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羅馬統治的時期(公元前 63 年─公元 70年)

 

  猶太人在敘利亞西流古王朝沒落之後,經過一百多年光榮的獨立時期。其實猶太人真正的敵人不是外來的侵略者,而是內部的不團結。當時,猶太人有兩大黨派,一個是支持馬加比家族作君王和祭司的人;他們擁有政治權勢,是耶穌時代撒都該人的前身。另一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哈西典人。他們原先也支持馬加比家族,但是在爭取到宗教方面的自由之後,即不再過問政治;法利賽人就是從他們演變而來。這兩派的人經常有爭執,而哈斯摩年王朝更是為了王位的繼承,內部迭有紛爭。當時,羅馬正逐漸興起,猶太最後敵不過羅馬的勢力,終為羅馬的龐貝將軍所奪。 

  此時有以土買人(亦即以東人)安提帕崛起,他被龐貝授命為哈斯摩年王朝的首相和顧問,在猶太地操有實權。但是他同時卻又幫助凱撒,因此當凱撒後來戰勝龐貝成為羅馬皇帝時,就委派安提帕為猶太、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三省的省長,其兒子希律後來更被封為王。哈斯摩年王朝到此告一段落,其子孫只能擔任大祭司職。希律,就是後來被稱為大希律的,四處逢迎,起初極力援助安東尼 (Antony),後來又見風轉舵,支持屋大維 (Octavian),因此,不論誰當羅馬皇帝,希律都得到他們的信任。屋大維,亦即後來被尊稱為奧古斯都的,當上羅馬皇帝以後,更把猶太附近的撒馬利亞、加利利、泰爾海濱,甚至遠到埃及,都交給希律管轄,並正式任命他為王, 時為公元前37 年。希律為討好猶太人,在公元前 20 年為他們蓋了一座宏偉的聖殿,但聖殿尚未蓋成,他就在公元前 4 年去世,他的兒子們被封為巴勒斯坦不同地區的分封王。

  猶太人雖然有這些外來的分封王,但是真正控制他們,得其心的是祭司。大祭司的職位原是世襲,而且是終身職。與祭司共同治理百姓的還有由長老們組成的議會。除了納貢和外交事務外,猶太人其實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但是猶太人還是不滿羅馬的干預與統治,陸續有叛變,惟其內部卻又不和;公元 70 年羅馬的提多將軍摧毀耶路撒冷,其軍隊焚燒聖殿,猶太人自殺或被殺的很多,猶太史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所寫的書《猶太戰史》對此有詳細描述。猶太人最後一次起義是在公元 135 年,由巴克巴(Bar-cachba)所領導,導火線是因當時羅馬皇帝哈德良 (Hadrian, 117-138 A.D.)下令禁止行割禮,並在耶路撒冷聖殿舊址建造朱彼特(Jupiter)神廟。但此叛變並未成功,巴克巴被捕。從此以後,耶路撒冷變成羅馬人的城市,猶太至此可以說是徹底覆亡。

 

馬加比時期(公元前 167-63 年)

 

  安提阿哥 IV 不但在耶路撒冷這樣做,還要把這種拜偶像的習俗推行到各地。公元前 167 年,有一個敘利亞軍官率領一批士兵來到耶路撒冷城西的莫頂(Modin)小城,高築希臘神像,並召人民來獻祭。他對當地極有名望的老祭司馬他提亞(Mattathias)威迫利誘,要他帶頭順服國王,獻祭給神像。馬他提亞不從,但有一個猶太人為了討好長官,竟然上前獻祭,馬他提亞見狀,怒不可遏,當場就把他給殺了。他的兒子們一不做,二不休,又把敘利亞軍官也殺了。經他們登高一呼,凡是願意敬拜上帝,遵守法,不願意聽從國王去拜偶像的猶太人,都來跟隨他們。

 

馬他提亞此時年紀已經老邁,臨終時指定三子猶大繼續領導。猶大驍勇善戰,大家暱稱他為馬加比(Maccabees),意思就是「執鐵鎚者」,因此這段事蹟就被稱為「馬加比革命」。兩年後,也就是公元前 165 年的 12 25日,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去除偶像,再一次將聖殿奉獻給上帝,這就是耶穌時期「修殿節」的由來。猶太人現在稱它為「看努加」,亦即「奉獻節」的意思;又由於過節時家家戶戶點臘燭慶祝,於是又叫做「眾光節」。

