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出埃及記背景

 

  在出埃及記所涵蓋的時期裏,埃及所發生的事件,加深了我們對聖經記載的認識。出埃及記十二章40節記載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已有430年。那麼,雅各和家人在歌珊地定居的時間(創四十七411),約在主前1870年,正值埃及中期王國時期鼎盛的第十二朝代。

 

    在下一個世紀的轉接期間,接連出現兩個較弱的朝代。來自西亞的閃族,開始滲透埃及北部(或下埃及)。這些稱為許克所斯人的外來者,大約在主前1730年,以他們的王取代了當地的王朝。「不認識約瑟的」,正是這位「新王」(出一8)。由於他們也是外來人,他們自然會關注那些「又多又強盛」的以色列人(一9)。若遇上戰爭,以色列人可能「連合我們的仇敵(埃及人)攻擊我們」(一10)。因此,要對付以色列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他們服苦役。許克所斯人的王便得以運用這股新的勞動力,去擴展當時下埃及的首都蘭塞城。

 

  直至約主前1580年,埃及人在亞模西士的率領下,才能驅逐許克所斯人,重建埃及家的王位。以色列人縱使服苦役,人口仍迅速增長;第十八代王朝的法老王繼續奴役他們,更下令將所有以色列的男嬰殺盡。摩西出生的時候(約主前1560),這道詔令仍然生效。建立這偉大帝國的杜得模西士一世(主前1539-1514),便是那朝代的第三位法老。

 

  杜得模西士一世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是他的女兒赫斯蘇特。她的丈夫取了杜得模西士二世這個名稱(主前1514-1504)。他死後,法老的另一後人繼承王位,當時只有10歲,稱為杜得模西士三世(主前1504-1450)。赫斯蘇特從這位年幼的統治者手中取得王權,治理國家達22年之久(主前1503-1482)。這樣一位意志堅強的婦女,當然會有膽量違反父親的命令,挽救一個希伯來嬰孩的生命,在底比斯的王宮中撫養他。

 

  在杜得模西士三世的加冕禮後,赫斯蘇特仍然執政,可能圖謀摩西登上王位,或至少在國中身居要職。當赫斯蘇特死後,杜得模西士三世大權在握,他很可能急於將摩西除掉。摩西殺了監工後,匆忙逃往曠野,正與上述歷史吻合。杜得模西士三世在主前1450年逝世,讓摩西有機可乘,以上帝的命令向法老亞門諾斐斯二世對峙:「容我的百姓去。」

 

    在吉薩的獅身人面像雙掌之間,有一條花崗岩的柱石,上面刻有一段有趣的銘文,記載和如司神曾答允將埃及的王位給予亞門諾斐斯二世的繼承人杜得模西士四世(主前1424-1417)。

 

  因此,杜得模西士四世很可能不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倘若真的如此,那麼,聖經記載法老的長子在第十個災禍中喪生,便得以證實了(出十二29)。

 

出埃及記寫作年代

 

  倘若我們接受傳統的觀點,認為出埃及記是由摩西所寫,那麼,這卷書的成書年代,便是摩西的時代。對於出埃及的日期,一般有兩個看法。

 

  後期這觀點認為逼迫以色列人的法老王是薛提一世(塞都斯,約主前1304-1290),在出埃及時的法老王是蘭塞二世(主前1290-1224)。由此,出埃及便應在主前1290年發生,征服迦南便始於主前1250年。支持這觀點的有兩個主要論據:

 

(1)根據出埃及記一章11節,以色列人被迫在蘭塞建造積貨城;因此,那時在位統治的必然是蘭塞二世。不過,蘭塞城可能早已存在,只是名稱不同,其後蘭塞二世重修此城,重新將她命名。又或是,從前另有一位名叫蘭塞的君王,曾經下令建造此城。

 

(2)考古學的證據顯示,大概在主前1250年,迦南曾經有人民流徙,並有廣泛地區被摧毀的痕跡。倘若所指的破壞是由約書亞率領希伯來人征戰時造成的,那麼,出埃及的時期便大概在主前1290年。然而,這種破壞亦很可能是由以色列士師時期那無政府狀態的社會混亂,或鄰邦的軍事行動所造成。

 

  早期這觀點指出,壓迫以色列人的法老王是杜得模西士三世(主前1504-1450),出埃及時期的法老王則是亞門諾斐斯二世(主前1450-1424)。因此,他們大約在主前1440年開始出埃及,在主前1400年開始征服迦南。支持這觀點的主要論據包括:

 

(1)倘若所羅門王4年即主前966年,那麼,列王紀上六章1節提到的480年,便將出埃及定於主前1446年。

 

(2)倘若耶弗他的時代是在主前1100,那麼,士師記十一章26節提到的300年,將征服時期定於主前1400

 

(3)較後的日期不能為士師時期提供足夠的時間,大多數年代紀均指出士師時期持續了大約300400年。

 

    根據聖經有關出埃及日期的資料,早期的觀點應較可取。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回答了這個問題:上帝是如何在歷史中、並有機地啟示祂的話語?聖經神學研究個別的聖經書卷(例如以賽亞書、約翰福音)的神學,以及聖經中之選集(例如摩西五經,智慧文學,福音書,保羅書信,約翰著作)的神學,然後追溯一些主題在正典中如何隨著時間逐漸發展(例如,聖殿的主題如何在幾個方向上發展,以充實「整本聖經」的聖殿神學)。至少有四樣優先事項是必不可少的:

1. 逐步閱讀聖經,把它當成是在歷史上逐漸成長的文獻集成

    上帝並沒有一次性地向祂的子民賜下全部的聖經。祂的啟示是不斷發展的,若是將整個部分讀回到早期的部分,有可能會掩蓋其在救贖歷史動線中的真實意義,從而使該部分嚴重扭曲。這不僅需要將聖經的歷史資料組織成按時序排列的順序,而且還需要理解這個順序的神學本質。

2. 預設聖經是前後連貫的。

    聖經中有許多人間作者,但只有一位神聖作者,祂從來不會自相矛盾。聖經神學把所有聖經經文合在一起看,展示並闡明其合一性。

3. 從經文進行歸納:從個別的書卷,也從貫穿整本聖經的主題。

    儘管讀者永遠無法完全脫離自己的背景,但聖經神學的學生認識到他們的研究主題完全是從聖經而來的。因此,他們嘗試使用各種歸類方法,並追求經文本身設定的議題。

4. 在聖經本身授權的整本聖經的範圍內建立神學的聯繫

   一種方法是直接通過聖經追蹤一些主題的發展軌跡。(這就是本研讀本聖經在以下文章中的內容)。聖經神學經常關注聖經故事情節中的轉折點,其最關鍵的問題與新約聖經如何使用舊約聖經有關,請觀察後期的聖經作者如何談到早期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