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保羅書信

保羅本名掃羅,是當時有權捉拿基督徒下接的官吏,首次出現在司提反殉道的現場。「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徒七:60。有一天行往大馬色的途中,主耶穌發大光向他說話,「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徒九:5。從此掃羅眼睛瞎了,直到「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九:15-16。他為掃羅禱告之後,才重見光明,此後保羅「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上帝的兒子。」徒九:20
祂所接觸的人包括歐、亞、非三洲,他受聖靈差派旅行佈道,設立教會,按立長老,又像宣教總部,教會任何問題都送到他面前,不能前往處理的救以書信教導。這些書信以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現今的教會遇有類似的問題,都以他所提供的原則來處理,成了信仰與生活的指南。
保羅書信共有十三卷
1.
帖撒羅尼迦前書
2.
帖撒羅尼迦後書
以上為第二次旅行傳道時所著的「末世論」
3.
羅馬書:因信稱義(羅三:26)。
4.
哥林多前書:信、望、愛(林前十三:13)。
5.
哥林多後書:新造的人(林後五:17)。
6.
加拉太書:靠聖靈得生、行事(加五:25)。
以上為第三次旅行傳道時所著的「救恩論」
7.
以弗所書: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弗四:13)。
8.
腓立比書:以基督的心為心(腓二:5)。
9.
歌羅西書:存愛心聯絡全德(西三:14)。
10.
腓利門書:善行出於甘心(門14
以上為監獄中所著的「基督論」
11.
提摩太前書: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12.
提摩太後書:務要傳道(提後四:2)。
以上為教牧書信,「教會論」
13.
希伯來書:基督的贖罪祭叫人得以成聖(來十:1214)。
多數人認為可能是保羅所著的「祭司論」
從保羅書信中得知,他處境艱難仍視死如歸,不畏王權強勢,只畏不傳福音就有禍了。他用真理教誨信徒:離惡行善、結聖靈的果子、得不朽的冠冕、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禱告、凡事謝恩、凡事放膽、凡事放心,使基督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保 羅書信在辯論救恩,任何學者、君臣都招架不住;在解釋救恩,是用生活與生命;在教導救恩,是流血與流汗。他的勇氣、他的能力、他的文筆、他對外邦的關懷、 他對福音的執著和努力是聖徒的好榜樣,是牧者的典範,他所有的一切都歸功於靠聖靈得以成聖,只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來覆庇。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耶利米書簡介

名稱
  
本書是以先知耶利米的名字而名之,這名之原意是「上帝必拔出」或「上帝必建立」。

作者
  
在三十六12中記看,在約雅敬第四年,耶和華吩咐耶利米取一書卷,將一切向他啟示的預言,從約西亞的日子起,直到今日都寫在其上。此書後來雖遭約雅敬王摧毀(三十六23),但是耶和華卻命耶利米繼續補寫,除了將前書上的文意盡都寫上外,「另外又添了許多相彷的話」(三十六32)。其後,約雅敬王第五年以後一個時期的許多預言和第五十二章的結尾,按推測極可能是先知所口述和建議巴錄去記和編排而完成。

年期
  
耶利米在約西亞王在位第十三年蒙召,即主前六二六年;按計算,先知的工作時日至少超過五十多年。故此本書著作的期間,應在主前六二六至五六○年左右。

目的
  
本書信息的大前提是對猶大的審判,這審判是來自北方巴比倫人的侵害。

選自《新舊約輔讀》

先知耶利米

耶利米是一位非常卓越的舊約先知,不僅可以從耶利米書中了解他的人生,也可明白他的信息交織生命的經歷。他在猶大最 後幾個 君王的任內,盡心竭力將上帝公義的信息傳出來,經過歷史的悲劇,力挽頹勢。是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世界歷史進展的過程中十分決定性的一環。

在以色列的先知,有不少為上帝選召作祂的發言人,但他們的信息記載成書,列入舊約的正典中,究竟為數不多。耶利米是其中之一,必有聖靈的心意。為了解耶利米,應對舊約先知,作一番整體的研究。

先知是以色列人中屬靈的先進,有特殊的見解與先見,預言將來的事。但是他們不僅是預言家,更是傳道者、思想家、教師,以及屬靈的領導人,他們的言論為適切當代的需要。他們常站在時代的頂端守望,在歷史的路徑上是先鋒,走在眾人的前頭。

a.以色列先知的傳統

依據聖經的記載,摩西應為第一個先知,他也自承是先知。他知道耶和華的心意,說:「興起一位先知像我」(申十八15)。但是除摩西以外,以色列先知可從掃羅王的時期追溯。這樣,距離耶利米的時代,約有四百年左右。那時先知多為旅行巡迴的傳道人,照人們的要求,說出上帝的聖言(撒上十5-13)。他們的行為有些特別,甚至跳舞,伴以音樂。掃羅也曾被上帝的靈感動,一面走,一面說話;他也被列在先知之中(撒上十九18-24)。這些先知常有怪異的行為,目的為激發全國人民,為耶和華從事聖戰,抵抗仇敵。

