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更正教釋經體系(五) - 文體和修辭解經(一) [6]

最叫人不解的是那些咒詛詩(imprecatory psalms),如詩一百三十七。基督徒怎麽能夠效法詩人這樣的咒詛仇敵?新約不是教導我們要爲仇敵禱告嗎?(太五:44)詩人是在極度悲傷,四面楚歌,有怨無處訴的情況下才在上帝面前咒詛仇敵的。我們要記得,當人處在這種情況,如果心裏對仇敵的悲憤得不到化解,這可能會衍生成罪惡的思想和行動。與其這樣,不如將心裏的話通通向上帝傾訴,把上帝當作是我們的“出氣桶”。幾乎所有的哀歌都有咒詛的成分,如詩三:7;有的哀歌甚至有一大段的咒詛。順便一提,咒詛詩並沒有和耶穌基督在太五:44 的教導有任何衝突。耶穌不是教導我們怎樣“感覺”(feel)愛,他是教導我們要在別人身上所做的表現出愛來,不要將怒氣化爲破壞的行動。(路十:25 - 37)

最後,我要回到開始時提出的那個問題:詩篇是詩人對上帝的禱告或歌頌讚美,是“人向神”說話的惟一經卷。我們怎麽可能又視它爲上帝的話語呢?其實,詩人跟上帝的關係是如此親密,他們的禱告已經將上帝的旨意完全的表達出來。這是爲什麽“人向神”說的話也是“神向人”說的話!一點也不稀奇。


  智慧文學體裁(wisdom literature)

智慧書包括約伯記、箴言和傳道書。所有智慧文學都是詩歌,但並非所有詩歌都是智慧文學。聖經的智慧文學有兩種:一種是箴言文學(proverbial literature),正如箴言書。箴言或格言是普遍的真理,建基於廣泛的經驗及觀察。箴言是一般的指引,通常都是正確的。它們是指引,不是保證;是教訓,不是應許。例如,從生活中觀察到懶惰會導致貧窮,一般而言都是對的,甚少有例外。若干的箴言指出,敬虔的結果是長壽,但間或有例外。另一種是反思文學(reflective literature),包括對人生奧秘的探討,如約伯書和傳道書。以下列出一些解釋智慧文學(以箴言書爲例)的原則供大家參考:
 
·                                 箴言的希伯來文是mashal,其意義爲格言、寓言、比喻、成語、謎語及譏諷等。所以它的詞句都是短小、精悍、有力,使人容易存記在心,像英文的格言 Look before you leap 和 A stitch in times saves nine。因爲太短小,它沒將真理完整的表達,只是指向真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將一句箴言當作一本通書放諸四海而皆准。

譬如,箴言六:32 - 33
與婦人行淫的,便是無知;
行這事的,必喪掉生命。
他必受傷損,必被淩辱;
他的羞恥不得塗抹。

這則箴言指向一個真理,要遠離姦淫。但犯姦淫者是否必喪掉生命或必受淩辱是細節,並不是放諸四海皆准的。

箴言十六:3 -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華,
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這裏不是上帝應許我們,不管我們做的是什麽,只要將它交托給耶和華,他保證事情一定會成功。若是真的如此,我們考試前一點都不準備,只是將考試交托耶和華,考不及格了誰該負責?其實,這則箴言只是教導我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事情就會按著他的旨意成就;若按著人的旨意成就,結果可能恰好相反。

·                                 箴言不是從上帝來的法定保證書,按著箴言的教導行,上帝就保證事情會怎樣怎樣。箴言只是一個路標,提醒我們該留意什麽。譬如,箴言二十九:12 -
君王若聽謊言,他一切臣仆都是奸惡。上帝不是簽了一張保證書,保證我們若不聽謊言,身邊的人就一定是好人。

·                                 要把箴言彼此對照,或和聖經別處的經文彼此對照,這樣才能給我們一個平衡的教導。譬如,箴言六:20 -我兒,要謹守你父親的誡命;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這裏絕對不是教我們一生都要聽從父母的教訓,也不管他們說的是否正確,我們都要遵守。

·                                 箴言的遣詞用字都是爲了使人容易存記在心,在這方面太過挑剔,反而誤解了它的意思。譬如,箴言三十一:10 - 31 的賢婦篇是以希伯來文的字母排列的字母詩,爲了方便記憶,有的例子如製作繡花毯子,可能只是爲了遷就開頭的那個字母。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更正教釋經體系(五) - 文體和修辭解經(一) [4]

由這三種對句法,衍生出種種的變化,有時不止兩句平行,有三四句甚至七八句的,效果和我們用的對偶、腳韻、平仄等功用一樣。我們可稱之爲“思想的韻律”或“自然的韻律” - 氣運生動是希伯來詩的精神。

這裏我們特別要探討如何解釋詩篇(Psalms) - 加爾文稱之爲《靈魂的解剖學》。基本上,詩篇是詩人對上帝的禱告或歌頌讚美,是“人向神”說話的惟一經卷。我們怎麽可能又視它爲上帝的話語呢?詩篇既然沒有教義、誡命、故事敍述、倫理教導等,它對我們基督徒有什麽價值呢?因爲詩篇的特殊文體,所以我們在釋經的時候,要特別考慮到按其內容的分類(types)、結構和功能(functions)。以下是一些可供參考的解經原則: 

·                                 詩篇的內容不外乎讚美、祈禱和崇拜,所以語言的運用比較感情化,我們要避免過於從詩句裏尋找特殊的意義。譬如,在正對(synonymous)的平行詩句裏,第二句和第一句是意義相同,我們不要在第二句裏尋找特殊的意義。詩十九:

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
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
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這裏有兩對正句,告訴我們上帝在創造中啓示他自己。雖然第二對正句比第一對告訴我們稍微多一點東西,但這四句絕對不是告訴我們四件事情。


·                                 詩篇不是普通的詩,它是歌唱的詩,目的是觸發人內心的感情,而不是啓發人的邏輯思考或教義研究。我們千萬不要把詩篇當作是研究教義的論文。譬如,詩五十一:5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這裏不是教導我們有關罪的教義。


·                                 我們千萬要記住詩篇的用語大部分是修辭性的。譬如,大山踴躍如公羊(詩一百一十四:6)、敵人嘴裏有刀(詩五十九:7)、上帝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盾牌(詩十八:2)等。若不仔細分辨這些修辭用語,我們很容易亂解一場。 

·                                 詩篇內容,按其性質,可分類如下:


