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羅馬書之內容提要

    羅馬書首8章的主題可見於一章17節:「義人必因信得生」。這個引自哈巴谷書二章4節的引句把保羅的教訓立於信心之上,與舊約針對行為的教訓對比。這 樣,保羅確定他關乎信心的教導並不是標奇立異的新事物,而是穩固地扎根於舊約的先知書中。

    保羅之強調猶太人將會是「外邦人的光」也不是新的論點,因為以賽亞已頗清楚地預言了這一點(賽四十二6,四十九6);他的新論點是外邦人與猶太人同為後嗣(弗三5、6)。他們不需要像一些猶太基督徒所要求的(徒十五 1),先歸入猶太教,才會被上帝接納。這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三章6節所談及的奧祕。


  首8章聖經的內容就是環繞這主題來發展。第一至四章處理「因著信成為義的」,顯示哈巴谷的話可應用於外邦人和猶太人。首3章表明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在罪中,基督的救贖對兩者都是適用的(三21、22)。第四章指出亞伯拉罕是外邦人和猶太人的先祖,因為他是相信主的以色列人屬靈之父,正如他是相信主的外邦人屬靈之父。跟著在五至八章中,保羅處理主題的下半部:義人必因信得生。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只要肯接受上帝在加略山上藉著基督完成的義行,便可以脫離上帝的震怒(第五章)、罪的勢力(即撒但,第六章)、律法轄制人的力量(第七章),及死的權勢(第八章)而得生。


  保羅在九至十一章討論肉身的以色列人或猶太人,與上帝未來的計劃的關係,結論是上帝不會棄絕祂的百姓──那些作亞伯拉罕後裔的以色列人(十一1、2)。若他們接受基督為彌賽亞,上帝可以把他們接在從前被砍下來的樹上(十一23)。


  最後在結束的部分,正如保羅一向的特色,他在神學性分析之後加上生活上的實際應用,他討論首11章對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何含義(十二至十六章),並在結束全書時提醒讀者,透過他的傳道工作而有的「外邦人的捐獻」,很是重要(第十五章)。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找出作者期待原讀者應有的回應

 

由於聖經作者是針對某個特定情況,為某些特定的讀者而撰寫聖經,他們對讀者會有一定的期望。因此應用的第一步,應該問作者期望他們的原讀者有甚麽樣的應用。

     

新約有些命令是清楚地頒給所有教會時代的信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基督徒說,他們是基督的肢體,與現代的信徒一樣。因此,以弗所書的大部分內容對今日基督徒仍然有效,信中的命令、勸勉和鼓勵也是每一個時代的信徒的指引。

     

新約包括數種講論的形式:命令、禁誡、勸勉、願望(帖後三5;彼前一2)、許可(林前七15 ;太八32)、榜樣(林前四16,一一1)、敍述(羅一五4;林前一○6、11)、比喻和主題。這些命令、禁誠、勸勉、願望、許可,給了我們直接應用的暗示,而其他的講論則較為間接。例如,箴言中許多經文提到實行某些行動的好處,以及採取某些行動的不良後果。雖然不是直接的命令,但卻間接或暗中提出了命令。許多經文都指出不控制脾氣的後果,暗示出「要控制脾氣」這道命令。因此,有些經文提供讀者資訊,有些經文則指引讀者。

    敍事文通常用說明來教導讀者,為讀者提供資料,並非以直接命令或其他訓詞來教導人。菲爾(Fee) 和施圖特(Stuart)提及明顯和隱含的教導。

明顯的教導是受聖靈默示的作者確切地說:『上帝與約瑟同在』

隱含的教導則清楚地在故事中陳明,但用詞簡潔。你必須從故事中找出隱含的教導,不能直接在經文中讀到。

麥昆哥(McQuilkin)認為上帝用「明顯的宣告」和「一般的原則」來啟示他的旨意。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提摩太前書之歷史背景

    保羅在第二次旅程中,本想前往亞西亞(而以弗所就是那裏的主要城市)但卻遭到聖靈的攔阻。他於是繼續前往馬其頓和希臘(徒十六6)。在結束第二次旅程的時候,他們略為探訪了以弗所(徒十八19、20)。

