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撒母耳記上》之作者和著作日期

    按猶太人的傳說,巴比倫《他勒目》(Talmud)記載:“撒母耳寫了以他為名的書,至少到《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五章一節他死以前的事,並《士師記》。其餘由先知拿單(撒下十二:1)和迦得(撒下二十四:11)所補充。”

    代上二十九:29 - 30 又說:“大衛王始終的事,都寫在先見撒母耳的書上和先知拿單并先見迦得的書上。他的國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以色列并列國所經過的事,都寫在這書上。”

    有人根據撒上二十七:6 “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大衛),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認為當時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已經分開了,所以作者生活在王國分裂後不久,因此本書是在 所羅門王死後才寫成的。

    也有人認為書中大部分是在撒母耳死後才完成(撒上二十五:1,二十八:3)。不過我們還是認為《他勒目》和代上二十九:29 - 30 的說法比較可信。當然我們也不否定書上的一些資料是經過王國分裂後的一位或多位作者,根據史官的記錄(撒下二十:24)、雅煞珥書(撒下一:18)和有關大衛生平的書(代上二十九:29)而編寫。整個編寫過程都有著聖靈的指引。

 

《撒母耳記上》之內容概要與大綱

    當以利和他的兩個兒子在示羅的會幕作祭司的時候,耶和華上帝垂聽婦人哈拿的禱告,賜給她小孩撒母耳。哈拿把撒母耳獻給耶和華,讓他從小就跟隨以利在會幕長大,服事耶和華。身兼三職-祭司、先知和士師的撒母耳,在他英明的領導下,以色列在米斯巴的一場戰役中大敗非利士人,從內憂外患中得到暫時的喘息。

    撒母耳年紀老邁時,因為兒子不行正道,百姓要求他立一王治理他們像列國一樣。當撒母耳感到非常困擾的時候,耶和華上帝吩咐他“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7)

    在上帝的安排下,撒母耳膏立便雅憫人掃羅為王。掃羅始初還有敬畏上帝的心,上帝也大大地賜福給他,凡事亨通,凡戰皆勝,但後來因為僭越祭司的職分,又藐視上帝的命令,最終被上帝棄絕。從掃羅的被揀選到他的被棄絕,聖經裡除了賣主的猶大,還有誰比他更可悲的呢?

    最後上帝吩咐撒母耳膏立合他心意,屬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為王。靠著從耶和華來的力量,大衛因擊殺非利士巨人歌利亞而名噪一時,卻也引起掃羅的嫉妒,因妒而恨,由恨生殺之心,非把大衛置於死地不肯罷休。大衛逃到曠野躲避掃羅的追殺,雖屢次有刺殺他的機會,但卻不敢伸手殺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本書以基利波戰役為結束,掃羅因重傷為了免受敵人的羞辱,自殺疆場。

A、撒母耳的出生、蒙召、治理、告別、去世-最後的士師,祭司和先知 撒上一:1-八:22,十二:1 - 25,二十五:1

B、掃羅的興起  撒上九:1-十四:52

C、掃羅的沒落和大衛的興起(一)  撒上十五:1-二十:42

D、掃羅的沒落和大衛的興起(二)  撒上二十一:1-三十一:13

 

《撒母耳記上》在舊約正典的地位

 

根據猶太傳統,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是以三部分組成: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

律法書(Torah)是摩西五經﹔

先知書(Nebiim):

前先知書,有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上下、列王記上下﹔

後先知書,有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

聖卷(Ketubim)是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路得記、傳道書、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歷代志上下。

所以,《撒母耳記上下》被列為前先知書的第三卷,前先知書所記載的是以色列人從征服和定居迦南到王國建立和滅亡的歷史。撒母耳記上下原來是一卷書,不分上下。分上下兩卷始於主前二、三世紀的希臘七十士譯本(舊約的希臘文譯本 Septuagint LXX),理由很可能是原稿寫在蒲草紙或皮紙所做成的卷軸,通常不會超過三十五尺長。剛好是一本上集或下集的長度,就好像新約兩本最長的書,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各用了三十一尺或三十二尺的蒲草紙寫完。

同樣的道理,《列王記上下》和《歷代志上下》都從原來的一本分為兩卷。七十士譯本還把《撒母耳記上下》分別起名叫《王國史一》和《王國史二》﹔《列王記上 下》則稱為《王國史三》和《王國史四》。希伯來文聖經是在十六世紀才沿用七十士譯本的分法,把撒母耳記分為上下兩卷。