1。論基督的詩:如詩二、十六、二十二等
2。論自然的詩:如詩八、二十九等
3。祈禱的詩:如詩四、六、十等
4。咒詛或審判的詩:如詩七、三十五、五十八、八十三、一百三十七等
5。字母篇:詩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九、一百四十五,共九篇。
6。歷史詩:如詩七十八、八十三等
7。敬拜詩:如詩二十一、三十等
8。讚美詩:如詩九、十八、一百五十等
9。訓誨詩:如詩一、五、七、十五等
10。懺悔詩:如詩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一百四十三。
11。聖言詩:如詩一百一十九
12。旅途詩:如詩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四
13。患難詩:如詩四、一百零九、一百二十等
14。信靠詩:如詩十一、十六等
15。安慰詩:如詩三十七、四十二等
16。感恩詩:如詩七十五、一百等
17。愛國詩:如詩三十三、六十八等
18。傷痛詩:如詩三十八、三十九等
19。信仰詩:如詩二十七、三十一等
20。憂悶詩:如詩四十二、四十三等
21。哀歌:如詩三、二十二、三十一、三十九、四十二、五十七、七十一、一百二十等



更正教釋經體系(五) - 文體和修辭解經(一) [2]

敍事體裁(Narrative):

敍事文當然是以故事形式出現;但聖經中的敍事體最終的目的,是借著敍述聖經人物的故事、疑難及境況,傳達資訊。聖經中的敍事是有選擇性的,說明性質的,因爲作者不是要寫完整的傳記,刻劃聖經人物生平的每一點滴。作者在聖靈的默示下,謹慎地選擇需要的題材,以達到某個目的。譬如,歷代志上下在記載大衛王事迹時,跟撒母耳記下、列王記上有不同。它略過不提大衛所犯的姦淫罪,反而廣泛地記載大衛作王的事迹,描述祭司和聖殿。原因是當猶太人在所羅巴伯(538BC)及以斯拉(458BC)的帶領下,自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時,百姓說:“我們的聖殿微不足道,(該二:3),我們也沒有王。”爲了鼓勵人民,讓他們知道大衛支派會延續不斷,聖殿也會繼續保存,所以作者才會這樣的敍述。敍述體可以分爲幾種:悲劇、史詩、愛情故事、英雄事迹、諷刺作品、辯論等。我們讀創世記的開天闢地、洪水等故事時,經文要怎樣解釋就全看我們把它當作是什麽體裁了。

在衆多的舊約敍述文體中,近來在研究古代近東的文獻時,學者們發現它們和摩西五經的文體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宗主國和藩屬之間所訂的約,如主前二千年赫族(Hittite)帝國的文獻與申命記的文體極度相似。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每個時期有它們流行的文體和特徵,摩西的寫作當然不會和當時的文體有太大的差異。就算經文是上帝所默示,作者在書寫時仍然脫離不了當時的處境。所以,我們讀創世記前三章時,不能將億萬年的時間觀念加進去,也要注意“約”(convenent)(看律法體裁)的文體結構,如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爲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人犯罪之後,上帝的宣判等等。

敍述文體有三個層面:最高的層面是上帝創世以來的宇宙性計劃,包括了創造宇宙萬物、人性的墮落、罪的權勢和滲入、救贖的需要、基督的降生和犧牲。第二個層面是集中在以色列:亞伯拉罕的呼召、在埃及爲奴、出埃及進迦南地、以色列的犯罪和不忠、上帝的忍耐和保護、先知的呼喚悔改、南北兩國的滅亡、被奴和回歸等。最低的層面是由上兩層幾百個別的敍述體所組成的:如約瑟被賣到埃及、大衛犯姦淫的罪等細節。當耶穌說:“。。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約五:46)並不表示最低層面的每一個敍述體都指著他,而是舊約的最高層面都是指著他寫的。當然,在一些最低層面的敍述體裏,無可否認的有基督的預表,但這不表示每一個細節都指著基督。這是我們讀舊約敍述文體時要切切記住的。

敍述文體不單是講舊約的人物故事,第一要緊的乃是它講上帝在這些人物身上和透過他們所做的事。上帝才是故事裏的主角和英雄人物。所以當我們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大衛等人物生平時,不要單單從他們身上學習什麽功課,要透過上帝在他們的身上所做的,認識上帝才是最要緊的。

舊約的敍述文體不是什麽寓意故事,在故事背後隱藏著什麽特別的東西。千萬不要因著好奇心,就想挖掘聖經裏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樣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意思讀進經文裏頭。特別是靈界的奧秘,如天使、魔鬼、天堂、地獄之類的東西,很多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

舊約的敍述文體並不一定有直接的教訓。譬如,撒下十一記載大衛王犯姦淫罪,我們不會在那裏看到“大衛犯姦淫和謀殺的罪是錯了。”的句子。但我們可以從別處經文,如出二十:13 - 14 ,知道他所做的是錯的。其實,很多敍述文體只是敍述而沒有評論,我們要非常小心,不要自己作審判官隨意論斷。
 
就算一段敍述文體有直接的教導,不要以爲那些組成這段文體的許多細節也一定有直接的教導。大家最好還是注意它的上下文。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Do not be a monkey-see-monkey-do reader of the Bible,意思是,不要以爲聖經裏記載的是有關你的事,約瑟的故事不是你的故事,你不用仿效約瑟把自己留在棺材裏等候主的再來。上帝沒有要求你做約瑟要做的事。以利亞與巴力的四百五十位先知鬥法並不是叫你跟和尚道士到武當山鬥法。你也不是基甸,不用把羊毛放在禾場上試探耶和華(士六:37)。

 

更正教釋經體系(五) - 文體和修辭解經(一) [1]

          文體和修辭就好像一間房子的室內設計。屋主或室內設計師會按著房子的用途選購及擺設家具,他們會考慮顔色、位置、圖案、質料、外形等因素。當我們進入一間房子時,便可以知道這件房子的用途,特色和屋主的品味等。聖經也是如此,它的“室內設計”是美輪美奐。每一卷書都有著它自己的結構、風格及形式。在解經和釋經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聖經的文體

有些表達思想的方法不是用普通文法解釋所能瞭解的。他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或模式來表達其思想,這個固定的模式就叫文體(genre)。聖經中有哪些文體呢? 

