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我們要靠上帝恩典而活

 

基督徒常常禱告求主指引前面道路, 尤其像慈光歌之歌詞: “我不求主指引遙遠路程, 但求主一步一步引導!”

這樣似乎是很好, 其實聖經的啟示並非如此,祂將祂永恆的旨意清清楚楚寫明在聖經裡面: “要照所安排的, 在日期滿足的時候, 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 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以弗所書110) 這是上帝永恆的旨意, 也是我們生命與信仰的中心. 所以上帝在基督裡所預備的救恩, 是我們一生的依歸
   
舊約哈巴谷先知:“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 葡萄樹不結果, 橄欖樹也不效力, 田地不出糧食, 圈中絕了羊, 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 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 使我穩行在高處!”(哈巴谷書317~19


   
因此, 基督徒是靠上帝的恩典而活, 也是為上帝恩典而活, 讓我們的口常頌揚, 讓我們的心緊緊靠近主胸懷, 一生以上帝的道為依歸, 相信聖靈會將上帝的愛豐豐富富澆灌在我們裡面.

給惡人的五樣災禍

 

  哈巴谷書二章5-20節

  這一段經文的語調和形態,指出這不再是哈巴谷與上帝間私人對話的敘述。這一段包含著一個或者一系列的上帝宣講;這些話是對那個「狂傲」的人(5節)講的,可以假定是巴比倫帝國,但是作出宣告的背景,好像是在聖殿中(20節)。

  哈巴谷重新工作,從事公開的宣講,申述他蒙召作先知時所要宣布的上帝話語。不過當我們讀他宣佈的話,我們就看見這些話包含了一些對他私人問題的回應,特別是那些在一章十二至十三節中提出來的問題。先知曾經奇怪為何聖潔的上帝,會使用那個不聖潔的國家去審判比較不邪惡的百姓。當我們聆聽他的講話時,我們感覺到他現在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曾經應許給他的異象(二2-3)還一直沒有來到。

  先知的宣講在五至六節上半節引出來;這些引言是難以解釋的,部分原因是未確定如何翻譯它們,另外是因為它們可能含有謎語。這些話關係到那些軍事上威脅猶大的狂傲的外邦統治者;它包括了五段責備的詩歌,每一段都由「禍哉」或「有禍了」這個詞引出來,每一段都指出兩宗罪行和兩種結果:

  一. 第一個災禍的信息(6下半至8節)

  外邦的統治者好像搶奪人錢財的債主。他向一些人偷竊;向另外一些人,他用很少的貸款換取人家值錢的東西,趁別人有需要和有求於他時剝削別人,使自己發財。不久以後,先知肯定受壓迫者將會反抗。然後哈巴谷解釋他的暗喻:被掠奪的國家最後將要轉過來,並掠奪巴比倫國。早些時候,哈巴谷曾奇怪一個更邪惡的國家怎能作為上帝的工具,去審判較不邪惡的國家。現在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審判的工具最終要成為受審判的對象;上帝的公義必獲成全。

  二. 第二個災禍的信息(9-11節)

  以隱喻的語言,先知宣布災禍將要臨到那些使用不法手段得到利益、把房子建在高處和保衛森嚴之地的人。他們設法獲得安全,但到頭來還要被這些建築所累。藉著這個隱喻的解釋,先知指出巴比倫皇室,或者王朝(隱喻中包含了一種文字遊戲)在尋求安全的過程中,已經喪失了它所要的安全。

  三. 第三個災禍的信息(12-14節)

  信息的焦點現在從皇室的建築物,轉到城市的建築物。那個建築在不義和流人血基礎上的城市必不會有繁榮;一切都必歸於無有。雖然先知是指著建造一座城市講的,但他的話可能是暗指建立一個帝國。巴比倫藉著他們的軍事擴張,想要建立一個當時統管全球的帝國,但是他們統治全球的目標基於邪惡和流無辜人之血;他們一面築造,事實上也一面在破壞自己所建成的。

