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正典的挑選與爭議


一般聖經學者與教會歷史學者認為,傳統上教會判斷某一信仰文獻是否可列入正典,大約是根據以下三個原則:

(一) 該文獻在眾教會中被接受和應用的廣度。

(二) 該文獻的內容對教會傳統教訓(上帝的救恩和慈愛)的忠實程度。

(三) 該文獻是否源於使徒傳統(由某一位使徒,如保羅或彼得,所寫的或賦予權威的)。

前面這三項原則是後世學 者們所歸納的,但是沒有人知道早期教會領袖是否真的按照這樣的原則,因為年代久遠,難以客觀檢驗。我們願意相信,早期教會領袖挑選聖經「正典」的過程必定 相當慎重,但是並不表示這個過程完全沒有瑕疵,完全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事實上,人為力量介入的斧鑿之痕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現存基督宗教的不同教派,所各 自認可的「正典」也不同;換句話說,不同的教派使用的聖經是不同的。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天主教與基督教聖經的差異。使用華語的基督徒可能會注意到翻譯名詞不同的問題,例如基督教中文聖經的「馬太」在天主教稱為「瑪竇」,基督教的「摩西」在天主教則是「梅瑟」;這些只是中文音譯的差異,無關乎經文內容,最大的差異仍是在「正典」的認定上。

基督宗教的舊約聖經正典有兩大文獻傳統,一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所流傳下來的文獻,稱為「第一正典」(Protocanonical Books),以希伯來文寫作。另一則是住在亞力山卓、希臘地區的猶太人所傳下來的,稱為「第二正典」(Deuterocanonical Books),大部分以希臘文寫作。「七十士譯本」就是來自第二正典的傳統。

天主教的舊約聖經以「七十士譯本」為準,所以其舊約聖經總共是46卷。基督教受到宗教改革時期銳赫林(Johann Remchlin1455-1522 AD)主張的影響,認為舊約經卷乃是依據「希伯來傳統」寫成,應該只能包括「第一正典」。而剛好多出來的7卷不是用希伯來文寫的,馬丁路德和約翰加爾文也認為這7卷不影響基督教信仰,因此基督教只接受用希伯來文寫的39卷。特別是主後一六四八年的衛斯敏特會議(Westminster Synod)之後,長老宗(加爾文宗)教會都反對將非屬於「第一正典」的部分(稱為次經,Apocrypha)納入舊約正典,主後一八二六年「英國與外國聖經協會」拒絕再印發任何包含次經的聖經。但是今天的聖經學界認為這7卷對新、舊約之間的歷史有極大的幫助,尤其是馬加比書。

另外,以斯帖記1041624以及但以理書324-901311442這幾處經文,也是在猶太正典找不到的資料。這些事實證明了經典的重要與否、權威與否、完整與否,不可避免地牽涉到人為的選擇與判斷。

在新約正典的形成過程,也曾經發生過爭議。引發爭議的7本經卷包括: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後書、約翰二書及三書、猶大書和啟示錄。還有3段經文也引發爭議,包括:馬可福音169-20(基督復活與婦女和門徒的告別)、路加福音2243-44(天使顯現及耶穌流汗像血滴落)、約翰福音753811(即著名的「行淫的女人」這段經文,現代中文譯本與和合本的81在原文中是753)。天特會議後,天主教已經認定這3處經文乃受靈感寫成,不容質疑。

另一個極端的例子是撒瑪利亞教團,只承認「摩西五經」,因為她/他們認為猶太人在亡國之後從巴比倫回來,已經沒有經典了;後來的先知書、歷史書等,都是假造的,所以她/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作為信仰經典。

最後,依照聖經本身的記載,應該還有許多經書沒有被編輯在正典之列,但它們卻是很重要的信仰文獻。例如:

(一) 民數記2114──上主的戰記。

(二) 約書亞1013──雅煞珥書。

(三) 列王記上1141──所羅門史。

(四) 列王記上1419──以色列列王史。

(五) 列王記上1429──猶大列王史。

(六) 路加福音11-2,「好些人從事寫作,報導在我們當中所發生的事。」

(七) 歌羅西書416,「你們也要宣讀從老底嘉教會轉給你們的信。」

主後一九四七年在埃及發現「多馬福音」、「希伯來福音」等,都未被編入聖經中,也跟主流教會所認定的正典採納原則有關。

聖經成為正典

一、舊約部份
  
        首先要先討論舊約正典的問題。猶太人自古把舊約聖經分為三部份:律法書、先知書和其他聖卷(又稱「著作」)
 
  近代聖經學者對舊約正典的經過及其年代並沒有一致的說法。好些學者認為正典的形成開始於公元前621年猶大王約西亞在位時。根據列王記下廿二章的記載,當時的大祭司在聖殿裡找到一本法律書(一般相信為申命記),交到國王手裡,國王讀後心知以色列民沒有遵行書上的誡命將導致上帝的懲罰。故召集所有的領袖一同到聖殿去,王當眾宣讀律法書,並向上帝立約,要聽從他,遵守他的法律和書上規定的一切誡命。全體人民也都答應遵守這約,律法書遂公開而隆重的被認定是神聖的正典。
 
  也有學者認為律法書成為正典是在先知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才確定的。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後,先知以斯拉在人民面前鄭重宣讀上帝的律法書,人民痛悔認罪(尼希米記八章)。從那時起律法書才成為正典。
 
  另有人主張,律法書成為正典應遠溯摩西時代,因為摩西把上帝的命令傳給人民時,全體人民同聲回答:「上帝的話,我們一定遵行。」
 
    可見當時人們對摩西所宣讀的約書已經有了正典的觀念。其後的兩次事件不過是重新強化這一觀念罷了!
 