    律法體裁

通常是指聖經的首五卷書。律法體裁出現在出二十至四十章、利未記全書、民五至六、十五、十八至十九、二十八至三十、三十四至三十五、申命記大部分內容。有兩類律法體裁:第一種是明文法律(apodictic law),是直接的命令,常以“你不可”這樣的字眼開首,如十誡(出二十:3 - 17);或用“不可”(利十八:7 - 24)第二種是決疑法律(casuistic law),屬於個案法,通常在特殊情況下才引進該律法,如利二十:9 - 18、20 - 21。這些律法跟我們基督徒還有關係嗎?下列準則可供大家參考:

         舊約的律法是耶和華跟以色列人立的約(convenant):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立約,而是上帝主動的和人立約。這是有條件的約,只要以色列人遵守約文,上帝就會賜福給他們;若他們違背律法,上帝就會降禍與他們。摩西五經大約列出600條這樣的律例和誡命。
 
           舊約的律法不是耶和華跟我們立的約:除非這些約文在新約被更新,我們應該先假設它們對我們沒有約束力。(羅六:14,15)
 
            舊約一些約文在新約裏肯定的沒有被更新:如以色列的民事律(civil laws)和宗教的禮儀律(ritual laws)。當耶穌說:“。。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路十六:16 - 17)並不是說律法對我們也有約束力;他指的是如果人們不趕緊進入上帝的國,他們還要活在律法之下,而這律法的條文一點都沒有改變。
  
             舊約一些約文在新約裏已被更新:這是指一些道德律(etnical laws)(太二十二:37 - 40,太五:21 - 48)

         舊約律法雖然不是上帝給我們的命令,但它們仍然是上帝的話語,只是聽衆不同罷了。


         只有那些在新約裏已被更新的舊約律法,才配得上稱爲“基督的律法”(加六:2),如十誡、申六:5、利十九:18等。


更正教釋經體系(五) - 文體和修辭解經(一) [5]

對以色列人來說,他們知道每一首詩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用在什麽場合、類型的結構等;他們也不會隨便從詩中抽出一兩節亂解一場。這裏是一個解經例子:詩三是一首哀歌(lament),結構如下:
1。物件(address):“耶和華啊。。。”(詩三:1)
2。投訴或抗議(complaint):“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有許多人議論我說。。”(詩三:1 - 2)
3。信靠(trust):“但你-耶和華是我的盾牌。。”(詩三:3 - 6)
4。解救(deliverance):“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詩三:7)
5。確據(assurance):“因爲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詩三:7)
6。讚美(praise):“救恩屬乎耶和華,願你賜福給你的百姓。”(詩三:8)
這是一首典型的哀歌,它不是用來教導什麽教義,但卻給我們一個榜樣,在無助之時,放膽的向上帝尋求幫助,就像過去的以色列人一樣。耶利米書裏有許多這類型的哀歌,收集在第十到二十章之內,結構都是一樣的。
這是另一解經例子:詩一百三十八是一首感恩詩,結構如下:
1。引言(introduction):“我要一心稱謝你。。爲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1 - 2 節)這是見證上帝怎樣幫助詩人。
2。憂傷(distress):“我呼求的日子。。”(3 節)詩人的憂傷沒有列出。
3。求助(appeal):“我呼求。。你就應允。。”(3 節)
4。解救(deliverance):“。。我雖行在患難中,你必將我救活。。你的右手也必救我。”(6 - 7 節)
5。見證(testimony):“。。因他們聽見了你口中的言語。。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4 - 5,8 節)
這是一首典型的感恩詩,詩人從心底深處感謝上帝的救助。

耶利米書概論

[寫作地點和收信人]

  耶利米在亞拿突開始事奉後不久,遷到耶路撒冷。他一直住在那裏,直到主前584年,跟那些不順服的難民流浪到埃及為止。約雅斤被擄(主前597)之前,猶大的君王和人民是他信息的對象。後來信息的對象除了原來的人外,又加上了被擄到巴比倫的人(例:第二十九章)。遷居埃及後,當地的猶大人也是他傳講信息的對象。
[寫作目的]

  上帝委任耶利米時,道出了祂的目的:「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開首4項指出,被上帝立在列邦列國之上的耶利米,要藉著對道德和屬靈罪惡的譴責,摧毀當時的宗教和社會結構。上帝無疑把埃及、亞述、巴比倫造成的毀壞,看作是實現耶利米所傳的真理。耶利米責備道德和宗教的惡行,呼籲人民順服上帝藉巴比倫所降的懲罰,以及宣告順服會帶來祝福,都是前後一致的信息。讀到西底家向耶利米求教時(三十八14),我們已經知道耶利米會說甚麼話。難民的領袖問及應否到埃及去時(四十二3),我們早已知道耶利米會怎樣回答。我們甚至能夠預知求問的人,會怎樣硬心拒絕上帝的信息。他們顯然只是希望知道上帝的旨意,卻沒有打算聽從。

  此外,耶利米書的目的,也包括了預見遙遠的未來,當新約取代舊約(三十一31-37),應許那些得著改變的人,不再犯罪,而是順服上帝,他們將可得著上帝所應許的千禧年。

[內容提要]

  雖然很多人都看不到耶利米書邏輯的次序,但細讀耶利米書,便能看出內容的分段。以下的大綱就是以此分段的。

  一、序言(第一章)
  二、從上帝而來對猶大人的譴責(二至二十五章)
  三、歷史──圍城前耶利米的表徵和苦難(二十六至二十九章)
  四、盼望之書(三十至三十三章)
  五、歷史──圍城後耶利米的表徵和苦難(三十四至四十五章)
  六、從上帝而來對外邦的譴責(四十六至五十一章)
  七、結語(第五十二章)

  先知以一連串詩體形式的宣講,責備耶路撒冷的罪惡,作為他事工的開始(二1至三5)。接下來的是一些類似的信息(部分是散文形式,至第四章止),然後以審判的詩作結(五至六章)。在聖殿門口的信息(七至十章),則引入對背約者的指摘(十一至十三章)。為旱災(十四章)和其他災難(第十五章)而寫的哀歌,與其他對於悲傷的表達,有很多相似之處。耶利米和其他先知一樣,善用實例去教訓人。除了變壞了的麻布腰帶(第十三章)、打碎的瓦瓶(十九,二十,二十八章)、無花果(第二十四章)、軛和繩子(二十七,二十八章)等實物例證外,尚有藉別人(第三十五章)和先知自己的獨身(十六2、3)、不入喪家(5-7節)、不參加宴樂(8、9節)等為例。這都幫助他闡明和強調他的信息。

