~四章)
  3、建殿完成(五~六章)

二、以斯拉的歸回(七~十章)
  1、蒙恩回國(七~八章)
  2、認罪祈禱(九章)
  3、信仰重建(十章)


主前 539 波斯征服巴比倫
       538 古列下詔,所羅巴伯帶領百姓第一次歸回
       522 大利烏王登基
       516 重建聖殿完成
       486480年(約) 以斯帖記事蹟
       458 以斯拉抵耶路撒冷
       445 尼希米抵耶路撒冷
       444 耶路撒冷城牆完成
       433 尼希米返回波斯國

以斯拉記之重要信息

一、上帝是「天地之上帝」(五11),祂興起君王,賜下權柄(一2)。祂能激動君王的心,使他們遵行祂的旨意(一1);亞達薛西王不能拒絕一位卑微的文士以斯拉所提出的請求,因為這位文士有上帝的手幫助他(七612)。

二、上帝既有意重建祂的殿,是不能因仇敵的恐嚇、百姓的軟弱而廢止的,所以在停頓十五年後,便打發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向猶太人說勸勉的話,於是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就又起來動手建殿。

三、在被擄其間,以色列百姓在宗教方面有許多的改變:

  1偶像絕跡-被擄時期中,他們把以前因拜偶像而遭上帝滅亡之致命惡習完全清除,此後他們再沒有拜偶像了,他們的一神觀念從此非常堅定。

  2宗教改觀-以前因有聖殿存在,宗教禮儀極為繁複,現今聖殿既毀,百姓的宗教信仰漸趨個人化(如但以理自行禱告讀經;參但6:109:2),日後  公眾集會之敬拜也簡化多了。

  3會堂創立-自聖殿被毀後,他們已失去崇拜的中心,在新環境裡他們創立會堂,在安息日及節日聚集,培養宗教信仰,教導律法,後來這些會堂便成為他們的宗教崇拜中心、宗教教育的學府,及社會福利機構。

  4律法重估-在此之前律法受忽略,而今在痛苦火煉中他們對律法有重新的評價。以斯拉回國,宣讀及闡述律法書,帶來全國屬靈大復興;此後他們忠心衛護律法,甚至為律法犧牲生命。

  5教派出現-因他們對律法有新的態度,因而產生新的觀念、愛慕及辯護。法利賽派、文士派、撒都該派等均應時而生;此等教派之興起原本與守律法及愛律法有關,可惜到了後期他們已離開了律法的精義,而把它變成一種機械式的理論而已。

四、有關被擄歸回的預言,不單是先知耶利米在宣講(30:1332:2644),以賽亞書(44:28)、以西結書 (11:171828:2526)都有記載。

五、以斯拉記第六章以獻殿結束,即大利烏王在位第六年(主前516);第七章續記亞達薛西王第七年的事蹟(主前458)。兩章之間是薛西王(即亞哈隨魯王),他立以斯帖為后,因此以斯帖記的故事應發生在以斯拉記第六、七章之間(兩章中間約隔58年)。

六、歸回之以色列人在聖殿重建上歷經許多波折

   1築壇獻祭、守住棚節:猶大人歸回以後,七月間聚集在耶路撒冷。他們聚集如同一人。在所羅巴伯和耶書亞的領導下,他們照律法書所寫,築壇獻祭,並守住棚節。所羅巴伯是約雅斤王的孫子,代表大衛宗室,主理政治;耶書亞是大祭司,負責宗教事務。

 2.立殿的根基:這是歸回以後第二年二月間的事。立聖殿根基的時候,有祭司吹號、有詩班奏樂、有老年人激動的大聲哭號。

 3.撒瑪利亞人的阻擾:撒瑪利亞人聽到猶大人歸回重建聖殿,就前來干涉。首先他們說要參與建殿,當這個要求被拒絕以後,他們就百般阻撓。從古列年間,經過剛比西斯王,一直到大利烏一世第二年,他們一直都設法破壞猶大人建殿的計劃。

 4.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 被擄歸回的猶大人,他們建殿的熱忱因著撒瑪利亞人的仇視而消失。他們轉而關心、建造自己的房子。時間一晃就過了十幾年。大利烏一世第二年,先知哈該責備猶 大人,自己住天花板的房子,卻讓聖殿荒涼。六月二十四日,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在先知哈該的鼓勵之下,率領百姓重啟建殿工程(1:1215)。這當中還有 先知撒迦利亞的鼓勵(5:12)

 5.獻殿之禮:最終耶路撒冷的聖殿在大利烏王第六年修建完畢,猶大人歡喜地行奉獻禮,並派祭司、利未人照律法書所寫,按著班次在聖殿裡事奉上帝。翌年正月十四日,他們又守逾越節。

    猶大人這一次所建造的聖殿,規模比所羅門建造的小得多,但是這個聖殿一直是猶大人生活的重心。國家已經亡了,得外邦君王所允許建造的聖殿,是他們唯一的盼 望與寄託。自此,祭司在猶大人中,一直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除了總管宗教事務外,祭司也管理政治的事,這個現象一直延續到耶穌的時代。

