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歌羅西書之神學

              歌羅西書的神學   ,

歌羅西書的神學

    【引言】

       
歌 羅西書篇幅雖短,收信的教會又並非保羅一手建立的,可是它在突顯耶穌基督在上帝的拯救行動中作為中保這重要的角色上,卻是無與倫比。書中強調, 凡屬耶穌的人,只要運用上帝藉著耶穌所賜下的資源,便可以得著福氣。本書連同以弗所書、腓利門書和腓立比書,被統稱為『監獄書信』。雖然有人認為它是由保 羅 一名學生所寫的,但傳統上它被視為保羅在主後6162年間被囚於羅馬時期的作品。本書的主旨在於提醒歌羅西信徒要審慎面對虛假的道理,就是那些強調苦行 是一種更能讓我們經歷上帝的同在的學說。保羅把上帝藉著耶穌——作為中保與加力者的主——所賜予的福氣,逐一列明出來,藉此駁斥那些假道理,以及為說明教會的召命奠下基礎。於是,我們在書中便看到保羅對有關上帝、耶穌、異端和教會的任務所作出的教導。這四個主題正是使徒保羅在努力履行上帝交付他的使命時,在本書教導的主要重點。

    
【上帝主動的拯救】

       
作者一開始便為歌羅西信徒獻上感恩,因為他們從上帝在福音所給予的確切盼望中得著充沛的生命力,繼而透過他們在信心和愛心的表現上反映出來( 3-8)。這恩賜顯明了神恩的作為(6)。在感恩之後,保羅如今便對這作為作出詳盡的描述。上帝親自指揮這個拯救過程。當保羅指出上帝『救了』信徒脫離撒但 黑暗的權勢,把他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時(13-14),改採用的是戰爭中的用語。上帝喜歡透過祂的兒子作為中保來施行祂的工作;這兒子是上帝的真像,而 且,上帝的一切豐盛都住在祂裡面(1519,二9)。事實上,上帝的心意是想祂的兒子    在凡事上居首位,正如祂在創造和救贖的工作中所顯示的一樣(尤其藉著祂本身的復活得以證明出來;一15-20)

       
上帝的工作超越了由拯救以至生命得著改變的範圍。祂亦主動讓信徒充滿生命的豐盛——凡在基督裡的人,都獲得這恩慈的賜予(10)。作者形容上帝藉著 水禮使我們與基督一同埋葬,以及藉著信心使我們與祂一同復活。這整個得著新生的改變過程,是上帝所進行的一個『割禮』(11-12)。作者對救恩作出這種 含有高度象徵性的描述,其實是要描繪上帝所賜予的『新生』(newbirth)和『新生命』(newlife)兩個事實。因此,上帝藉著基督和十字架勝過那些 與世人為敵的東西,使人得以『活過來』(13-15)。所以人的長進完全要靠他與基督的關係,而非藉任何規條或宗教的條例(19)

       
當保羅強調生命是『藏在』上帝裡面時(3),他只是換了另一種表達方式。保羅在勸勉歌羅西信徒的時候,可以稱他們是『蒙上帝揀選的』,因為上帝在他們 獲得救恩的整個過程中,由始至終都採取主動的角色。上帝為此亦該受稱頌(312,三16),並成為我們放膽祈求的對象(2-4)。保羅最重視的,是上帝的能力、上帝的供應和上帝的主權。

       
當然,上帝在其他方面也採取主動。祂正是指引保羅事奉的那一位(125)。因此,保羅和其他人都有同一負擔,就是要顯明上帝賜給聖徒,尤其是給予 外邦人,諸般恩典的豐盛(26-29)。保羅稱這豐盛是一個奧秘,也是基督在信徒心裡的榮耀盼望(26-27)。基督是上帝工作的中心,成長和榮耀皆是 藉著基督而來的(2,三3-4)

    
【耶穌基督——中保、加力者、主】

       
在歌羅西書一開始,耶穌的重要地位已經十分明顯。保羅是祂的使徒(1),分散各地的信徒在祂裡面得著弟兄姊妹的身份(2)。事實上,基督耶穌 乃是信徒信仰的對象,也是盼望的來源——因為他們盼望的東西,基督已給他們存在天上(4-5,三3-4)。上帝以行動拯救他們,把他們從撒但的權勢中領出 來,使他們得以與基督建立關係和接受祂的掌管(13-14)。一章1314節雖然包含一些將來才會發生的東西(3-4),但是採用過去時態,表示遷 移的行動已經展開。這幾行討論對整封書信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保羅要在處理歌羅西信徒所面對的問題之前,首先向他們說明他們已經從基督那裡獲得豐富的好處。

       
他們遷入了愛子的國度,可是,這愛子究竟如何偉大呢?一章1520節那篇偉大的詩歌,正好為這問題提供了答案。這篇詩是以猶太教的智慧傳統,以 及它對上帝在創造中的角色之偉大宣認作為基礎的(參創一1;伯二十八23-28;詩九十五6-7,一〇〇3;箴八22;《所羅門智慧書》七22-27;《傳 道經》二十四)。『妥拉』(Torah)並非尋找智慧的主要地方;我們可以在愛子——就是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形象——身上,找到智慧,完全因為祂曾有份參與創 造,顯明祂擁有上帝的權威。祂既是萬物中頭生的(詩八十九27),便在所有統治者中居首位。天地萬物,無論是有形抑或無形的,不管具有哪種層次的屬靈權柄, 都是靠祂造成的,也要順服祂。萬物皆靠祂得以維持,祂又統管那屬於聖徒的國度。耶穌在創造中以至高無上的中保角色去運用上帝的特權。

       
保羅在其後的書信中指出耶穌在上帝的右邊(3),意思其實也是一樣。我們若要瞭解上帝所做的事情和其背後原因,只需要把目光放在耶穌身上便行( 2-3)。這篇詩歌不單指出耶穌在創造中的角色,還說明了祂在救贖中的中保角色。救贖的範圍不僅是人類,而且伸展至整個創造,包括天和地( 18-20)。 基督首先在教會中運用權柄,因為祂是教會的頭、領袖和開始,並首先從死裡復活;也首先將得蒙救贖、得享新生的人類特質彰顯出來。祂在任何一 個範疇中都是居首位的,因為祂不僅創造宇宙,維持它運轉不息,更是萬物獲得救贖的途徑和新生命的典範。這權柄反映上帝喜歡把上帝同在的豐盛透過耶穌映照出 來的 心意(19);這種復和要由十字架開始。

       
當保羅從個人而非宇宙的層面去思考救贖的作為時,他想起從前那些與上帝隔絕和與上帝為敵的罪人,是如何藉著耶穌的死得以與上帝和好,以致那些靠著信心住在耶穌裡面的人,可以分別出來,在上帝面前成為聖潔(21-23)。耶穌不僅是一位中保,祂更是一位加力者。

       
正因如此,保羅才可以指出,因著教會與基督有著如此緊密、互相連結的關係,她便得以稱為祂的身體;祂是藉著自己的死來獲得教會的。對保羅而言,他 為教會受苦其實是要『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24),因為當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受苦,就是基督受苦。這種整體的認同反映出基督住在這群體之中——上帝 的一個偉大的奧秘(29)

       
人若在基督裡,則意味著他必須追求那來自基督的成長(28)。這個神學上的事實促使教會要合一和有愛心。這些有關基督的真理表示信仰是可以按部 就班的成長(2-4)。當人偏離了基督這個核心,問題便會隨之而產生(8)。因此,信徒必須按照這些引導人生的事實——保羅稱為『照著基督』的方式 ——來行事為人(8)。他們既已接受基督為他們的主,便當繼續遵祂而行,因為祂是他們獲得能力、智慧和知識的來源(2-6)。救恩因此而可以被形容為 『基督的割禮』,因為他們是為祂而分別出來(11)。綜觀二章915節,保羅一次又一次地指出那些『在基督裡』、『與基督一同』和『藉著基督』而進行 的事情。保羅亦因此指出,基督才是實質的生命,其他自言能帶來生命的道理只不過是影兒(17)

       
事實上,信徒的生命已經與基督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以致保羅指出他們要在『世俗的小學』上與基督同死,然後再與祂一同活過來(20至三11)。 這種表達方式重複了二章915節的描述,表示一種身份和效忠對象的改變,以致人生命的取向不受制於世界的標準、世界的做事方式和世界製造出來的壓力,卻 是依從上帝的心意——祂是在基督裡拯救他們的。要思念天上的事並不表示要逃避現實或避世隱居,意思是要信徒將上帝所賜的新生命特質活現出來(1-17)。事 實上,我們可以形容耶穌是一個『新人』或新人類,不同國籍的人都可以住在祂裡面,並且按照上帝的形象而找到更新的樣式(10-11)

       
因此,基督是中保和加力者,也是生命的源頭。這個事實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人在上帝面前所獲得的平安可以在他心裡作王(15),基督的道可以豐豐富 富地存在心裡(16),以及透過人所做的一切事情,讓別人得知他是屬於基督的(17)。要同享在祂掌管之下所帶來的豐富好處,就必須在生活上尊重祂管 治的主權。這便是歌羅西書讓信徒抗衡當前假道理的神學核心(4)。然而,究竟是甚麼問題,驅使保羅要用基督論來對抗呢?

