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在西乃山(19:1-20:20)


1. 上帝的顯現與立約的準備(19)

     這時以色列人應該是離開埃及的第五十天。他們在那裡停留約一年的時間(10:11)

     上帝向以色列人立約。約的目的是以色列人都歸耶和華,作為他的聖民(3-6節;參彼前2:9-10)。這約也應許了上帝向亞伯拉罕所立的約(2:24)。以色列人後來背約(31:29-32:6;士2:10-13),因此要再立“新的立”(30章;耶31:31-34;結36)。摩西是這約的中保。

     百姓的準備(10-15)。百姓必須潔淨自己來領受這約,因為這約是聖潔的。

     上帝的顯現(16-25)。上帝以威嚴的形勢顯示,地在震動(12:26-29),百姓在發顫。

2. 十誡(20:1-20)

     a. 相信這十誡是寫在兩塊泥版上,摩西可用兩手把它拿起。不知是兩塊泥版都寫完十誡或第一塊泥版有頭四誡(1-4誡是論人與上帝的關係),第二塊泥有後六誡(5-20誡是論人與人的關係)。沒法知道20:2-6是否可分成兩條誡命?有人把它當著一條誡命,因此20:17就分成兩條。如果20:2是第一誡,20:3-6是第二誡,那20:17就是一條誡命。猶太人是把20:2-6分成兩條誡命。不管怎樣,都是十誡。

     b. 以「絕對法」(或稱「成文法」,英文是apodictic law,以「你必須」開始)表達。

     c. 其中八條是負面性的禁誡,即「不可...」;是一種較強烈的寫法,沒有時間限制。

     d. 動詞是第二身單數,即「你不可...」或「你要...

3. 內容

     a. 目的不只是要以色列人歸耶和華(19:4-6),並且要他們遵守這些誡命(20:220:20)

     b. 人與上帝的關係(首四條誡命)(猶太教以20:2為首條誡命,3-6節為次條)
        - 上帝是人唯一的主(20:3)
        - 偶像的意義(20:4)
        - 虛假的信仰(20:7)
        - 安息的意義(20:8)

     c. 人與人的關係(以後的六條誡命)
        - 人際關係包括對生命、婚姻和別人的權利的尊重。
        - 行為與內心的動機是同被重視。

    由出20:2開始至申32:39止,猶太人從這些誡命、律例、典章中引伸出613條律法(英文是Maimonides)248條是正面的(以「你必須…」開始)365條是負面的(以「你不可…」開始)

    原本猶太人只從當中引伸出611條律法,但是遵照希伯來文「律法」(TORAH)這個字的字母的數目是611,加上出20:1「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及猶太人的“示馬”(Shema)(6:4「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總共是613條。

    248條是因為猶太人認為人的身體是由248個部分組成,因此是“盡心、盡力、盡意”「你必須」的記念上帝的正面律法,而一年有365天,因此每一天都「你不可」違背這些負面律法。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往西乃山(曠野的試煉)(15:22-19:2)


1.          時間:

約有三個月(19:1)。按照地理,書珥是西乃半島一個半沙漠地帶。
       
2.     事件的目的:

15:2516:4上帝要「試驗」人(20:20)(原文是Nasa),同時人也在「試驗」上帝(17:27)。以色列人對上帝和摩西的埋怨(15:2416:2,7-8)(3:7-13)再次証明上帝是提供他們需要的上帝。

15:25忽然提出上帝為以色列民定了律例、典章引起不同的解釋。上帝真正為以色列人定下律法是在西乃山上(20)。這裡這樣說是因為之前一個字「指示」在希伯來文是“律法”(Torah),因此律法的原意就是上帝的「指示」。好讓以色列人一早認識要遵守上帝的「指示」。
 
3. 四個危機

(1). 瑪拉:苦水變甜。

(2). 食物。先發怨言(16:3),然後上帝供給。有關食物的分量、收取的規條目的是要他們完全遵守上帝的指示(16:4),也要守安息日(16:25-26,27-29)。上帝也要以色列人收起一些嗎哪作記念(16:32-34)(「嗎哪」=「這是甚麼」16:1531)

(3). 磐石出水(17:1-7)

(4). 與亞瑪力人爭戰(17:8-16)。亞瑪力人是一個遊牧民族,很可能是以掃的後裔(36:12)。勝利的原因完全是要依靠上帝(17:11)。這姿勢成為了後來以色列人禱告的姿勢(28:263:4134:2)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