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腓立比書的神學

       保羅的腓立比書並不是一篇神學論文;它其實是一封私人信件,內容主要是處理與保羅所愛的腓立比信徒有密切關係的一些問題(7)。不過,由於保羅的心思意唸完全被上帝、基督、聖靈、救恩、復活和將來的新天地等觀念所佔據,所以,即使這是他至為簡短的一封書信,仍難免充滿了神學思想。因此,不論是生命 的任何方面,他總是從上帝、上帝在過往及現今的作為等角度來討論。

    
【上帝】

       
『上帝』這個名詞在這封短信中出現了24次之多。這點已清楚表明保羅的思想:上帝是一切事情的核心!他在這裡採用譯自希伯來文elohim的希臘字詞 theos來 稱呼上帝。這反映保羅對上帝的認識,包含了這各稱所含有的豐富舊約色彩。對他來說,上帝是全能的上帝,創造天地和統管宇宙的主:祂超越一切被造之物;祂就 是生命,是譜寫生命和維持生命的那一位;祂是與一切生物分別出來的獨一、至高和掌權的父。祂是上帝,所有到祂面前來的人,都要肅然敬畏、屈膝跪下。榮耀 和頌讚都歸給上帝(11,二11);只有上帝才配受人的敬拜(3);信徒要向上帝獻祭(18:參羅十二1-2);上帝是一切頌讚(20)和禱告(3 9)的對象。在保羅的心目中,上帝有別於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件東西,祂是獨一無二的。

       
但與此同時,上帝卻並非那麼超然物外,遙不可及,對祂所創造的世界和當中按著祂形象造的人完全漠不關心。反之,保羅明白到上帝與人是那麼接近和親密, 凡相信祂的人都可以稱祂為『我的上帝』(3,四19)。同時,保羅亦覺察到,上帝不斷進入人類的歷史,經常在屬祂的人心內動工,使他們不單渴望行善,還有能 力行善(13)

       
對保羅而言,以巴弗提的病正好進一步證明上帝願意親自與人同在,和在人的身上施行祂的作為。當保羅這位摯友終於能夠從病危中痊癒,保羅的反應是『上帝憐恤他,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27)。他深信是上帝親自介入以巴弗提的生命中,將他從垂死的邊緣挽救回來。保羅雖然深知上帝是超越一 切,完全不會被人類各種問題所纏繞。但與此同時,上帝卻又是無所不在,完全有能力可以不受約束地解救人類脫離困境。這種認知大大增強了保羅為朋友代求( 9),以及鼓勵他們不要憂慮,只要凡事祈求的信心(6)。在保羅的心目中,上帝一直與祂的百姓同在,顧念他們的需要。只要是合乎祂的旨意,祂必在基督耶穌 裡把祂一切的豐盛,充充足足地供應他們一切所需(19)

       
保 羅亦知道上帝介入人類歷史,是為了彌補因罪而造成的破壞;祂要使悖逆的人與祂復和,並且以行動來為一切罪人提供救恩。上帝是至高無上和聖潔的,然 而,祂卻沒有因為自已的屬性而拒絕涉足人類的事情。最不可思議的,是上帝竟然以上帝兒子成為肉身的身份去拯救人類,脫離滅亡的命運,將祂所要求的義賜給他 們。 因此,保羅認為上帝不單是至高無上的,更是拯救人類脫離罪惡的救主(28)

    
【基督】

       
基督的大能大力遍佈腓立比書的每個角落。即使保羅並非透過任何系統架構來正式討論這點,他的每一句話,甚至是最平常的一句話,都表達了這方面的真 理。保羅的生命曾經因基督的同在和能力而產生重大的改變,他整個人的思想當然亦深受影響(21,三4-10),因此,他所寫的一切,他所提出的勸勉和 鼓勵,均奉基督的名和以祂同在的事實作為基礎。

       
『耶穌』的名字雖是由天使吩咐其父母而起的(太一21),而且在福音書亦經常出現;可是,保羅卻不常使用這名字,至少無意單獨使用這名字。『耶穌』一名在腓立比書僅出現在一首頌讚詩中一次,而且保羅還可能是從別處引來的(6-11;特別參看10)

       
當保羅談及這位在他生命中的最重要人物,他喜歡用『基督』這個稱號。也許,這是因為『基督』(希臘文christos;希伯來文masiah)是『受膏者』,象徵了在祂出生之前,人千百年來的盼望和夢想,如今,此盼望和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古時,任何一個蒙上帝特別揀選和裝備,去按祂的指派工作的人,幾乎都可以被稱為『受膏者』(撒上十六1-3;代上十六22;賽四十五1)。從這種含 義來說,大衛這位『合上帝心意』的君王,便是上帝的『受膏者』(基督),那些接續他為王的後裔也是一樣(撒下二十二51;詩八十九35-36)。但是,當大衛 的王朝至終被推翻,以色列變成混亂一片之後,上帝便應許將來會在大衛的後裔當中興起一位君王——這位基督中的基督將會以公義管治全地(賽九6-7,四十二 1-4;結三十四23-24)。以色列的歷史愈黑暗,人們對這個盼望便愈熾熱。他們熱切期待來臨的,是一位拯救者、全能之君、大衛的兒子、受聖靈膏抹的偉 大國度之君;這國度是一個美善和公義的永恆國度(賽十一1-5)

