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馬太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太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傳道工作的開始(3:1-4:25)


  面對耶穌即將要施行的審判(審判是上帝國到臨的印證),施洗約翰出來呼召以色列人悔改(3:1-12)。

耶穌受約翰之洗的行動,加上從天上而來的聲音,顯示祂是王,卻服侍祂的子民,承擔他們的罪過(13-17節)。

像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一樣,耶穌也被引領至曠野,受魔鬼的試探(4:1)。

魔鬼試圖引誘祂離棄上帝和祂的使命,耶穌卻倚靠上帝和上帝的話而得勝(4:1-11)。

回到加利利,耶穌故意住在夾雜著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地區(12-16節),並開始出來傳道(像約翰一樣,面臨新國度的來臨,祂呼召人悔改),教導人(祂呼召了第一批門徒)和醫病(17-25節)。

救主的到臨(馬太福音1:1-2:23)

  祂的名字已顯明了祂的使命:「耶穌」(1:1)的意思是「耶和華施行拯救」;祂是「亞伯拉罕的後裔」(1:1),祂來是要成就上帝在遠古的時候給猶太人和外邦人所作的應許(創12:1-3);祂是「大衛的子孫」,是「基督」(即彌賽亞,太1:1),到世上來展開上帝的國度(4:17);此外,正如預言(1:2223)和祂母親受孕的性質所證明,祂是「與我們同在的上帝」,現在來「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1:21)。

作為大衛的子孫,祂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出生在伯利恆(2:1-6),在以色列彌賽亞之星的帶領下(參民24:17),外邦人到來敬拜祂(3:1-12),希律意圖消滅祂,祂卻在外邦之地受到庇護;上帝呼召自己的兒子從埃及出來,象徵一個偉大的救贖工作的開始,儼如另一次出埃及,卻是在新摩西──耶穌──的帶領之下(太2:13-20)。

耶穌(大衛的苖裔)在最卑微的環境下出生了,來到小城拿撒勒居住(21-23節)。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馬太福音提要

壹、作者

        根據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公認本書的作者為馬太,其內證:別的福音書論到馬太時比較詳細,惟獨本書只提一名,即『稅吏馬太』,也未說到他怎樣設筵招待主,這是著者自謙、自隱的證明。

    馬太原名利未,在迦百農城作稅吏,替羅馬政府向猶太同胞徵收稅款。當時的稅吏,絕大多數狐假虎威,欺壓平民,為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等同罪人(太九11)。有一天他正坐在稅關上,耶穌經過,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立即放下舊業,作了主的門徒(可二14)。他得救後改名馬太(原文字義是『上帝的恩賜』),被主選為十二使徒之一(太十3)

貳、寫作時地

        本書完成年代,頗多推測,有謂主後四十年左右,有謂五十年初期,有謂六十年至七十年。多數學者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參照馬可福音改寫並加添其他資料而成的,故其完成年代應不早於馬可福音。又因為本書中所講有關耶路撒冷城被毀的事,是以豫言方式述說的(太廿四1~2),可見當時這事尚未發生,故不應晚於主後七十年,或甚至是在主後六十六年,猶太革命爆發以先。我們據此推斷,馬太福音較合理的寫作時間,大概是在主後五十五年至六十五年之間。

    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亦有不同的說法,多數認為係寫於巴勒斯坦地。根據傳說,馬太生前曾經到過埃及、古實、馬其頓、敘利亞、帕提亞等地,為主作見證。因此有 些聖經學者認為,馬太原係在巴勒斯坦地用亞蘭文寫成,但後來出外旅行傳道時,為了應付不懂亞蘭文的猶太人之需要,又親自改譯成希臘文。馬太原為羅馬稅吏, 平素以希臘文書寫政府檔,故其希臘文非常流暢,根本沒有任何翻譯的痕跡。

參、寫書背景

        因 本書具有濃厚的猶太色彩,且對猶太習俗未加解釋,故當時的用意可能是專為猶太人而寫的。不過,本書中也屢次特意提及外邦人,例如:第一章家譜中的幾個外邦 女子,第二章中的幾個東方博士遠道前來朝拜,第八章中的外邦人在天國裏坐席,第十六和十八章中的『教會』是四福音書裏惟一提到的,第廿一章中將上帝的國賜 給外邦百姓,第廿八章中使萬民作門徒的吩付等,一面對猶太人有所警告,一面也顯示馬太並未輕忽外邦信徒。

馬太福音的目的

  每一本書都有它寫書的特別目的,馬太當然不例外。福音書要藉引證和辨明,來達到它的目的;所以先佈下大局和全書的架構,然後旁徵博引,使讀者容易明白本書的論題。

這種按照心中藍圖來完成的方法,是新約很多書卷的特色。前芝加哥神學院院長E. D. Rechen說:「第一世紀文學特色與二十世紀的並不相似;通常二十紀在書中序言中,或在結論時,已清楚指出寫書的目的。但馬太是按照當時第一世紀的習慣,將寫書的特色,放在書的內容裏面,所以讀者要留心尋求,就能獲益。」

