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聖經智慧文學的範圍



    智慧人的角色

    以色列人一如鄰邦巴比倫、迦南、以東,和埃及,自從有民族的自覺以來,人民已追求智慧。為別人提意見的技巧不限於男性,因為早在以色列歷史的初期,已經提及過一些智慧的女人,底波拉之歌提到西西拉的母親求問一個「聰明的宮女」而得安慰(士五29)。同樣,撒下十四 2—20引述一個提哥亞的「聰明婦人」,她顯然不單只是一個職業的哭喪者。她在第十四節的話顯示她十分熟識智慧人圈子裡的箴言和諺語:「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其他古代的例子包括大衛的導師亞希多弗:「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間上帝的話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撒下十六23);還有亞比拉那位聰明的婦人,「憑她的智慧去勸人」,那地也因那智慧語而聞名(二十22)

    以色列的智慧訓誨,必定是隨著部族生活傳遞,用來預備每一代的族人承簷家庭、國土和社會的領導責任。然而,智慧文學到了所羅門時代揭開了重要的一頁。所羅門王的支持、讚譽,他的財富、國際的文化和交流探索,這些因素合起來,令智慧文體在這個時代扎根,而且成了運動,產生聖經的智慧書。我們可從王上四29—34印證所羅門是這種發展的支柱人物:

   「上帝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所羅門的智慧超過東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另參箴一 十1,二十五1

    此運動興起的精確背景亦是一個問題。一般認為所羅門及其後人倣傚埃及,成立學校,訓練行政人員、文士,及其他官員來承擔中央政府的工作。這理論縱使講得通,亦缺乏聖經支持。猶太文獻第一次提及學校,是在西拉的時代(約一八年:西拉智訓〔即傳道經]五十一23)。耶十八18的傳統解釋,及認為經文所指的三種職份,為先知、祭司,和智慧人但是韋弼(RNWhybray)提出強烈的質疑,他懷疑以色列的智者是否真會成立一個特別的部門或分別出來的階層:反之,他的結論是,他們無論有何職業,都是一批知識份子。

    箴二十五1指出希西家亦是支持智慧文學的人。在耶利米時代  (約六○○),智慧人在某些場合會與先知和祭司的聲譽及影響力不相伯仲。耶利米對那些智者光火,因為他們與其他宗教領袖一樣,沒有順從上帝和他的話,也沒有履行他們的責任:

    智慧人慚愧、驚惶、被擒拿
    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
    心裡還有什麼智慧呢(耶八9)

    耶利米預言祭司的律法、智者的訓言,以及先知的話都會斷絕。於是他們便謀害耶利米,設計期間,智慧人亦有參與,並且有相當的地位(十八18)。智慧人在此時已經很有聲望,其佐證之一是先知們常用智慧話和技巧。阿摩司的作品有智慧文學的主題,例如「三番四次」的形式(至二:另參箴三十1518212429:伯五 19),以及爭議的問題(摩三 3— 8,六12)。先知既然亦有運用智慧語的形式,所以我們不應斬釘截鐵地把智慧人劃分出來。

    智慧人的責任,是在人民或政府領袖面對困難時,提供意見,指導他們採取正確的行動。這些意見相信大部份是以箴言表達,一個真正的智者,必須通曉箴言,才能說出清晰又切合詢問者需要的答案(留意傳道書十二9:「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及11節:「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另外,智者又要思考人生之中各種困擾人的問題,並作出恰當的觀察和結論:在這方面約伯記和傳道書是最值得留意的例子。希伯來人的「智慧」十分接近希臘的「哲學」;當然兩者是有明顯的分別。

    聖經智慧文學的特徵

    當智者寫作他們的智慧語時,不會受文化或國籍所限制。事實上,聖經智慧文學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其國際性。一個社會的箴言,很容易被另一個採用,因為它們的基本性質是對生活的研究和反省,所以擁有史詩或歷史作品所沒有的普及性。

