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詩篇第一篇介紹

 

詩篇第一篇是一首智慧詩,開啟了整卷詩篇,奠定了詩篇的主題基調。這篇詩篇以**「義人」與「惡人」的對比**為核心,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及其結局。它不僅是整卷詩篇的引言,也為敬虔生活提供了屬靈指導。

 

一、詩篇第一篇的結構分析

詩篇第一篇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都探討屬靈生活的不同面向:

1. 義人的道路(1-3節)

  • 「不從、不站、不坐」(第1節):描繪義人遠離惡人行為的分別為聖。義人不與惡人為伍,不隨從世俗的價值觀。
  • 「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第2節):義人積極追求上帝的話語,默想並遵行律法。
  • 「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第3節):義人的生命像一棵被滋潤的樹,繁茂結果,不隨境遇動搖,顯示屬靈生命的穩固與豐盛。

2. 惡人的道路(4-5節)

  • 「像糠秕被風吹散」(第4節):與義人相對,惡人的生命缺乏根基,最終被審判摧毀。
  • 「站立不住」(第5節):惡人在上帝的審判面前毫無立足之地,因為他們不屬於義人的群體。

3. 兩種道路的結局(6節)

  • 「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義人的道路蒙上帝保守,充滿祝福。
  • 「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惡人的結局是走向滅亡,顯明上帝的公義。

 

二、詩篇第一篇的主題

1. 兩條道路的選擇

詩篇第一篇以義人和惡人的對比開始,啟示了人生的兩種選擇:

  • 義人的道路通向生命和祝福(申命記 30:19)。
  • 惡人的道路通向滅亡與審判(箴言 14:12)。

這提醒我們,生命的方向與結局取決於我們對上帝話語的態度和順服。

2. 喜愛並默想上帝的話語

義人與惡人最大的分別在於:義人以上帝的律法為樂,並默想祂的話語(詩篇 119:97)。這表明:

  • 屬靈生命的基礎在於對上帝話語的愛慕與遵行。
  • 上帝的律法不僅是約束,還是使人得自由與豐盛的生命源泉(約翰福音 8:31-32)。

3. 上帝的審判與公義

詩篇第一篇強調上帝的審判是公平的,祂必會辨明義人與惡人,並賜下合宜的結局:

  • 義人蒙福(詩篇 37:23-24)。
  • 惡人被定罪(箴言 11:21)。

 

三、詩篇第一篇的屬靈意涵

1. 義人的榜樣

  • 義人有堅定的分別心:「不從、不站、不坐」表明他不受罪惡吸引,保持屬靈的潔淨。
  • 義人以上帝為中心:他「喜愛律法」,表現出對上帝話語的渴慕與順服。
  • 義人有根基的生命:「栽在溪水旁」象徵屬靈生命得滋潤與供應,結果子是內在豐盛的外在彰顯。

2. 惡人的警戒

  • 惡人生命的虛空:「像糠秕」象徵沒有內涵、輕浮、毫無價值。
  • 惡人面對的審判:惡人在上帝面前無法站立,因為他們的道路與上帝的公義相悖。

3. 默想上帝話語的重要性

詩篇第一篇提醒信徒:默想上帝的話語是屬靈生命的關鍵。透過默想,我們能深入明白上帝的心意,並活出祂的旨意。

 

四、詩篇第一篇的應用

  1. 選擇生命的道路
    詩篇第一篇提醒我們:每天的選擇累積成我們人生的方向。我們要常常省察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走義人的道路,遠離惡人的引誘。
  2. 渴慕並默想上帝的話語
    信徒應當將上帝的話語視為生命的養分,常常默想,讓上帝的真理根植於心,指引我們的生活。
  3. 結出屬靈的果子
    義人像栽在溪水旁的樹,我們也應當在上帝的同在中成長,結出仁愛、喜樂、和平等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 5:22-23)。
  4. 警惕生命的虛浮
    不要追隨世界的風潮,導致生命像糠秕一樣被風吹散。唯有在基督裡建立根基,我們才能活出有價值的生命(哥林多前書 3:11)。