從馬太的文學修養、句語、用字、主題、主旨和舊約的引用,層次都是很鮮明的。全書引用 舊約共一二九次,可見馬太的主要對象是為猶太人;他知道猶太人所關注的是甚麼問題,這是馬太寫書所注重的內容。

  猶太人處在 主降臨的時候,特別關心到天國的降臨;這是上帝應許給大衛建立的永遠國度。但天國在何時建立和建立的條件是甚麼?這些答案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馬太福音的 重要性,全在乎主題的發揮。但若要明白這書的主題,就必須要逐步來追溯,這是閱讀馬太最大的困難。在謹慎探討下,我們可以看見這書的目的。他將這書的目的 撒播在不同章節中。我自己看馬太的時候,看見至少有五個目的;而每個目的都是逐漸發揮下去,再挑選與主題有關的神蹟,來證明其主 題。

    (一)證明耶穌的來臨為了應驗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上帝將彌賽亞賜給以色列,透過以色列使全地得福。

    (二)指出耶穌的降臨,為要在地上建立上帝在舊約所應許給大衛的國度。(撒下七1-17),上帝透過先知拿單向大衛說話,這段經文指出:「大衛之約」、「家」、「國」、「位」,這段思想再出現在(路一26-33)。

    (三)解釋耶穌在地上建立國度的經過,及如何遭拒絕。

    (四)主耶穌不能在當時建立這國度,要待他第二次再臨纔可以建立。(太廿四、廿五章)「橄欖山論題」,說明主第二次再來的目的。

    (五)在主未建立國度之前,在這兩次降臨的過渡時期;說明主給予門徒的使命是甚麼?上帝的計劃是甚麼。

  在這兩次降臨時間,上帝就用教會取代以色列的使命。以色列因為棄絕彌賽亞,所以救恩從他們手上轉移至外邦人去。我們今日教會就承接這偉大使命,要將福音傳遍地極。直到時候滿足,主就會再來;這是指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而以色列亦全家可得救。

馬太福音的歷史背景

  馬太的名義是「上帝的禮物」,馬太又名利未,利未是「聯合」之意。馬太可能是迦百農人,他是猶太人所憎惡的稅吏;歸主後,纔成為主有力的見證人,常常向他的同僚稅吏傳福音。

  當耶路撒冷 教會建立後,使徒便成為教會最重要信仰的權威。凡是有關主生平的問題,使徒可給予官方式的答案。在這時候,他們感覺沒有需要記載主的言行錄,當有問題的時 候,便去到使徒集合處尋找答案。但後來教會受逼迫,使徒們便開始注意如果教會被逼關門,或使徒們囚在監裏,教會便無人供給官方教訓來取代他們的權威。特別 是當耶路撒冷領袖之一的司提反殉道,又加上(徒十二章)記載希律安提帕一世在主後四十四年殘害教會;因這些事實,他們感覺需要將主耶穌的生平記錄下來,特 別是要趁使徒還存在的時候。馬太是四卷福音書中最配合歷史的一卷書。

    馬太是當時教會第一本官方記錄,因為當時教會主要成員是猶太人。(徒十五章)論初期的教會開始歡迎外人,於是路加特別寫書給外邦人看,而約翰則是寫書給猶太人和外邦人看。可能當時耶路撒冷教會需要一本專給猶太人看的,有關主言行的官方記錄書。

    馬太本身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首腦之一,也是十二使徒之一;他跟隨主多年,在使徒中是學問最淵博的;如果教會要寫一本有關主的書籍,相信這職事非馬太莫屬。而且馬太的主題也是教會所關注的,因為福音先要傳給猶太人,然後傳給外邦人,大概這就是馬太的歷史背景了。

馬太福音的重要

  馬太福音不單是新約的第一卷,在新約中佔一重要地位。舊約瑪拉基書預言彌賽亞的先鋒來臨,新約第一卷書就記載他來臨的應驗。所以馬太可說是舊約的續集,是舊約和新約之間的橋樑,也是新約其它書卷的引言。

    如果我們明白神在世上全盤的計劃,我們就必須讀馬太福音。因為除了馬太書之外,新約其它書卷主要是講及教會的真理,信徒在教會內外生活和事奉的教訓;但是關於教會的開始、存在、目的、將來、都是先從馬太的信息下手,纔會比較清楚。

  美國著名解經家J.D.McGee說:「新約書卷在次序編排,是經很嚴謹、教虔和有學問的人慎思明辨編排纔完成。他們將馬太放在廿七卷之首位,可見是非常看重馬太,而勝過其它的書卷。」

    連反對基督教哲學很出名的哲學家雷那也曾說:「馬太福音,是在基督教中最重要的書卷,沒有這本書,基督教就不堪一擊了。」

    由此可見本書的重要了。

八福與應用


有許多人讀太51後錯誤地以為耶穌講論八福的對象是所有人:「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然而,耶穌講論八福,甚至整個登山寶訓的對象,都不是「許多人」,乃是跟隨他的門徒:「……門徒到他跟前來」(太51下)、「耶穌舉目望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路620)。

