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路加福音的上帝論

 

探討《路加福音》的上帝論(Theology of God in Luke,我們會發現:雖然路加並不像保羅那樣用明確的神學術語去系統性地闡述上帝的屬性,但他透過敘事、祈禱、耶穌的講論與行動,傳達了一幅極具溫度與深度的「上帝的畫像」。

路加描繪的上帝,是一位:

滿有憐憫、信實、主權與拯救計畫的上帝,祂透過耶穌基督的來臨實現了對人類的救恩,並向萬民彰顯祂的恩典與公義。


一、上帝是憐憫與恩慈的上帝

1. 上帝關懷卑微者

  • 馬利亞的尊主頌(路1:46–55)中,上帝被描述為那位「看顧卑微」、「使卑微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的上帝。
  • 祂倒轉人間的權勢結構,是站在貧窮人與邊緣人一方的上帝。

2. 憐憫為上帝的核心屬性

  • 6:36:「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 這是耶穌倫理教導的根基:模仿上帝的憐憫(μσθε οκτίρμονες)。
  • 耶穌在比喻中多次描繪上帝為滿有憐憫的父(如:浪子回頭的故事中慈父的形象,15:11–32)。

二、上帝是主宰歷史的上帝

1. 拯救歷史的開展者

  • 整本路加福音呈現上帝的救恩歷史:「到了時候」,祂差遣施洗約翰預備主的道路(路1:17),耶穌的出生是上帝計畫的中心。
  • 西面讚美上帝時說:「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2:30),這是一種「歷史的成就感」——救恩的時刻已到來。

2. 上帝掌管時間與人事

  • 路加常提到「按著預定的時候」(如2:6, 22:53),顯示一切在上帝的計畫之中。
  • 耶穌說:「我必須在我父的事上」(2:49),顯示上帝對祂生命的安排是至高無上的。

三、上帝是信實守約的上帝

1. 成就對以色列的應許

  • 路加1–2章充滿舊約語言,提到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王位、先知的應驗。
  • 撒迦利亞讚美上帝「記念祂的聖約」(1:72),顯示上帝對以色列歷史的忠誠。

2. 上帝的信實不受人的不忠影響

  • 儘管以色列歷史中有背叛,上帝仍差派彌賽亞成全拯救,展現祂無條件的恩典。

四、上帝是施行拯救的上帝

1. 拯救的主體是上帝

  • 路加特別稱呼上帝為「救主上帝」(如1:47)。
  • 儘管耶穌是人們看得見的救主,但祂的拯救完全來自於上帝的旨意與能力。

2. 拯救是向萬民開放的

  • 2:32:「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這表明上帝的救恩計畫是普世性的。
  • 這也預備了使徒行傳的展開: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

五、上帝是關係中的父

1. 父上帝的稱呼與關係

  • 耶穌常以「父」稱呼上帝(如10:21, 11:2),這與舊約較罕見的用法不同,強調親密的、愛的、信靠的關係。
  • 在主禱文中教導門徒稱上帝為「我們的父」(11:2),把上帝從高高在上的主權者拉近成親密的父。

2. 父親形象具體化

  • 浪子的比喻中(路15章),父親不但接納回頭的兒子,還主動奔跑迎接,顯出上帝對悔改者的熱情與憐憫。

六、上帝是公義與審判的上帝

1. 公義審判

  • 路加雖強調上帝的恩典,但也不忽略祂的公義。例如:
    • 無花果樹的比喻(路13:6–9
    • 財主與拉撒路(路16:19–31):上帝對傲慢與無情的富人有明確的審判。
  • 上帝的恩典並非廉價,而是呼召人悔改與回轉。

路加福音的上帝論總覽

上帝的屬性

描述與例證

憐憫與恩慈

慈父形象、關懷貧窮人(路1:506:3615章)

主宰歷史

拯救的時間與人事皆由上帝主導(路1–2章、4:21

守約與信實

成就亞伯拉罕、大衛的應許(路1:55, 72

拯救者

差遣耶穌施行救恩(路1:472:30

普世的上帝

拯救臨到萬民,外邦人也在計畫中(路2:32

親密的父

教導門徒呼上帝為父(路11:2)、浪子比喻中體現

公義審判者

呼召人悔改,審判不悔改的人(路1316章)


結語

路加筆下的上帝,是一位歷史中的上帝、關係中的父、公義的審判者,也是滿有憐憫、信實不渝、願意拯救萬民的救主。祂的形象不僅透過講論呈現,更深深烙印在耶穌的言行中,體現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