    
【歌羅西的異端】

       
問題的線索首先在二章4節出現,保羅提到花言巧語和有受迷惑的可能。歌羅西的信徒都信仰堅固(5),保羅不希望有任何東西使他們誤入歧途。然 而,這個假道理是特別難以識別的,因為它強調宗教熱誠,並承諾可以帶領人更深地經歷上帝——甚至比耶穌所能提供的更深(16-23)。但人必須先付出代 價,才能獲得此經歷。人要嚴格自律和否定自我。表面看來,這個可以更親密地經歷上帝的機會,對於那些渴望認識祂的人來說是相當吸引的。可是,保羅卻認為這種 要求是一種迷惑,是以世間的學說和標準,以及這個世界的權威作為基礎,卻並非照著基督(8)

        
對於這裡所針對的異端究竟是希臘學說抑或猶太學說,一直以來已經有極多的討論。也許,最好還是把它視為兼容兩種文化特色的混合理論。它提到守安息 曰(16),顯出猶太人的意味;但它亦強調苦行和靈界——諸如天使,則又帶有希臘學說的味道,雖然它與神秘宗教的關係應該較與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更為密切。瞭解這異端的關鍵,在於備受爭議的二章18節。我們常見有兩個解釋,但兩者之間很難作出取捨。『敬拜天使』是至為關鍵 的片語。

       
其中一個解釋認為,這表示此異端以『敬拜天使』作為目的。從這個含義去理解,此異端應該來自帶有濃厚希臘色彩的背景,因為信奉獨一上帝的猶太人似乎不可能敬拜這些靈體。不過,這點亦使這個解釋難以成立。它豈能吸引一間已經相信耶穌的教會?

       
另一個解釋是把這個片語理解為『看見天使敬拜』。換句話說?這 教導強調看見天使在天上敬拜的異象。為了有此經驗和進入與上帝同在的經歷,人必須透過 禱告、禁食和遵守嚴格紀律的敬拜,來預備好自己。對於一間渴望與上帝更親近的教會來說,這個能夠親身經歷到上帝的提議,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有些批評這見 解的 人認為,猶太人是不會對這個能提升他們高至天使範疇的教訓感興趣的,因為那無疑是對他們獨一上帝的信念發出挑戰;然而,這番論調顯然出於誤解。天使的出現 只 是表示人來到上帝的面前,並非是敬拜他們。這見解完全沒有貶低獨一上帝的信念,反而是試圖提升對上帝的經歷!我們認為第二個解釋更切合二章8節的意思。

       
猶太教之中也有以這種方式來追求屬靈的先例——就是一個後來被稱之為『米爾卡巴的神秘主義』(MerkabahMysticism)的信念。米爾 卡巴是指在以西結書一章裡所描述以西結看見的戰車寶座。這教導指出人要禁食多時,才能預備自己往天上朝見上帝,並且在異象中看見祂和天使對祂的敬拜 (Philo著作DeSomnis1.33-37DeVitaMoses2.67-70;昆蘭群體的《感恩詩》六13:《以諾一書》十四8-25;《巴 錄二書》二十一7-10:《亞伯拉罕啟示錄》九1-10,十九1-9;《以賽亞升天記》七37,八王7,九283133)。人可以透過避世隱居,最終 便能直接進到上帝的面前。因此,這個假道理所強調的,是苦行的謙卑、異象、嚴謹的敬拜、苦待身體,以及有關該吃甚麼食物或守哪些節期的規條( 16-23)。這一切行動,目的都在於預備人去獲得超乎耶穌已經提供的經歷。

       
對於這個獲得『超級屬靈經驗』的邀請,保羅的反應是作出譴責。他指出,這條路其實是撤銷基督已經贏取的東西(18)。它是影兒(17),而非 實質的生命。它其實不能克制肉體,所以是毫無價值的(23)。它不把基督放在眼內,我們的身體只有靠祂才得以成長(19)。正因如此,保羅稱它為來自 人間傳統的哲學——其實是矇騙人的哲學。我們必須留意的是,保羅並非改變攻擊一神主義的三段論法,而是駁斥一個把上帝和上帝的事情納入其思想範疇,卻把基督所 提供的東西予以扭曲的哲學運動。

       
這 種渴望超然經歷的心態,亦正好解釋為何保羅多次採用與天上有關的措辭來形容基督所成就的工作。與基督一同復活和思念上面的事等觀念,都表示信徒 與天上屬上帝的權勢建立了關係,因此便無必要進到上帝的面前。上帝沒有呼召人避世隱居,等候將來一次面見祂本人的重大經歷。反之,上帝的呼召是要他們進入 世界,在 人群中間,以一個認識上帝的人的身份,活出那反映出上帝屬性的美好品格和正直德行(1-17)。 他們這樣的時候,完全可以無後顧之憂,因為他們知道,上帝開始 的事,祂自己終必完成,而且,將來亦必在榮耀中把他們帶到祂面前。禁慾苦修不是往天堂之路,惟有相信耶穌才能上天堂。因此,保羅便逐漸把焦點轉移到另一方 面,突顯出教會的召命,是要認識上帝的旨意,並反映出她作為『新人』所代表的含義。

    
【教會的本質和任務】

       
有三處經文是瞭解這方面神學的關鍵所在。首先,是形容教會為『基督的身體』的經文(18)。這種形容反映出子擁有上帝國度的部分權柄( 12-20)。上帝的國度當然不侷限於教會,但教會卻是這國度計劃中的一部分。教會是一個在世人面前,反映上帝的管治與屬性的地方;以弗所書更清楚的指出,教 會的作用就猶如明光(弗一l9-23,五7-14)

       
對於這個新群體的第二個描述,就是把它形容為『新人』或『新人類』,藉著基督在上帝面前組成一個新群體,當中『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 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10-11)。這『新人』不是指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即並非指新的 本質),卻是指一個讓眾人居住的地方。這表示教會組成為一個群體,是有著與世界不同的價值觀念,反映出一個與別不同的特性。人必須與她認同和反映她的價值 取向。於是,隨之而來的便有三章5節至四章的道德命令和全新的與人相處之道。群體中的每一分子都要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生活,因為上帝已經把他們變為另一種人, 他們都知道自己是上帝的選民(12)。此背景正好用以說明保羅在書信開頭的禱告(9-14)。 他期望歌羅西人有智慧去認識上帝的旨意的智慧;上帝的旨意不是 有關上帝的事實,也不是有關上帝決定某人該到哪裡或該做甚麼。按照這段經文,上帝的旨意是關乎人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因為他們已經歷上帝賜給信徒的各樣好 處。這種對 上帝旨意的經歷將意味著人不單完成上帝交給他的工作,而且還在工作的過程中結果子(10)。結果子不是指某項工作的完成,卻是指到如何去做該項工作。一個人 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他顯露出來的是甚麼樣的性格?這種經歷會帶領人漸漸認識上帝(10),幫助人懂得以堅毅、忍耐和喜樂的態度來面對人生(11),因 為作為上帝的兒女,就意味著與世人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最後,這人的生命將為父上帝的拯救工作而充滿對祂的感恩(12-14)。保羅為信徒所祈求的,正是這 樣的生命;他稱這種生命是與主的恩相稱,完全討祂喜悅,並滿心知道祂的旨意。這便是全封書信的主要目的,以致保羅的同工以巴弗在為歌羅西信徒代求時,也願 望他們能在信仰上成長,以及對上帝的旨意有充足的信心。

       
因 此,歌羅西書基本上是有關父上帝藉著祂兒子為一群子民的工作,上帝呼召這群子民,是要他們在地上顯明祂的信息和同在。這個新的群體必須認識上帝所賜予 的一切好處,都是為了讓他們完成人生的責任,在生活上榮耀上帝。任何人若指稱除了挪用基督所提供的東西以外,還要加添些甚麼,都只是一派胡言。福氣只有從 上帝 藉著主耶穌基督而來。一個討上帝喜悅的人,會懂得取用那中保和加力者所提供的東西。