此外,太52指出「他就開口教訓他們……」,這裡所用以形容耶穌講論八福乃是用「教訓」(Teach)一詞,對比較早前於4章所載耶穌「傳天國的福音」(Preach,參考太41723),則指出了八福的講論非同一般的「傳福音」,換以今時代的用語,則是近於牧師於崇拜時旨在牧養群眾的講道吧。

單就八福的句式及結構上的觀察,也可歸納出整個八福講論的一些重點:

1. 八福是門徒應有的八種質素:

八福中的每一福都是「XX的人有福了」——也就是說XX的人該是長久地有著XX的質素,如我們說「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則他必非一時的聰明,乃是恆久地被人認為是聰明的。換言之,八福所指也不是說你今天在某事上「虛心」,你就有福了,乃是你恆久地虛心,在上帝的眼中要算為一個「虛心的人」,這樣「虛心的你」才是有福的。

2. 八福的重點是要「成為」,不只是一個解釋性的事實:

八福的八節經文,全是因果的句式,只是要留意的一點是,八福中「有福的因」永遠都是後置的。每一個後置「有福的因」都為幫助我們理解前句「XX的人有福了」,因為耶穌所提到八種有福的人在當世而言是一種顛覆性的宣講,所以講論每一福之後必須輔以解釋,教導我們自屬靈的眼光來看,才能明白耶穌「顛覆有理」、上帝為何要我們成為這「XX的人」的原因。所以,藉著後句「有福的解釋」的確能深化我們對前句的認知,只是我們還是必須知道重點是「XX的人有福了」而非「XX的人與有福」的陳述性的因果關係——耶穌的焦點是要我們成為XX的人,因這樣的人是被上帝所欣賞、稱為有福的。

 3. 八福——「非我」與「惟主」,十架的道路(漸進)與十架的生命(一體兩面):

八 福可以是一個漸進的經歷:由虛心(看見「靈裡一無所有」)至於為義受逼迫(看見「主是我所有」),是為由「己」的破碎(「無我」的開始)至於完全的為主 (「非我惟主」),這樣的一個漸進過程,是十架的道路。然而,首福與尾福兩個相同的「是」——「天國是他們的」又將二福相扣,並說明了一個弔詭的事實: 「非我惟主」實乃一體兩面,「惟主」(為義受逼迫)的極致就是完全的沒有「己」(虛心),所以說「天國是他們的」;同樣,「非己」(虛心)的極致就是完全 的只有主(為義受逼迫),因此這樣的人也是「天國是他們的」。由是如此,則八福是一個漸進的經歷的同時,去到終點又會發現「八福」的極致竟是一體兩面: 「非我」與「惟主」為一切的根基,也是包含了一切,「十架過程」的終點即「十架的生命」:「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 活著」。

將 以上所歸納而得的重點應用於八福每一福的查考上,就可以成為仔細查考每一福時的一些基本原則:首先我們可以知道八福中的每一個福都具有兩重意義,一是自漸 進的經歷而言(連以其上之福及其下之福看),二是自漸進的終點——「非我惟主」的生命而言;而在查考「這樣的人」與「福」之間的關係也能令我們更明白「XX的人有福了」一句的深意,只是重點乃是「如何能成為這樣的人」。

其次,我們必須知道上帝向我們所要的,不是「一時的溫柔」,亦非「一時的飢渴慕義」,乃是叫我們常常處於「溫柔」的狀態、「飢渴慕義」的光景——今天盼望成為主門徒的我們,向「八福」所該有的發問應是:「主啊,我如何能作一個溫柔的人?」或是「我如何才能常有渴慕的心?」

故而八福所講的實踐該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恆久性的屬靈操練,而非個人於某時某刻所曾經歷某種光景而有某福的經驗性的分享,畢竟只有當我們能真正成為具有八種恆久品格的人,我們才能與世界有別,成為光、成為鹽,真正作主所盼的門徒。

“五經”及“新摩西”說


耶穌的生平通常成為符類福音的內容大綱劃分次序。常以三點為關鍵點:

()耶穌出身的記錄(1:1ff;1:1ff;1:5)

()耶穌開始傳道工作(4:17ff;1:14ff:4:14ff)

()耶穌預言他的受難與復活(16:21ff;8:31ff; 18:31ff)

      馬太福音也顯出這三個關鍵點,但全書有明顯段落:有六個述事(Narratives)和五個談論(discourses)

聖經學者認為這明顯的大綱說明馬太是收集了資料,然後才按著各主題來編寫這卷福音書。更有學者說,馬太在這卷書中出現五個耶穌的談話是要比較舊約一開始就有五卷摩西寫成的書卷。我們反對這樣的說法,因為這五個耶穌的談話是分開記述的。