    在第三次傳道的旅程中,他以以弗所為活動的中心,並在那裏住了3年(徒十九1至二十1)。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寫下了以弗所書。不過相隔了好幾年,他又寫下提摩太前書,給當時在以弗所的提摩太。


  神學大致上,我們可以說提摩太前書的神學,完全與保羅的其他書信和新約整體的神學一致。上帝的主權與愛,清楚而重複地在書信中表達出來。作者常指出耶穌 是真正的上帝,同時,也是真正的人。救恩是透過基督、藉著在上帝裏面的信心而得著的。律法並不能拯救人,因為所有人都已違犯了律法。然而,律法是好的,是上帝給予一個得救之人的指引,引導他們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信中的內容多半圍繞教會。所有的基督徒也應是教會的一分子。他們可在教會大大地發展基督徒的品格,他們在教會中,比在教會以外,能更有效地事奉上帝。教會需要有組織,以致能有效地把工作完成。教會必須常常盡力遠避異端,並教導福音的真理。


  本書特別充滿勉勵和勸告,由老牧者向年輕牧者──老牧者在信心中親愛的兒子──所發出的。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彼得後書之背景

 

    本書著成的時機全在於彼得自前書後接獲消息,教會備受內部假師傅的攪擾,陷於於異端邪說的教義中。在當時,這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保羅曾聲淚俱下地提醒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要警醒,因為教會裡有人用悖謬的話引誘信徒。(徒二十:29 - 31)

    在加拉太書,歌羅西書和約翰壹書,我們都遇到同樣的信仰危機。

這些人可說是無法無天的人,很可能屬於諾斯底教派(Gnostics)。此等人的信仰是以靈為善,物為惡之二元論﹔物既為惡,因此他們便主張放 縱肉體的情慾,此種放縱在他們看來可說是無傷大雅。

    他們的生活極盡荒淫宴樂之事,且鼓勵他人也如此行﹔他們利用恩典來作放縱的藉口,以投己好的方法來曲解聖經。他們特別不信基督的再來,所以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不怕末日的審判。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哥林多後書的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一)保羅把他自己擺出來,但不是傳自己,仍是傳揚耶穌基督為主。保羅在對抗那些『最大的使徒』向他權柄的挑戰時,讓我們看見他在別處從未透露的內心深處的景況,以及他的生平和事奉中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蹟。因此本書也是他書信中最不帶神學與教理,極具個人色彩的一封,讓我們深深認識這位元『在基督裏的人』。

(二)保羅的喜、怒、哀、樂如同畫在我們眼前,他的樣子也可以從本書想像得到。他有時在喜樂的極峰,有時卻在憂傷的深谷;令我們明白,即使堅強如保羅,也有他灰心失望的時刻。但叫我們鼓舞的是:主基督總是給保羅足夠的力量,甚至連死亡都能勝過。

(三)這封信也讓我們看見保羅如何處理他與教會的關係。他愛他們像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女。他管教、責備,為他們的爭吵、分裂痛心。他關懷遠在耶路撒冷貧苦的聖徒,因此在外邦人的教會中籌募款項,賙濟他們。這樣作,不只表明眾教會在基督裏的一體,也是把基督徒彼此的相愛與關懷見諸實行。

(四)可以清楚看到保羅的敵人們的策略和言論。他們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者的模樣,先博得信徒們的好感,然後佔領他們的心思。而另一面處處中傷保羅,使信徒們對保羅的態度,從信任轉而懷疑,從懷疑變鄙夷。

(五)全備而被沿用的祝福詞(十三14)。

 

哥林多後書的重要性

        《哥林多後書》雖然是一本抒發個人情緒的書信,但信中卻含有許多重要的真理和榜樣,不但在神學上具有相當的價值,且給主的僕人們和一切基督徒留下了事奉主並行事為人的基要原則:

(一)對三一上帝的本質、特性、心意和工作有極清楚的啟示(參一10,18~22;四6;五18~21等)。

(二)對新約的特點和超越性提供吾人可資窺探的櫥窗(參三章)。

(三)對肉身和靈性的輕重、相對與相關性也給我們清楚的指引(參四7~五10)