撒母耳是先知,被稱為「神人」(撒上九6-10),和「先見」(撒上九9)。他以神人的身分說出上帝對祭司以利的話(二27)。在大衛的時代,有先知拿單,向大衛說上帝的聖言,有關國事以及預言,十分重要。他曾告訴大衛上帝應許他家有永久的王位(撒下七章)。當大衛犯罪,拿單予以責備(撒下十二章)。在膏立所羅門王,他也參與其事(王上一3839)。他的同工迦得曾同樣將耶和華的聖言傳給大衛(撒下廿四10-19)。在耶羅波安一世的時代(主前922901年),有示羅的亞希雅,預言耶羅波安將來治理北方,似乎鼓勵他叛亂(王上十一29-39)。一位不知名的先知神人,卻將審判的話傳給耶羅波安(王上十三章)。又有一位神人示瑪雅,卻禁止羅波安去向耶羅波安爭戰(王上十二22)。在主前第九世紀,有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繼續這樣的傳統。以利亞向巴力祭司挑戰,因為王后耶洗別殺害耶和華的先知,提倡巴力宗教,使人民陷在罪裏(王上十八3413等)。在亞哈王的宮廷中,有先知米該雅預言災禍的事,其他先知卻說亞哈王必可獲勝,真假預言成為十分尖銳的對比(王上廿二5-18)。以利沙繼承以利亞,是一位愛國的先知。當時以色列的邊境屢受亞蘭人侵犯,他就指導以色列人信靠上帝,抵禦外患(王下六8-23,十三14-19)。他與以利亞都是先知集團的首領(王下二1-5,九1等)。
神人、先知是為上帝向當代的人傳話,對象包括貴如君王的。還有無數不知名的先知,為倡導對耶和華的信仰。當然各種宗教都有先知,在古代近東也是如此。但是耶和華的先知秉承上帝的旨意,有真正屬靈的意識,且有道德的深度,仗義直言,甚至督責君王,如拿單、迦得對大衛(撒下十二、廿二章),以利亞對亞哈(王上十八18)。亞希雅不滿所羅門的宗教失敗及政治壓迫,甚至向耶羅波安預言所羅門王朝的衰落,幾乎近於鼓勵叛逆(王上十一26-40)。以利沙似也參與鼓勵耶戶革命的事(王下九-十章)。有些先知為取悅當政者,結果淪為假先知,因為不是出於上帝的指示(王上廿二56)。耶利米在當代確受這些假先知的擾害(耶廿八章)。

b.第八世紀的寫作先知

在第八世紀中葉,大約在耶利米之前一世紀,以色列的先知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先知們仍繼承以前的傳統,為上帝發言。他們更著重話語的職事,與以前的先知有一個極大的分別。在撒母耳時代起有若干先知,大都是集祭司與先知職分於一身。他們的行動作為比真理話語多,好似以利亞、以利沙,有神蹟的行為,但留下的話語沒有那麼重要;他們被稱為祭司先知或禮儀先知現在新的先知未必出身祭司,但既蒙耶和華呼召成為上帝的發言人,他們的工作以傳講上帝的聖言為主,而且他們的信息寫成書卷。這些先知著作未必都為先知自行執筆的,而是或由別人記錄,或為後世的人們編輯。但是他們的信息成為書卷,長期流傳,以至列入正典。因此,先知著作以先知為名;這些先知稱為寫作先知、正典先知,或典型先知。

典型先知在狹義上專指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即阿摩司、何西 阿、以賽亞及彌迦。阿摩司與何西阿向北國傳道,而以賽亞與彌迦則向南國傳道。他們被稱為典型先知,因為他們的信息,成為以色列先知信仰的典型,但是他們傳 道的方式並不典型,也不算先知系統的代表。他們顯然與以前的「祭司先知」有分別,因為他們不再有固定的組織或集團。阿摩司否認他是先知或先知的門徒,因為 他不屬於任何先知的集團(摩七14-15)。他認為他先知的身分完全出於耶和華直接的選召。他們有表象性的行動,卻沒有特殊怪異或狂熱的舉動。以賽亞似收門徒(賽八16),但傳道卻是單獨的,並不成群。他們在聖所講道,阿摩司在伯特利,以賽亞在耶路撒冷。他們有禮拜禮儀的用語,卻不主持禮拜。他們如拿單與以利亞指責君王,也像以利亞那樣嚴責人民信奉異教。阿摩司與何西阿仍保有傳統,認為耶和華選召以色列人是在出埃及與曠野的時候(摩二9-10,九7;何十一1,十二9,十三4,以及阿七16,八13,九310,十一5)。二者都特別強調以色列有特權與責任,可惜他們不盡忠。所以,這兩位先知一直反覆提醒、警戒他們。有長期歷史信仰的傳統,是人民應該明白,無可推諉的。

以賽亞與彌迦對上帝的選召,卻著重另一方面,強調耶和華為祂的子民揀選大衛。錫安山為特定的地方,那裏有約櫃,是耶和華的居所。這不是阿摩司所著重的,但以賽亞十分重視。耶和華的同在是在耶路撒冷,這是以色列民族的盼望;上帝的福分必在錫安,由此傳到萬邦(賽二2-4)。耶和華必保護錫安(賽十四32,十七12-14,廿八14-18,廿九5-8)。但以賽亞也傳審判猶大的信息(賽一12-26)。神也必審判耶路撒冷(賽廿1-4)。彌迦也傳這審判的信息(彌三9-12)。所以,第八世紀的先知著重西乃的約與大衛的約,兩者都甚重要,只是西乃的約仍是最基本的。