  四. 第四個災禍的信息(15-17節)

  先知現在收窄他的焦點,從敵人的帝國目標,到他們令人討厭的實際行為。他指他們喝酒放蕩,使自己和鄰居蒙羞和墮落。但是也許先知所諷刺的,是對追求勢力的沈溺;沈迷在那種放蕩的權力把弄中,於是造成可怕的和放蕩的毀壞。但是正如以前一樣,先知指出,放任地使用暴力去傷害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兩方面,必將反過來作弄作惡的人(17節)。

  五. 第五個災禍的信息(18-19節)

  這第五個信息是關於偶像,而許多注釋家認為它與前面四個信息不很協調;他們認為它可能是由其他別的著者後來加進去的,這篇經文的來源並未能加以肯定。不過,雖然這種信息可以向任何拜偶像的人宣講,它與前面那些向巴比倫統治者所宣講的亦非不切題。我們從古代留下來的碑銘得知,巴比倫帝國把他們的成就歸功於他們的神祇。

 



上帝用異象回應

  哈巴谷書二章2-4節

  這個異象不但對哈巴谷眼前的問題適用,而且也適用於選民在邪惡的世界中,回應困難的生活經歷時,所不斷產生的問題。

  這位先知也被提醒說:這個異象可能需要經過一些日子才會來臨。

  對哈巴谷來說,延遲很自然使他感到不耐煩,而他必須學習去等候它,不過他得到保證:在上帝認為最適合的時間,這個異象將會來到。在這幾節經文中,上帝不僅提示了這個異象和它在歷史現實中緊密相關:不但這異象必定來到,而且它的應驗在時間和地點也是肯定的。

哈巴谷的爭辯

 

  哈巴谷書一章12節-二章1節

  哈巴谷已經發現上帝對他開始所問的問題所作出的回應,所引起的困難比所解答的問題更多。所以現在新的問題必須給予解決,而先知的處理方式必須仔細謹慎。

  哈巴谷以一種推理的方式對上帝的本性提出問題,並且他作出他自己的回應,從古詩歌中和希伯來人的信仰傳統中引出這種答案。上帝是從亙古而有的,祂是那聖者(12節)。

  上帝的確可以命定讓一個外邦的國家作審判的工具,並且因為祂百姓的罪惡,而用這種工具責罰他們。但是對哈巴谷來說,上帝的基本特性使他在理解上產生極嚴重的困難。

  上帝基本的特性是,祂必定不能容忍罪惡和錯誤的行為,並且允許它不受約束地氾濫!

  因此,祂怎麼能容許巴比倫像持有通行證般採取行動,去壓迫選民而不理呢?(13節)這是基本的問題。假定希伯來人是惡的,但巴比倫人肯定更加壞。使用一個外來的極端邪惡的國家,去懲罰一個只是較為不善良的國家,看來既不一致,在道德上也不完整。

  然後,先知把他的爭論進行到底,在十四至十七節進一步的暗喻中,到了誇張的地步,他說他的同胞好像海中的魚;他們隨便地游泳,但毫無方向的意識,因為看來上帝就是那樣造他們的。

  在另外一方面,巴比倫帝國好像漁船的船長。他用網把倒霉的魚捕獲到他的船上,並為他所捕獲的大魚小魚而高興。他的魚網變成他的上帝;它提供他所需的一切,而可憐的那些被他捕捉的魚,是無法拒抗他的權勢。

  這一段以哈巴谷站在守望台,並且等待從上帝來的下一個回應,作為本段的結束(二1)。

  



上帝第一次的回應

 

  哈巴谷書一章5-11節

  這幾節包含的一段講話,其中有兩個要點:一點是事實上,上帝正要採取行動;另一點是關於那個祂要用來作出行動的國家。那個答案乍看起來卻並不是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講話一開始帶著一種邀請:「觀看」(5節);雖然這段話描述先知要尋找的是甚麼,但含意是他不久就會親眼看見發生了甚麼。的確,上帝所描述的事件,已經在進行之中。現在先知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是上帝的一種行動,而不是歷史的偶然事件。

