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耶弗他

 

經文:《希伯來書》十一章32

我們今天要從《希伯來書》十一章32節繼續來講信心偉人。我們要看到是耶弗他。

我們每一次講到一個新的信心偉人,不管他做什麼事,我們要回到最基本的,就是什麼叫做信心?信心總是出於上帝,出於上帝的啟示、上帝的應許、上帝的權柄、上帝的慈愛。那麼上帝的權柄、上帝的慈愛、上帝的應許、上帝的啟示怎麼臨到耶弗他?他跟其他我們看到的人一樣,沒有仔細的講,沒有清楚的講,但是我們確知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啟示臨到了他,使他能夠有一個正確的反應,就是一個信心的反應。這個信心的反應讓他能用上帝的話、上帝的應許,也就是對上帝的信靠來做事。

一.     他出身不好,被大家拒絕

這個我們中國人常常說「好漢不怕出身低」。耶弗他的出身是非常低的。事實上出身的高低,對一個人信心根本沒有關係。有人很卑賤,有人很高貴,你的高貴不能成事,你的低賤也不會敗事。我們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我們是因信、因聖靈工作,而不是因自己的血統、血氣來成就事情的。我們在上帝面前能夠被上帝喜悅,千萬都記得就是因為上帝做的事在我們身上產生的結果,而不是我們做的事在上帝身上產生什麼結果。如果我們做事要在上帝身上產生結果,那必須是上帝在我們身上先做事了。

上帝做事了。在基甸、巴拉、參孫,在以前的以色列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身上工作。上帝的話、上帝的啟示讓他們越認識上帝,越去投靠上帝,就越在生活中產生從上帝而來的那種良善、正直、勇氣……等等。

耶弗他的出生真是非常的不理想。《士師記》十一章講到,耶弗他是大能的勇士。但是他是妓女生的,所以他的兄弟就把他趕出去了,說:「你是妓女的兒子,不可以在我父家裡承受產業。」耶弗他就跟一些匪徒在一起。所謂的匪類跟羅賓漢、水滸傳一樣,落草為寇,打家劫舍。後來,以色列人被亞捫人欺負,他們找不出一個人來幫他,就只好找這種流氓、土匪、無賴。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常常真正英雄也就是從這種無賴裡面找,因為正規部隊出來的都是秀才兵,花拳繡腿的,不能真的打仗。

耶弗他是被大家拒絕的。以後,大家說:「拜託,拜託,請你來作我們的士師。」耶弗他就被接受了。從這裡來看,我覺得多多少少也可以把耶弗他跟耶穌聯在一起。耶穌也是一個被世界拒絕的人;我們常常也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最後才去想耶穌:「唉唷,好困難喔。別的都不靈了,就試試這個洋神吧。」耶穌根本不是洋神,不是外來的。耶穌是全地萬有的主宰,但是我們總是不到最後不得已的時候才去找祂。祂的出生,我們也覺得很低,不過是在伯利恆生的一個木匠的兒子,但是祂實在是萬有的主宰。

耶弗他,大家都拒絕他。最後大家走投無路了,就來找他。這裡我們都還沒看到他信心的表現。我們說過,不管他打勝仗,打敗仗,或做什麼,如果不是出於上帝,或對上帝作為的一個正面的反應、信心的反應,就算不得什麼。耶弗他出生的高低,打仗的勝敗,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他有沒有信心。

二.     他有信心

我們感謝主,他有信心。他的信心、他的信靠在那裡?

A.    他有上帝的話

在《士師記》十一章一開始,好像看不到什麼。只看到一個被兄弟拒絕的人落草為寇,然後兄弟們在碰到困難、走投無路的時候來找他;他就去作他們的王了。這個看不到信心,看不到對上帝的信靠。可是,你看到耶弗他跟亞捫人談話的時候,你就知道耶弗他真是有信心。

耶弗他在跟亞捫人談話的時候,會引聖經上的話。聖經就是上帝的啟示。他會引聖經上的話跟亞捫人講:「你們沒有理,我們有理。你今天來打我們是什麼理由?」亞捫人說:「算舊帳。你們以前以色列人怎麼佔我們的地方。」耶弗他對上帝的話,對上帝所主導的歷史很清楚:「我們以色列人進到迦南地來的這個歷史裡面,我們沒有佔有你們的地方。因為上帝對我們說:『亞捫人的地你們以色列人不要拿。亞捫人、摩押人雖然不好,但是亞捫人、摩押人是羅得的後裔,算起來是以色列人的親戚。你們不要去佔領他們的東西』」這個在《申命記》裡有講。另外在其他的地方,只要是跟以色列人有沾到邊的,上帝就如此說:「你就不要去佔他們的地,因為那個是我不給你們,你們跟他們有血親的關係。」像以東也是一樣。以東是以掃的後裔。以掃是雅各就是以色列人祖先的雙胞兄弟。

耶弗他雖然是土匪雖然是流氓,落草為寇,但是他對上帝的話有認識。他記得,因為有上帝的話在他的心裡,所以他就有信心。我們一再強調,信心是來自上帝和上帝的話。另外,這個上帝的話也讓他有智慧,讓他跟亞捫人回答的非常得體、非常恰當。

然後我們也看到,信心跟聖靈密切的關係。這個在參孫的身上我們也看到。雖然參孫是一個非常體貼肉體的人,但是他還是有聖靈,聖靈還是感動他,只是那個感動太短暫了。那個感動還說不上像《羅馬書》六章和八章所講的「體貼聖靈、順著聖靈」。

我們也講,體貼聖靈、順著聖靈,就是一種信心。靈跟肉體是相對的,信心跟我們的行為也是相對的。信心不是沒有行為,但是信心是基礎。肉體是上帝所造的很好,但是一定要被不出於我們肉體的聖靈來管理才好。參孫就是常常順著自己的肉體,所以他不是有信心的,但是他終於在最艱難的時候因著上帝的啟示,而對上帝有正面的態度,不再靠著自己的肉體來做事,發揮了信心,對上帝依靠,求告上帝。