  耶利米宣告信息的地點,也對他的信息有畫龍點睛之效。他在君王出入的城門口,宣揚審判的火,將要從這門口進入(十七19、27,三十九3)。他去到窯匠家中(第十八章),又去到欣嫩子谷和陀斐特(又稱「殺戮谷」;第十九章)。

  一章8節暗示耶利米要受逼迫,又在一章19節預言這事。 這逼迫首先來自家鄉(十一19-23),連他的親人也反對他(十二6)。公開的反對,使他被毆、上枷(二十2、3)。耶利米其實寧願保持緘默,因為開口便要受苦(二十9);但上帝的話卻如火在他的骨中,使他不能閉口不言。結果他受盡朋友的非難、嘲笑、恐嚇、指摘,甚至生命也有危險(二十7-18)。耶利米所以能夠在祭司、先知、人民手下大難不死,全靠幾位忠實的朋友(二十六8-24)。他的預言逐漸成就,人們對他的憎恨也隨之上升。他被誣告、痛打後,又囚在牢房多天(三十七14-17)。在衛兵的院子內歇了幾天後(三十七21),領袖又再嘩然要求把他殺死(三十八4)。他們把他丟在乾了的蓄水池中,使他陷在淤泥中(三十八6)。他被拯救,逃過一死,但仍監禁在衛兵的院子(三十八28)。他的著作被割破、焚燒(三十六23),他所說的話遭人否定、拒絕(四十三1-7,四十四16)。

  盼望之書不是沒有審判的話(三十二28-35),在耶利米書其他地方,也不是沒有光明(三11-18,十六14-16,二十三1-8,二十九10-14)。但在這幽暗的書卷之中,這4章(三十至三十三章)依然帶來了令人欣悅的安慰。盼望的高峰是預言那新約(三十一31-40),這也是新約聖經引用耶利米書最長的段落(來八8-12)。耶利米書也有描述摩西律法和聖禮的結束(例:三16),以及那新約的永恆(三十二40,三十三19-26)。

  至於耶利米在主前594至589年之間的言行,我們所知不多。西底家的顧問計劃和鄰邦聯盟,共同密謀擺脫巴比倫的重軛。他們的陰謀可能已被人(也許是以東)向巴比倫告發。巴比倫大軍壓境時,西底家向耶利米尋求充滿盼望的預言,卻一無所得。

  利甲族人忠於拿細耳人的願之事(第三十五章),發生在約雅敬年間。然而在被圍之時,這事件卻是極佳的實例。利甲族人順從了人的誡命;猶大人卻拒絕了上帝的誡命。利甲族人因此蒙福(三十五18、19),猶大卻因此受到審判(15、17節)。耶利米宣稱,拒絕上帝藉先知傳達的信息,必招致毀滅(第15節)。約雅敬王以輕蔑的態度對待先知的書卷(第三十六章),活生生地證實了先知的話。

  西底家王在耶利米書三十七章另一次的詢問,把焦點集中在圍城上(不依時序的三十五、三十六章,是加插的例證)。耶利米書三十七章11節,把時間推到尼布甲尼撒王暫時解圍,引兵把法老合弗拉的軍隊逐回埃及的時候。趁著局勢稍緩,耶利米出發到亞拿突或附近地方,參加一個家族會議,解決一些產業問題。第三十二章6至15節提及的地業,可能也在討論的範圍內。然而就在離城之時,耶利米卻以投降巴比倫的罪名被捕。

  他被囚在牢房中,直至他得到西底家王的善待。

  西底家的官員有充足的理由,控告他煽動叛亂;耶利米曾宣告應當投降巴比倫(二十一9,三十八2)。叛國是死罪,他們對耶利米的判決也是這樣(三十八4、5)。在當時充滿暴力的環境,官長也選擇了殘忍的方法處決耶利米:把他丟在一個淤泥坑中,讓他在那裏餓死,也在那裏埋葬。古實人以伯米勒同情耶利米的處境,勸王放他出來。然而一貫不改、關乎審判的預言,又再次從耶利米的口中發出。他對王的信息,有一句反映了他剛經歷的處境:「你的腳陷入淤泥中……」(三十八22)。

  耶利米書三十九章1節至四十三章7節,記載了從耶路撒冷淪陷到逃亡埃及的史實。所記的歷史包括了耶利米獲釋(第三十九章)、基大利的任命和被弒(四十,四十一章)、上帝警告他們不可到埃及去(第四十二章)、人民頑梗地悖逆(四十三1-7)。

  耶利米最後的話寫在第四十四章。聽見耶利米信息的,是從埃及各地,遠達巴忒羅而來,那些拜偶像的猶大人(四十四4-6)。耶利米重複昔日先知的勸誡,要他們離棄假神,歸向耶和華,卻徒勞無功(四十四15、16)。

  對巴錄的信息(第四十五章),約在主前605年寫成,放在這裏作為本書主要部分的結語。這主要部分以「拆毀」、「拔出」開始(一10),在此也以相同的希伯來動詞作結(四十五4)。

  巴錄若有意在猶大王廷,像他兄弟西萊雅(五十一59)般爭取高位,耶利米的忠告是:這是徒勞無用的。正如前面各章所說,災禍必然來臨。

  四十六章1節引入了從上帝而來對列國的譴責(四十六至五十一章)。這些預言和以賽亞書第十三至二十三章、以西結書二十五至三十二章、阿摩司書一章3節至二章16節一樣,是一個獨特的分段。「論及列國的預言」一表列明了各先知責備外邦列國的預言中,可互相對照的經文。

  在這些論到列國的預言中,部分記載了日期。證明這些默示,是耶利米在他不同時期的事工中發表的。耶利米書只是把這些預言集合起來而已。

  論埃及的預言,以詩體的描述開始,生動地描繪了埃及佔領迦基米施,不久便被驅逐(主前605;四十六1-12)。第二首詩歌(四十六13-26)所述的,可能是主前601年法老尼哥在邊界阻止尼布甲尼撒的一役,也可能是主前588年合弗拉不能為西底家解圍的那一戰。但最有可能的,是預言主前568年尼布甲尼撒乘埃及衰弱,進侵佔領。那一次正如預言所說,尼布甲尼撒設立了審判的寶座(四十三10),判決所有叛徒死刑;其中也包括了參與反巴比倫陰謀的猶大人。論埃及的預言,重複了盼望之書一部分(四十六27、28;參三十10、11)。