  在猶太人眼中,律法書的地位遠超過其他部份,認為律法書佔有無與倫比的最崇高地位。律法書被列入正典,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任何疑問。
 
  在以斯拉時代 舊約各書中有的還未出現。以斯拉不可能親自完成了全部舊約正典的編校工作。不過根據以斯拉記七章和尼希米記八章的記載,我們或者可以說,以斯拉本人和他率 領下的一群學者對舊約各書的蒐集和校定曾經出過力,而部份的短篇先知書也可能是在這時期寫成的。不管如何,舊約正典第二部份先知書在以斯拉時代大概已經截 止。比起律法書,先知書中有兩卷「約拿書」和「以西結書」在猶太學者中引起頗多爭論。但終究還是被人民接納為正典。
 
  至於其他聖卷,在猶太人心目中,這一部份歸入正典跟律法書或先知書不同,是一本一本被接納歸入的(亦即前二者是集體被認定的)。這些書多半不在經常的崇拜中宣讀,只在特定的場合中宣讀(亦即前二者是常在經常的崇拜聚會中宣讀)
 
  一般同意這些書是在西元90年的雅尼亞會議中確定的,但不是說這一部份的書在會議前不受重視。在古代一本書的出現必須先有廣大的讀者,因為這樣才有人肯費時費力從事於抄書(那時可沒有印刷術),以滿足民間需求。對於未來討論的新約正典也是如此,並不是因為會議決定後書才盛行,而是先有一些(也沒有比正典的數量多多少)盛行的書才開會決定哪一些可以被接納為正典,而會議的結果也得由民間的接受程度來驗證(這點可由新約的正典形成歷史來說明)
 
  當然,比起前兩部份,這些書引起略多的爭議。有四本書「箴言」、「傳道書」、「雅歌」、「以斯帖記」發生過爭議。
 
  由以上的資料我們看出正典的形成並不依靠任何權威人士或會議加以審定,以色列人民從無數的歷史事件和自己的經歷體驗,深信舊約聖經的話出自上帝,它所產生的力量對整個民族或個人來說,都超越人所能理解的,他所發出的權威又是那麼自然而不可抗拒(找不出以色列人有為舊約正典的書目分黨結派的資料),這一切都成為他們承認和接受正典的根據(當然,有些主觀成分),所謂某某權威人物或會議的鑑定或承認,反而是形式上的問題罷了。
 
二、新約部份:
  
    第一世紀的信徒還沒有一部叫「新約」的書給他們念,但也無妨。因為當時有許多跟從過耶穌的門徒,和親眼看見耶穌,聽過他教訓的人都可以成為耶穌的見證人,把耶穌的教訓以在場者的資格傳給別人。亦即初期的福音是以口傳的方式為主。
 
  另一方面當時印刷術尚未發明,凡有創作須靠手抄始能成書。抄一本書工程很大,成本昂貴,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而耶穌的門徒多是無產階級,要替師尊出書,卻也不是一件易事,更不用說當時根本不太有需要了。
 
  基督徒進入第二世紀後及面對著雙重的危機,一方面受羅馬帝國的迫害,一方面有異端邪說的衝擊。其中有馬吉安一人,主張根源於諾斯底主義(希臘的學派)的異端,影響許多人,並編訂其認定的正典。包含路加福音及保羅的十封書信與他自己的作品(與現行新約正典差異不大,表示那些書信與福音早已盛行)。因馬吉安認為其他三本福音書有濃厚的猶太色彩(想必這三卷也十分盛行),故不列入正典。
 
  在這種情形下教會自然要採取行動(之前可能也沒有想到要編正典),然而新約正典的形成歷時不短。最初的經目大約在公元170年編訂,與現在的正典比較,多了兩卷「偽經」,但缺少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參書和希伯來書。這一次的書目可說是因為異端的壓力催逼產生出來的。
 
  到了第二世紀的後半期,教會需要正典的觀念更加普遍,對當時流行於教會間的經卷也逐漸有了一致的認識,四福音與保羅書信同樣被高舉。不過西坡律陀所開列的書目中仍含有前文所述的兩卷偽經。
 
  第三世紀後教會重要的領袖均發表了有關正典經目的主張,對於西元170年的書目所包括的各卷大多沒有異議(兩卷偽經則仍受爭議),而較有問題的是希伯來書與一些教會公函(希伯來書遇到的主要是作者不能確定的問題)。史家優西比烏曾綜合各地教會的意見,把正典經目分為三類:
 
1.確定的經卷:四福音、保羅書信、使徒行傳、彼得前書、約翰壹書與啟示錄。
 
2.存疑的經卷:雅各書、彼得後書、約翰二三書與猶大書。
 
3.杜撰和捏造的:偽經。
 
  到了第四世紀,教會對新約正典的經目看法更趨一致,西元367年阿他拿修擬定了新約正典27部,與今日的新約全書相同。西元397年迦太基會議中也通過了相同的一份經目,得到所有教會的贊同,至此新約正典編訂完成。
 
一般同意保羅書信在新約諸書中最先被輯成專集。但在這以前他的書已經在流傳中,可參見彼得後書三章1516節中將對保羅書信的稱讚。其被編入正典沒受到什麼阻力。四福音亦很順利的被納入正典,阿他拿修於西元367年的文告中亦提及四福音早在西元200年以前即被全教會無異議的接納為正典。其餘各經卷則在經過多年的嚴格考驗後被接納為正典。

正典的觀念

教 會誕生時,正典已在她的手中。使徒的社眾從不知道,如果沒有權威的經文,情況會變成怎樣。他們那猶太教的傳統根基向他們保證︰自從摩西的日子,他們已有默 示的經卷。況且,耶穌由受試探到釘十架,都經常引用舊約(參考太四 4、7、10,五18,十35),這正有力地見證了猶太傳統的神聖地位。甚至,耶穌的對頭也從沒有指示他曾對聖經不忠。那時,對聖經的解釋也許引起過尖銳 的衝突,但對它的權威則鮮有爭論。而且,耶穌不單肯定舊約的權威,還認為自己成全了舊約︰「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 應驗。」(路二十四 44)彼得在講道時引用約珥書(徒二 16—21、32、33)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教會在五旬節誕生的時候,舊約及基督的教訓已經組合起來,成為教會的正典。

上帝的啟示是結 合了話語和行動。如果摩西不加以解釋,埃及的十災可能只被視為巧合的自然災害︰大衛登上以色列的王位,然後佔領耶路撒冷一事,如果沒有撒母耳和拿單說出其 中的真正意義,就只會成為中東政治舞台上的一次小漩渦;如果耶穌沒有說出他的死,是為多人作贖價,那麼,釘十架便會被視為羅馬處決罪犯的另一次事例。

聖經的正典,是信徒所信服的作品和教訓,是具有權威性的,它不是教會所擁有的一件奢侈品,而是上帝逐步啟示的必然又必需的成果。上帝在歷史中,以行動和言語啟示自己,他一直看護保守,務求使他的話語和行動的性質,被正確地保存下來。這些記載,就是現有的正典。