B.     他有上帝的靈

耶弗他也是這樣,他用上帝的話來回答這些人。不僅有上帝的話,而且在《士師記》十一章29節,「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在舊約,上帝的靈就在我們身上,上帝的靈就在萬有裡面工作。三位一體的真神,新約舊約是一樣的:「上帝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不改變的。」只是我們承認在救恩的歷史上有它的順序。聖靈的工作比較強烈的彰顯,是在五旬節以後,是聖子為我們死而復活升天以後,按著上帝的旨意,把聖靈保惠師差遣下來。但是,舊約你不能說沒有聖靈。《士師記》的時候,甚至在摩西的時候,在後來大衛、掃羅的時候,你都看到上帝的靈降在人身上,更不要說我們在《以西結書》和《約珥書》裡面的預言了。

這裡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靈跟血氣跟肉體相對。他順著聖靈而行,上帝的靈在他的身上就可以做掌管的工作,他就開始招聚人。但是有一點我們千萬要注意,在聖靈最大工作的時候,人也可能還是糊塗,包括個人和所有教會歷史裡的大復興。我最近曾經看到過的個人和團體,你有復興,撒但就有那種虛偽的攪擾。當麥子撒下去的時候,仇敵就來撒稗子。美國第一次大復興主要的奮興家是愛德華滋。他是美國最偉大的神學家、哲學家和佈道家。他在大復興裡面看到上帝很奇妙的工作,但是也看到一些虛假的,甚至魔鬼的工作。所以他就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就是《宗教情操真偽辨》,就知道是什麼是真實的聖靈工作?

我們在這裡不去講「什麼是真實的聖靈工作」,但是我們的確看到,當真實的聖靈工作的時候,邪靈也會工作。當大復興,人感情豐富的時候,邪靈也會用錯誤的感情,讓我們有錯誤的對上帝的認識。在中國復興、山東大復興,都可以看到這個情形。

三.     錯誤的許願

當耶弗他有上帝的靈在他身上,也可以去為上帝爭戰的時候,因為他太衝動,以至於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貿然許了個願,對耶和華說:「你如果讓我把亞捫人打敗的話,我平安回來的時候,從我家門裡出來的第一個人,我把他獻給你。」這個是不對的。以色列絕對不可以拿人當作祭物的。這是嚴嚴禁止的。事實上,迦南人被消滅就是他們有這個惡劣的風俗。這一方面可以看到,耶弗他也受到了迦南風俗的影響。

各位,我們真的要把上帝的話放在心裡,而不要把世界的風俗、周圍的環境,所謂的本色放在心裡。我們要把它盡量的漂掉,而不要讓它影響我們。所以我非常反對本色神學。我們要有聖經神學,一切根據聖經。至於本色,我們是盡量擺脫都還來不及,怎麼還可以把它加在聖經裡面。

耶弗他在這個地方,還是受了迦南人的影響,所以他做了這樣的事,他許了願。可是這個許願,我們可以說明一下。許願在新約裡也有,但是我們應該要盡量避免這種事情,因為許願是人對聖靈、對上帝的恩典認識不清楚的一個做法。用今天的話來舉例子,就好像說,一個很難、很大的事情,你要求上帝成就。但這個好像太大太難了,請上帝來做呢,又有一點叫上帝做太多的事了,所以就許願:「如果你做這件事,我就會用什麼什麼來報答你。」

比如說,我要去打一場戰,這個太難了。所以你如果讓我打勝的話,我獻上什麼什麼。各位,小事,我們通常不會許願,比如說我感冒啦,你向上帝禱告:「主啊,求你醫治。」這醫好了,我們也覺得沒什麼。可是如果得了癌症,我們要求上帝醫治。我們就往往覺得,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們就許願:「上帝啊,如果你醫好我的癌症,我就怎麼樣怎麼樣。」那這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錯誤在哪裡?上帝是無限的上帝,醫好一個感冒跟醫好癌症,對祂來講是一樣容易。你不必為了一個這個事好像比較難,所以我要許願。這是第一個錯誤:把上帝的能力做了限制,才會許願,好像特別難的事要許願。

第二個,許願的根本觀念也錯了。上帝做任何事,都不是因為我們答應祂,做成了以後給祂某種程度的報酬。不是。上帝答應做事,完全是祂的恩典,完全是我們的信心。所以,我們今天要用信心和奉獻來代替許願。也就是說,我們不做任何的事,我們就是相信上帝的慈愛憐憫。我們求祂,多大多小的事都是一樣。我們求祂,憑著信心求。那麼我們也有一個奉獻的態度就是上帝把一切的豐富給我們,我們就把自己獻給主,一切為主而活。

我們的上帝根本不需要我們的什麼金錢、時間這些東西。上帝要我們的心給祂,所以當耶弗他要許願說:「如果你讓我得勝,我回家第一個碰到我的,我把他獻給你。」這不僅表示:第一個,他受了亞捫人的影響,受了迦南人的影響,神學不正確。第二個,他對上帝的全能認識不清楚,以為這件很難的事,要上帝成就就需要甜甜上帝的嘴。然後,第三個,這是很殘忍的,你怎麼可以把你的勝利建立在另外一個人的生命上呢?總之,耶弗他就許了這個願。各位,上帝可絕對沒有同意,這個許願的事情。聖經上沒有加以評論的事,就表示聖經既不是要我們去學習,也不一定就是反對,但是讓我們去思想。這裡耶弗他是錯了,他有信心、有聖靈,卻仍然在強大的壓力下,做了一個錯誤的許願和殘忍的許願,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結果他打完勝仗回來,第一個迎接他的是他獨生的女兒。他非常的悲哀。他的悲哀更顯出他有錯。你看到是你的女兒,你就很悲哀,那如果是別人的小孩呢?你不會想到別人獻上自己的小孩也是一樣痛苦的嗎?

這是耶弗他的一件錯誤,不過在《希伯來書》裡沒有講他的這個事,只有講他因著信心得勝的事。那他的信心就是他知道上帝的話。他知道亞捫人無理,但他就有信心,就靠著上帝得勝了。不過,我們看到這裡,這真是很好的一個學習,就是人會軟弱的。即使是信心的偉人,在信心得勝當中,也會有失敗的情形。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什麽是釋經學?

