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因信稱義之舊約的預表 (參出十三︰2;民三︰13;創四十九︰3)

   但要更深切明白我們裡面的人在基督裡所有的恩典,我們必得揣摩在舊約上帝如何以頭生的兒子分別為聖,歸於自己,與生而即有的權利很被重視,因這種權利有雙層的尊榮,就是為祭司與為王的尊榮。因為頭生的兄弟是祭司,是其餘各弟兄之長,這是基督的預表,是父上帝頭生的獨生子,也是童女馬利亞的兒子,是非按血氣與世界的樣式的真祭司真王。

 

因為的國不屬這世界。是天上與靈性事的王,專尚公義,真理,智慧,和平,救恩等類的事。凡是地上的事地獄的事也仿佛屬管轄——不然,如何能保護我們,救我們脫離這些事呢?——但的國度不在乎這些事,也不屬這些事。

 

祭司的職分也不在乎外表裝束與姿勢的顯赫,如屬人的亞倫祭司職分與我們今日教會的祭司職分;乃在乎靈性的事,藉這些事在天上上帝面前為我們代禱,盡無形的職分,並在天上獻自己的祭物,行祭司所應行之事,如同保羅在希伯來書用麥基洗德為預表論所說的。也不但為我們禱告,代求,更藉聖靈活潑的教訓在我們心裡教訓我們;這樣,就完成祭司的兩個實在職責,屬人的祭司的禱告與傳道就是這兩個職責有形的表象。(約十八︰36) 

 

這樣,基督既因生而即有的權利得著了這兩個特權,就照以上所說婚姻的法律將這兩個特權賜給凡信的人,與他們共分共享,因為照那法律,妻子對於凡丈夫所有的也有所有權。這樣,我們在基督裡面就是祭司, 都是 君王,相信基督的都是如此;如同彼得二章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特別的民族,是有君尊的祭司與祭司的國度,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從伯利恒到耶路撒冷

 

  在舊約先知的信息中,先知們已提到上帝所應許的救主來臨後,上帝的國度要遍及全球,新約給我們看到的就是這一個現象。四本福音記載耶穌基督的降生,一個重要的重點,便是指出他的降生是由於上帝要成全祂救恩的應許(參太一:1-2,22-23;路一:54-55,68-73)。

  1.耶穌的畫像

  新約四本福音書都記載耶穌基督的事蹟,每個福音書都記述祂工作的開始,發展,也提及祂被自己的門徒出賣,被自己的同胞棄絕,但卻是復活了。在這些共同點之 下,四本福音書對耶穌基督的記載又都不一樣,有時候某一福音書記載的,在其他福音書找不到;有時候同一事蹟,細節上甚至次序上都不大-樣。在這些異同中, 四本福音書的作者們為我們勾畫出四福音耶穌基督的畫像。

      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那基督是上帝所應許的王。在第一章,馬太便給了我們了個族譜: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他就是以賽亞所應許的以馬內利。在第二章,他藉著來朝拜的博士們的話告訴我們:他生下來是要做猶太人的王(太二:2)。在最後結束時,馬太用耶穌自己的話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二十八:18)。因此,登山寶訓是王的憲章,帶有極大的權柄要世人遵守(太七:15,29,二十八:2),耶穌基督自己有權柄醫病和赦免人的罪(太九:6),他的門徒也是從耶穌得權柄宣告罪的得赦(太十六:18,十八:18)。

      馬可福音所描寫的耶穌是受苦的神子。他一開始便以一連串簡短的故事記載耶穌的工作,每個故事發生的地點也經常不一樣,好象是要借著這一些似乎是片斷性的照片告訴我們祂的勞苦與忙碌。祂連吃飯也沒有工夫(可六:31)。但是,祂卻又是大有能力;祂的道理新奇(可一:27),連鬼魔都認識祂(可一:34)!可是,馬可福音又用大半的篇幅記載耶穌的死,馬可這樣記載,是因為耶穌是一位大能的神僕,“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

      路加福音所記載的耶穌則是一位憐憫人的完人。路加在他的福音書中一開始便讓我們看到“出於上帝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一:37)俱是他也告訴我們,上帝的能力卻也是顧念馬利亞那樣的卑微的人,“他叫有權位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饑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一:52-53;參六:20-26)。他認為耶穌基督來是要成就舊約所應許的禧年,(路四:18-19)由於上帝的同在,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參徒十:38)。