正典的意義

起初基督教的聖經為猶太人的經典「七十士譯本」,這是因 為從耶穌和初期教會的領袖的教訓中常引用舊約的經典並承認為上帝的聖言裡,得知他們都認舊約為正典。而新約全書要在基督教會存在幾個世紀以後才有。新約中 最早完成的是保羅及其他教會領袖的書信,作者解釋這些書信的作用,乃是當保羅和教會領袖「在不可能親臨教誨的時候,便只好藉書柬去開導和訓勉他們。」(頁 廿一),而大部份的書信在早期已被教會收集及抄錄保存。而福音書則在較後期形成。起初由於使徒認定耶穌不久即再來,所以沒有文字記錄耶穌事蹟的必要,只靠 口述去傳講;然而,當曾經親聆耶穌言論的門徒一一去世時,福音書的出現則成為必要。以上的書卷,加上一些冒名的著作,於新約正典並沒有出現的時候,已在教 會廣泛流傳應用,也被認為與舊約經典有同等的價值及權威。
後來由於有異端宣稱他們擁有自己的聖書;教會亦遭政府迫 害而被迫交出他們擁有的經卷;而且「基督教漸漸自覺為與猶太教不同的獨立團體」(頁二十四),於是需要有自己的經典。所以為了確定不同經卷於地位上的分 別,教會對新約正典範圍的討論遂展開。其中馬吉安正典的出現加強了教會討論新約正典範圍的決心。為與猶太教有別,馬吉安編輯了第一部新約正典,只保留路加 福音及保羅的十封書信,而放棄了很多教會認為具有權威及流傳已廣,卻是被他認為有猶太教色彩的書卷。其後教會開始對新約正典範圍的討論,主要以書卷本身是 否由使徒寫成(真)、是否由古代傳下來給教會(古)、及內容是否正派為主要的考慮原則(正)。在正典形成的過程當中,被納入正典的經卷及總數各有差異:例 如在一七四零年被發現的最古的經目的「穆拉多利經目」,就包含了除雅各書、彼前後及希伯來書以外所有今日在新約全書的經卷;優西比烏(260-340 AD)則將當時教會流行的經卷分為三類-公認的、尚有爭議及偽造的,而當中已包括所有今天新約全書中的二十七卷新約書卷。這種討論一直至三六七年與今日的新約正典書目一樣的亞他拿修正典範圍出現為止。
雖然與現今的新約書目的亞他拿修名單在三六七年已出現,但西方教會要在大約三十年後的第五世紀初才接納這書目為正典。東方教會起初只接受了廿二卷的書卷為新約正典,而要到六九二年的君士坦丁大會中,東西方教會才一致接納亞他拿修的名單為正式的經典。
作者討論新約正典的形成,特別強調聖靈的工作;起初教會領袖寫給教會的書信是由聖靈的感動及引導而寫的;而教會討論新約正典的書目時所採用的標準,是由聖靈引導而憑直覺規定的;最後新約的正典經卷能由被寫成至被「認出」,「都有聖靈默默的引領和保守」(頁三十)。
新約正典的形成過程是透過長時間的編寫、研究及討論而完成,並且於今天已經關閉。然而,思想正典的意義,我們發覺並不止今日的二十七卷聖經而已,其中一些正典對信仰群體的意義分述如下:
1.早期教會討論定立新約正典書目的時候,考慮書卷要由 使徒所撰、是古教會傳至當時教會的及內容要與他們的信仰一致,從而接納今日新約全書的書目。可是到了近代,大量古抄本的發現及研究、經文校勘學的出現、不 同的聖經研究及批判的誕生,使我們不能確定部份新約經卷的作者是否真正的使徒,也可能推翻經卷成書日期為古教會時代的可能性。然而,正典仍不失其權威,是 由於正典的權威,除了來自本身的宣告外,更在乎所屬群體的賜與及對此權威的認同。作者指出,「保羅和其他教會領袖在寫信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他們是在寫作 『經典』。」(頁二十一)雖然部份聲稱有聖靈的感動,但既不是刻意作成經典,權威的來源亦非由於它是「經典」;反而是教會群體在真道學習及日後訂立新約時 所賜與及認同,並繼續由後世教會所認同的。這種權威的特點,使縱然部份新約經卷的作者並非一定是使徒,也不失其經典的權威。
2.雖然正典是由教會賜與權威並認同之,用以清晰及促進 信仰;然且,當正典形成以後,則反過來起了定義群體的作用,以介定群體的基本守則及信仰。由此推論,正典化的過程並非一下子完結了,而是持續地介定整個信 仰群體的身份。由此引申出兩個意義:一.由於正典存在定義群體的作用,正典的範圍必須固定,這是正典不能改動(closed Canon) 的原因,否則不同的正典會出現,做成群體的分化;而正典隨時間而不停轉變,則現在的信仰群體可以與以前的教會完全分割。二.既然正典於今日持續定義它所屬 的信仰群體的作用,正典就不是限制所有的教條,乃是在不離開基本的限制及原則下,可以容許彈性的闡釋,以達至對所屬信仰群體存在現代的意義。換言之,在正 典的概念下,我們詢問經文對今日的基督徒有什麼價值,以確立今天的基督徒群體;而由於如此,經文本身可超越文化本身仍有其意義。三.正典化的過程中不同時 代的信徒及宗教領袖對經文的詮釋及應用,對於今天的信徒也有意義,這是強調正典化之持續性的結論。
3.今天的「聖經」應被看作為正典化的結果而非正典化的 目的,由此我們了解聖經的視野可以擴闊一點。首先,聖經對於所屬的信仰群體有權威,無論是因為神所默示或是教會賜與及認同它旳權威。其次,聖經除了是神的 說話外,在正典的概念中,也是信神的人聆聽神的話;所以我們說,我們不是創造了正典,乃是發現了正典;正典的選擇已反映了我們發現神的話語的過程。最後, 我們既強調正典對當代信仰群體的意義,我們不能假定明白經文的歷史背景及作者寫作動機等等就可以明白經文的意義;我們必須詢問它由正典成立至今的詮釋,而 至對今日的意義及教訓。

聖經的要旨--約


[]
   上帝創造天地,把人安置在地上。上帝要與人分享良好的關係。但可惜,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犯罪,背叛上帝,破壞了與上帝的好關係。從那時開始,上帝就為 人類預備救恩,使人類可以重新和上帝建立好關係,享受好關係。整本聖經的要旨,就是告訴人類,如何與上帝建立好關係,與上帝享受好關係。
   聖經用「約」的方式來表達神人間的好關係。在亞伯拉罕、摩西時代,宗主國和附庸國間常訂約,建立好關係。在這約的訂立中,宗主國先主動施恩給附庸國,保 護附庸國,然後宗主國向附庸國提出要求。如果附庸國履行宗主國的要求,宗主國就繼續恩待,保護它,繼續維持已經存在的、既有的好關係。如果附庸國不履行宗 主國的要求,那既有的好關係就斷絕,宗主國就不再恩待附庸國,保護它。宗主國若不先決定要恩待附庸國,附庸國遵守宗主國的要求,並不能逼宗主國恩待,保護 附庸國,並不能建立與宗主國的好關係。在訂約的過程中,附庸國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它不可能和宗主國討價還價,交涉條件。它只能全部接受約的施恩和要求, 或者全部拒絕。
  整本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舊約報導耶穌降生以前上帝與人的關係,上帝與人立的舊約。新約述說上帝與人立的新約,上帝藉著耶穌為世人預備救恩,使人可以和上帝建立好關係,享受與上帝的好關係。舊約有三十九卷,而新約有二十七卷。整本聖經一共有六十六卷。

