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歷代志之主題與分段

 

歷代志是以聖殿為中心的,它的每一部份幾乎都與聖殿有關。

聖殿是上帝立為祂名的地方(代上廿二7);是約櫃安息之所(代上廿八2;代下六41);是禱告的地方(代下六20)、獻祭的地方(代下二4,七12);也是百姓敬拜、事奉的地方(代下五11~14,七6,八14)。聖殿也代表上帝的同在。

歷代志一開始前九章的族譜,可能是後來加上去的。第十章開始敘述大衛興起、攻佔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日後建造聖殿的地點。第十三章到第十六章敘述約櫃被運到耶路撒冷的經過,還有祭司、利未人在約櫃前的事奉。第十七章提到建造聖殿的緣由,以及大衛和所羅門在這件事上所扮演的角色。十八到廿章似乎是個插曲,但是它描述大衛爭戰時,仍不忘記和建造聖殿拉關係。廿一章提到大衛買了一塊地,這塊地就成了聖殿的原址。接下來幾章都是大衛在為建殿作準備,並且把這項工作交給所羅門來完成。

歷代志下以所羅門登基作開始,描述的重點很快轉向聖殿;而關於建殿、獻殿,就佔了七章的篇幅。接下來有關猶大諸王的記載,也都圍繞著聖殿和敬拜上帝而寫,關於修殿、獻祭、守節的記載特別詳盡。歷代志的末了,猶大亡了,耶路撒冷被攻陷,聖殿被焚燒。波斯王古列的詔語,不論是歷代志原有的或是後加的,它的重點也是聖殿,要猶大人回去重建聖殿。

歸納起來,歷代志可以這樣分段:

1.族譜:代上一~九章

2.大衛作王:代上十~廿九章

1)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代上十三~十六章

2)大衛之約:代上十七~廿一章

上帝應許大衛後裔要永遠作王。如今,國家都亡了,那裡還有王呢?以色列人的盼望在於彌賽亞的來臨,而這都是根據大衛之約來的。

3)預備建殿:代上廿二~廿九章

大衛有心要為上帝建殿,但是上帝不許。上帝答應他的兒子要完成這件事。大衛為了日後建殿,預備許多東西。

3.所羅門建殿:代下一~九章

你對所羅門建殿這件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4.猶大諸王:代下十~卅六章

所羅門以後,國度分裂。南國猶大諸王中,在宗教上曾經有五次大復興:亞撒作王年間、約沙法作王年間、約阿施作王年間、希西家作王年間和約西亞作王年間。

 

歷代志之成書背景和寫作體裁

 

歷代志是在以色列和猶大都滅亡,百姓被擄歸回以後的作品。

傳統上認為它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都出於同一位作者的手筆,很有可能就是以斯拉本人,寫作年代約在公元前450年左右。

但是這種看法近年來受到強烈的質疑。近代的學者認為歷代志的成書時間較晚,約在主前第三世紀,由祭司利未人執筆。

設想你是當時的猶大人,國家都亡了,大家都被擄到遠方的異邦。好不容易有波斯王朝的興起,准許百姓返國重建聖殿、重建家園。最後聖殿終於蓋好了,它成為百姓生活的重心。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底下,如果你要為從前的國家寫歷史,你會從那裡寫起呢?

國家沒有了,君王更不用說,眼前只有聖殿。聖殿是這個民族的命脈所繫,它代表上帝的同在。「上帝的同在」,這是何等的寶貴!

從前他們離棄上帝,導致上帝撇棄他們。現在他們回到上帝面前,再一次以上帝為他們生活的重心。歷代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寫成的,它以聖殿為整本書的中心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代志裡含有四種文學體裁:

1.族譜:

從亞當寫起。以色列人非常重視族譜,要知道每一個人是屬於十二個支派裡那一個支派、那一個家系所傳下來。他們在被擄歸回後,一樣得報出自己的祖系,報不出來的,即使知道自己是祭司家族,亦不得供祭司職任(尼七63~65)。

念這些族譜會讓你覺得枯燥無味嗎?找一找在這眾多人名中,你認得的有幾個人?