      在約翰的眼中,他所認識的耶穌是榮耀的神子。在序言中,他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萊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14)這樣的一位榮耀的神子,在世上行了許多神跡,為的是要人可以相信他;在十字架上,他更是充份地彰顯了“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參十二:32)榮耀的神子是愛人為人舍己的耶穌。

  2.耶穌的信息

      從耶穌這個人,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祂所要傳播的信息:從祂自己所講的話,這信息就更加清楚。

      馬太,馬可二位福音書的作者都一口同聲他說耶穌開始傳道的信息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可一:15;太四:17)。路加與約翰雖然沒有這麼直接的記載,卻也假定了這麼的一個信息。路加記載耶穌對門徒說的話,指出這是他在世必須做的工作(路四:43),而約翰講到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也假定耶穌曾談及“上帝國”這麼一個題目(約三:3-5)。從耶穌信息的主題,我們一樣可以看到舊約所關心的一件事:大衛的國,繼續在新約出現。

      世人怎能認識耶穌就是這國度中的王呢?耶穌的答案是:借著祂言行一致的行為。祂在世上所行的一切神跡,表明上帝大能的聖靈在這世上工作,是上帝的國來到這世界上(太十二:28);尋找上帝的國的人,不必東奔西跑,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十七:21),只要有慧眼,就可以看到。因此,約翰又記載耶穌的話:“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們就不必信我;我若行了,你們縱然不信,也當信這些事,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裏面,我也在父裏面。”(約十:37-38)

      這不是說上帝國來臨的時候,世上的罪惡仍照舊存在。耶穌在世趕鬼醫病,正是證明上帝的禧年來臨(路七:21-23),祂也清楚地指出,上帝的國在這世上完全實現之前,善惡之爭要更加激烈,罪惡必要從這世上剷除(太十二:36-43,二十四:1-31),祂雖然遭人棄絕,卻終必“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二十六:64)。祂的復活證明祂勝過罪惡,死亡與撒但,祂再來要消滅這些仇敵。

      耶穌認為上帝的國現在可以看到,而實現卻要等待於將來。因此,當祂宣告天國臨近時,祂也同時告訴人要悔改。馬可告訴我們,耶穌說悔改的意思,就是“信福音”(可一:15)。倘若上帝遲早一定審判世上所有犯罪的人,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逃避,若不悔改,都要滅亡(路十三:1-5)。在上帝的恩典中,有些人好象不結果的樹暫時留著,享受更多的恩典,但不結果的樹終必被砍下(路十三:6-9)。悔改相信的一面,就是離開罪惡,另一面就是遵行上帝的話,信靠那慈愛的天父,並在世上以祂的慈愛為原則而行事;有口而無行的人,終是不能進上帝的國。這是耶穌在登山寶訓(太五至七章)清楚的教訓。

注意救恩的成全

 

      在舊約的應用上,我們應特別注意救恩成全的真理。我們曾提及過,舊約中的歷史與律法,都指向將來,而且在耶穌基督身上開始應驗,由於耶穌基督的死是舊約贖罪祭的實體,開通了敬拜上帝的路(參來十章)。

      因此,新約時代的信徒不必往耶路撒冷朝聖,也更不必在那裏重建聖殿獻祭。雖然使徒行傳讓我們看到在主後六十年左右猶太地的信徒仍在聖殿中做禮拜,外邦信徒卻已沒有這種必要,我們不能根據新約部份的記載要二十世紀的信徒也照這樣做。特別要注意的是,耶穌基督在世時,曾指出摩西律法中有些法例,如離婚的許可,是因為猶太人“心硬”,不是上帝創造時的原意(參太十九:3-9;出二十一:20-21,26-27)。

      因此舊約中民法的部份也不能在新約時代一成不變地應用。換言之,在上帝救恩的行動中,新約時代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舊約的宗教制度與社會制度都已不適用。

      那麼,為什麼還要讀舊約呢?新約聖經一再地告訴我們,舊約的精神不但在新約實現,而且是更顯出上帝的恩典的豐盛(約一:14,16-17)。例如,以舊約中的禧年為例。

      禧年是上帝在舊約時代為人而設;讓人脫離奴役的一個制度(利二十五:8-17);先知以賽亞豫言救主會成全這個制度。

      到了新約,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便宜稱這應許成全是在祂的身上,祂所行的事蹟和宣講的救恩都是應驗這個應許(路四:17-21,十四:21);但是,這並不是說這個禧年的制度對新約的信徒完全沒有生活上的意義,當他們宣揚耶穌恩典的福音,並像耶穌基督一樣地廣行善事時,讓人脫離各種形式的奴役時,他們便是在實行舊約禧年的教訓了(參路十四:12-14,21)