[
舊約]
  《創世紀》報導上帝創造天地和人類。人犯罪離棄上帝,甚至拜偶像後,上帝揀選了亞伯拉罕,要他和他的子孫脫離偶像,保持獨一真神的信仰。上帝帶亞伯拉罕到迦南地,和他立約(參創十五621,十七114,十八1719)。上帝不單要賜福給他的後裔以色列人,也要因著他賜福給世上一切的人(參創十二3)。 後來因饑荒,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遷到埃及。《出埃及記》至《申命記》述說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經過曠野準備進迦南地。他們到西奈山的時候,上帝 和他們立約。這約成了舊約的根基。這約的「施恩」就是上帝帶以色列人出埃及。「要求」就是摩西律法。這約和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是分開的。上帝帶他們出 埃及是因上帝紀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參出二24)。所以西奈的約是亞伯拉罕的約的延續或延伸(參加三17)。上帝指示他們造會幕,獻各種祭,他們該遵守的誡命,使他們可以維持與上帝的好關係。

   《約書亞書》至《列王紀下》報導以色列人進迦南地建國。在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的時代國勢達到最高峰。後來因為拜偶像,原來的國家分為北邊的以色列國和南邊 的猶大國。這兩國的人仍舊拜偶像。因此以色列國在主前第八世紀被亞述國所滅,猶大國在主前第六世紀被巴比倫國所滅,人民被擄到外國。

  《歷代志上、下》列出亞當至大衛時代的一些族譜後,報導大衛王朝在軍事上和宗教上的成就。這些成就在大衛、所羅門的時代達到最高峰。後來因為拜偶像,南邊的猶大國終於亡國,人民被擄到巴比倫(《歷代志上、下》不大提北邊的以色列國)。但上帝恩待他們,使他們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報導他們回國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城。《以斯帖記》記載上帝如何拯救猶太人脫離滅種的陰謀。

  《約伯記》記載約伯受苦,在痛苦中和他朋友的辯論,和最後上帝給他的辨白。《詩篇》匯集以色列人敬拜上帝的詩歌。《箴言》匯集處世為人的格言(大部分出自所羅門王)。《傳道書》表達所羅門王晚年的人生觀。如果沒有上帝,一切都是空虛。只有榮耀上帝,為上帝而活,人生才有意義。《雅歌》描寫夫妻間上帝所賜,純潔、美妙的愛。

   主前第八世紀後半期以賽亞在猶大傳信息。那時候是猶大國衰弱的時候。他呼吁猶大人悔改,依靠上帝。他預言猶大要亡國,人民要被擄到巴比倫,後來上帝要使 他們回國。他也預言彌賽亞的來臨和他的工作。耶利米在主前第七世紀末,第六世紀初呼召猶大人悔改。他經歷猶大的亡國。他預言將來上帝要和他的子民立新約。 《耶利米哀歌》是耶利米哀哭耶路撒冷陷落的哀歌。以西結在耶路撒冷陷落(主前586)前 被擄到巴比倫。他向被擄的人和留在耶路撒冷的猶大人傳審判的信息。他預言耶路撒冷將陷落。耶路撒冷陷落後也傳希望的信息。但以理在耶路撒冷陷落前被擄到巴 比倫。在那裡受訓後在該國任高職。波斯征服巴比倫後他也在波斯國當權。在這些環境中,他向上帝忠心,得蒙保守,脫離危險。他預言後來的世界局勢和彌賽亞的 來臨。這四位先知所寫的書長一些。所以這四本書稱為大先知書。其他的十二本先知書(《何西阿書》至《瑪拉基書》)短一些,所以叫做小先知書。
   何西阿是北邊以色列國亡國以前的最後一個先知,上帝要他娶淫婦以表達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不忠。他呼喚以色列人歸向上帝,向他忠心。《約珥書》提及蝗蟲災為 耶和華的日子的預兆。當那日子上帝不但要審判列國,他也要審判以色列和猶大。約珥預言上帝要把他的靈澆灌給所有的人。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時候,彼得說這應驗 了約珥的預言。《阿摩司書》是最早的先知書(主前第八世紀前半期)。 他呼喚以色列人歸向上帝,在社會中秉公行義。當巴比倫攻下耶路撒冷的時候,以東人幫助巴比倫苦待、殺害猶大人。所以《俄巴底亞書》宣布上帝將審判以東人。 《約拿書》報導主前第八世紀中葉的先知約拿的事。上帝差他去尼尼微警告其中的居民。約拿卻逃往他施。在海中被吞進魚腹裡,後來悔改去尼尼微傳信息。尼尼微 人悔改,上帝就憐憫他們,沒有毀滅尼尼微城。彌迦在主前第八世紀前半期責備富人欺壓窮人,宣布上帝的審判。他也預言彌賽亞將誕生在伯利恆,帶來世界和平。 尼尼微因約拿的信息悔改。將近一百年後,那鴻宣布因亞述國太殘暴,上帝要毀滅其首都尼尼微城。哈巴谷在主前第七世紀後半期提出問題,為何上帝將要使用比猶 大更惡的巴比倫來懲罰猶大國。他強調義人必因信得生。西番雅在主前第七世紀後半期,約西亞王信仰復興的時候傳信息。耶和華的日子將臨到,罪人必受審判,但 最後萬民要呼求耶和華的名。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都是主前第六世紀中葉猶太人自巴比倫被擄歸回後的先知。哈該鼓勵他們重建聖殿。撒迦利亞責備他們的惡 行、不公義,鼓勵他們悔改。他預言彌賽亞的國度。瑪拉基責備祭司的罪、猶大人背約、離婚、藐視公義、不遵行十一奉獻。他預言施洗約翰和耶穌的來臨。
[新約]
  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書報導上帝藉著耶穌的言行、受死、復活為我們預備救恩,與我們立約。《使徒行傳》報導使徒在聖靈帶領之下,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當時世界的中心羅馬。
   《羅馬書》至《腓利比書》是保羅所寫的書信。《羅馬書》將保羅所傳的福音做最有係統的表達。因著耶穌的贖罪,我們因信罪得赦免,與上帝建立好關係,與主 耶穌聯合。這使我們現今過聖潔的生活,將來和主同得榮耀。上帝的救恩要拯救外邦人,也要拯救以色列人。《哥林多前、後書》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不合一、 淫亂、訴訟、婚姻、祭過偶像的食物、崇拜聚會的秩序、屬靈的恩賜、復活、與使徒的關係等。有一些人,尤其是猶太人告訴加拉太人,他們必須受割禮,遵守摩西 律法才能得救。但保羅卻指出只要信就可以得救。《加拉太書》處理信與摩西律法的問題。《以弗所書》論及上帝為教會所預備的救恩,基督徒應如何在教會中,社 會上生活,與蒙召的恩相稱。保羅寫《腓立比書》感謝他們的禮物並勸他們在主裡時常喜樂,效法基督的謙卑,彼此相處。有人在歌羅西傳異端,誤導他們注重飲 食、節期、似是而非的哲學。《歌羅西書》強調基督是上帝,高過一切,他的救贖是完整的。我們要思念天上的事。帖撒羅尼迦人對基督再臨有一些誤會。《帖撒羅 尼迦前、後書》改正他們的錯誤,並鼓勵他們警醒等候主再來。保羅在《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指導他的年輕門徒、同工在教會中教導、領導、作好榜樣、 按立長老、執事。保羅在《腓利門書》中要求腓利門收納逃離,後來悔改的奴隸阿尼西母為弟兄。
   《希伯來書》勉力希伯來的基督徒不要離開基督再回到猶太教。作者強調基督的救恩高過猶太教,基督的地位高過天使、摩西。他的祭司職位高過亞倫的祭司職。 基督是更美的約的中保。耶穌的弟弟雅各,耶路撒冷的領袖,在他書信中教導基督徒如何生活︰信心要有行為的表現,持守信仰,控制舌頭,要有忍耐,順服上帝的 旨意。《彼得前書》鼓勵因信仰受苦的基督徒。他提到基督受苦的榜樣,他們在基督的基業,基督再臨的盼望。《彼得後書》提出確實的真理來對抗異端。他強調主 的再臨和將來的審判。《約翰壹書》強調耶穌道成肉身,他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我們必須接受福音的核心真理,彼此相愛,過聖潔的生活。這樣我們就有 確據我們是屬於上帝的。《約翰二書》提醒基督徒婦人和她的家人,要他們防備異端,不要接待傳異端的人到家中。《約翰三書》稱贊該猶接待弟兄到他家,責備丟 特腓不接待主的工人。在《猶大書》裡耶穌的弟弟勸勉我們必須維護純正的信仰,防備假先知,在至聖的信仰上建立自己。
  《啟示錄》是使徒約翰被放逐在拔摩海島上所寫。他寫信給在羅馬帝國,「亞細亞省的七個教會」(啟一4)。第四章以後用很多異象、記號來描寫上帝的審判。世界很多爭鬥、苦難、背叛,但最後耶穌要得勝,征服一切仇敵,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在新天新地裡上帝要永遠作王。