   1:1 - 4:25         述事 1 : 耶穌誕生記錄 及 在加利利的傳道
            1:1-2:23                                  耶穌誕生事蹟描述
            3:1-4:11                                  傳道前的準備
            4:12-25                                                  在加利利的傳道
   5:1 - 7:29         談論 1 : 登山寶訓
   8:1 - 9:34         述事 2 : 天國里的事奉
   9:35 - 10:42       談論 2 : 宣教的談論
   11:1 - 12:50       述事 3 : 天國的奧秘
   13:1 - 52                  談論 3 : 天國的比喻
   13:53 - 17:27      述事 4 : 信心與預言受難
   18:1 - 35                  談論 4 : 教會生活與紀律
   19:1 - 22:46       述事 5 : 猶大地的傳道
   23:1 - 25:46       談論 5 : 末世的吩咐
   26:1 - 28:20       述事 6 : 受難與復活

六個敘述皆是馬太個人的敘述,五個談話均是耶穌的講話。每個談話的結尾皆有一句耶穌講完了這些話”(7281111353191261),也多次在開頭時註明開口...”(52105133182231)

聖經學者認為這明顯的大綱說明馬太是收集了資料,然後才按著各主題來編寫這卷福音書。更有學者說,馬太在這卷書中出現五個耶穌的談話是要比較舊約一開始就有五卷摩西寫成的書卷。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顯出馬太是很有細心的作編修”(redacting),工整地把資料排列。也按著需要和神學目的,來編寫這卷福音書,因此馬太是一位編修者(Redactor 編輯)。學者對這觀念提出幾個不同的說法。

    有學者提出說,新約第一卷書中五個耶穌的談話可以相比舊約第一卷書摩西五經,因此馬太福音是耶穌的五經

五經主要目的是向以色列民討論律法和宗教生活規則,而耶穌的五個談話也是向新約教會(信徒)談論基督教的律法和宗教生活規則,因此馬太是刻意地反對猶太人的摩西五經。
  
    摩西對猶太人來說佔有極重要的地方,他不只是領受律法的人,也是把受壓制的人民拯救出來的領袖。因此,大衛斯(W.D. Davies)認為那些跟隨耶穌的猶太人也會對耶穌有此意念-希望他是一位新摩西

大衛斯在他的名著中大篇幅地藉著登山寶訓及其他經文指出馬太有意把耶穌當著新摩西來編寫資料。例如,在登山寶訓中,說「耶穌上了山」談論教會倫理規條(新律法),就好像舊約的摩西上山領受律法給以色列民一樣。把耶穌的五個談話當成是五經。藉著這新摩西的提議,大衛斯也指出馬太福音中許多經文有意表達出一個新出埃及”(New Exodus)的意思。多次馬太引用舊約經文被指為馬太有意要說明耶穌如何實現了新摩西的身份。

    學 者並沒有對這大衛斯提出的理論感太大興趣。雖然有許多經文支持這個理論,但是學者也指出有許多經文反對這個理論。例如,五個耶穌的談話是分散在不同的段 落,而摩西五經是連續在一起。摩西因為法老王死了以後才進入及並帶領人民出埃及,而不是希律王死了後耶穌才離開埃及,而耶穌是由約瑟帶領出埃及(219-22)

馬太福音之教導

馬太也以基督徒的身分寫給基督徒。在他筆下,耶穌是新的摩西,是道成肉身的耶和華,祂親自解釋自己的律法(第5章),設立屬於自己的子民,並選立使徒作帶領(10:2-416:181923:8-10)。

信徒必須用最嚴肅的態度去學習彌賽亞的教訓,才可以建立正常的教會,這些教訓包含許多道德和屬靈的道理(5718各章)。為了達成這宗旨,馬太採用了類似神學教科書和教會手冊的形式來寫此書,把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給上帝的子民講解清楚。

為使讀者即時和緊緊地掌握這些教訓,馬太以組織完善和易於記憶的方法去表達。為幫助讀者吸收這些教學的材料,他把耶穌的教訓分成5篇訓言(其間穿插著敘述的部分),把相類的教訓集合在一起(例:第10章是有關差傳的託付,而13章則有7個「天國的比喻」)。馬太福音的主要神學課題大致如下:

1.        上帝的兒子(耶穌是道成肉身的耶和華,是與我們同在的上帝)

2.        上帝的國度(藉著耶穌,上帝介入歷史中,拉開了祂最後統治的序幕)

3.        上帝的救贖(耶穌是一位作僕人的王,祂來是要「將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1:21

4.        上帝的子民(耶穌來,是要建立祂自己的教會,一個包含猶太人和外邦人的群體)

馬太福音的特色


本書凡涉及耶穌的教訓,大多以祂的國度為主題。「天國」一詞便出現了33次。作者描述這位君王在世上的三重任務─教訓、傳福音、醫病(4:23; 9:35),給天國裡的門徒留下榜樣和使命。