至於英文聖經的排列法,則是根據七十士譯本。這種譯本將舊約分為摩西五經、歷史書(書-斯)、詩歌書(伯-歌)、先知書(賽-瑪)四大類。《撒母耳記上》被列為歷史書的第四卷,在《約書亞記》、《士師記》和《路得記》之後。

 

《撒母耳記下》內容概要與大綱

 

    《撒母耳記下》以大衛得知掃羅和孩子的陣亡,悲痛欲絕,為他們作哀歌作開始。此後,大衛得猶大支派的支持,被膏立為猶大王,建都于希伯倫。平定了掃羅家殘餘分子所搞的七年內亂後,大衛登基成為全以色列的王,建都耶路撒冷,并把約柜搬到京都。接著,大衛與周圍的鄰國爭戰,建立了國勢一時無雙的大衛王朝。上帝也跟他立約,應許大衛之家及寶座永不缺王,國權永存,此為“大衛之約”。

    大衛雖是一個合上帝心意的王,但他不是一個完全人。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卻在品德上失足成千古恨。他淫別人之妻,再犯殺人親夫之罪,雖然誠心悔改得到上帝的赦免,卻要擔負其後果。大衛之家有子暗嫩亂倫其妹,有押沙龍陰謀造反,大衛自己也要下位出走,妃嬪被子奸污。國家方面,大衛也要面對示巴的反叛,以色列眾支派和猶大支派之間的爭論。此書最後以大衛作人口普查,把他對上帝的依靠轉移到人的身上,以致上帝懲罰他的百姓作結束。

A。大衛在希伯倫    撒下一至四章

B。大衛的興旺    撒下五至十章

C。大衛的失敗

    個人的失敗    撒下十一至十二章

    家庭的失敗    撒下十三至十八章

    國家的失敗    撒下十九至二十章

D。大衛的晚年和餘事    撒下二十一至二十四章

 

《撒母耳記下》歷史背景

  從主前十四世紀開始,在迦南的以色列支派同盟時常遭受四鄰的外邦敵人,如摩押、亞捫、米甸、非利士人的欺壓,雖然不時有興起的士師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的人,但平安的日子過了不久,他們又再深陷叩拜別神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主前十一世紀末,士師時代已到了尾聲,這時的以色列在政治、道德、靈性方面皆陷於無政府狀態,各人任意而行。上帝在這時候興起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奮興百姓的靈性生活,但在他年邁時,百姓還是棄絕耶和華,要求撒母耳另立一個王治理他們。

    掃羅就在這種情況下被上帝揀選膏立為王,但由於他僭越祭司的職分,不服從上帝的吩咐,被上帝廢棄,另選一個合神心意的大衛為王。

    《撒母耳記上》以極大的篇幅記錄大衛在南地的逃往生活,那是因為掃羅嫉妒他,追殺他的緣故。《撒母耳記上》以掃羅和他的孩子被非利士人擊殺在基利波山作結束。

 

《撒母耳記下》之寫作目的

 

    《撒母耳記上下》詳細記載了主前十一世紀到十世紀,由士師末期至大衛末期這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撒母耳記上》是以色列從鬆散的支派聯盟轉變為君王制度的過渡時期 ﹔《撒母耳記下》則是大衛王朝建立和得到鞏固的時期。

    作者編撰這段歷史,目的是要指出為何以色列民厭棄耶和華上帝為他們的王,掃羅王如何被立和最終被廢,以及大衛王國的興起和擴張。從神權制度轉變為王權制度的過程中,作者要我們把眼光集中在三個重要的人物:撒母耳奠定了王國的基礎,為它準備了一切﹔掃羅試圖建立王國,卻失敗了﹔大衛才是合上帝心意的王,是他建立并擴張了王國。

    但正如其他歷史書一樣,作者不是單單為了編撰歷史而寫的﹔對他來說,上帝是掌管萬事的上帝,是歷史的主,主動權是在上帝的手中,是祂自己藉著所揀選的大衛,將王權移交給以色列國。祂要藉著大衛一系的王朝,管理百姓,并且和他立約(撒下七:11 - 16),從他的後裔中,耶穌在以後道成肉身來到世界,建立彌賽亞王國,直到永永遠遠。

 

《撒母耳記下》作者和著作日期

 

    按猶太人的傳說,巴比倫《他勒目》(Talmud)記載:“撒母耳寫了以他為名的書,至少到《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五章一節他死以前的事,并《士師記》。其餘由先知拿單(撒下十二:1)和迦得(撒下二十四:11)所補充。”

    代上二十九:29 - 30 又說:“大衛王始終的事,都寫在先見撒母耳的書上和先知拿單并先見迦得的書上。他的國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以色列并列國所經過的事,都寫在這書上。”

