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敬畏上帝

     敬畏上帝是最能連結族長應許、律法與智慧的片語。

上帝在西乃山對所有以色列人的律例典章,也都指向他為列祖所設置的同樣目標,敬畏上帝就是藉著信靠上帝應許而產生順服的(創廿二章)。

     若干族長與摩西時期的資料,其中最有支配力的一項主題是敬畏上帝。在族長時期,敬畏上帝一詞出現在創廿二12,亞怕拉罕信心的反應,他願意將兒子撒奉獻給上帝;約瑟信靠上帝的反應(創四二18);特別是在約伯身上顯明的生命素質,深為上帝所讚許(伯一1,8-9;二3)。

     在摩西時期可以看見更多的敬畏上帝,連收生婆也列於敬畏上帝的人當中(出一17)。為此,『百姓多起來,極其強盛』(20節),收生婆的家室也興旺。在此,經文再次道出其理由是——『因為敬畏上帝』(21節)。在出埃及時,以色列人也敬畏上帝(出十四31)。並實上,如果他們一直持有這種敬畏,就不致犯罪(廿20),因為主是以色列的上帝,她應當敬畏他(利十九14,32;廿五17,36,43),如此就得以存活。

     到了申命記,敬畏主就成為關注的焦點(四10;五26;六2,13,24;八6;十12,20;十三4;十四23;十七19;廿八58;卅一12-13)。這種敬畏並不是某種神秘恐怖的激動感覺,而是聽見、學習、回應上帝話語的結果(四10;八6)。在申命記,敬畏主與『遵守他的誡命』、『跟隨他』、『事奉他』、『愛他』、『專靠他』,永遠是不可分開的(特別參見十12-13;十三5)。因此,敬畏他就是愛他、專靠他、事奉他(十20;十三4-5)。

     敬畏耶和華就是在信心中委身於他,正如某些埃及人一樣(出九20,30,參十二38提到,與以色列人一起離開埃及的許多閑雜人)。在王上八43,所羅門豈不禱告說,使『天下萬民』都『認識你的名,敬畏你』?

     然而,一個人也必須學習如何敬畏耶和華(申四10;十四23;十七19;卅一12-13;詩卅四11﹝12﹞,在他們『存活在世的日子』,這種敬畏乃是生活每一方面的指導原則(申四10;五26;十四23;卅一13;箴廿三17)。包括信徒的順服、愛慕、忠誠與敬拜,譬如俄巴底亞向以利亞談到︰『至於我,你的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王上十八12)

     當我們讀到智慧書與智慧詩篇,敬畏主也是上帝知識與智慧的要素。雖然這種片語只出現24次以上,含字尾的形式,如『你敬畏』,或動詞的敘述,還不算在內,它的位置幾乎都是極富戰略性的,它常成為整卷書的寫作目的。在箴一7,它的功能有如全書的座右銘;在傳十二13-14 ,其功能乃對全書爭論的總結(參傳七18;八12)。同樣的,在伯廿八28,它戲劇化地登上智慧詩的頂峰。它位於整個爭論的暴風眼,我們與其把伯廿八章視作約伯與他朋友爭辯潮勢的插段,不如說是作者有意在許多毫無屬上帝智慧的談論中,讓讀者有一啟示性的透視。因此,有3/4的智慧書,都要以敬畏上帝/ 主來理解,這是相當具轉折性的重要字眼。

     在箴言中,『敬畏主』除了當作箴言的座右銘外,又出現了13次以上︰一29;二5;八13;九10;十27;十四26—27;十五16,33;十六6;十九23;廿二4及廿17。此外,動詞形式也可以列入考慮︰三7;十四2;廿四21;卅一30。這樣的智慧是知識的『開端』(箴一7),智慧的『開端』(九10)。當一個人與上帝有正確的關係,他就能以合宜的關係,來理解客觀的對象與世界。

      當人們敬畏主,他們就能遠離惡事(詩卅四11,14;伯一1,8;二3;廿八28);在行動上,他們恨惡惡事(箴三7;十六6)、行事正直(十四2),並且遠離惡事(十六17)。這種生命型態的結果,就是使人日子加多(十27),並得著尊榮(廿二4),安全與保護(十四26;十九23)。聖經將祝福與敬畏上帝這種聖潔生命的本質相連結,誠非偶然。

