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要談的「對觀福音的兩個來源說(Two-Source Hypothesis)」,是新約聖經研究中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也是幫助我們理解馬太、馬可、路加三卷福音書彼此關係的關鍵理論。
📘 什麼是「兩個來源說」?
「兩個來源說」是為了解釋這個現象:
馬太、馬可、路加這三本福音書內容高度相似,甚至很多段落幾乎逐字相同;但同時又有一些明顯的不同之處。
這個理論提出:
📌
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根據兩個共同的資料來源寫成的:
🧩 兩個來源分別是:
1️⃣ 馬可福音(Mark)
- 被認為是三本中最早寫成的福音書(大約主後60年代)。
- 馬太與路加都使用了馬可福音的大部分內容(大約97%的馬可內容出現在馬太,88%出現在路加)。
- 馬可是「第一來源」:提供基本敘事架構與故事內容(如耶穌受洗、行神蹟、受難等)。
2️⃣ Q資料(Quelle)
- “Q” 是德文 Quelle 的縮寫,意思是「來源」。
- Q資料是一份假設存在的文字資料,內容以耶穌的語錄、教導為主,例如登山寶訓、主禱文等。
- Q資料的內容同時出現在馬太與路加,但不在馬可中,因此學者推論他們都引用了這份資料。
✅ 舉例:「你們是世上的鹽」這類教導出現在馬太和路加,但馬可中沒有。
📊 簡單圖示:兩個來源說的結構
🔍 這個理論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對觀福音?
✅ 解釋了相似之處
三卷書內容高度重疊,是因為馬太與路加都參考了馬可和Q資料。
✅ 解釋了差異之處
馬太與路加各自也有屬於自己的傳統與材料(M 與 L 來源),這就產生了特有的故事和視角。
例如:
- 馬太獨有:博士來訪、逃往埃及
- 路加獨有:撒迦利亞與馬利亞的詩歌、耶穌12歲在聖殿
🧠 學術上的價值 vs 信仰上的眼光
學術價值:
- 幫助我們看到聖經作者是有目的地選材與編排。
- 揭示早期教會如何保存與傳承耶穌的教導。
信仰眼光:
- 不論資料來源如何,聖靈引導作者保留了最重要的真理。
- 四福音展現了耶穌生命的不同面向,彼此補足,使我們對福音有更全面的領受。
📌 小結:兩個來源說的重點
重點 |
說明 |
第一來源 |
馬可福音:最早、最原始的敘事來源 |
第二來源 |
Q資料:假設的耶穌語錄集,馬太與路加共用 |
支援來源 |
M與L:馬太與路加各自的獨特資料來源 |
結果 |
馬太與路加在相似中保有差異,呈現更豐富的福音圖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