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撒迦利亞書的神學

    【序言】

       
作者的身份撒迦利亞書可自然地分成兩個部分:一至八章和九至十四章。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先知是在波斯人統治以色列年間發出預言的(主前6世紀末)。 當中提到大祭司約書亞和屬於大衛子孫的總督所羅巴伯,有關鼓勵百姓重建聖殿的連番勸勉,以及夾雜不同神諭和異象的記述。可是,在第二部分作者卻完全沒有提 及任何日期,眾領袖變成沒有指名道姓的牧人,而且他不再提及重建聖殿一事。這些迥異再加上在風格方面各有特色,導致大部分學者認為這本重要的預言 著作是由多於一位作者寫成的。撒迦利亞寫了前八章,但是第九至十四章則可能是後來一位隱名的先知所寫的。若是如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第九至十四章亦全然 是出於神的默示,就正如出於隱名作者的新約希伯來書一樣。有不少學者還指出撒迦利亞書的九至十一章、十二至十四章,跟瑪拉基書一樣,都是以『神諭』一字作 為開始。另一些學者則提出異議,認為九至十四章同出於撒迦利亞,只不過是他稍後期的作品。

       
歷史背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7年摧毀了耶路撒冷和它的聖殿,又把許多猶太領袖擄到巴比倫。不久,上帝興起波斯王古列擊敗巴比倫(主前 539),並且更在主前538年頒佈詔令,准許被擄的猶太人重返國土。他不單釋放他們,更將被尼布甲尼撒所搶掠的聖殿器皿交還,批准他們用波斯帝國的經 費重建聖殿(拉六3-5)

       
重建聖殿猶太人從巴比倫歸回,便依從較早期的先知以西結和耶利米的指示,進行聖殿重建的計劃。以西結更預言了聖殿的重建(結四十至四十八章)。二 人亦同時預言將會有兩位領袖帶領猶太人,分別是撒督後裔的祭司(耶三十三18;結四十四章)和出於大衛家的王子(耶三十三15-17;結三十四23)。設 巴薩領導了第一批猶太人回國。由於他是大衛的後裔(猶大最後一位王約雅斤的兒子),所以便有資格成為首任總督。可惜,他只成功地為聖殿的重建奠下了根基 (拉六16)。作為設巴薩的侄和約雅斤孫兒的所羅巴伯接任為第二任總督。他擔任領袖之後,便得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耶和華興起先知哈該來道出個中原因:因 為百姓忽略了重建聖殿的工作(該一1-11)。大約在同一時間,上帝默示撒迦利亞說預言。於是,哈該和撒迦利亞便肩負同一使命,鼓勵作為大衛後裔的總督所羅 巴伯,以及撒督後裔的大祭司約書亞,努力完成修築聖殿這項重要的工程(9)

    
【神學要旨】

       
為 基督而建造基督徒經常強調屬靈的世界和主的再來,以致漠視物質的需要。撒迦利亞書則反映出今生的重要性。它肯定了人類建制、政治架構和世俗事 務,諸如建造工程等,不可或缺。為了讓猶太人在他們的本土重建自我,他們便必須重建聖殿和恢復祭司的制度;他們亦需要建立某種形式的管治。這為我們今天提 供了一個例子。我們雖是『天上的國民』(腓三20), 但我們卻仍屬於地上政治實體的成員。儘管我們不可以期望藉著自己的努力,把上帝那個末世的國度帶到地 上,但我們卻可以藉著社會參與,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我們的政府就如撒迦利亞當時的一樣,並非神治政體,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把基督教的信仰應用在我們那 個世俗化和多元化的政府上。不過,我們卻可以嘗試使我們的社會變得較為公義。

       
我們亦是基督徒群體的成員——包括地方教會、個別的宗派和福音機構。我們可以支持和推動不同組織的建立,例如教會、醫院、救援隊伍、精神健康中 心、免費膳食分派站、露宿者之家、遭受虐待人士疵護站和未婚媽媽之家等。此外,我們還應該興建基督教學校和大學,以及訓練基督徒領袖的神學院。