  論以東、亞拉伯、腓尼基諸城(推羅、西頓)和亞捫的信息,主要是譴責人們的驕傲、殘忍、拜偶像。論以攔的詩歌(約在主前597發表)是耶利米書獨有的。以攔人住在巴比倫以東,和以色列鮮有接觸機會。其他先知都沒有宣告對這民族的審判。耶利米預言以攔要遭受災難,但最後得以復興。以西結把以攔列為陰間的居民之一(三十二24)。

  最後一項的審判,證明先知不偏不倚的態度。耶利米的信息,使他得到巴比倫人的厚待。巴比倫人殘忍地處置其他猶大人,卻尊重、善待耶利米。然而當上帝責備巴比倫的話臨到,耶利米也不顧自己的安全,公開把它宣告。從前,他也是這樣,明知緘默是自保之道,但他不顧一切,宣告責罰埃及的信息。
  「耶利米的話」在第五十一章終結了(第64節)。

  耶利米從前的預言,有部分記在第三十九章的歷史事件中,又在第五十二章複述了(參王下二十五;代下三十六)。耶利米書的編者,顯然有意記述耶利米預言應驗的歷史證據,作為高潮,結束全書。然而他也記敘了其他地方沒有敘述的一些事實。

[教導]

* 國家犯罪,帶來全國的懲罰

  沒有真理,比這個說得更清楚了。外邦和以色列同在審判之下,因為上帝不單是猶大人的上帝。

* 上帝審判國家時,並沒有忽略個人

  上帝在每一個人面前,擺明了生和死的路(二十一8),又勸告每一個人揀選生命(二十七13:「為何要……死亡……呢?」)。

  耶利米用古實人的膚色和豹子的斑點,描繪人性的墮落(十三23)。人墮落程度之深,是無法測度的(十七9、10)。人甚至喜愛虛假(五30、31)。但上帝應許改變那些願意呼求祂的人(三十三3),賜給他們「新心」(二十四7,三十二38-41)。新心是新約最高的應許(三十一33-35)。成就這項拯救工作的彌賽亞,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王、公義的苗裔、大衛的苗裔(二十三5、6,三十三15、16)。

* 接受這救恩的人,將會組成一個新的國度

  經過好像產難般的災難以後(三十6、7),猶大人將要明白他們的彌賽亞真正的身分。他們以哀哭悔改的心相信、接受祂時,便得潔淨(三十三8)。全能的上帝(三十二27)要從萬國把他們召回(第37節)。

摘自:陳惠榮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創世記(5)

雅各和以掃的事蹟(二十五19至三十七1)
  利百加生下以掃和雅各一對孿生子。孩子長大後,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將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二十五27-34)。
  那地有饑荒,以撒傚法父親往基拉耳去(第二十章),且一如其父親撒謊,假稱妻子為妹子(二十六1-11)。其後他跟非利士人因爭奪水井而起紛爭,但以撒生性和平,寧願另掘新井,免得為了舊井又起爭競(17-33節)。
  以撒年老,眼睛昏花。利百加和雅各合謀瞞騙以撒,把原屬以掃的長子名分給了雅各。根據努斯坭版,這口宣的祝福賦有法律權力,不能反悔。利百加生怕以掃會殺害雅各,遂遣小兒子往哈蘭去,在她的族人中尋覓妻子。神於伯特利在夢中向雅各啟示。雅各夢見一個梯子(梯級?)從地上達至雲霄。神並向他重述昔日賜給亞伯拉罕和以撒的應許(二十八10-22)。
  雅各到了哈蘭,找著舅父拉班,並替他作工(第二十九章)。雅各服侍7年的工酬,就是要娶拉班次女拉結為妻。拉班卻以大女兒利亞代替拉結給雅各為妻,卒使雅各為拉結再服侍拉班7年。
  耶和華使雅各極其興旺,但拉班總是為難他。神指示雅各歸回迦南(三十一3),他便帶同妻兒、財物悄悄離開。拉班追趕他,因拉班發覺家中的神像不見了(按努斯習俗,持有「神像」的人,有權承繼原主的產業)。拉結確實偷了神像,卻把它收藏起來,使父親無法搜出,於是,拉班只有返回哈蘭。
  他們途經以東,雅各恐防遇見以掃,便先向兄長遣送禮物,同時,把自己的人口牲畜分成兩隊而行,以保萬一。回程時,不料雅各遇見神人,且跟他摔跤,結果雅各的大腿瘸了,另得了一個新名字,稱為以色列(第三十二章)。
  雅各與以掃見面時並無不快,其後雅各往示劍(第三十三章),他的兩個兒子卻因妹子底拿遭示劍玷污,遂殺戮該族男丁(第三十四章)。神吩咐雅各去伯特利為祂築壇,併除掉他們中間一切外邦神像(三十五1-4)。神又在伯特利再次言明祂的應許,要賜他們土地,並子孫繁多(9-15節)。
  他們往伯利恆途中,拉結生了便雅憫便死去,這是雅各第十二子,也是最後一個。以撒死在希伯崙,終年180歲,由以掃和雅各把他葬在麥比拉洞。
  創世記三十六章記載「以掃之後裔」(第1節);文中亦稱以掃為以東(意思是「紅」;參二十五30)。
約瑟的事蹟(三十七2至五十26)
  雅各甚愛約瑟,因而引起眾兄嫉妒。約瑟告訴哥哥們,他夢見全家向他下拜,於是哥哥們益發恨他。及至雅各給約瑟綵衣時,眾人的怒氣升至極點。哥哥們決定要殺約瑟,商議後,還是將他賣給商旅。商旅帶約瑟到埃及,賣給埃及人護衛長波提乏作奴僕(三十七36,三十九1 )。
  第三十八章講述一個寡婦成為亡夫兄弟的妻子。猶大的兒媳守寡,卻不讓第三個兒子為長子續後。這寡婦使計騙得猶大成為她孿子之父,迫他承認過錯。猶大長子法勒斯的名字記載在路加福音耶穌的族譜中(路三33)。
  耶和華祝福約瑟,讓他很快成為波提乏的管家(第三十九章)。年輕的約瑟引起波提乏妻子的青睞,主母多次引誘他都無法得逞,最後便誣捏約瑟。他因此下獄,在獄中的約瑟蒙恩,並有機會替法老的臣僕解夢(第四十章)。後來埃及法老連作二夢,術士和博士都不能圓解。酒政想起約瑟來,王便召他出獄。約瑟告訴法老,那些夢表示7個大豐年,隨之而來7個荒年。事後,約瑟升任為宰相,位僅次於法老,負責治理埃及全地(四十一37-44)。
  饑荒臨到巴勒斯坦,雅各遣子往埃及糴糧。約瑟認出他的哥哥們,卻沒有顯露自己的身份。為了試驗他們,約瑟指稱他們是探子(四十二9),並以其中一個哥哥(西緬)作人質(第19節),要求他們帶糧回家後,把其小兄弟帶到埃及來(第20節,四十三3)。其後,迦南的饑荒甚大(四十三1),雅各終於容讓眾子帶同便雅憫往埃及去。約瑟再次用計試驗哥哥,暗把銀杯放在便雅憫的糧袋裡,要把他當賊子辦(第四十四章)。
  到了這時候,約瑟才向眾兄弟表明身份(四十五4-15),大家喜得重聚。他說神派他到埃及(7-8節),是為了保全一家的性命。
  後來,雅各來到埃及(四十六1),約瑟在歌珊地迎見父親(28-29節)。以色列人得以在歌珊置下產業,並且生養眾多(四十七27)。
  雅各臨終時,約瑟帶同二子瑪拿西和以法蓮前來,接受祝福。
  雅各把長子之福賜給次子以法蓮(四十八13-14、17-20)。
  雅各給眾子祝福後便死了,終年130歲。約瑟照埃及的習俗,為父親的遺體薰香備葬(五十2-3),把亡父安葬在希伯崙的麥比拉洞後,兄弟們擔心約瑟會報復,但約瑟宣稱:「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第20節)約瑟在110歲逝世,臨終前吩咐兄弟和子孫們,聲言以色列人從埃及歸回時,他們得把他的骸骨從那裡搬上去(五十25;參出十三19;書二十四32)。