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約翰三書的重要性

 

          約翰三書提供寶貴的資料,使我們明白三種教牧職分之間的潛在危機:

  (1)使徒職分──約翰所代表的;

  (2)本地教牧──該猶和丟特腓所代表的;

  (3)訪問教牧──低米丟所代表的。

          約翰三書雖僅就事論事,而未多陳明真理原則,但字裏行間流露出因生命成熟而有的屬靈智慧,使我們看見當初和歷代教會所共有的難題,以及妥善處理之道。歷代教會的難題為屬靈權柄的誤用與濫用(例如丟特腓),而解決之道乃為:

  (1)更高權柄者(例如使徒約翰本人)須正確地善用權柄;

  (2)鼓勵其他信徒(例如該猶、低米丟)積極以正面的行動協助錯用權柄者改正過來(注意,使徒約翰並未要求該猶介入他和丟特腓之間的矛盾)。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新約聖經之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的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聖經內容與重要道理。

  <波斯時代(約主前333年之前)>

  上帝的選民被擄到巴比倫之後,因巴比倫被瑪代、波斯征服而接著受波斯王統治。當波斯王古列受上帝感動,允許選民回國重建聖殿,文士以斯拉、尼希米後來也回國復興了選民的信仰。

  回國的猶太人在被擄之地用的是亞蘭語,他們回國之後仍用亞蘭語,因此主耶穌的時代,亞蘭語仍是當地通用的語言。

  <希臘亞歷山大王時代(主前332~301年)>

  年輕的亞歷山大帝,被選為希臘諸邦聯盟的領袖,統領聯軍東征,征服了小亞細亞、部分西亞細亞、埃及、敘利亞,上帝賜選民之地~巴勒斯坦,也歸入他的版圖。

  亞歷山大帝的老師是柏拉圖之學生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他 從這位 老師承受了「愛好知識」和對周圍世界有「求知不厭」的心。因此在他遠征之時,隨軍帶領一群學者,將征服之地區之人民的風俗、動植物情況與地理形勢等,都加以調查、研究、並記錄、說明。他 和他 老師一樣,認為希臘的文化與學術比其他民族優越,因此深覺得他為人類的領袖,負有重要使命,就是要傳播希臘文化。

  亞歷山大帝33歲時患熱病而死,由他的四個將領瓜分了他的帝國。他希臘化政策下,在各地建設了希臘式的城市;最重要的成就是希臘文被廣泛地採用為國際間通商及交往的文字,寫作上也很普遍地被使用。這使福音的傳播工作非常方便,保羅只要使用希臘語,可到處講道,他所寫的希臘文書信,各國信徒都能閱讀或朗誦。

  <埃及托勒密時代(主前301~198年)>

  亞歷山大帝死後,猶大國成為佔據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殖民地,宗教信仰生活有相當的自由。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設有大圖書館,或稱博物院,是一個科學研究館。在此時期有批猶太人遷入埃及,後來在此文化大城裏的猶太人選了七十位文士翻譯希伯來文的舊約為希臘文,以便讓不懂希伯來文的猶太僑民使用,於主前150年全部完成。主耶穌時代猶太人也常引用這希臘文聖經。

  <敘利亞時代(主前198~167年)>

  亞歷山大帝死後,他的四個將領中的塞流卡斯Seleucus佔據了巴比倫,事後佔領敘利亞,他的繼承者,後來打敗埃及托勒密王朝,也取得了猶大國的控制權。這塞流卡斯四世(或稱安提阿哥四世Antiochus Ⅳ)時代,猶太發生暴亂,安提阿哥四世誤以為是要反叛他的,因此下令攻取耶城。

  事後又因他野心受羅馬人的阻擋,心情不好,歸途中來到猶大國時,下令要使猶太人完全希臘化。猶太人的信仰生活因此受到逼迫,他們沒有守安息日、行割禮、到聖殿守節等自由,聖經也被燬壞。主前168年底,這王沒收聖殿的器具與財物,並在聖殿的祭壇上建造假上帝的壇,獻那猶太人視為不潔淨的豬,故意侮辱猶太人。