    有人根據撒上二十七:6 “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大衛),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

    認為當時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已經分開了,所以作者生活在王國分裂後不久,因此本書是在 所羅門王死后才寫成的。也有人認為書中大部分是在撒母耳死後才完成(撒上二十五:1,二十八:3)。不過我們還是認為《他勒目》和代上二十九:29 - 30 的說法比較可信。當然我們也不否定書上的一些資料是經過王國分裂後的一位或多位作者,根據史官的記錄(撒下二十:24)、雅煞珥書(撒下一:18)和有關大衛生平的書(代上二十九:29)而編寫。整個編寫過程都有著聖靈的指引。

 

《撒母耳記下》在舊約正典的地位

 

根據猶太傳統,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是以三部分組成: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律法書(Torah)是摩西五經﹔先知書(Nebiim):前先知書,有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上下、列王記上下﹔後先知書,有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聖卷(Ketubim)是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路得記、傳道書、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歷代志上下。

    所以,《撒母耳記上下》被列為前先知書的第三卷,前先知書所記載的是以色列人從征服和定居迦南到王國建立和滅亡的歷史。撒母耳記上下原來是一卷書,不分上下。分上下兩卷始於主前二、三世紀的希臘七十士譯本(舊約的希臘文譯本 Septuagint LXX),理由很可能是原稿寫在蒲草紙或皮紙所做成的卷軸,通常不會超過三十五尺長。剛好是一本上集或下集的長度,就好像新約兩本最長的書,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各用了三十一尺或三十二尺的蒲草紙寫完。

    同樣的道理,《列王記上下》和《歷代志上下》都從原來的一本分為兩卷。七十士譯本還把《撒母耳記上下》分別起名叫《王國史一》和《王國史二》﹔《列王記上下》則稱為《王國史三》和《王國史四》。希伯來文聖經是在十六世紀才沿用七十士譯本的分法,把撒母耳記分為上下兩卷。

    至於英文聖經的排列法,則是根據七十士譯本。這種譯本將舊約分為摩西五經、歷史書(書-斯)、詩歌書(伯-歌)、先知書(賽- 瑪)四大類。《撒母耳記下》被列為歷史書的第五卷,在《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和《撒母耳上》之後。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撒母耳記下:合上帝心意的大衛王

 

    掃羅家與大衛家爭戰許久,上帝建立大衛的家,日見強盛;瓦解掃羅的家,日見衰弱,預示舊人死亡,新人增加;基督增加,我必減少(約三30)。〔1

  大衛以上帝的公義處理一切事情,除去個人恩怨,殺死報惡信掃羅之死的亞瑪力人。〔1-16〕 

  為掃羅的元帥押尼珥之死而哀哭〔三章

  利甲,巴拿殺死掃羅之子伊施波設來奉承大衛,反被大衛殺死〔四章

  恩待憐憫米非波設,與王同席,遮蓋他的瘸腿。(接撒上卷)

   大衛遵行上帝的旨意,攻取耶路撒冷,使錫安成為上帝設立寶座之處。〔五章〕 

   攻打耶布斯人,非利士人,除滅上帝的七仇敵,擴展上帝的國度。〔八~十章〕 

   大衛思念上帝的約櫃,六十年之久約櫃在基列耶琳樹林中,掃羅王並不顧念,大衛愛上帝的自己,不眠不臥床,直到為約櫃尋到安息之所(詩一三二篇)。

   拿艮禾場是十字架分別之地,牛車運約櫃遭上帝擊殺至死,大衛易受上帝糾正,悔改回轉,再吩咐利未人抬約櫃進入大衛城(代上十五11-15)。

  立意為約櫃建殿,上帝悅納他的心,因流血爭戰,上帝吩咐所羅門(意為平安之王)為上帝建殿。

     大衛安逸之中犯了二個至死的罪:淫亂與謀殺。因有破碎悔改的靈(詩五十一篇),上帝除去他的死刑,得到罪的刑罰,死四子,女兒被玷污。

      上帝的判語:大衛偶然跌倒,是合上帝心意的人(王上十五5)。

    接受上帝的管教,聽從示每的咒駡 撒下十六5~12

  遭押沙龍追逼中,讓約櫃留在城中,相信上帝必帶回城,看見上帝的居所,在困境中不失信心,得著悔改的果子,臨終前不與亞比煞親近。

   大衛數點人數,上帝藉此向以色列人發怒,大衛情願落在耶和華手中,認識祂有豐盛的憐憫,服在祂大能的管教之下,悔改在亞勞拿禾場築壇,成為所羅門建殿之處,也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摩利亞山(參代下三1)。