    舊約以及古代東方的智慧文學,主題都順理成章地傾向於個人的成功和吉利,這種個人主義,與先知所講的國家及群體宗教生活有很大對比。以色列信仰最重要的主題一一從埃及被選召、與耶和華立約的關係、官方崇拜、主的日子等,在智慧文學都只是扮演一個小角色。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認為以色列的智慧文學是世俗的,也不能說它們與鄰邦的箴言毫無分別,這全然不對!任何人閱讀約伯記、箴言,或傳道書時,都會注意到它們背後是以色列人那獨特的信仰。對於一個真正的以色列人,所有智慧都是從上帝而來;只因為人是上帝所創造的,人才能從上帝的啟示中得著智慧。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信,唯有敬畏上帝的敬虔者,才能夠真正擁有智慧:無論是基於人的努力抑或是上帝的賞賜,智慧也是在創造秩序之內。但智慧若沒有對上帝的敬畏和順服,必定會失之於傲慢與盲目的猜想。以色列人尊敬智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智慧人尊重那管理生命的創造秩序,讚許那些正當的決定和行為,以及貶斥那些愚昧有害的生活態度。

    聖經的智慧作品。廣義來說,「智慧作品」包括「教訓和指導性的文學」。約伯記、箴言、傳道書等都是以色列智者的三大貢獻。另外有些詩歌也反映智慧文學的主題(參詩一,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七,四十九,七十三,一二,一二七,一二八,一三三:亦參考本書第四十章)。它們包括了警語或規條(而不是詩歌或禱文),或者是探討一些難題(如惡人致富,義人遭難)。雅歌及耶利米哀歌則反映出智慧文學的影響:它們採用具體的修辭技巧,形式也十分風格化,尤其是哀歌中的離合詩體。而且,約伯記與傳道書雖是思考性的智慧文字,但也包含不少箴言。

    在新約,耶穌的教訓(尤其是他的箴言和以自然界為題材的比喻,以及他鋪排和解決難題的能力)處處反映智慧文學的傳統。他是那「比所羅門更大的」(太十二犯),他是智者的祖師,實現了舊約的先知、祭司、君王,以及智者的職份。此外,雅各書也強調從天上來的智慧(三15),而且運用了箴言和自然界的類比,是新約智慧文學一個優秀的例子。

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詩篇119篇介紹


1.     詩篇119篇是聖經裏最長的一篇,共有176節,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智慧詩」,其主旨可用105節說明:「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上帝的話是我們人生的指標。

2.     它的體裁是按著22個希伯來文字順序撰寫,故又簡稱為「字母詩」。每一個希伯來文字編寫8節經文,每8節為一段,全篇共22段,合共176節。除了編排的考究和嚴謹之外,也著重教導,而且民眾又易上口,容易背誦,但遺憾的是所有翻譯本都似乎未能把這詩的美麗和內涵翻譯得完全。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在全篇詩中,只有6節(849091121122132)沒有提及上帝的律法,其餘每一節都有提及上帝的話,只不過詩人用不同的字彙來描述,或說誡命、律例、話、命令、法度、訓詞、典章,但其實都是指上帝的話而言。

3.     有關這詩篇的背景,則似乎沒有定論,看來應該是被擄之後的作品,但作者則不詳,但肯定是一位對上帝的話語充滿渴慕和喜愛之情,也是一個謙卑依靠上帝的人。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辯道時期之釋經

    第二世紀可以說是教父們辯道(護教)的時期。神學史稱這時期為辯道神學時期。有以下幾位主要人物(也是一班教父, Church Fathers):

 

一.游斯丁(Justin Martyr, 100-165 AD)起來肩負這辯道的責任,從基督教的立場評估希臘哲學和猶太教的貢獻。

 

在《與特萊福的對話》(Dialogue with Trypho)一書中,游氏使用兩種辯道方法來處理基督教與舊約的關係。

 