 

1.  釋經學(hermeneutics)是解釋聖經的科學和藝術。它之被稱爲科學,乃是因爲它受某一體系之內的規則所指引。它之被稱爲藝術,乃是因爲應用這些規則時,必須靠技巧,而不是機械式的仿效。對我們這些保守的更正教(Protestant)信徒來說,釋經學尤其重要,因爲我們視聖經爲信仰的惟一準則。我們要瞭解上帝所說的話,就必須忠實,正確的解釋聖經。

2.    “釋經”,“解經”、“解說”、“講道”、“教授”這些詞時常混淆不清,究竟它們有什麽不同呢?

2-1    “釋經”(Hermeneutics) - 這個詞源自希臘文動詞 (hermeneuo)及名詞(hermeneia)。它們的字根是Hermes,是專司把諸神資訊傳給世人的一個神。Hermeneuto 是指採用某人的語言將某事向人解明,或採用另一種語言向人解明(即現在的翻譯)。如前所述,釋經學是一門確定經文意義的科學(原則)和藝術(工作)。如特理(Terry)所說:“釋經學是一門科學及藝術。作爲一門科學,它闡明原則,研究思想及語言的定律,並將資料及結果分類。作爲一門藝術,它教導如何應用這些原則,透過詮釋難解的經文,說明這原則的應用價值,從而建立一個健全的體系。釋經的藝術便因此形成,並且建立了一套正確的解經步驟。”

2-2     “解經”或“釋義”(exegesis) - 範圍比較狹窄,它是指從歷史及文學背景中確定經文的意義。解經是切實地著手解釋聖經,而釋經學則包括決定經文意義的原則。

2-3    “解說”(exposition) - 這是向現代的聽衆傳達經文的意思及現實的意義。

2-4    “講道”(homiletics) - 這是在講道的場合中傳達經文意思和現實意義的科學(原則)和藝術(工作)。

2-5    “教授”(pedagogy) - 這是在課室的場合中傳達經文意思和現實意義的科學(原則)和藝術(工作)。

解經是個人的研究,解說是公開的發表;解經在書房內進行,解說在講臺上進行。解經的主要目的是明白經文;解說的主要目的是傳達經文。

釋經學好像一本食譜,解經好像預備及烘烤蛋糕,解說便是款待人吃蛋糕。

釋經學又好比足球比賽的規則,規則本身不是球賽,但是賽球若沒有規則可循,就沒有什麽意義。

3 .    一般上,我們把釋經學分爲兩部分:一般釋經學和特別釋經學。一般釋經學是指那些適用於解釋整本聖經的規則。特別釋經學是指那些爲解釋聖經中某些特別文體(如比喻、預言、啓示文學、詩歌文學等),而發展出來的規則。

4.     在這個課程裏,我們不會很嚴格的把釋經和解經分開來,目的是希望讀者對原則和運用兩者都能兼顧.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瑪拿西王和亞們王

 

  瑪拿西是希西家的兒子,他作王時年僅十二歲,總共作了五十五年的王。

  瑪拿西王把他父親在宗教方面的建樹全都毀了,他為巴力築壇、作亞舍拉像、拜天上萬象;這些宗教裡有觀兆、交鬼、行法術和巫術,甚至使兒女經火,瑪拿西王全都做了。不但如此,他還在耶和華的殿裡為天上萬象築壇,立亞舍拉雕刻的偶像在聖殿裡,這些都讓上帝非常震怒。

  從前,上帝趕出迦南各族的人,使以色列人進佔他們的土地,就是因為迦南人行這些惡事。北國以色列人也是由於拜偶像、離棄上帝而被亞述所滅。以色列人僅存的南國猶大在瑪拿西統治的五十幾年中,所行卻和北國、外邦、列國一樣,甚至比他們更甚(王下廿一9~12;代下卅三9)。

  隨著宗教腐敗而來的,瑪拿西王流了許多無辜人的血,這些事充滿耶路撒冷。為這一切,上帝要降禍給猶大和耶路撒冷,使他們被擄。上帝曾經差遣先見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聖經沒有記載這位先見的名字,只說他們不聽,而這些警戒的話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代下卅三10、18)。

  不過,瑪拿西在他作王的末後幾年,略有一點改變。這是因為他被亞述王的將帥用鐃鉤鉤住,用銅鍊鎖住,帶到巴比倫去。在這樣大的災難裡他自卑、禱告耶和華。上帝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舊作王。從這一次的經驗裡,瑪拿西才知道,惟獨耶和華是上帝(代下卅三10~13)。

  從此以後,瑪拿西除掉外邦人的神像和壇,又除掉耶和華殿中的偶像,重修耶和華的祭壇,獻上平安祭、感謝祭,並吩咐猶大人要事奉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只可惜他覺醒得太晚,猶大人拜偶像已經根深蒂固,到他兒子亞們作王時,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拜他父王瑪拿西所雕刻的偶像。猶大離不開拜偶像的罪,註定了滅亡的命運。

  亞們登基時二十二歲,作王兩年。他和父王瑪拿西一樣行惡、拜偶像,最後被臣僕所殺。

希西家王

 

  1.出身

  希西家是亞哈斯王的兒子,他名字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希西家登基時年二十五歲,作王二十九年,他的母親名叫亞比雅,是通曉上帝默示的撒迦利亞的女兒(代下廿六5,廿九1)。

  希西家作王時,能夠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母教的影響一定不小。事實上,他從小看見父王亞哈斯所行的一切,內心一定感觸很多。他在重開耶和華殿門時說:「我們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我們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他,轉臉背向他的居所。」(代下廿九6)可見他十分清楚前人所做是錯的。

  2.宗教方面

  希西家一登基就重開殿門,修理耶和華的殿。他召祭司、利未人來做這件事,勉勵他們自潔,並潔淨耶和華的殿。他們總共花了十六天才把殿弄乾淨、把器皿整理好,可以供獻祭使用。

  聖殿清理好以後,希西家聚集百姓和首領到殿裡獻上諸祭,並用樂器讚美上帝,如同從前大衛王在時一般。聖經記載祭司不夠,所以利未人前來幫助他們處理獻祭的事。結果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代下廿九34)。