記得當時國家已經亡了,歸回的人也不多,他們需要把現在跟過去聯在一起,這些族譜對他們而言,非常重要。能夠搜集、整理出這些族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名單:

除了族譜以外,歷代志裡有一些名單,像大衛的勇士(代上十一10~47)、在聖殿事奉者的班次(代上廿四~廿六章)、大衛臣僕名單(代上廿六~廿七章)等。

3.演說、講道、禱告詞:

歷代志搜集了不少演說、講道、禱告詞。例如大衛囑所羅門為上帝建殿(代上廿二5~15,廿八9~10、20~21),大衛聚集臣僕宣述建殿之意(代上廿八1~8,廿二16~18),大衛稱頌耶和華(代上廿九10~19),亞比雅王向北國百姓的喊話(代下十三4~12),約沙法囑咐臣僕的話(代下十九8~11),約沙法出戰前的禱告語(代下廿5~13),希西家呼籲以色列人回轉向上帝的信(代下卅6~9),約西亞勉勵司、利未人的話(代下卅五1~6)。

4.經典註釋:

歷代志裡敘述列王紀的事件時,通常會加以詮釋。這種文體以現代歷史學的眼光,不能稱為歷史,而是一種神學解釋或經典的詮釋。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尼希米記之時間

    (一)尼希米記的成書時間可能在大利烏王二世(西元前423-405年)期間,因為傳統上認為尼希米記就是尼希米記的作者。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成書時間應在西元前約330年希臘時代初期,當時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同時編寫了歷代志上下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不過因為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尼希米不是尼希米記的作者,因此成書時間應在西元前400年之前。

   

    (二)波斯帝國相當尊重各地的風土民情與宗教信仰,將巴比倫所擄掠的神像、人民都歸回原處。古列圓筒石印中,即記載有古列王歸還神像、重建廟宇與將百姓送返原居地的事情。因此猶太人的被擄歸回,是先知預言的應驗,也是當時大環境所驅。

   

    (三)被擄歸回的猶太人總共約有五萬人。

   

    (四)本段記載的事情開始的時間為西元前445年(亞達薛西王一世在位第20年)基斯流月(就是西曆12月為冬天) 。

 

以斯帖記發生時間

 

    (一)事件是發生在亞哈隨魯王,也就是薛西王一世、西元前486-464(465)年期間。準確一些來說,事件應該是西元前460年附近發生的。

      

    (二)著作時間應該是在西元前五世紀末到四世紀初的時間。次經馬加比傳下卷提到「末底改節」,因此以斯帖記著作的年代不可能比馬加比傳下卷(西元前第二世紀)還來得晚。

   

    (三)本書寫作風格類似以斯拉、尼希米和歷代志三卷書,都是在西元前第五世紀寫成的,再加上作者能取得波斯記錄又用到一些波斯文字且熟悉波斯宮廷文化,由此可見一斑。另外,由於本卷書沒有受到希臘影響的影子,所以應該不是西元前第四世紀寫成,因為西元前第四世紀後期希臘文化就變得相當興盛。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亞比雅王和先知易多

亞比雅又名亞比央(王上十四31),是羅波安王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押沙龍的女兒瑪迦,特別受到羅波安王的寵愛,亞比雅因此得以被立為王。(代下十一21~22)

亞比雅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常常與北國的耶羅波安爭戰。歷代志下十三章記載其中的一次,亞比雅向以色列人心戰喊話,他特別強調上帝向大衛應許他的後裔要永遠作王,又說猶大有祭司和利未人各盡其職,每早晚都獻燔祭,如此遵守耶和華的誡命,以色列人不可能勝過他們。這一仗,由於猶大人倚靠耶和華,他們雖然遭受敵人前後包圍,最後仍然得勝(代下十三18)。