首先是預表法。他說:「聖靈往往使一件可見的事情發生,而該事件是預示將要來臨的事之預表(typos)」(CXIV.1)。

 

對他來說,舊約裡面記載著許多的預表,例如逾越節的羔羊是基督的預表,獻素祭是聖餐的預表等等。對游氏來說,預表是建立新舊兩約對應關係的主要橋樑。

 

第二種辯道法是先知預言的應驗,在游氏的思想中佔了一個重要的地位。他在其著作中續繼不斷地使用這方法對猶太人和外邦人證明福音的真確性。

 

二.愛任紐(Irenaeus 175-195 AD)

 

當時,諾斯底主義正想藉著漫無邊際的寓意法,將聖經的道理引入神秘的境界。猶太教又過份強調字面之意。

 

愛氏在《駁異端》一書中,重申傳統預表論的主張。他也提出一個可靠的釋經量度標準。

 

認為大公教會所持守的「信仰規條」(Rule of Faith)是最可靠的標準。因為大公教會擁有使徒的統緒(apostolic succession),而教會的監督也具有使徒傳統的資格。故此,釋經的工作是屬於教會的。

 

    從此以後,教會在釋經學方面建起其堅固的堡壘,先把異端者的釋經排斥在外,另外也以教會的正統(或是傳統)信條定為可靠的標準。從此以後,任何與傳統不同的解釋工作越來越困難,即使出現也常與教會起衝突,被當著是“另類”的解釋法。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目的和特徵

    路加本身清楚說明他的目的:「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路1:1-3)

 

另外,在使徒行傳的序言中也再次列明:「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直到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徒1:1-2)。

 

    這樣的說話有兩大目的:給提阿非羅提供更多確信的資料,另外就是藉著這書寫說明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不過布魯斯(F. F. Bruce)按內容說路加真正的目的是要「指正當時一些錯誤,為基督教辯護」。

 

    按照初早期教會歷史,真正的護教時期是在第二個世紀,但是路加在第一個世紀已必須擔任護教的工作。布魯斯指出路加的護教工作包含了三個方面:

 

. 抗駁異端宗教,

 

. 抗駁猶太教,

 

. 抗駁政治的指責。

 

這些抗辯都是當時歸信基督教的信徒所遇到的張力。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耶穌復活

婦女的遭遇

 
  又再隔天是按他們曆法一週七天中的頭一天,也就是禮拜天,一大清早天還 沒亮之刻,那些婦女就帶著所預備的材料來到墳墓那邊,卻看見石頭已經從墓門 口被移開了,他們心裡很疑惑是誰把石頭挪開的?接著進去以後卻沒看到主耶穌 的身體,馬利亞就出來到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竟然看見兩 個天使穿著白得發亮的衣服,坐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
  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什麼哭﹖」
  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的遺體搬走,我不知道被搬到哪裡去。」
  話剛說完,就轉身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沒認出他來,因為耶穌復活後形體 改變了。
  耶穌也問她說:「婦人,為什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守墓園的 ,就對他說:「先生,如果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去 把他搬回來。」說完話就又轉身回去。
  耶穌這時喊了一聲:「馬利亞。」馬利亞這才聽出來是耶穌,就再轉過身來 說:「夫子!」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天去見天父。你往我的弟兄們,就是使 徒們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天父,也是你們的父,你們的神。」
  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又把主所交待的話告訴使徒 們,使徒們卻不相信他所說的。
  但是彼得還是跑到墳墓那裡,低下頭往裡面看,看見只有細麻布在那裡,身 體卻不見了,就回去,心裡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樣。
  馬利亞他們去把耶穌復活的事告訴使徒們的時候,負責看守的士兵有幾個進 到城裡去,把事情的經過跟他們的宗教領袖報告。這些宗教領袖和民間士紳們聚 集起來開了個會,就拿了很多錢給士兵們說:「有人問這件事的話,你們要這樣 說:『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他的門徒來把他的屍體偷走。』如果這個話被巡撫 聽見了,他因為你們失職要把你們處死,我們會勸他的,保管你們沒事。」士兵 把錢收了下來,就照他們吩咐的去作,於是這些話就在猶太人中間流傳著。

