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翰福音》中,「教會」(ἐκκλησία)這個詞本身並未出現,但這並不表示約翰對教會沒有教導。相反地,約翰福音透過耶穌與門徒的關係、耶穌的比喻、祂臨別的教導與大祭司的禱告,深刻展現出一種以關係為核心、以合一為目標、以使命為方向的教會觀。
這樣的教會論不是制度性的組織觀,而是一種生命共同體的神學視角。以下,我們從幾個核心主題來探討《約翰福音》的教會論。
一、教會的根基:與耶穌合一的群體
耶穌在約翰福音多次提到:「你們要住在我裡面,我也住在你們裡面。」(約15:4)
這是整體教會論的起點——教會是一群與基督聯合的人。
關鍵經文:
-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約15:5)
- 「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約6:53)
神學含義:
- 教會不是組織,而是與主相連的有機生命體。
- 成員之間因為「住在基督裡」而與彼此相連,構成屬靈的團契。
二、教會的合一:因真理與愛而合一的群體
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的「大祭司禱告」中三次為門徒「合而為一」禱告:
「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一樣…使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17:21)
關鍵重點:
- 教會的合一是根基於上帝的三一合一(父與子的關係)
- 合一的目的是為了見證基督,使世人相信(見證導向)
神學含義:
- 教會的合一不是行政上的一致,而是屬靈關係的合一
- 真理與愛是合一的媒介,合一是一種「在基督裡」的生活實踐
三、教會的使命:被差遣如耶穌被差遣
耶穌對門徒說:
「父怎樣差我來,我也照樣差你們去。」(約20:21)
這是《約翰福音》中教會使命的濃縮:如同耶穌被差來顯明上帝的愛,門徒也被差往世界去作祂的見證人。
關鍵觀點:
- 教會是「受差遣的群體」(missional community)
- 教會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完成上帝國的使命
- 聖靈的內住賦予教會能力(約20:22)
四、教會的特徵:彼此相愛的群體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神學重點:
- 教會的最明顯特徵不是教義正確、活動豐富,而是彼此相愛的實踐
- 這種愛是以耶穌為標準的犧牲性愛(agapē),不是感覺性的愛
五、教會的領導與牧養:彼得的回應與呼召
雖然「教會」一詞未出現,但在耶穌復活後與彼得的對話中,呈現出對教會領導者的重要教導。
「你餵養我的羊…牧養我的羊…餵養我的羊。」(約21:15–17)
教會論含義:
- 領袖是以愛基督為基礎來牧養群羊的(不是掌控、不是權力)
- 羊群是屬主的,「我的羊」,而不是牧人的羊
- 教會的牧養是一種回應愛的行動,不是職責而已
六、聖靈的角色:教會的保惠師與內住者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約14:16)
「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3)
聖靈是教會生活與見證的核心動力:
- 教會在聖靈裡被建立、被引導
- 聖靈在信徒群體中作為安慰者、教導者、提醒者
七、教會的本質總結(根據約翰福音)
屬靈主題 |
教會論觀點 |
與基督的聯合 |
教會是住在基督裡的群體(15:4) |
合一 |
教會如三一上帝一樣合一(17:21) |
愛 |
教會以彼此相愛為記號(13:34–35) |
差遣 |
教會延續耶穌的使命(20:21) |
聖靈 |
教會在聖靈中受教與成長(14–16章) |
牧養 |
領袖以愛牧養群羊(21:15–17) |
結語:關係性教會論 vs 組織性教會觀
《約翰福音》的教會論不是機構性或制度性導向的,
它是一種 關係導向、靈性導向、生命導向 的教會觀。
重點不是「教會是什麼制度」,而是「教會是誰的群體,與主有怎樣的關係,並活出怎樣的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