       
新約著作跟舊約和兩約中間文獻的分別,在於盼望中的彌賽亞——耶和華的受膏者——已經來到,而且還可以讓人認出祂的身份。祂就是耶穌(路一 31-33)。 然而,祂卻並非以預期中的戰士身份出現,用武力建立王權,在政治上救拔以色列脫離壓逼他們的外族進侵者。許多人因此忽略或否定他已經來臨的 事實。相反,耶穌是上帝的謙卑僕人,祂就是耶和華的受膏者;祂奉差遣而來,不單是為了以色列,而是要藉著祂的軟弱向全世界顯明祂的能力;祂有能力拯救百 姓, 卻不是救他們脫離羅馬的管治,而是藉著祂在十字架上的死,救他們脫離死亡;祂有能力,但不是用以挫敗皇帝的惡勢力,而是藉著從死裡復活,擊敗那惡者。祂是 上帝的受膏者,上帝最卓越的『基督』!

       
保羅之所以明白這一切,完全是因為在大馬色路上遇見復活了的基督。就在那一刻,基督將他遷離黑暗的國度,使他脫離罪惡的權勢,從罪中將他救拔出 來,賜他生命而不是死亡。這正是他傳給腓立比信徒的信息:上帝已藉著基督——這位期待已久的彌賽亞——拯救世人(15-1827,三918)。保羅是 那麼被基督的威儀、慈愛、美善和憐憫所懾服,以致他除了『活著就是基督』(21)之外,並無其他存在的理由。

       
雖然保羅不大願意單獨採用『耶穌』這個名字,不過,他卻經常將它與『基督』這稱號一起使用(1681126,二521,三312 14,四71921)。他要藉著這個組合起來的名字,向他在腓立比的朋友清楚說明一個事實,就是那位長久盼望的拯救者、長久等候的救主、古以色列人和 世界所盼望的彌賽亞,就是拿撒勒人耶穌。

       
他所傳的這位『耶穌基督』,亦就是『主』(2,三8,四23);上帝自己也這樣宣稱祂(11)。耶穌基督甘願降卑,為別人傾出自己,順服上帝的旨 意,以致於死——因著祂這種態度和具體的行動,上帝將祂升為至高,賜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萬膝無不在敬畏中跪下,稱他為『主』(6-11)。因此,對 保羅來說,『主』這個稱號,最能夠清楚表明耶穌基督的身份。這個稱號,正是初期教會建立的基礎(徒二3236),亦為保羅所常用(腓一214,二 112429,三18,四1241023)。他可以藉著此名指出耶穌是有神性的,祂擁有上帝的屬性(6-11:希臘文舊約中的『主』乃譯自 希伯來文的『耶和華』)。『耶穌基督是主』便被保羅奉為生活的信條。耶穌基督是主,所以人該當事奉祂,亦該當遵從祂。保羅立志要一生履行這義務——不是出 於被逼,乃是出於自願,同時,他亦鼓勵腓立比的信徒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凡願意作基督『奴僕』的人,就是真正自由的人(羅六17-23)

    
【救恩】

       
全 本聖經都清楚表明人需要救恩。保羅在這裡亦指出,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目的是敬拜和享受上帝,與上帝和人共融,並與上帝一同治理大地,像上帝一樣有著 榮耀尊貴為冠冕。可悲的是,人發現自己已經與上帝隔絕,與人疏離,與上帝為敵,彼此仇恨,在世上失去管治的能力;人生變得毫無目標、惶惑、絕望、遠離光 明、步 進黑暗、逐步走上滅亡的道路。保羅有關救恩的話,尤其是第三章所講的,便是以此為背景。誠然,他在第三章並沒有採用『救恩』一詞。不過,隨著他分享他的往 事,藉此道出罪如何迷惑人及隨之而來的惡果,他的思路明顯是要帶出救恩的觀念。簡單來說,保羅其實是要指出,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是罪人,不能靠個 人的出身或道德修來為救自己脫離此罪惡的窘境。但是,在人不能的,在上帝卻能。上帝親自施行拯救的作為;祂藉基督成就了完全的救恩!