 

  之後,猶太人在馬他提亞五個兒子們逐一領導之下,繼續奮鬥;雖然敘利亞王屢次派軍隊鎮壓,皆未成功。到馬他提亞其中一個兒子西門任領袖時,他被猶太人擁立為終身大祭司。此時敘利亞國力稍弱,需要猶太人的支持,遂容許猶太人自治。西門在公元前 139 年與羅馬結盟,羅馬承認猶大國的獨立自主權。但是未多久,西門和他的兩個兒子被他的女婿暗殺,僅存的兒子約翰赫迦納及時登基,赫迦納終成大祭司和國家元首,這就開始了哈斯摩年王朝。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有甚麼分歧?

 

為甚麼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的傳統有那麼多的分歧呢?是甚麼令他們在猶太律法上有那麼多不同的意見呢 ?

後來的猶太傳統聲稱,出現那麼多分歧,皆因撒都該人不接受口傳律法。基於這個假設,現代學者曾認為撒都該人是嚴格地從字面意義解釋妥拉的,但這個論點卻不能解釋多數被視為屬於撒都該人的律法觀點。

撒都該人在神學問題上與法利賽人也有分歧。他們否定人死後有賞有罰,也不相信靈魂不滅,而這些正是法利賽人所接受的思想。雖然他們得承認聖經所提及的上帝的使者是存在的,但他們卻不相信世上有超自然的天使。他們又認為人有絕對的自由意志,所以上帝不會干預人的事情。

根據拉比文獻的記載,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最基本的分歧在於曆法的爭論。撒都該人堅持第一次俄梅珥祭(offering of the Omer,獻一捆大麥為祭;利二十三9-14)絕不可在逾越節的次日舉行,因為利未記二十三章11節說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這捆搖一搖。為了確保自己能在七天中適當的一天守這個節期,撒都該人就像我們從死海教派和《禧年書》得知的一樣,採用了基於太陽月和太陽年的曆法。

 

撒都該人是何人?他們的信仰如何?何以有權捉拿使徒?

 

  (徒四章13)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有三種黨派,即:

  一、法利賽黨(PHARISEEs)
  二、撒都該黨(SADDUSEES)
  三、愛色尼黨(ESSENES)

  愛色尼黨未見於新約聖經,但傳說施洗約翰就是這一黨派的人,與世無爭,避居曠野。法利賽人的事則記載在四福音甚詳,主耳穌曾責備他們為假冒為善的人。

  撒都該黨,當時皆為祭司份子,他們自稱為利未的後裔。「撒都該」一名源出於祭司「撒督」(撒下八章17節,十五章27)。但有人主張這名源出於紀元前200年、猶太議會的一位領袖稱為「撒督」者,成立一個黨派,以恢復猶太人古時虔誠禮拜的一切規例。

  「撒督」意即「公義」,所以「撒都該黨」意即「義人黨」。這些人多為祭司與猶太貴族及富人,因此窮人多數贊成法利賽黨的主張。

  撒都該黨徒在當時握有宗教大權,他們反對使徒傳復活之道,所以來捉拿他們。請注意這裡是說:祭司們和守殿宮並撒都該人,並非是羅馬兵丁。這種捉拿與審判是純粹宗教性的,與政治無關。

  撒都該黨的信仰有主要幾點:

  一、不信死人復活。
  二、人死「靈魂亦死」無來生及報應。
  三、不信天使或鬼魂存在。
  四、不信定命論,人有絕對的自由。

  因此他們曾以復活的難題要難倒耶穌(太二十二章2333),但被耶穌駁得啞口無言。

  保羅在受審時,因為主控人有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在場,所以保羅很聰明地利用他們信仰矛盾之點,來引起他們爭吵,使自己脫身(徒二十三章610)

  撒都該人只保守宗教的儀式,並不實行摩西其它的生活教訓。他們也擁護羅馬的統治,注重物質的享受。因此今天復國的以色列人,還多少保有法利賽人的生活形式,但撒都該精神則早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