 

五、結語

詩篇第一篇是一篇充滿智慧與屬靈教導的詩篇,為敬虔的生活提供了方向。它邀請我們選擇義人的道路,遠離惡人的引誘,並以上帝的話語為樂,活出結果子的生命。這篇詩篇提醒我們,人生的道路有上帝的審視與帶領,唯有倚靠祂,我們才能在生命中得著真正的豐盛與福樂。

你是否願意以詩篇第一篇的義人為榜樣,選擇默想上帝的話語,並活出屬天的祝福呢?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耶利米哀歌的字母詩

 

耶利米哀歌總共有五章,第一章有22節,第二章有22節,第三章有66節,第四章有22節,而第五章有22節。其中,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字母詩,只有第五章不是。

 

字母詩是一種希伯來文的體裁,它是按照希伯來文字母的順序來作為每一段落的開頭,又被稱為「離合詩(Acrostic Poems)」。最有名的離合詩是詩篇 119 。字母詩是用來表達「完美」、「完整」。耶利米哀歌可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徹底的傷痛」。

 

由於希伯來字母共有22個,因此,由於第一、二、四章都是有22節,因此每一節的第一個字母,就是每一節都是以一個希伯來字母起頭,按照字母的順序開始寫(希伯來文是從右邊寫到左邊,如圖一),直到最後一個字母,一共寫22節。如果以英文字母詩來做比喻,就是以英文字母的順序,例如,第一節是A....,第二節是B....,從左到右寫下來,以此類推。

 

所以,耶利米哀歌的這三章(第一、二、四章),都是以這種希伯來文字母詩的寫作方式來呈現。而第三章有66節,它的安排方式是AAABBBCCC的方式,也就是每一個希伯來字母都寫了三節,因此總共66節(22*3=66),所以第三章也是字母詩。

 

耶利米哀歌,顧名思義,是先知耶利米所寫的哀悼的詩歌。猶太人對哀歌十分的重視,在他們猶太曆埃波月(五月)第九日(大約是陽曆的7-8月)的時候,有個節期叫做「聖殿被毀日」,在那一天,所有的猶太人都要讀耶利米哀歌。

 

聖殿被毀日的由來,是因為:

 

1)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西元前586年)的時候,其護衛長攻破了耶路撒冷,並且毀了聖殿,當天是五月初十。(耶利米書52:12-14

 

2)西元70年,羅馬軍隊毀滅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為所羅巴伯率眾第一次歸回所建造,之後為大希律王所整修),據說當天與前一個聖殿被毀的日子是同一天。

 

耶利米哀歌被認為應該是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後不久所寫的。之後猶太人固定在五月九日的傍晚開始,到五月十日的傍晚結束,都要誦讀耶利米哀歌,以紀念聖殿的被毀。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耶利米先知的認識

    耶利米書作者    ,   先知耶利米  , 耶利米的禱告   ,   耶利米的讀經   ,  耶利米的異象   ,

      耶利米預表基督生平   ,   耶利米的生平  ,   耶利米書的著者 , 耶利米的出身及其時代背景 , 

       耶利米的時代使命 , 耶利米先知的選召和託付 , 先知耶利米的職責 , 耶利米一生的遭遇 ,

       認識先知耶利米    ,

 

認識先知耶利米


    耶利米先知(Jeremiah)是舊約中重要的先知之一,他的生平與預言在《耶利米書》和《耶利米哀歌》中有詳細記載。耶利米的事工橫跨猶大國的最後幾位君王,包括約西亞、約雅敬和西底家,他的預言主要針對猶大國的敗壞,並警告即將來臨的巴比倫滅國之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文化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耶利米的先知角色與信息。

 

1. 歷史背景

 

    耶利米的事工約在主前627年開始,這時候南國猶大國正處於滅亡的前夕。當時猶大國處於政治動盪的局勢中,不僅受外敵威脅(主要是巴比倫帝國的興起),而且國內也充滿宗教腐敗和道德敗壞。

