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約聖經寫作中,作者對於基督的觀點往往反映在他們對耶穌名號的描繪上。多數學者同意"上帝的兒子"是馬可福音中最重要的頭銜。因為這稱號出現在上帝親自對耶穌所說的口中,當耶穌在受洗,以及山上變換形象之時,同時也出現在耶穌對自己的稱呼之中(馬可13:32)。
很明顯的,福音派基督徒認為上帝的而子就是上帝。然而,這種相等的地位,對於馬可福音作者以及第一世紀基督徒而言,不一定就是如此。當上帝的兒子稱呼出現在猶太經文的時候,這稱號可以意味著以色列是上帝的子民,可以稱呼受加冕的國王,或者天使們,以及受磨難的義人。在希臘文化中,上帝的兒子就等於是神人,一種非凡人物。對於西元1世紀的猶太人而言,我們沒有甚麼證據支持上帝的兒子稱呼就代表了彌賽亞,而馬可福音中所描繪的耶穌,更像是希臘文化架構下實行神蹟的神人,而非猶太人的彌賽亞。
在馬可福音中,它並沒有明確定義他所認為的"上帝的兒子"內容到底是甚麼。而新約聖經中,總共具有4種不同的上帝的兒子之意義:
耶穌在復活以後成為上帝的兒子,出現在保羅書信的羅馬書中(羅馬1:3-4),以及使徒行傳13:33。
耶穌在受洗以後成為上帝的兒子,從天而降的聖靈使得耶穌成為了彌賽亞,而當耶穌建立起了與上帝的這層關係以後,顯明祂是上帝的兒子(馬可1:9-11)。
《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將耶穌的上帝兒子的地位,描繪在耶穌受孕以及誕生之時,使上帝成為了他生身的父親。
最後一本福音書約翰福,將耶穌描繪成自宇宙初始便存在的上帝,道成肉身--而這概念同時也能見於保羅書信中。
《馬可福音》同時也稱呼耶穌為基督,是從希伯來文的彌賽亞,受膏者翻譯而來。在舊約聖經中,彌賽亞被用在描繪先知、祭司、以及國王上;而到了耶穌時代,猶太人的王國已經消逝許久,此稱呼開始用在天國的王身上(會在末世降臨的王),他會是一個偉大程度高於所有古代以色列君王的國王,具有神奇的力量,不具有罪惡,以公義以及榮耀來統治(就如同同時期的猶太偽經文獻所羅門詩歌一樣)。而其最重要的吻合處,在於耶穌的受難以及死亡,顯示了《馬可福音》作者眼中的耶穌形象。
第三個重要的稱呼,"人子"根源於《以西結書》、《以諾書》(同時期流行的一個猶太偽經文獻),以及《但以理書》7:13–14中,人子被指派皇家的統治權以及皇室地位榮耀。《馬可福音》14:62將這些特點集合起來,從雲端降臨(但以理書7:13),人子會坐在上帝的右手邊(詩篇110:1),指出了這三種稱呼的具有王內涵的相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