創世記(4)

亞伯拉罕(十一27至二十五10)和以撒(二十一1至二十八5)的歷史
  亞伯蘭生於迦勒底的吾珥──一個富庶的文化之都。烏利曾率領工作人員於吾珥一地作大型發掘,發現城中有一壯麗的塔廟,另有許多廟宇、儲物房屋和住舍。
  亞伯蘭及其妻子撒萊跟隨父親到敘利亞的哈蘭。像吾珥一樣,哈蘭是一個拜祭月神辛(或安拿)的中心。
亞伯蘭蒙召
  神呼召亞伯蘭,囑咐他離開親人,遷移到祂指示的地方(十二1;參七23)。亞伯蘭聽從命令,雖已年屆75歲,仍帶同撒萊和姪兒羅得離開哈蘭,前往示劍。耶和華在該地向他顯現,應許把地賜給他的子嗣。
  為了逃避饑荒,亞伯蘭南下往埃及(十二10-20)。因撒萊貌美,他害怕有人會殺夫以搶妻,便假稱撒萊是妹妹,這位「妹妹」即被納入法老的後宮。直到神因此向法老降災時,才揭發亞伯蘭的謊話,撒萊方重歸夫郎。
  聖經評鑑者曾指十二章16節不實,因為經文記載亞伯蘭的隊伍中有駱駝,但古埃及文字並無「駱駝」一詞,而埃及考古資料中,亦鮮有這種動物。雖然如此,要證明他確擁有駱駝,證據是足夠的;正因為此動物罕有,更顯見牠們的珍貴。
亞伯蘭和羅得
  亞伯蘭和羅得回到迦南時,雙方的牧人起了爭執。亞伯蘭建議兩組人分道揚鑣,且讓羅得率先擇地。羅得遂揀選水源充足的約但河谷,並住近平原上的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城(第十三章)。
東方四王入侵
  沿約但河外王道進侵的四王身份很難確定。他們攻克平原5城,再向前推進,大肆搜掠,捉拿俘虜,羅得亦成為階下囚。亞伯蘭帶領318個在家生養的壯丁跟隨敵兵,出其不意突襲而剿敵,奪回羅得及失物。回程時亞伯蘭遇見耶路撒冷王麥基洗德,亞伯蘭要向他奉獻得物的十分之一(第十四章)。
立約
  耶和華應許給亞伯蘭一個兒子做承繼人。一天晚上,神以獨特方式與亞伯蘭立約,答允把從埃及河至伯拉河之地賜予他(十五章)。撒萊長久不育,遂讓埃及使女夏甲與亞伯蘭同房。夏甲生以實瑪利,他是亞拉伯人的祖先。其後兩婦不和,撒萊迫走夏甲,按努斯坭版所載的近東習俗,撒萊的確有權這樣做。然而神憐憫夏甲,應允使她子嗣眾多(第十六章)。
  神向亞伯蘭重申應許,讓他後代繁盛,並替他夫婦易名,由亞伯蘭(「受舉頌之父」)和撒萊改為亞伯拉罕(「多國之父」)和撒拉(「公主」)。與亞伯拉罕以割禮為立約的記號(第十七章),這習尚已在埃及人中實行了多個世紀。
毀滅平原之城
  耶和華和兩個天使向亞伯拉罕顯現,宣佈承繼其應許的人會於年內誕生,並表明神將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城,亞伯拉罕卻為這兩城與神討價爭辯(十八22-23)。羅得及其家屬獲救,得以從所多瑪城逃出來;神終於以硫磺與火毀滅兩城(十九24-25)。後羅得兩女兒為保家族存留後裔,遂灌醉父親,和他同寢。結果,摩押和亞捫兩族由此而出,後期成了以色列的仇敵。
  創世記二十章1至18節中,亞伯拉罕再次因假稱撒拉為妹而得罪基拉耳王亞比米勒。
  以撒 以撒出世時(二十一1-3),撒拉和夏甲又生齟齬,夏甲再次被逐,卻又得到神的看顧憐憫。
  亞伯拉罕和亞比米勒為了一口井不和,終在別是巴立約,平息了這次糾紛(二十一25-34)。
  神要求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把以撒獻為燔祭,用以試驗其信心。該處可能就是後來大衛從耶布斯人亞勞拿購得的地(撒下二十四16-25),此地也是聖殿之所在。亞伯拉罕正要下手殺他的兒子,神喝止他,使他看到有一隻公羊扣在小樹中。以撒因此得釋放,公羊取代他成為燔祭。
  撒拉在希伯崙逝世,亞伯拉罕為她向赫人以弗崙買來麥比拉洞置墓(第二十三章),他們採用的買賣辦法是近東典型的交易方式。亞伯拉罕欲替以撒覓妻,便差派僕人以利以謝到哈蘭一地,神引導以利以謝找著利百加(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記敘亞伯拉罕迎娶基土拉;其後,基土拉替他生了多個孩子。亞伯拉罕終年175歲,兒子以撒和以實瑪利把他埋葬在麥比拉洞(7-10 節)。