  在這種信仰上的大逼迫下,猶太人不得不起來反抗。起來反抗的領袖是猶大馬加比Hammerer。

  <馬加比時代(主前167~63年)>

  猶太人在馬加比領導下,勇敢抵抗敘利亞。後來敘利亞內部 常換 君王,對猶大國之逼迫的厭力減少,但馬加比繼續為猶大國完全獨力而戰,也求羅馬援助。於馬加比死後,主前143年,猶太人才獲得政治獨立,政治獨立時期約有八十年之久,直到被羅馬征服時。

  <羅馬時代(主前63年以後)>

  羅馬人龐培Pompey因解決糾紛而來到耶路撒冷時,遇到抵抗,因此以武力攻取了耶城,羅馬就佔領了猶大國,又抽重稅。

  羅馬三將領於主前60年組成第一個三頭政治,後來其中的猶流該撒Julius Caesar得到統治大羅馬帝國之權。主前44年猶流該撒遇刺而死後,該撒屋大維Octavian與其他二人成立第二次三頭政治之後,他於主前27年得以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大帝,成為獨裁的統治者。亞古士督(或譯為奧古斯都)Augustus是元老院奉他的,後來成為皇帝的徽銜。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因這位亞古士督下的命令,才回到伯利恆,在伯利恆生了祂(路二1)。這位亞古士督於主後14年死,因此保羅所上告的該撒是羅馬第五任皇帝尼祿Nero(徒廿五21~25)。

  羅馬時代,猶太人信仰生活有相當的自由。政治方面,猶流該撒立總督,另立猶大國南部的以土買人為省長。這以土買人之省長的兒子中,有一個就是後來屠殺伯利恆城內外的嬰兒之大希律。

  這大希律討好羅馬官吏與法利賽人,也不敢得罪猶太人。他致力建設,重修和擴建聖殿,因此有人稱此聖殿為希律的聖殿。此聖殿非常華麗而著名,但主後70年被毀。

  大希律死後,羅馬皇帝允許照他的遺囑分封了他的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亞基老,因暴政,羅馬皇帝允許猶太人的請求,革亞基老之職位,由一位羅馬人的省長直接統治猶大和撒瑪利亞,因此猶大國變成羅馬的一個省分(主後60)。也因此主受審判時,由猶大第五任省長彼拉多審判,而不是由希律王。

  大希律的另一被封兒子希律腓力於主後34年去世。另一被封兒子,是希律安提帕Antipas,他淫亂無德,他分封加利利省,他以不法之手段取了其異母兄腓力之妻希羅底,施洗約翰勇敢責備他們,因此在安提帕生日宴會時,被殺(路三19~20;九7~9),最後,他也被撤職,被逐出境後死。

  大希律之孫亞基帕一世繼承了其伯父希律腓力之位,又得加利利,最後成為猶大全地之王(主後四十年)。他曾為了討好猶太人而殺害雅各(徒十二1~2),又因心高氣傲,終被主的使者罰他,被蟲咬死(徒十二21~23)。

  亞基帕一世之子二世也不是好王,淫亂,其妹百尼基也很淫亂,無道。保羅曾在他們之面前講過道(徒廿五13~廿六32)。

  希律一家不是猶太人,是猶大地南邊之以土買人,家風相當壞,加上他們的暴政,猶太人繼續找機會想趕走希律,奮銳黨(太十4)就是因此起革命的。

  後來,在主後68至69年間,羅馬皇帝一年中經四個傀儡皇更換。主後70年,幕斯帕西安Vespasian皇帝因猶太人的叛變,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包圍耶城一百三十四天,後由其子提多將軍攻下耶城,聖城被燒毀,聖殿也徹底被毀,正如主耶穌預言的,沒有一塊石頭,被留在石頭上(太廿四2)。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立約割禮

 

  創十七1-27

         亞伯蘭九十九歲時上帝向他第五次顯現,當時以實瑪利出生已十三年。在這十三年中,他的歷史好像中斷,一字未提。但上帝仍是信實的,不能長久將他放在一邊,當他年紀更老、肉體更為衰弱時,可能就想起上帝的應許,此時上帝又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創 十七l-2)