       
敬拜撒迦利亞的預言既強調聖殿,亦同時提醒我們敬拜的重要性。自從約西亞的改革之後(約主前620),唯一認可的獻祭地點就是耶路撒冷。上帝喜悅 忠心的人來到那裡懇求祂的恩(20-22)。獻祭使耶路撒冷變得聖潔(十四20-21)。百姓若想得到從天而來的賜福,便要前往錫安守節(十四 16-17)。聖殿之中不單充滿喜樂的歡呼聲和快樂的歌唱(19),有些時候,亦要在可畏的上帝面前肅敬靜默(13)。這最後一點是我們可以直接用在敬 拜上的。高聲頌讚和默然崇拜都是敬拜上帝的合宜方式。

       
有些學者認為本書主要是關乎耶路撒冷的敬拜,因而低估了它的宗教價值。可是,我們讀舊約的時候,應當小心避免強行加入基督徒的某些偏見。不錯,耶 穌曾經說過,當時候到了,人便不用到耶路撒冷敬拜,因為上帝所要的,是人『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0-24)。而且,我們知道,上帝的同在並不只侷限在人 所建造的殿宇之中(徒七48,十七24)。此外,我們亦知道自從主為我們的罪獻上最後一次祭之後,我們如今已毋須再獻(來九至十章)。然而,上帝在從前藉著 摩西吩咐百姓遵守的敬拜形式,最終得以在耶路撒冷被確立;先知的說話在他們的時代是完全有效的。

       
撒 迦利亞書卻仍然切合我們的時代,因為它強調人在敬拜中要服從。雖然我們今天比舊約的信徒在敬拜上帝的方式上享有更大的自由,但我們卻必須小心按照 上帝的吩咐來敬拜,而非單憑自己的喜好。舊約要求敬拜的人獻上祭牲;到了新約,我們則必須藉著上帝兒子所獻的祭來到上帝面前。而且,上帝要的不再是祭牲的 血,反而 是把我們的身體『獻作活祭』(羅十二1),以及不斷獻上『頌讚為祭』(來十三15)。就正如巴別塔的事例(創十一1-9),人類至今仍然嘗試藉著錯誤的宗 教或善行來親近上帝,可惜永遠都只會徒勞無功。這些方法只會帶來混亂,因為耶穌才是通往父神那裡的唯一道路(約十四6)

       
上帝的主權基督徒聽命的對象,是以色列的上帝,而非異教的偶像。猶太人之所以遭受被擄的懲罰,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參與拜祭迦南的生育神。他們誤 以為騎乘烏云的巴力,會為五穀帶來雨水。然而,其實是耶和華垂聽農人祈禱,降下甘霖雨露(亞十1-2)。祂亦掌管了歷史。上帝使祂的百姓散居在列國中間;又 帶領他們重回故土(9-10)。此外,祂更會懲罰傷害祂百姓的列國(8-9,十11,十二9)

       
上帝的眷顧波斯王首先批准猶太人重建聖殿,可是,要到較後期,即尼希米的時代(主前445),才允准他們重建城牆。由於當地不少居民起來攻擊猶太 人,反對他們修築城牆,所以,這些被擄歸回的人便憂慮自己的安危。然而,上帝卻應許要用祂的火四面包圍耶路撒冷,藉此保護他們;又保證會在他們中間,與他們 同在;藉此驅除他們的恐懼(5)。另一個顯明祂眷顧的標記,就是祂承諾要讓經濟衰退的情況結束。上帝會賜福百姓,使他們富足,作為他們在重建聖殿一事上表 現順服的賞賜(9-13)

       
撒但我們在本書第三章窺見一幅關乎天上法庭的景象,大祭司約書亞站著,遭受一位名叫『撒但』或『那惡者』的人物指控。這個名稱在希伯來文是附以一 個定冠詞(即英文的「the),所以我們應該把它譯作一個稱號,而非我們一般所認識的專有名詞『撒但』。根據撒迦利亞書所示,這『撒但』並非善類,因為 他遭到耶和華責備(2)。然而,在這個循序漸進的啟示中,在此一階段我們所看見的他,還沒有徹底壞透,因為他在上帝作為大君王的法庭中出現,似乎是當中的 一位成員。他的身份類似現今西方社會的檢控官。啟示錄十二章10節 同樣稱他為『控告我們弟兄的』。上帝在舊約只給予有限度的啟示;再加上新約的補充,我們便 對撒但有較全面的認識,知道他是一個從天上墮落,完全屬乎惡的屬靈敵人。然而,撒迦利亞的看法與新約完全一致,就是指出我們不應害怕這個屬靈敵人。我們必 須相信上帝會赦免我們的罪,就正如他昔日赦免約書亞的罪一樣;如此,我們便不用畏懼任何的指控。