聖約與律法,是第八世紀所強調的,因為上帝的子民,無論是民族整體或個人,都應守約遵行律法。律法是包括以色列生命的整體,有道德的深度。上帝的公義以律法為準,上帝也以此賜福以色列人。他們若干犯律法,上帝必按律法來審判他們,甚至咒詛與降禍。

以色列最大的罪,就是離棄耶和華,不信奉祂為以色列權能之主。他們不可又事奉耶和華,又事奉別上帝。以利亞曾呼喚說:「若耶和華是上帝,就當順從耶和華。」(王上十八21)。這樣的呼聲是眾先知一直重複的;未必有同樣的語句,卻有相同的精神。信奉別神,是背約的行為,必惹耶和華發怒。第八世紀先知提出審判的警告,審判不是在遙遠的將來,而是就在現今歷史的事件,他們也展望在審判之後必有光輝的將來。

第七世紀先知中的耶利米,有這樣長久的先知傳統,蒙召傳道。他正如以前的先知,有蒙召的經驗,深體上帝的靈在他身上,上帝的話放在他口中。當他發言時,他能說:「這是耶和華說的。」他為耶和華發言,在言詞中用第一人稱「我」。他提以往的傳統,以色列被揀選,在出埃及時(二2-8,七2122,十六1415,廿三7-8,卅一31-34),也是耶和華與大衛的立約(廿三56,及廿二30)。他十分重視聖約的要求。如果干犯聖約的律法,是多麼嚴重的事。耶和華是唯一的上帝;任何混合宗教都有極大的危害,會導致審判。如果人只崇尚禮儀或聖殿,卻不守約遵行律法,都無法逃罪(七1-15,廿五1-29)。他論耶和華與以色列的關係,好似夫妻(二2,三6-14),又如父子(三1922,四22)。但是以色列很早就有離道背教的事(二7),他以自然的景象來描述(二2-37-8,三19-20,八4-7)。唯有切實悔改,歸向耶和華,才能免去災禍(三6-13,三21-2,四3-4,廿三3-7)。

耶利米在舊約先知中,是十分卓越的人物,他傳的話語,經過歷代的考驗,仍在信仰的見證上發出異彩。但是,他不是單獨在以色列的歷史中,而是有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

c.何西阿留下的影響

耶利米受何西阿的影響甚深。這兩位先知不僅在信仰的思想雷 同,在表達的用語相似,甚至生平人格也可相映成趣。他們都是出身於祭司家庭,都有極良好的信仰傳統,成為他們基本教育的內容。他們自小就被灌輸了重要的信 念,知道以色列蒙耶和華揀選,成為聖約之民。這在二者的信息中佔重要的地位。

耶利米書二、三章的信息與用語,與何西阿十分相似。何西阿書重要的用詞「信實」或「良善」,是耶和華對以色列的要求。「這地上無誠實、無良善。」(何四1)「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六6)「你們的良善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六4)「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十12,「慈愛」原意為「良善」。)「你當歸向你的上帝,謹守仁愛、公平。」(十二6「仁愛」也是這一用詞)。上帝要將以色列再帶回,永遠歸祂為妻,以仁愛、公平、慈愛、憐憫,聘她歸上帝(二19)。耶利米就應用這一觀念論述以色列的過往與實況。耶和華紀念以色列幼年的恩愛,就是在曠野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上帝(耶二2)。何西阿與耶利米認為以色列在早期的歷史中,向上帝忠實良善。何西阿書二章十四、十五節描述耶和華領以色列到曠野,對她恩愛有加。耶和華的信實慈愛,一直在耶利米的信息中反覆論述(耶卅二18,卅三11,參十六9及九24)。

耶利米書三章一至五節、二十節,以色列是不貞之妻,離去找別的情人。這必可使讀者聯想何西阿與他妻子歌蔑的關係。耶利米強調常例:休妻已作別人的妻,前夫不會再收她回來。但是何西阿書二章二至五節,也有同樣的情形。淫行、娼妓、淫亂,都在何西阿書(一4,二5,四12,五4)與耶利米書(二20,三239,五7,十三27),用詞出於同一字根。

以色列稱耶和華為丈夫,但以後她變為不貞,這是破壞聖約的罪,正如破壞婚姻的約。聖約之民必須始終忠於耶和華,不可改變失節(何二8及耶二4-813)。因此這兩位先知一直勸導以色列人切實悔改。耶利米書四章三節:「要開墾給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實際是引用何西阿書十章十二節。這是呼籲人們尋求耶和華。何西阿是引人得著救恩的應許。耶利米是為警戒他們,免受未來的審判(三19-2)。

耶利米描寫以色列為兒子。耶和華對待他們是父親的心意:「賜給你美地,就是萬國中肥美的產業,我又說,你們必稱我為父。」(三19)。這樣的心意也表達在何西阿書十一章一節:「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耶利米將夫婦與父子來喻作耶和華與以色列的關係(三192022,參四22)。

論認識耶和華,兩位先知的思想與論調十分相似。何西阿悲嘆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無人認識上帝。」(何四16)。耶利米述耶和華的話:「祭司都不說,耶和華在那裏呢?傳講律法的,都不認識我。」(耶二8)。「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四22)。認識耶和華,是將生命完全奉獻與交托。所以在新約,「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卅一34)。何西阿看見有一天,耶和華「以信實(中譯詞『誠實』的原意)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何二20