本書具有濃厚的猶太色彩,尤其對耶穌與猶太信仰的關係作一直接的交代。作者強調耶穌的生平事蹟應驗了舊約先知的預言(全書逾十五處),祂的來臨是成全舊約的律法(5:17),全書引用舊約聖經計有129次。書中有關耶穌的教訓也常涉及舊約的人物事蹟和當代猶太信仰的背景。雖然本書很可能不是第一本寫成的福音書,但因著它與舊約的密切關係,將它排列在四福音書中的第一本是相當恰當的。全書記載了15個比喻和20個神蹟。有些事件和比喻是馬太福音所特有的:

       
       
 1)  約瑟的異象  (1:20-24)
 1)  稗子  (13:24-30, 36-43)
 2)  東方博士的探訪  (2:1-12)
 2)  埋著的寶藏  (13:44) 
 3)  逃亡埃及  (2:13-15)
 3)  珠子  (13:45-46)
 4)  嬰孩的屠殺  (2:16)
 4)  拖網  (13:47)
 5)  彼拉多妻子的夢兆  (27:19)
 5)  殘忍的僕人  (18:23-35)
 6)  猶大之死  (27:3-10)
 6)  葡萄園中的工人  (20:1-16)
 7)  聖徒在耶穌釘十字架時復活  (27:52)
 7)  兩個兒子  (21:28-32)
 8)  兵丁受賄賂  (28:12-15)
 8)  國王兒童的婚筵  (22:1-13)
 9)  施洗的命令  (28:19-20)
 9)  十個童女  (25:1-13)
 
10)  銀子  (25:14-30)

馬太是唯一提及「教會」一字(原文為ekklesia)的福音書畫16;1818:17)。這兩處都是由耶穌親身自講的話,可見祂認為教會是一個未來的機構,而且對它有一個明確的看法。由於耶穌這些話是收集在馬太福音中,可能指出它是為了一個需要鼓勵和鍜鍊而在掙扎中的新興教會而作。

   作者似乎有意將手上的資料加以系統化,以求達致易於教導和熟記的效果。在四福音書中,馬太福音是早期教會最通行及最具影響力的一本。

馬太福音寫作目的


  馬太以猶太人的身分寫給猶太人;他指出舊約的期望,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得以成全,耶穌是以色列所期望的彌賽亞。

在馬太福音第一章,馬太便指出祂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1:1),是合法繼承王位的人。祂生於大衛的故鄉伯利恆(2:1),而且實在是「與我們同在」的上帝(1:23); 東方的 博士是以祂為猶太人之王去朝拜祂(2:2)。

後來,馬太又說明祂是但以理書第七章的「人子」,和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的「受苦的僕人」。全書(1:2227:10)以舊約預言「應驗」的觀點來看耶穌的生平;祂來是為把以色列人從罪中拯救出來(1:21)。可是,猶太人拒絕祂,不接受祂是彌賽亞,因此,他們就把自己放在一個極危險的位置(11:20-2421:33-46)。

至於以色列人為何拒絕耶穌,其中一個原因是猶太宗教領袖沒有預備人心去迎接祂的來臨,馬太用很嚴厲的話責備律法師和法利賽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傳統而背棄了上帝的話(第15章)。他們沒有作好榜樣給以色列人去跟從(第23章)。

祂以王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21:5),祂在彼拉多面前接受了君王的稱呼,判死的罪狀也稱祂為猶太人的王(27:37);將來,祂更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世人(19:28; 25:31)。

馬太福音之寫作時地

        馬太福音完成年代,頗多推測,有謂主後四十年左右,有謂五十年初期,有謂六十年至七十年。多數學者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參照馬可福音改寫並加添其他資料而成的,故其完成年代應不早於馬可福音。又因為本書中所講有關耶路撒冷城被毀的事,是以豫言方式述說的(太廿四1~2),可見當時這事尚未發生,故不應晚於主後七十年,或甚至是在主後六十六年,猶太革命爆發以先。我們據此推斷,馬太福音較合理的寫作時間,大概是在主後五十五年至六十五年之間。

        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亦有不同的說法,多數認為係寫於巴勒斯坦地。根據傳說,馬太生前曾經到過埃及、古實、馬其頓、敘利亞、帕提亞等地,為主作見證。

    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馬太原係在巴勒斯坦地用亞蘭文寫成,但後來出外旅行傳道時,為了應付不懂亞蘭文的猶太人之需要,又親自改譯成希臘文。馬太原為羅馬稅吏,平素以希臘文書寫政府文件,故其希臘文非常流暢,根本沒有任何翻譯的痕跡。

馬太福音寫作之時間與地點


   《馬太福音》的寫成一定早於主後70年。因為書中所講有關耶路撒冷城被毀的事(主後70),是以預言方式說的,可見當時尚未發生。

    一般學者都相信,由馬可執筆的《馬可福音》已經面世;所以馬太極可能參考過《馬可福音》。但也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寫成這一部特色獨具的福音書。

至於確實日期,學者未能達成一致的意見,由主後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不等。它可能成書在耶路撒冷。