       
保羅在第三章選擇用另一個字詞來取代『救恩』,該字詞不單包含救恩的觀念,甚至超越其意義。他所選用的乃是『義』字,此字源自舊約,不過在此它的 含義有了進一步的引伸。按照保羅的理解,『義』是罪從人身上奪去,而上帝再次賜給人的東西(羅五15-18)。上帝對人的最終要求,亦是要他們有『義』。他親 自將人類的人格再次提升至祂原初造人時賦予他們的崇高標準。人類可以全面恢復與祂的正常關係。這就是復和的意思。

       
然而,保羅清楚指出,人不能靠個人的修為來獲得這義。當保羅表明此乃『上帝而來的義』(9)時,他實際上是表示此義乃源出於上帝,是上帝基於祂的大愛 主動賜給人,甚至是賜給敵擋祂的人(羅五10);人不能用錢買,也不能靠行功德賺取這義。人只能藉著相信耶穌基督和對耶穌基督的忠心,從上帝那裡白白得著這 義(9)

       
故此,基督本身就是義的關鍵。因為上帝已經藉著基督——惟獨藉著祂——以奇妙的方式來拯救人,使人與自己復和,不再作罪的奴僕,從痛苦絕望中生出盼 望,得以出死入生。人因軟弱犯罪而不能為自己作的事,上帝已經藉著基督的生、死和復活為他們成就了(腓三4-9;參二6-11;羅一17,三 21-28)

    
【信心】

       
面對上帝的福音,人最適當的回應就是『信』(腓三9)。 然而,當保羅這樣說的時候,他並非表示信是人們賺取恩典的另類『工作』,或某種新行動。對保 羅來說,信乃是欣然和坦白承認,我們無法靠功德善行來討上帝的滿意;我們只要伸出雙手,領受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白自給予我們的赦免、恩典和愛。信就是以全人 回應 上帝在基督裡向我們作出的個別呼召:『我信!

    
【成聖】

       
(救恩)是上帝在基督裡的作為,為的是使人恢復應有的上帝的形象,該形象曾因罪而嚴重損毀(西三10)。按照保羅的理解,義一方面是一個已成就的事 實,另一方面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他稱呼腓立比信徒是『眾聖徒』(1),並指出上帝確實視他們為聖徒——他們不單被稱為義人,他們『在基督裡』成為了真正的 義人。但與此同時,他亦清楚指出,人之所以成為義、有德行、可敬和真實,不僅是出自上帝主動的作為,更是基督徒本身的責任,需要在道德上力求完全。不錯,上帝 要藉著聖靈在信徒的生命裡動工;可是,信徒本身亦必須作工(12-13)。這種基督徒生命的成長過程,神學上稱之為『成聖』 (sanctification)

       
保羅深刻認識到信徒追求成聖的重要性,他無法想像任由這過程自由發展或全靠直覺來支配。因此,我們在這封短信中,經常讀到他以命令式的語氣勸勉讀 者。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忘記過去的一切成敗,悉力活出今天,努力邁向未來,達至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呼召他們要得著的目標(13-14)

       
他教導腓立比信徒要以感謝的心,不住禱告祈求,以致他們處身這個不斷給人焦慮壓力的世界,仍能保持心境平和,不失人生的方向(6)

       
他又教導他們必須對自己的思想嚴加操練,因為他知道一個人的心思會直接影響他的行為和人格。因此,他吩咐他們要專注思想那些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事物,並那些能夠吸引人進入信仰和有助信心的事情(8)

       
他更勸導腓立比信徒要行道(9)。信徒單有崇高的思想是不足夠的,他們必須知行合一、身體力行(8-9)。不過,保羅還要求他們要行得恰當,就是要按照他們從他身上所學習的,符合他所傳遞的傳統,以及與基督的福音相稱(9;參二27)

       
最 後,他勸勉他們要定晴仰望基督,凡事以基督耶穌為榜樣。基督本有上帝的形象,但祂卻不因為自己與上帝平等而謀求私利。反之,祂為了別人的利益傾出自 己,成為人的樣式,取了奴僕的形象;祂謙卑自我,存心順服上帝。因此,上帝給祂尊榮,將祂升為至高。保羅熱烈地希望他的朋友能有基督一樣的心思,讓這主導 基督 行事為人的心思同樣主導自己。正如基督甘願放下自己的權益,將上帝的旨意和人的益處放在首位,我們這些跟隨基督的人也必須傚法祂的榜樣。按照保羅的想法, 信 徒若經常不斷地反思基督所走過的路,祂的榜樣便成為他們在走天路時的實踐,不再是理論,只要他們切實去行,便能一直邁向成聖的目標。

    
【喜樂】

       
任何讀這封書信的人,相信都不會忽略洋溢全書的『喜樂』調子,它就像一句反覆重唱的歌詞(41825,二217182829,三 1,四1410)。然而,『喜樂』絕非泛泛之詞,它包含深邃的神學含義。喜樂非僅是快樂,亦不單是去除痛苦和免於憂慮(27)。當我們小心察閱這個 字詞重複出現的背後語境,我們就會逐漸明白保羅在論及喜樂的時候,他事實上是形容一種平和的心境——能夠平靜地面對人生的起伏,憑著信仰的力量積極面對人 生,深深信靠永活的主(1,四410;參一25-26)。換句話說,按照保羅的定義,喜樂之源是在於領悟到人生順逆難料;快樂哀傷、疾病平安、富貴貧窮都只是經歷的一部分;信徒卻能夠看透在種種境遇的背後,有一位至高的主,並祂掌管一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