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約翰福音之末世論

  

《約翰福音》的末世論Eschatology in the Gospel of John)獨具特色,與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明顯的「末日預兆」與「將來性審判」不同,約翰福音的末世論是「現在化的末世論」(Realized Eschatology
換言之,在約翰筆下,末世不只是將來的事件,而是因為耶穌的降臨,末世已經開始進入現實。上帝的審判、永生、復活與光明的國度,都已經臨到那些信靠耶穌的人。


一、末世的起點:耶穌的降臨就是末世的開啟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約1:14

耶穌的降生不是歷史事件而已,對約翰來說,是末世的開始:

  • 上帝的話語(Logos)入世,揭開上帝的最後啟示
  • 祂是光來到世界(約1:4-5),對人類歷史帶來審判與救贖的分界線

「上帝的審判就是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約3:19

神學意涵:

  • 末世不只是時間上的「未來」,而是上帝在歷史中決定性的介入
  • 耶穌就是「末世性的啟示者」,也是審判者與生命的賜予者

二、永生的現在實現(Realized Eschatology

約翰福音與保羅書信最大的不同是:永生不是將來的應許,而是當下的經歷。

「信的人有永生」(約6:47
「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5:24

關鍵特點:

  • 「有」永生(現在時),不是「將會有」
  • 信耶穌的人「已經」出死入生,不再面對將來的定罪
  • 救恩、審判與永生是末世性的經歷,在今世已臨到

三、復活的雙重層面:現今與將來

雖然《約翰福音》強調「已然」的永生,仍不忽略「未然」的復活與末日審判。

現今的復活(靈性的):

「現在就是了,那聽見上帝兒子聲音的人就要活了。」(約5:25
「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未來的復活(身體的):

「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5:28-29

神學重點:

  • 信耶穌的人成為新造的人,靈裡復活,得著新生命
  • 末日仍將有實質的身體復活與審判,但信徒已有永生為保證

四、審判觀:信與不信就是分界線

「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3:18

約翰不像其他福音書那樣描繪末日審判的場景,而是強調:

  • 審判不是將來才發生,而是當下就已經啟動
  • 「光來到世界」就是審判的開始(約3:19
  • 人的信與不信,現在就決定了他的永恆歸屬(約3:36

五、人子被「舉起」:末世的中心是十字架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
「如今是這世界受審判的時候,如今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12:31

關鍵觀念:

  • 「被舉起」= 耶穌的十字架,是上帝末世性審判與得勝的行動
  • 十字架不只是苦難,而是上帝國掌權、罪惡被審、撒但被敗的時刻
  • 這是約翰福音中最關鍵的末世轉捩點

六、耶穌再來的觀念:低調而含蓄

相較於對觀福音,《約翰福音》幾乎不提耶穌的再來(Parousia,焦點不是末日事件的時間與細節,而是:

  • 耶穌「再來」是透過聖靈臨在與門徒同在(參約14:18:「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 耶穌再來也體現在復活後與門徒的顯現中(約20:19起)
  • 更深層的是「住在我裡面」(約15:4)所描述的臨在性再來觀

這樣的末世論是更關係性的、神學性的,而非時間性的預言。


七、末世教會的使命:在世作光與見證

耶穌對門徒說:

「父怎樣差我來,我也照樣差你們去。」(約20:21

門徒的使命是延續耶穌的工作,在黑暗的世界中作光、傳永生的道,這正是上帝末世性計畫的一部分。

「當趁著白日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

這節經文含有強烈的末世迫切感:如今是恩典的時刻,黑夜(審判)快要來到。


八、總結:《約翰福音》的末世論是一種「已然/未然」的生命末世觀

主題

已然(現今)

未然(將來)

永生

信耶穌就有(約5:24

完全得榮耀(約17:24

審判

信與不信間即定(約3:18

墳墓中的人復活受審(約5:29

復活

聽見主聲音就活(約5:25

身體復活得生(約11:24

上帝國

重生就能進(約3:3

將來在上帝榮耀中顯現

耶穌的來臨

道已成肉身(約1:14

耶穌終極再來(未直接描述)


默想與應用問題:

  1. 你如何經歷「已然的永生」?這生命今天如何影響你?
  2. 你是否意識到「審判不是將來的事件,而是你對耶穌的回應」?
  3. 在末世中,耶穌如何呼召你去作光與見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