七、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後 接到報告,猶大人和外邦人通婚;恐怕會隨從外邦的風俗,再度離棄上帝。以斯拉非常看重這事,他先是在上帝面前認罪祈禱,然後召集會眾處理這件事;百姓和首領 都同意離開外邦的妻子。和外邦人通婚的問題,保羅在新約也有一些教導(林前7:1217),和以斯拉的處理略有不同,保羅吩咐讓不信的一方決定要不要留 下來,而非信主的人主動離棄對方;保羅認為基督徒也有可能帶領未信的另一半信主,所以不要輕言離婚。其實最重要的是會不會受影響而離棄上帝,這是以斯拉所最 關心的。以斯拉身為領袖,自覺有責任教導百姓保持純正的信仰,因此採取嚴格的措施,禁止與外族聯婚。

八、以斯拉的工作非常偉大,他不但帶領歸回百姓悔改歸向上帝,帶進信仰的大復興,相傳他也創立了猶太人的會堂制度,使後來的猶太人能聚集一起禱告敬拜上帝,學習律法和先知的教導,最重要的是他將舊約全部經卷編纂成典,成為新約教會及所有信徒至高的寶庫。

以斯拉記之歷史背景

    以斯拉記是一本歷史書,所記載的從波斯王古列元年(536BC),至亞達薛西第七年九月二十日(458BC)為止。但以斯拉記並不涵蓋整段時間的歷史,它只選取了從波斯王古列元年(536BC),至大利烏王第六年(516BC)有關聖殿重建的事蹟,其中提及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勸勉。兩位先知的說話,部份記載在哈該書和撒迦利亞書中。另外它也記載以斯拉在亞達薛西第七年領導猶太人第二次的回歸,和回歸後他如何處理那與外邦人通婚的事情。

猶太人第一次被擄發生在約雅敬第三年,即主前606BC,但以理就在那一次被擄到巴比倫(1:1),被上帝安排在王的身旁。第二次被擄發生在約雅斤(又名耶哥尼雅或是哥尼雅,見耶22:2437:1)統治未期,距離第一次破擄後八年,即主前597BC。以西結就在這次被擄之中,被上帝放在被擄的平民百姓中間工作。第三次被擄發生在西底家統治未期,距離第二次破擄十一年,即主前586BC。先知耶利米本來也在被擄之中,後來上帝安排他被釋放,留在以色列地,在剩下的遺民中工作。

第一次回歸發生在古列元年(536BC),距離第一次被擄後七十年。也在波斯王古列元年(536BC)前大概兩至三年,即瑪代亞哈隨魯王(不是以斯帖記中的亞哈隨魯王)的兒子大利烏在位時,即主前539-538BC,有但以理為那將要在拉1:1-11所發生,在被擄七十年滿的時候回歸的事祈禱(9:1-19)。上帝就感動古列容許猶太人回歸,應驗了先知以賽亞在賽44:28-45:4的預言。

猶大人回歸後即時開始重建聖殿。但卻遭敵人擾亂停工,直到波波斯王大利烏第二年。那一年有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勸勉(5:1-2),而重建聖殿的工作也恢復過來,並且蒙大利烏王批准(6:1-15),並且在波斯王大利烏第二年十一月,即恢復重建聖殿後五個月,有耶和華的使者在先知撒迦利亞的異象(1:7-17)為耶路撒冷荒涼七十年的事詢問主,其後相隔四年,聖殿重建的工作就在大利烏王第六年(516BC)完成,距離聖殿在586BC被毀,也剛好七十年。第二次應驗了先知耶利米在耶25:28-45:4的預言。

以斯拉記介紹

    以 斯拉記是根據本書的主要人物而命名,這人也是本卷書呼聲最高的作者。寫作時間約在主前第五世紀的中葉,內容取材自以下幾個來源:族譜、官方文獻、歷代國王 的詔書、信件,及以斯拉的個人回憶。以斯拉是個相當傑出的人,充滿熱忱、雄心、執著的信念、全然獻身給上帝和祂的聖言,並堅定倚靠祂(這點可 從其禱告與禁食中看出)。

   本書內容接續歷代志下,兩者的表現方式與觀點一致:皆著重在屬靈與信仰的層次上。以斯拉記尤其要表達上帝的信實,祂實現了語言,把浩劫後的以色列餘民帶 回他們祖先世居之地,百姓因違背上帝,一度失去了這份產業,本書的主題是上帝按著祂的美意做了恢復的工作:恢復了聖殿,恢復了返鄉百姓的身心靈,也恢復 了全民的盼望。