       
罪、成聖和救恩本書一開始便勸百姓悔改,提醒他們回想先祖們所犯的罪。先前的眾先知都曾起來斥責與他們同時代的人,可惜他們沒有悔改。撒迦利亞提 醒他們不要重蹈覆轍。上帝其實已應許百姓,他們若肯回轉歸向祂,祂就會歸向他們(2-6;參七8-14)。先知明確列出的罪,包括有拜偶像(十三2)、驕 傲(亞述的驕傲,十11)和缺乏同情心(9-11)

       
被擄歸回的百姓可藉著甘心樂意地重新投入修築聖殿的工作,來表明自己的真心悔改。上帝亦將要顯出祂的恩典,首先是除去大祭司約書亞的罪( 1-5),繼而便是除掉這地的罪孽(9)。先知在一個有關量器的異象中,看見罪孽和惡人從猶大運到巴比倫(5-11)。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則告訴我們, 當歷史快接近尾聲的時候,上帝將要開一個泉源,洗淨『罪惡和污穢』(十三1)。在那日,耶和華會拯救祂的百姓,除了領他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之外(7,十 6-10),還會供應他們(16)

       
道德要求撒迦利亞一再強調要以公義、恩慈和憐憫待人,尤其不可欺壓社會中的弱勢社群,包括弧兒寡婦和寄居者(9-10)。這教訓早於摩西時代便 已提出(出二十二22,二十三9),也是眾先知教導的核心(賽一16-17;耶七5-7;摩五1524),新約亦一再重申肯定(徒六1-3;雅一 27)

       
書中還提出一個警告,就是不可惡待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因為他們是『祂眼中瞳人』(亞二8)。外邦人將為到他們加諸猶太人身上的任何傷害而遭受懲 罰(9)。因此,對於任何形式的反猶太主義,基督徒都必須持反對立場。雖然今天上帝的百姓已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只要他們是相信耶穌的(羅十一 13-24),不過,上帝卻沒有離棄猶太人(羅十一2),他們亦終有一日會整個民族歸向主(羅十一26)

       
為福音作準備撒迦利亞預言將有一天,救恩的大門要為非猶太人打開。他預言必有多國的居民來到耶路撒冷,一同敬拜耶和華。他們會拉住一名猶太人的衣 襟,對他說:『我們聽見上帝與你們同在了』(20-23)。那些不肯守住棚節的列國,將遭到刑罰(十四16-19)。其實,不單撒迦利亞論到這些主題,以 賽亞和彌迦均預言將有一天,列國要在錫安尋求上帝(賽二2-3;彌四1-2)。猶太人要作列國之光(賽四十二6,四十九6);他們要成為上帝的見證(賽四十三 12)。異地的居民——其中還包括他們一些統治者——將帶同他們的財富來到猶太人中間,承認以色列的上帝才是唯一真正的上帝(賽四十五14,四十九7 22-23)

       
反觀猶太教的歷史,並不見得它是一個著重宣教的宗教。不過,在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人,卻表現出帶領外邦人歸信猶太教的信心(太二十三15)。 那些 作出回應的外邦人,使撒迦利亞的預言得以部分成就。另一部分的成就,則在於許多異教徒成了『敬畏上帝的人』。這些人並沒有完全歸入猶太教,卻願意離棄他們 的 偶像,敬拜獨一的真神。他們獲准進入耶路撒冷聖殿的外邦人院,卻不准超越那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作分隔的牆,違者一律處死。基督徒在耶穌所成就的工作中, 看見舊約的預言得著更完全的應驗。那在中間分隔的牆已經因著基督的死,被徹底地拆掉,以致無論是猶太人抑或外邦人都可以藉著祂來到上帝的面前(弗二 13-16)