撒迦利亞書的神學

    【序言】

       
作者的身份撒迦利亞書可自然地分成兩個部分:一至八章和九至十四章。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先知是在波斯人統治以色列年間發出預言的(主前6世紀末)。 當中提到大祭司約書亞和屬於大衛子孫的總督所羅巴伯,有關鼓勵百姓重建聖殿的連番勸勉,以及夾雜不同神諭和異象的記述。可是,在第二部分作者卻完全沒有提 及任何日期,眾領袖變成沒有指名道姓的牧人,而且他不再提及重建聖殿一事。這些迥異再加上在風格方面各有特色,導致大部分學者認為這本重要的預言 著作是由多於一位作者寫成的。撒迦利亞寫了前八章,但是第九至十四章則可能是後來一位隱名的先知所寫的。若是如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第九至十四章亦全然 是出於神的默示,就正如出於隱名作者的新約希伯來書一樣。有不少學者還指出撒迦利亞書的九至十一章、十二至十四章,跟瑪拉基書一樣,都是以『神諭』一字作 為開始。另一些學者則提出異議,認為九至十四章同出於撒迦利亞,只不過是他稍後期的作品。

       
歷史背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7年摧毀了耶路撒冷和它的聖殿,又把許多猶太領袖擄到巴比倫。不久,上帝興起波斯王古列擊敗巴比倫(主前 539),並且更在主前538年頒佈詔令,准許被擄的猶太人重返國土。他不單釋放他們,更將被尼布甲尼撒所搶掠的聖殿器皿交還,批准他們用波斯帝國的經 費重建聖殿(拉六3-5)

       
重建聖殿猶太人從巴比倫歸回,便依從較早期的先知以西結和耶利米的指示,進行聖殿重建的計劃。以西結更預言了聖殿的重建(結四十至四十八章)。二 人亦同時預言將會有兩位領袖帶領猶太人,分別是撒督後裔的祭司(耶三十三18;結四十四章)和出於大衛家的王子(耶三十三15-17;結三十四23)。設 巴薩領導了第一批猶太人回國。由於他是大衛的後裔(猶大最後一位王約雅斤的兒子),所以便有資格成為首任總督。可惜,他只成功地為聖殿的重建奠下了根基 (拉六16)。作為設巴薩的侄和約雅斤孫兒的所羅巴伯接任為第二任總督。他擔任領袖之後,便得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耶和華興起先知哈該來道出個中原因:因 為百姓忽略了重建聖殿的工作(該一1-11)。大約在同一時間,上帝默示撒迦利亞說預言。於是,哈該和撒迦利亞便肩負同一使命,鼓勵作為大衛後裔的總督所羅 巴伯,以及撒督後裔的大祭司約書亞,努力完成修築聖殿這項重要的工程(9)

    
【神學要旨】

       
為 基督而建造基督徒經常強調屬靈的世界和主的再來,以致漠視物質的需要。撒迦利亞書則反映出今生的重要性。它肯定了人類建制、政治架構和世俗事 務,諸如建造工程等,不可或缺。為了讓猶太人在他們的本土重建自我,他們便必須重建聖殿和恢復祭司的制度;他們亦需要建立某種形式的管治。這為我們今天提 供了一個例子。我們雖是『天上的國民』(腓三20), 但我們卻仍屬於地上政治實體的成員。儘管我們不可以期望藉著自己的努力,把上帝那個末世的國度帶到地 上,但我們卻可以藉著社會參與,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我們的政府就如撒迦利亞當時的一樣,並非神治政體,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把基督教的信仰應用在我們那 個世俗化和多元化的政府上。不過,我們卻可以嘗試使我們的社會變得較為公義。

       
我們亦是基督徒群體的成員——包括地方教會、個別的宗派和福音機構。我們可以支持和推動不同組織的建立,例如教會、醫院、救援隊伍、精神健康中 心、免費膳食分派站、露宿者之家、遭受虐待人士疵護站和未婚媽媽之家等。此外,我們還應該興建基督教學校和大學,以及訓練基督徒領袖的神學院。

       
敬拜撒迦利亞的預言既強調聖殿,亦同時提醒我們敬拜的重要性。自從約西亞的改革之後(約主前620),唯一認可的獻祭地點就是耶路撒冷。上帝喜悅 忠心的人來到那裡懇求祂的恩(20-22)。獻祭使耶路撒冷變得聖潔(十四20-21)。百姓若想得到從天而來的賜福,便要前往錫安守節(十四 16-17)。聖殿之中不單充滿喜樂的歡呼聲和快樂的歌唱(19),有些時候,亦要在可畏的上帝面前肅敬靜默(13)。這最後一點是我們可以直接用在敬 拜上的。高聲頌讚和默然崇拜都是敬拜上帝的合宜方式。

       
有些學者認為本書主要是關乎耶路撒冷的敬拜,因而低估了它的宗教價值。可是,我們讀舊約的時候,應當小心避免強行加入基督徒的某些偏見。不錯,耶 穌曾經說過,當時候到了,人便不用到耶路撒冷敬拜,因為上帝所要的,是人『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0-24)。而且,我們知道,上帝的同在並不只侷限在人 所建造的殿宇之中(徒七48,十七24)。此外,我們亦知道自從主為我們的罪獻上最後一次祭之後,我們如今已毋須再獻(來九至十章)。然而,上帝在從前藉著 摩西吩咐百姓遵守的敬拜形式,最終得以在耶路撒冷被確立;先知的說話在他們的時代是完全有效的。

       
撒 迦利亞書卻仍然切合我們的時代,因為它強調人在敬拜中要服從。雖然我們今天比舊約的信徒在敬拜上帝的方式上享有更大的自由,但我們卻必須小心按照 上帝的吩咐來敬拜,而非單憑自己的喜好。舊約要求敬拜的人獻上祭牲;到了新約,我們則必須藉著上帝兒子所獻的祭來到上帝面前。而且,上帝要的不再是祭牲的 血,反而 是把我們的身體『獻作活祭』(羅十二1),以及不斷獻上『頌讚為祭』(來十三15)。就正如巴別塔的事例(創十一1-9),人類至今仍然嘗試藉著錯誤的宗 教或善行來親近上帝,可惜永遠都只會徒勞無功。這些方法只會帶來混亂,因為耶穌才是通往父神那裡的唯一道路(約十四6)

       
上帝的主權基督徒聽命的對象,是以色列的上帝,而非異教的偶像。猶太人之所以遭受被擄的懲罰,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參與拜祭迦南的生育神。他們誤 以為騎乘烏云的巴力,會為五穀帶來雨水。然而,其實是耶和華垂聽農人祈禱,降下甘霖雨露(亞十1-2)。祂亦掌管了歷史。上帝使祂的百姓散居在列國中間;又 帶領他們重回故土(9-10)。此外,祂更會懲罰傷害祂百姓的列國(8-9,十11,十二9)

       
上帝的眷顧波斯王首先批准猶太人重建聖殿,可是,要到較後期,即尼希米的時代(主前445),才允准他們重建城牆。由於當地不少居民起來攻擊猶太 人,反對他們修築城牆,所以,這些被擄歸回的人便憂慮自己的安危。然而,上帝卻應許要用祂的火四面包圍耶路撒冷,藉此保護他們;又保證會在他們中間,與他們 同在;藉此驅除他們的恐懼(5)。另一個顯明祂眷顧的標記,就是祂承諾要讓經濟衰退的情況結束。上帝會賜福百姓,使他們富足,作為他們在重建聖殿一事上表 現順服的賞賜(9-13)

       
撒但我們在本書第三章窺見一幅關乎天上法庭的景象,大祭司約書亞站著,遭受一位名叫『撒但』或『那惡者』的人物指控。這個名稱在希伯來文是附以一 個定冠詞(即英文的「the),所以我們應該把它譯作一個稱號,而非我們一般所認識的專有名詞『撒但』。根據撒迦利亞書所示,這『撒但』並非善類,因為 他遭到耶和華責備(2)。然而,在這個循序漸進的啟示中,在此一階段我們所看見的他,還沒有徹底壞透,因為他在上帝作為大君王的法庭中出現,似乎是當中的 一位成員。他的身份類似現今西方社會的檢控官。啟示錄十二章10節 同樣稱他為『控告我們弟兄的』。上帝在舊約只給予有限度的啟示;再加上新約的補充,我們便 對撒但有較全面的認識,知道他是一個從天上墮落,完全屬乎惡的屬靈敵人。然而,撒迦利亞的看法與新約完全一致,就是指出我們不應害怕這個屬靈敵人。我們必 須相信上帝會赦免我們的罪,就正如他昔日赦免約書亞的罪一樣;如此,我們便不用畏懼任何的指控。

       
罪、成聖和救恩本書一開始便勸百姓悔改,提醒他們回想先祖們所犯的罪。先前的眾先知都曾起來斥責與他們同時代的人,可惜他們沒有悔改。撒迦利亞提 醒他們不要重蹈覆轍。上帝其實已應許百姓,他們若肯回轉歸向祂,祂就會歸向他們(2-6;參七8-14)。先知明確列出的罪,包括有拜偶像(十三2)、驕 傲(亞述的驕傲,十11)和缺乏同情心(9-11)