耶和華與以色列爭辯,在何西阿書四章一至三節。在舊約中,聖約關係的法律辯護(covenant lawsuit)是一大特色。以色列不能符合聖約的要求,就應答辯耶和華定罪。這種爭辯(r|^b)也是耶利米常用的,耶和華定外邦的罪(廿五31)。耶利米受仇敵的迫害,將自己的案件呈耶和華(十一20,二十12,參五十34及五十一36)。耶利米曾控告以色列(十五10),使他們受審判的威脅(可參閱何四1-3)。在何西阿書,耶和華定祭司的罪(四4-10)。耶利米也極力反對祭司(耶二8,廿六27,四9,五31,十三13等)。

何西阿與耶利米都詫異以色列轉離耶和華的行動。以色列到了美地,耶和華為新婦預備了家,她就立刻叛逆(何二5-8,九10)。以色列的良善(或忠實)如速散的雲霧(六4),上帝都無從下手幫助她。耶利米也提出同樣困惑的問題。以色列為什麼隨從外邦信奉異教呢?以色列甚至比異邦更差,可以隨意更換信奉的神(耶二1011)。外邦人更換神其實是無所謂的事,反正所有的假神是虛無的,沒有能力可言。以色列卻不然,離棄耶和華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二1213)。

以色列信心墮落,主要是受迦南的巴力宗教影響,因在曠野的時期還未玷污(耶二1-3;何九10,十一1)。結果以色列失去了上帝所賜的福祉,甚至連家庭倫理的基礎都動搖了(何四14)。這是耶利米的論調。以色列在敬奉耶和華的事上失敗,就隨從別神。他們道德的動機就失去了,不再有仁愛、信賴與感恩,辜負了耶和華對他們的期望;悲哀的是他們竟然不認清巴力宗教的虛妄(二51113,以及何九10)。

何西阿與耶利米都十分強調悔改。耶利米書三章廿二至廿五節,十四章七至十節,以及十四章十九至廿二節都是認罪篇。他認為以色列人應有這樣認罪的態度,因為以色列的救恩只在於耶和華。他們承認罪惡,才可懇求上帝不廢除聖約。這也是何西阿的語調:「來吧,我們歸向上帝!」(何六1-3)以色列必須歸向上帝,不向亞述求救,只求耶和華除淨罪孽(十四2-3)。

這兩位先知在婚姻的事上都有表徵性的動作。何西阿的婚姻是耶和華所命令的(何一2)。耶利米被上帝禁止結婚,獨身也是表徵的動作。婚姻是象徵耶和華與以色列的關係,不忠貞使上帝傷痛,不婚就根本不建立關係。

在何西阿書四章二節,有罪惡的列表:起假誓、不踐前言、殺害、偷盜、姦淫、行強暴、殺人流血。這些好似十誡所列出的。耶利米書記述耶利米在聖殿講道(七9),所列舉的罪惡也相彷:偷盜、殺害、姦淫、起假誓。

這兩位先知出身相似,個性也相似,多愁善感,哭泣嘆息,同 為哀哭的先知,同為常經憂患、多受痛苦的人,同為婚姻問題煩惱(何西阿有不貞的妻子,耶利米有不婚的苦楚)。他們都以以色列歷史的經驗,明白耶和華的心 意,傳出上帝公義的信息,因此更能適切當代的需要。從耶利米受何西阿影響,不僅看出先知的傳統,也可明白神的心意一貫與永久。

d.耶利米與其他人物

耶利米蒙召的經驗可與以賽亞比較。在以 賽亞書,耶和華以極端的威榮顯現。祂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人的肉眼不能看見祂的榮臉,更不能親近祂。但以撒拉弗為服役的靈,拿火炭潔淨以賽亞的嘴唇,耶和華 對他是超越的上帝,使他在震懼中敬畏。但是在耶利米,耶和華是內貫的上帝。祂的顯現並不威嚴,祂好似站在耶利米旁邊,與耶利米說話。所以,耶利米並沒有畏 懼,卻感受上帝的手按在他口,使他承受先知的使命。以賽亞並不然,他深感罪孽深重,因而驚呼:「我滅亡了!」。但是當以賽亞聽見主神的聲音,雖沒有指定 他,他卻自動奉獻,對上帝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賽六8)耶利米蒙召時,明明聽見耶和華的話,知道耶和華在他還未出生之前,已經選召他,並指定他作先知。但他仍猶豫膽怯:「主耶和華,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耶一6),他與摩西一樣缺乏自信(參出三10),也就因在信心的順服上不足。但是以賽亞與耶利米同有祭司家庭敬虔的背景,對上帝的認識也在長進中,並有自知之明。這些在聖靈的引導中,漸臻成熟,進而意識神的選召與叮嚀。