以馬忤斯事件

也是在那天,門徒裡面有兩個人前往一個村子,那村子離耶路撒冷有一段距 離。
  當他們正在路上聊這些事情的時候,突然耶穌出現在他們旁邊跟他們一起走 ,只是他們的眼睛一時迷糊,不認得他。
  耶穌問他們說:「你們一路聊些什麼事呢?」
  他們就停下來,面帶愁容。
  兩個人之中有一個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出 了什麼事嗎﹖」
  耶穌說:「什麼事呢?」
  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上帝和百姓面前無論說 話或作什麼事,都很有權威跟能力。我們的官員和宗教領袖竟然扣押他,判他死 罪,把他釘在十字架上。但是我們一向盼望他能救以色列人脫離暴政!
  「這件事發生到現在已經三天了。而後我們中間有幾位婦女所說的事情,讓 我們感到不可思議。他們說他們清早到墳墓那裡,沒看到他的身體,卻回來告訴 我們,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復活了。
  「我們中間又有幾個人也到墳墓那裡去看,所看到的就像婦女們所說的那樣 ,墳墓是空的,沒有看見祂。」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這些人啊,真是遲鈍!以前那些先知所說的話,你們 居然不相信。救世主被迫害,卻復活過來,得到榮耀,根本就是預期要發生的阿 !」
  於是耶穌把聖經上所有提到自己的話,都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 走到快靠近他們要去的村子的時候,耶穌好像還要繼續往前走下去,他們卻 極力挽留他說:「時間已經很晚,太陽下山了,請你跟我們一起住吧!」 耶穌就進到村子裡,跟他們一起住。
  到了吃飯的時候,耶穌把餅拿起來,感謝禱告之後,就把餅擘開傳給他們, 而這些動作,就跟耶穌被出賣之前的那頓晚餐時,所做的動作一樣。於是他們眼 睛一亮,就把他認出來了。可是耶穌卻突然不見了。
  他們彼此對望說:「在路上他跟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心 裡不是很感動嗎﹖」
  他們就立刻動身回耶路撒冷去。

門徒的遭遇

他們在耶路撒冷找到其他使徒。使徒之間也在傳說「主真的復活了!有顯現 給彼得看。」這兩個人就把在路上怎樣遇見耶穌,和在擘餅的時候怎樣把他認出 來的事,都說了一遍。
  說曹操曹操到,正在說的時候,耶穌突然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他們嚇死了,以為看見的是鬼魂。
  耶穌說:「你們為什麼憂愁煩惱?為什麼心裡懷疑呢?你們看我的手,我的 腳,就知道是我沒錯。摸我看看!靈魂沒有骨沒有肉,你們看,我有的。」說完 之後,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
  他們高興得幾乎得不敢相信,而且覺得很稀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裡有什 麼吃的沒有?」他們就給他一片燒魚。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耶穌對他們 說:「這就是我從前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所告訴你們的:『聖經裡面凡說到我的 話都必須應驗。』」
  於是耶穌開他們的竅,讓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聖經上所寫的 ,救世主必須要被害,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從此以後,相信十字架救恩的,都會 從罪惡的權勢中被釋放,不再死在罪中,而是得到新的生命。你們要出去傳講, 讓人明白十字架的奧秘。」
(出自馬太福音二十七章:27節到二十八章:10節,馬可福音十五章16節到十六 章11節,路加福音二十三章:26節到二十四章:49節,約翰福音十九章:2節到 二十章23節。)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應許的百姓