  這是事奉上帝有時會遇見的狀況。職位比較高的人,不一定屬靈的情況比較好。而不論外在的職位是什麼,要事奉上帝,必須自潔。提摩太後書二20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除了恢復聖殿的祭祀以外,希西家又招聚眾人到耶路撒冷來守逾越節。這一次,他不但邀請猶大人,連北國的以法連、瑪拿西、西布倫,他都派使者送信去邀請。他的信裡主要是呼籲他們要轉向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好叫他們在受亞述擄掠壓迫時,能夠得到上帝的憐恤與幫助。有的人戲笑他們、譏誚他們,有的人卻自卑,來到耶路撒冷守節。

  這一次的守節,照聖經記載,在耶路撒冷有大喜樂,自從所羅門王以來,耶路撒冷沒有這樣的喜樂(代下卅26)。

  節期過後,希西家王和百姓還有一些後續的行動。首先,他們毀掉眾偶像和它們的壇(代下卅一1)。

  列王紀下十八4特別記載希西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因為以色列人把銅蛇當做偶像來拜。其次,希西家王派定祭司、利未人輪職的班次,按時獻祭給耶和華。接著,他吩咐百姓奉獻十分之一,因為那是祭司、利未人當得的份。結果百姓奉獻的讓祭司、利未人綽綽有餘。說真的,只要每一個基督徒都奉獻十分之一,上帝的僕人就可以專一事奉,不必為生活操心。

  希西家被稱為是倚靠耶和華的王,不但是倚靠,而且是「專靠」上帝。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因此,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那裡去,盡都亨通(王下十八5~8)。

  一個專靠上帝的人,他無論往那裡去,無論遇見什麼樣的事,都有上帝的同在。這是何等大的福氣與恩典!

  3.軍事方面

  希西家王在位第九年,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撒瑪利亞城被攻陷,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的手裡。從此,北國以色列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只剩下南國猶大,保存以色列人的傳統。從希西家王開始的南國獨存時期,到南國被巴比倫滅掉為止,總共約有一百三十年。

  其實亞述也是南國嚴重的威脅。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時,亞述王西拿基立曾經派遣大軍進攻猶大,攻取許多城邑,大軍直逼耶路撒冷。西拿基立從拉吉差遣將軍拉伯沙基率兵進攻耶路撒冷。拉伯沙基採用心戰向以色列人喊話。他特別強調沒有一個國家的神能夠救他們脫離亞述大王的手,所以猶大也不能倖免。

  希西家一方面安慰百姓,不要因亞述大軍驚慌,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代下卅二7),一方面進上帝的殿裡禱告,並差遣臣僕去見先知以賽亞。

  以賽亞安慰他們不要懼怕,上帝要驚動亞述王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並倒在刀下(王下十九5~7)。

  亞述王果然因為聽說古實王特哈加要來與他爭戰,就拔營離開哈吉。不過他走之前又差使者去告訴希西家王,勸他投降。在書信中,他把上帝也罵進去。希西家收到信後,又進耶和華的殿裡禱告。他禱告說:「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上帝!」(王下十九19)

  上帝又藉先知以賽亞來安慰希西家王,並給他保證。這一次,上帝差遣使者,擊殺亞述的勇士、官長、將帥,總共十八萬五千人(代下卅二21)。

  亞述王西拿基立滿面含羞的回到本國,在那裡被他親生的兒子殺死(王下十九35)。

  希西家王這一次可以說是有驚無險。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急難中,如何專心仰賴上帝。列國都免不了受亞述的蹂躪,唯獨猶大能夠逃脫,實在不容易。難怪聖經用極長的篇幅記載這一次的戰役。

  此外,希西家王還曾經攻擊非利士人直到迦薩(王下十八8)。

  4.多活十五年

  希西家王有一次生病,病得快要死,連先知以賽亞都叫他要寫遺書了,但是他在上帝面前流淚禱告得蒙垂聽,上帝延長他的壽命,使他多活十五年;並且用日晷後退十五度作確證。

  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希西家王可以說是一位很會禱告的國王。他病好以後,作了一首詩來讚美、感謝上帝(賽卅八9~22)。

  不過他這一次的祈求對他個人有益,對整個國家的前途是否有益,可就很難說了。

  首先,他沒有照所蒙的恩報答耶和華,卻心裡驕傲,所以忿怒要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他後來又自卑,這災禍就延後臨到(代下卅二24~26)。

  其次,在他多活的這十五年中所生的兒子瑪拿西,在位五十五年中,帶領百姓拜偶像,把猶大帶到無可挽回之毀滅的地步。

  希西家另有一件事招來上帝的責備。當他病得痊癒時,巴比倫王差使者送書信和禮物給他,他把他的富有、尊榮、軍器、財寶都展示給巴比倫的使者看。這一件事,歷代志的作者說,上帝離開他,要試驗他,好知道他心內如何(代下卅一32)。

  以賽亞為這件事責備希西家王,並且預言有一天,這些東西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

  5.謄錄經典

  箴言廿五1說,「以下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希伯來原文經典裡,很多卷書希西家審閱過。

  總結來看,希西家是一個備受稱許的王。

亞瑪謝王

 

  亞瑪謝是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注意,北國以色列也有一個王名叫約阿施,是耶戶王朝耶戶王的孫子,約哈斯的兒子),他母親名叫約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亞瑪謝在二十五歲時作王,總共作王二十九年。他作王時有幾項重要事蹟:

  1.效法他父王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2.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卻沒有殺他們的兒子。這是為了遵行摩西律法(王下十四5~6;申廿四16)。

  3.聽從神人的話,辭退以色列的傭兵(代下廿五5~10)。

  4.戰勝以東,把西珥的神像帶回家供奉,又不肯聽先知的勸誡(代下廿五11~16)。

  5.向北國約阿施王挑戰,結果戰敗。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拆毀,財寶被奪,還有人被擄為人質(代下廿五17~24)。

  6.有人背叛他,他被叛黨所殺。

  我們在亞瑪謝王的一生中看到他起先很願意遵守上帝的律法,不逾矩,也願意聽神人規勸。但是慢慢地,王作久了,戰事也成功之後,就不再肯納諫言了。

  他甚至不自量力地向北國挑戰,無故生戰事,結果失敗,自取其辱。歷代志的作者形容亞瑪謝王說,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心不專誠」(代下廿五2)。

  亞瑪謝的一生讓我們檢討,我們對上帝的心是否專一?在小有成就之後,是否就聽不下別人的勸誡?