值得注意的是,亞比雅在列王紀中被評價為行惡的王(王上十五3)。他跟他父親一樣拜偶像,同時也效法他的父親多妻,總共有妻妾14個,兒子22個,女兒16個。這裡讓我們看到,行惡的君王有時也會借用上帝的名義來說話、做事或打仗。亞比雅雖然有很漂亮的信仰告白,講得非常動聽,但實際的行為在上帝眼中卻是惡的。他以為有上帝與他祖大衛立約,有祭司按時獻祭,這就算是敬拜上帝,一定會得到上帝的祝福。不錯,那一仗是打贏了,但是整體來看,它並未加添給王什麼,因為他並未專心跟隨耶和華。

亞比雅王時期有先知易多,聖經並未記載易多向亞比雅王勸諫,只說易多寫書時有記載亞比雅王的言行事蹟(代下十三22)。

                                  

 

北國的滅亡

 

北國在傳了四個王朝以後,末後還有幾個君王。值得一提的是比加年間有先知俄德出現。由於南國猶大王亞哈斯背叛上帝,上帝把他交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比加手中。以色列人對待猶大人過份殘酷,不但大行殺戮,還要強逼猶大人做奴婢,經先知俄德的規勸,他們才稍微收斂(代下廿八1~15)。

以色列國歷代雖然有先知屢次警告,仍然繼續拜偶像。以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為首,一直到最 後一個 君王何細亞,都沒有離開拜偶像的罪。上帝興起亞述,在何細亞王第九年,攻陷撒瑪利亞,滅了北國。列王紀下第十七章詳細記載以色列人遇到這種下場的原因。第7節說,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上帝。

上帝曾經藉著摩西清楚地吩咐他們,「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又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出廿1~6)

以色列卻厭棄上帝的律例,離棄祂的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金牛犢,又隨從外邦的風俗(王下十七14~18)。他們的結局就是滅亡,大部份的人都被擄到外邦去。

亞述王從其他地方把人遷來住在撒瑪利亞,這些人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自己的偶像(王下十七33、41)。

這正是一般世人的寫照。今天在台灣,有沒有像這樣的人?一貫道號稱五教合一,什麼神都拜,正是投民眾之所好。

我們應當自省,是否專心跟從耶和華、單單事奉祂。耶穌在受撒但試探時,曾經引用申命記六13,十20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太四10)

只有這樣的態度,才能討上帝的悅,得到祂的祝福。

以色列王本為受膏領袖,但因為他們不敬畏上帝、不遵守上帝的誡命,上帝就興起先知來傳達祂的信息,並且由先知來承繼「膏油傳統」,亦即彌賽亞傳統。以色列歷史讓我們看到,當人背棄上帝時,上帝的旨意仍然會成全。上帝會興起另一批人來完成祂的旨意,你相信嗎?你有這樣的經歷或體驗嗎?

 

 

先知以利沙

 

以利沙是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原為種田的,受到上帝的揀選,跟隨以利亞。列王紀用許多的篇幅記載他的事蹟,這些事情多半發生在以色列王約蘭年間:

1.求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的感動他。王下二9~10

2.治好耶利哥城惡劣的水。王下二19~22

3.預言摩押將敗於三王聯盟,事情果然成就。王下三1~27

4.為先知門徒之妻行奇事。王下四1~7

5.為書念婦人求子,後來又使其復活。王下四8~37

6.為吉甲先知門徒解毒。王下四38~41

7.以二十個餅餵飽百人。王下四42~44

8.醫亞蘭元帥乃縵的大痲瘋。王下五1~27

9.在多坍寬待前來抓他的亞蘭軍。王下六8~23

10.預言撒瑪利亞將豐裕,事情果然成就。王下六24~七20

11.預言哈薛要做亞蘭王。王下八7~15

12.吩咐先知門徒膏耶戶為以色列王。王下九1~10

13.生病時預言以色列王約阿施要打敗亞蘭王三次。王下十三14~19

14.先知死後有其他死人碰其骸骨而復活。王下十三20~21

先知以利沙一生的經歷可以讓我們思考許多問題,特別是讓我們看到屬靈的眼光和一般人的眼光有很大的不同。

 