  接著敘述一種出現在人類歷史舞台上的新的超級力量──新巴比倫帝國(Neo-Babylonian Empire),她擁有強大的軍隊,並且有擴張的野心。經文稱這個鄰國作迦勒底(6節),也就是在南巴比倫的一些部落,他們曾經在公元前627年控制這個國家,策畫這個國家回歸,並使之從亞述人的控制下得自由。

  這個新興強大的巴比倫吞併和摧毀亞設(主前614年)及尼尼微(主前612年)這兩座大城,最後在迦基米施的戰爭中(主前605年)打垮了埃及人。在這種帝國復興進程中的某個階段,哈巴谷從上帝那裏得到記在這幾節中的信息。雖然他確實知道某些發生在當時世界的大事是甚麼,現在他清楚知道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上帝行動的一部分。

  巴比倫軍隊的勢力和強盛,在有力的詩歌裏表達出來(6-11節)。他們的軍隊能極迅速地行動,且行軍時殘酷無人道,毫無憐憫和顧惜之心。強暴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恐怖的氣氛像激震波一般在他們進迫前瀰漫著,但他們自己毫不懼怕敵人,所以他們的力量是驚人的。

  強暴已成為巴比倫人的上帝,他們為了它而生活,並向它敬拜。這就是上帝向先知講話的內容;對於煩擾哈巴谷的神學問題,這全然不是一種神學上的回應講詞。雖然這還未足夠去除掉先知心裏的煩亂,但是這對哈巴谷提供了答案的主要元素。

哈巴谷書的信息

 

  信息一開始就是他與上帝之間進行的對話。

  他問上帝,從他生活在猶大那個邪惡時代的背景,不義和強暴還要得勝多久呢?

  上帝回答說祂將使用迦勒底人,作為對在猶大中行不義和施暴的犯人的審判工具。

  但是上帝這樣回答引起了哈巴谷更多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它們。縱使選民是邪惡的,迦勒底人不是更壞嗎?一位善良的上帝怎麼能使用一個邪惡的國家去懲罰比較次惡的國家呢?

  他所得到的答案,只部分地解決先知的矛盾:這個鄰國在完成了他們的角色後也要受審判,而在猶大的正義遺民,將因為實踐堅定的信心,能得到支持並生存下去。

  對話的主題,在最後的禱告和讚美的話中集中在一起(三章)。

哈巴谷書之注釋的問題

 

  這卷書看來有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二章,它們大概收集了先知的宣講;而第二部分(三章)看來是詩歌和禱告,有些類似詩篇的內容。兩部分都有以先知的名字寫成的序言(一1,三1)。

  有許多學者提議,這卷書必須從禮拜儀式的見解來注釋:如果哈巴谷是一位聖殿的先知,也許這本書是準備在聖殿中使用的。認為那些禮儀是由不同的宣講者在第一、二章中交替說出;而第三章的詩歌或者禱告,應該是供給會眾使用的。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把哈巴谷的中心放在宗教方面,特別是異象方面的經歷更為適合。不管怎樣,這卷書的第三章,後來卻在聖殿的敬拜中常被使用。

  這裡所指的「迦勒底人」(一6)是比較難解的。相信是指主前第七世紀最後二十五年(主前625年)使巴比倫帝國回復勢力的強大民族。但是誰是一章四節所指的「惡人」呢?他們是否是將被巴比倫(或者迦勒底人)攻佔的亞述呢?或者他們是指那些以惡行壓迫自己同胞的猶太人呢?多數的學者認為是行惡的猶太人。