亞他利雅篡位

 

  亞他利雅算是一個外來的統治者,也是南國猶大唯一的一個篡位者。她原是以色列王亞哈的女兒,嫁到猶大作約沙法王的媳婦。亞他利雅和約蘭王所生的兒子南國亞哈謝王,在北國以色列王耶戶結束暗利王朝、剿滅拜巴力者時,遭受到池魚之殃而被殺死。

  亞哈謝的眾兄長早在他登基之前就被亞拉伯人殺死了(代下廿一16~17,廿二1),他的親戚又在耶戶事件中被殺(王下十12~14),王室幾乎中空。亞他利雅見機會來了,就起來剿滅猶大王室,篡了國位。她把亞哈謝的兒子,也就是她自己的孫子全殺光,只有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嫁給祭司耶何耶大為妻的約示巴,把亞哈謝的小兒子約阿施和他的奶媽藏在臥室裡,沒有被亞他利雅殺死(王下十一1~3;代下廿二10~12)。

  他們把約阿施藏在上帝的殿裡六年。第七年,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的扶持下,和祭司、利未人、眾百姓立約作王。他們在聖殿裡為約阿施王加冕,並且歡樂歌唱。亞他利雅聽到熱鬧聲,到聖殿一看,才知道大勢已去。她一走出聖殿,就在王宮的馬門被殺(代下廿三12~15)。

  亞他利雅總共統治猶大七年,不過以色列人從來沒有承認她為王,只說她篡了國位。這是南國猶大的一個小插曲。

  亞他利雅除了作王的這一段時期之外,她對猶大的影響,早已經在約蘭作王的時期展現出來;她使約蘭王引誘百姓拜偶像。後來又不以作王后或母后為足,趁機自立為王,幾乎是不擇手段。不過為惡不能長久,七年之後,她就被推翻了。

  當你看到惡人當權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想?你會怎樣作?詩篇卅七篇告訴我們,惡人興盛只是短暫的,上帝一定會懲罰惡人扶持義人。因此千萬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反而應該耐心等候上帝。

約沙法王和先知耶戶、雅哈悉、以利以謝

 

  1.約沙法登基

  約沙法在以色列王亞哈第四年的時候登基作王,那時他年三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總共二十五年。由於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所以得到上帝的祝福,大有尊榮貲財,國位堅定。

  2.宗教方面

  約沙法繼續他父親亞撒的志向,立定心意尋求上帝(代下十九3)。他是專一地尋求(代下十七4)、高高興興地遵行耶和華的道(代下十七6)。約沙法王不但自己這樣做,他還差遣五個臣子率領祭司、利未人,帶著上帝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代下十七7~9)。不但如此,他又親自出巡民間,引導百姓歸向上帝(代下十九4)。對於宗教教育這樣不遺餘力的君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有的人遵行上帝的道非常高興,像約沙法王一樣,有的人卻出於勉強。你呢?你覺得要高高興興地遵行上帝的道有困難嗎?

  3.軍事方面

  約沙法一作王就奮勇自強。他父親亞撒王在位時,曾經受到以色列王巴沙的攻擊,所以他一登基就安置軍兵在猶大一切堅固城裡,又安置防兵在他父親亞撒所取得的以法連的城邑中(代下十七1~2)。

  由於約沙法王敬畏上帝,上帝使四圍列國都懼怕他,不敢與他爭戰,甚至有送禮物、納貢銀的(代下十七10~11)。約沙法飛黃騰達之後,就與以色列王亞哈結親,娶亞哈的女兒為媳婦。

  有一次,亞哈要從亞蘭王的手裡奪回基列的拉末,邀請約沙法同去。亞哈在這一次的戰役中喪命,約沙法在危急中呼求上帝的幫助,才逃過一劫(代下十八31~32),但他所行的遭受先知耶戶的責備。當他死裡逃生回到耶路撒冷時,從前曾經責備他父王亞撒的先見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出來迎接他,並責備他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代下十九1~3)。後來有摩押人、亞捫人、米烏尼人來攻擊約沙法,約沙法在懼怕當中宣告禁食,迫切地禱告耶和華。耶和華的靈藉著利未人雅哈悉的口安慰約沙法和猶大眾人說,勝敗不在乎人,乃在乎上帝(代下廿1~19)。

  約沙法讚美耶和華,並設立詩班在軍隊前讚美耶和華。結果上帝使他們大獲全勝,他們就更加讚美上帝。這一仗打得真漂亮,列邦諸國以後就不再來騷擾他們了。

  4.政治方面

  約沙法在猶大遍地設立審判官,並且勉勵他們要敬畏耶和華、謹慎斷案、忠心誠實地辦事。約沙法告訴他們說,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代下十九5-7)。

  這是辦事情非常重要的態度,特別是要為百姓斷是非的審判官,更須要常常把上帝擺在面前。

  新約歌羅西書三23說,「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

  這正是基督徒處世應有的態度,你覺得把這個原則用在工作、家庭、事奉裡,可行嗎?

    5.缺點

  約沙法王所作所為在聖經裡備受稱讚,但是他有一件事受到先知的責備,就是他與以色列王亞哈家來往甚密。他和亞哈王算是親家,因為他的兒子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為妻。亞哈有個兒子,名字也叫約蘭。而約沙法的孫子亞哈謝又和亞哈另一兒子亞哈謝同名。

  約沙法除了幫助亞哈王攻打亞蘭之外,他又和亞哈的兒子亞哈謝王合夥造船要往俄斐去運金子來。先知以利以謝對約沙法王說,他和惡人亞哈謝交好,耶和華必破壞這件事。後來,船果然破壞,無法照計劃進行(王上廿二48~49;代下廿35~37)。

  他後來又幫助亞哈的兒子約蘭王攻打摩押(王下三4~27),難怪先知耶戶說他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代下十九1~3)。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新約的主要抄本

 