聖經緒論


A)聖經是什麼?
「聖經」來自希臘文Biblia它的單數是 Biblion,原意是「叢書」,但聖經是由六十六本書集合而成的一部書。英文Bible是從希臘文轉借而來,加上定冠詞The後,可以譯為「書中的 書」,故中文翻作「聖經」是極為恰當。猶太人常稱「聖經」作「書」或「聖書」,新約作者卻常稱之為「經」。按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三章十四節的話,可以把聖經 分為新舊約,稱主耶穌降生以前的聖經成舊約,而主耶穌升天以後的聖經作新約,新約實是舊約的實現與成全。
 
B)聖經的表號
1)評 論 者:
「上帝的話是......人心中的思念和意志的評論者。」  來四:12原文直譯
2)是燈又是光: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
3)是 鏡 子: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雅一:22-25
4)洗 濯 盆: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五:26
5)是 糧 食:
a)小嬰孩的靈奶: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纔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彼前二:2
b)饑餓人的麵飽: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
c)強壯者的乾糧:
「惟獨長大成人的,纔能喫乾糧,......」來五:14
d)屬靈人的甘甜:
「......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十九:10
6)是 真 金:
「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羡慕。」詩十九:10
「你口中的訓詞與我有益,勝於千萬的金銀。」詩一一九:72
7)是錘又是火:
「耶和華說我的話豈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錘麼?」耶廿三:29
8)聖靈的寶劍:
「......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弗六:20
9)是 種 子:
「蒙了重生,......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上帝活潑常存的道。」彼後一:22
10)是 太 陽:
詩十九:1-
11)是雨及是雪:
「雨雪從天而降,......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 賽五十五:10-11
12)是上帝的道:
「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來四:12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一:1
 
C)聖經的要旨
弗一:3-14
救贖是由父上帝計劃定旨,基督親身作成,聖靈來顯明在人心,撒但雖極力抵擋,但相信的人至終卻享受救贖。
 
D)聖經的目的
1)使人能得救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得救。」提後三:15
2)使人得造就
「聖經都是 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上帝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3)使人能信道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
4)使人得盼望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十五:4
5)使人得警戒
「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6)為基督作證
「你們查考聖經,因為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五:39