       
被擄歸回的百姓可藉著甘心樂意地重新投入修築聖殿的工作,來表明自己的真心悔改。上帝亦將要顯出祂的恩典,首先是除去大祭司約書亞的罪( 1-5),繼而便是除掉這地的罪孽(9)。先知在一個有關量器的異象中,看見罪孽和惡人從猶大運到巴比倫(5-11)。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則告訴我們, 當歷史快接近尾聲的時候,上帝將要開一個泉源,洗淨『罪惡和污穢』(十三1)。在那日,耶和華會拯救祂的百姓,除了領他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之外(7,十 6-10),還會供應他們(16)

       
道德要求撒迦利亞一再強調要以公義、恩慈和憐憫待人,尤其不可欺壓社會中的弱勢社群,包括弧兒寡婦和寄居者(9-10)。這教訓早於摩西時代便 已提出(出二十二22,二十三9),也是眾先知教導的核心(賽一16-17;耶七5-7;摩五1524),新約亦一再重申肯定(徒六1-3;雅一 27)

       
書中還提出一個警告,就是不可惡待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因為他們是『祂眼中瞳人』(亞二8)。外邦人將為到他們加諸猶太人身上的任何傷害而遭受懲 罰(9)。因此,對於任何形式的反猶太主義,基督徒都必須持反對立場。雖然今天上帝的百姓已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只要他們是相信耶穌的(羅十一 13-24),不過,上帝卻沒有離棄猶太人(羅十一2),他們亦終有一日會整個民族歸向主(羅十一26)

       
為福音作準備撒迦利亞預言將有一天,救恩的大門要為非猶太人打開。他預言必有多國的居民來到耶路撒冷,一同敬拜耶和華。他們會拉住一名猶太人的衣 襟,對他說:『我們聽見上帝與你們同在了』(20-23)。那些不肯守住棚節的列國,將遭到刑罰(十四16-19)。其實,不單撒迦利亞論到這些主題,以 賽亞和彌迦均預言將有一天,列國要在錫安尋求上帝(賽二2-3;彌四1-2)。猶太人要作列國之光(賽四十二6,四十九6);他們要成為上帝的見證(賽四十三 12)。異地的居民——其中還包括他們一些統治者——將帶同他們的財富來到猶太人中間,承認以色列的上帝才是唯一真正的上帝(賽四十五14,四十九7 22-23)

       
反觀猶太教的歷史,並不見得它是一個著重宣教的宗教。不過,在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人,卻表現出帶領外邦人歸信猶太教的信心(太二十三15)。 那些 作出回應的外邦人,使撒迦利亞的預言得以部分成就。另一部分的成就,則在於許多異教徒成了『敬畏上帝的人』。這些人並沒有完全歸入猶太教,卻願意離棄他們 的 偶像,敬拜獨一的真神。他們獲准進入耶路撒冷聖殿的外邦人院,卻不准超越那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作分隔的牆,違者一律處死。基督徒在耶穌所成就的工作中, 看見舊約的預言得著更完全的應驗。那在中間分隔的牆已經因著基督的死,被徹底地拆掉,以致無論是猶太人抑或外邦人都可以藉著祂來到上帝的面前(弗二 13-16)

       
◎聖靈


    撒迦利亞教導我們不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因為上帝是靠著祂的靈來成就祂的旨意(6)。此外,他亦教導我們要信靠上帝用靈默示的話(12)

       
◎彌賽亞觀

    撒迦利亞對於舊約的彌賽亞觀的發展亦有一定的貢獻。以賽亞預言耶西(大衛的父親)的根必生出一枝子,將要以公義治理百姓,以及使樂園得以 重現(賽十一1-9)。撒迦利亞則把焦點放在大衛的苗裔所羅巴伯身上,他將負責重建聖殿的工作(8,四9,六12-13)。正如前文已經提過,被擄後的 猶太人都願意接受以西結的重建計劃。他曾經描述隨著聖殿重建而來的美好境況,就仿如天堂一樣(結四十七1-12)。除了此處,還有哈該的預言,說上帝即將傾 覆世上的列國,以及選立所羅巴伯為他印記的指環(該二20-23);許多人便因此期望所羅巴伯是彌賽亞,由他引進上帝的國度。不過,儘管有提到冠冕,但只有 祭司約書亞獲得冠冕,戴在頭上(11)。當中亦有暗示君主制度的復辟——『尊榮』和『王權』(13——可是卻完全沒有實現。哈該的預言則一一應驗,因 為上帝的確藉著興起波斯人來釋放祂的百姓,使列國震動。同時,所羅巴伯亦的確成了上帝印記的指環,因為他以猶大總督的身份來進行上帝的計劃。然而,他沒有作王, 也沒有將上帝的國帶到地上。

       
撒迦利亞的預言亦已經應驗,因為所羅巴伯的確完成了聖殿的建造工程。至於冠冕戴在約書亞而非所羅巴伯的頭上,以及還有一頂冠冕安放在聖殿中的事實 (14),顯示上帝仍未是時候讓大衛的苗裔彌賽亞永遠以公義作王統治。反之,上帝正在計劃藉著祭司的家系提供屬靈的領導和管治。當上帝在主前458年繼所羅巴 伯之後差派以斯拉作祭司,此事便真正應驗了。

       
◎末世論

    撒迦利亞書的第二部分宣告地上將有一位謙和的君王,以和平統管全地(9-10)。所羅巴伯與這位將要來的同屬一類人。撒迦利亞書十四章9節亦證明主會親自來到地上統管萬有。那位完全是人又完全是上帝的耶穌,在祂第一次降世時便開展了上帝的國,然而,一直要等到祂第二次再來,才會完全實現祂 作王管治的預言(林前十五24-28)。到了那日,耶穌將從天降在橄欖山上(十四4:徒一11),就正如祂升天時那樣,與天上的聖者同來(十四5;太二十 五31)

       
撒迦利亞書所提到的兩棵橄欖樹或是兩個受膏者,明顯是約書亞和所羅巴伯(311-14)。不過,約翰在啟示錄中再次採用這個異象來說明末時會有兩名見證人(十一1-13)

    
【新約的引用】

       
新約共引用撒迦利亞書71次,其中31次在啟示錄,另27次在福音書。新約引用的,主要是撒迦利亞書第二部分那些較為人熟知的經文。例如,耶穌坐 在驢駒上,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耶路撒冷,正表明祂是先知預言的那位君王(9-10;太二十一4-5:約十二14-15)。大祭司給猶大30塊錢作為出賣 耶穌的代價(太二十六15),結果,猶大把那銀錢丟在聖殿中(太二十七3-5)。馬太將此解釋為舊約預言的應驗(參太二十七9,當中提到耶利米,但引用的 是十一12-13)。撒迦利亞書十三章7節說:『擊打牧人,羊就分散。』當耶穌接受審訊和被釘十字架,眾門徒都離棄祂的時候,便應驗了這話(太二十六 3156)。至於撒迦利亞書預言一位被扎的人,那些扎他的人會為他哀傷,我們在聖經中找到雙重的應驗:首先,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一個人拿搶扎祂的肋 旁(約十九34-37),其次,就是當耶穌在末時再來的時候(啟一7)

提摩太前後書之神學

             提摩太前後書的神學   ,

提摩太前後書的神學

      一般認為保羅寫給提摩太的那兩封書信與神學的關係,不及它們與教會組織和實務的關係來得密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當中原來有不少經文,為基 督教信仰的許多教義提供了重要理據。

【聖經論】

    最重要的首推提摩太後書三章1617節那段有關『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經文。那裡清楚指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或『上帝呼氣』的,因此,『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這幾節經文表明凡稱為『聖經』的任何經卷,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來自上帝,所以都是祂的話語。故此,它當然是絕對可靠、全然可信和絕無謬誤的。保羅為此亦勸導信徒,要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 道(提後二15)。同時,保羅更指出這聖經能使人有智慧,以致因信耶穌基督得著救恩(提後三15)。總括而言,在保羅的心目中,聖經等同於上帝的話語,是具有最高權威和不存在任何謬誤的,也是建立一切基督教教義和道德原則的根本基礎。

    
【上帝論】

       
就上帝論而言,提摩太前後書的貢獻主要是增進我們對上帝屬性的認識。那裡稱上帝是『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真神。』(提前一17)

    提摩太前書二章5節亦再一次宣告上帝是獨一的,保羅在那裡指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

    保羅在本書最後仍然再三強調類似的屬性:『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六15-16)