     由詩篇中,我們很容易就分辨出,那些是敬畏上帝的信徒;在主的會中,他們是委身的義人(詩卅四7,9﹝8,10﹞這些也在非智慧詩篇中出現,如廿五12,14;卅三l8;一○三11,13,17;一四五19);他們持守上帝的律法,晝夜默想(十九7-14;一一二1;一一九33-38,57-64);他讚美耶和華的名(廿二22-23),上帝的眼目也看顧他(卅三18;一○三13;一四七11)。

     傳道書也有相同的觀點,上帝造人乃是如此,人若不能親身認識這位永活上帝、敬畏他,人生的一切都將索然無味(傳三14)。但敬畏上帝的人,終必蒙福(八12)。他們必因持守智慧、遠離惡事而獲勝(七18),甚至這些人的敬拜都將反映敬畏上帝的樣式(五1-7)。事實上,敬畏上帝和遵守他的誡命,就是人們的一切,也是整個傳道書的寫作目的(十二13)。

     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說,敬畏主是智慧文學中極具支配力的概念,它也形成了智慧文學的神學原則,是對上帝應許與賜福話語的回應,一如亞伯拉罕和摩西時期。

     然而,在此它不只是信心的回應,相信、順服和敬拜,更進入理解並享受受造的領域。上帝的賜福之一,就是他創造的工作,這也是上帝在歷史中工作的一部份。當然,這和以色列的救贖過程,並無直接的關係,但卻是他賜福的話語和工作——就任何角度而言,這都是上帝對人恩典的禮物。藉著這種智慧,他造成了起初的世界,他也將他的智慧賜給人,若沒有這種智慧,人就無法成為有效的領導者,也不能正確判斷或認識上帝、人、並物的價值。如此,生命將毫無意義,缺乏滿足與喜樂。然而,如果人生是由敬畏主來領航,生命就會成為從上帝而來的一項賜福。


巴別塔

 

 
在示拿地,人找到平原,終於安頓下來了(創十一2)。


人決定要建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4節)。有人認為這是指一座廟塔,那是一種高的平台,人可在上面敬拜的塔。


當耶和華看見人所作的事,他就變亂人的口音,不讓他們完成建造的工程;這裡描述上帝作為的字眼很有啟發性,很明顯,上帝親自降臨,親自臨在(創十一7)。這一位遠在高天者親自「下來」,要看人類的工作。「我們下去」這句話,也隱含三位一體的教訓。


人類的罪有以下幾方面︰(Ⅰ)他們公開違抗上帝的命令(創九1);(Ⅱ)他們尋求自己的榮耀,不尋求上帝的榮耀;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造……為我們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創十一34);(Ⅲ)他們要為自己立大名(創十一4),他們要建一座塔,為要得著榮耀;(Ⅳ)他們建塔,避免分散,這塔要作他們的連繫點。他們要建立自己的國度,而不是上帝的國度。


 
上帝變亂了人的口音,藉此成就他的計劃。人分散開去,遍滿地面,才完成上帝的命令(創九1)。




耶和華的百姓

      以色列不僅是一個家或只是上帝的兒子;以色列也是一個『國度』(出十九6)。當耶和華在燒著的荊棘中告訴摩西︰『我在埃及的百姓所受的困苦,我已經看見了』(三7)時,這個事實首度彰顯出來。摩西向法老宣告上帝的明確命令時,他一再重複這個稱呼︰『容我的百姓去』(出五1;七14;八1,20;九1;十3)。被稱為『百姓』這詞的意思是,他們已經是具民族性的社會團體,有了充分的人數,也具有充分的和諧一致性,足以視為一個整體。然而,他們與耶和華親密相連,以致他稱他們為『我的百姓』。

     耶和華對他百姓的信實,顯明在各樣的天災、出埃及與曠野之旅等事件中。以色列要從法老的奴役下釋放出來,使他們可以事奉耶和華。然而,當埃及的法老堅定地拒絕屈從耶和華的要求時,祂的能力(出埃及記稱之為『上帝的指頭』(出八19);﹝參出卅一18;詩八3;路十一20﹞)就與日俱增地向法老、他的百姓,以及他們的地土和財物釋放出來。

     但是,行這些事的目標絕不只是為了報復法老的頑梗而施予的懲罰。天災對於以色列和埃及,都有救贖性的目的,為的是要使法老相信耶和華確曾說過話,並且必須敬畏祂、順服祂;以色列人沒有選擇的餘地,埃及人也是。