找出現代的標準

 

    我們必須謹慎,不可將聖經時代的事件全都當作現代的標準,特別是聖經中敍事文,因為敘事文描述的是個人特別的經歷。上帝在過去對某人行過的事,並不表我們可以冀望上帝對我們行同樣的事,正如梅休(Mayhue)所說:『我們不能期望像保羅一樣到第三層天一遊(林後一二1- 10),我們也不相信上帝會對那些接待宣教士的家庭提供食物,就像他在列王紀上十七章八至十六節對撒勒法的寡婦所行的一樣。現在的大麻瘋病人不會跑到河裏沐浴七次求得醫治(王下五1- 14),我們也不會將木杖丟在地上,期望它變成蛇(出四2- 3)。』

  

     我們一定要看同一個原則有否在其他經支出現。若聖經時代發生在某人身上的經歷被視為所有信徒的標準,則必須在別處經文也有同樣的教導。上帝使用以利亞和以利沙令死人復活(王上一七17- 23 ;王下四17- 37),又使用彼得令多加復活(徒九36-4 ),這並不表示上帝想今日的信徒也使死人復活。聖經沒有一處指出這是所有信徒的標準。耶穌吩咐十二使徒叫死人復活(太一○8),是在十二使徒負起向以色列人宣告上帝國度的資訊這任務時頒佈給他們的命令,再沒有其他人接受過這命令。假使這命令在今日仍然有效,那些要使死人復活的人也應遵從耶穌在後幾節經文的吩咐:「腰袋裹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太一○9-10)。我們知道馬太福音十章九至十節不是吩咐現代信徒旅行時不要帶錢,因為耶穌後來改變了這吩咐(路二二36)

    麥昆哥說:「任何歷史事件都必須由上帝所授權的代言人,清楚地指出此乃上帝給予每個時代、每位信徒的標準,該事件才能成為權威性的模範。若聖經記載某事件已真實地發生,則不一定要說成上帝對普世信徒意旨的啟示。」

    舊約的拿細耳人不可剪發,是作為他在上帝面前的獻身和聖潔的記號(士一三5;撒上一11 )。這慣例已經被取消,因為整本舊約律法已成為過去(加三25 ;弗二15 ;來七12),也因為新約從未出現過這條規例。此外,保羅甚至認為男人不應留長髮(林前一一14)。

    亞伯拉罕、雅各、大衛和許多人都有超過一個妻子,這是否表示可以接受多妻制?不是的,多妻制是不可接受的制度。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上帝特別吩咐奉行這種制度的男人,但我們知道一夫多妻是錯的,因為上帝給亞當一個妻子,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也因為新約有許多經文都指出男人應該忠於妻子(例太五27、31- 32 ;林前七2- 3;弗五22- 33 ;西三18-19 ;帖前四3- 7)。  

     

    我們必須從經文本身找出上帝要我們遵行的事。經文可能有明確的句子限制歷史事件處境的相關性;若沒有清楚指明,則須要參考其他經文。麥昆哥的格言值得贊許:「聖經是上帝對全人類旨意的啟示,因此經文所有的教導都應視為現代人信心及生活的標準,除非經文本身另有所指。」1

    禁止與獸淫合是舊約的命令(利一八23),但新約沒有指明這是罪。然而,新約的沈默並不表示與獸淫合是現在可以接納的,新約許多有關性的貞潔的教導已暗示與獸淫合是罪惡的行為。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俄巴底亞書的成書日期

 

有關俄巴底亞書的日期,學者們的爭論很多。由於俄巴底亞提到耶路撒冷城遭災,受到外邦人的攻擊,以東人以仇恨的心來趁火打劫,我們可以探討在歷史上耶路撒冷遭侵略、受擄掠的幾個事件,來判斷俄巴底亞書的日期:

1)猶大王羅波安在位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搶奪耶和華殿和王宮的寶物(列王紀上十四25~26;歷代志下十二1~12)。

2)猶大王約蘭時期,以東背叛猶大,自立為王(代下廿一8~10),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又來攻擊猶大,擄掠王宮裡所有的財寶和王儲,只剩下最小的王子亞哈謝(代下廿一16~17)。以東有可能在這時加入非利士和亞拉伯的聯軍,分佔一些掠物,時約公元前第九世紀。

3)猶大王亞哈斯時期,亞蘭和以色列從北方來進攻猶大,以東和非利士則從南方犯境(代下廿八5~6,16~18)。以東人擄掠了一些以色列人,並收回以他拉城(王下十六6)。

4)巴比倫毀滅耶路撒冷,並把百姓擄去,時約公元前第六世紀(王下廿五1~21;代下卅六11~20)。

第1和第3,由於當時耶路撒冷並未受到大規模的劫掠,和俄巴底亞書所描述的不盡相同,因此可以排除。至於第2或第4,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傅理曼、艾基新和陳終道採第2種看法。如此,耶利米才有可能引用俄巴底亞1~9節再加以潤飾發揮(耶四十九7~22)。這就把俄巴底亞放在先知書裡最早的一位,屬公元前第九世紀。

史都亞特(D.Stuart)認為第4種看法才對,因為還有其他四段經文具有類似情境,而他們都是猶大被擄時期的作品(詩一卅七7;哀四17~22;結廿五12~24,卅五1~15)。這就把先知俄巴底亞放在後期,屬公元前第六世紀。

 

約拿的時代

 

約拿名字的意思是「鴿子」,照列王紀下十四25所記載,他住在迦特希弗,這是在西布倫境內、位於耶穌的故鄉拿撒勒以北數哩。

約拿是在以色列北國國王耶羅波安第二(公元前793~753)時做先知的。耶羅波安第二是北國的第四個王朝、耶戶王朝的第四位王。

耶羅波安第二在位時,亞述逐漸興起,削弱亞蘭(即敘利亞)的勢力,北國趁機自強,外交、國防、經濟均極盛一時。

約拿預言北國將收復從前亞蘭王奪去的地方(王下十29~36),後來果然獲得實現(王下十四23~27)。

約拿很有可能是以利亞、以利沙栽培出來的先知,因為他出來事奉的年代乃緊接著以利沙。

 

希伯來王國沒落的原因

 

上帝的選民以色列,好不容易脫離埃及的轄制,來到迦南地,建立自己的民族與國家。在掃羅、大衛、所 羅門等 君王的領導之下,以色列日漸興盛,終於成為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富強的國家。但隨著所羅門的逝去,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最後它們還分別亡於亞述和巴比倫帝國。上帝的百姓怎會滅亡呢?上帝怎麼沒有眷顧他們呢?難道上帝忘了祂與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約嗎?

其實以色列國家沒落甚至滅亡是因為他們背約、違背上帝去敬拜別神。列王紀下十七7~23和歷代志下卅六11~21對這件事有詳盡的分析。他們得罪上帝,厭棄祂的律例、離棄祂的誡命,效法外邦人去事奉偶像,甚至使自己的兒女經火,這都是上帝所憎惡的。上帝不斷地差遣眾先知去勸誡他們,他們卻不聽從(耶廿九19),甚至嬉笑上帝的使者、藐視祂的言語、譏誚祂的先知(代下卅六15~16)。以致上帝的忿怒發作,無法可救。

幸好,以色列並非全然絕望。布魯格曼(W.Brueggemann)在分析以西結書時指出,上帝為祂自己聖名的緣故,應許以色列復興,這是以色列絕望中唯一的盼望。先知固然宣佈審判與毀滅,同時也有鼓舞的信息,這是基於對上帝公義與慈愛的認識。對上帝的認識真是我們盼望的來源!難怪主耶穌會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