      亞伯拉罕的信心並不完全,他曾蒙召後停在哈蘭,因荒年下到埃及,又隨從人的意思生了以實瑪利,但他稱為信心之父,不能留下錯誤的腳蹤,所以上帝叫他在軟弱失敗後將他改正、復興,重新回到正路上,要在上帝面前作完全人,以蒙上帝的悅納。上帝是全能的,要信靠、依賴上帝的應許,上帝曾立約要賜他和他的後裔得迦南為業,現再立約使他作多國的父,將他改名為亞伯拉罕,使他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他而立、君王從他而出,並與他的後裔立為永約,承受迦南為業。

         上帝又給撒萊改名為撒拉,使她作多國之母。雖然他們遠超過生育的年齡,但仍然相信上帝是全能的,他的應許必要作成(羅四17-24;來十一12)。上帝也再次應許生以撒,為堅固他們的信心,證明他是那叫人死而復活,使無變有的上帝。

         上帝定割禮為立約的證據,不受割禮的要從民中翦除(出四24、26;書五2-9)。從屬靈的意義來說,是割斷從天然來的生命,與主一同站在復活的地位,成為屬靈、新造的人(羅二28-29;西二11;腓三3;加六15)。重要的是心靈必須受割禮(徒十五1-2、19;林前七18-19;加五6),這代表脫去肉體情慾,與世俗隔絕,分別為聖歸結上帝。「正當那日」亞伯拉罕和全家就都遵命受了割禮,立刻的順服才是真正的順服。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亞伯拉罕得稱為上帝的朋友 (代下廿7;賽四十一8),是在他因信稱義的時候(雅二23)?或獻以撒的時候?或者在遵行上帝吩咐的時候(約十五14-15)?所以,上帝的事不再向他隱瞞 (創十八17)。

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基層神學

 

   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台灣和香港的華人福音機構開始關心勞動工人的需要,並嘗試回應「向貧窮人傳福音」(路4:18)的使命。那時,香港與台灣均有專向基層人仕傳福音的機構成立(如工業福音團契(工福)、互愛團契等),盼望帶領佔有60%以上人口的基層人仕歸主。接下來,因著迫切的需要,各類的基層福音機構也相繼在東南亞一帶教會興起,尤其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人教會之間。

 

  踏入八十年代尾及九十年代,基層福音工作普遍已獲得教會重視。然而,基層人信主之後,往往仍未能得到適切的牧養和栽培,以致他們在所置身的群體中,不能產生作鹽作光的能力。居於基層人需要不同模式的牧養,基層教會多脫離傳統教會陸繼獨立成立在香港和台灣一帶興起。

  基層神學可溯源耶穌在拿撒勒會堂宣佈向貧窮人傳福音(路4:16-21),後來耶穌也身體力行,在加利利和巴勒斯坦地一帶向許多“基層”人傳福音,也常針對他們的需要:醫病、趕鬼等等行動來牧養他們。初期教會也多有記錄,當時的傳道人繼續在地中海一帶地區向貧窮人傳福音。近代宣教歷史,不難發現西方宣教士東來時的工作起頭也多是向“貧窮”人或基層人傳福音,並在這些群體中建立教會。

 

  很難劃定基層人仕的定義,一般是指那些收入低於該國平均指數的群體。因此,一般的勞工群體如工廠工人、的士司機、老年領取退修金人仕、飲食業工人、文員、貨車司機等等群體,不下三十種類。

 

         一般上,基層人口佔該國60%以上。可見這是一國最大的人口階層。也因為教會一向被批評為社會知識份子或中上階級人仕的聚集地點,基層福音工作自然成為現時宣教工作的主要目標。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事奉的喜樂

 

  從利未記第廿三章到第廿七章,敘述上帝把各種節期賜給百姓,也應許遵守上帝誡命的,必承受許多的福氣,使我們明白,上帝希望事奉祂的人,能過著喜樂、知足、盼望、安息的生活。能事奉天上真神,是何等甘甜。

  一.得享安息

  在節期的日子,上帝吩咐百姓:「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藉此使人的肉體得到休息,心靈得到平安,在此不必憂愁,因人活著,是靠上帝的恩典和照顧。

  二.得以敬拜上帝

  世上的工作不可做,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當有聖會」聚集敬拜上帝,或向上帝獻上各種祭物(利廿三12),全家大小一起參拜真神,何等美好,也藉此與眾人一同歌頌上帝,其歡樂的氣氛,必使人得到極大的喜樂。

