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是18世紀英國「衛斯理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衛理宗(Methodism)的創始人。他深受保羅神學的影響,但在解釋保羅的「稱義」、「成聖」與「恩典」等主題時,與馬丁路德、加爾文不同。他的神學既繼承宗教改革「因信稱義」的教義,又強調聖靈在信徒內在生命中的實際更新和聖潔生活。
一、衛斯理的保羅觀核心:信心稱義 + 恩典成聖
衛斯理接受路德的基本教義——因信稱義,但他不把焦點放在「上帝的義是外在的地位改變」,而是更看重救恩在信徒生命中的內在轉化與聖潔生活。
他認為:
「稱義是得赦免,成聖是得潔淨。」
二、衛斯理如何理解保羅的關鍵主題?
1. 稱義:信心使我們得赦免(羅5:1)
- 稱義是上帝因基督的緣故赦免我們一切的罪
- 是單靠信心、不是靠行為(與加拉太書、羅馬書一致)
- 信心是人自由地回應上帝的恩典
2. 新生:信徒重生、得新生命(提多書3:5;羅6章)
- 稱義與重生同時發生,是「救恩的起點」
- 衛斯理特別強調重生不是「形式的轉變」,而是心靈與生活的更新
3. 成聖:恩典使人越來越像基督(帖前5:23)
- 成聖是上帝透過聖靈使人脫離罪的權勢
- 他引用保羅的話:「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帖前4:3)
📌 衛斯理的特色在於:強烈強調成聖不是可選項,而是救恩的核心一部分
三、衛斯理對保羅「恩典」與「自由意志」的詮釋
這裡是他與**加爾文神學(特別是預定論)**的最大分歧點:
主題 |
衛斯理的看法 |
加爾文的看法 |
恩典 |
向所有人普遍施行(普遍恩典),人可以自由回應 |
有效恩典,只對選民有效 |
自由意志 |
墮落後仍保有選擇的能力,靠著恩典可以自由回應福音 |
墮落後完全失去自由,唯有上帝主動拯救 |
預定 |
反對預定論,強調上帝願萬人得救(參提後2:4) |
上帝揀選一部分人得救 |
成聖 |
是上帝的恩典,也是人的努力與合作(Synergism) |
是上帝單方面的工作(Monergism) |
📌 衛斯理強調「合作的恩典觀」(Synergistic grace):上帝主動施恩,人自由回應。
四、衛斯理的保羅觀特色:完全成聖(Entire
Sanctification)
衛斯理特別從羅馬書6章、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加拉太書5章等保羅經文發展出:
一種「完全成聖」的教義:信徒可以在今生進入愛上帝、勝過罪的完全狀態。
- 不是絕對無罪,而是愛的完全(perfect love)
- 聖靈的工作使人不再被罪轄制
- 是對救恩終極目的的回應:「得以在基督裡完全」(西1:28)
這個觀點與加爾文「罪仍然內住」的觀點有所不同。
五、衛斯理的《羅馬書》解釋(羅觀)
他認為:
- 羅1–5章:強調信心稱義
- 羅6–8章:信徒脫離罪的權勢,進入成聖的生活
- 羅12章以後:聖潔生活的具體實踐
📌 衛斯理重視羅馬書不只是信仰地位的改變,更是生活樣式的更新。
六、提問與反思建議:
若你要深入衛斯理的保羅觀,可以思考:
- 衛斯理說信心不只是得救的起點,也是活出成聖生活的動力,你是否這樣經歷?
- 你怎樣理解「稱義」與「成聖」的關係?是分開的?還是連續的?
- 你相信人可以靠著聖靈勝過罪,活出愛與聖潔嗎?
- 你如何看待自由意志與上帝恩典的互動?是上帝主動全部完成?還是人要合作?
- 「完全成聖」對你來說是可達成的盼望?還是難以實現的理想?
七、總結:衛斯理的保羅觀是「福音的整全圖像」
主題 |
衛斯理的強調 |
稱義 |
因信領受,得著赦免與上帝的接納 |
成聖 |
恩典使人被改變,越來越像基督 |
恩典 |
是普遍施行的,呼召每個人自由回應 |
聖靈 |
是重生、成聖與完全愛的來源 |
成熟的救恩 |
不只是得赦免,更是活出愛與聖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