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歷代志概論

 

歷代志上下,在希伯來文正典中本是一卷書,名為 Divrei HaYamim,乃是「那時代的事」之意;是希伯來聖經的「聖卷」中的最後一卷。七十士譯本把它分為上下卷,並定名為Paraleipomenon 意即「被遺漏的事」,就是補充撒母耳記和列王記所沒有記載的事。今被稱為歷代志(Chronicles),是從拉丁文 Chronicorum Liber 而來。


本書的作者是誰,傳統上認為是具有文士和祭司身分的以斯拉,但是沒有定論。因為從文筆和內容來看,與以斯拉記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歷代志的資料來源豐富,作者必是飽讀詩書的文士或祭司,才有機會接觸到宮廷檔案和文獻。作者從這些史料中擷取精華,重加整理,編列出這一部跨越歷代的史書。

 

歷代志被寫成書,應該是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後, 回歸耶路撒冷的時候,所以大概在450425 BC。書中最後一章提到波斯王古列下詔,准許以色列人回去重建聖殿。(代下 362223

 

歷代志從亞當的家譜開始,上半部主要記載大衛的王國,下半部從所羅門建聖殿到王國被擄,直到波斯帝國的崛起。史料的時間上,歷代志上與撒母耳記上下平行,而歷代志下則與列王記上下平行。那麼歷代志與這些書有何不同呢?撒母耳記與列王記是記錄史實,是從政治的觀點著手;歷代志是從祭司的觀點來看歷史,所以著重于屬靈方面的事情。

 

撒母耳記/列王記

歷代志

觀點:先知

觀點:祭司

歷史:政治

歷史:屬靈

以戰爭為中心

以聖殿為中心

記錄南北兩個王國

只記載南國猶大

以色列民族的延續

大衛血脈的延續

人的失敗

上帝的信實

 

三本書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分成:

 


撒母耳上

撒母耳下

列王記上

列王記下

歷代志上

歷代志下

作者

撒母耳

拿單,迦得

耶利米

耶利米

以斯拉

以斯拉

著書日

大約)

 

1000 BC

 

970 BC

 

580 BC 被擄

 

580 BC 被擄

 

450 BC 回歸

 

450 BC 回歸

歷史時段

士師結束

到掃羅死

大衛王朝

所羅門到北國以色列王亞哈死

亞哈謝作以色列王到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滅

亞當到大衛

所羅門到

波斯帝國

歷史時間

BC

 

10501010

 

1010-970

 

970-854

 

854550

 

970

 

970-538

重點

王朝的建立

王朝的鞏固

以色列的興衰

(政治觀)

以色列的興衰

(宗教觀)

 

本書寫于猶太人在亡國被擄之後,得以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一心一意等待彌賽亞時代的來臨。作者為鼓勵那些歸回的餘民,重振恢復聖殿的信心與遵行律法的決心, 歷代志的史料追溯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從亞伯拉罕,雅各順序而下到以色列和猶大國,讓遺民了解自己與列祖的歷史淵源,藉以堅定以色列人是上帝所立約的選民。讓餘民透過史實,可以了解上帝揀選與立約的信實與恩典。

 

作者以屬靈的角度來看大衛,所羅門時代國富民強的原因,並特別透過歷史的興衰脈絡,來評論以色列王是否尋求上帝或離棄上帝的後果,對這些事件往往加上註解。例如掃羅一生的評價(代上 111314),約沙法當猶大王時四圍列國都懼怕的原因(代下 17110),猶大國亡國的原因(代下 361120)。書中常提:我們的上帝、子民、揀選、聖殿、尋問、事奉、應許等字,強調以色列民是上帝所揀選的國,有上帝「大衛之約」的應許,如今要重建聖殿,恢復上帝和人關係,專心事奉上帝,仰望未來的國度。

 

上帝的慈愛與人的順服

上帝的憐憫與人的悖逆

上帝的拯救與

人的回歸

亞當後裔到

大衛譜系

大衛治國與聖殿藍圖

所羅門治國

與聖殿榮耀

列王治國

與聖殿被毀

古列下詔

與聖殿重建

代上 110

代上 1129

代下 19

代下 103621

代下 362223

 

 

歷代志的分段,從屬靈的觀點,可以從上帝的揀選與人對上帝的尋求來看:

 

從選民譜系中的淵源

看上帝對人的揀選

 

  1934

上帝的子民的譜系

十二支派的譜系

揀選君王的譜系(大衛,掃羅)

被擄回歸之名單

從猶大王朝中的興衰

看人對上帝的尋求

 

935-代 36

掃羅王朝

大衛王朝

所羅門王朝

南國猶大諸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