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申命記的原則與應用




    底下嘗試將申命記十二~廿六章做個摘要總結,並抽取其中的原則,好讓我們來思考怎樣應用在今日的生活中。這只供參考,並非絕對。

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吩咐
原  則
毀偶像、要到特定地方求問、不可吃血、不隨迦南人惡俗
留意先知、行異能者、至親好友或匪類之引誘去事奉他神
不吃不潔食物
豁免年、借給窮人、釋僕之例
守節期: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
獻祭不可獻有瑕疵者
求問並服從祭司、利未人和審判官
王也要遵行律法
利未人之份
不可遵行異邦習俗
應許賜先知、察驗假先知
給誤殺者存活之機會
不可挪移鄰舍地界
憑兩、三個人的口才可定案
膽怯有掛慮者免戰
要攻城前先求和平
迷殺案要獻祭求赦
擄婦女為妻之例
不可因私愛廢長子
貪食好酒、頑梗背逆子處死
禁止行淫
不得入耶和華會者
營中要保持潔淨
借給弟兄不可取利
許願要償還
休妻要寫休書
取質之例
付工價時勿欺窮乏雇工
收割時要留一些給孤寡
笞責不可超過40
要為弟兄立嗣
不可用兩種升斗
要滅亞瑪力人
獻初熟土產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七
十七
十八
十八
十八
十九
十九
十九
廿
廿
廿一
廿一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三
廿三
廿三
廿四
廿四
廿四
廿四
廿四
廿五
廿五
廿五
廿五
廿六
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

謹慎、免受引誘事奉他神

聖潔
慈惠
要在上帝面前歡樂
要將最好的獻與主
服從權威
王要尊主為大
要供給傳道人
要在上帝面前作完全人
要分辨,不要盡信先知
慈惠
不可貪心
判斷要謹慎
當兵者要專心
求和平
若不流血罪不得赦
要尊重
不可恂私
尊重父母
要聖潔
要潔淨自己來親近上帝
要聖潔
慈惠
向上帝守約
保障婦女
慈惠
慈惠
慈惠
即使人有過錯也要尊重他
愛弟兄
做生意要誠實
除惡務盡
要尊榮上帝

    記得,沒有一個人靠自己可以遵行這些,唯有靠上帝方能。上帝的百姓遵行這些,是出於愛的回應,不是在遵行律法。愛有多少,就能夠產生多少力量來遵行。一切的根源在於愛。


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


    摩西基於上帝先愛祂的百姓這個事實來勉勵以色列百姓要愛上帝。這種對上帝的愛,不是一個理論,也不是心中的一個原則而已,而是要表現在以色列人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

    申命記十二至廿六章就是在闡述這個道理。摩西在此討論了許多有關宗教、社會、民事……等方面的問題,深盼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地以後能夠切實遵行。這是上帝的選民應該有的生活方式,是以愛上帝、愛人為基礎的一種生活方式。

    信上帝不是禮拜天的事,而是每一天;不是晨更時的事,而是每一時、每一刻;不是只在團契生活中而已,而是包括所有的人際關係。你的學業、交友、事業、家庭生活,全都包括在內,甚至還包括飲食男女、金錢使用……等等。當你想要把信仰落實到生活中時,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我們都同意,上帝的律法是我們生活的導引。但是每次念到摩西的律法,又不免懷疑,到底它今天還適不適用?耶穌說:「我實在告訢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8)而事實上許多律法的條文、細節,我們實在也沒有在遵行。究竟活在今日的我們對於律法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呢?

    啟華德曾經把律法分為禮儀、民事、道德三方面。有關道德方面的教訓,由於它和上帝的性情有關,所以是恆久不變的;至於民事和禮儀,是上帝按當時需要訂定的,所以具有時間性。其實在這些民事、禮儀的教訓當中,我們一樣可以發現一些基本原則,而將它應用在今日的生活中。


摩西這個人


    摩西這個人,在以色列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在當代,甚至到耶穌的時代,以至於今,他都佔有絕對性的地位;因為上帝藉著他行了大神蹟奇事,把以色列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上帝並藉著他頒佈律法,給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遵行。以色列人尊敬他,不敢違背他,一直到今日。

    聖經對摩西的評語是:他的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十二3),又說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人(申卅四10),他在以色列全家盡忠(民十二7)。這些稱讚一點也不為過,從他在上帝面前的禱告可略窺一二。每一次,當他遇到挫折困難時,他都會回到上帝面前(出五22~23,十七4;民十一11~15);而當百姓犯罪,惹來上帝的忿怒時,他都急切地為百姓代求。

    他的禱告令人印象深刻。當百姓拜金牛犢時 他說,求上帝赦免,不然就從冊上塗抹他的名(出卅二30~32);他還特別祈求上帝一定要親自帶領百姓前行(出卅三12~16)。發生窺地事件時,他說,如果上帝殲滅以色列人,埃及人會嘲笑說,是因為上帝不能夠把以色列人帶進迦南才要殲滅他們(民十四13~19)

    當上帝因可拉事件要懲罰百姓時,他向上帝說,「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麼?」(民十六20~24)摩西的禱告顯明他實在是一個認識上帝、熱愛同胞的人,因此常蒙垂聽。有一次,他向上帝祈求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結果,上帝讓他看到祂的背,沒有見到祂的面,這已經是十分不得了的一件事了(出卅三18~23)

    只有一次,摩西的禱告未蒙應允,就是他希望能夠進迦南,上帝不許(申三23~28)。這件事導因於以色列人抱怨上帝,摩西也受到牽連(申三26)。這整個事件記載在民數記廿1~13,看起來好像是一件小小的事,沒想到對摩西的影響這麼大:百姓來到米利巴時由於沒有水喝,又聚集攻擊摩西和亞倫,他們說是摩西亞倫逼他們出埃及的。當摩西亞倫俯伏在上帝面前時,上帝要摩西招聚全會眾,在會眾面前用杖吩咐磐石流出水來。摩西在生氣之餘,責備以色列人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他就用杖擊打磐石,水就流出來了。

    上帝對這件事的評論是:摩西不信祂(民廿12),違背祂的命令(民廿七14),沒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祂為聖,因此不能領會 眾進入應許之地。不過在摩西死之前,上帝讓摩西登上亞巴琳山中的尼波山首先觀看這片地(申卅二48)。這件事,摩西在申命記裡足足提了四遍(申一37,三23~28,四21~22,卅二 48~52),他一定十分在意。他一生當中,所領受的託付就是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可是他自己卻不能進去,這是他最感遺憾之處。

    有人說,摩西是一個認識上帝的人,所以上帝對他的懲罰也比較嚴厲。無論如何,上帝沒有答應摩西進迦南的請求,卻應允興起約書亞來接續他的工作(民廿七12~23)。既然要由約書亞繼任,讓約書亞來帶領百姓過約旦河進迦南,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安排。

    摩西一共活了一百二十歲,死時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何等令人羨慕!研究老人心理學的人應該探討摩西老而不衰之理。我們可以從詩篇九十篇來揣摩摩西的一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