  三.得以紀念和感恩

  在節期中,或紀念上帝在歷史上的作為,或敘說自己所得的恩典,或獻上神在一年中祝福的祭物,均會使自己、家人和眾人得到鼓勵,有信心去面對將來的一切,並將榮耀歸給天上真神。

  四.悔改與呼求

  在各節期中,有時要守為嚴肅會,有時要刻苦己心,有時要吹角,其中均充滿對上帝的信靠和呼求,不但可以時時反省自己,除去一切罪惡和世俗的拖累,也可呼求上帝的幫助,使百姓能過著聖潔和得勝的生活。今我們面對末世,更當存著敬畏的心,時刻以真理互勉,得以堅持熱誠的心,事奉主、信靠主,作一個得勝的基督徒。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知行合一

 

      雅各書本身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它成書的日期,即使它不是寫於四十年代,也可能是在五十年代,對象則顯然是巴勒斯坦猶太教會的信徒。

      學者們研究雅各書時,經常發現書中有許多話與馬太福音中耶穌基督的教訓內容類似,而用字不同。有人認為雅各的話與登山寶訓類似的有下列各點:

      雅各書            內容                    馬太福音

      一2             試煉中的喜樂              五10至12

      一4             要完全                    五48

      一5             求好的東西                七7起

      一20            勿發怒                    五22

      一22            要聽而行                  七24起

      二10            要守全律法,              五19

      二13            憐憫人的福氣              五7

      三18            使人和睦的福氣            五9

      四4             與世俗為友                六24

      四10            謙卑的福氣                五5

      四11、  12      不要論斷                  七1至5

      五2起           蛀蟲與生鏽損壞錢財        六19

      五10             以先知為例                五12

      五12             勿起誓                    五33至37

    雅各所關心的,很明顯的是基督徒生活的問題。他書中有兩句常被人引用的話都與這主題有關:「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一22)「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二17)

  一章二十二節的話事實上 是與耶穌基督的勸告一樣;然而,二章十七節是否與保羅因信稱義的教訓衝突呢?

  首先,我們應注意,雖然雅各在二章二十五節說妓女喇合是「因行為稱義」,他事實上是在說喇合與亞伯拉罕一樣,「稱義是因為行為,不是單因著信」(二十四節),而二十四節這句話的意思,在二十二節又以另一方式表達:「信心是與他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把這幾節所說的話排列出來,我們便會 更清楚:

    二十一節    亞伯拉罕因行為稱義。

    二十二節    信心行為並行,行為成全信心。

    二十四節    稱義因行為,不單因著信。

    二十五節    喇合因行為稱義。

換言之,雅各所強調的因行為稱義,事實上不是否定信心的地位。

      其次,在二章十四至二十節,雅各所說的信心有幾個特點:

  第一、十五至十六節所舉的例中,「信心」等於「口頭的祝福」而沒有實際的行動;

  第二、在十八節中,「信心」等於「內心的意念」,「行為」等於行動的證明;

第三、十九節所說「鬼魔也信」實際上是說鬼魔也知道與承認。

  換言之,雅各書中所說的信心,是一種沒 有行動配合的理智與口頭上的信仰。當他反對這種信仰時,事實上他是在重複第一章所強調行道與聽道的配合:「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一23至24)

  保羅與約翰也同樣反對這種膚淺而表面的信心」:死的正統信仰!

      在雅各書中我們亦常看到他強調「律法」(一25,二12  )。但是,他所說的律法事實上是上帝所啟示的原則(二10至11),在這律法中包括了憐憫(二13),律法的本意是「要愛人如己」(二8),因此,雅各書中真正的敬虔,「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一27)。這也就是他兩次說律法是「使人自由的律法」(一25,12)的基本原因了。在這一點,我們事實上又是看到他與舊約的先知們及耶穌基督有一樣的精神。

      「勒住舌頭」、「憐憫」、「不沾世俗」是雅各書中給信徒實際生活的三個基本原則(一26至27)。「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一26)

  這句話的意思,雅各在三章一至十二節為我們進一步地說明了:要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二節),不要用舌頭咒詛那照著上帝形像被造的人(第九節),而最嚴重的,便是那些作師傅而又在舌頭上犯罪的人,因為曉我們要受更重的審判。」(第一節)這是一種知行不一的表現。