耶利米可與尼希米比較,因為二者都有熱切的愛,愛同胞,愛上帝的城。他們都為以色列民族的厄運悲哀,深察上帝的民干罪。使上帝傷心與忿怒,他們在苦痛中無法忘懷自身付上的代價。尼希米屢次求神記念他:「我的上帝啊,求祢因這事記念我,不要塗抹我為上帝的殿與其中的禮節所行的善。」(尼十三14)耶利米也求上帝記念:「求祢記念我怎樣站在祢面前,為他們代求,要使祢的忿怒向他們轉消。」(耶十八20) 耶利米不像尼希米只求神記念善行,他代求的愛心值得稱道。但是尼希米的工作受人尊重稱揚,因為他是一位愛國的人。他雖在異地供職外邦君王的宮廷,仍以國家 第一、民族至上為己任。耶利米則受人輕視與反對,看他為叛國者,因為他勸導在猶大的以色列人向巴比倫投降。他看清這是耶和華的刑罰,是無可逃避的審判。他 知道如果降服,便不必再作無謂的犧牲。留下餘民,可成為民族復興的核心,努力從事復國的重任。他這樣勸導,其實內心十分矛盾。他愛國的情懷怎能容忍接受失 敗的痛苦呢?但他更看見耶和華的心意,這是別人無法體諒的。耶利米站在敗亡的窮途,尼希米則在復興的首途,但是上帝的恩典在他們個人與他們關切的眾人仍是一樣的。

最後耶利米與主耶穌比較。也許這樣的比較不當,因為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但是兩者確有若干相同之處:
(1)耶利米與主耶穌都生活在類似的環境。耶利米在耶路撒冷,這城正被巴比倫毀滅中。耶穌當時也同樣受強權羅馬的脅迫。耶路撒冷也將毀滅(太廿四章,主的預言)。宗教情形也都只在禮儀的外表,而無屬靈的實質。
(2)他們兩位都過孤寂的生活,同鄉親友無法接納他們,甚至反對他們;他們都沒有婚姻生活,且備受祭司與人民的輕視與迫害。
(3)他們的教訓簡單而重要。信仰是內心的,所以不可崇尚外表的禮儀。道德的行為才是真正信心的表現。
(4)他們的心十分敏感,同情人們的疾苦,為百姓的罪惡而傷痛,以致哭泣嘆息。因此,他們注重禱告生活,向上帝祈求,無時或已。
(5)這兩位為上帝的道受苦,表面看似乎都是失敗者,但是他們受苦的代價沒有白白付出。主耶穌救贖的工作得以完成;耶利米不能救贖,卻傳出救贖的福音。

但是耶利米怎可與主耶穌相比呢?
(1)主耶穌始終表明祂無比的愛,不像耶利米那樣氣忿,而有惡毒報復的心。主耶穌的愛一直是甜美的,祂從來不懷疑上帝的恩慈,耶利米卻常發怨言。
(2)主耶穌完全沒有犯罪,所以祂受苦,能成就救贖。耶利米有人肉體的弱,有罪需要悔改,需要上帝的救恩。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撒迦利亞書簡介

撒迦利亞和哈該是同時代在耶路撒冷工作的先知,而且兩人都關注聖殿重建的工作。不過,以他們各人的書卷的內容來判斷,他們是非常不同類型的人,哈該比較實際,而撒迦利亞則講究異象。哈該書比較簡短和易明,而撒迦利亞書比較冗長和難以了解,形成一個大的對照。
 
撒迦利亞書對異象的敘述和信息,它的啟示性記載和對將來的暗示,都是難以解釋的。然而探究這本書的困難將不會使讀者卻步,因為它的信息正適合後來的時代。
 
值 得一提的是,撒迦利亞書乃新約最經常引用的書。新約中超過七十次引錄和借用撒迦利亞書的內容:七十次的引用有接近三分之一出現在福音書中,而其餘的可以在 啟示錄中找到。換句話說,新約的作者能夠聯繫撒迦利亞的信息於他們自己的時代,這也可以幫助我們去掌握這整本書的信息。

撒迦利亞書之作者和寫作日期

先知撒迦利亞被描述為「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1)

說明有一個名叫易多的人,是祭司的後代,他與所羅巴伯和約書亞一同從被擄之地回來;如果這個人就是撒迦利亞的祖父,那麼先知應來自祭司家庭。
 
書中提供的日期,清楚把撒迦利亞的事工和哈該連結起來。記載稱他的事工是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1)開始,即接近主前52011月。
 
撒迦利亞的異象被指發生(或開始)在大利烏王統治的第二年1124日 ,接近主前519215(7)
 
而七章一節所載的較後日期,可以推算為主前518127日。這樣,在表面上撒迦利亞有一個較哈該為長的工作時期。

撒迦利亞書的文學形式

開始的八章大致上被認為有統一的思想和內容。
 
撒迦利亞本人三次被提及,和若干日期連在一起,而這幾章的內容,不論是如何難以理解,仍可以與先知的時代和聖殿的重建聯繫在一起。但這卷書的後一部分(九至十四章),其形式和內容卻是頗為不同的。先知的名字既沒有清楚提出,也沒有指出日期。
 
這卷書的頭一部分主要用散文;而後一部分則用詩體。而且本書後一部分的啟示性內容,也與第一部分的異象的內容有所區別。
 
既然一至八章和九至十四章之間存在廣泛的差異,這就難怪許多學者認為後面的幾章不是撒迦利亞的親手著作。對於本書的結構和統一問題,採取較謹慎的看法,是比較明智的。
 
. 不管這卷書的兩部分,是否從撒迦利亞而來,重要的是知道它們之間的不同,包括在神學和年序兩方面。
 
. 一至八章清楚地記載著日期,內文主要是關於異象的敘述和先知的信息。九至十四章分成兩段:
 
