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書只有三章,共 56 節,但其中闡述了一個重要的神學觀點,就是信心與公義的相連,豎立了真理的基石——義人因信得生。保羅在羅馬書闡述「因信稱義」的教義時,就引用了這句經文。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 義人必因信得生。』 原來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羅 1:16-18)
保羅延伸哈巴谷的真理,告訴我們福音(耶穌基督的救恩)是上帝的大能,為要就一切相信的人。上帝的公義在耶穌基督的救恩上顯明出來,「顯明」原文是「啟示」,也就是說上帝藉著耶穌將祂自己啟示給我們。在基督的救恩裡,啟示了上帝公義與慈愛,也顯明了祂信實守約的屬性。
上帝的信實根植於祂的聖潔,祂的信實顯在——
1. 祂永不改變,「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2. 祂的大愛,「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
3. 祂的饒恕,「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4. 祂的帶領,「他帶領百姓歡樂而出,帶領選民歡呼前往…」
5. 祂的應許,「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
6. 上帝的保護,「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
羅馬書裡的「信」faith(pístis),是由字根 「被說服」(peithô) 來的,也就是說即使我們的信心,也是上帝的恩典;是被上帝的大愛所說服的回應,不是人自己與生俱來的。因為出於上帝的信實,一定會拯救與審判,所以我們信靠。
因此,稱義要靠信心,也可以說是忠心。舊約信心偉人單憑上帝的應許行事時,就是「出於信,以致於信」的表現。在他們行動前,上帝呼召他們,他們終其一生尊崇忠於上帝,而耶和華也時時引導供應他們。
這便是哈巴谷在第三章的讚美詩的信念,保持對耶和華屬性和作為的確信,先知也加入了宣告猶大和巴比倫遭禍的行列,「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祂知道猶大國將要面臨信實的上帝的審判,上帝將要藉外邦的侵略,來管教祂的子民。然而哈巴谷也認識上帝信實的另一面——憐憫與慈愛,所以他完全信靠上帝。他宣告——因著信靠上帝,認識上帝作為背後的信實,這等人將要得生,被上帝稱為義人。
被上帝視為義、得永生的人,必是相信上帝的人。反之,惟有藉著信心,才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引用哈巴谷的金句,來鼓勵信徒當堅守信心。他說「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 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來 10:36-38)
他接著舉了很多舊約裡信心的例子,鼓勵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 12:1-2)
信心是信徒敬虔的行為與安靜等候上帝的根基。
希伯來書闡述了信心的真義,書中列舉了許多信心人物,他們的盼望(或上帝給他們的應許)有許多在他們的一生都沒有實現,作者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因此他們的義是因著他們的相信而來。我們的信心時常是建立在看得見的神蹟、蒙應允的禱告上,但是「所望」和「未見」都是尚未實現的事情,甚至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發生。哈巴谷書提醒我們,信心不是從上帝行過的神蹟得來,而是因著信心、我們看到上帝的神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