創世記(3)

自伊甸至巴別期之人類史(三1至十一26)
人的墮落
  伊甸園失落及人與神隔絕,乃人類歷史上最悲哀的一頁。蛇代表魔鬼,牠使出常用的伎倆,賣弄一貫的哲學:懷疑神的話(三1)、否定死亡(第4節)和意欲與神等同(第5節)。他從3方面出擊(第6節;參約壹二16):(1)「好作食物」、「肉體的情慾」;(2)「悅人的眼目」、「眼目的情慾」;及(3)「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今生的驕傲」。夏娃上了當,她把果子拿給亞當,亞當自願接受,他是完全知道自己做的事,(創三6;參提前二14),後來卻妄不知恥,竟埋怨神給他女人,說是女人給他禁果的(創三12)。人與神的關係就此破裂(第8節),但神仍前來尋找亞當,並找到他。
  罪惡帶來審判,神向蛇、女人、男人宣判各應得的懲罰。地亦「受咒詛」,至今仍嘆息勞苦,等候更新之日(羅八21、22)。然而神予人希望,應允救世主會降臨(創三15),要傷蛇的頭。亞當和夏娃被逐出園後,再也無法回歸。
  人類總欠耐性等候,夏娃竟急不及待冀望兒子該隱成為應許中的拯救者。該隱卻對神產生怨憤,嫉恨弟弟,還殺了他。神攫住他,指證其過犯,但該隱只是表現出自苦自憐,前往伊甸之東,建了一城(四1-16)。第四章的結尾則又是另一個對比:拉麥厚顏吹擂之詩,聲稱要復仇云云;但其他人卻回轉呼求神的名。
亞當的後代
  第五章的族譜名表把人類的時空,連接到挪亞和洪水時期。洪水出現之前,列祖的長壽看似驚人,但得記緊當時地球未遭受污染,罪惡對人類的影響,仍只是輕微的。「就死了」一語重複多次,教人醒覺人總不免一死;以諾則蒙神恩寵,──他「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五24)。
洪水氾濫
  人口暴增亦使罪惡勃發(六1-5)。人類為數愈眾,腐敗愈加嚴重。第5節稱普世受咒詛, 顯示神的審判將屆。但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因為他正直無瑕疵,與神同行(8、9節)。
  神遂實行滅絕人類,但決定救存挪亞和他一家。因為在神計畫中以洪水滅世,神遂指示挪亞建造方舟,吩咐他領眾動物上船,雌雄各一對,藉此留種。一切就緒後,大水臨到,「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七11)。雨下了40晝夜,覆蓋最高的山峰,舟外的生物全滅亡。但「神記念挪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八1),方舟最後停於亞拉臘山上(第4節)。挪亞便向神獻祭,神就定意此後永遠不再以洪水毀滅地土。
  神降水滅世之舉,成為辯證之題。許多人稱氾濫只及局部區域,僅肆虐於米所波大米之地一部分。考古學者嘗試發掘米所波大米城塚,指出陷地的水災土層足證確曾發生洪水禍殃,且重述該地祖傳的洪水故事,說是創世記經文之源,吉加墨斯史詩記載一個英雄受命拜訪烏納比士庭(Utnapishtim是挪亞的楔形文字寫法),求問得永生之道。烏納比士庭口中的洪水故事與創世記所述有些相似之處,但兩者的差距卻更多。我們相信聖經始終保留真實的記錄。
  創世記的記載和新約的引述(參彼後三6),均同意洪水非僅殃及希底結河與伯拉河之地,而是史無前例遍臨全球的大災禍。基督徒地理學者肯定水患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極其深遠。洪水氾濫的故事,幾乎普世流傳,佐證它為禍全世界。
  水退之後,神賜福挪亞和他的兒子含、閃及雅弗,並與挪亞立約,應允將來永不再以洪水滅世,更立彩虹為記。
  挪亞是世上第一位耕地種田的人,他開墾了一個葡萄園(九20)。挪亞喝過自製的酒,醉後赤身躺在帳棚裡。含見後告訴其他弟兄,閃和雅弗慎重地把衣物搭在父親身上。結果,含和他兒子迦南受咒詛;閃和雅弗得祝福。
列國表
  「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十1)第十章列出挪亞3個兒子的後代,次序由雅弗(2-5節)到含(6-20節)和閃(21-31節)。他們後裔中許多名字,都成了多個部族和國家的名字。
巴別塔
  建造巴別塔(「神之門」)一事顯露人的剛愎自用,總想脫離神而獨立稱雄。人跟魔鬼一樣,欲替代神,也是許多邪教的信念。神為了攔阻人類建造巴別塔,遂變亂他們的口音,使工程不得不停止(十一1-9)。建塔的確實地點尚未能肯定,有些人說該地即拜斯寧錄,鄰近巴比倫城的廢墟。
  創世記十一章10至25節再次記述閃的族系,往下數至亞伯蘭的父親他拉。

創世記(2)