       
至於上帝的創造,保羅強調『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是可棄的,都因上帝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前四4-5)

    保羅顯 然是針對當時有些假冒為善的人,既禁止人嫁娶,又要求人禁戒某些食物,以致保羅要重申凡上帝所造的都是美好的,人去享受是完全正當的。另一段有關創造的經文,是保羅在討論婦女在教會中的地位時,為其立場辯護而提出的:『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提前二13)

    保羅顯然視亞當和夏娃為人類歷史中的人物,上帝創造的次序顯示出上帝的心意是要男性在家庭和教會中作頭。

    
【罪】

       
在罪的教義方面,保羅在提摩太前後書特別強調,一切罪惡的本源,始於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由貪愛錢財以至背道的罪皆源於此。他似乎將首先犯罪 的罪責,由夏娃身上轉移到亞當身上。他指出:『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提前二14)

    有人認為保羅是暗示夏娃身不由己,但亞當卻是 明知故犯。無論如何,根據保羅在羅馬書五章1221節的論點,人類是在始祖亞當裡墮落,而非在夏娃裡。

       
在保羅論及敬虔加上知足的心是大利,以及指出人不能帶甚麼離開世界的事實時,他斷言『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因貪愛錢財而離棄真道(提前六 10)

    保羅並非說,只有貪財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但它卻是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它首先會使人覬覦別人的東西,然後便帶來偷竊、搶掠、欺騙、綁架、謀殺,甚至 完全離棄基督。

       
保 羅在這兩封書信所強調的另一個重點,是人有離棄真道和失落信心的危險。無論所言的是指丟棄上帝的恩典和失去原來的救恩,抑或是拒絕上帝的恩典,失去得救的 機會,保羅都視為真正會發生的一個嚴重的危機;他不單提醒提摩太要提防,更希望他也叫人慎防之。在末後的日子,有些人會離棄真道(提前四1)。照保羅的觀察,當時已經有些人離棄了信仰(提前六21)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甚至點名指出許米乃和腓理徒已背棄真道,如今他們所傳的都是異端。他們宣稱復活的事已過,結果,便敗壞了好些人的信心。

    此外,底馬亦同樣犯了背道的罪;他因為貪愛世界,離棄了保羅(提後四10)。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只說他離棄了自己,並沒有說他離棄基督。

    
【基督論】

       
保羅的基督論同時強調了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從保羅一再稱耶穌是『我們主基督耶穌』(提前一212,六314;提後一10),便反映出他對基督的神性深信不疑。另一方面,書信的其他地方亦表明了基督的人性。提摩太前書二章56節告訴我們:『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祂以『肉身顯現』(提前三16),而且,根據人類的家譜,他是『大衛的後裔』(提後二8)。除此之外,這兩封短信還簡略提到基督生平的三件大事:提摩太後書二章11節提到基督的死,提摩太後書二章8節提到祂的復活,提摩太前書三章16節則提到祂的升天。最後,它還提到基督將要再來,審判活人死人(提後四1)

    
【聖靈論】

       
有 趣的是,保羅雖對三位一體論深信不疑,又在其他書信經常論及聖靈的位格,可是,他在這兩封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卻很少談及聖靈。他在書信的問候 語中,只提及父神和主基督耶穌,卻沒有包括聖靈。他只有一次提到聖靈啟示將來的工作,指出『聖靈明說』將來必有人離棄真道。因此,保羅不單在其他書信中談 到聖靈在啟示方面的工作,它在教牧書信中也佔一席位。

       
不過,儘管這封書信較少關注聖靈的位格,但是,聖靈幫助信徒成聖,或是叫他們與罪隔絕,得以過聖潔生活的工作,則沒有被忽略。即使在處理此教義的 時候,保羅仍傾向強調人的責任,多於聖靈的工作。我們從以下的教訓便可見一斑:『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提後二19),要遠避世俗的虛談、不敬虔的事和如同毒瘡的異端邪說(提後二16-17),『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2)

    我們必須記著,聖經 所教導的成聖生活,需要上帝的工作與人的努力互相配合。聖經的神學同時包含了宣示上帝的作為,以及要求人負上責任。提摩太前後書所強調的正是後者。

       
有關永生和屬靈恩賜這兩方面,保羅在這兩封書信中也是較側重強調人的責任,多於上帝的應許。留意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保羅在那裡敦促提摩太要持定永生,因為他是為此被召的。縱使提摩太已經肯定擁有永生,保羅仍然勸勉他要緊握它、運用它、活出它,讓生命見證它的實在。

    在提摩太後書一章6節, 保羅提醒提摩太,要『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他已經得著聖靈的恩賜,但如今他需要將它挑旺。這裡沒有明確指出是甚麼屬靈恩賜,但它 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所列出、由聖靈分給每位信徒的各種恩賜。保羅的含義是:我們若不善加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恩賜,不久將可能發現自己已失卻了 那種恩賜。

    
【救恩論】

       
提摩太後書在救恩論方面出現幾個不同角度的看法。當中有幾節經文從宏觀的角度來論及上帝為全人類提供的救贖。在提摩太前書一章15節,保羅宣稱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而他本人正是罪人中的罪魁。

    保羅亦指出上帝並非只想少數人得救,祂其實是願意萬人得救的(提前二4)。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四章10節 還作出了一個使人感到吃驚的宣稱,那就是永生上帝是全人類的救主,尤其是信主之人的救主。

    這 節經文引來很多不同的解釋。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上帝不會拯救每一個人,因為聖經其他地方已清楚指出,人必須滿足上帝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真正得救。另一 些人則認為,這節經文表示上帝願意拯救每一個人,而救恩亦是為每一個人而設的,但只有那些願意接受救恩、堅持到底的人,才能真正得救。也許,最合理的解釋 是上帝的救恩乃包括賜給全人類的各種福澤,本意亦是希望引領眾人悔改。即使按此看法,除非人以信心接受上帝的賜福,否則救恩不能在人身上自動生效。

       
與此相輔相成,強調人的回應,是另一類有關救恩的經文,包括上帝『以聖召召我們……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提後一9),那些蒙召的人,『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提後二10)

    如此,我們便可以透過保羅在提摩太前後書所闡述的,看見在人類得著救恩的過程中,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 的主權是互相配合的。

       
這兩封書信還有另一個有關救恩論的重點,是在其他保羅書信中亦有出現的,那就是:我們不能靠好行為而獲得救恩,但我們得著救恩之後,卻要有好的行為。例如在以弗所書二章810節和保羅書信的實際生活勸勉部分,我們都可以找到這一個重點,在提摩太前後書更為重視。

    保羅清楚指出,上帝救了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提後一9)

    提摩太前書四章10節和提摩太後書一章89節堅稱我們得救的,乃是在乎上帝,在提摩太後書一章10節 則指到耶穌基督,那裡稱他為『我們的救主』。

    
提摩太前後書的主旨,除了強調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得救之外,還強調我們得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有好行為。

    此『好行為』通常是以遵守律法或誡命的形式來表達的。例如,保羅吩咐提摩太要『守這命令』,大概是指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提前六14)。他又教導提摩太囑咐那些富有的人,要『在好事上富足』(提前六 18)。此外,『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提後二19)。我們亦要除去世俗的空談,成為貴重、聖潔和合乎主用的器皿,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 21)。最後還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和追求公義、信德、仁愛與和平(提後二22)

       
在我們留意保羅如何囑咐提摩太和一般基督徒的當兒,亦必須正確理解他在提摩太前書一章810節 那番有關律法的陳詞。保羅並非完全排除律法對義人 的適切性,他只是採用了當時的一句慣用語,來故意把重點放在下半句。律法主要不是為義人而設的,而是為不義的人設立的;可是,律法始終對信徒保留教誨的作 用。律法教導他們如何愛主愛人,卻完全不能為罪人提供任何得救的途徑,讓他們可以逃避上帝的憤怒。

       
在女性得救的問題上,出現了一節相當奇怪和難解的經文,就是提摩太前書二章15節:『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

    這裡顯然不是指在生產的過程中,女人的身體不會難產致死的得救,因為敬虔的婦女也會不幸死於難產。至於藉著生產得著屬靈救恩這種說法,也與聖經許多其他經文 相違,而且,經文亦從來沒有把它列為得救的條件之一。也許,關鍵在於與『生產』連在一起的定冠詞(即「the),而經文的本意是:縱然女人在起初便犯了罪,但藉著那個生產——即創世記三章15節給夏娃的應許,基督成了肉身作女人後裔——女人將可得救。於是,持這解釋的釋經家便認為,女性繼續保持信心、愛心和聖潔自守,便是她們得救的見證。