雖然在族長時代和摩西時期之間有四百年的沉寂,但神學卻仍綿延不絕。舉例來說,出埃及記一7就用了十個匠心獨運的字,為雅各家作了簡短的回顧。這些字證明上帝實現了他的應許,雅各的後裔確實已經『生養眾多』、『繁茂』,並且『極其強盛』。這是創世記一28和卅五11所應許之福的清楚寫照。

     不過,此時的後裔已不僅指一個家庭,乃指一群百姓,一個國家。這個時期有新的特點。他們對上帝恩典作為的經歷,不再限於上帝為蒙揀選的個體所作個人性的干預。在這裡,正如他們的宣告,上帝的作為要再一次為全民族所肯定︰『耶和華將他的百姓從埃及拯救出來。』雖然如此,還是要追溯到同一個安慰人的保證︰『我必與你同在』,因為那就是上帝的名字和特性。他的名字是『我是』,也就是耶和華(即『他是』),當人需要他,求告他時,他就是那位樂意滿有動力和實效與人同在的上帝。

     支配兩個時代轉換的,是這位立約的上帝對他的應許而有的信實之愛與可靠的恩典。他已經听見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哀聲,人對他們的關切,並為他們所採取的行動,可歸結為他『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出二24)。救他們的上帝就是『你們祖宗的上帝』(三13);『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15-16節)。

     在此之前,上帝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以El Shaddai的特性和本質顯現;但此刻他要以耶和華自我顯現(出六3),要拯救以色列,並引導他進入他曾應許賜給列祖的地(六8;卅三1)。再一次,這一切屬上帝的活動可以囊括在一個概念中︰他『記念』他的約(六5)。

     由此,出埃及記的作者把族長時期和出埃及時期作了直接的相連;對他而言,西乃之約在神學和歷史上,都是亞伯拉罕應許的延續。他不但沒有把埃及和西乃當作是前述應許的干擾,反而當作是必須的,而且是一個新的機會,足以表明上帝是以信實來實現祂的應許。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應許的神學家


     毫無疑問地,以賽亞是舊約最偉大的先知,他的思想和教義,涵概了廣闊的主題範圍,也貫穿他一生長久的事奉,其著作可分為兩部份︰一至卅九章的重點在審判;四十至六六章則強調安慰。全書有其連貫的特徵,自成一體,像是『以色列的聖者』,這獨特的詞彙在第一部份出現12次,在第二部出現14次。

     以賽亞書的第二部份,是垂直式的舊約神學,可以稱之為『舊約的羅馬書』或『舊約中的新約』。在其中的27章內,包括了新約的27卷,四十章一開始就預言施洗約翰的曠野呼喊,一如福音書的起頭,六五至六六章的高峰,則有如約翰在啟示錄廿一至廿二章呈現的新天新地。在這一始一末的中心點,則是賽五二13至五三12,這是整本聖經有關代贖意義最偉大的神學敘述。

     然而,以賽亞書的第一部份也毫不遜色,各『篇』連綿不斷,依序道來,有硬心篇(一至六章)、以馬內利篇(七至十二章)、列國篇(十三至廿三章)、小啟示書(廿四至廿七章;卅四至卅五章)、房角石與禍哉篇(廿八至卅三章),以及希西家篇(卅六至卅九章)。

     依我們看來,以賽亞可謂神學家中的神學家。以上帝綿延連續的應許來著眼,以賽亞的卓越一方面是應用了亞伯拉罕——摩西——大衛應許的前述神學,另一方面,他對此教義也提出新的貢獻與發展。


約伯記摘要

約伯記為世上最古書籍之一,也是聖經中最難明的一卷書。它的文體除序幕與閉幕外,其餘皆用詩類之形格,內容涉及世上最古的難題︰「義人為何要受苦?」、「全能仁愛之上帝又何忍睹人類受苦呢?」約伯記內帶來清楚的答案。

一、序幕引言(1-2章)