哈巴谷的詩篇

  哈巴谷書三章1-19節

  哈巴谷書以一篇禱文作結束(1節;禱告一詞譯作詩篇更近原意,因為它使用了好像詩篇那樣的標題)。這一段很像聖經中的詩篇。它以一個詩的標題開始(三1),結束部分也有一些音樂安排的指示。「細拉」這個詞在本章中用過三次(見小字體);雖然不能肯定它的意思,但它的存在,指出這些詩歌是用在聖殿的公共崇拜中。

  詩歌的內容包含著許多類似其他希伯來詩的特點,這些詩有些遠比哈巴谷的時代為早。這篇詩歌引出古老希伯來信心的傳統,表達了著者所看到的上帝榮耀的異象。關於這一段是否哈巴谷所寫,曾有些爭議,而依證據來看,肯定的結論是難於達成的。但是很可能我們可以將這首詩解釋為真正是這位先知所寫的文章。作為在聖殿中事奉的專職先知,聖殿中的詩歌必然從他而來。但是這首詩更適合於編在先知書中,而不放在詩篇中,是因為它的內容大致上使它更適合在以色列的敬拜中使用;而且它與哈巴谷在前面兩章中論及對上帝的特殊經歷也有更密切的聯繫。

  先知在回應向上帝所提出的問題時,曾被吩咐要等候一個異象並在當它來到時把它記錄下來(二2-3)。在這首詩中,我們沒有找到太多關於回應這個異象的詩詞。這個異象清楚地取用一種神聖顯現(theophany)的形式,而這首詩記載了上帝的顯現,以活潑的詩句,描寫上帝存在於自然界和各國中的果效。

  這對神聖顯現的描述,充滿對上帝從前為祂子民而出現的回憶。這首詩的基本內容(3-15節)暗喻希伯來人在出埃及時與上帝一起的經歷,也涉及在西乃山,和在曠野流浪時期的經歷。在那些古時的日子裏,上帝曾與祂的百姓同在;自然界的力量曾與上帝聯盟,把所有反對選民的人的力量都廢除掉。上帝曾為拯救他的百姓而行動過(14節),打敗所有他們的敵人。但對引述過去不單是要在回憶中記念,也要藉此對將來有所期望;上帝所已經作過的,祂必再照樣作。這樣,我們開始覺察到這篇突出的詩,不僅是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而且是帶到其高峰。

  上帝的異象增強了聽眾的信心,相信以色列將要再次像過往那樣得蒙拯救。早些年代,上帝曾經常常從困難和敵人手中拯救祂的百姓;哈巴谷祈求在祂的時間,「在這些年間」(2節),古時那種拯救將變成現在的事實。而這個在開始時的禱告,在這首詩結束時轉變成信心:「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16節)促使禱告轉變成信心的,就是所看見的異象。上帝在過去所行的,也是祂現在要再一次要做的。

  本書以一個被經歷折磨著的人糾纏不休的問題為開始,最後以一種歡喜快樂的陳述作結(17-19節)。這種喜樂的表達在它的背景中是值得注意的;它不是被描寫為一種處境暢順的結果,而是當那些所有通常令人愉快的事情都失落時(17節),在這種情況下仍能喜樂。在灰心失望當中,在缺少各種上帝的賜福記號時,哈巴谷能夠喜樂,因為上帝「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19節)再一次,這是一種上帝的異象,這異象使先知能夠轉變他的環境,並且發出讚美的聲音。沒有異象,人民就沉溺;但是哈巴谷肯定確實有一個異象,人民因此可以繁榮昌盛。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將來的祝福

 

約珥書二章28-32節

 

現在講到將來的應許。這些話顯然是屬於約珥時代以後的事。在這裏用「以後」兩個字,放在廿八節的開頭,表示以下這些內容,在時間上是指前面預言的祝福之後。它很清楚指一個中間時期,在時間上尚未確定的將來;也就是這裏所說的「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31節)。

 