    
【教會論】

       
首先,提摩太前書二章815節提出了男人和女人各自以甚麼位分來參與公眾崇拜的連串教導。當中的要旨包括男性的領導角色和女性的順服角色。神學 家都再三強調,這並不表示男性比女性優越,這種角色的安排,只是為了成全上帝為教會(和家庭)所定的使命;就一般情況而言,上帝選派男性擔當領導的角色。有些 人會把這幾節經文理解為只適用於保羅時代某個特定文化的教導;可是,我們必須留意的是,保羅這裡是以上帝先造亞當,後造夏娃,以及是夏娃而非亞當被引誘來作 為此訓誨的立論基礎。

       
在細節上,經文明確教導,男人要隨處禱告(提前二8),而女人則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提前二11)

    保羅繼而用希臘文的現在時態去闡明他 的命令,就是他不許女人不斷地講道,或是不斷地轄管男人(提前二12)。 經文並沒有說明若然遇到沒有合資格的男性作帶領的話,該如何安排。在那些非常的情況,保羅是容許女性作主的,卻不是一般接受的準則。從保羅稱許提摩太的外 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的例子,便清楚反映出他並不完全禁止女性教導真理。她們二人毫無疑問是最先將真理教導提摩太,讓提摩太自小明白聖經(提後三15)。因此,婦女在家庭中教導兒女認識聖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此外,有關婦女參與教會崇拜的教導,保羅還補充了一些關乎衣著的提醒(提前二9-10)。『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上帝的女人相宜。』

    若按當時的說話方式去理解保羅的教導,就知道他並非完全禁止一切外表的妝飾,他只是 深深期許婦女的主要吸引力,是來自敬虔的品格和美好的善行。

       
按照保羅的教導,我們知道初期教會的組織架構包含長老或監督,以及執事的職分。『長老』此職銜乃指備受敬重的牧養位分,而『監督』則強調此職分的 功能。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三章17節列出作此職分之人選所必須具備的資格。與他前面的教導相符的,乃是作監督的人選基本上是男性。

     提摩太前書三章810 節、1213節則列出了作執事的資格。有人質疑第11節所提到的女人,究竟是指執事的妻子,抑或是女執事。由於該字詞似乎不是代表『女執事』,而『執事』一詞又可以男女通用,所以我們很難清楚判定這裡所指的是否女執事(參羅十六1,那裡用了『執事』的陽性字詞來介紹非比)

    那些認為保羅在這裡是談論初期教會另一個職分的人則指出,保羅既然沒有特別針對監督的妻子來施行教導,那麼他為何要特別提點執事的妻子?這推論是言之成理的;因此,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三章11節所指的,可能是女執事的職分。

    
【末世論】

       
保羅寫給提摩太的兩封書信,均有特別論到預言和主再來的教義。提摩太前書四章15節指出,在後來的時候,會出現大規模的背道情況。另一段更詳盡 地預言末世的經文,是提摩太后書三章113節,它稱末世為『危險的日子』,然後,便把基督再來之前那段末後日子中的人性特徵,細緻地勾勒出來。保羅最為 關注的,仍然是那時的人怎樣誘騙人離棄真道。

       
保羅稱基督的再來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提前六14)。那個用以表示基督『顯現』的希臘字詞,所指的乃是祂在榮耀中再來,作王統治全地。

    這個字詞還在另外兩處經文出現,分別是提摩太後書四章1節和8節。在提摩太後書四章1節,保羅在上帝和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嚴肅地囑咐提摩太幾件事。在提摩太後書四章8節,保羅則宣稱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要在將來的那日賜給他;而且,不但賜給他,還賜給那些渴慕主顯現——就是祂在榮耀中再來——的人。保羅亦提醒提摩太,到了時機成熟,上帝便會讓主再來(提前六15),就正如上帝昔日差遣祂兒子來到世上一樣,這是保羅在加拉太書四章4節所指出的。

        
除此之外,保羅更清楚表明,信徒要藉著行善來為自己的將來積蓄財寶,以致他們能持定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9)。他表示到了將來,那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將會把公義的冠冕賜給他和所有渴慕主顯現的人(提後四8)

以弗所書之神學

         以弗所書的神學  ,

以弗所書的神學

        初期教會似乎沒有對保羅是以弗所書作者的身份表示質疑。早期的抄本已經把本書放在保羅書信之列,而早期的基督徒作者如愛任紐、亞力山大的革利免和特土良,都把本書視作保羅書信來引用。同樣,被認為是出於2世紀的『穆拉 多利經目』,也把本書納入保羅書信之列;甚至是異端領袖馬吉安也承認這本被他稱為《致老底嘉人書》的經卷,是出於保羅手筆。

       
以弗所書包含了一套小心推理和言簡意賅的神學,透過有系統的方式表達出來。在保羅的著作中,最能夠精闢準確地把保羅對救恩歷史的基本元素縷述清楚的,非本書莫屬。

       
要 全面掌握本書的神學核心,我們必須回想保羅昔日在大馬色路上悔改信主和蒙召的經歷。那時,他聽到上帝的聲音對他說:『你起來站著,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 作差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 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二十六16-18)

       
這次經歷之後,他作為一個猶太人,上帝派他將福音帶給外邦人的使命,便一直引導他的一生(加一15-16)。他發揮一個近似祭司的僕役職分,奉派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上帝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十五16)

       
以弗所書第二章是本書神學的關鍵所在,保羅在那裡提出了猶太人和外邦人在教會這個身體中歸為一體的深遠含義。不管是外邦人(1)抑或猶太人( 3-5), 從前都是死在過犯和罪惡之中,然而,猶太人卻已經為彌賽亞的來臨作好準備,並且是首先得蒙呼召進入教會。至於外邦人,他們亦按照上帝原先的計劃和揀選,藉 著保羅本身的工作,自此便得以與基督和教會有份。上帝曾經應許亞伯拉罕,萬國將會因他的後裔得福;如今,以色列必須完全接納外邦人成為上帝國度中與他 們具有平等地位的夥伴。

       
無論是使徒行傳和一般認為是出於保羅的書信,以及以弗所書,均指出保羅的神學,乃建立在外邦人和猶太人都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一同升天,一同與基督坐在天上這基礎上(5-6)。因此,外邦的門徒跟猶太門徒成了同胞,大家都是上帝家裡的人(19)

       
保羅認為,教會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猶太人根基上,以基督耶穌作為主要的房角石(20,三5)。外邦人如今得以有份被聯絡,一同連結在猶太人的 根基上,一起長成為主的聖殿(20-21)。書信的最後部分(17至六24),將會列出在上述真理的引導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具備的道德倫理操守。

       
以弗所書有不少重要的神學字詞和論點,都是環繞以下這兩個觀念而產生的:


(1)自亞伯拉罕以來,猶太人在上帝救贖歷史中所扮演的歷史性和宇宙性角色;

(2)保羅本身在這過程中的位置,是負責帶領外邦人得以成為上帝國子民的任務,為的是要成全基督的工作。

       
以弗所書特別強調的,是基督已升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因而擁有掌管宇宙萬有的主權(3-49-1020-23,二6,四8-10)。本書信神學部分的首要重點,在於指出教會那種宇宙性的本質(一至四章); 作者認為無必要在此討論耶穌和信徒身體復活的問題,那是屬於末世的範疇,無關乎宇宙方面的宏旨。他沒有提及基督快將再來,反而指出教會的角色在於向各個世 代的人彰顯基督耶穌的榮耀。五至六章說明了教會在基督再來之前應有的行為、品格,正如作者分別於羅馬書、哥林多書信、加拉太書和帖撒羅尼迦書信有關這方面 的教導一樣。

    
【蒙上帝揀選的以色列】

       
保 羅並不是從上帝預定個人得救的角度來談論揀選,相反,他是從以色列自亞伯拉罕以來被上帝揀選,負起傳揚彌賽亞這角色,來作為他論及『揀選』這主題的背景。 他在第一章便清楚指出,上帝的聖徒猶太人得蒙上帝的揀選,將救贖的福氣帶給萬國,為要成就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上帝為著這個旨意首先預定猶太人得兒子的 名 分(5),同時也為著上帝的榮耀——就是宣認祂是至高無上的獨一真神——在祂的愛子(彌賽亞)裡得蒙揀選(6);這早於上帝在創立世界之前的揀選,是聖潔,沒有瑕疵的(4)。他們是首先在彌賽亞里有盼望的人(12)