()九至十一章,
 
()十二至十四章,
 
兩部分都以「信息」(或「默示」)引出來,類似瑪拉基書的樣式。
 
. 如果這卷書的兩部分從不同的作者而來,那麼,必有一位編輯把它們編纂在一起,這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說,不論這兩部分如何不同,我們也應該尋找它們之間的相連主題,按文學上的編排,明白前人怎麼理解它們。
 
. 最後,儘管存著這些假設爭論,本書至少有兩個來源是有可能的。但是從手抄稿顯示,撒迦利亞書是一卷很早期完成的書卷。最早保存的手抄稿證明(即俗稱為死海古卷的一份希臘文十二先知書,證明第八與第九章之間沒有中斷),雖然這種資料無法證實作者方面的問題,但是它在很早之前就被認為在內容上和思想上是統一的。

撒迦利亞書之信息

十四章的撒迦利亞書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它首先以自己的時代為依據,然後又同時可打破時代的障礙,向後來的時代傳達信息。至少在開始的那幾章,哈該書中主要論及重建聖殿的事實在撒迦利亞的異象中可以看見。
 
好 像哈該一樣,撒迦利亞是一位有實際使命的人,但是他比哈該更加強調深遠的神學意義。撒迦利亞和他同時代的人,從事實際的建設工作,但是他能夠看見的,遠超 過其他人;他看見了他們實際的活動,在上帝為祂百姓所設計的更大屬靈計畫中的重要性。聖殿是上帝與祂百姓同在的記號;然而,聖殿的重建,象徵(甚至以神祕的方式展開了上帝對祂的選民的更新,遠超過當時的時代和地區以外。
 
在 本書的後一部分中,時間和歷史的基礎讓位給較大的異象。這幾章充滿著一種緊張的情景,抓住了善與惡之間的永恆戰爭,但卻指出這種戰爭正和上帝的選民和他們 的未來有關。雖然這一段結束時充滿著上帝得勝的情景,但是它是黑暗的一頁,滲透著絕望和暴力。在某方面,它道出宇宙中善與惡之間的衝突,雖然它具有明顯的 猶太色彩。
 
然而,意識到這種困難之後,我們也必須注意先知所用語言的簡樸。為甚麼撒迦利亞向他同時代的人講述這些事呢?為甚麼他的話要保存給以後的世代呢?「先知」絕不是未卜先知者。
 
先 知的信息乃是一種有永久性時代意義的;因為它講述每一世代中受困擾的人類共同發出的問題。惡要一直勝過善嗎?上帝是否真的至高無上嗎?世界將要變得好些, 或者只是繼續壞下去?和平與公義的上帝國度會建立在這個悲慘的世界上嗎?這些就是在撒迦利亞書中講述的問題。它們的答案是根據對上帝的信心和盼望上帝的未 來的觀點得來的。

給新時代的舊信息

撒迦利亞書一章1-6
 
這裏記錄先知撒迦利亞的第一篇講章,是在重建耶路撒冷聖殿正式開始幾星期內發表的。雖然這講章的聽眾,即先知宣講的對象,並沒有清楚指明是誰;但是整體而言,先知似乎正對著在耶路撒冷居住的一般聽眾傳講。在聽者之中有城中的領袖、從事重建工程的人、和一般的市民。
 
表面上,先知的信息並沒有直接關聯到正在進行中的重建工程,但是先知的講詞點出幾個重要的主題,為以後的內容奠定基礎。
 
一.    中心信息
 
撒迦利亞一開始就從信息中帶出一個主題:「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3)
 
先知重複那個古老的信息,表示他的中心信息並無新意;的確,他引述了早期先知已經宣講過的內容(4)
 
但是缺乏新意絕不減少他信息的重要性。以色列人立約的信心經常是上帝和祂選民之間的關係重心;而先知則是以色列的良知,當百姓轉離上帝,先知呼召他們回轉,要求他們去恢復與上帝的親密關係。在這方面,撒迦利亞堅定地持守古代先知的傳統。
 
然 而,在被擄後的年代重複這種古老的信息,對一些聽眾而言,好像一股清涼的泉水。在那些黑暗的日子裏,許多人必然以為上帝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已經結束,在被 擄之後被埋葬了,並以耶路撒冷的毀壞狀態為象徵。那麼多立約的記號都已經失去,很難叫人相信上帝所賜予的關係還一直存在著。但是上帝確是一直在施恩,正如 撒迦利亞所表明的;百姓仍然可能回轉歸向上帝,祂在等待。
 
我們是難以去重新體會先知信息的感力。他的同胞如今在遭毀壞的國土上,正為著生存而奮鬥,必然已經盡失當初的異象。然而先知從上帝那裏來的信息,卻說「轉向我,我必轉向你們……,」並且對每一世代重複著。
 
二.    從過去學習
 
撒迦利亞覺察到這種從過去錯誤中學習的道理,認為對於他自己那時代是重要的。早期的先知也像撒迦利亞一樣面對同樣的聽眾,宣講同樣的悔改信息。他們忠心地宣講,但是過去的聽眾並不聽從,因此經歷了先知曾經警告過的審判(4)。只有當審判藉著被擄臨到他們時,他們的祖先才得到啟;然後他們悔改了(6),但是卻遲了一點。
 