     這位上帝是否盲目排外,並偏袒以色列人以致損害埃及人的經濟呢?不是這樣!經文強調,他所降的災禍對埃及人而言,也是一個福音性的訴求。引發每一件災難,為的是『好叫你們(埃及人)知道我是天下的耶和華』(出八22);『叫你知道在普天下沒有像我的。』(出九14;參八10)『特要向你顯我的大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九16);並且要『叫你知道全地都是屬耶和華的……﹝好使你們﹞懼怕耶和華上帝』(29一30節)。

     埃及的上帝根本不是上帝。只有耶和華是真上帝;他是普天下的上帝,並非只有在哈蘭或迦南等族長的土地上才是。務必要在全地上宣揚祂的美名和大能,好叫地上的萬國『懼怕祂』,也就是『相信祂』。某些埃及人正是如此行。法老的某些僕人『懼怕耶和華的話』(出九20),並按照摩西的吩咐去行。顯然這正是與以色列人一起出埃及之『混雜群眾』的解說(十二38)。它包括『認識』——也就是親身經歷——普天下之耶和華上帝的外邦人。

     縱然在逾越節的晚上完成了神蹟性的拯救,許多埃及人還是無情地堅守他們魯莽的行徑,想與這位偉大無與倫比的上帝正面對抗。當以色列人要過紅海,埃及人窮追不捨的時候,上帝還是很有耐性地為他們預備恩典。雖然上帝從以色列人那裡因著祂大大勝過法老、車輛和馬兵(出十四18)而接受了頌讚與榮耀,埃及人還是必須『知道我是耶和華』(十四4)。

     這些事在以色列人身上的果效是難以抗拒的。當他們看到上帝至終在無動於衷的埃及人身上所行的事蹟之後,他們『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他和他的僕人摩西』(出十四31)。他們一起唱著︰

 耶和華啊,你的右手

 
施展能力,顯出榮耀。

 
耶和華啊,你的右手

 
摔碎仇敵。

                        ——出埃及記十五6

 耶和華啊,眾神之中誰能像你?

 
誰能像你至聖至榮,

 
可頌可畏,施行奇事?

                        ——
出埃及記十五11

     以色列人所得的一切自由,都是由於耶和華為他百姓預備了信實的愛(出十五13)。其他的民族聽見就戰兢,可是上帝所買贖(出十五16)的百姓卻看見『耶和華的救恩』(出十四13)。人的操縱很清楚地排除在外;完全是上帝的『拯救』(三8;六6)。他是以色列的『親屬贖主』(出六6),他以神蹟和『伸出來的膀臂』帶領他們,並稱他們為『我的百姓』(7節)。

     這個事件的含意在逾越節之禮中已加以說明了,此禮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最後一夜所遵行的。這個禮儀將要年年舉行,還要帶著出埃及記十三14一16所提供認可的解釋。對後代的解釋必須如此說︰『耶和華就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殺了。因此我把一切頭生的公牲畜獻給雅威為祭,但將頭生的兒子都贖出來』(15節)。

     於是,以色列人構成了『百姓』。事實上,當每一個家庭開始預備逾越節的晚餐時,出埃及記十二3第一次稱他們為『會眾』。亞伯拉罕成了多數;的確,此刻他已經成了大國,逾越節和出埃及這兩項上帝偉大的拯救行動,強調了這個新應驗的真實性。

     最令人驚訝的是以色列人的地位,他們被看作是上帝的『揀選或珍愛的產業』(出十九5)。但使以色列人變得如此有價值的原因何在?到底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MosheGreeriberg和C. Virolleaud都對這個特殊詞彙的含意作了闡釋。前者指出其亞甲文的對等字sikiltum,後者則注意到烏加列文sglt,把它翻成『財產』(propriete)。這個字的基本字根是sakalu,『保留某樣東西或財產』。與不動產的意思正好相反。換句話說,上帝的segullah就是他可動的珍寶。於是,以色列的價值是從上帝向他發動的慈愛和情義來的。她成了祂的財產。