       
◎聖靈


    撒迦利亞教導我們不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因為上帝是靠著祂的靈來成就祂的旨意(6)。此外,他亦教導我們要信靠上帝用靈默示的話(12)

       
◎彌賽亞觀

    撒迦利亞對於舊約的彌賽亞觀的發展亦有一定的貢獻。以賽亞預言耶西(大衛的父親)的根必生出一枝子,將要以公義治理百姓,以及使樂園得以 重現(賽十一1-9)。撒迦利亞則把焦點放在大衛的苗裔所羅巴伯身上,他將負責重建聖殿的工作(8,四9,六12-13)。正如前文已經提過,被擄後的 猶太人都願意接受以西結的重建計劃。他曾經描述隨著聖殿重建而來的美好境況,就仿如天堂一樣(結四十七1-12)。除了此處,還有哈該的預言,說上帝即將傾 覆世上的列國,以及選立所羅巴伯為他印記的指環(該二20-23);許多人便因此期望所羅巴伯是彌賽亞,由他引進上帝的國度。不過,儘管有提到冠冕,但只有 祭司約書亞獲得冠冕,戴在頭上(11)。當中亦有暗示君主制度的復辟——『尊榮』和『王權』(13——可是卻完全沒有實現。哈該的預言則一一應驗,因 為上帝的確藉著興起波斯人來釋放祂的百姓,使列國震動。同時,所羅巴伯亦的確成了上帝印記的指環,因為他以猶大總督的身份來進行上帝的計劃。然而,他沒有作王, 也沒有將上帝的國帶到地上。

       
撒迦利亞的預言亦已經應驗,因為所羅巴伯的確完成了聖殿的建造工程。至於冠冕戴在約書亞而非所羅巴伯的頭上,以及還有一頂冠冕安放在聖殿中的事實 (14),顯示上帝仍未是時候讓大衛的苗裔彌賽亞永遠以公義作王統治。反之,上帝正在計劃藉著祭司的家系提供屬靈的領導和管治。當上帝在主前458年繼所羅巴 伯之後差派以斯拉作祭司,此事便真正應驗了。

       
◎末世論

    撒迦利亞書的第二部分宣告地上將有一位謙和的君王,以和平統管全地(9-10)。所羅巴伯與這位將要來的同屬一類人。撒迦利亞書十四章9節亦證明主會親自來到地上統管萬有。那位完全是人又完全是上帝的耶穌,在祂第一次降世時便開展了上帝的國,然而,一直要等到祂第二次再來,才會完全實現祂 作王管治的預言(林前十五24-28)。到了那日,耶穌將從天降在橄欖山上(十四4:徒一11),就正如祂升天時那樣,與天上的聖者同來(十四5;太二十 五31)

       
撒迦利亞書所提到的兩棵橄欖樹或是兩個受膏者,明顯是約書亞和所羅巴伯(311-14)。不過,約翰在啟示錄中再次採用這個異象來說明末時會有兩名見證人(十一1-13)

    
【新約的引用】

       
新約共引用撒迦利亞書71次,其中31次在啟示錄,另27次在福音書。新約引用的,主要是撒迦利亞書第二部分那些較為人熟知的經文。例如,耶穌坐 在驢駒上,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耶路撒冷,正表明祂是先知預言的那位君王(9-10;太二十一4-5:約十二14-15)。大祭司給猶大30塊錢作為出賣 耶穌的代價(太二十六15),結果,猶大把那銀錢丟在聖殿中(太二十七3-5)。馬太將此解釋為舊約預言的應驗(參太二十七9,當中提到耶利米,但引用的 是十一12-13)。撒迦利亞書十三章7節說:『擊打牧人,羊就分散。』當耶穌接受審訊和被釘十字架,眾門徒都離棄祂的時候,便應驗了這話(太二十六 3156)。至於撒迦利亞書預言一位被扎的人,那些扎他的人會為他哀傷,我們在聖經中找到雙重的應驗:首先,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一個人拿搶扎祂的肋 旁(約十九34-37),其次,就是當耶穌在末時再來的時候(啟一7)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