撒迦利亞時代的災禍,主要是過去世代的失敗累積而成的。這位先知清楚地看出了一切:除非過去的失敗得到更正,很難有希望擺脫現在的災難。因此他要求他的百姓:「不要效法你們的列祖」(4)
 
這是一個必須宣布的悲傷信息,但卻是真正的信息。而列祖所作出的災禍性行徑帶來的後果,對所有聽見撒迦利亞講章的人是清楚可見的。這樣,先知呼召那些離棄上帝的同胞作出反省,並去回想當初的古舊信仰,就是那對上帝忠誠的信仰。
 
三.    信仰和聖殿
 
先知同時也關心聖殿的重建工作,不會令同胞產生一種虛假的信心。重建工程已經進行了幾個星期,但是即使重建的工作正在進行,撒迦利亞仍然有疑惑。以前的世代曾經相信聖城是難以攻陷的,因為它是上帝聖殿的所在地。但是主前586年,當聖殿被毀時,其中的居民才發現,他們的聖城好像其他城市一樣易於攻破。但是重建的聖殿工程,不論是多麼重要,也會在那些不提防的百姓心中,製造古舊的虛假信心,這正是造成衰落的原因。
 
所以撒迦利亞的講章,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回到根本去的信息。意思是:聖殿正開始重建,這是光輝偉大的,但千萬不要忘記最初和最主要的東西──上帝要求祂的百姓順服和忠心。當這些東西不存在時,便應該藉著轉向上帝去把它們重拾回來,這比向敬拜的地方奉獻金錢和物力更為重要。
 
換 句話說,先知設法對付一種人類經常存在的趨勢,也就是在宗教群體內部的那種傾向:注重外在有形的事務而忽略內在的問題。耶路撒冷社會患的是心病,人們以為 只須恢復聖殿就能夠醫治所有社會的病症,這不是正確的思想。的確,聖殿的重建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除非重建工程與靈命方面的復興並行,否則聖殿的工作將 變成一個愚笨的象徵。撒迦利亞呼召「萬軍的耶和華說,你們要轉向我」,這對他的社群,就好像哈該呼召百姓著手去做艱苦工作和從事建設一般重要。

夜間的異象

撒迦利亞書一章7-17
 
撒迦利亞書第一部分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先知在一章七節至六章十五節的八個異象。所有的異象都歸於一個日期(7),這天大約是主前519215日,在聖殿的復建工作開始以後幾個月。根據經文的暗示,所有的異象發生在「夜間」(8);它們不太像是夢,而是被一位意識清醒的先知看到的異象。我們不能夠準確地知道獲得這種不尋常經歷的方式是什麼;但是異象的確是先知接受上帝啟示的方法之一。從第一個異象的內容判斷,很可能撒迦利亞默想的地方,正是耶路撒冷城外一個安靜的山谷。
 
異象常常透過附近的現實環境來作出它的啟示:假定撒迦利亞在那個峽谷中,身邊是一些石榴的叢樹(8(和合本譯為「窪地」),突然他看見一位騎紅馬的在石榴樹之間。在他後面又有另外三匹馬,也許都有騎士,而且每匹馬有不同的顏色。
 
除了馬匹以外,有一位天使出現在先知身旁,因此先知問這位天使:「主阿,這是甚麼意思?」
 
天 使把問題轉向騎師的領袖,他就告訴撒迦利亞這些騎師是上帝的偵察兵,奉差遣到來遍地巡視。然後偵察巡視的領袖告訴這位天使,說他們已經巡視全地,而且所見 的都平安。扮演中間人的天使,以向上帝發出的一個禱告,作為對巡視報告的回應,而文中並沒有注明上帝在當時出現:他問上帝還要多久祂才不再停止施憐憫給耶 路撒冷和周圍的城市。上帝惱怒選民的城市已經有七十年了(12節:請參見耶廿五11);相信這段時間應是一個約數而不是確實數字,七十年往往表示一生人的時間。
 
上帝的回應對天使明顯是一個安慰,因為他後來要把這些指示傳給撒迦利亞。十四節的「宣告說」表示先知的信息依次向他的百姓宣講。上帝並沒有中止祂對耶路撒冷(錫安)的 關心,其實祂也惱怒世界列國,他們當時正處於和平興隆之中。上帝以前曾對耶路撒冷發怒是事實,但是世界各國針對耶路撒冷的審判,已經超越了所有合理的界 線,因為他們無休止地只求爭權奪利。因此,上帝的同情將再一次向耶路撒冷展露,她的聖殿的重建,和這座城市的復興。貧困的時代,將由一個豐盛發達的新世紀 替代;新的安慰和紓解將會平復痛苦。從這第一個異象的內容看,撒迦利亞信息的一些主題開始出現。
 
. 上帝並沒有放棄祂的百姓。異象向先知揭示,即使看來上帝不與他們同在,上帝的騎士仍然巡視這個世界,並且他們集結的地方緊靠著聖城。對於撒迦利亞,一部分異象的意思是清楚可見的:儘管以色列人覺得被離棄,但夜間的異象啟示上帝一直在祂的世界中作出行動。
 
