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在敘利亞西流古王朝沒落之後,經過一百多年光榮的獨立時期。其實猶太人真正的敵人不是外來的侵略者,而是內部的不團結。當時,猶太人有兩大黨派,一個是支持馬加比家族作君王和祭司的人;他們擁有政治權勢,是耶穌時代撒都該人的前身。另一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哈西典人。他們原先也支持馬加比家族,但是在爭取到宗教方面的自由之後,即不再過問政治;法利賽人就是從他們演變而來。這兩派的人經常有爭執,而哈斯摩年王朝更是為了王位的繼承,內部迭有紛爭。當時,羅馬正逐漸興起,猶太最後敵不過羅馬的勢力,終為羅馬的龐貝將軍所奪。
此時有以土買人(亦即以東人)安提帕崛起,他被龐貝授命為哈斯摩年王朝的首相和顧問,在猶太地操有實權。但是他同時卻又幫助凱撒,因此當凱撒後來戰勝龐貝成為羅馬皇帝時,就委派安提帕為猶太、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三省的省長,其兒子希律後來更被封為王。哈斯摩年王朝到此告一段落,其子孫只能擔任大祭司職。希律,就是後來被稱為大希律的,四處逢迎,起初極力援助安東尼 (Antony),後來又見風轉舵,支持屋大維 (Octavian),因此,不論誰當羅馬皇帝,希律都得到他們的信任。屋大維,亦即後來被尊稱為奧古斯都的,當上羅馬皇帝以後,更把猶太附近的撒馬利亞、加利利、泰爾海濱,甚至遠到埃及,都交給希律管轄,並正式任命他為王, 時為公元前37 年。希律為討好猶太人,在公元前 20 年為他們蓋了一座宏偉的聖殿,但聖殿尚未蓋成,他就在公元前 4 年去世,他的兒子們被封為巴勒斯坦不同地區的分封王。
猶太人雖然有這些外來的分封王,但是真正控制他們,得其心的是祭司。大祭司的職位原是世襲,而且是終身職。與祭司共同治理百姓的還有由長老們組成的議會。除了納貢和外交事務外,猶太人其實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但是猶太人還是不滿羅馬的干預與統治,陸續有叛變,惟其內部卻又不和;公元 70 年羅馬的提多將軍摧毀耶路撒冷,其軍隊焚燒聖殿,猶太人自殺或被殺的很多,猶太史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所寫的書《猶太戰史》對此有詳細描述。猶太人最後一次起義是在公元 135 年,由巴克巴(Bar-cachba)所領導,導火線是因當時羅馬皇帝哈德良 (Hadrian, 117-138 A.D.)下令禁止行割禮,並在耶路撒冷聖殿舊址建造朱彼特(Jupiter)神廟。但此叛變並未成功,巴克巴被捕。從此以後,耶路撒冷變成羅馬人的城市,猶太至此可以說是徹底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