     稍後在申命記中,以色列除了被稱為『珍愛的產業」之外,也被稱為『聖潔的』。但這些經文總是與『子民』(’am ——申七6;十四2;廿六18,19;也有不與segullah合用的——十四21;廿八9)的概念連在一起;因此保留了相同的重點。以色列是上帝為了一個顯著的目的而保留的獨特珍寶。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第四個新的詞彙,用來表示以色列在一位揀選、呼召她的上帝面前的地位,不是個別的,而是集體的,它對於百姓與國家的身分地位提供了完整的意義。整個觀念可以縮小成一個單一子句︰『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出六7)。這個肯定句成了三段公式的第二部份︰『我要作你們的上帝,你們要作我的子民。』現在只缺第三部份了︰『我要住在你們中間。』這句話隨時會出現。

     但這位上帝是誰,誰能與祂比擬(出十五11)?摩西和米利暗在紅海蒙拯救的場合中,藉著一首歌宣布了答案,這首歌稱頌上帝的偉大足無與倫比的。他救以色列出埃及(十五1-12),不但表明將來他們進迦南時,必蒙上帝幫助(13-18節),更清楚表明他對人、對國家、對大自然都有無庸置疑的主權︰『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8節)。

     要討論上帝的名字和特性,很少有幾處經文會比出埃及記六2-8更具關鍵性的。他以El Shaddai向族長們顯現,而此刻他以耶和華(YHWH)向摩西顯現,兩者的區別一直成為學術辯論與臆測的來源。當然,族長們並非不知『耶和華』之名,因為它確實在創世記的記戴中出現了一百多次。


    『上帝以El Shaddai的特性(也就是以伴隨此名的屬性)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但我未曾以我名耶和華的特性,使我自己被他們知道。』於是,名字把所指之人的特性、特質、屬性和本質都啟示了出來。

     如此分析出埃及記六3,可以在審查三13時得到肯定。上帝應許摩西,當他站在法老和百姓面前時,他要與他同在,摩西問道︰『百姓若問我︰「要領我們出埃及的這位上帝,名字叫什麼?」我該說什麼?』

    正如Martin Buber和其他人所注意到的,疑問詞『什麼?』(mah)要與『誰?』(mi)作一個區分。後者僅問及一個人的頭銜或稱謂,然而mah,特別當它與『名字』這個字連起來用的時候,其所探求的是那個名字固有的特質。特性、權勢與能力。

     因此,答案來得很坦率。他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出三14)。他的名並不是一種本體論的稱謂,或是一種靜態的存有概念(例如『我是我所是』);而是一種有活力的。主動同在的應許。上帝為族長們向大自然作超然的管制,藉此啟示他自己。此時,摩西和耶和華的兒子以色列,將要在每一天的經歷中得知上帝的同在,這是他們前所未知的。稍後在申命記中,這一點將會發展成一個完整的名字神學。名字所代表的是上帝親自的同在,而非僅僅經歷祂在大自然中同在的果效而已。

 

預告與實現

   說預言的史家特別發現,上帝的話是『善』的。他的話在歷史中得到應驗——『他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書廿一45;廿三14;王上八56;王下十10)。因那話不是『空』話,也不是毫無能力的『虛』言(申卅二47);一旦說出,目標就必達成。

     先知所說這一系列的『善』言,足以形成另一個完整的架構,形成上帝單一計劃的另一層面,包括了進入所應許的產業、安息,以及他立名之所在等。預言與應驗的關連在先知史家之間隨處可見,先知所說的每一句上帝的預告,都有相等的歷史事件與之對應。

應許

主題

應驗

撒下七13

所羅門︰建殿者

王上八20

王上十一29-36

王國分裂

王上十二15

王上十三1-3

約西亞污穢伯特利的壇

王下廿三16-18

王上十四6-16

滅絕耶羅波安的王朝

王上十五29

王上十六1-4

滅絕巴沙王朝

王上十六12

書六 26

咒詛重建耶利哥者

王上十六34

王上廿二17

亞哈要死于戰役中

王上廿二35-38

王上廿一21

審判亞哈和他的家

王上廿一27-29

王下九7

王下一6

生病的亞哈謝必死

王下一17

王下廿一10-16

瑪拿西之罪將帶來災禍

王下廿三26

王下廿四2

王下廿二 15-20

約西亞逃過燃眉的厄運

王下廿三29-30


     此一歷史神學,強調了上帝創造性話語的優先性。北方十個支派厄運的標記,乃耶羅波安的背道(王上十四16)。然而猶大能繼續生存,乃因耶和華應許之言(王上十一13,32 , 36)。耶和華要『在耶路撒冷有燈光』(王上十五4)——顯然是指著大衛家和對大衛的應許說的(撒下廿一17;詩二三二17;參撒下十四7)。

