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認識上行詩



上行詩詩篇120-134篇,共有十五篇。 

上行詩作者:
A.大衛:第122,124,131,133篇
B.大衛之子所羅門:第127篇
C.其他沒有著明作者。

為甚麼叫上行詩

A.登階之詩
「上行」一詞包含了台階、階段和等級,以及上升、登上、爬上等意思,故又稱「登階之詩」。縱觀這十五篇詩,是被一個逐漸加強向上、上升、上爬的觀念所貫通,每 一篇皆比前一篇向前跨一步。

B.上殿之詩/敬拜之詩
朝聖者上耶路撒冷朝見上帝,在路上所唱的詩歌。

上行詩背景:

A.有說是朝聖者每年上耶路撒冷守節時,在路上邊行邊唱的詩歌。
根據律法(出23:14-17及申命記),所有以色列的男丁必須一年三次朝見耶和華。以色列國中的公民,凡是男的都必須一年三次從各處前來耶路撒冷向上帝奉獻:即無酵節,收割節和在猶太曆末了的收藏節。無論他們住在那裏,他們都必須離開自己的家園,旅行前往耶路撒冷,要朝見上帝。當這些朝聖者從各處往耶路撒冷時,有時他們在路上相遇,因此成了一大群人。他們一路前行時,就引聲歌唱這十五篇詩。詩篇122:4說出了這個意思:「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裏去,作以色列的證據(小字)稱讚耶和華的名」,因為以色列的眾支派,都要旅行上耶路撒冷去敬拜耶和華。

B.有說這是祭司們在聖殿裏唱的詩。
他們進入耶和華的殿,要到外院有七個台階,然後再走八個台階才上到內院;總共有十五個台階。很可能在百姓們一同上來要敬拜耶和華時,供職的祭司每上一階就唱一首詩。

C.也有說是以色列百姓的餘民,從被擄之地歸回時唱的。
他們因背逆了上帝,被擄到巴比倫去;雖然如此,由於上帝的憐憫,他們被擄七十年後,蒙上帝恩領歸回到猶大地。詩篇126篇正說出這個意思。

上行詩之特色

A.篇幅短,最長只有18節。
B.結構上,前後常用重複的字句。這是希伯來特殊體裁,也是為互相唱和之用。

十五篇上行之詩的綜欖

A.到上帝面前來
分五組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以色列的痛苦
耶和華的幫助
錫安的平安
120蒙允 123仰望 126復興 129得勝 132敬拜
121蔭庇 124幫助 127安然 130等候 133相愛
122愛上帝125倚靠 128敬畏 131平靜 134稱頌

B.信徒靈命之上行歷程

分三組    潔淨     光照      聯合
            120拯救  125倚靠   130破碎
            121保守  126轉變   131謙卑
            122平安  127建造   132愛上帝
            123憐憫  128結果子  133愛人
            124逃脫  129受苦   134儆醒事奉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以西結書之特色



  以西結書有如下幾個特色:

 1.對年代日期交代得非常清楚:以西結書不像耶利米書次序顛三倒四的,除了在 29:1733:21 以外,其他都按年代的先後順序排列,顯示出本書的井然有序。

 2.用許多的寓言和比喻來傳講信息:以西結書裡有許多的寓言和比喻,而這些寓言都詳細地描述其細節。例如,以西結將耶路撒冷和撒馬利亞形容作淫婦( 23:1-4),又說大衛家是一個獅子穴( 19:1-3)、一棵葡萄樹( 17:5-1019:10-  14),或是一株香柏樹( 17:3)。他形容亞述也是一株香柏樹( 31:3-9),埃及是獅子與大魚( 32:1-3);迦勒底人是一隻厲鷹( 17:3)。這種描述非常生動,令百姓印象深刻。大家都說,以西結是個會說比喻的人( 20:49)

 3.以西結表演了許多象徵性的動作,好作以色列家的預兆:

  a.拿一塊磚當做耶路撒冷城,圍城撞牆( 4:1-3)

  b.在床上躺臥多日,並按分吃餅( 4:4-8)

  c.剃頭髮和鬍鬚,分成三份,一份焚燒,一份用刀砍碎,一份讓風吹散( 5:1-12)

  d.把牆挖洞,肩帶包袱,蒙住臉走出去( 12:1-16)

  為什麼以西結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乾脆明說,大聲疾呼?很明顯的,以西結這樣做是要引起百姓的注意。百姓們看見先知這些怪異的舉動,一定會問他在做什麼,先知就可趁機傳講上帝的信息( 12:8-16)。他們也經常跑到先知家裡來,看他還有什麼新花樣沒有( 8:114:120:1),可惜的是他們只想聽聽而已,並無誠意遵行( 33:30-33)