馬太福音作者


初期教會的作家,引用此書次數之多,遠遠超過其他三卷福音書,可見本書的重要性。本書並沒有清楚指明誰是作者。然而,早期教會一向視使徒馬太為本書的作者。約在主後325年,優西比烏(Eusebius)引述帕皮亞(約在主後100年)的說法,提及馬太曾用亞蘭文把主的啟示寫下,再由後人譯成希臘文。

1.        名字-馬太意思為上帝的禮物,猶太名字為利未(可2:14;路5:27)),當他成為主的門徒後,改名為馬太。

2.        家庭-他的父親是亞勒腓(可2:14),但並非馬可福音3:18節所述雅各的父親。他迦百農城的人。

3.        職業-他是稅吏,為羅馬政府所聘,向同胞徵稅。因此職位涉及個人利益和貪污,為猶太人所蔑視。

4.        財富-稅吏通常是有財富的,他可以在家中舉行大筵席(路5:29)   。

5.        門徒-可能在耶穌呼召他前(可3:13-19;路6:12-16),已經聽聞耶穌講道。耶穌呼召他前,不知是否早已知道他有這能力,以其速記的知識和精確的數字頭腦,寫成了《馬太福音》。他在十二使徒中,是較為不惹人注目的一員,別人沒有理由利用他為偽著的作者。

6.        死亡-有些記載說馬太是為主殉道。

馬太福音概述

                   
作者:整卷馬太福音書裡沒有一處說明馬太福音是由馬太所寫。馬太福音(KATA MATHAION)這標題是在第二世紀時被當時的教會加上去。教會是根據當時的傳統確定是使徒馬太所寫。
      馬太,又名利未(10:3;3:18;6:15;1:13)。他是一位稅吏(9:9;10:3)。蒙耶穌所召(9:9-13),被召後,立刻邀請耶穌和一班「稅吏和罪人」回家用餐(9:10-13;5:29)。初期教會傳說使徒們聚集一起挑選工場時,他被選到印度去開荒傳福音。

寫作日期:公元70年前後,也就是耶路撒冷被毀之前後時間。

寫作地點:相信是在巴勒斯坦或是敘利亞。在4:24是使用「敘利亞」,而馬可(3:8)及路加(6:17)卻是用「推羅.西頓」,這可能証明這卷書是在敘利亞所寫成。如果是在敘利亞寫成,那受書人多是一班在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基督徒。

目的:向猶太人或猶太人基督徒說明拿撒勒人耶穌,藉著應驗了先知的話,成為那應許的彌賽亞王。衪所帶來的天國是一個屬靈的國度。

內容大綱:耶穌的生平通常成為符類福音的內容大綱劃分次序。常以三點為關鍵點:()耶穌出身的記錄(1: 1f f;1: 1f f;1:5)()耶穌開始傳道工作(4: 17f f;1: 14f f:4: 14f f)()耶穌預言他的受難與復活(16: 21f f;8: 31f f; 18: 31f f)
      馬太福音也顯出這三個關鍵點,但全書有明顯段落:有六個述事(Narratives)和五個談論(discourses)。聖經學者認為這明顯的大綱說明馬太是收集了資料,然後才按著各主題來編寫這卷福音書。更有學者說,馬太在這卷書中出現五個耶穌的談話是要比較舊約一開始就有五卷摩西寫成的書卷。我們反對這樣的說法,因為這五個耶穌的談話是分開記述的。

   1:1 - 4:25         述事 1 : 耶穌誕生記錄及 在加利利的傳道
            1:1-2:23                                  耶穌誕生事蹟描述
            3:1-4:11                                  傳道前的準備
            4:12-25                                                  在加利利的傳道
   5:1 - 7:29         談論 1 : 登山寶訓
   8:1 - 9:34         述事 2 : 天國裡的事奉
   9:35 - 10:42       談論 2 : 宣教的談論
   11:1 - 12:50       述事 3 : 天國的奧秘
   13:1 - 52                  談論 3 : 天國的比喻
   13:53 - 17:27      述事 4 : 信心與預言受難
   18:1 - 35                  談論 4 : 教會生活與紀律
   19:1 - 22:46       述事 5 : 猶大地的傳道
   23:1 - 25:46       談論 5 : 末世的吩咐
   26:1 - 28:20       述事 6 : 受難與復活