    蒲草紙卷.代號P和上標小數字通常被用來標誌新約蒲草紙卷(如P1P2等)。儘管基督教時代的頭三個世紀中大多數的新約聖經副本一定都是寫在蒲草紙上的,但在1930年以前人們只發現了44份這樣的抄本殘片。由於它們的尺寸都很小,所以這些先前為人所知的殘片對於新約文本歷史的研究並沒有多大價值。但隨著二十世紀兩大群蒲草紙卷的發現,境況就大不相同了。如今有80多份新約蒲草紙卷為人所知,涵蓋了新約的大部分內容。

 

    約在1930年,一群蒲草紙抄本在埃及的赫爾摩波利斯附近被發現,這些紙卷大多被徹斯特貝蒂所獲得。這一發現包括了十一份不同抄本的部分內容,其中七份抄本的內容是舊約八卷書的希臘文經文,三份包含了希臘文新約聖經的大部分內容。從1933年到1937年,聖經抄本研究領域的一流專家弗雷德瑞克肯揚爵士出版了十份含有聖經書卷的抄本。

 

    這三份新約的抄本出自公元三世紀。因此除了一些殘片之外,它們比人們先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新約抄本要早一個世紀。起初包含四福音和使徒行傳的抄本(P45)是由三十張不完全的蒲草紙頁構成的。這包含了所有的四福音的代表性部分以及使徒行傳的十四章內容。除了馬太福音這部分之外,這些被保存下來的部分足以使人們對三世紀的福音書抄本的性質有一個清楚的瞭解。

 

    第二份抄本(P46)是由86頁輕微損壞的紙頁構成的,其中包含了保羅書信。人們相信這個抄本起初共有104頁。現存書信的順序是羅馬書,希伯來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以弗所書,加拉太書,腓利門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這部抄本起初可能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後面還有帖撒羅尼迦後書,但教牧書信似乎是沒有的。

 

    徹斯特貝蒂蒲草紙卷的第三份新約抄本(P47)是由十頁破損的紙頁構成的,包含了啟示錄第9-17章的內容。全著一定是由32頁組成的。這個抄本特別受歡迎,因為含有啟示錄書的早期抄本是很少見的。

 

    另一個在1935年發現的極其重要的蒲草紙殘片就是萊蘭德斯蒲草紙第457號(P52)。這是格林費爾在1920年為英國曼徹斯特的約翰萊蘭德斯圖書館進行收購時和許多其它的殘片一起買來的。但其性質直到1935C. H. 羅伯特斯對其進行檢查時才為人所知。這份蒲草紙卷的小殘片僅有約81/2釐米長,約6釐米寬。其正面只有約18:31-33節的部分內容,其背面只有第3738節的部分內容。所有的蒲草紙專家都認為這是寫於公元二世紀上半葉的,一些著名的歐洲學者將其年代定在了他雅努皇帝的時代(公元98-117年)。儘管這個殘片的尺寸很小,但其價值卻非常巨大。它使得那些將第四卷福音書的起原定在公元二世紀末的評經家們變得啞口無言。約翰福音最初雖然是在小亞細亞寫成的,但卻流傳甚廣以至於到了公元二世紀初一個副本已經在當時的埃及流行了。這些事實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強有力的推斷,那就是約翰福音是在使徒時代寫成的。

 

    這些發現的價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初隨著伯默蒲草紙的公佈而顯得遜色了。這個蒲草紙集是以M. 馬丁伯默的名字命名的。他是一位日內瓦的藏書家和人文學者,也是日內瓦郊區克隆尼伯默世界文學圖書館的創始人。他從一名埃及商人那裏購得了這些蒲草紙。除了古典文學,旁經以及基督教早期著作外,其中還包括希臘文和科普替語的聖經抄本。而這些新約抄本的意義至關重要。

 

    日內瓦大學古典文獻學教授威克多馬丁(Victor Martin)於 1956年公佈了伯默蒲草紙IIP66。除約翰福音6:12-35a節外,此蒲草紙卷包括了約翰福音的前十四章(到14:15節為止)。根據古文書學的依據,馬丁教授將這份抄本的年代定在了約公元200年。維也納國家圖書館蒲草紙集部的赫伯特?漢格爾(Herbert Hunger)主任提出了一個更早的年代,約在公元二世紀的中葉。根據這些年代,這些蒲草紙要比下文所列的著名大楷文本還要早125年甚至更早。

 

    這是所有聖經蒲草紙中保存最完好的,它將我們帶回到了第四卷福音書最初被寫成後一百年左右的時代。因此它必須被認為是對該福音書的原始措辭的一個重要證據。所公佈的一百頁蒲草紙的尺寸是,15釐米長,14釐米寬。該蒲草紙卷剩餘的46頁殘片也於1958年被公佈了。整本抄本的摹本於1962年被公佈。V. 馬丁(V. Martin)和P. 凱瑟爾(P. Kaiser)於1961年公佈了包含有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主要內容的伯默蒲草紙XIV-XV,P75。這兩位主編將其年代定為公元175年至225年之間。其中包括原有的144頁中的102頁,每頁的尺寸為,26釐米長,12.8釐米寬。其內容包括路3:1818:18節以及路22:4至約15:8節。其經文大體上與梵諦岡抄本以及科普替語版的沙希地話抄本一致。

 

    它可能要比P66略微古老一些,而且似乎含有一個更好的文本。這兩個抄本都支持亞歷山大文本類型,而當P75與梵諦岡抄本一致時,P66則似乎更接近於西乃抄本。與此同時,兩者也都保留著其它抄本中所沒有的讀法。P75含有已知最早的路加福音副本,而且可能僅次於最古老的約翰福音抄本。因此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這些抄本證明亞歷山大的文本類型至少早在公元200年就已經存在了。

 

    伯默蒲草紙VII-VIIIP72,含有已知最早的猶大書、彼得前後書的副本。這些經書與各種各樣的其他文獻裝訂在了一起,整個抄本包含了四位不同文士的作品。除了這三封書信以外,該蒲草紙集還包括馬利亞的降生,保羅致哥林多的旁經通信,第十一首所羅門頌歌,墨利托關於逾越節的講道辭,一首讚美詩的殘片,斐雷亞的信條辯護書以及詩篇第3334篇。這個年代為公元三世紀的蒲草紙抄本是邁克爾?特斯圖茨於1959年公佈的。這些聖經書信的文本與梵諦岡抄本和沙希地話譯本大體一致。