 4.以西結書裡有許多和聖殿敬拜有關的事務:由於以西結出身祭司,他的書中提到許多和祭司體系、敬拜有關的事務,他也特別強調聖潔的必須性。在以西結的眼中,「過犯」就是違背聖禮的律法,如玷污聖所( 5:11)、轉拜偶像( 8:1-18)、將假神接到心中( 14:3)等。他特別關心聖與俗、潔淨與不潔淨的區別,而較少關心違犯社會或道德的誡命。對以西結而言,拯救回復的具體完成是聖殿的重建及祭禮儀式制度的建立。

以西結之出身與時代背景



  「以西結」這名字的意思是「上帝堅固」。他是布西的兒子,出身在祭司家( 1:3),是撒督的後裔,承襲亞倫之子以利亞撒的脈絡,屬祭司中的貴族,所以頗受當時猶大百姓和長老的尊重( 8:114:120:1)

  以西結出生在主前 621 年,正好是猶大王約西亞大事改革的第二年。他既然出身祭司家,必然也能夠感受到整個國家靈性復興的喜樂。可惜的是約西亞王在位第三十一年,王在米吉多為法老尼哥所殺(代下35:20-24),使一切的改革中斷。以西結和眾祭司們一定感到非常失望和挫折。以後的國王再也沒有一個像約西亞王這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了。

  稍後約雅敬被法老尼哥立為王,取代百姓所立的約哈斯。他回復瑪拿西時代的混合主義,背叛耶和華,又曾嚴酷地壓制先知對他的批判,將烏利亞處死。耶利米幸好有亞希甘的保護才逃過這一劫(26:20-24)。約雅敬王根本不把上帝藉先知所說的話放在心上,甚至還燒了耶利米所寫的書,導致耶利米預言約雅敬將招禍(36:9-31)。這種信仰與政治的對立,必然帶給年輕的以西結(以西結此時約十八歲)極大的影響。耶利米的信息必定使他從心底感動,而對耶利米的奮鬥愈感共鳴。

  巴比倫在主前605 年於迦基米施擊敗埃及之後勢力日增,對猶大造成極大的威脅。猶大在強敵威脅之下,有時想臣服於其下,有時又想背叛。事實上,猶大的命運已是岌岌可危。約雅敬王在服事巴比倫三年之後背叛,引來巴比倫大軍,約雅敬王在戰亂中去世,由他的兒子約雅斤繼位作王。

  約雅斤在位三個月就出城投降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進城掠奪聖殿、宮殿的財寶,又將王、官員、國中的上流領導階級、工藝技術人員都擄到巴比倫去。祭司以西結也在被擄的人中,他再也不能執行祭司的職務,可以說希望幾乎破滅。

  以西結被擄時住在迦巴魯河邊的提勒亞畢(1:13:15)。迦巴魯河是一條運河,從巴比倫北邊的幼發拉底河往東南流經尼普爾,到吾珥南方又和幼發拉底河會合,灌溉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間的肥沃平原。被擄的猶大人在巴比倫有自己的組織和宗教自由,生活得還算不錯,只是心都寄掛在耶路撒冷( 137:1-6)

  你想,和以西結一起被擄的人,當他們密切注意耶路撒冷局勢的發展時,最企盼的是什麼?在耶路撒冷那裡有西底家王當政,有先知耶利米在苦苦勸戒百姓。當時,不論是留在本國的,或是被擄的人,大家的心情都相當激動不穩。他們都不認為被擄是最終的結局,而以為這只是短暫的,他們不久就可以返回祖國。有一些稱為先知的,也是這樣告訴百姓,說約雅斤王和被擄的人很快就會回到耶路撒冷(28:1-17)。但耶利米寄信給被擄的人,勸他們娶妻生子,蓋房子,栽種農作物,準備長久居住在被擄之地(29:1-7)。當然,有人反對耶利米這種說法( 29:24-32)。被擄的人一定感到十分混亂,不知該聽誰的。以西結就是是在這樣的時候蒙召作先知。他在被擄之地預言耶路撒冷要被毀,但又說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惡人滅亡,而是要他們悔改得平安( 18:2318:3233:10-11),和耶利米的信息正好兩地相互呼應(29:11)

  主前 588 年由於有可能得到埃及的援助,西底家王和巴比倫公開決裂( 17:15),結果引來巴比倫的大軍。586 年耶路撒冷毀滅,聖殿燒燬,西底家和其家族被殘忍地處死,百姓再度被擄。

  設想有一天,我們所關心、所寄望的事物全泡湯了,你會有怎樣的感想?你會怎樣反應?

  以西結在三十歲時蒙召作先知,當時他已被擄五年( 1:1-3)。先知已婚,但妻子卻在耶路撒冷開始遭圍困的當天去世(24:115-18),上帝吩咐他不要悲哀哭泣,也不要辦喪事,因為這要作以色列百姓滅亡的預兆。

  以西結被稱為人子,是上帝所立,作以色列百姓的守望者( 3:16-2133:7-9)。他最後一次說預言在被擄後二十七年( 29:17-20),足見他作先知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