馬太福音鳥瞰


一、背景
著者是馬太(又名利未),他是稅吏,無疑他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善於寫作,又熟悉人情世味。他的家在迦百農;他專於歷史、詩歌、教義和猶太人的預言。他用簡潔、明順的文字寫作,而且秩序井然。
著書的日期約在主後60年,大概在基督死後30年。
他寫到基督為王;他的特別讀者是猶太人。
二、題旨
鑰節是一1。在本節中可以找到本書之題目與宗旨,拿撒勒人耶穌就是舊約所應許的王,先說到大衛的子孫,後說到亞伯拉罕(獻祭)的子孫。
書中特別著重基督為彌賽亞的職權,基督完全應驗了舊約聖經中所預言要來的彌賽亞。雖然如此,但他被拒絕了,所以他在十字架上也應驗了亞伯拉罕後裔的犧牲獻祭的預言。
三、主要分段
王向以色列民顯現(一至十二);王被拒絕,身為獻祭之子走上十字架,復活,升天(十三至廿八)
四、本書特徵
馬太福音是舊新約之間的關鍵。
新約共引証舊約有六十多次,單單馬太福音就引証了四十多次。
特殊短句︰“應驗經上的話”。
馬太所記載基督的家譜是追溯到彌賽亞系派而回到大衛王那裡。
馬太記載基督的兩大主要講論︰山上訓眾(五、六、七);與橄欖山講論(廿四、廿五)
馬太十三章預言在今世所要發生的事,在那裡所說的七個比喻乃是一幅圖畫。
五、大綱
□王之神奇誕生     □王之應許教會
□王之被神保佑     □王之榮耀變像
□王受約翰之洗    □王之明徹講論
□王受撒但之試    □王之凱旋進京
□王之偉大宣言    □王之神賜智慧
□王之奇妙神跡    □王之可怕拒絕
□王之預備使命    □王之二次再來
□王之故意被拒    □王之被賣預言
□王之天國比喻    □王之十架犧牲
□王之永遠慈懷    □王之勝利復活
六、特殊教訓
山上訓眾應用在(1)基督的當日;(2)現今;(3)未來的國度裡。
注意王之屬性︰他的位格,預備、宣傳、方針、受難、能力。
基督受死與復活的記載占馬太福音全書的四分之一。
七、鑰義
基督是王。他雖遭拒絕,被釘於十架,復活升天,但他仍然是王,並將要証明他是王。
馬太福音易於誦讀。其中的敘述是生動的,描寫的淋漓盡致。注意有關時間的字句,將馬太與將要發生的事件加以聯想。

馬太福音大綱與圖析


本書大綱

1. 序言─君王的誕生(1:1-2:23
2. 敘述─君王使命的準備(3:1-4:25
   教訓─登山寶訓:天國的生活模式(5:1-7:29
3. 敘述─君王醫病行神蹟(8:1-9:38
   教訓─君王差遺及勉勵門徒(10:1-42
4. 敘述─對君王的不信和敵意(11:1-12:50
   教訓─天國的奧秘(13:1-52
5. 敘述─君王遭人拒絕和接納(13:53-17:27
   教訓─天國裡的肢體生活(18:1-35
6. 敘述─君王上耶路撒冷,與敵對者的衝突(19:1-23:39
   教訓─未來的災難和君王的再臨(24:1-25:46
7. 結語─君王的被捕、被釘與復活(26:1-28:20

 圖析

     
耶 穌 要 成 就 的 事
王的背景
王的預備
王的宣言
王的權柄
王的被棄
王的訓練
王的受苦
王的復活
1-2
3-4
5-7
8-10
11-16
17-20
21-27
28
 
 
 
 
 
王的比喻
王的
被拒
與接受
 
王的
門徒
使
 
 
 
 
 
 
 
 
不 同 的 地 方
加 利 利 一 帶
庇 西 里
耶 路 撒 冷
30
11個月
2
6個半月
7
40
 
   4: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
         群眾為對象
         北面事工
         服務
         一般的反對
         宣講天國的道理
         行多個神蹟
16:21「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
       門徒為對象
       南面事工
       捨己
       具體的反對
       王進入天國
       只行兩個神蹟


















馬太福音概論


a.作者:
1) 原名利未意「聯合」,為加利利迦百農人,父親亞勒腓,可二:14。
2) 未歸主前為稅吏,替外邦人收稅,為猶太人所憎惡,太九:9。
3) 主呼召時是立即放下工作,並在家中為主設擺筵席,招待其他的稅吏及罪人來聽主的福音。但書中卻不題自己的名字,可見為人是謙卑,10﹣13。
4) 後改名馬太意上帝的恩賜及禮物(可能為主替他改的),由一個作惡犯罪,被人唾棄的稅吏,能蒙恩得救,且作使徒,實在是「主的恩賜」。
 