耶和華的日子,先知早些時候已經預見它要威脅猶大(二1-2),現在他進一步指出,這個日子不但對猶大是幽暗和悲傷的,就是對世界各國,也都有同樣的威脅(第三章)。

 

但在這個日子來到以前,先知預言還有一個中間的時期存在,在這個時期中,要充滿上帝所應許將來的祝福。

 

一. 這些經文的原意,是約珥對在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講的話。這些居民剛剛熬過他們的國家所遭遇的危機,雖然上帝已經應許復興他們(二18-27),但是百姓仍然處在蝗災造成的破壞和貧乏之中。對於這些百姓,先知把上帝的話語傳達給他們。

 

上帝將要把祂的靈「澆灌」在凡有血氣的,那個日子將要來臨。在舊約中的這個「靈」字有各種不同用法;本文中,注意到這個靈與預言的密切聯結。上帝的靈是上帝的能力,生命能力;在這情況下,上帝的靈是神聖的能力,使得先知能講預言。

 

而先知所講的預言,又是上帝向祂的百姓用各種方式所宣佈的話語之一。廿八節指出,上帝的靈的澆灌,是在「凡有血氣的」身上;這句話再一次告訴我們這一段的意義,清楚指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或者猶太人)將來講的。

 

這種特別有所指,在下文中清楚表示出來,他們包括兒子和女兒,老的和少的,男僕人和使女。在開始的舉例中,預言一點都沒有超出上帝的選民,去向全世界宣佈的意思。它只是打破一些社會階層的區分,比如男、女、老、少,主人和僕人等之分。

 

預言的第一部分,在宣佈上帝的靈將要降下時提及許多不同的人,其含義是:由於上帝的靈豐富澆下,百姓作為一個整體,生活將發生改變。如果認為約珥書寫於主前第六世紀的後半葉是正確的話,這些預言宣佈的當時,可能是先知的宣講極稀少的日子;在另一方面約珥所指將來的時代,正是會充滿先知的宣告的時代。

 

這樣,這第一部分的信息便充滿了將來的應許:前面的預言已經指出,乾旱之後將有豐富的雨水降下;現在先知進一步指出,將來對上帝的話語的乾旱,也將要因聖靈如沛雨而結果子。

 

然而先知看到的將來比這更遠:在耶和華的日子未到來以前,將要發生一些不尋常的自然現象,包括太陽的失光,和月亮的變色。在這些大而可畏的日子裏,那些求告主名的人,卻要得救和得安全。

 

我們不能肯定約珥的聽眾對這番說話作何理解。直至不久以前,他們還以為耶和華的日子似乎即將要介入他們的時代和歷史。現在他們可明白,這日子還很遙遠。不過,這日子始終是要臨到的。他們也明白到,那日子的性質已有所改變。它不再單是威嚇和審判的日子。審判和災禍仍要出現(見第三章),但在這日子同時也可找到平安。

 

在未來的威脅來臨之先,上帝將會施恩,澆灌祂的靈,賜予新生命的應許。約珥的聽眾很難會將這些事串連而推算出一個末世的時序,但至少他們似乎是充滿了盼望。雖然如此,從後來的歷史看來,我們知道約珥所提及的遠景與他的時代並不接近,而他在宣講之當時,很難會掌握到年代的演進。故此,這些話在初次傳講之時,其主要目的是要給予人一個對將來概略的盼望。

 

二. 從新約的角度來讀約珥的這一部分預言,我們能讀出一個嶄新的意思,遠超過先知的時代所能理解和接受。

 

在新約聖經中多次引用或提及這些話(見可十三24;羅十13);但是最集中的解釋這些話,要舉彼得在五旬節講道中所論及的(徒五17-21)。彼得在他的講章中,把約珥的預言當作主要內容,並把它與耶穌、以及五旬節聖靈降臨連繫起來(徒二1-4)。預言所指的聖靈,使信徒能講各國的方言,因此它使得福音能打破語言的限制,去使和國人民了解並接受。