     當大衛對他的兒子所羅門說︰『願耶和華堅定他的話……不斷人坐以色列國的位』(王上二4),所羅門在他自己的一生中,實現了該祝福的應驗(王上八20,25),這也是耶和華直接向所羅門肯定過的(王上九5)。後來,以賽亞(五五3)回想這事,稱此『善』言為『大衛可靠的恩典』。因此,古老的賜福與應許之言仍不斷更新、擴大並應驗。

 

 

 

該隱與塞特

在挪亞時代,正好說明了人類的墜落與敗壞。這個時代的特色,是塞特敬虔的後裔和該隱不敬虔的後代壁壘分明,劃開界線地各自發展;於是,兩個譜系的人類由此而衍生。


我們可以如此形容這個時代︰「這是人類天然的發展……(而同時)這時代的啟示,整體來說是負面的而不是正面的;這時代所賜予的恩典,是最少的。」


該隱殺死亞伯(創四18)這件事,開展了這個時期罪惡的歷史。當該隱知道上帝收納了亞伯的獻祭,他就惱怒;當時,亞伯所獻的祭物比他(該隱)的更美,因為他是憑信心而獻的(來十一4)。


但上帝提醒該隱,罪就「伏在門前」(創四7)。凱爾(Keil)和德里慈(Delitzch)描寫,罪是「一頭野獸,蹲在人心門之外,渴望進來吞吃人的靈魂(彼前五8)。」


該隱有計劃地殺死他的弟弟亞伯,但他被耶和華驅逐離去(創四811),大地接收了亞伯所流無辜的血,並與該隱對立,於是該隱要勞苦耕作,才能從地上有所收獲。(創四12


該隱殺死弟弟之後,人類社會發展了一種新的文明——城市生活誕生(四1617)、多妻制度產生(四19)、藝術開始興盛(四21),冶金術日益發展(四22),但同時暴力、罪行也相繼出現(四23)。


看來,人類是想借著文明的發展,來減輕遠離上帝所受的咒詛。


 
創世記第五章追溯該隱後裔有別於塞特的後裔,塞特的後裔代表敬虔的人,而該隱的後裔則代表不敬虔的人。對比明顯可見︰該隱第五代的後裔稱為拉麥,他是第一個多妻者,塞特第三代的後裔為以諾,他是第一個與上帝同行的人。此外,開始敬拜上帝的是塞特的後代。(創四26)

 

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

舊約神學之縮影

      整本聖經最令人注目的段落,就是賽四十至六六章。在整段計劃中又可分為二組︰四十至四八章;四九至五七章及五八至六六章,每一組有九段信息,焦點都是指向上帝特殊的身位和工作,這是舊約神學有系統的陳述,相當於新約羅馬書,其主要脈動始於施洗約翰身位與工作的宣告,然後鋪展出主的僕人受苦與得勝,這是第二組的炫目高峰。接著,這個高峰再度為新天新地的終極信息所超越。

     在這三組信息中,各有一核心的表徵,賽四十至四八章的主要表徵,是救贖以色列脫離被擄的東方英雄,名叫『古列』。經文對這位英雄的描述(四四28-四五10),是對偶像神祇與那些百姓的大膽挑戰。然而,他們不能對未來說些什麼,唯一的結論是︰耶和華的確是獨一的上帝,其餘盡屬虛無。

     賽四九至五七章的核心表徵是『主的僕人』,在這個表徵的位格中,結合了全體以色列民、先知和先知體系,以及彌賽亞僕人的角色,這個極致的描述和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在該組的中點︰五二13-五三12,這個僕人所帶來的救恩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五四1-五六9)。事實上,他終極的工作,涉及整個自然界的榮耀。

     第三組五八至六六章以得勝的語氣宣告,自然界、國家和個人救恩的新日子已經破曉。在這組信息的核心是生命的新原則——聖靈充滿的彌賽亞(六一1-六三6),他將產生先知、祭司、君王職份的能力和威嚴。

     因此,在彼此銜接的各組,都是頌揚神性及其工作的各方面,依次強調上帝的位格——父、『僕人』(『子』)、聖靈。就工作而言,是創造主、歷史的主、救贖主及『末世』超越一切的權能統治者。以賽亞書信息的五道主力,是上帝、以色列民、救恩事蹟、先知及上帝的話。