(四)對上帝工人的職責、行事原則與該有的存心留下了很好的榜樣和說明(參五11~七16;十1~十一12;十二6,13~21;十三1~10)。       

(五)對財物奉獻和教會對款項的處理之道也提供了屬靈的原則(參八至九章)

(六)對使徒的憑據、權柄和運用權柄的原則也留下了很好的榜樣(參十一23~十三10)。

 

哥林多後書寫作時地

 

        約在主後五十七年寫於馬其頓的腓立比(參二13;七5)。本書不但說保羅自己在馬其頓時的光景,也對哥林多教會講到馬其頓眾教會的光景(八1~5)。

        哥林多後書距前書至少有一年(參九2),可能保羅夏天去特羅亞(參二12),冬天或翌年春天到馬其頓(參二13),之後再到哥林多。

 

哥林多後書作者生平

 

        使徒保羅(參一1;十1)。

        根據聖經的記載,保羅原名掃羅(徒十三9),系以色列人,屬便雅憫支派(羅十一1);按血統而言,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5)。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名師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猶太律法受教(徒廿二3)。後來成為猶太教中最嚴緊的法利賽人(徒廿六5),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腓三6);然而這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所作的(提前一13)。

有一天,當他要去大馬色捉拿信主的人們時,蒙主耶穌在路上向他顯現(徒九1~5)。從此,他便成了基督徒,並奉召成為使徒(羅一1),主要以外邦人為傳揚福音的對象(加二8)。

先後至少寫了十三封新約書信,是基督教真理的主要詮釋者。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哥林多之背景

 

由於哥林多城地理位置特殊,形成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上十分興盛之狀況。哥林多信徒在此屬世條件之下遂有捨棄靈命追求世事之勢。因此保羅此書大多針對哥會當時信徒日常生活上之弊病,提出鍼砭之見。

 

我們身為末世基督徒,一面研讀聖經、一面觀看世界,深覺:為了做好末世基督徒,必需詳研哥林多前書,方能在實際生活上,防微杜漸,免自己與教會陷世俗舊酵,失去永生大福。

 

早在B.C.九世紀,荷馬時代,哥城已成為希臘半島上重要城市。在商業上、文化上、政治上都成為當地──亞該亞之中心。為希臘古文明中重要成員。又因地理特徵(哥城位於希臘半島南方伯羅奔尼撒半島最狹窄的陸地上),自古為戰略重鎮,將帥攻略目標。且因商業之發達,在驕、侈、淫、逸上亦已早負盛名。

 

B.C.146 年哥城曾被羅馬人孟民氏(Mummius)所攻毀。於荒廢一百年之後,由羅馬皇帝猶流‧該撒( Julius Caesar)下令重建,成為當地羅馬殖民地之政治中心。其財富、榮華與權勢也順勢迅速恢復,甚至超越以前的盛況。

 

由於羅馬的殖民政策,此城內除了本地人外,羅馬人亦復不少;其中有不少是曾為奴隸,後獲自由者。據推測,當時為奴者約佔城內人口之一半。因此主僕關係為當地重要人際關係。拉丁文化氣息亦十分濃厚。

 

另由於哥林多城係國際商港,外國僑民亦復不少。上古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是主要僑民。亡國後散居外邦的猶太人則自聚一區,並擁有猶太式之生活與信仰,此舉對保羅初期之佈道給予不少方便(徒十八5~8)。

 

在使徒時代及其前後,此地曾是半島上最富裕之城。由於人種複雜,各式廟宇、偶像並存其中。當然,其中以當地人之亞弗洛特( Aphrodite,即愛神維納斯)廟名聞半島。廟內有「神女」(女祭司),專供朝拜者行淫,信徒將與神女行淫視為祭禮之一部分,堪稱世界奇聞。影響所及,居民不以淫亂為罪,部分基督徒亦未能在此分別為聖,而隨風行事;遂有保羅在本書上一再之指責。當時世人亦以「像哥林多」( Corinthiazesthai )一詞稱「性放縱」。

 

由於商業發達,居民十分富有,因此生活十分奢糜。加以生活優閒,當地文學、哲學亦十分發達。有為數甚多的畫室與工廠,也有不少討論修詞學的學堂與研究哲學的學校。眾人以歸入各種思想學派為榮。此一現象也可能成為基督徒個人崇拜、分爭結黨、重智輕愛之誘因。