內容提要
創世(一1至二25)
  多年來這兩章在神學與科學方面爭辯激烈,學者一直試解宇宙和生命源頭之謎。提出的許多證據均無法通過科學的考驗,因為科學的定義是:必須能以實驗重造相同結果的,才算是可證實的事物。
  不管如何,論及創世之源,創世記一章1節依然是最華美、簡煉、準確的聲明:「起初神創造天地。」祂藉著說話使無變成有(來十一3);祂一下令,事就成了(創一3、6、9、11、14、20;詩三十三6、9)。
  創世的日期無人知曉;對古人來說,時間並不重要。而時間的長短在神眼中亦無重大意義(參彼後三8),祂更注重按旨意定時(加四4:「及至時候滿足」;羅五6:「按所定的日期」)。持自然劃一論的宇宙起源論者(相信自然事物恆常依照一貫模式發生的宇宙研究學者,參彼後三3-7)一直推測宇宙始於過億年前,但創造論支持者卻假定世界只有數千年日子。
  為協調地質年歲與遠古已絕種之動物的生存時期,一些釋經者提出創世記一章1節和一章2節之間有一間距,創世記一章2節至二章3節可稱之為第二次創世或新造。以創世7日來比擬地質年代的概念,說服力極弱,可以反駁之處甚多。經中稱一天為晝和夜,按舊約所言,「日」一詞專指24小時的一段時間。各式的神導進化論,不外是嘗試把進化論和創造論之間的缺口連貫起來,或挨著兩者的籬笆充作騎牆派,通常兩邊對此中立派均不表認同。
  頭3天和次3天有相連關係。第一日造光;第四日見發光體。第二日造天(稱為「穹蒼」更佳),分開水域;第五日出現雀鳥和水中群族。第三日神造地和植物;第六日造陸地上的動物和人。神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第26節),「比天使微小一點」(詩八5),賦予人權柄管治地土。祂造萬物「各從其類」,每類都獨立而各有分別。祂創造工程的完美,以「神看著是好的」(一4、10、12、18、21)、「神看著……都甚好」(第31節)這重複句子肯定了。
  第七日停止創造大工,作為人類安息日的預表(二1-3)。
  聖經評論學者看二章4至25節為創世記一章1節至二章3節的重複經文,並視為互相衝突。保守派認為第二章所述與前章同,不過採取不同觀點:第一章按創世的先後次序描述,第二章以人為中心呈現神的創造大能。
  第二章詳述用「地上的塵土」造人(第7節),並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21、22節);她受造為配偶「幫助他」(8、20節)。他們甫成形即以成人模樣出現,獲賜講話的能力,極有智慧。亞當富想像力和善用詞彙,足以替所有動物品類定名(第19節)。
  經文提供了伊甸園的位置(10-14節)。4河中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至今仍能準確辨認。人便在無邪的福蔭之下生活於美麗的樂園中。

創世記(1)

聖經的第一卷書。
名稱由來
  英文"Genesis"一名來自希臘文的音譯,解作「源頭」或「開端」。聖經希伯來原文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即以此名稱呼這一卷書。創世記一名顯示了此書的內容,同時解釋了其希伯來文原名,即該書的頭一個字bereshith,意謂「起初」。
作者
  創世記的作者與舊約五經的作者關係密切。五經是聖經開首5卷書,希伯來文稱為「妥拉」。聖經顯示這幾卷書的作者是摩西。神數次吩咐摩西把不同的事情「寫在書上」(出十七14);「要將這些話寫上」(出三十四27)。五經說「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二十四4);他摘錄出埃及、在曠野的行蹤和路線(民三十三2);「摩西將這些律法寫出來」(申三十一9)。(這處不能肯定是否指全部5卷書,但至少指申命記絕大部分經文。)出埃及記二十四章7節記述摩西將約書唸給百姓聽,那肯定是他剛寫成的書。
  舊約其他書卷亦證明五經由摩西寫成。大衛提及「摩西律法」(王上二3 )。約西亞時代在聖殿發現「摩西所傳耶和華的律法書」(代下三十四14)。以斯拉天天閱讀「神的律法書」(尼八18;參八1:「摩西傳……的律法書」)。
  新約記載耶穌提及「摩西的書」(可十二26;路二十37),並提及摩西的誡命和言論(太八4,十九8;可七10;參路十六31,二十四44)。猶太人亦習慣引用妥拉,認為妥拉傳自摩西,而耶穌也沒有提出異議。
  單以創世記而言,可以說摩西既合時機,亦有能力著作此書。
  也許他是在埃及居留時或與基尼人一起時撰述的。作為眾人公認的領袖,他應該有辦法得到,甚至保管雅各從迦南帶來的任何記錄。他「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而且可以書寫幾種語言,及不同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及古希伯來文)。雖然以摩西的才幹,書寫創世記,實在勝任有餘,但要記著這並非僅是人為的著作,乃靠神的默示而成(彼後一21)。故此,我們可以肯定地下結論,摩西就是創世記的作者。
  關於創世記的作者,自由派認為此書乃編纂輯成,這理論源於一位法國醫生亞實突。他說書中以不同名字稱呼神,顯示文稿來自不同文獻或資料來源。現今仍有人持此說,甚至一些自稱保守派者亦支持這看法。其實神的不同稱謂是反映祂的不同屬性。
  德國的高等評鑑學家更把沿用各種文獻撰寫創世記的說法加以申論,開闢底本說,亦稱為創世記作者的JEDP論。這論點稱此書共有4個基本的文獻來源:(1) J,以「雅巍」(YHWH,中譯「耶和華」)為神之名的文獻,出於主前九世紀,由猶大而來;(2) E,以「伊羅興」(Elohim,中譯為「神」)為神之名的文獻,出於主前八世紀的北國;(3)D,即申命記(Deuteronomy),據悉應該來自主前621年約西亞時代;(4)P,是有關祭司(Priest)的單元,是關於祭司及禮儀等,在主前五世紀或較晚時期合成。有些人估計創世記某些部分甚至在後來希臘時期才寫作。根據這個理論,編者將不同的文獻融合,因而產生JE或JED等拼本。
  考古學把這些評論家的極端看法推翻,奧伯萊特及其追隨者挽回創世記在歷史上的真實可信性。過去數十年間,書中關於以色列先祖的敘述及約瑟的篇幅,再次受到質疑,但這些議論均過分極端,而由奧伯萊特和較早期的學者如威理遜及格連等舉出的例證,則仍足以辯證。
寫作年代
  對於本書的寫作年代,亦意見紛紜,甚至在贊同摩西為作者的人中,也對寫作的時間持不同看法。按聖經的記載,摩西必是主前十五世紀的人(參士十一26;王上六1),然而許多學者卻屬意主前十三世紀為寫作年代。
  如上所示,根據自由派的看法,創世記的寫作年代乃自主前九至五世紀,最後的編寫時間約為主前五世紀左右,或甚至比這更晚。
寫作目的
  創世記描述了許多事物的來源:宇宙、地球、植物、動物和人類。它描述人類社會部族、職業及手工藝的起源,記敘罪惡和死亡的始源,並透露撒但在人心深處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創世記宣示將要來臨的救世者(創三15),藉此揭開救贖歷史的序幕。本書列舉彌賽亞世系的先祖及希伯來民族之始,透過他們,聖經和救世主得以誕生。創世記也從神旨意的角度,來撰寫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歷史。
結構
  全書分為11部分,但並不均勻,每段以「……的後代記在下面」開始(二4,五1,六9,十1,十一10,十一27,二十五12,二十五19,三十六1,三十七2)。這公式只有3次剛巧在章首出現,通常稱該句為章目或標題,作用是連貫前段與後段。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