 

最後,這段信息還包含若干風格特殊的表徵,其中有上帝的自我宣告,例如︰「我是始,我是終』,或『我是耶和華』,在『耶和華如此說』或『我是耶和華」的公式之後,有一連串的分詞片語,繼續詳述他特殊的性格。在耶和華或以色列名字後,跟著一堆同位語,以及描述耶和華審判或救恩工作的豐富動詞。這段舊約最具意義的段落,就是這種風格。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提摩太後書之概論

 

一、內容要義
        
本書係列為保羅書信第十一卷(羅,林前,林後,加,弗,腓,西,帖前,帖後,提前,提後),其重要內容係記述保羅為提摩太感謝,記念與代禱,不以福音為恥,受苦傳道的責任,作基督精兵和無愧的工人,作貴重聖潔的器皿,溫和的勸戒,末世的危險,背道的惡行,遭遇的苦難,聖經的益處,臨別的忠言,盡職的勸勉,得勝的見證,私務的交託,以及最後問安等事,全書所論,是在注重訓勉牧者,如何忍受苦難,剛強起來,盡職傳道,作無愧的工人,為教牧學上極有價值之書信。

二、本書著者
        
係保羅所寫(一1),一般認為是他最後的一封絕筆書,是他在羅馬第一次坐監被釋放後,又回到希臘、小亞西亞一帶地方,堅固眾教會,然後行經特羅亞,可能就在此處第二次被捕(四13),解往羅馬牢獄中,在他為主殉道之前寫成的,由於他的被捕是突然發生的事,連衣物與書卷都不及攜帶,留在加布的家中(四13)。他寫前書與本書及提多書,被稱為教牧書信,或稱為宣教師書信,且因本書寫於獄中,故有保羅的獄中第五封書信之稱(弗,腓,西,門,提後),為上帝的僕人愛讀之書,在傳道的事工上,常得奮勉。

三、時地對象
        
本書約在主後67年左右,寫於羅馬監獄,其對象是給親愛的兒子提摩太(一2),此後不久保羅即被尼祿王所殺害(參四68),他在書中描述個人性質甚為顯著,全書語調突兀,無一定之計劃,不拘形式隨心而發,表現出強烈感情的成分,對於過去傳道之回憶,未來前途患難之預感,以及末世教會之危機,對付異端邪說,如何盡職傳道等等各樣教訓,一番肺腑之言,雖然是出於私人書信,卻為教會眾牧者,所當儆醒謹守,時刻所領受的。

四、著作原因
        
當保羅寫完本書之前數月,與提多航海到革哩底,留下提多在此地照管教會(多一5),他曾寫信給提多,有意要去尼哥波立過冬(多三12),但當保羅到尼哥波立時,正值尼祿陷害基督徒焚燒羅馬城,逼迫基督之時,他即在此次迫害時期再度被捕,保羅自知這二次被捕,已無再得釋希望,而且預知將要為主殉道(四6),因前一次被捕,僅是涉及破壞猶太教之一些律法問題,而這一次被捕,是涉嫌焚城事件,且當時同工與聖徒,都紛紛離他而去(一15;四1011),只有路加在他身邊。因此寫了這封書信,勸勉年輕的提摩太,在苦難之中,務要持久忠心,作無愧的工人,並且要他會同馬可,將留在特羅亞的外衣和重要皮卷,隨身帶去,趕緊來到羅馬監獄會面,一同服事陪伴保羅(四91113)。由於上述可知,他就要被害離世與主同在(參四68),這是所要寫的最後一封書信。

五、主要信息
        
本書主要信息就是論到要為主福音忍受苦難,作基督精兵,為善道而爭戰,如何在末世悖謬不信,背道行惡的時代中,盡職忠心傳道,作一個無愧的工人,得將來的賞賜(一8;二315;三18;四2578)。

六、分段綱要
        
本書共四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五大段如下:
  (1)論傳道恩賜與職責 一118
  (2)論基督精兵與苦難 二113
  (3)論無愧的工人與善德 二1426
  (4)論末世背道與聖經 三117
  (5)論專心傳道與拯救 四122

七、關係書卷
        
本書與前書及提多書為教牧書信,其重要內容,都是論到工人的資格與品行,末世教會的危險,以及如何謹防異端悖逆邪說,勉勵教訓主僕為善道而爭戰,如何牧養教會,保持純正信仰,為主受苦,盡職傳道,得將來的賞賜,此三卷書所論重點大致相同,有密切的關係。