 

當地的希臘式思想較趨向於個人主義,重視個人才智之發展,貲財之累積及個人行動上之自主。不甘受辱,不願容忍。也多少影響當地教會之團結。

 

當時哥林多教會中,信徒以非猶太人為主,其中有少數貴族或上流人物;但大多數是市井之民,不少仍是奴隸身分。教育程度差異很大,貧富差距也不小。似乎有不少是曾經墮落,也有一些是蒙上帝從異教邪魔中被拯救出來的人。

 

由以上各種哥城特徵可以感覺到今日我們所處之世界與哥城有甚多相似之處。分列對照如下:

     哥林多城     今日世界
     交通中心   國際交通空前發達
     商業中心   國際貿易時代
     富裕、奢糜  國民所得高、生活可比帝王
     文化中心   知識爆炸時代
     重智輕愛   重智輕愛
     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重權利
     亞弗洛德廟  有形、無形之偶像林立
     以淫為祭   崇尚性開放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逾越節

  逾越節是以色列人一年當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期。在出埃及記十二章中,上帝要以色列人在尼散月十四日的黃昏,家家戶戶都要宰殺一隻羊羔,來記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前,吩咐他們所作的事。那天晚上,滅命的天使逾越了每一個在門框和門楣上,塗抹了羊羔之血的家庭;藉此,上帝的百姓得了拯救。


   開始時,逾越節是在各人家中舉行,後來成了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舉行的一個主要的節慶。直到今天,逾越節仍是猶太人中,最重要的節期之一。


   然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五章七節,清楚說到:『我們的逾越節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這指明,基督在十字架上被殺,成功救贖,使我們與上帝和好;並且這位逾越節的羊羔基督,成了逾越節的真正意義。因此,我們能在上帝面前,享受基督為我們成功的救贖。基督不僅是逾越節的羊羔,對我們來說,祂更是整個逾越節。

 

腓立比書之背景

一、作者:保羅

      新約書信21封中有13封是保羅所寫。

(一)旅行傳道時寫: 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加拉太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羅馬書

(二)監獄中寫了: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腓立比書

(三)囚禁後亦寫︰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

二、時間:西元60-62年左右

            使徒行傳二十八章30節所記載的那兩年的末期或稍後。

三、地點:羅馬(其他另有人認為該撒利亞、以弗所,但較不可能)

四、原文:希臘文

五、寫作目的:

腓立比教會的使者以巴弗提在羅馬染上重病,痊癒後保羅打發他回腓立比,趁這機會,保羅寫這封信說明原委,並向腓立比教會致謝,同時也針對教會中的一些事情,提出一些教導。

六、收信人:腓立比教會的信徒

(一)腓立比:羅馬的駐防城,此城的人享有羅馬公民權,以多泉水著名。

(二)腓立比教會:使徒行傳十六章對此教會的建立有深刻的記載。路加親自參與了腓立比的佈道工作。婦女在此教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七、腓立比書之完整性:

(一)關於腓立比書二章6-11節頌讚耶穌的詩

1.有人認為是在保羅之前寫成,保羅略加修改納入信中。

2.此詩是保羅所寫。

3.此書是保羅之後的作品,由某編者加插進去。(不過此說不能成立)

(1)保羅書信被收集出版前,怎麼會有人想到要把不屬原著的資料加插進去?這動機難以理解。

(2)保羅書信被收集出版後,怎麼可能容許一段如此之長的文字加插在原著中?

(3)沒有任何抄本證據支持這種可能性。

(二)三段說:

1. 第一部份:四章10-23節

  第二部份:一章1節到三章1節左右

  第三部份:三章2節到四章3節

2. 此說的理由不但沒有說服力,而且本身仍有一些困難。

 詳細的資料請參考天道書樓出版馮蔭坤著的"腓立比書註釋"            第21-26頁。

(三)一般說來,沒有足夠的理由讓我們對腓立比書的完整性產生懷疑,此立場與腓立比書的古卷歷史相符,就抄本的證據而論,從開始就只有一卷腓立比書。(引用自馮蔭坤的腓立比書註釋)

八、最早抄本:西元200年左右。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