新舊約聖經概論

一、前言
聖經是 神的話,也是一部『 神的書』,是 神真理的啟示;聖經又是一部『人的書』,係由『聖靈』感動『人』寫出祂向世人所宣示的真理。聖經分為 『新約』和『舊約』二部,概而言之,舊約聖經是一個『國』的記錄;新約聖經是一個『人』的記錄。在舊約中 神揀選一個人(亞伯拉罕),使他成為的『一個 國』(以色列國);為著是要預備『那一人』(耶穌)的來臨。使人類對 神的觀念更具體化,也更明確且親切。那『人』就是 神親自『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的 『耶穌基督』。
耶穌的降生,是人類的一件大事;舊約是為『這個人』預備一切,只能見到『影兒』;因為一切都是『預表』;但新約是成就了舊約中的預表。因此『耶穌基督是聖經的中心』,也是人類『歷史的中心』;是我們『生命與生活的中心』;若沒有耶穌人類就毫無盼望。
聖經是由四十多位不同背景的『人』寫作而成,但他們不過是如 神所使用的四十多枝『筆』; 神只是藉著他們的手寫出祂自已的旨意而已。 神能使用各種方式傳達祂的聖言:
(1)神親自用『用指頭寫十誡31:18、申10:1-4)
(2)神向摩西『面對面說話』12:7-8)
(3)神『出聲音向先知說話』王上19:11-18、撒上3:10-14)
(4)神『差使者傳言』 9:21-23、來2:2、徒7:38)
(5)神『藉異夢和異象的啟示』12:6、啟1:1-2)
(6)『聖靈親自感動』表達 神旨意撒下23:2、彼後1:21、加1:12 、弗3:5-6、啟1:10
二、聖經的作者
聖經的作者大多為猶太人,因為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羅3:1-2)
舊約聖經-作者有『先知』,以賽亞4:17-19)、有『君王』,大衛撒下5:3、詩16:1、有『政治家』,但以理6:1-3)、有『農夫』,阿摩司7:14-15)等約三十多名,全為希伯來人(猶太人)(羅3:1-2),舊約大都使用『希伯來文』寫成。
新約聖經-作者有『漁夫』,彼得、約翰4:18-22)、有『醫生』,路加(西4:14)、有『稅吏』,馬太9:9)、『文士』,保羅22:3),有『耶穌的弟弟』,雅各和猶大(太13:55,其他如馬可(彼得之門徒)(徒15:39)等八名,新約均使用『希臘文』寫成。
三、聖經的構成
(1)舊約聖經
舊約聖經共『三十九卷』經書,首卷創世記約成書於主前一千五百年;末卷瑪拉基書約成書於主前四百年。大部份使用希伯來文體;僅少部份使用當時通用的亞蘭文體4:86:187:12-26、耶10:11、但2:4b-7:28)
註:用的亞蘭文體,經文從略
.律法書摩西五經
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等五卷;又稱為『摩西的律法』或『摩西書』代下23:1830:1635:12)。摩西五經一直通用於早期的猶太民族;但至主前四百年才成為經典。
.歷史書 (共十二卷)
舊約歷史書,概略可分三個時期:
a)王國前時期-『約書亞記』、『士師記』和『路得記』共三卷。
b)王國時期間-『撒母耳上/下』(二卷)、『列王紀上/下(二卷)』、『歷代志上/下(二卷)』共六卷。
(c)亡國被擄歸回期間-『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共三卷。
3. 詩歌智慧書 (共五卷)
包括『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和『雅歌』五卷。純論及『個人靈修之經歷』,是作者在聖靈感動下,記錄他們所『歷練的智慧』,內中多論到人生之問題,人與人間的人際關係,藉著這些彰顯了 神的智慧因祂才是一切智慧的源頭1:79:10)
4.先知書 (共十七卷)
先知書成書在時間上先後約四百年,地理位置跨越南北兩國,先知書乃是『歷史時代的產品』,因猶大國和以色列國均敗壞, 神藉先知傳達警戒信息,望能 及時悔改歸正,同時在責打、管教之後又帶來安慰,書中也有許多關於末世預言之信息。先知書按傳統可分為『大先知書』與『小先知書』兩類:
a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等五卷。
b)小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亞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等十二卷。
(2)新約聖經
共二十七卷經書,最簡單的分類可分為二類:『新約歷史書』及『教會書信』二大類。
.新約歷史書-新約歷史書又可分為『四福音書』和『教會歷史書』二類:
(a)四福音書為『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四卷福音書,對基督的言行均有詳細的記載。
(b)教會歷史書僅一卷使徒行傳,記錄了聖靈降臨和初期教會建立之經過。
.教會書信 -又可分為三類:
(a)保羅書信-『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二卷)』、『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二卷)』、『提摩太前/後書(二卷)』、『提多書』和『腓利門書』,共十三卷;均為使徒保羅所寫。
(b)其他書信-其他書信共七卷:『希伯來書』(作者不詳)、『雅各書』、『彼得前/後書(二卷)』、『約翰一/二/三書(三卷)』、『猶大書』等。
3. 預言書信 -『啟示錄』,預言世界末日的情況。

聖經這本書


  《聖經》(The Bible)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經典,基督教的信仰和教義的知識皆是出自這書。歷代以來,它是基督教會和基督徒信仰和宗教生活最高權威的指示,是無法被取代的經書。現在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這本「天下第一大經」(The First Book),或「書中之書」(Book of Books ),或「天下奇書」(The Miracle Book)。這本聖經單在18001950年約一百五十年之間總共印刷了十五億本。現今的翻譯本已超過了二千種文字,百分之九十七的人類可直接用他們的文字或方言來閱讀聖經。雖然聖經的古抄本成為最有價值的古董,但是它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多少錢,乃是千萬人可以藉著閱讀聖經而認識耶穌基督,並且獲得生命(20:31)
 
名稱
  《聖經》這名詞是來自希臘文的βιβλια,這字在中文聖經中出現了廿次之多。除了羅馬書一章二節及提後三章十五節的原文是使用「聖經」這詞之外,其他的經文在原文中都是使用「經」這字,而中文聖經則把這字翻譯為「聖經」(22:29;12:24;4:16;24:32,45;2:22;5:39;1:16;17:2,11;18:24,28;15:4;林前15:3,4;3:8,22;提後3:16)。新約所使用的「經」這字一般是指舊約聖經(21:42;12:10;24:27;9:17等等)。另外,英文的Bible是從希臘文直譯過來的。當時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也使用γραφη (拉丁文譯為Scripture,「經書」)來形容他們常使用的聖經,例如,太21:42「這經」、羅1:2「聖經」、約12:34「律法」、路24:44「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徒28:23「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等等來形容所用的聖經。
  至於「新舊約聖經」這詞語則是來自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614節的用法。保羅稱猶太人的經典為「舊約」,而稱他和當時的信徒為「新約」的執事。在舊約時期,當時的人稱他們的經書為「約書」(王下23:2)。保羅也在加4:24提到「兩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在8:78使用「前約」和「後約」來說明兩個不同的啟示時期。因此,後來初期教會的信徒自稱他們是在「新約」裡,而耶穌是用他的寶血立了這「新約」,故有立約的杯(26:28;20:22)。從此,我們使用「舊約」(Old Testament)指聖經前三十九卷書,而使用「新約」(New Testament)指聖經後面的二十七卷書。
 