      有關「憐憫」的問題是在兩個實際的生活事例中表達出來。第一個實際的考驗是教會對待富豪與窮人的態度。倘若他們因著錢財與衣著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這便證明教會沒有真正瞭解救恩的原則:上帝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二5)。他們是違犯了律法中憐憫人的教訓(二13)。同樣,憐憫的考驗,是在於教會信徒能否「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一27)。除了為缺衣缺食的弟兄姐妹祝福與禱告之外,也應「給他們身體所需的」,否則,這是另一種知行不一致的表現。

      世俗的危機也在兩方面表現出來:

  第一種表現是因追求物質的享受而爭競,忘記貧窮人,甚至欺壓窮人。這種表現是「心懷二意」(四8),也忘記「主來的日子近了」(五8);在那日有苦難(五1),是愁苦、悲哀、哭泣的日子(四9),也是「宰殺的日子」(五5)。

  另一種表現,是「張狂誇口」(四16)為自己籌劃,而且以為生命與將來都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在這種世俗的自持的反面,雅各書強調信心。這信心在雅各的教訓中有兩個特徵:

  第一是經得起試煉,特別是在世上境遇的變化中,學習忍耐的功課(一2至18,五7至11);

  第二是信心的禱告,特別是為患病的弟兄禱告(五13至20)。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雅各書之內容提要

 

  雅各書保持智慧文學的精神,談論許多題目。有人把它簡短、不連貫的段落,形容為一串珍珠,每粒都是一個個體。內容的承接是有的,然而雅各由一個題目轉到下一個題目,速度快得令人難於掌握。

  第一章作者以自稱為「作上帝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來作本書的開始。他稱讀者為「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所指的是整個基督教會。雅各寫作本書時,猶太人佔了教會的大部分人數(一1)。

  他第一句是勉勵的話。信徒應把試煉看為喜樂,因為這是上帝試驗信徒的方法,能使他們在屬靈上成熟。若果試煉的緣由不清楚,上帝能夠也必會賜下答案。人誠心祈求智慧,祂會慷慨賜下(一5-8)。

  貧窮的信徒應當以自己在基督裏尊貴的地位為榮;富足的信徒則應以發現了比財寶更重要的事物為樂。財富就像在巴勒斯坦烈日下迅速枯乾的花草一般,轉瞬即逝(一9-11)。

  上帝應許賜給忍受試煉的人充實的生命。人受試探,不能歸咎於上帝,因為人被試探或去試探人,都違反上帝的本性。試探是由人自私的情慾而來,這情慾所結的果子就是死亡(一12-15)。

  來自上帝的不是試探,而是人生之中一切的美善。祂把最好的賞賜給人,這禮物就是藉福音而賜下的新生命(一16-18)。

  對待真道的正確態度不是憤怒,而是接受。有效地聽從真道,在乎心思意念作好屬靈的準備。如此接受真道,便能帶來救恩(一19-21)。

  單單聽道是不足夠的,還要實行出來。消極的聽者就像人在鏡中看見自己, 所見的只是過眼雲煙,轉眼便忘掉所見的一切。積極的聽者細看上帝在鏡子裏的話語,作行道的人;上帝會祝福他的生命(一22-25)。

  真正的虔誠是可以實行出來的。虔誠包括了控制舌頭、照顧孤寡,以及生活方式有別於世界(一26-27)。

  第二章偏待人和信靠基督耶穌,是互不相容的。尊崇來參加聚會的富人,卻漠視窮人,是錯誤的行為。上帝揀選了窮人來承受祂的國。何況,把基督徒拉到公堂,又褻瀆耶穌聖名的,正是富人,所以偏待他們是不合理的(二1-7)。

  若是為了遵行「愛人如己」這至尊的律法而尊重富人,當然是好。但偏待人卻是罪,會遭受上帝的審判。只要觸犯一條律法,人便成為罪人了(二8-13)。

  信心若沒有產生行為,能否使人得救呢?信心若沒有回應他人的需要,有甚麼用呢?這樣的信心是死的。有人或會反對說,基督徒有「信道的」和「行道的」之 分。但這說法是錯的,真正的信心必有行動彰顯出來。單單有正統的信仰是不足夠的,因為即使是邪靈,也有純正的神學。亞伯拉罕獻上以撒,是真正的信心和敬拜 並行的例證。甚至妓女喇合,也是藉著在耶利哥保護探子,來彰顯信心。故信心和行為,是不能分開的(二14-26)。