. 和平的問題。察看世界各國的情況,顯示他們都是「安息平靜」(11)。 按正常來看,是一種可喜的狀況,但並不總是這樣。在主前五一九年,大利烏領導他的龐大帝國,控制整個大局,並且至少有一段時期,國際之間的衝突平息下來。 但是世界和平對於在耶路撒冷的許多人來說,卻是一種困擾。他們曾經經歷過無情的戰爭和許多年的被擄,這種審判是他們應得的,但是先前的敵人和許多曾經剝削 耶路撒冷、使他們過著悲慘生活的人,現在卻得以平安。相信上帝能夠對祂百姓的邪惡施行審判是一回事,但是要使信心去看見其他邪惡的國家得平安沒有被上帝的 手所懲罰,這是一種對信心的試煉。和平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考驗信心,而且對上帝的公義提出疑問。就在這個令人不安的時代,先知再一次覺察到一個更大的事 實:「我甚惱怒那安逸的列國」(15)
 
. 同情的延續。第一個異象最有力的部分,是它保證上帝對耶路撒冷和城中百姓的憐憫並未止息(17)。 耶路撒冷當時一直處在可悲的狀態,她的城牆毀壞了,而且許多大型建築物缺修。聖殿的復建工作進展得很少,它一度是偉大的城市,現卻是一片殘垣敗瓦的景象, 使建殿的進行顯得渺茫、徒勞。耶路撒冷曾是一個驕傲民族的繁榮首都,現在僅僅是擱置在波斯帝國較遠之外的一座廢墟。很難相信在這時候,上帝還一直在憐憫祂 的聖城和選民。

四個角的異象

撒迦利亞書一章18-21
 
第二固異象是由四個角組成。這個異象的描述很簡單,信息也不是立即看得清楚,所以先知必須問他的傳譯者:「這是甚麼意思?」(19)
 
他看見四個角,但到底這些角有沒有連在動物身上尚未確定。許多注釋家,常嘗試去不同的國家代表這四個角,但是還是不能完全把其中的意義解釋。相信這四個角所象徵的意義是更廣泛的:這四個角代表所有從四面各方而來,對選民有敵意的國家。
 
天使回覆說,這四個角代表「打散猶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國家(19)。可見先知的異象,看來跨越了許多世紀,不但包括他自己的國家和城市,而且也結合以色列這個已經在二百年前亡國和分散到列國去的國家。
 
四個匠人在四個角之後接著出現,先知被告知匠人是去毀壞那些角的。好像那四個角曾經威脅過猶大人,同樣,匠人也要威脅這些角,他們手執大槌,就像要把一頭危險的牛的角脫去,以便減除牠對的威脅。這些大國也要由上帝任命的匠人消滅它們的力量。
 
第二個異象的力量加強了第一個異象的信息。儘管猶大的敵人力量強大,也儘管在當時的歷史沒有顯示任何因素威脅他們的政權,然而有一力量存在,足以粉碎藉這四個角所面對的敵對勢力。
 
上帝沒有忘記祂的百姓;祂正準備派遣天使去拯救他們,就是這四個「匠人」。這樣,雖然這裏沒有像第一個異象般有安慰的信息隨著(17),但是卻含蓄地暗示希望。上帝必將採取行動。撒迦利亞期待這種獲救是在近期或者在遙遠的將來,尚未能肯定,因為這個異象沒有特別指明時間,但是它確實充滿著希望。

一座無牆之城的異象

撒迦利亞書二章1-13
 
先知還在城外見異象的地點,他見到一個測量師經過身邊,手中拿著一條量度的準繩。這種情景無疑喚起第一個異象的內容,在那個異象中上帝曾經說過:「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16)
 
撒 迦利亞問這位測量師他要到那裏去,而這個人回答說他正要去測量耶路撒冷並決定她的尺寸大小。然後有兩個天使出現在異象中,其中一位是作過先知同伴和傳譯者 的,另一位是新出現的。這個新的天使走近先知身邊的天使,並要求他向這個少年測量師說話。給這個少年人的信息是這座城市將擁巨大數目的人口,而她將由上帝 保衛,不是靠一般城牆來保衛。
 
隨異象的描述之後,便有一篇傳統式的先知宣講(6-13), 它完全以詩的形式寫出來。這篇宣講在原文聖經是與這個異象分開的,很可能是先知在另外一個時間或地點宣講的信息,但是它放在這裏是有意義的:它指出這個城 市人口增加的來源,並強調上帝必將成為這城市的保護者。耶路撒冷城人口的增長,一個原因是許多被擄的猶太人回園,也有從外邦列國來的長(11)。這城市不會藉著她的城牆和軍事設施而得到保衛,而是因為「我要來住在你中間,這是耶和華說的。」(10-11)
 
從這個第三個異象和信息,我們開始看到先知對上帝未來工作的認識:
 
()重建城牆是無用的
 
不要忘記那城牆在主前587年並不能成功阻止巴比倫軍隊的進攻。
 
()上帝將來的工作將包括各種民族
 
撒加利亞期待著被擄歸來的,不單從巴比倫,也將從世界的四方(6-7)。他更進一步期待外邦列國的居民,加入選民中間,並且變成上帝的子民(11)。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先知期待著外邦人加入回歸聖城的洪流,是藉著基督教會的誕生和成長而實現的。
 
()上帝的同在
 
將來耶路撒冷城的轉變將是上帝居於其中。在信息中,有兩次宣告:「我要住在你們中間」(1011)。先知要提醒他們,重建城牆時,如果沒有用「火牆」環繞四周,是無用的(5)。重建的聖殿無論多壯麗,如果沒有耶和華住在其中,是沒有意義的。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