    
【某些代名詞的特別意義】

       
解釋以弗所書的另一個竅門,在於認識本書是由一位猶太人作者寫給一群外邦人讀者的。從保羅選擇性地交替採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複數代各詞(即 『我們』和『你們』),便可特別清楚地反映這點。對於以弗所書的研究,雖然大多數是從探究當中的神學字詞,和將它們的用法與一般認為是保羅書信相互對比這 種方法來入手,可是我們可能更容易從某位作者(或編者)在 幾乎是出於下意識的情況下,經常使用某些詞彙,來發掘他本身的思想。這些詞彙可能反映出某些作者或編者在建構和表達其教義時心目中的神學理念。那些出現在 以弗所書的代名詞,正是從這個著眼點而成為我們瞭解本書神學的一條鑰匙。倘若我們研究時,假定 作者在運用代名詞的方式上是前後一致的話,那麼,它們便顯露了作者的思想,而我們亦可以從信的內容,推論出他的觀點,也就是他的神學了。

       
保羅在這封書信中對第二人稱的複數代名詞的用法,自始至終都帶有一種特定的含義,就是當他特別針對外邦基督徒作為說話對象時所專用。我們在二章 11節可以看見作者特別採用第二人稱代名詞,來指作為這封書信收信對象的外邦人,他在那裡說:『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 禮的。』此外,他在三章1節又指出:『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然而,跟羅馬書不同的是,保羅在羅馬書同時要向兩批讀者說話:一是對 明白律法的猶太人(1),一是對外邦人(十一13),但保羅在以弗所書卻從來沒有用過第二人稱的複數代名詞來直接指猶太人。

       
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就跟第二人稱的一樣,有不同的用法,有些是習慣性的,有些是專門性的。我們從六章12節可以看見它們在傳統書信體裁中,在個 人溝通方面的用法。它們亦會在崇拜的儀文和認信的宣言中出現。例如,在『願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這句祝福語中(24),第一人稱複數 代名詞『我們』只是一個規格化的表達方式,並非特指任何對象。

       
但在另一些情況裡,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也有其專門的用法。在書信的前半部,一直至二章3節,『我們』是指猶太人或猶太基督徒。但由這點開始,隨著保羅宣稱外邦人已經與猶太人同歸於一,這個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所指的,便是猶太人和外邦入所結合的整體了。

       
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看見作者選用這個代名詞的背後含義。書信在一章12節的問候之後,一直至第13節才提到外邦人,那裡指出外邦人也得以被 納入上帝的救贖工作中,從此與一直用第一人稱複數代名詞稱呼的猶太人一同有份。保羅在第13節便對外邦人讀者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 福音……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猶太    人和外邦人】

    到了二章15節,當作者宣告外邦人如今已經與猶太人一同歸入基督的身體後,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從此才指猶太人連同外邦人的整體。轉捩點是在第3節,保羅在那裡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猶太人和外邦人]從前也都在他們[悖逆之子]的中間。』

       
因此,第二章的首10節經文可以這樣意譯:『你們外邦人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1),正如我們猶太人一樣(5),因此我們都犯了相同的罪(3 )。但上帝如今已藉著祂的恩典赦免了我們(猶太人和外邦人都一樣)(6-8),使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和一同與基督坐在天上(5-8)

       
於是,由這一刻開始(3),其後出現的第一人稱複數代名詞都同時包括了外邦人——他們這些野橄欖的枝子,已經接上猶太人的那棵樹上(羅十一 7-24),自此之後,他們就像猶太人一樣,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加三 14)。在二章3節之後,這個涵蓋二者的第一人稱複數代名詞還顯著地出現了多次,進一步說明了本書的神學。

       
也許,緊接而來的一個最重要例子是在二章5節。在接連三個形容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得以合一的復合動詞之後(『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保羅指出(7),上帝要向『我們』顯明祂所施的恩慈。這個第一人稱複數代名詞『我們』,如今便同時包含猶太人和外邦人,而保羅亦宣稱這個『我們』原是出於上帝的工作(1O)

       
這三個復合動詞便成了以弗所書神學的一個重點。許多研究希臘原文的釋經學者都認為,本書的第一章論及上帝為基督所成就的事,第二章則指出上帝隨後為所有信徒所成就的事。因此,這三個在二章5節出現的復合動詞便用以表明基督和信徒之間雙方的聯合。

       
然而,持這種解釋的人,必然會在處理第二章的首5節上遇到困難,而且,他們亦不曾從代名詞的使用是否令主題前後一致的角度來處理這段經文,又不曾 覺察到引用三個復合動詞會令保羅的立場變得不合情理。那三個復合動詞本身並非指任何與基督之間的聯合——基督與猶太人、基督與外邦人,或基督與基督徒,卻 是指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聯合。因此,猶太人和外邦人是歸為一體,然後,再以一個整體與基督聯合。

       
這種採用複合詞的方式,又再在三章6節出現。保羅在那裡指出,外邦人藉著福音,在基督耶穌裡『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和『同蒙應許』。

       
我們在二章1618節看見另一個有關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作特別用途的例子;保羅在那裡聲言上帝已經使他們得以和睦,使兩下成為一體,將兩下造成 一個新人。緊接著這個聲明,保羅再在18節用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來指出這種連合的後果:『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結果就是外邦人如今與上帝的百姓——猶太人——成為一國的同胞。

       
第三個例子是在三章8節,保羅在那裡指自己『比眾聖徒(猶太人基督徒)中最小的還小』,但上帝仍然將使命託付他,要他『把基督那測不透的福音傳給外 邦人』。緊接這句把外邦人納入救恩計劃之中的經文之後,再次(正如在二16)用第一人稱的『我們』(12),表明我們『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可以放膽無 懼和堅信不疑地來到上帝面前。

       
我們可以在四章13節找到第四個例子,那裡指出上帝的百姓(猶太基督徒)藉著容納外邦人來建立基督身體的工作,將要一直繼續,直至我們眾人在信仰上 同歸於一。然後在1415節,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我們不再作……』和『我們凡事長進』;譯註:和合本在15節沒有把『我們』譯出來)則是用以指到 猶太人和外邦人這個新造的『一體』,不應再作小孩子,卻要在各方面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這『長大成人』或『長進』的過程,需要藉著容納外邦人才能得以完 成。

       
這分析若然正確,那麼,二章3節便是本書信的轉折點,由這一點開始,所有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便是指到猶太人和外邦人的聯合。在這節之前,它們是 指到猶太民族,或是猶太基督徒。第3節是關鍵所在;『我們眾人』(譯註:和合本只譯作『我們』)這個突顯此關鍵的片語,亦出現在四章13節,兩者都把這個 第一人稱的複數代名詞的含義,擴張至同時包含猶太人和外邦人。

    
【『眾聖徒』的特別用法】

       
以弗所書神學的第三個重要元素,是經常採用『眾聖徒』這個名稱來指到猶太基督徒,以作為猶太人和外邦人基督徒之間的區分。在保羅的其他著作,偶爾也會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稱猶太人基督徒為『眾聖徒』。

       
三章1節和8節可以清楚反映出作者視自已是眾聖徒中的一分子,也是猶太基督徒中的一員。在第1節,他表明『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 囚的』,來到第8節,他繼續指出『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這種外邦人和眾聖徒的區分,亦出現在三章18節,保羅在那裡表示:『外邦人能以和眾聖徒 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我們要留意的是,保羅並沒有說『與所有別的聖徒』。此外,保羅在一章9節指出上帝『叫我們(猶太人)知道』的奧秘,等同於在三章3節,上帝給眾聖徒(猶太人)的啟示,就是外邦人在上帝的永恆計劃中要『同為後嗣』。

    
【空中邪惡勢力的角色】

       
以弗所書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神學元素,是空中邪惡勢力在人類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保羅鄭重強調:『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12)

       
他認為那隱伏在地上四周的撒但(2),正積極伺機破壞教會的合一。基督徒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這惡魔爭戰。就正如昔日他在以色列所耍的手 段一樣,他設法激起教會的分裂,藉此破壞教會一直努力透過合一,為獨一上帝所作的見證(4-6),這見證是需要向天上的執政掌權者顯明的(10)

       
保羅時代的希利尼化猶太人思想認為這個天空的世界具有複雜的架構,包括多重天(通常是七重),而在當中居住的有天使和魔鬼。猶太人基督教的主要教義都沿著這個宇宙性思想脈絡而建立,但重點是在基督論而非宇宙論,提到天的事情只是一種表述方式。

       
保羅在以弗所書指出基督『遠升諸天之上』的時候(10),也表示有多重天。這諸天並非相當於『天上』,因為那裡不單有上帝和基督,還有猶太人和外 邦人基督徒,以及魔鬼的權勢(31020,二26,三1015,四10,六912)。在猶太人次經的觀念中,作為『空中掌權者的首領』之撒但 (2),住在天空的一個較低層次,那層次環繞著地球,他們稱之為『蒼天』。

       
簡言之,根據以弗所書的神學,因著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埋葬、復活、升天和作王,教會『就是祂的身體』——藉著其合一宣示耶穌的主權,不單是掌管教會的主權,更同時是掌管天空範疇的主權。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何西阿的生平