八、研讀提要
        
本書的開始,保羅想到提摩太心裡無偽之信心,提醒他將上帝藉保羅按手所給他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因為上帝賜給他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亦為提醒今日信徒注重無偽之信,要為所得的恩賜,剛強火熱起來,為主所用,事奉上帝,在讀經時須三思之。
  (1)將本書讀習一遍,尋出各章所論工人與教會之重要關係,及其要訓心得(一89111214;二3691315202124;三1417;四2578),並參讀前項關係書卷,前後思想研究,領受更深。
  (2)本書第一章中,論到用清潔的良心事奉上帝,為福音受苦,不以為恥,要用在基督裡的信心和愛心,靠著聖靈,常守純正話語的規範與善道,讀者須特別留意之。
  (3)本書第二章中,論到作基督的精兵,須在主的恩典上剛強起來,經嚴格的訓練,忍受苦難,不將世務纏身,有比武者的樣式,有農夫般的勤苦,有為福音受苦的心志,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義分解真理的道,要自潔成聖,合乎主用,善於教導,此乃作主僕人要求之條件,亦即為本書之要訓,作傳道者須重視之。
  (4)本書第三章中,論到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狂傲自誇,違背父母,忘恩負義,無親情,不解怨,性情兇暴,任意妄為,愛宴樂不愛上帝,這些現象,實為今日世界人心光景的寫照,但在最後的教訓,是要學習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有得救的智慧,能使人歸正學義,得以完全,行各樣的善事,為未信者與信者,同當儆醒自守和讀習的課題。
  (5)本書第四章中,論到務要專心傳道,凡事謹慎,忍受苦難,盡到職分。保羅以他年老一生為主盡職之身,明作見證,他已打完了美好的仗,跑盡了所走的路,守住了所信的道,從此以後,有公義冠冕為他存留,到主來臨審判之日,也要賜給凡愛慕他的人,這是極為美好而激奮人心盼望的一章,為信徒與主僕所要常以自勉的。

九、注意要點
        
在本書中,有關於保羅為主受苦的經歷,與幾個背道之徒的關係,略述如下:
  (1)羅馬尼祿皇在位時(A.D.5468),據說他以焚燒羅馬城的罪行來誣害基督徒,當時有無數的人被捕,處以死刑,有的被釘十字架,有的被縛以獸皮,拋入鬥技場中被獸咬死,有的被綁在尼祿的花園中木桿上,用松脂油倒在身上當火把燃燒,而那些謀害者駕車漫遊,午夜狂歡,眈視被害者的慘狀,保羅身為當時世界信徒的領袖,自然與焚城之事,關係重大,他和彼得都在此逼迫患難時期被害殉道,為信徒樹立了偉大信心的見證(一8;二9;四61718)。
  (2)當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時,凡在亞細亞的信徒,都離棄了他,其中就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這二人在內(一15;四16)。但惟有以弗所的信徒阿尼色弗,極愛保羅,不以保羅的鎖鍊為恥,多多服事保羅,受到保羅的稱讚、紀念、問安和祝禱(一1618;四1922)。
  (3)腓理徒和許米乃二人本是信徒,以後離了真道,背棄信仰,他們不信死人復活,視聖經所記復活之引證,已為以往過去之事,今日則斷乎不能,如此則敗壞許多人的信心,動搖教會信仰的根基。保羅曾謂許米乃丟棄良心,已把他交給撒但受責罰(提前一1920),又論他們的話語邪惡、危險,在此提出警告提摩太,必須防範(二1618)。
  (4)雅尼和佯庇,這二人在舊約不見經傳,惟一般認為他們乃是埃及國的術士,根據古教父俄利根的說法,這二人是法老王所用來抵擋摩西的,是行邪術以反對摩西和亞倫,結果是處處失敗(參出七1112;八1619;九11;創四一8),保羅在此用這二人故事引為鑑戒(二89)。
  (5)底馬在經中三次提到,是保羅的同工,保羅首次在羅馬被囚時,底馬與路加一同陪伴他;及保羅被釋後,再往羅馬傳道至再度被捕入獄時,底馬因貪愛現今世界,就離棄他往帖撒羅尼迦去了(四101116;西四14;門24)。
  (6)保羅說「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四17),表明他在極端兇惡危險的處境中,被主救拔出來(四18),這獸中之王獅子,可能是指羅馬鬥戰場中實在的野獸而言,或指他過去在以弗所的一段回憶(林前十五32),或暗指尼祿皇及魔鬼而言(彼前五8),保羅雖在尼祿手下被害,但他的靈魂被主所拯救,進入天國(四18)。

