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聖經地理環境的重要性

 

[政治上的重要性]

 

    巴勒斯坦是歐洲、亞洲西南部,以及北非文化交流的橋梁。在舊約,古代近東的商旅及軍隊常常在這地方出現。但這個交匯點可不是常有戰爭的。只是當某一國君自信勢力超過對手時,才會進軍犯境︰倘若巴勒斯坦鄰近邦國並不強盛,這裡就很容易達到軍事上的平衡。在政權真空的時期,巴勒斯坦便成為緩衝區。以色列進佔迦南期間,巴勒斯坦正處於這種狀態,並且持續下去,經過獨立王朝的大部份時間,到了亞述帝國興起時才失去這種均勢。當然,期間亦有一些波動——例如埃及軍以巴勒斯坦為外圍防線,或以婚嫁與以色列王聯盟,而鄰近小國,如非利士、亞捫、摩押、以東等,亦會偶然擄掠以色列的城市。

    令以色列國得以光輝地享有獨立,除上述因素外,地理形勢亦是一個原因。商人及軍隊所用的主要南北通道,其一是在西岸平原,其二是在河東高原的東部邊沿,而以色列人則位於中部山區。所以外邦君王會取笑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是山上的神,不是平原的神。」(王上二十28),但反過來說,以色列人相對上也是比較安全的山民。在猶大地這話就顯得更真實,因為猶大多峽谷大石,比撒瑪利亞的大平原更為安全。無怪亞述很容易攻佔北國,但耶路撒冷就較難攻陷了。

    地理環境是以色列經常分裂的其中一個原因。這片土地適合分開的部落和城邦統治,而不適合聯系緊密的邦國。這一點古以色列與希臘很相似。更貼切點說,這裡的城邦就好像沙漠的綠州。

    由於以色列人住在山上,他們沒有向海發展,所以地中海一帶的船務,幾乎完全由腓尼基人控制,最好的港口也在北部的亞柯。以色列從未佔領過沿岸平原。他們唯一發展海務的地方就在阿克巴灣的以旬迦別(Ezion-geber)——在紅海(也可能在非州東岸)提供港口貿易。

[神學上的重要性]

 

聖經之中,大多數的地理景物都含有神學意義。上主建立土地,分隔海洋。他令土地出產果實,也能令土地荒旱。他賜下或止住雨水。如果他不降「早雨」,土壤便不能及時適合耕作;如果他不賜「後雨」,果實便難以成熟。上帝令可怕的東風吹至,令蝗蟲破壞農務。他定立天然的疆界,令河向海奔流,而海仍不滿溢︰他豎立大山又令民族遷移,從埃及帶出以色列人,從迦斐托(CaPhtof)帶來非利士人,從基珥帶來亞蘭人(摩九 2)。

    也許對地理景物的神學了解,最容易明白的,就是耶和華的先知與巴力先知的鬥爭。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他們便接納迦南那種以巴力為中心的自然宗教。它的基本信念,與耶和華宗教的觀點截然不同——是耶和華使五谷豐收,而不是巴力(參考何二8)。

 

巴力是一個非常「屬世」的神,巴力崇拜包括以性交來引發土地「生產」。所以,耶和華的先知大力反對巴力崇拜,並一再堅持,耶和華才是創造世界、賜豐收、譴荒旱的上帝。因此,地理、氣侯,成了先知信息中常見而又重要的部份。正因為地理氣候的資料,成為啟示言語的一部份,所以要了解先知所傳講上帝的話語,就必須對巴勒斯坦的地理有基本的認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