   上帝興起一批影響力強、又能幹的人率先進行恢復的事工。這群人包括:耶書亞、所羅巴伯、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兩者曾大力倡導聖殿的修復),以及以斯拉本 人。這批領袖給百姓帶來了復興,使敬拜儀式恢復了朝氣,讓全民在身心上潔淨,再次獻身給上帝。一方面上帝也興起好幾位同情猶太人的波斯王,多方協助他們 返鄉。上帝親自撮合這些歷史事件,卻又凌駕一切事件之上。

  「以斯拉」是亞蘭文的名字,卻源於希伯來文的「幫助」一詞。對一位傾全力幫助以色列民恢復靈性並學習律法的恩師來說,這個名字多麼適切!一般公認以斯拉的貢獻包括:把宣讀律法帶入一個崇高的境界,大會堂(Great Synagogue)的創始者,同時也確立了百姓在會堂中的敬拜儀式。他不僅是祭司,也是文士、律法學者及實踐者(參710)。他是舊約最偉大的講道者之一,也是位相當堅毅的代禱者。

  以斯拉為以色列全民帶來充滿盼望的遠景。上帝終究是信實的,沒有丟棄他們,因祂把百姓領回故土,好讓祂的旨意及對這國家的終極計畫可以實現,那就是彌賽亞要從大衛王的譜系降臨人間。彌賽亞不會像以斯拉等人一樣生在被擄之中,祂將要生在祂先祖大衛的故鄉城裡──伯利恆。

以斯拉記之特色

    開始閱讀以斯拉記的時候,會發現拉1:1-3節與上一卷聖經歷代志下36:22-23節的結語相同。所以有人作出這樣的臆測,以斯拉記的筆者,同是歷代志上下的筆者。但是無論筆者是誰,歷代志上下與以斯拉記都是出於同一位上帝的感動和默示,有同一位作者。

    第二個發現是它有長長的名單,包括了:

         第一:         1:9-11節中從巴比倫帶回耶路撒冷的器皿名單;

         第二:         2:1-70節中第一次被擄回歸的人名名單;

         第三:         7:1-5節中以斯拉的家譜;

         第四:         8:1-14節中與以斯拉在第二次被擄歸回的族長家譜;

         第五:         10:18-43節中娶外邦女子為妻的人名名單。

    第三個發現是它包含了七份文件或信件,包括了:

         第一:         1:2-4節中古列的詔諭;

         第二:         4:11-16節中省長利宏控告以色列人的奏本;

         第三:         4:17-22節中亞達薛西王的諭覆;

         第四:         5:7-17節中河西總督達乃的奏本;

         第五:         6:2-5節中古列詔諭的記錄;

         第六:         6:6-12節中亞達薛西王向河西總督達乃的諭覆;

         第七:         7:12-26節中亞達薛西王給以斯拉的詔諭。

    第四個發現,是這七份文件或信件中,除了第一份古列的詔諭外,全部用當時波斯帝國所通用的國際語言亞蘭文來書寫。事實上,從拉4:86:18節中共六十七節經文,全都用亞蘭文書寫。或許,這表明了這些文件信件,是筆者從皇室檔案中直接採用,用亞蘭文加上一些連接,成了拉4:8-6:18節的經文。

    第五個發現,是以斯拉記利尼希米記,在猶太人的聖經歷史中,是合為一本。這個編合,不單發現在最古老的希伯來文抄本中,它也得到猶太史家約瑟夫的證實。在「他勒目」(Talmud)和七十士譯本中。這兩卷聖經也是合為一卷。直到新約俄利根時代(AD 185-253),他才將它們分成獨立兩卷。在耶柔米繙譯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時,也繼續將它們獨立分開。至於在希伯來文的聖經抄本,遲到AD 1448時才將它們分為獨立兩卷。自此以後,它們一直保持分開,直到現今。

以斯拉記之作者

    按猶太人傳統說法,以斯拉記是出於文士以斯拉的手。但這說法並沒有任何支持。至於支持以斯拉記與歷代志上下是同一作者的支持如下:

         第一:歷代志下36:22-23與以斯拉記1:-3差不多相同;

         第二:歷代志與以斯拉記都歡喜記載名單;

         第三:歷代志與以斯拉記都同樣有記載和描寫節期的相同風格;

         第四:歷代志與以斯拉記都有互相通用的名詞如上帝的殿(the house of God);族長(chief of fathers)等等。

    以斯拉是一位文士(7:6),亞倫的後裔,有祭司的身份。他的家譜記載在拉7:1-5節。他通達上帝的律法,為亞達薛西王所信任。在亞達薛西第七年(458BC)被王和七個謀士差往耶路撒冷(7:14),帶同被擄願意回歸的人,連同全省百姓所樂意獻上,與王和謀士甘心獻上的金銀,修飾耶路撒冷上帝的殿(7:27)

    以斯拉在王面前的職位是「通達天上上帝律法大德的文士」(7:11)。這職位可能相等於現今的「猶太人事務代辦」,為當日猶太人代表,可以與王直接連繫。而文士是猶太人被擄後所產生的。連同在巴比倫所產生的會堂制度,文士取代了祭司,專以收集文獻,抄寫教導為目的。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