 

l  國際局勢:在耶利米的早期,亞述帝國已經走向衰落,並於主前612年被巴比倫帝國所滅。巴比倫取代了亞述,成為中東地區的強權,而埃及也試圖掌控這個區域。猶大國夾在這兩大強權之間,成為政治鬥爭的棋子。猶大幾度嘗試與埃及結盟,但都未能阻止巴比倫的入侵。

 

l  猶大國內的政治:耶利米的預言期橫跨猶大王國的末代王朝。在約西亞王的改革後,猶大曾短暫恢復對上帝的敬拜,但他的改革並未持久。繼位的君王,特別是約雅敬和西底家,屢次選擇反抗巴比倫,最終導致耶路撒冷在主前586年被毀,猶大國亡國。

 

2. 宗教背景

 

    耶利米所在的時代,猶大社會充滿偶像崇拜、道德腐敗和宗教欺騙。

 

l  偶像崇拜的普遍性:猶大民眾大量崇拜外邦神祇,包括迦南的巴力和亞舍拉,以及亞述和巴比倫的神明。甚至在聖殿中也有偶像崇拜的行為。耶利米嚴厲地譴責這些行為,認為這些是導致猶大即將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l  聖殿崇拜的錯誤觀念:許多猶大人對聖殿的存在抱持迷信,認為聖殿是上帝居住之所,因此無論國家如何墮落,上帝都不會讓聖殿被毀。耶利米多次指出這種錯誤的信仰,提醒他們如果不悔改,聖殿同樣會被摧毀。

 

l  假先知的存在:耶利米面對的另一大挑戰是來自假先知的反對,這些先知對民眾說吉利話,安慰他們說危機很快就會結束,巴比倫的威脅不會持久。但耶利米卻宣告,這場災難是不可避免的,必須面對被擄的苦難才能迎來復興。

 

3. 耶利米的角色和信息

 

    耶利米被稱為「流淚的先知」,他對猶大即將滅亡深感悲痛,並多次流淚禱告。耶利米的預言大多充滿警告和責備,但他並非出於憤怒,而是出於對百姓的深切愛與關懷。

 

l  悔改的呼召:耶利米反覆呼籲猶大人悔改,離開罪惡並回到上帝面前。他強調上帝願意赦免悔改的人,但猶大人卻屢次拒絕。

 

l  必然的審判:耶利米多次警告猶大將被巴比倫征服,這是上帝對猶大背道行為的審判。這個信息在當時極具爭議,因為他基本上在預言國家的滅亡,甚至鼓勵人們順服巴比倫,這在當時被視為不忠的言論。

 

l  未來的盼望:儘管耶利米的預言多是審判,他仍然傳達了復興的希望。耶利米書31章中的「新約」預言成為日後彌賽亞救贖的重要預表,他宣告上帝將與以色列立新約,賜給他們新的心靈,讓他們真誠敬拜上帝。

 

4. 耶利米的挑戰

 

    耶利米的事工充滿了艱辛與反對。他多次被監禁、羞辱,甚至面臨生命威脅。他的預言使他在民眾中不受歡迎,但他堅持忠於上帝的託付。

 

l  社會排擠:耶利米被自己的家鄉拒絕,甚至面臨死刑威脅。假先知不斷攻擊他,指責他宣告的是「負面的信息」,而不是上帝的旨意。

 

l  孤獨與掙扎:耶利米對自己的使命感到痛苦,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他常在上帝面前哀嘆,甚至一度咒詛自己的生日(耶利米書20章),顯示他內心的掙扎。

 

 

總結

 

    耶利米的先知職份充滿挑戰,他所傳遞的信息深刻揭示猶大的靈性敗壞,但同時也顯示出上帝對悔改之人的慈愛與赦免。耶利米不僅為當時的猶大人預言,還透過「新約」的預言為日後的彌賽亞時代帶來盼望。理解耶利米的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看見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以及祂對人類救贖的持久計畫。