本書之序幕掀開後是一幅「天庭」之情景,揭露信徒受苦的其中一些因由︰
1.試驗

2.試煉

3.造就

4.榮神。

當時完全人約伯受上帝特准魔鬼之試探,使他經試煉後信心如精金(23:10),榮耀真神。魔鬼得准後便肆意向他攻擊,先傾覆他的家產,再殘害他的兒女,終加害於其身,使他滿身長滿毒瘡,痛苦難堪(1-2章)。

二、辯論(3-41章)

約伯有三友聞訊趕來本是要安慰他的痛苦(2:11-13),結果卻與他展開三大回合的辯論(3-31章)。

在辯論的過程中,許多人生哲理及「先祖神學」不是易明,也不容易摸到其辯論的中心思想。在第一回合中,他們的辯論以「上帝的性情」為主題。在第二回合中,他們的辯論環繞在「惡人之報」。在第三回合中,他們均直斥約伯的不義。

上帝雖無直接回答約伯之問題,但卻以自己的絕對權能暗示約伯在苦難來到之時仍順服上帝的旨意,那種順服是最得勝的。如此,苦難的真由不必追究,因上帝至終必有美好之旨意。順服上帝旨意,非明瞭上帝旨意,是上帝向受苦之人的要求。

人在苦難中不能自我安慰時,莫不想到上帝的作為不惑;但上帝的行事沒有不義,人一切的經過皆在他洞察之下,萬事皆有他的美旨,在一切的經歷中安然順受,等他旨意顯明,一切悲嘆的聲音也必變為讚美。

所羅門臨終言︰「事情的終局,強於事情的起頭。」(傳7:8)

看約伯故事之結尾如日落西山忽然霞光四照,為約伯難過的也可大得安慰,因試煉雖苦,其果實也必甘甜,苦盡必甘來。

三、閉幕結語(42章)

本書以約伯至終得上帝雙倍之祝福為終。若以首章之眼光看末章方能體會「約伯記」之精意。約伯有了具體經驗的信仰(42:5),他不但看清楚上帝(4:2-3),也看清楚自己,相形見絀因而更厭惡自己過去的惡心、愚昧(42:6),人生最難學的功課莫如真切認識自己的幼稚與有限;現今他的信心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復加上知識(彼後1:5),使他完全降服於上帝的美意。美哉,他的一生真是歷代信徒之榜樣。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苦難神學詮釋兩個主要原則

. 上帝是看顧世人苦難的上帝,也是藉著救贖解決世人苦難的上帝。聖經中許多經文是講述這苦難的拯救,要求讀者必須按這個角度去詮釋這些經文才可獲得意義。

 

    苦難神學詮釋問甚麼是救恩呢(salvation)?救恩就是一個信息說明上帝眷顧人們真實的苦難。救恩就是福音,這好消息帶給苦難中人得安慰,絕望中人有盼望。

 

    因此苦難神學詮釋像其他處境神學,挑選某些經文作處境應對的詮釋。

 

. 上帝本身是一位受苦的上帝(a wounded Lord,指基督的受苦),衪本身受盡苦難(having pain in himself)。衪為了拯救人類的苦難而自己承受苦難。耶利米31:20「我必要憐憫他」,以賽亞書63:15「你的憐憫」都指明上帝是以這樣的心腸看人。「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他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

 

    因此要求今天的解經者以這種心態去理解和詮釋經文。

 

亞洲信徒所經歷的苦難處境


1. 一百九十年來的中國教會都一直隨著中國人民受盡各種苦難。滿清後代的軟弱、西方的瓜分、民間的災難和疾苦、明國後的軍霸、日本的侵佔、內亂、共產黨解放後的鬥爭、文革等等的苦難,逼使許多神學家思考苦難與信仰的問題。這幾十年來,在中國無數的教牧人員及信徒領袖受到長期的逼害,許多人殉道,一些放棄信仰,但是有一些卻在苦難的監獄中更加認識上帝。許多關於苦難的經文給這些人重大的安慰和意義。