十、史地簡介
        
亞西亞--係古時屬於羅馬之一省,其範圍包括古每西亞,呂底亞,迦利亞,弗呂家,及相近之數海島,其位置就是現今小亞西亞的西方,省城為以弗所,初屬別迦摩,至主前133年,別迦摩王亞大祿臨終時,遺言永遠給羅馬為業。全省著名之城甚多,在啟示錄二三章中,所說的七城都屬其內,這城裡有監理競技會的幾位首領,是保羅的朋友,保羅在以弗所想要進戲園,這幾位首領打發人來勸他,不要冒險進去(徒十九31),保羅說到,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了他。(提後一15)。

 

《提摩太後書》鳥瞰──作基督的精兵和無愧的工人

 【主要內容】

 

《提摩太後書》主要信息就是論到在末世悖謬不信,背道行惡的時代中,我們該有的心志、事奉和見證,包括為主的福音忍受苦難,而作基督精兵,為善道而爭戰;以及盡職忠心傳道,作一個無愧的工人,為得將來的賞賜。


【主要事實】

 

保羅精心編寫本書,藉以特別強調:


() 作「基督耶穌的精兵」──

 

(1)照生命的應許,作忠心不渝的戰士(一章)

(2)為基督受苦,作與基督同死,同活,同作王的戰士(二章)

(3) 竭力對付異端,作明白真道的戰士(三章)

(4)為主殉道,作至死忠心的戰士(四章)

 

在末世悖謬不信,背道行惡的時代中,我們該有的心志、事奉和見證,包括為主對抗異端的危機,為善道而爭戰,為得將來的賞賜(8;二 315;三 18;四 2578)。願我們面對末世危險和教會荒涼的挑戰時,能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1);在困難的日子裡,對上帝的信心、愛心、和盼望仍堅定不移,而一生沒有後悔,沒有後退,沒有保留。


() 作「無愧的工人」──

 

(1)為主福音,不怕苦難(一章)

(2)為蒙上帝喜悅,按正意分解真理(二章)

(3)為立志敬虔度日,忍受逼迫(三章)

(4)為主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四章)


我們這些受托付事奉主的人,我們的一生是「無愧的工人」(15),「貴重的器皿」(21)、或是「專顧自己」(2),「貪愛世界」(10),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5)願我們愛慕主的顯現,能剛強忍受一切的苦難,忍耐等候主再來的榮耀(8);以致一生忠心為主盡職完成上帝所交付傳榮耀福音的使命。


【本書重要性】


() 《提摩太後書》是「耶穌基督精兵」(3)的戰場手冊和「無愧工人」(15)的事工指南。因此,際此「末世危險的日子」(1),面對邪惡的發展和異端的侵襲,任何一個事奉主的人若想要知道如何作基督的精兵和無愧的工人,並且成為貴重聖潔的器皿,而一生無愧又無懼地忠心為主盡職,就必須讀本書。


() 《提摩太後書》是「保羅的遺囑與凱歌」。保羅對提摩太發出的挑戰和鼓勵,感人至深;這也是給每一個要跟隨基督的人,所發出同樣的挑戰和鼓勵。使徒保羅作了最佳基督精兵及無愧的工人的見證和榜樣。因此,任何人若想要像保羅那樣滿有信心、愛心及盼望,以及一生奔跑生命的路程而得上帝的喜悅,即使至死而仍能發出勝利的呼喊,就必須讀本書。


() 《提摩太後書》是使徒保羅臨殉道最後的一封書信,囑咐親愛的兒子提摩作主的見證人,打那美好的仗,跑那當跑的路,守那所信的道。儘管本書信記載有很多集體性的失敗實例,包括顯著的偏离真道和真理。但我們是否因此要找藉口,不持守真理和不過敬虔的生活呢?本書堅決的答案是:不!「我們當竭力在上帝面前作無愧的工人」(提後二 15)。因此,任何人若想要在末後的日子裡,甘心地委身和忠心地事奉,而不退縮、不放棄,就必須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