 

我們從新約的記載可以看到,約珥提前幾百年講到「教會的誕生」(也許是完全無意的)。他對那些曾經被蝗蟲蹂躪的人們,提供他們看見上帝在這個世界工作的遠景;祂將扭轉歷史的過程,使聖靈自由地賜下來。

 

在教會裏面,我們帶著感恩和讚美的心靈,去回顧五旬節聖靈的降臨。作為現代的約珥,我們要及時向前觀望。約珥的信息不但對現在,就是對將來也是有意義的。我們要時時回顧,在先知約珥這發人深省的話中,不但有現在的,也包含有將來的希望在內,它們值得我們去研究並掌握。

 

 

呼喚悔改

 

約珥書二章12-17節

 

現在先知更進一步從積極方面來闡述,他號召人們悔改,因為這樣也許是唯一可避免災難威脅的方法。當一個讀者或者聽眾悔改,最重要的是記住呼召發出的背景,因為正是豫感到一種威脅,使之覺得危難臨頭,並且考慮悔改。我們在研讀的這一段經文,可以看到先知教導悔改的三個步驟(或者三幅圖畫):

 

一. 悔改的邀請(12-14節)。

 

信息一開始,就引用上帝自己的話,說:「你們應當……一心歸向我。」(12節)

 

然後先知加上他自己的告誡,敦促百姓悔改歸向上帝。注意這裏的先後次序是很重要的。早些時候,約珥警告人們,耶和華的日子即將來到了;現在,正是這位耶和華,默示預言的主,祂開始向祂的百姓發出邀請,要他們離開罪惡的道路,歸向獨一真神。而先知自己鼓勵的話隨在後面,是基於以下不尋常的理由:因為上帝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並且對祂的百姓有豐盛的慈愛。

 

審判是百姓倔強、反叛的結果,他們堅決拒絕歸向上帝;這常常是他們自己造成的。要公義的上帝消除祂的憤怒,只有當他們悔改歸向祂,走信心的道路。

 

他們甚麼時候悔改,上帝也要「懊悔」;那就是說,祂將要止息憤怒和審判,並再一次施行憐憫。當這種情形出現之時,正常生活的祝福也將重新恢復起來,百姓也將有足夠的供物,獻給耶和華作各種感恩祭(14節下半)。

 

二. 悔改的行動(15-16節)。

 

先知清楚知道,單單邀請人悔改是不夠的,必須有悔改的行動表現出來,藉以激勵他們真實的悔改。因此祂再一次要求錫安吹角。這一次吹角不是警告一支神秘的軍隊臨近(見二1),而是呼召百姓聚集,宣告一個嚴肅的國民大會。

 

這個國家(經文中只用耶路撒冷居民的稱呼)現在召集了一個公眾的大會;在會上宣佈禁食,因為這次會議將要產生和決定公開的悔改行動。藉著行洗濯之禮,百姓人人自潔;外表的清潔表明內心有清潔的願望。所有的人都要出席這次會議,包括長老(中文聖經譯作『老者』),他們是百姓的領袖;還有孩童和吃奶的嬰兒,他們也被帶來參加。他們雖然難以對國家面臨的危險,負任何責任,但是他們的將來卻與國家的命運密切相關。

 

就是那些新婚的,他們似乎比別人更有理由不出席會議,然而卻都參加了;因為他們有沒有希望成為未來的丈夫或妻子,完全取決於這次嚴肅會禁食的結果。

 

三. 悔改的禱告(17節)。

 

最後,先知做了一個禱告;在這個禱告裏,約珥用了第一人稱,像是直接向上帝發出的,但事實上卻是教導祭司在悔改的大會上發出的。禱告可分為兩部分:

 

(甲)首先,他們懇求主顧惜、寬恕祂的百姓,也就是施行祂的憐憫,放棄審判,作為對百姓悔改行動的回應。

 