2. 日本戰後的五十及六十年代是一個苦難的時代。當時日本成為戰敗國,戰爭的破壞和陰影成為人民的創傷,經濟也要在困苦中重建,這使日本神學家提出苦難神學詮釋。

3. 韓國在南北韓戰爭後的六十及七十年代也像日本戰後情況一樣遭遇各種苦難,信徒必須在這樣的處境中去思考苦難處境的神學意義。

4. 越南、寮國、柬甫寨等經過廿年的戰爭,超過四百萬人死亡,一百多萬人投奔海洋逃難,千萬人家破人亡,教會也完全解散,逼使許多信徒不斷思考苦難與信仰的意義。

5. 緬甸神學家最近再次提出苦難神學的談話(expressions),思考在軍人統治下如何以福音救國。

6. 印度萬千低下階級的信徒長期所受的不公平對待,使當地神學家提出「賤民神學」(Dalit Theology),認為耶穌是同情賤民,常與賤民一起的救主。

7. 菲律賓、印尼長期受軍人統治,社會貪污成氣,工人被剝削,罪惡暴力事件不時發生。馬來西亞獨立幾十年後仍貧富懸殊,貪污剝削,許多教牧必須去牧養因社會所引起的苦難問題。

    以上只是社會所帶來的苦難,今天還有許多因疾病、死亡、暴力、家庭問題所引起的苦難,往往逼使信徒回到聖經去尋求安慰和意義。苦難的一群對經文所詮釋的意義皆是苦難神學詮釋的材料。 


外邦的荒涼

一.  非利士( 西番雅書2章4-7節):

 

自從希伯來人在應許之地定居下來後,非利士人就一直是像他們肉中的一根刺,經常在猶大西南造成緊張。在耶和華的日子來到時,非利士國也要和其他的國家一起受苦。它們沿海的城市,將要變為荒涼,因為「耶和華的話與你反對」(5節)。這些好戰民族曾經密居的沿海之地,將要變成牧羊人和他們的羊群牧放之地。「牧放」這裏沒有一種安慰的意義,而是使人聯想到人要被羊取代,實在令人心寒。

 

先知對非利士人所發出的信息,有兩個方面難以明白:

 

(甲)西番雅沒有指出非利士人犯了甚麼罪,招致神的審判,好像阿摩司對非利士人宣講信息那樣(摩一6-8)

 

(乙)先知指出「猶大家剩下的人」(7節)必取得一度曾屬於非利士人的土地。當然,這适並非指猶大比非利士人能逃避審判,因為「剩下」這說明了能度過耶和華的日子的人不會很多。

 

摩押和亞捫( 西番雅書2章8-11節):

 

至於東邊的摩押和亞捫,他們該受審判的罪被清楚地指明。他們在猶大國遭災的日子辱罵她,在他們的鄰國失敗時高興。因此,他們將要變成所多瑪和蛾摩拉,「變為刺草,鹽坑,永遠荒廢之地」(9節)。這個形容是恰當的,因為所多瑪和蛾摩拉是罪惡之城的老祖宗,它們位於死海的東南角,離開摩押南面的邊界不太遠。

 

先知再一次指出猶大的餘民,將要擁有這些領土,從那些曾經壓迫他們的人的財產中獲利。

 

古實和亞述( 西番雅書2章12-15節):

 

這是當時的兩個大國。在西番雅時,亞述一直是世界的強國,它的首都在尼尼微(13節)。埃提阿伯(或稱古實)位於埃及南面,雖然這裏的埃提阿伯有可能指埃及,是當時第二個強國(主前第七世紀初葉,埃提阿伯法老就曾在埃及統治過)。這兩個大國將被毀滅。尼尼微(它的廢墟在現代伊拉克的摩蘇爾〔Mosul〕附近依然可見),將被貶為曠野荒涼之地。飛鳥和野獸將出沒在這座曾經是世界的大城市的廢墟上。尼尼微一直驕傲自大,他們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15節)。但是這座城市必定要成為過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