       

從大衛37個勇士,看見忠心於基督的精兵:

     

(1) 一時擊殺800個仇敵的約設巴。

(2) 以利亞撒持守忍耐到底,直到消滅仇敵,不顧手臂疲乏,手皮粘住刀把,不離開爭戰兵器,恒切禱告,不住禱告,直到收復失地。在禱告中與撒但面對面摔跤,是征服撒但的禱告勇士。

(3) 沙瑪獨自戰敵,眾人都逃跑,唯他站在上帝的田間不退卻,直到大獲全勝。教會敗落景況中,你是否逃跑,明哲保身,或者站在上帝得勝的地位上,站在城牆破口處,直到收復失地(結廿二30)。

(4) 三個冒死闖過仇敵營盤,打水奉給王的勇士,不顧自己的性命,為求上帝滿足的奉獻的人,心懷殉道的靈,冒死傳揚主耶穌,如同司提反,保羅。

(5) 比拿雅雪天惡劣環境時殺死獅子仇敵,棍子不成兵器,卻靠上帝得勝,奪得仇敵武器,殺死仇敵。軟弱心向著上帝的人,完全依靠上帝,如同蔓子繞堅石,必能得勝。最軟弱的人,若是求上帝的旨意成就,不照己意,經歷客西馬尼園主的禱告,都能搖動陰府的權勢。

 

 

申命記式歷史的主旨

 

A. 申命記式歷史的資料來源:

    在撒母耳記下 1:18記載有雅煞珥記一書,而王上11:41有所羅門王記,其他的有猶大諸王記和以色列諸王記等,但均已流失,而這些都是當代現成文獻。

    同時亦有一些口傳的個人傳記。如:以利亞,以利沙,撒母耳記上曾記過大衛與約櫃,年老大衛之犯罪等,而王下二章記載了皇室內部的門爭,與大衛王位之繼承有關。可能以前的記載為口傳,所以聖經記載大衛和所羅門的事情時,以事情的趣味性為重心。包含地理誌:記載分地的資料及範圍等事。

B. 記載在以下的經文中:

1.申1-4

2.書23

3.士 2:11-13:6

4.撒上 12

5.撒下7

6.王上 8:22-63

7.王下 17:7-23

C. 作者如此編寫的目的:

    以上的七段聖經都是以演講或祈禱來看歷史,亦是作者所強調的,表達作者之思想,遵行約和律法與否,則引致蒙福或受咒詛。

   申一章至四章乃歷史之前言。摩西憶述古時的人不順服上帝,又宣告上帝對他們有愛,領他們出埃及和賜應許地,訓勉百姓認定真神,遵上帝真道,上帝必定會賜福。

   在書 23章中,約書亞強調上帝是忠於祂的應許的,祂賜與迦南地祂的百姓,所以勉勵百姓遵守誡命,事奉上帝。但若百姓犯罪便會受上帝的咒詛,逐出應許地,亦預言南北國被擄,因為不遵守上帝的律法。

    在士師記2:11-13:6記載對這時期的評論,百姓不知道耶和華,離棄真神。所以這個時期的評論就是順服則國泰民安,不順服則受外人逼迫。

    撒上12章,撒母耳重申過去上帝的恩待以色列人,訓勉他們將來如何遵守上帝的律法,警告百姓儆醒過活,因王室介入後,會有更多危險,易陷入拜偶像之境況,所以王室乃危險的制度。而撒下七章說歷史中有西乃的約,而現在則多了大衛之約,裏面表達拿單對大衛說話,肯定大衛乃上帝所揀撰之永遠家族,耶路撒冷乃永遠之城邑,強調大衛以後的王位繫於是否忠於上帝的誡命,雖已立約,但最後乃以上帝的律法為準則,所以王也在律法之下。在外邦人中君王就是他們的上帝,但以色列人中,君王雖在人的層面上是最高的地位,但他也在律法之下。而大衛的約也在西乃之約以下,所以這些經文是表達了申命記歷史的精神,他們蒙福或受咒詛的原因-禍福之道。而申命記所說的律法就是以後經文提及的律法,根據這約的關係,以色列人是上帝的百姓,而上帝是以色列的上帝,兩方面的責任均很清楚的說明。