(乙)其次,先知進一步陳明上帝要施憐憫的原因,它是為了免得百姓在列邦中成為『羞辱』。

 

這個禱告的第二部分,不是簡單的只是祈求上帝顧惜他們,免得他們在外邦人的眼中蒙羞辱;這個第二部分的禱告,它是暗指以色列存在的目的:上帝的選民是祂藉以向其他國家啟示祂自己的工具。如果,在審判中他們垮台了,別人將要問:『上帝在那裏呢?』他們要以為以色列的上帝不存在,這樣,上帝在世界上的目的將受到阻礙。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

 

約珥書二章1-11節

 

現在先知宣佈一個從上帝而來關於將來的宣講;在這個宣講裏,他把可怕的過去和黑暗的將來編在一起。

 

這一段的主題是耶和華的日子;這個主題在開頭的兩節(1-2節)中,在宣講一開始就托了出來,又在這一段的最後一節(11節)中陳述。但是這一段的中心內容,仍然回到蝗災的話題上(3-10節);然而,進一步仔細考察發現,先知用以講論他們最近經歷的蝗災的言詞,現在已經轉用於生動的描寫即將來臨審判的日子。

 

這樣,在第一節開始的吹角警告,是指著將來,而不是指過去。先知小心地選擇用詞,去繪畫一座即將被圍攻的城市。這座城市就是耶路撒冷,或者錫安;這座城的守望者奉命去吹他們的角,藉以警告所有居民,敵人進攻的危險迫在眼前。但是在這裏吹角發出警告進攻這座城市的,不是敵人的軍隊,而是一隊天使天軍,他們的來到表示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已經臨近了。這個日子被描寫成黑暗和幽冥,大隊的聯軍迫近包圍耶路撒冷的密雲烏黑的日子。這一個事件被啟示為獨一無二,從來沒有發生過,並且以後也永不再會有的(2節下半)。

 

逐漸地,先知語氣改變了,他一方面繼續去描述即將來臨的天軍,另一方面喚起人們想起最近發生的蝗災。這樣,過去的可怕經歷和將來審判的聯繫,在先知的教導中變得十分清楚。最近的蝗蟲入侵,本身是十分恐怖的,但只是未來更加可怕的事件的陰影;如果過去所有的災難,只是將來的一種象徵,那麼,耶和華的日子就的確是更加大而可畏了。

 

把耶和華的日子來臨時的情形,描述比喻為蝗災,用意是說其全面的毀滅和不可改變的進程。在三至十節中所用的語言,是為了使人想起蝗蟲的強烈破壞情形。牠們的蹂躪好像火燄,強烈而迅速地向前瀰漫,留下火燄燒過的大地成為荒涼的曠野。正如一隊蝗蟲,行進菜園良田,使之變為不長蔬菜的荒蕪之地,末世的天軍經過之處,亦盡施毀滅。先知繼續描述下去,他感到那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有次序且不吉祥,直闖整個大地,沒有一個地方能倖免,沒有一樣能逃避,它勝過所有的防寨,致使整個的宇宙都震撼起來,日月無光,天昏地暗!

 

先知講的信息的強而有力,不僅在於他使詩的語言貫穿他所講的,而且喚起聽眾聯想將來、回憶過去。他們最近經歷蝗蟲的毀滅,現在,藉著警告有更可怕的災難,耶和華的日子臨近,它將突然改變以後的時間和歷史!好像先知所描述的那樣,那日將具有末世的特徵,它不像他們最近遭遇的蝗災,它將遠比蝗災嚴重得多,遠超過人的語言所能說明。

 

先知除了警告那日不可避免一定要來到以外,在這段開始時,先知也提供一線的希望,雖然沒有舉出具體的內容,但在第一節吹角響起大聲時,如果聽者接受這種警告,也許還不致太遲。因為既然來臨的是耶和華的日子,惟獨耶和華自己定了這個日子,祂也能使之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