在四大先知之後,十二小先知頭一位,就是何西阿:[何西阿]的意思是「救恩」,或作「耶和華是救恩」。何西阿書中的豫言充滿了救恩,特別是耶和華對於背道的以色列的救恩。
 
  何西阿是作先知最久的一位,他是在猶大王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年間,以及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年間,作先知說豫言共有七十多年,與他同時代的先知有以賽亞、彌迦、阿摩司。
 
  他是備利的兒子,聖經未提及他的家鄉,只知他是在以色列國境作先知,他比阿摩司 較遲,比以賽亞較早。他的妻子名叫歌篾,是一個淫婦,是何西阿家庭的很大悲劇,上帝要他去娶一個淫婦為妻,並收那從淫亂所生的兒女,他不但遵命順服,而且 他還能傳別人所不能傳的信息。這是一件難以擔負的痛苦,預表以色列雖然是不貞而墮落的婦人,但耶和華仍然愛她,以她為妻。
 
  這淫婦為何西阿生了三個兒女,每個兒女均有一具意義的名字。長子為[耶斯列],意即「上帝栽種」,(王下十1-14),耶戶曾在此殺人甚多,是以色列未來亡國之處。女兒為[羅路哈瑪],意即「不蒙憐憫」。次子為[羅阿米],意即「非我民」,都是表明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態度。

何西阿書中心信息—歸向上帝

在四大先知之後,十二小先知頭一位,就是何西阿:[何西阿]的意思是「救恩」,或作「耶和華是救恩」。何西阿書中的豫言充滿了救恩,特別是耶和華對於背道的以色列的救恩。
 
  何西阿是作先知最久的一位,他是在猶大王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年間,以及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年間,作先知說豫言共有七十多年,與他同時代的先知有以賽亞、彌迦、阿摩司。
 
  他是備利的兒子,聖經未提及他的家鄉,只知他是在以色列國境作先知,他比阿摩司 較遲,比以賽亞較早。他的妻子名叫歌篾,是一個淫婦,是何西阿家庭的很大悲劇,上帝要他去娶一個淫婦為妻,並收那從淫亂所生的兒女,他不但遵命順服,而且 他還能傳別人所不能傳的信息。這是一件難以擔負的痛苦,預表以色列雖然是不貞而墮落的婦人,但耶和華仍然愛她,以她為妻。
 
  這淫婦為何西阿生了三個兒女,每個兒女均有一具意義的名字。長子為[耶斯列],意即「上帝栽種」,(王下十1-14),耶戶曾在此殺人甚多,是以色列未來亡國之處。女兒為[羅路哈瑪],意即「不蒙憐憫」。次子為[羅阿米],意即「非我民」,都是表明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態度。

何西阿書中的比喻

  何西阿書中用了許多象徵式的比喻,來描述以色列這背逆的民如何犯罪,如何對上帝不貞。基督在福音書中多用比喻教導人,一方面是隱藏真理,開了竅的人就明白,油蒙了心的人就不明白,因他們的靈有問題。基督的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而經祂一用,就多采多姿,充滿意義。
 
一、淫蕩的婦人(一2
不貞潔是一個妻子最大的罪過,也可以說是品格上最深的污點。聖經把以色列人比作妓女,因為他們在信仰上向上帝不忠。以色列從立國到亡國一直拜金牛犢,以金牛犢象徵上帝,一面拜偶像一面拜耶和華。這就是歌篾要與何西阿維持的關係又作他的妻子,又行淫。今天我們沒有拜看得見的偶像,但我們心中卻有許多無形的偶像,這和以色列人當年的光景並沒有什麼兩樣。
 
二、倔強的母牛(16-17)
一個人非常固執,而且固執得沒理由,我們就以牛脾氣指責他。以色列人就是固執在拜偶 像跟作惡的事上。四章一至二節記載:「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與這地的居民爭辯,因這地上無誠實無良善,無人認識上帝。但起假誓不踐前 言,殺害、偷盜、姦淫、行強暴、殺人流血接連不斷。」這是以色列百姓中的罪惡。不但如此連祭司也行惡。四章七至八節:[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我,我必使他們的榮耀變為羞辱,他們吃我民的贖罪祭,滿心願意我民犯罪。]從百姓到祭司都一樣,君王更是帶頭作惡。
 
三、蟲蛀的爛木(五12
  外面看來是一塊好木料,裡面卻早給蟲蛀壞了,不能承力。這是徒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他們嘴唇尊敬上帝,心卻遠離上帝。洗淨了杯盤的外面,裡面卻充滿了污穢。我們是不是一個掛名的基督徒?外面粉飾得莊嚴堂皇,裡面的罪惡污穢卻沒有倚靠主的寶血洗淨?
 
四、良善如雲霧(4)
  以色列人的良善是暫時的、表面的。(六4):主說:「以法蓮哪!我可向你怎樣行呢?猶大啊!我可向你怎樣作呢?因為你們的良善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但六5)說:[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上帝勝於燔祭。]他 們對上帝的熱心,如同曇花一現,轉眼之間,雲消露散,化為烏有。以色列的百姓在上帝面前就是這樣,他們在患難中悔改、認罪、尋求上帝,等到上帝允許他們的 呼求,向他們施憐憫,給他們拯救,過不多久,他們又離棄上帝,事奉外邦的偶像。他們的良善所以不能持久的原因,可能是:
 1.驕傲(五5)。
 2.捨不得對付的罪(五5)。
 3.屬靈的姦淫——事奉偶像(五3;四17)。
 4.沒有翻過來的餅——偏重真理的一端(七8)。
 5.棄掉知識(四5)。
 6.順服人而不順服上帝(五11;四10)。
 7.倔強(四16)。
 8.與外邦攙雜(七8)。
 9.詭詐、欺騙(十二7)。
 10.尋求人的幫助(七11)。
 
五、未翻的餅(8)
一塊餅在火上專烤一面而不翻過來烤另一面,這塊餅必定是一面焦得不能喫,一面還是生 麵,也不能喫。還糟蹋了原料,與人無益,使人有損。有許多基督徒過的生活就像沒有翻過的餅,在真理上有所偏頗,在生活上失去平衡。有人注重屬靈的生活,而 忘掉他在地上作人的本分;有人專注重地上的生活,而忘掉上面的事;有人專注重客觀的真理,而忽略主觀的經歷。總之,人很容易只見一面而不見全面,很容易偏 於某一點真理,而忽視其他的真理。
 
六、像火爐發旺(4)——
  「們都是行淫的,像火爐被烤餅的燒熱,從摶麵到發麵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這是說以色列人若不行惡就好像火爐[暫時]不著旺,這就表示以色列人作惡到一個地步,好像火爐一直發旺一樣,他們也一直在拜偶像的事上犯罪。
 
七、如翻背的弓(16)——
弓背本是彎的,因彎才能拉緊弦,才能射箭。以色列人卻像枝彎錯了方向的弓,彎是彎的,卻彎得不能用力了。他們歸向是歸向,卻不歸向至上者,得不到從上面來的能力。花草不向太陽,不能生長;人不歸向上帝,以背向上帝,有什麼用處呢?
 
八、愚蠢的鴿子(七11——
  鴿子本來是聰明的,會替主人傳遞信息,千里之外也知道循原路回家。但以色列人把本性都變了,失去了上帝賜的智慧,所以他們如同愚蠢無知的鴿子一樣,飛到埃及去,投奔亞述去,就是要離棄耶和華。 

上帝永遠的愛

以色列人雖如此背逆,可是上帝仍有無限的慈愛。讀十一至十三章,真是一字一淚,令人深受感動。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上帝,祂的愛也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愛。

一、                從前的愛
祂說: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上帝要祂的子民回想先祖 時代如何蒙上帝拯救,在曠野四十年,衣未破,腳未腫,用雲柱火柱照顧引領,降嗎哪餵養他們。祂又說: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用慈繩愛索牽引 他們。祂甚至發出哀呼: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的憐愛大大發動。
 
二、現在的愛
上帝現在是如同嚴父管教他們。祂說:現在我必記念他們的罪孽,追討他們的罪惡。現在 我卻要聚集懲罰他們。祂的愛是有智慧的,祂決不隱藏粉飾我們的罪行,祂是要徹底洗滌煉淨我們。先知大聲疾呼: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祂撕裂我們,也必醫 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祂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祂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祂面前得以存活。
 
三、將來的愛
  上帝說:後來我必勸導他,領他到 曠野,對他說安慰的話。他從那裡出來,我必賜他葡萄園,又賜他亞割谷為指望的門。他必在那裡應聲,與幼年的日子一樣。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 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尋求他們的上帝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感謝上 帝!上帝的愛是永永遠遠的,因此上帝的愛終必獲勝利,終必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