    王上8章22-63所羅門獻殿之禱告與祝福表達君王之關心,重點求上帝寬恕百姓,宣揚上帝的信實。但不敢保証百姓絕對不犯罪。百姓之道德腐敗乃是不遵行上帝的律法,因為上帝人有立約之關係 (Covenant & Law)。在王上8:41-43指出以色列人乃是上帝之百姓,而律法向以色列民在要求上已表明出來,他們應如何生活及扮演甚麼角色。但在這段經文上則是普世性的,是要天下萬民都敬畏上帝,透過他們使萬人歸上帝,上帝的知識要傳到地極,萬民要朝拜上帝,所以除了以色列人與上帝的關係外,也有外邦人與上帝的關係,叫天下萬民與上帝有關,這是透過以色列人傳與外邦,結果以色列人失職,不肯順服上帝,以致被擄滅亡,他們的被擄乃因他們沒有遵守這個角色,帶領外邦人歸主。

    王下 17:7-23對北國首都陷落後之評論,北國亡之原因:

(1)因為以色列的君王敬拜偶像。

(2)拒絕先知信息,不願悔改。

(3)藐視上帝的誡命,從事不法的敬拜。

(4)行耶羅波安之罪,遠離大衛家。

    所以以色列的歷史乃是失敗的歷史。

    對於以色列人來說,要看他們有否守約和律法。但在上帝方面,則看應許和應驗。先知有說到預言,而預言則與應驗交替,如:撒母耳、米該亞等人。神人傳講的信息,對將來發出預言,構成歷史的信息與進程(申命記式的歷史)。

    為何如此的表達?因這歷史與其他歷史不同,上帝的話語扮演著重要角色、主動性、有力量、以上帝的話語帶領以色列人,所以以色列人的歷史乃是上帝話語之化身,看重上帝的律法與話語。故此這是律法的歷史觀,歷史是聽話和不聽話的結果,最後不聽,所以亡國,但這個歷史觀不是負面的,在列王紀下25:27-30有了希望,約雅斤的蒙福顯出少許的曙光,而士師記的循環中,悔改則有拯救者,現在亡國,若悔改時會否有拯救者?

D. 申命記式歷史的目的:

    這種歷觀在古代文化中絕無僅有,此歷史乃是律法觀的歷史,此乃審判的歷史,但並非悲劇,作者從586B.C.的光景,回顧過去,了解現在光景,乃是離棄上帝的結果,但此 悲觀消極的看法並非完結,而積極意思乃是上帝在人回轉時,上帝就興起士師拯救,縱使被擄,仍有盼望,所以須要有積極的態度。

    其目的為:

a.先知的 預言是對。

b.律法是 要遵守的。

c. 悔改時上帝會幫助我們,王上8:46-53指出民雖軟弱,但在悔改時求上帝憐憫,就必有希望。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歸納式查經法導論

 

一、聖經是神的話

甲、聖經是由神口中所出的 (breathing out) ,整本聖經都是神的默示 

·        提摩太後書3:16-17

·        創世紀2:7

·        馬太福音4:4

乙、思想:只有神親口說的話才是神的啟示,對嗎?

二、聖經教導我們該如何查考聖經

甲、聽、想、行

                           i.                聽:放下個人的想法 (傳道書5:1~2)

                        ii.                想:明白神的旨意 (詩篇1:2)

                      iii.                行:帶來生命的改變 (馬太福音7:24~27)

                      iv.                思想:為什麼許多人讀聖經沒有帶來生命的改變?

乙、正意分解

                           i.                為什麼聖經需要被解釋?

·        因為我們的罪與無知 (哥林多前書2:14)

·        因為聖經本身的深奧 (彼得後書3:15~16)

·        因為神的命令 (提摩太後書2:15)

                        ii.                私意解釋的後果 (彼得後書3:16~17)

                      iii.                何謂「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

·        必須是聖經原本真正的意思 (哥林多後書1:20)

·        必須與整本聖經的啟示一致 (提摩太後書2:13)

三、查考聖經的基本方法

甲、觀察、解釋、應用

                            i.                觀察客觀地分析經文本身的內容

                          ii.                解釋發掘經文所要傳達的屬靈原則

                        iii.                應用應用聖經的原則在現今的世界與個人的生活

                      iv.                思想:為什麼「觀察-解釋-應用」的順序很重要?這與「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有何關連?

四、建立合乎聖經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甲、聖經是智慧與知識的開端 (箴言1:7)

                           i.                神的知識與人的知識不是二元的

                        ii.                聖經提供我們:前提、原則與信念

乙、聖經、神學、實踐(倫理神學與實踐神學)

                           i.                神學是對神話語的綜合詮釋

                        ii.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學

                      iii.                真正的神學必須降服在聖經的權柄下

五、歸納式查經法

甲、幫助每個信徒對聖經的話語有基本的掌握

乙、是每個信徒投注相當努力都可以學會的

丙、不等於釋經學 (Hermeneutics)

六、練習:馬可福音2:23~28 歸納式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