形成
  《聖經》的起源或形成是一個神蹟。它是 由六十六本書卷,超過四十多位不同時代的作者,經過一千五百多年的時間逐漸寫成的。雖然這四十多位作者處在不同的時期,終生未謀面,但是他們所寫的書卷卻 可以組合成一本完整無瑕疵的書。而今日我們所擁有的聖經是經過許多次的抄錄、傳遞、逼迫、翻譯而來的。
在公元303年,羅馬王帝多克里先(Diocletian)下 令焚毀所有的聖經,但是它至今(至一九八四年)已被翻譯成一千八百多種語言(整本新舊約),單行本(福音書)已被翻譯超多過二千多種語言或方言。每年全世 界的銷售量平均達三千六百萬本。單單在一九七九年,聯合聖經公會就銷售了五億一百萬本(全部或部分)的聖經。可見,每年聖經的銷售量勝過世界上任何一本 書。
 
正典
  正典(Canon)這字的意思是「此理」(6:16)。所謂正典著作(Canonical Writings)乃是指那些構成信仰和宗教生活的規範書卷。後來漸漸成為新舊約目錄之專用名詞。表示這些書卷都是上帝所啟示的(聖經本身使用「默示」(inspiration)這個字(提後3:16))。「默示」的原意是指“上帝的靈吹氣而成”。這也是大公教會/全世界基督教會所接納為正統及唯一的經書。
  舊約正典有三十九卷,經文是以猶太人的語文希伯文寫成的(當中有一小部分是用亞蘭文寫成,例如,但以理書七至十二章)。
  新約正典有二十七卷,經文則以當時地中海一帶國家通用的希臘文語文寫成。
如今,釋經學已成為解釋以上這些正典書卷的一門學問或技巧。許多釋經學者正在努力地按著正義分解真理的道,把上帝的話語解明出來,讓信徒明白真道,實踐真理。
 
排列次序
A.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排列分為三部:
 
  律法(Torah):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先知(Nebiim):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
  書卷(Kethubim):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尼希米、歷代志(上、下)
 
  總共是二十四卷,因為在希伯來文舊約中,撒母耳記、列王紀、歷代志都不分上、下,以斯拉與尼希米及十二小先知書合為一本書,原因是這幾卷書都寫於同一個卷軸中。
 
B.希臘文舊約一般稱為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縮寫LXX)。拉丁文、英文、中文聖經皆沿用七十士譯本的次序來分類,雖然中英文的舊約都是由希伯來文舊約翻譯而來,然而卻沒有沿用其次序去分類。
 
  中、英文聖經的排列也分為三部:歷史書(五經和史著)、詩歌書、先知書。同時七十士譯本也把「次經」包括入內。
 
C.新約聖經的排列次序多是根據亞他那修(公元367)或是迦太基大會(公元397)所通過決定,雖然之前新約早已形成。引用該大會對新約的話說:「新約書卷有福音四卷、使徒行傳一卷、保羅書信十三卷,還有一封給希伯來人的書卷也是他寫的、使徒彼得的信有兩封、約翰的三封、雅各一封、猶太一封,及一本約翰啟示錄。」
 
次經和偽經
  舊約三十九卷及新約二十七卷所組成的《聖經》是基督教教會所承認及接納的正典。
正典的組成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在過程當中又有許多文件也隨著這些正典書卷一起傳遞和閱讀。因而後來初期教會的教父和多次的大公會議經過了多次的鑑定,才決定把六十六卷歸納為「正典」,另一些經卷定為「次經」(apocrypha),有一些更判定為「偽經」(pseudepigrapha)
 
  基督教所承認的舊約次經共有十四卷(天主教卻接納十五卷的次經)。天主教在1546年舉行天特會議(The Council of Trent)時把次經接納編入聖經之內,稱這些次經為「旁經」。次經多是寫於兩約中間時期,也多以啟示文學形式寫成。計有:所羅門的智慧、傳道經、多比傳、猶滴傳、以斯拉上下卷、瑪喀比上下卷、巴錄書、耶利米書信、以斯帖記補篇、亞薩利亞禱言、蘇撒娜傳、比勒與大龍。
 
  新約的「次經」也有十一卷,初期教會把 它們與「正典」隔開是因為它們不是使徒所寫或在監視下被教會閱讀的。計有:巴拿巴書、革利免一、二書、黑馬牧人書、十二使徒遺訓、彼得啟示錄、保羅行傳、 老底嘉書、希伯來福音書、玻利甲致腓利比書、伊格那修七書信。一般上,我們只承認次經的參考價值,卻沒有接納它們為正典。
 
  舊約的偽經也有三十多卷,新約的偽經有四十五卷那麼多(不詳列)。教會沒有接納偽經,反而判定它們為“假”的經書。
 
  有句話用來辨別這些經書,就是:「正典是上帝的話,次經是人的話,偽經是神話。」
 
抄本和譯本
  聖經所有的原稿已失去,相信這是因為初期教會在受到逼迫時遺失了或被毀壞了。如今留下來的是許許多多原稿的抄本。今天不同語文的譯本聖經都是從這些抄本中鑑定出來的。當時的書寫材料先是一些蒲草本(Papyrus),後來是用牛皮(Vellum)(提後4:13)。此外,當時各地教會有一些專門人員負責抄寫聖經。直至十五世紀發明了印刷術以後,抄謄聖經的工作才停止。如今我們所擁有的聖經手抄本,包括整本或部分的,不少過二萬五千份。而從事研究這些抄本的是聖經鑑定學者的專門工作。一些著名的手抄本有:
    西乃山古抄本(Codex Sanaiticus)
    梵諦岡古抄本(Codex Vaticanus)
    亞歷山大古抄本(Codex Alexandranus)
 
  一九四七年開始,在死海邊昆蘭山谷發了現許多古卷,稱為「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多是舊約希伯來文的抄本。
  聖經的古譯本也是我們今天聖經譯本重要的參考資料。基督教有許多古譯本,例如武加大拉丁文譯本、敘利亞譯本、埃塞俄比亞譯本等等。猶太教也有亞蘭文譯本,稱為他彌谷(Targum)
  關於三十多本不同的英文譯本和多本不同的中文譯本。

聖經是上帝的默示


  《聖經》是記錄上帝所說的話以及上帝藉祂的靈感所賜給人的默示的一本書。上帝藉祂所說的話創造了大地萬物,又按照祂所說的話為人預備了永遠的救恩,並藉祂所默示的《聖經》教導人怎樣可以得著祂所賜的恩典。例如:

  (1)《聖經》的第一卷書,即創世記的第一章

  3節說:"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6節說:"上帝說,……要有空氣……"

  9節說:"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

  14節說:"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

  20節說:"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

  上帝就這樣創造了天地。上帝所說的話就是能力,就會成就事情。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卅三9)