 

    魯道爾夫卡瑟爾(Rudolphe Kasser)於 1961年公佈了伯默蒲草紙XVIIP74。其中包含有使徒行傳、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二三書以及猶大書的部分內容。其保存狀況不佳,而且其價值也不能與上述蒲草紙相比,因為該蒲草紙集出自公元七世紀。

 

    大楷皮紙抄本的標號與符號.現在已知的大楷皮紙抄本超過265件,有些只是很小的殘片。由於未知的聖經抄本還在不斷地被發現,所以任何統計數字都不可能長久準確。

 

    一個多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習慣於用拉丁文大寫字母(ABC等)來代表主要的大楷抄本。當這些字母被用完時,他們便開始使用不同於拉丁文字母的希臘文大寫字母來表示,如GDL等,而當這些也被用完時,人們便改用希伯來文的字母了。因此,學者們便用符號B來代指著名的梵諦岡抄本,用希臘文字母Q來代指科立得提抄本,用希伯來字母a來代指西乃抄本。

 

    這些符號在新約學者中間被廣泛接受,以至於它們幾乎不可能被替換。但對這些符號的使用還是有一定缺陷的。因為即使把三套字母表的所有字母都用上也不足以標誌所有的大楷抄本。為此,最偉大的文本評經家之一,卡斯帕爾雷尼貴格利提出了另一套系統,給每一份大楷抄本編上一個以字母O為前綴的序號,例如O1O2O3等。儘管到目前為止貴格利所提出的是最好的系統,但卻只得到了極少數的支持者。另一位知名的學者赫爾曼范索登(Hermann von Soden)提出了另一套不同的系統,也未得到學者們的普遍接受。

 

    只有少量的抄本含有新約的全部書卷。儘管已知的大楷聖經抄本約有190份,但其中只有四份抄本起初是含有所有新約書卷的。而在已知的2,750多份小草抄本中只有46份含有整本新約聖經。一部將新約所有書卷都收歸一冊的全集既笨拙又昂貴。因此,大部分的抄本只含有新約的部分內容,特別是四福音書、保羅書信或普通書信。由於四福音書和保羅的作品在早期教會中使用得比普通書信更為廣泛,所以這些書卷在抄本中大量出現。

 

    主要的大楷抄本.沒有哪個新約文本學者能夠記住所有的聖經抄本,就連大楷抄本幾乎也沒有人能夠全部記住。然而,人們卻應該熟悉某些最古老而且最有名的抄本,也就是希臘文新約聖經經文的標準印刷版以及像英文RV版,ASV版和RSV版這些現代譯本所引以為證的那些抄本。

 

梵諦岡抄本(B

 

    梵諦岡抄本是現在已知的兩份最古老的皮紙聖經抄本之一。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如何進入梵諦岡圖書館的。但當這個圖書館的第一份圖書目錄於1481年被制訂時,梵諦岡抄本就已經名列其中了。數百年來它一直沒有被使用過,梵諦岡當局有時甚至不讓學者查閱此抄本。經過了多次徒勞的嘗試之後,德國文本評經家康士坦丁?替申多夫終於在1867年獲得了出版此抄本的許可。一份從科學的角度而言令人滿意的摹本於1904年問世了,這使得所有的學者都能夠接觸到這一無價的文獻。

 

    現有的抄本共有759張,其中的142張包含了新約的內容。四福音書、使徒行傳、普通書信以及到(來9:14節)為止的保羅書信都被保存了下來。希伯來書的剩餘部分、提摩太前書、提多書、腓利門書和啟示錄都遺失了。各頁的尺寸為22 x 22釐米見方,每頁三欄,每欄42行。頁面書寫整潔、典雅,屬於四世紀的風格。不幸的是,這份抄本被一位大約在八世紀到十世紀之間,某一時期出現的後人所增補,此人將變得模糊的字跡進行了重描,並加上了可以區分的記號。此外,這位不知名的文士還充當了文本評經家,而拒絕重描那些他覺得不恰當的單詞和字母。此後又有兩位校對者做了進一步的修改。

 

西乃抄本

 

     有時用符號S來表示,特別是那些沒有希伯來文字體的印刷社。這個抄本是兩份最古老的聖經皮紙抄本中的第二份。1844年,替申多夫在西乃山聖凱瑟林修道院的一個廢紙簍裏發現了此抄本中的129張。他當時所能帶走的是其中的43張,這些內容後來成為了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的財產。在經歷了1853年毫無結果的第二次查找之後,他最終在1859年,在他第三次去修道院的時候,發現了該抄本剩餘的部分。通過替申多夫的中介,修道院將這份抄本贈給了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二世將其放在了聖彼得堡的帝國圖書館。蘇聯政府於1933年以十萬英鎊的價格將其賣給了英國。這份抄本從此就一直保存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替申多夫於1862年以臨摹的形式將西乃抄本出版成了不朽的四卷書。1911年出現了一個攝影複製副本。

 

    這份抄本共有346張。完整的新約聖經占了其中的145張。另外還有旁經的巴拿巴書和三分之一的黑馬牧人書。頁面長42釐米,寬38釐米,每頁四欄,每欄48行。手跡雖然和梵諦岡抄本類似,但卻顯得有些潦草。其中還含有許多修改之處,這些修改是由三個人完成的。這份抄本是四世紀寫成的,很有可能略晚於梵諦岡抄本。

 

亞曆山太抄本(A

 

    數世紀以來,這份大楷抄本是唯一一部在歐洲廣為人知的古代聖經抄本。它是公元五世紀在埃及寫成的。著名的希臘東正教宗主教區利羅路迦立於1621年在他上任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職時將此抄本從亞歷山大城帶到了該城。七年後,他將其獻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一世。1757年,喬治二世將其存放在了大英博物館。其中的新約部分於1786年首次排版發行,而影印副本是在1879年製成的。其第二版於1909年以縮小了的尺寸發行。

 