b.地點及時間:
1) 馬太寫書時間,多人以為應在主後卅七年,但不會在主後七十年,因著書時聖殿仍在。
2) 地點應在耶路撒冷,因他的工作主要對象為猶太人。
 
c.特色:
1) 對象為猶太人,本書特要向猶太人証明主耶穌是彌賽亞,是他們所盼望的那一位。
2) 本書引用舊約聖經有六十五次之多,並應驗在主的身上。足証主耶穌為彌賽亞。
3) 本書十三章中有七個比喻,都是涉及猶太人的農業,家庭,商業,並記載詳盡,可見馬 太寫書時感興趣,而其國民亦感興趣,本書深合猶太人心理,藉此把福音帶出來,並打進人心裡。
4) 馬太福音的啟示重點是說出主耶穌是國度的王,因此馬太福音的起頭是接受國度的應許 的亞伯拉罕,和接受坐寶座的應許的大衛,而結束在帶權柄的差遣。
5) 亞伯拉罕的約和大衛的約這兩個約是舊約中兩個最重要的約。首先亞伯拉罕的約是關乎 救恩,其次大衛的約是關乎國度。第一至廿五章是論耶穌為大衛的子孫,第廿六至廿八章論耶穌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本書向後通連舊約,向前開啟新約。
6) 馬太福音所記載的家譜是「父系家譜」,重點是在指出主耶穌有資格來作成救恩。
7) 「天國」乃指彌賽亞的國在地上,論天國的事最詳盡。
8) 根據主題記事,最富系統的敘述,但卻不是按時間順序列記的。
9) 記 載講論最多,故又稱為「談論的福音」。例:登山寶訓(五至七章)、差遣使徒(十 章)、稱讚約翰(十一章)、褻瀆聖靈(十二章)、海邊訓眾(十三章)、潔淨之理(十五章)、恕人之道(十八章)、誰可為大(廿章)、與敵辯論(廿二章)、 論法利 賽人(廿三章)、末日之事(廿四章)等。
 
d.主題:記述及証明主耶穌為彌賽亞及所應許的王。
 
e.鑰節:太一:1、21;二:2;三:2;廿七:37。
 
f.分段:
1) 第一種分法──以王為題目
a) 王的背景 太一至二章
b) 王的預備 太三至四章
c) 王的律法 太五至七章
d) 王的事工 太八至十章
e) 王的被棄 太十一至十六章
f) 王的訓勉 太十七至廿章
g) 王的受苦 太廿一至廿七章
h) 王的成功 太廿八章
2) 第二種分法──以基督為題目
a) 出世時顯為基督 太一至四章 有王的家譜和先鋒等。
b) 宣講中顯為基督 太五至七章 是有權柄。
c) 工作中顯為基督 太八至廿五章 是有能力。
d) 見証中顯為基督 太廿六至廿八章
祂雖為猶太人及外邦人所棄絕,卻是被上帝所寶貴,上帝已經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賜給祂,不久祂還要得國駕雲降臨,設立國度。

馬太福音導讀──天國的信息

一、 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
     
我們一般都相信馬太福意是耶穌的門徒稅吏馬太所寫的。在
馬太福音中有許多的線索都顯示他的對象大部份是猶太人,因為
他一開始就述說耶穌的家譜,家譜是猶太人所重視的。馬太非常
強調舊約預言應驗(1:22-23, 2:5-6, 2:15, 23),常提某些事是舊約那
些經文的應驗,只有對猶太人才需要強調這點,因為他們的信仰
就是那個舊約中所說的神。

       
對猶太人而言,他們並不是無神論者,也不是多神論者,更
不是不知道他們犯了罪,他們知道有一位神,而且那是他們的祖
宗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他們也知道那位神幫助
他們過紅海,進入迦南地。也知道他們因為得罪了神,神雖讓他
們立國,但最後讓他們亡國,現在他們被羅馬人統治,他們期待
的是什麼呢?是再來一位像大衛一樣的大君王,帶領他們重新立
國,讓他們不再做亡國奴。面對這樣的一群人,馬太要如何講這
個福音給他們聽呢?馬太用了「天國」這個主題,告訴他們,他
們所期待的王國期待錯了,他們所期待那政治性的王也期待錯
了,他們所期徒的「彌賽亞」已經來了(「彌賽亞」是希伯來文,
意思是「受膏者」,「基督」是「彌賽亞」的希臘文翻釋),而耶
穌就是「基督」,而他們應該期待的,不是重新建立一個西元前
六世紀被巴比倫所亡猶大國,而是「天國」。在馬太福音中馬太
一共提到51次天國,那「天國」長什麼樣呢?這就是馬太的重
點。或許在小學的公民課就讀過,一個國家要有人民、主權和領
土,那天國呢?讓我們看看馬太怎麼說。
二、天國的意義:
       
看完了馬太福音的大綱,你或許會問那「天國」到底到了沒
有?我們可以看到在馬太福音3:1-2當施洗約翰說:「天國近了,
你們常悔改。」這「近了」是什麼意思呢?在馬太福音中,我們
至少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三層的意思:

1.
天國是那遙遠未來的:在太8:11-1213:39-42麥子和稗子的比
喻,13:49-50我們可以看出,耶穌所說的天國是一個未來的國
度,在那裡所有信的和不信的人要被分開來審判。

2.
天國是馬上就要到了:4:1716:28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
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
裡。表示這個國是很快就要到了。

3.
天國是己經臨到了:12:22-28耶穌醫治了一個又瞎又啞的人,
然後說,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

       
神的國是未來會來的,也是馬上就要實現的,更是現在已經
存在了,教會就是神國的彰顯。這不是三個不同的國,而是一個
國,只是在不同的階段,顯示不同的特性。我們在團契、在教會
中要大家愛別人,因為現在是天國的一段預告,像是電影的一段
預告片一樣,目前只讓我們看到一小段,將來才會看到天國的全
貌。當我們傳福音時,不光是要講給別人聽,更是要讓別人看到
你們之間的表現,覺得很嚮往天國。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