  (2)《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廿二章18-19節說:"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上帝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上帝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3)比較《聖經》的第一章與末一章,按我們所引出的經文,可見上帝起初所說的話,已逐一由祂的僕人按祂的吩咐寫成了書,就是《聖經》。所以到了啟示錄廿二章18-19節已變成"寫在書上"的話了。

  (4)從創世記的第一章到啟示錄的末一章,一共1189章,分為新、舊約兩大部分。全舊約共929章,又分為五類:摩西五經,歷史書,詩類,大先知書,小先知書。全新約共260章,又分:

  歷史類--基督生平與使徒行傳;

  書信類--保羅書信與普通書信;

  預言類--啟示錄。

  所有這些經卷的內容,都是朝向一個主題:上帝的創造與救贖計劃的過程,與上帝建立永遠完美之國度的具體實現。

  (5)更重要的是在上文啟示錄廿二章18-19節中,主耶穌已親自宣告;祂要賜給人知道的啟示已經完全,不容許有任何的增加、減少、或刪改了。所以上帝不再在《聖經》以外,給人新的默示。《聖經》是不會有任何形式的續集的了!

聖經總論


《聖經》可分為舊約和新約兩部分,所謂「約」:就是真神為了貫徹祂救贖人類脫離罪惡捆綁,成全祂對人類之應允,與人所訂定之條例(來八613)。原則上,將主耶穌降生前所載的條例、史實、經文,統稱為「舊約」,於其後的就稱為「新約」;無論是舊約或新約,這兩部份都有其同等重要的地位,故對此二約的研讀,不宜有所偏頗的,而只重視新約,或其中之某一部分。
 
整本聖經總共有六十六卷,舊約有三十九卷,新約有二十七卷(3×9=27,便於記憶)1189章,31173節。 關於全書的「執筆者」,則約有四十人,前後共歷經一千九百多年之久方完成,這期間縱然前後相距如此之遠,然而此二約均有一個共同的中心思想,就是「救 贖」。若以新舊約來說,舊約聖經則指向末後要降生的「耶穌基督」,故舊約聖經不僅涵蓋人文歷地,尤其是基督的預言和預表,隨處可得,故舊約可以稱為未來基 督(拯救者)的影子和藍本;其中所記載之歷 史、預言及預表,無一不是影射「基督耶穌」。至於新約,則是基督本體的彰顯,先是藉著前面四卷的福音書,說明了耶穌的生平、教訓之外,尤以後來教會的建立 和教理的建構,形成了真理的規模,救人的福音也因此而擴展。因此,新約聖經每一卷則又無不指向「教會的建立」為其信息的中心。故可從新約中透視到──「基 督救人之功的規模」、「末日耶穌再臨」及「如何迎接基督的復臨」。
 
有關聖經之原始資料,仍然以珍藏於耶路撒冷歷史博物館的「死海經卷」的出土,算是最具劃時代的意義和震憾力。它是以希伯來文騰寫的舊約全書手抄本,乃出自猶太教中的一支苦行派Essene Community〔艾色尼派〕之手。原來在基督降世之前,為了逃避正統派中許多規章法則的煩擾,於是選擇位於約但河西岸JudaeaQumran(昆蘭)為 避亂之地。其後又因恐懼羅馬軍隊的劫掠,為求能夠完整的保持古代經典不受毀損,於是動員全體苦修僧眾,將經文一章一章地抄錄下來,並用當時容易取得之羊皮 滕錄之。由於死海附近之氣候極度乾燥,這些乳羊皮或羊羔皮,經兩千多年仍然完好。後經西元前卅一年所發生的大地震,使關蘭這個地方淪為廢墟,反而適當的保 存這些史料。
 
此 卷軸之被發現,據說是這樣:一九四七年,阿拉伯牧童為了尋找一頭失群的羊,在滿地亂草石堆的崗上,發現一個山洞,擲石塊的回聲中,竟然是清脆的瓦甕聲,牧 童好奇入洞一睹,意外的發現好幾隻 兩英尺 高的容器,他滿以為尋覓到古代寶藏,卻因其中除了少數的銅幣外,都是一卷卷的羊皮,極為失望,然而他沒料到,其所覓得的是震撼後世的經典真理,其價值遠勝 世上任何金銀。自此消息外傳之後,史學家、考古學家、政府相關人員接踵而來,分別在十一個洞穴中,尋得六十卷羊皮,內面都以密密麻麻的古代希伯來文書寫, 也就是爾後被歷史學家和宗教學家視為舉世無匹的瑰寶,其內容包括舊約、耶穌出生前和在世時的若干史料。
 

聖經簡介


一、聖經是一本書(有七件事可以証明其合一性)
聖經為一位真神作見証
聖經記載一連續的故事
聖經發出一個預言系統
聖經繼續啟示一個真理體系
聖經只有一個大題目──基督
聖經在進步性的啟示上表示完全的協調
聖經見証一個救贖
二、聖經的分組︰
   約…………預備
四 福 音…………彰顯
使徒行傳…………傳播
   信…………解釋
啟 示 錄…………完成
三、舊約論到︰
救贖︰創、出、利、民、申。
組織︰書、士、得、撒上下、王上下、代上下、拉、尼、斯。
詩歌︰伯、詩、箴、傳、歌、哀。
先知︰賽、耶、結、但、何、珥、摩、俄、拿、彌、鴻、哈、番、該、亞、瑪。
四、新約論到︰
傳記︰太、可、路、約。
歷史︰徒。
教義︰羅、加、來。
生活︰林前後、提前後、多、約壹貳參。
個人書箋︰弗、腓、西、帖前後、門、雅、前後、猶。
預言︰啟示錄。
五、舊約與新約之關系︰
新約包括在舊約裡。
舊約藉新約來解明。
真理在舊約藏。
真理在新約彰。
六、聖經說到自己為︰
“鏡子”(各一25)顯明我們的真實情況。
“水”(弗五26)洗淨我們。
“燈與光”(詩二九105)引導我們。
“食物”──奶、餅、乾糧、蜜(來五1214;詩十九10)
“精金”(詩十九10)使我們富足。
“火、錘、劍”(米廿三29;來四12;弗六17)為我們屬戰爭所預備的武器。
“種子”(雅一18;彼前一23;太十三1823)為傳播福音信息。
七、研究聖經的方法︰
從新約開始研究
研究方法︰“查考”(約五39);“默想”(詩一2);“比較”(林前二13)
如何讀經︰先用綜合的方法,即一次念一卷,然用分析的方法,即一節一節去研究思想。
參考書︰經文匯編,聖經辭典,聖經百科全書,四福音大辭典以及信仰純正的聖經注釋。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