     這份抄本共有773張,其中新約部分占了144張。頁面尺寸為,長31釐米,寬26釐米,每頁兩欄,每欄50行。其手跡又粗又大。抄本中遺缺的部分有,太1-24章,約翰福音中的兩張,哥林多後書中的三張。除了新約的正典書卷以外,亞曆山太抄本還包括羅馬的革利免的兩封書信。

 

以法蓮重寫抄本(C

 

    這份複寫本起初存放在君士坦丁堡。當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淪於土耳其人之手時,它便被帶到了佛羅倫薩。當凱瑟林德梅迪奇於公元十六世紀成為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新娘時,她獲得了這份抄本作為其嫁妝的一部分帶往了巴黎,現今它便被存放在巴黎的國家圖書館中。這份抄本最初寫於公元五世紀,但其經文卻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被塗抹,並換成了敍利亞教父以法蓮的三十八篇論文,這份抄本也因此而得名。儘管人們一直認為原始經文難以辨認,但替申多夫卻在經過了兩年的耐心工作後,成功地解析了這份抄本,並在1843年將其新約部分以臨摹的方式公佈了。

 

    這份抄本共有209張,其中有64張含有舊約聖經的部分內容,新約部分有145 張。頁面的大小為,49釐米長,31釐米寬,每頁只有一欄。新約部分除了帖撒羅尼迦後書和約翰二書以外,其餘所有的書卷都包含在內,但沒有一卷書是完整的;因此新約部分現存的篇幅大概只有八分之五。

 

弗立連抄本(W

 

    這份抄本寫於公元四世紀末或五世紀初,其中只包含四福音書。1906年,查理?L?弗立爾先生在開羅將其購得,現藏於華盛頓的弗立爾美術館。這份抄本的經文顯示出奇怪的特質。馬太福音、路8:1324:53節、約1:15:12節顯示出了拜占庭類型的文本;而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的其餘部分又與梵諦岡抄本和西乃抄本相似;可1:15:30節顯示出西方類型的文本,而馬可福音的其餘部分則是該撒利亞類型的文本。(見下文關於這些不同文本類型的進一步討論。)馬可福音末尾處的另一處文本變體就是所謂的“弗立爾耶穌語錄”,關於對此事的論述見對可16:14節的注釋。

 

劍橋伯撒抄本(D

 

    這是一份公元六世紀的大楷抄本,含有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這份抄本之所以被這樣命名是因為它曾歸法國宗教改革家狄奧多若?伯撒所有,而伯撒又在1581年將其獻給了劍橋大學圖書館。

 

    其雙語的特點指明其發源地不是在法國南部就是在意大利南部。特別是在路加的作品中,這份抄本顯示出了與古敍利亞文譯本和古拉丁文譯本相同的奇怪特

質。其中還含有許多的空缺。

 

清山抄本(D

 

    字母D也被用來指這份雙語的抄本,因為其中只含有伯撒抄本所沒有的保羅書信。清山抄本也曾一度歸伯撒所有。這份抄本的名字來源於曾一度擁有此抄本的克利孟特(清山)修道院。它現今被保存在巴黎的國家圖書館。清山抄本和伯撒抄本一樣,也出自公元六世紀,而且很可能是合在一起使用的。

 

科立得提抄本(Q

 

    這份四福音的大楷抄本在許多方面不同於前面那些已經提到的抄本。其起源較晚,是公元九世紀由一名對希臘文只有一點入門知識的文士所作的。范?索登在1906年最先注意到了這份抄本,但它直到1913年比爾曼和貴格利將其出版之後才廣為人知。其名稱源自高加索的科立得提修道院,就是先前保存此抄本的地方。它現在保存在前蘇聯的提佛裏斯。科立得提抄本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抄本,因其文本,特別是馬可福音的文本,是屬於該撒利亞類型的,這種文本類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紀。

 

    小草抄本.儘管現在可供研究的小草抄本有2,750多份,但其價值要遠小於大楷抄本,因為其年代都離現今較近。只有46份小草抄本含有全部新約;其它都只有新約的部分內容,而福音書出現的次數最多。小草抄本是以阿拉伯數字來加以標誌的。

 

    儘管大多數的小草抄本顯示出一種起源較晚的文本類型,但也有一些顯然是很早的抄本副本。比如,小草抄本第33號所有的經文幾乎與梵諦岡抄本相同。有些小草抄本組成了家族,如科爾索普?雷克(KirsoppLake)發現第1,118,131209號抄本都可以追溯到一部與俄利根在該撒利亞所使用的希臘文新約聖經相類似的原型,通常被稱為該撒利亞文本。愛爾蘭學者W. H. 法拉爾(W. H. Farrar)發現了另一個相關聯的家族,即第13,69,124346號小草抄本。

 

經課集

 

    經課集是含有以適當順序編排的新約經文課的書籍,是在教會一年的禮拜儀式中被誦讀的。有些只包括安息日和星期日的課程,而其它的還包括平時的課程。已知的經課集抄本數量多達2,135份。它們雖然對重建原始文本的價值很小,因為它們大多是年代較晚的副本,但它們卻有助於追溯某些讀法的發源地及其傳播的地理範圍,因為人們常常知道書寫這些抄本所在的修道院或教會。

 

    對現有的新約抄本的這一簡略介紹顯明,學者們擁有一些離原始作者的年代不太久遠的抄本。著名的大楷抄本,如梵諦岡抄本和西乃抄本,是在使徒去世後的250年後寫成的,而貝蒂和伯默蒲草紙卷則還要提早一個世紀。因此,原著的寫作年代與我們現存最早的副本製作年代之間,只有一百年多一點的間隔。從這個方面來說,新約學者的處境就要比那些研究其他著名的希臘文古代著作的學者要幸運得多了。例如,沙孚克理(Sophocles)、艾斯區羅(Aeschylus)、歐裏披蒂(Euripides)、阿裏斯多芬尼(Aristophanes)和柏拉圖(Plato)及其他人的作品,我們只是從小草字體寫成的中世紀副本中瞭解到這些作品的。

 

    而這些副本卻是在原作者去世後的十二到十六個世紀後產生的。拉丁文著作的副本通常也要比原作者的年代晚五百到七百年。由於新約抄本離原著的年代如此之近,所以我們可以確信現代學術版的希臘文新約聖經實際上都與原作者的手稿沒有任何重大差異。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