  第三章作為屬靈教師的,人數不應太多,因為教師的責任甚為沈重。

  人都有可能犯錯,特別是口舌上的過失,因為舌頭就像從地獄點燃的燎原之火;要控制舌頭,幾乎是不可能的。舌頭又是前後不一的。讚美上帝、咒詛人的,都是舌頭。這樣的矛盾,也是不應有的(三1-12)。

  真正的智慧,必然會在倫理生活中彰顯出來。虛假的智慧所產生的,只是嫉妒和紛爭(三13-18)。

  第四章爭戰鬥毆是從不良的私慾而來。得不到所渴想的東西,若非因為沒有向上帝祈求,便必是因為所求的不對。和世界為友,便是與上帝為敵。上帝是忌邪的,不能容忍人有別的上帝。祂與驕傲人為敵,卻把豐富的恩典,賜給謙卑的人(四1-9)。

  批評和論斷弟兄,無異於批評和審斷上帝的律法。基督徒的正確位分,是遵行律法,不是判斷律法。只有上帝才是審判官(四11、12)。

  生命是無常的。計劃遠行和經商時,必須考慮到一切都在上帝的旨意裏。不這樣做,便是自誇和驕傲。知善不為,便是罪了(四13-17)。

  第五章審判要臨到富人,因為他們積聚財富,卻不用來行善。窮苦的佃農被財主欺壓誣告,上帝不會漠視他們的呼求。上帝為那些自私、無恥的富人,預備了可怖的審判之日(五1-6)。

  農夫必須耐心等候上帝賜雨水,使農作物生長成熟。同樣,窮人也應在受苦和冤屈底下,耐性等候基督來臨。基督再來的日子已經近了,所以埋怨和彼此論斷,都應當止息。約伯是忍耐和容忍的好榜樣。人不需藉著起誓,來證明話語可靠。單說「是」或「不是」已足夠了(五7-12)。

  苦難應當帶來禱告、喜樂、讚美。信徒患病時,應當邀請教會的長老來,為他禱告、抹油。上帝應許祂必應允這些禱告。疾病若是因個人的罪而引起,認罪後便必蒙赦免。以利亞是個典型例子,讓人看見義人的禱告大有功效(五13-18)。

  看見主內弟兄偏離真道,信徒把他引回基督和教會的團契,會帶來兩個結果:

  (1)他從死亡中拯救了一個罪人;

  (2)上帝會赦免那離道的弟兄(五19-20)。

2023年5月28日 星期日

約翰壹書這封信的目的

 

      在約壹2:26節中使徒約翰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指著那引誘你們的人說的。」(約壹2:26)

      使徒約翰清楚地告訴收信人,那些引誘人的,就是接受諾斯底主義的人,「他們不是屬我們的」(約壹2:18),他們「是敵基督的」(約壹2:22),是那「不認父與子的」(約壹2:22)。

      那未,使徒約翰寫這封信的目的在那裡呢?使徒約翰「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約壹2:1),「是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5:13),「使你的喜樂滿足」(約壹1:4)。至於那「引誘你們的人」,他們「不是屬我們的」(約壹2:19)。也題醒收信人,「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出來了」(約壹2:18),「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約壹4:1),並且,「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約壹4:1)。

      在約翰壹書中,使徒約翰要信徒們清楚知道:

      第一,上帝是光,祂與罪毫無關連,人若是與祂相交,必離開黑暗,守主命令,愛弟兄姊妹(約壹1:1-2:17)。

      第二,敵基督的已經來了,他們不認耶穌是上帝,要迷惑我們,使我們失卻對永生的信心,也使我們落在「犯罪」中,不守主命令,不愛弟兄姊妹(約壹2:18-4:19)。

     第三,要接受見證,信耶穌是基督,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5:1-20)。

      約翰壹書是一卷教導我們去分辨異端和那跟從異端的人。它用的是信徒的生命和生活來作分辨的標準。所以全卷書信沒有如歌羅西書般字字珠璣,也缺少教義的闡 述。但書信中黑白分明,對照強烈,使人對書信絕不含糊。但也因黑白過份分明,也叫我們這因軟弱而常常落在灰色地帶的信徒產生甚多疑問,需要從整體聖經中尋求解答。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